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中俄3亿吨石油大单(ZT)
avatar
中俄3亿吨石油大单(ZT)# Stock
s*8
1
《财经》记者 陈竹  总第224期 出版日期:2008-11-10 共有0条点评
Single Page
签单的契机,除了受金融和油价影响,应一时资金之需,也与俄罗斯开发东西伯利
亚的能源战略目标相吻合
中国提供的200 亿到250 亿美元贷款,不仅可帮助俄罗斯石油运输公司解决太平洋管道
二期工程的资金难题,还可帮助俄罗斯石油公司摆脱西方银行的债务重负。
中俄商讨多年、几起几落的太平洋供油管道中国支线,终于在10月28日这一天尘埃
落定。
已经修了一半的太平洋供油管道,西起东西伯利亚的泰舍特,东至俄罗斯太平洋沿
岸的科济米诺湾,全长4000多公里。一期工程全长2694公里,从泰舍特延伸至斯科沃罗
季诺,预计2009年底完工,完工后距离中国漠河大约只有70公里。
根据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下称中石油集团或中石油)与俄罗斯管道运输公司
刚刚签署的“中国支线”管道协定,太平洋管道将在一期工程的基础上,贯通斯科沃罗
季诺、漠河和大庆。俄罗斯管道运输公司透露,从斯科沃罗季诺至漠河的管道线将于
2009年第一季度末开修;中国境内管道也将不日开修,建造时间大约为14个至15个月。
对于正在拉开大
avatar
s*8
2
《财经》记者 陈竹  总第224期 出版日期:2008-11-10 共有0条点评
Single Page
签单的契机,除了受金融和油价影响,应一时资金之需,也与俄罗斯开发东西伯利
亚的能源战略目标相吻合
中国提供的200 亿到250 亿美元贷款,不仅可帮助俄罗斯石油运输公司解决太平洋管道
二期工程的资金难题,还可帮助俄罗斯石油公司摆脱西方银行的债务重负。
中俄商讨多年、几起几落的太平洋供油管道中国支线,终于在10月28日这一天尘埃
落定。
已经修了一半的太平洋供油管道,西起东西伯利亚的泰舍特,东至俄罗斯太平洋沿
岸的科济米诺湾,全长4000多公里。一期工程全长2694公里,从泰舍特延伸至斯科沃罗
季诺,预计2009年底完工,完工后距离中国漠河大约只有70公里。
根据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下称中石油集团或中石油)与俄罗斯管道运输公司
刚刚签署的“中国支线”管道协定,太平洋管道将在一期工程的基础上,贯通斯科沃罗
季诺、漠河和大庆。俄罗斯管道运输公司透露,从斯科沃罗季诺至漠河的管道线将于
2009年第一季度末开修;中国境内管道也将不日开修,建造时间大约为14个至15个月。
对于正在拉开大幕的中俄石油合作,这仅仅是一个序曲。
20年3亿吨供油大单
28日当天,中俄两国总理还签署了《关于在石油领域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勾画了
一幅20年“贷款换石油”的蓝图——俄罗斯承诺,在2011年到2030年期间,每年对华供
油1500万吨;以此为交换,中国将向俄罗斯提供200亿到250亿美元贷款作为石油预付款。
俄罗斯副总理谢钦在接受俄媒体采访时透露,中俄双方正就贷款利率等细节进行最
后磋商,正式的“石油换贷款”商业合同将于11月25日前准备完毕,2009年3月1日前正
式签署。为表示诚意,中方答应年底前向俄罗斯石油公司(OAO Rosneft Oil Company
)提供50亿美元的先期贷款应急。
这是一笔中国期待已久的供油大单。中俄2004年签署的五年供油协定即将于2010年
到期。今年上半年,中俄双方还在就签署2011年至2015年的 5000万吨石油供应合同讨
价还价。现在,能在敲定管道线的同时一举拿下20年供油3亿吨原油的大合同,无异于
给中国中期能源安全吃下一颗定心丸。
《东北亚油气》的作家、牛津能源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白根(Keun-Wook Paik)告诉
