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美国得寸进尺 人民币已累计升值三成还嫌不够多 (转载)
avatar
美国得寸进尺 人民币已累计升值三成还嫌不够多 (转载)# Stock
t*0
1
临时让同学邮寄的,几十刀的东西没有DC和签字,但是留着当时的post office
receipt
1. 考古了下大概只能认栽还要付charge back fee,但是amazon的charge back period
有多长啊?都TM四个月了 搞毛啊
2. 能不能找邮局赔我啊?
3. 当时卖了40多单没注册好公司没税号就把account close了,现在都不能登录
represent case,只能回复那个email?
avatar
l*r
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wayofflying (小破熊),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美国得寸进尺 人民币已累计升值三成还嫌不够多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Apr 29 11:06:55 2012, 美东)
美国得寸进尺 人民币已累计升值三成还嫌不够多
文章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于 2012-04-28 09:04:28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
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打印本新闻 (被阅读 23078 次)
4月27日,在飞赴北京参加即将召开的“中美第四轮战略与经济对话”之前,美国财政
部长盖特纳在旧金山发表讲话,重申人民币需要更快速地升值。有关专家指出,美国再
弹“人民币升值”老调,旨在为国内危机寻找替罪羊,转移国内矛盾。
累计升值三成 美仍得寸进尺
其实,近年来,中国一直稳步推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和利率市场化改革。2005年7月
21日,中国依照主动性、可控性、渐进性原则,启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实行以
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在国际金融危机
冲击严重的时候,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为抵御危机冲击、促进全球金融稳定和经
济再平衡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始终坚持平稳释放升值压力,保持人民币汇率处于相对合理水平,
将负面影响降到最低。截至2011年11月末,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30.4%,实际有效汇
率升值28.6%,目前人民币汇率呈现双向浮动态势。
专家表示,在这种状况下,美国再弹“人民币快速升值”老调,给人以得寸进尺的感觉。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副教授景乃权对本报记者强调说:“从长期看,人民币可自由
兑换必定成为中国经济金融发展不可逆转的大方向。中国在与美国博弈中,既要坚持货
币政策独立性,又要保障中国政治和经济政策双优抉择。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是中国目
前经济金融的安全阀。当中国经济面临来自美国压力时,我们通过调节汇率和适度开放
资本账户来缓解这些压力。汇率调整和资本账户的开放如同安全阀两边的风险出气孔,
能够在一定时期适当地释放我国经济金融所面临的压力和冲击。避免国际游资的剧烈冲
击,防止国际游资的过量涌入和出逃,从而保障金融体系的稳定。”
美国究竟要达到什么目的?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教授蒋先玲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中美第四
轮战略与经济对话”将举行,按惯例,人民币汇率问题是必谈的议题之一。更主要的是
近来美国经济回升缓慢,就业压力增大,政府担心出现滞胀;当然,也存在美国大选的
需要等更多的政治考量,有把其国内危机转嫁他国之嫌。
景乃权进一步分析说,用“美元三权”来分析美国要达到的目的就一目了然,在世界范
围压低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品价格,享受发展中国家提供的物美价廉的丰富产品。同时
,用手中的定价权不断推高科技和资本密集型产品价格;用美元不断贬值来稀释发展中
国家挣来的血汗钱,直至变成一堆废纸;在政治上设定美国的所谓“敌人”,中断你从
事国际贸易用美元结算链条,冻结你的美元资产。若这一切无法阻碍你的快速发展时,
就站在所谓的“道德”高地上,指责你“碳排放”过高,而损害地球村等。
有专家指出,近年,美国经济下滑,失业率上升,引起民众强烈不满,美国一些人将“
人民币汇率问题”政治化,想找一个“替罪羊”,转移国内民众视线。这不但会影响中
美两国利益,而且会对艰难复苏中的世界经济造成负面影响。
升值会否重创中国经济?
那么,人民币快速升值会给中国经济造成很大负面影响吗?
蒋先玲认为,从目前看,人民币不可能快速升值,更不用说大大影响经济。因为市场的
评价是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正处于均衡状态,升值预期不强,如,自 4月16日起,中国已
将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5%。扩大至1%,人民币汇率弹性
增强,而市场并没有出现多大变化;加之中国经济增速也在回落,压力大,余地小,所
以,再提人民币升值应当是政治上意愿更多些。
景乃权认为,中国的企业应利用好这宝贵时机,加速产业结构调整,缩短价值链,提高
品牌附加值;加快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和产品创新能力;快速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优化
国际储备结构;将外汇储备安全性放在首位,增加黄金储备在外汇结构中的比例;外汇储
备用途多元化。
业内人士指出,中美是当今世界第二和第一大经济体,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其经贸合
作对世界经济关系重大,而中美经贸合作的本质应是互利共赢。中美贸易现状是全球产
业分工和结构调整的结果,美对华货物贸易逆差相当一部分来自东亚其他国家和地区的
贸易转移,美限制高技术产品对华出口也是重要原因。因此,就中美贸易失衡而言,逼
迫人民币升值可谓开错了药方。
avatar
t*0
3
大家都忙着收货呢吧
avatar
f*c
4
哥们,专家说的咱看不看都无所谓,如果在国内的话,看看身边,看看市场就很清楚了
。至于汇率变动达到什么目的,给谁带来好处,是不是政治手段,市场当中都能看出来。
avatar
z*a
5
co ask

