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国内钢贸黑洞塌陷 (转载)
avatar
国内钢贸黑洞塌陷 (转载)# Stock
I*y
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Inquiry (We will defeat SARS),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国内钢贸黑洞塌陷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Feb 18 00:39:12 2014, 美东)
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在春节前一次会议上谈及钢贸风险时说,因企业互联互保引发的
风险传染比较严重,部分地区的钢贸企业从“抱团欠款”转向“抱团逃废债”,区域信
用风险有所恶化。
2月10日,福建周宁籍的“钢贸大王”肖家守并未出现在上海浦东新区法院的被告
席上。作为新日恒力的实际控制人,肖家守涉及多件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被民生银行
上海分行、平安银行上海分行和工商银行上海浦东新区支行向法院排队提起诉讼。
1月31日,新日恒力连发两份公告,称公司实际控制人、上海松江钢材城董事长肖
家守名下4.6亿元资产被查封;同时,其第一大股东上海新日股权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下称上海新日)所持有的新日恒力8000万股份被冻结。据之前公告,这些股份已被质押
给中航信托。
“都是联保惹的祸。”一位上海钢材市场负责人指出,肖家守陷入与银行的诉讼纠
纷,皆因钢贸圈以互联互保模式获得的授信逐渐变为不良贷款所致。
自2011年起,长三角地区爆发钢贸企业集中大面积违约,区内钢贸授信不良率急升
;2012年,多家银行开始起诉一连串钢贸商,并对钢贸行业持审慎态度,甚至不再进入
;虽经过银行多次展期处理,钢贸行业信贷危机仍持续发酵。
钢贸重灾区已从长三角转移至其他地区。一位接近监管层人士透露,截至2013年底
,全国钢贸贷款敞口约为1.5万亿元。2011年,上海地区最早挤泡沫,目前还剩约700亿
元的不良贷款;当时尚未暴露风险敞口的广东、福建等地成为了新的钢贸重灾区。
紧急布防
财新记者获悉,2013年12月中旬,银监会下发通知,要求做好钢贸行业的风险防控
工作,并重点调研上海、天津、江苏、浙江、四川、福建、深圳、广东八个省市,研究
钢贸信贷行业的基本情况、特征、成因和防范措施。
近期,监管高层指出,要警惕钢贸领域的违规业务模式又被复制到煤炭、木材、水
产贸易等领域的迹象。“一家钢贸商不还钱,其他家也都在观望,信用环境极差。”民
生银行相关人士说。
监管高层还指出,在钢贸领域,不仅中小企业风险上升,大型企业集团的风险暴露
也在增多。一家原料进出口贸易公司总裁则指出,以周宁籍为代表的钢贸商所占银行贷
款比例非常小,连1%都不到,“真正主力在大型国有企业,信贷敞口大约在5000亿元到
1万亿元”。
自2008年起,大量的钢贸信贷实际上是大型国企给民营钢贸商做的托盘融资。托盘
业务是指,国企先帮钢贸商支付货款,钢材放在第三方仓库进行监管,货权暂归国企;
一段时间后,钢贸商通过加付一定的佣金费用或者利息费用偿还资金后,拿回钢材货权。
托盘业务容易出现虚假贸易,形成信贷隐患。前述业内人士指出,包括中钢集团、
中建材集团、五矿集团等多家大央企及多家省级物资公司均卷入托盘融资黑洞。“这些
才是真正的影子银行。”前述贸易公司总裁说。
钢价仍持续下跌。截至2月12日,上海中天20毫米三级螺纹钢报价为3260元/吨,较
前日又下跌20元。多位分析师认为,钢材需求难振,钢价仍然会维持弱势。
产业结构调整、管理失控等多种因素叠加,钢贸商只是击鼓传花的资产泡沫链条中
的炒家之一。重复抵押、加大杠杆、资金腾挪等,使得银行的信贷风险管控面临着诸多
考验。随着钢贸行业陷入低谷,放贷银行也陷入巨大困境。
多位银行人士指出,钢贸融资是老问题,“拖到现在没办法整合了,只能处置了。”
