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将会出现大动荡?# Returnee - 海归
A*C
1 楼
德国之声
作者: 张平
有评论认为,本次中国政治的收缩和回档,超越了改革开放以来的任何一次,而且越过
了过去多年约定俗成的底线,因此下一波中国的转型和发展力度来得将更大、更猛。
台湾《上报》发表文章《“文革”的回光返照和中国政治的“钟摆效应”》,作者经世
忠说,数年来中国政治发展的事实说明,这块土地正在进入“后文革时代”:在经过数
十年改革开放后,对丧失执政权前景的恐惧感驱使大陆政治习惯性收缩、回档,文革“
回光返照”式地“回来了”。
文章说,过去的历史证明了,中国转型和发展每到一个阶段时,都会出现一些收缩和回
档,比如改革开放之初的“清除精神污染运动”和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对“反和平演变
”的强调。大陆转型和发展水准越高,收缩和回档的力度也越大,形成“钟摆效应”。
目前“文革”的回光返照迹象,是历次政治收缩和回档幅度最大的,表明了中国转型和
发展在中共十八大前后已来到了一个关键节点。
不过,作者认为,历史给予我们的另一个启示是,中国政治的收缩和回档,就像在沼泽
地里挣扎,越是用力大,越是陷得深,每一次的政治收缩和回档都带动了大陆更大幅度
的转型和发展。将此观点运用于新一轮政治收缩和回档的结论就是,由于本次收缩和回
档超越了改革开放以来的任何一次,而且越过了过去多年约定俗成的底线,因此下一波
中国的转型和发展力度来得将更大、更猛,极端情况下,将会出现“突变”局面,引发
社会冲突和动荡。
中美贸易战,德国能够两面讨好吗?
《纽约时报》发表文章《在中美间“走钢丝”,德国还能坚持多久》,作者Anna
Sauerbrey说,随着美国和中国之间的贸易僵局继续恶化,世界其他地区都成为焦虑的
旁观者——最焦虑的还要算是德国领导人。过去6个月的地缘政治动荡,让德国领导人
从战略上意识到两面讨好的风险。德国是否有能力应对这些挑战,可能是未来几年它所
面临的最大问题。
文章说,与许多西方国家一样,德国人认为,经济增长将推动中国在经济和政治上变得
更为自由。但在过去几年里,这些希望被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日益高涨的民族主义、扩
张主义和中央集权政治所粉碎。
作者认为,德国最好的选择似乎是通过团结在欧洲盟友,靠人多势众来求安全,尤其是
考虑到分裂欧洲是中国地缘政治战略的一部分。在最近,其中几个国家已经幻灭。在一
些国家,中国难以兑现其投资承诺。而另外一些国家,比如波兰,来自华盛顿的压力越
来越大,要求其放松与北京的关系。这可能是德国的机会,但它不能有任何差池,而且
把西欧、中欧和东欧联合起来并非易事。这是德国外交政策永恒的困境:德国不能单打
独斗,但欧洲又太过分裂,行动缓慢。
中国审查有多厉害?
香港媒体《端》发表文章《党盯着你?这个实验室,探索着“中国模式”网路的虚与实
》,作者龚隽帏说,一个懂得高度应用科技与数据的威权政体,俨然就是欧威尔笔下老
大哥(Big Brother)的现代升级版,没有什么是它看不见的、没有什么是它不知道的
、没有什么是它不能管控的。
文章报道了加拿大公民实验室的研究,指出审查机制可分为在客户端或服务器端运作。
以微信为例,就是在服务器端执行审查。“那就像是个黑盒子,我们可以丢东西进去,
然后看看什么东西会跑出来,但中间发生了什么事,我们一无所知”。不同于微信的审
查机制,包括TOM-Skype、新浪UC、YY、9158、呱呱、新浪秀和所有公民实验室所研究
的手机游戏在内,则都是在客户端审查。简单来说,当你准备发送一则讯息,在讯息离
开装置上传到网路或服务器以前,它就会先行扫描讯息是否含有特定关键字。
文章报道说,中国的审查体制并没有那么精密(sophiscated),它真正精密的地方在
于不清楚表明红线何在,从而在社会中制造出自我审查和过度审查的文化。如同汉学家
林培瑞(Perry Link)“盘绕在吊灯上的巨蟒”的著名比喻,它无需动作,也不必厘清
界线,每个置身在其阴影下的人,就会清楚地收到“你自己决定”的讯息,自然地做出