《财经》记者,大庆同大连之间早已建有油管,太平洋管道中国支线建成后,中石油可
直接将俄罗斯的原油输到大连石化,供应中国东北三省的工业。
石油勘探专家、中石油前资源局局长李国玉对《财经》记者称,俄罗斯每年1500万
吨的管道石油,正好弥补大庆油田减产的缺口。
近五年来,中国最大的油田大庆油田的产油量逐步萎缩。2007年,大庆产油量已从
巅峰时期的5400万吨降至4170万吨。此外,中国胜利、辽河等东部大油田的产油量也呈
下行趋势。近年来,中国自产原油产量只有2%左右的增幅,但石油消耗量却保持6%左
右的增幅。国家统计局今年8月透露,预计2008 年全年,中国原油产量18960万吨,净
进口量18020万吨,原油对外依存度将从上半年的48.3%进一步上升到48.7%。
中国2007年进口的原油,来自俄罗斯的不到6%,大多数依然来自中东、非洲和东
南亚。中东和北非国家往往政局不稳、战乱较多;且绝大多数原油要通过马六甲海峡进
入。
“与此相比,通过原油管道从俄罗斯取油,不仅成本较低,也要安全、可靠得多。
”李国玉说。他认为,中俄的这次能源合作可谓互利双赢——俄罗斯得到了开发东西伯
利亚项目所需的资金,中国东部地区得到了石油保证。
“贷款换石油”
中俄间的“贷款换石油”并非新事物。
2004年,俄罗斯为了将私营石油公司尤科斯(Yukos Oil Company)收归国有,向
中石油集团借款60亿美元。以此为交换,俄罗斯石油公司答应在2010年前通过铁路向中
国出口约4840万吨原油。
牛津能源研究所的白根认为,俄罗斯石油公司目前急需资金的窘境与当年购买尤科
斯资产时十分相似,只不过这次导演这一幕的是急转直下的国际经济局势。
今年7月以来,国际油价猝不及防地下跌,使得俄罗斯石油公司的资金储备大幅缩
水;俄罗斯石油运输公司也情形窘迫,该公司今年前九个月的纯利润较去年同期下降30
%。
由于俄罗斯政府对原油出口征税甚重,俄罗斯油企从高油价时期捞到的好处十分有
限。按照俄罗斯税制,油价高于每桶25美元时,出口关税提高到油价的65%。如果加上
生产税,企业将近90%的利润上缴政府。
据花旗银行分析,在俄罗斯现有税制下,当布伦特油价低于每桶90美元时,俄罗斯
油企就不得不减少资本投入;当油价低于每桶70美元时,就几乎难以为继。虽然从今年
上半年开始,俄罗斯总理普京提出要减少出口关税,但减税直接意味着缩减国家财政预
算,一时难有大的改善。
愈演愈烈的全球金融风暴无异于雪上加霜。白根说,俄罗斯企业普遍依赖西方的借
贷市场,一旦欧美市场信贷紧缩,俄罗斯就会出现资金缺口。此外,俄罗斯股市的恶化
也让情况愈加糟糕——不少俄罗斯大企业的贷款都由股票担保,股价下挫后,债主不是
要求提前偿还,就是要求增加抵押品。包括俄罗斯石油公司、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
Gazprom)、鲁克石油(LUKoil)和俄英合资的秋明英国石油公司(TNK-BP)在内的俄罗
斯石油巨头,都不得不向政府求救。
俄罗斯政府承诺,要拿出500亿美元用于帮助俄罗斯企业偿还海外债务。但是,500
亿美元仅够偿还俄罗斯企业今年到期的债务,而2009年到期的 1500亿美元债务即将接
踵而至。尽管俄罗斯在高油价时代积聚了世界第三的黄金和外汇储备,但近几个月来,
为了帮助金融机构和干预汇率,俄罗斯被迫动用大量外汇储备,其黄金和外汇储备由巅
峰时期的近6000亿美元迅速缩水至10月24日的4847亿美元。预计到年底前,俄罗斯外汇
储备还将再减少1500亿美元。
在此情势下,俄罗斯几乎只能寻求远东大客户中国的支持。白根在接受《财经》记
者采访时指出,中国提供的200亿到250亿美元贷款,不仅可帮助俄罗斯石油运输公司解
决太平洋管道二期工程的资金难题,还可帮助俄罗斯石油公司摆脱西方银行的债务重负。
“西方银行是没有能力在这个时候提供200亿到250亿美元贷款的。”帕克说,“而
中国不仅有能力,利率还很低,这是中国在施展‘金钱力量’(money power)。”
开发东西伯利亚
俄罗斯需要中国的市场,中国需要俄罗斯的能源,作为共享4300公里边界的睦邻,