“钢贸信贷风险肯定还是会继续暴露。”银监会内部人士指出,一方面,要看到产
业结构调整对整个银行体系的风险影响;另一方面,银行也需思考如何做好风险管理。
“周宁模式”
“上海有两个比较大的钢贸经销商,一个姓周,一个姓肖。”一位负责钢贸中小企
业贷款的大行人士指出,周宁籍的钢贸商,以上海松江钢材城老板肖家守和上海逸仙钢
材城老板周华瑞为主。长江三角洲的几大钢材市场,均为周宁人持有,而这几个市场辐
射全国的几十个钢厂,形成一个流动又固定的集体。
公开资料显示,肖家守,1969年出生于福建宁德市周宁县,现任上海新日投资集团
有限公司董事长、新日恒力董事长、上海松江和苏州长三角钢材市场经营管理有限公司
董事长。
据接近肖家守的人士称,肖家守联合各地政府,做起了好几家大型钢材城,并为从
周宁到上海做钢贸的老乡牵线搭桥,“名副其实的钢贸大王,他要倒掉了,整个钢贸行
业都要倒掉了”。
“只能说肖家守‘终于’出问题了。他算是当年的神话人物啊,周宁帮几乎就是他
带出来的。”一位大行无锡分行信贷人士说。
周华瑞则是上海钢贸服务业协会会长、上海周宁商会会长。在2000年,他经营的逸
仙钢材市场首创了五户联保、动产质押加上担保机构担保的模式,时为钢贸商融资的“
创新之举”。
这两位被钢贸圈看作“带头大哥”的人,如今都已诉讼缠身、债务缠身,成败皆因
“周宁模式”。
周宁籍钢贸商李老板指出,肖家守主要资产被冻结查封,主要因为未能及时偿还其
他钢贸商的债务,“太多捆绑贷款,结果把自己给陷进去了”。
联保模式是商业银行在贷款申请人不能提供足值抵、质押物时开发的贷款业务。联
保联贷业务一般由三家到五家企业自愿组成一个互助小组,小组成员协商借款金额,联
合向银行申请授信,联合对贷款提供担保,每名成员均对小组授信承担连带担保责任。
一位曾经在股份制银行参与此贷款模式设计的人对财新记者指出,“当时在推出这
种贷款模式时,银行内部就有争议,在同一个市场同一个行业做联保联贷,风险就非常
集中。然而,如果是不同行业、没有关联的企业,尽管风险被分散,又为何承担联保责
任呢?”
一位农行人士指出,由于钢贸有抵押物,融资比较容易,流量大、回钱比较快,银
行看中这一点,最初比较愿意贷款给钢贸商。但后来周宁籍的钢贸商看准这个机会到处
融资扩张,把钱投向地产、放高利贷或者挥霍了。当钢价下跌时,银行一收紧流动性,
资金链就断裂了。
“周宁模式”一度极为吃香,早期持福建宁德市身份证的人,均可利用这一模式获
得大量贷款。“他们用六个字形容:钱多人傻好赚。只要弄个壳公司,包装一下,老乡
都是圈内的人,注册个500万元资本金的公司只花两三万元,账乱做一下,然后去贷款
,骗到之后就去投房产。”一位大型国有银行无锡分行人士如是描述。
一位银监会内部人士指出,“周宁模式是个体户加现货市场加担保公司,相当于变
相的融资平台。”
他认为,周宁模式的问题比较严重,一是企业相互关联,银行很难判断企业具体的
负债情况,很难看清楚企业的敞口有多大;二是钢贸商将贷款资金挪用到其他地方,如
房地产、高利贷等,放大杠杆。“这样风险是很大的,一方面整个贷款模式风险很大,
同时银行信贷管理也很难有效控制。”
前述银行人士指出,由于钢价下跌,钢铁全行业形成周期性过剩,诸多钢企、钢贸
商均有亏损。但周宁籍的钢贸商互相连环担保、重复抵押,不仅形成一部分亏损,还有
一部分乱投资、一部分挥霍。他指出,“形成不良贷款主要还是投资收不回来的这部分
,周期性亏损只要能融到资,度过这个经济周期就可以回来。”
抱团做假
在钢贸行业,有钢材抵押、仓单质押,银行信贷管理一度认为相对安全,但目前,
这却成了风险最大的一块。
钢材并非不动产,所以不需要办理抵押登记,进行公示,非常容易造成企业和银行
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此外,钢材由于没有产品编号和生产批号,容易混淆视线。
银行在给企业进行了信用条件的核实后,会开出银行承兑汇票的额度,在此情况下
进行货物抵押,或者仓单质押,或者缴纳一定的保证金。但是保证金实际上并不起太大
作用,对于银行来说体现为一部分存款,风险敞口依然是对外的承兑金额。
中行一位审贷人士表示,银行承兑汇票最重要的是有真实的贸易背景。但在钢贸圈
