Redian新闻
>
海龟是单程票,中国和欧美国家 教育及职业体系不接轨
avatar
海龟是单程票,中国和欧美国家 教育及职业体系不接轨# Returnee - 海归
g*t
1
欧美英语发达国家(OECD)内部,基本上教育体系和职业体系是互相认证的
英国教授到美国拿个正教授一点问题也没有,美国学生到马普所访问科研也是加分项
丹麦石油公司高管跳到houston做VP也很常见,linus就是引进的人才
澳洲和东欧,语言文化问题可能要打点折扣,但也是承认的;俄国码农技术名声好得很
中国和印度的教育和职业体系,人家唯一(实际)承认的就是基础教育部分;输出本科
生和初级劳动力到发达国家作为可培养可教育的劳动力
中国外企里一线小经理L1到美国也基本只能从程序员做起,不承认你有在跨国公司管理
多文化多种族团队的能力
在中国职场5年10年,再到欧美只能从入门级薪资职位做起
It's one-way ticket
归了就安心,好好过日子,别想着归海了,两个社会两个体系,天朝不是英语国家
avatar
t*e
2
属实。归了就要学会接地气,别老想着国外。

【在 g******t 的大作中提到】
: 欧美英语发达国家(OECD)内部,基本上教育体系和职业体系是互相认证的
: 英国教授到美国拿个正教授一点问题也没有,美国学生到马普所访问科研也是加分项
: 丹麦石油公司高管跳到houston做VP也很常见,linus就是引进的人才
: 澳洲和东欧,语言文化问题可能要打点折扣,但也是承认的;俄国码农技术名声好得很
: 中国和印度的教育和职业体系,人家唯一(实际)承认的就是基础教育部分;输出本科
: 生和初级劳动力到发达国家作为可培养可教育的劳动力
: 中国外企里一线小经理L1到美国也基本只能从程序员做起,不承认你有在跨国公司管理
: 多文化多种族团队的能力
: 在中国职场5年10年,再到欧美只能从入门级薪资职位做起
: It's one-way ticket

avatar
b*n
3
re

【在 t*******e 的大作中提到】
: 属实。归了就要学会接地气,别老想着国外。
avatar
w*g
4
没错。时无间,空无间,受者无间。
avatar
v*u
5
在中国读书可以去美国名牌学校留学
当然归了中国,还是可以回美国继续更进一步
能力强的,哪里都欢迎啦
[在 greemint (没名字) 的大作中提到:]
:欧美英语发达国家(OECD)内部,基本上教育体系和职业体系是互相认证的
:英国教授到美国拿个正教授一点问题也没有,美国学生到马普所访问科研也是加分项
:丹麦石油公司高管跳到houston做VP也很常见,linus就是引进的人才
:澳洲和东欧,语言文化问题可能要打点折扣,但也是承认的;俄国码农技术名声好得很
:中国和印度的教育和职业体系,人家唯一(实际)承认的就是基础教育部分;输出本
科生和初级劳动力到发达国家作为可培养可教育的劳动力
:中国外企里一线小经理L1到美国也基本只能从程序员做起,不承认你有在跨国公司管
理多文化多种族团队的能力
:在中国职场5年10年,再到欧美只能从入门级薪资职位做起
:It's one-way ticket
:归了就安心,好好过日子,别想着归海了,两个社会两个体系,天朝不是英语国家
avatar
s*y
6
re
归了就别再翻墙了,看着都累
还容易被误打成五毛

【在 g******t 的大作中提到】
: 欧美英语发达国家(OECD)内部,基本上教育体系和职业体系是互相认证的
: 英国教授到美国拿个正教授一点问题也没有,美国学生到马普所访问科研也是加分项
: 丹麦石油公司高管跳到houston做VP也很常见,linus就是引进的人才
: 澳洲和东欧,语言文化问题可能要打点折扣,但也是承认的;俄国码农技术名声好得很
: 中国和印度的教育和职业体系,人家唯一(实际)承认的就是基础教育部分;输出本科
: 生和初级劳动力到发达国家作为可培养可教育的劳动力
: 中国外企里一线小经理L1到美国也基本只能从程序员做起,不承认你有在跨国公司管理
: 多文化多种族团队的能力
: 在中国职场5年10年,再到欧美只能从入门级薪资职位做起
: It's one-way ticket

avatar
n*g
7
笑。

得很
本科
管理

【在 s******y 的大作中提到】
: re
: 归了就别再翻墙了,看着都累
: 还容易被误打成五毛

avatar
w*a
8
有点不同意见。中外“往返”的最大障碍是政治上的,例如说H1之类的。其他的都相对
好解决,例如象下面所说的。
“两个社会两个体系”就是两个不同的让人施展的平台。古语云“君子不器”,就是建
议人们发展那些不受或少受平台影响的能力。例如所楼主提到“俄国码农技术名声好得
很”,那这种技术在这里就是一种“不器”的能力。
如果做不到“不器”,那还可以尽量找到个人及两个平台的三方重合点,并由此中美“
往返”。例如楼主提到的“中国外企里一线小经理”,他有管理中国人的能力,那他可
以在美国找能够施展这一能力的职位。这样的职位还是有的,所以不一定非要从头干起
。我公司就有这样的一位。
即使上述两点都做不到也不要太悲观。一般来说,一个平台上的能力经验还是可以间接
体现在另外一个平台上的。当然,刚转换时耐心值要高期望值要低。

【在 g******t 的大作中提到】
: 欧美英语发达国家(OECD)内部,基本上教育体系和职业体系是互相认证的
: 英国教授到美国拿个正教授一点问题也没有,美国学生到马普所访问科研也是加分项
: 丹麦石油公司高管跳到houston做VP也很常见,linus就是引进的人才
: 澳洲和东欧,语言文化问题可能要打点折扣,但也是承认的;俄国码农技术名声好得很
: 中国和印度的教育和职业体系,人家唯一(实际)承认的就是基础教育部分;输出本科
: 生和初级劳动力到发达国家作为可培养可教育的劳动力
: 中国外企里一线小经理L1到美国也基本只能从程序员做起,不承认你有在跨国公司管理
: 多文化多种族团队的能力
: 在中国职场5年10年,再到欧美只能从入门级薪资职位做起
: It's one-way ticket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