两国的能源战略合作理应珠联璧合。可是,在很多中国石油业内人士看来,跟俄罗斯人
的谈判从来都是一件头疼的事——太平洋管道中国支线前前后后谈了十几年即是一例。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中国能源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夏义善对两国油气合作进行过总结
,他认为上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俄罗斯有求于中国,很想卖油给中国,但是中国没有
提前预见到对石油的需求,并不积极;后来,油价上涨,中国意愿强烈,俄罗斯却在中
国、日本、韩国之间玩游戏。
相较而言,中国同哈萨克斯坦的石油管道合作,却是“种播得迟,果结得早”。全
长962.2公里的中哈石油管道2004年9月开工,2006年5月就开始输油。现在每年向中国
输送原油1000万吨。
表面上看,中俄多年来争执不下的是价格。李国玉说,他曾在今年7月访俄期间询
问前苏联石油工业部副部长哈里莫夫,为何俄方迟迟不许诺中国支线。哈里莫夫埋怨说
,中国在价格谈判上过于强硬,“本来油价定在边界线上,而中国方面说,这批油将来
要送到上海,油价应除掉从边界到上海的运输费,否则在上海就卖不掉”。
俄罗斯石油公司一直认为,按照2004年签订的贷款换原油计划,出口中国的原油价
格过于低廉。以中国进出口银行3.51%优惠利率计算,中石油60亿美元贷款本息合计仅
72亿美元,最后成交价格相当于每桶19美元,远低于市场价格。
李国玉告诉《财经》记者,除了在价格方面缺乏动力,俄罗斯在产量和可供出口量
方面也的确存在“难处”。俄罗斯虽然油气储量大,但由于上游投资长期不足,已经探
明并可投入生产的油气田相对有限。
苏联解体后,为避免让西部老油田陷入瘫痪状态,俄罗斯以减税政策吸引私营石油
公司投资,这在客观上导致俄罗斯的油气开发过度集中在西伯利亚西部。东西伯利亚虽
然储量丰富,却因为环境恶劣和缺乏政策扶持而鲜有开发。21世纪以来,俄罗斯西部的
大油田纷纷达到产量的自然极限。2006年开始,俄罗斯原油产量不升反降,只能眼睁睁
地看着自己错失这一轮的高油价良机。
三年前,俄罗斯还雄心勃勃地规划,要通过太平洋管线向远东输送8000万吨原油,
其中3000万吨通过中国支线运抵中国,另外5000万吨通过科济米诺湾供给日韩甚至欧美
市场。可是,不仅当初保证中国的3000万吨没有着落,就是中俄刚刚签署的年1500万吨
供油计划也很可能要从西西伯利亚调拨一部分。
在此背景下,开发东西伯利亚,已成为俄罗斯时不我待的能源战略目标。李国玉认
为,“贷款换石油”和中俄管道协议之所以能成功,也是因为契合了俄罗斯致力于开发
东部资源和市场的内在需求。
曾作为中国驻俄外交官、多次参加中俄原油管道谈判的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和规划协
会副秘书长和振伟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还特别强调了中俄合资企业天津“东方
石化”的“利益连结”作用。
根据两国协议,通过中国支线供应中国的每年1500万吨石油,其中1000万吨要用于
保障中俄东方石化(天津)公司的需要。这是中俄2007年成立的合资公司,中石油集团
占股51%,俄罗斯石油公司占股49%。
“因为利益里有俄罗斯的一半,互利互赢,合作因此更有保障。”和振伟说。
管道中的政治博弈
作为世界第二大产油国,俄罗斯深谙“管道”的力量。截至2007年,俄罗斯境内的
能源管道总长度达到24.4826万公里,仅次于美国。其中,天然气管道15.8699万公里,
原油管道7.2347万公里。
在太平洋原油管道实施之前,俄罗斯几乎所有的油气管道都聚集在西伯利亚西部。
一条条向西南方向延伸的管道,将俄罗斯的绝大部分出口油气输送到德国、意大利、荷
兰、波兰、斯洛伐克、捷克、匈牙利和乌克兰等国。现在,欧盟国家40%的天然气和33
%的原油都来自于俄罗斯。在能源上过于依赖俄罗斯,也是令欧洲国家寝食难安却难以