,“这种贷款模式显然是被滥用了,且助长了钢贸企业的投机行为。”(相关报道见本
刊2012年第35期“钢贸融资劫”)
周宁籍钢贸商创造的这种融资模式,刚开始各家银行都感到比较放心,每个钢材市
场做一个统一托管仓库,进行统一管理,“看上去很完美。”前述中行人士说。
农行人士对财新记者道出个中原委:“这个模式里的问题是,融资方参与作假,第
三方托管仓库的实物都是虚的,整个市场的管理方、大小经销商勾结在一起,都是周宁
籍的人,各个环节都打通了。这个第三方托管商本身就是一个大的钢铁经销商。把这个
钢材市场做成了一个融资平台,融来的资金交给市场业主即钢贸商,业主到处乱投资。”
负责钢贸中小企业贷款的人士指出,在钢材市场,所有经销商的货都集中在一起,
大吊车、仓储集中管理,银行根本点不过来,“等于防火墙都打通了”。
重复质押获得贷款的故事不止发生在福建周宁籍的圈子里。北京一家小型钢贸企业
经理指出,可以拿一批货和贸易合同到一家银行,获得了银行承兑汇票后,过两个月,
又用同一笔货和贸易合同去另一家银行开银行承兑汇票。然后拿票到银行贴现后,去购
入房产。他强调,从2007年到2010年,这种方式非常普遍。
一位浦发银行信贷员透露,在企业找银行开信用证的时候,钢材在仓库里,仓单提
货单也放在仓库,但是钢贸商与仓库的库管员可以互相勾结,制造假仓单。比如一批货
开五六个仓单,第一家银行贷款时库里还有货,后面几家实际上抵押的是空库。“银行
只认信用证,信贷员一般来说是最了解情况的,因为他要定期去查库存,但也可能不了
解情况。”浦发银行人士说。
前述银监会人士指出,虚假贸易涉及质押登记等质押品管理的问题,很多质押品是
浮动的,因为是现货,早就转走了,但银行根本没有办法掌握到信息,仓储管理企业也
没有起到管理责任。
国企卷入
在钢贸融资链上,更大的损失在于为钢贸商做托盘的大型国企的巨亏。民生银行人
士说:“就钢论钢的话,民企尚有微利,但国企巨亏。”
多位业内人士指出,2010年后,银行对民营钢贸商信贷开始收紧,大量钢贸商都是
去找国企托盘以借钱。
大型央企及众多国企都充当钢贸商的托盘企业,包括中钢集团、中建材集团、五矿
集团等等,更多非专业的国企也涉足,包括中远物流、中材国际、杭州热联、中铁物资
,以及天津物资、浙江物资、广东物资等省级物资公司。“这些物资公司就没有主营业
务,就是以托盘为生。”业内人士评价道。
前述原料进出口贸易公司总裁举例,以往,钢贸商直接找到托盘企业,交纳5%到10
%的保证金,托盘企业垫资买钢,钢贸商再加利息赎回钢材。这两年,托盘业务愈发激
进,衍生到原料端。钢厂没有钱买原料,托盘企业将原料买下来,给钢厂做托盘。钢厂
有钱时,就用利息加佣金还款;钢厂没钱时,就用钢材还。
一般而言,钢贸商给托盘企业定价为月息1.3分到1.8分,走账期是六个月,而托盘
企业从银行低息拿贷,从而赚得近10%的利差。行情好的时候,国企以此做大贸易规模
、且坐收利息;钢厂得以持续经营;而难以融资的民营钢贸商则轻松拿到贷款,进行资
金腾挪。
这个业务的风险在于,一旦钢价下跌,钢贸商违约,或者钢厂亏损,钢材就全砸在
国企自己的手中。现实中,更多的情况是,由于第三方仓库被作虚,钢材物权多次转让
,上演“一货多嫁”甚至“空仓计”,国企连钢材都捞不到几根。
前述人士透露,托盘企业大多都是负资产,但仍然有很多银行给予信贷支持,因此
仍然有钱来做贸易、来囤货、来做托盘业务。钢价持跌,风险积聚,越滚越大。“很多
款放给钢厂、钢贸商都收不回来。托盘企业收了10%的保证金,但实际上市场跌了不止
20%,客户也还不起钱。”
“银行对托盘企业很迷恋,因为出了问题有兜底。”中信银行人士指出,因此托盘
企业存在道德风险,资金容易挪作他用,炒房产、炒股市、借高利贷。同时,钢厂联合
钢贸商骗“贷”,只要买通仓库管理人员,就可以将同一批钢材反复质押给多家托盘企
业,风险传染很大。
2012年下半年开始,多家上市公司因涉钢贸托盘接连“落水”。中钢天源(002057
.SZ)、马钢股份(600808.SH)、五矿发展(600058.SH)、中储股份(600787.SH)、
厦门信达(000701.SZ)皆涉入货物或承兑汇票的纠纷中,金额都至少在1亿元之上,甚
至高达数十亿元。此外,中远物流跟中国银行南通支行也存在业务纠纷,问题同样出在