相应的调整。
作者: 张平
有评论认为,本次中国政治的收缩和回档,超越了改革开放以来的任何一次,而且越过
了过去多年约定俗成的底线,因此下一波中国的转型和发展力度来得将更大、更猛。
台湾《上报》发表文章《“文革”的回光返照和中国政治的“钟摆效应”》,作者经世
忠说,数年来中国政治发展的事实说明,这块土地正在进入“后文革时代”:在经过数
十年改革开放后,对丧失执政权前景的恐惧感驱使大陆政治习惯性收缩、回档,文革“
回光返照”式地“回来了”。
文章说,过去的历史证明了,中国转型和发展每到一个阶段时,都会出现一些收缩和回
档,比如改革开放之初的“清除精神污染运动”和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对“反和平演变
”的强调。大陆转型和发展水准越高,收缩和回档的力度也越大,形成“钟摆效应”。
目前“文革”的回光返照迹象,是历次政治收缩和回档幅度最大的,表明了中国转型和
发展在中共十八大前后已来到了一个关键节点。
不过,作者认为,历史给予我们的另一个启示是,中国政治的收缩和回档,就像在沼泽
地里挣扎,越是用力大,越是陷得深,每一次的政治收缩和回档都带动了大陆更大幅度
的转型和发展。将此观点运用于新一轮政治收缩和回档的结论就是,由于本次收缩和回
档超越了改革开放以来的任何一次,而且越过了过去多年约定俗成的底线,因此下一波
中国的转型和发展力度来得将更大、更猛,极端情况下,将会出现“突变”局面,引发
社会冲突和动荡。
中美贸易战,德国能够两面讨好吗?
《纽约时报》发表文章《在中美间“走钢丝”,德国还能坚持多久》,作者Anna
Sauerbrey说,随着美国和中国之间的贸易僵局继续恶化,世界其他地区都成为焦虑的
旁观者——最焦虑的还要算是德国领导人。过去6个月的地缘政治动荡,让德国领导人
从战略上意识到两面讨好的风险。德国是否有能力应对这些挑战,可能是未来几年它所
面临的最大问题。
文章说,与许多西方国家一样,德国人认为,经济增长将推动中国在经济和政治上变得
更为自由。但在过去几年里,这些希望被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日益高涨的民族主义、扩
张主义和中央集权政治所粉碎。
作者认为,德国最好的选择似乎是通过团结在欧洲盟友,靠人多势众来求安全,尤其是
考虑到分裂欧洲是中国地缘政治战略的一部分。在最近,其中几个国家已经幻灭。在一
些国家,中国难以兑现其投资承诺。而另外一些国家,比如波兰,来自华盛顿的压力越
来越大,要求其放松与北京的关系。这可能是德国的机会,但它不能有任何差池,而且
把西欧、中欧和东欧联合起来并非易事。这是德国外交政策永恒的困境:德国不能单打
独斗,但欧洲又太过分裂,行动缓慢。
中国审查有多厉害?
香港媒体《端》发表文章《党盯着你?这个实验室,探索着“中国模式”网路的虚与实
》,作者龚隽帏说,一个懂得高度应用科技与数据的威权政体,俨然就是欧威尔笔下老
大哥(Big Brother)的现代升级版,没有什么是它看不见的、没有什么是它不知道的
、没有什么是它不能管控的。
文章报道了加拿大公民实验室的研究,指出审查机制可分为在客户端或服务器端运作。
以微信为例,就是在服务器端执行审查。“那就像是个黑盒子,我们可以丢东西进去,
然后看看什么东西会跑出来,但中间发生了什么事,我们一无所知”。不同于微信的审
查机制,包括TOM-Skype、新浪UC、YY、9158、呱呱、新浪秀和所有公民实验室所研究
的手机游戏在内,则都是在客户端审查。简单来说,当你准备发送一则讯息,在讯息离
开装置上传到网路或服务器以前,它就会先行扫描讯息是否含有特定关键字。
文章报道说,中国的审查体制并没有那么精密(sophiscated),它真正精密的地方在
于不清楚表明红线何在,从而在社会中制造出自我审查和过度审查的文化。如同汉学家
林培瑞(Perry Link)“盘绕在吊灯上的巨蟒”的著名比喻,它无需动作,也不必厘清
界线,每个置身在其阴影下的人,就会清楚地收到“你自己决定”的讯息,自然地做出
相应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