改变的现实。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先进曾经撰文称,油气资源是俄
罗斯贯彻其对外战略的强大政治武器。2006年,俄罗斯因为未与乌克兰在供气合同上达
成一致,决定“断气”;2007年又陆续出现几次“断油”风波。这些事件让欧洲国家对
自己的能源安全大为担忧。陈先进认为,油气资源是俄罗斯遏制原苏联部分成员国和东
欧国家过分向美国靠拢的重要手段之一。最近,欧盟之所以在俄罗斯与格鲁吉亚冲突问
题上与美国拉开距离,不无能源方面的顾虑。
正因为此,欧洲国家向来关注俄罗斯的太平洋管道计划。
俄罗斯政治和经济沟通署负责人奥尔洛夫曾直截了当地说:“泰纳线方案(太平洋
管道)不但能够有效保障俄罗斯东部地区地缘政治不脱节,更重要的是,能让俄罗斯根
据需要在欧洲和亚洲方向之间自由选择石油流向。”培育东方市场,促成出口多元化,
将帮助俄罗斯摆脱对欧洲市场和资金的依赖,拥有更大的话语权和回旋余地。
在远东市场,中国同日本的竞争也一直贯穿着俄罗斯太平洋原油管道如何建、何时
建的决策。
实际上,修建中俄原油管道的设想最早由俄方提出。1994年11月,中俄双方就签署
《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与俄罗斯西伯利亚远东石油股份公司会谈备忘录》。但其后数
年,管道一事毫无实质性进展。直到2001年7月17日,中石油集团和俄罗斯尤科斯石油
公司、俄罗斯管道运输公司在莫斯科签署了原则协议,决定共同开展铺设北起俄罗斯安
加尔斯克、南到中国大庆,总长度为2400公里的跨国石油管道,即所谓的“中俄方案”
。按此方案,中国是俄罗斯远东输油管道惟一的“输入国”。
可惜,之后的两年里,出现了两样变故。
其一,一手推动中俄石油项目合作的尤科斯总裁霍多尔科夫斯基,被政府指控逃税
和欺诈而遭牢狱之灾。另一个变故是日本的入局。2003年6月,日本外相川口顺子在访
问俄罗斯期间表示,如果俄罗斯政府能优先考虑建设一条从西伯利亚安加尔斯克到纳霍
德卡的输油管道,并且不通向其他地方的话,日本愿意参与东西伯利亚的油田项目开发
。“远东方案”开始浮出水面。其后几年,面对中日的争夺,俄罗斯政府一直持不置可
否的态度,等待坐收渔翁之利。
这一僵持的状况,终于在2008年10月28日普京拍板下改变。
在老石油专家李国玉看来,俄罗斯现在决定修建中国支线,是做出了“实事求是”
的选择。他认为,中国支线比较现实,因为东西伯利亚探明资源不够,短期内难以改变
。此外,“管线一期工程已经快修到中国边界了,俄罗斯不可能把花了100多亿美元的
管线闲置起来。”他还认为,在俄罗斯未能证实足够探明资源的情况下,日韩不可能出
资支持“没油的管线”。
接受《财经》采访的几位专家也都表示,国家间领土争端也影响了俄罗斯的决策。
日本城西大学经济学教授、日中经济发展中心理事长张纪浔认为,俄罗斯之所以当
初没有接受日本投资参与油田开发和管道项目的提议,就是不想在领土问题上受制于日
本。北方四岛的归属问题是日俄关系的最大绊脚石,而中俄顺利解决黑瞎子领土争端,
则为两国在能源和投资领域的合作扫清了障碍。
avatar
C*X
3
你的法学院学位拿下来了吗?

【在 s*********8 的大作中提到】
: 《财经》记者 陈竹  总第224期 出版日期:2008-11-10 共有0条点评
: Single Page
: 签单的契机,除了受金融和油价影响,应一时资金之需,也与俄罗斯开发东西伯利
: 亚的能源战略目标相吻合
: 中国提供的200 亿到250 亿美元贷款,不仅可帮助俄罗斯石油运输公司解决太平洋管道
: 二期工程的资金难题,还可帮助俄罗斯石油公司摆脱西方银行的债务重负。
: 中俄商讨多年、几起几落的太平洋供油管道中国支线,终于在10月28日这一天尘埃
: 落定。
: 已经修了一半的太平洋供油管道,西起东西伯利亚的泰舍特,东至俄罗斯太平洋沿
: 岸的科济米诺湾,全长4000多公里。一期工程全长2694公里,从泰舍特延伸至斯科沃罗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