period

【在 t***0 的大作中提到】
: 临时让同学邮寄的,几十刀的东西没有DC和签字,但是留着当时的post office
: receipt
: 1. 考古了下大概只能认栽还要付charge back fee,但是amazon的charge back period
: 有多长啊?都TM四个月了 搞毛啊
: 2. 能不能找邮局赔我啊?
: 3. 当时卖了40多单没注册好公司没税号就把account close了,现在都不能登录
: represent case,只能回复那个email?

avatar
U*f
6
主要原因是美元大跌,人民币是固定汇率。
相对其它货币来说,人民币是大跌。
avatar
d*r
7
1. charge back是信用卡的吧
2。No
3. Yes, send tracking info.

period

【在 t***0 的大作中提到】
: 临时让同学邮寄的,几十刀的东西没有DC和签字,但是留着当时的post office
: receipt
: 1. 考古了下大概只能认栽还要付charge back fee,但是amazon的charge back period
: 有多长啊?都TM四个月了 搞毛啊
: 2. 能不能找邮局赔我啊?
: 3. 当时卖了40多单没注册好公司没税号就把account close了,现在都不能登录
: represent case,只能回复那个email?

avatar
l*r
8
未来走势如何

【在 U********f 的大作中提到】
: 主要原因是美元大跌,人民币是固定汇率。
: 相对其它货币来说,人民币是大跌。

avatar
o*y
9
但是,当前人民币币值与汇率已经面临着难以维持稳定的重大危机:
(1)一种货币的汇率与币值不是一回事,汇率是货币对外币的买卖价格。币值反映货
币的实物购买力。当前,人民币名义汇率与实际币值,已经发生严重背离——名义汇率
不断上升,而实际币值即市场购买力则严重下降。
目前,中国国内物价严重上涨,表明人民币的实物购买力(币值)正在下降,国内经济
已经面临着发生严重通货膨胀的挑战。
(2)中国的出口势头正在受到全面遏制。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国际市场遭遇衰
退。而在国内,中国政府也正在由鼓励出口的政策转变为所谓内需主导的不明智政策。
因此在新的未来形势下,中国的外汇储备,今后已很难因出口而获取较大的增益。中国
经济未来也很难继续保持过去10年中那样的高速增长。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地位很快将
不复存在。甚至有可能变成依赖外部资金供给、资源供给以至粮食供给的纯进口国。
(3)汇率变动引导着国际资金的市场流动。汇率升,则资本流入。汇率降,则资本流
出。
由于2005年以来人民币在不断升值,国际投资者正在从中国现存的外汇储备中获得
巨大溢价(红利),因此外资滚滚流入。
总体而言,以人民币不断升值来吸引外资的模式是一种“吸金老鼠会”的模式,是难以
持久的。
因为一旦流出的外汇资金量大于流入量,中国外汇储备则会陷入负增长,中国将反而成
为国际上
的最大负债国。人民币的汇率发生贬值就是不可避免的。
【附注二:所谓资金“老鼠会”的吸金模式是:
——承诺支付高利息从而吸取资金。然后,不断以所吸纳的新增资金,支付所承诺的利
息。只要为套利而进入的资金一直源源不断,则这“老鼠会”就不会破产。但由于所有
进入的资金实际都是债务,债务不断累积,底座就会像金字塔一样不断加大。所吸纳的
资金愈多,债务压力就愈大,直到最终入不敷出,资金链发生断裂,于是“老鼠会”发
生崩盘。
以人民币不断升值来吸引外资的模式,实质也是这样一种“老鼠会”的吸金模式。】
今后几年,随着中国外汇储备锐减(我怀疑在去除美国国债部分后,目前中国的外储对
外债已经是负值),而所购买长期美债的损失巨大(被套牢而难以贴现)——一旦有投
资者在市场大量抛甩人民币,则人民币将发生币值崩溃从而触发严重的金融危机。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