钢贸。
对此行业公开的“托盘走账”信贷潜规则,银行人士和钢铁行业人士均批评称,“
国企管理根本不行,根本管不了被托盘的钢厂和钢贸商。”
一位负责公司信贷的股份制银行中层人士指出:“做大规模考验的是管理能力,国
有钢企很难有效率真正做大,都是虚胖。”
囚徒博弈
在行情较好、银根较松之时,轧钢厂、钢贸商和银行一起放大行业繁荣;但当经济
下行,银行收紧信贷额度,昔日的优质客户便成为了今日对簿公堂的对象。“整个钢铁
行业上下游都出问题,现在基本上全靠银行资金撑着,银行也没有办法。”一位资深钢
铁业人士指出。
据财新记者了解,2013年,多家银行不良贷款上升,主要就来自于钢贸。钢贸占贷
款总量较小,但不良率为行业最高。
比如,农行在钢贸领域的信贷投入为20亿-30亿元,不良贷款近10亿元。一位大行
人士透露,仅在江苏无锡地区,钢贸风险敞口近300多亿元,“基本就是不良贷款了”。
今年1月,中信银行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新增32亿元不良资产核销额度。中信行长
行长朱小黄向媒体表示,不良贷款主要就来自于钢贸。据中信银行内部人士透露,钢贸
不良率近10%,其中供应链模式下的钢贸不良率逾3%,联保模式下的钢贸不良率约为10%。
目前,商业银行多采取核销处置钢贸不良。某大行江苏某地区的钢贸风险敞口近90
亿元,目前已核销40亿元了。业内人士指出,“银行总体还是愿意核销的,核销可以让
不良率显得低,表面上好看。”
近期财政部修订印发了《金融企业呆账核销管理办法》,放宽了核销条件,简化了
核销程序,完善了呆账核销与责任追究机制。“这是个很好的文件,大家要仔细研究,
认真落实,确保用好用足相关政策。”尚福林在前述会议对银行高管们说。
“钢贸的不良贷款不容易化解。”一位大行负责钢贸信贷人士表示,由于钢贸融资
链里有一部分资金用于投资了,就很难退出。如果退出来就得抛售,折价很大。钢贸商
也挥霍了很多资金,包括上市公司股份。
处于行业寒冬的钢贸商则寄希望于政府相助。李老板说,肖家守做的生意最大,估
计政府会出手帮忙,让他有机会还清债务,“闹两年就平息了”。
“跳楼的、躲债的,一大堆。”李老板描述钢贸商逃债的形式。此外,银行人士还
指出,很多钢贸商偷偷转移财产和股权以逃废债。
“一个文件就把股权全部转到其他公司名下,银行来了他不承担,怎么办?资产转
走了,负债留那儿了,金蝉脱壳;然后申请破产让债务重组,政府出面承担。”一位银
行相关中层指出,中国在股权质押这方面存在法律空白,即使银行与钢贸商打官司,多
数还是不了了之,由银行兜底。
目前,随着资金链的断裂,钢贸行业开始洗牌。据多位钢贸商介绍,目前周宁群体
的钢贸商已经被淘汰了近80%。
国泰君安上海虹口营业部钢材市场负责人韦正安称,部分钢贸商已转至酒店、餐饮
等其他领域。“目前较为安全的是苏浙沪籍的大型钢贸商,这些企业没有联保联贷模式
,只要维持不亏,日常经营就没有问题。
“现在钢贸企业处于能生存的状态就不错了,都在大量死去,银行仍然会不停地退
出。”中信银行中层指出。实际上,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银行业已经对钢贸领域持审
慎态度,一般不轻易进入。以往未能归还的贷款,银行尽量采取借新还旧的方式给展期
,一直到问题实在解决不了的时候,才选择转让和核销。
“在利益的驱动下,原来的信贷审批模式就失效了,联保模式、质押模式也都失效
了。”前述银行业人士指出,这一切都是在消化之前激进放贷的“恶果”。
农行人士认为,其他大宗商品不容易复制钢贸模式。因为别的行业如木材等,没有
钢铁行业周期性强,也没有钢材这么大规模属于同一经销商的市场。
一位钢贸圈人士表示,“前几年钢贸放贷太猛,膨胀过快,风险一直在累积,现在
遇到宏观环境不景气,钢材需求下滑,风险集中爆发,这其中,银行有责任,企业也有
责任。企业觉得来钱快,很少脚踏实地去做实业,而钢贸是资金密集型产业,金额做得
大,回报也高,而银行出于指标考虑,加上内控的漏洞,共同制造了钢贸行业的泡沫和
银行信贷危机。”■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