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美国市场3870亿美元骗局!川普美梦要碎
avatar
美国市场3870亿美元骗局!川普美梦要碎# Stock
p*m
1
美国经济发展的顽疾,似乎可以从这里得到解析。
时间拨回到2017年最后几天,美国总统特朗普正式签署“减税和就业法”,宣布将
公司税率从35%降至21%,而离岸利润可以15.5%的特殊税率汇回。此举意在鼓励资金回
流,支持科技公司在国内进行投资,从而推动经济发展。
然而,当时为了让特朗普顺利签署这一法案而承诺将继续扩大招聘提振经济的一众
科技巨头们,在过去一年并没有完成自己的使命。基金流量数据显示,这群美国乃至全
球最大的科技公司在得到想要的减税减负一年多后,非但没有实现持续扩大招聘的承诺
,更是以回购股票的方式将节省的巨额税款砸向了投资者。
历史重演,前任早已历遍特朗普的无奈
根据ITEP的数据,美国公司在2018年的整体税收支出中节省了30%,外媒也指出科
技公司是现金汇回条款的主要受益者。苹果、微软、思科系统公司、甲骨文公司和
Alphabet公司为代表的科技巨头,拥有美国企业中最庞大的海外现金储备,也正是这些
公司在过去的一年里掀起了一场前无古人的回购狂潮。
根据媒体测算,美国排名前10位的科技公司(Alphabet、亚马逊、苹果、思科、
Facebook、英特尔、国际商业机器公司、微软、甲骨文和高通公司)在2018年花费超过
1690亿美元回购其股票,较减税前一年激增55%,创下历史新高。而根据市场研究公司
TrimTabs的统计,美国整个高科技行业在去年进行的股票回购涉及金额总计3870亿美元
,是2017年的三倍有余,同样创下历史记录。
当然,正如外媒报道的那样,如今这样的结果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预见的。2004年
,时任美国总统布什推出了类似的公司税减免政策,当中列明如果企业将海外利润汇回
美国,就可以获得5.25%的税率优惠,而当时的标准税率为35%。布什政府将这项政策宣
传为就业的助推器,但随后各大企业又以大规模股票回购打脸总统。
值得留意的是,由于当年的法律明确禁止利用减税优惠节省的资金回购股票,各大
企业想出了一个简单的策略来绕过这一支出限制:
企业们用减税获得的优惠资金支付其他支出,并将公司其他资金用于回购股票,完
美规避法律限制,也没有增加额外支出。
当特朗普赢得2016年大选时,一些科技公司又看到了历史重演的机会。IBM首席执
行官罗睿兰(Ginny Rometty)在2016年底致函特朗普时就提出的减少企业税收及促进
企业汇回海外收益的建议,并在信中写到:
你(特朗普)的税制改革建议将释放资金,各种规模的公司都可以再投资于他们的
美国业务,为员工提供培训和教育计划,以及研发计划。
事情的进展似乎相当顺利,特朗普最终签订了一份比前任更详尽、优惠力度更大的
减税法案。不过得到的回报,似乎也比布什更加令人无奈。
“言而无信”的科技巨头对提振就业贡献甚微
距离减税优惠实施已经一年有余,令人唏嘘的是特朗普总统所希望看到的盛况一个
都没有出现:苹果及其同行“尚未将制造业带回美国”,技术岗位的招聘也没有任何激
增迹象。
市场消息指出,虽然现在还无法对减税法案的作用盖棺定论,但有迹象表明它将无
法达成既定目标。外媒统计了美国10大科技公司2018年在回购、股息、招聘、收购、资
本支出和研发支出方面的数据,并与前几年的数据进行了比较。
结果显示,10大巨头在2018年的回购投资高于2017年的1090亿美元,2018年员工人
数仅增长8.7%,远逊于前一年的24%。根据美国商务部的数据,特朗普曾表示要将4万亿
美元的海外现金带回美国,而科技公司的资金回流占其中的一半以上,但2018年各大企
业仅汇回6650亿美元。此外,经济增长状况也没有改善,2017年第四季度经济增速为2.
3%,而2018年同期仅为2.2%。
而由于回购支出为管理团队带来了最高和增长最快的内部收益率,在并购方面的支
出难免要相应缩水。
庆幸的是,不是所有支出类别的对比都那么惨烈。去年10家科技公司的研发支出增
长了17%,比2017年的15%略有上升。但要注意的是,这部分提升主要依仗Alphabet和亚
马逊——两大巨头过去一年都在云计算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
最后,资本支出在2018年实现激增,整体指标从前一年的23%提升至40%,但这同样
归功于两大巨头Alphabet和Facebook——两家企业的资本支出几乎翻了一倍,其中包括
用于投建规模惊人的数据中心。
但最令人感到失望的,还是各大企业在招聘方面的支出。当初大力怂恿特朗普减税
的IBM去年在全球范围内削减了16000名员工,其研发预算也同样下降了。与此同时,
IBM资本支出仅增加5%,即不到1.66亿美元。尽管2018年IBM在回购方面的投入相对没有
变化,但随着多年来始终如一地进行回购操作,并发行了大量债券募集资金,该公司甚
至可能会失去其原始投资等级评级。
甲骨文也已将大量现金投入股票回购和股息当中,他们最近刚批准每季度回购约
100亿美元的股票,这不仅提高了股价,还帮助该公司联合创始人埃里森(Larry
Ellison)增加了股权,强化对公司的控制。相比之下,此前该公司的回购规模是每年
约100亿美元。
野村极讯(Nomura Instinet)分析师埃伯利(Christopher Eberle)在最近的一
份报告中写道:
尽管甲骨文用资本回报计划回馈股东,但我们认为,与同行相比甲骨文在研发方面
的投资明显不足,这是以牺牲收入和营业收入增长为代价的。
2017年税务法案通过后不久,苹果表示将在五年内为美国经济贡献3500亿美元,其
中包括开设新制造园区的计划,以及其他一些已经计划好的投资。虽然特朗普曾试图向
苹果施加压力,要求其将制造业带回美国,但显然这种情况并没有发生。虽然苹果也表
示,去年在美新增工人6000人,目前员工规模达到90000人,但这跟历史性的回购相比
实在不值一提:该公司批准了1000亿美元的回购计划,并在2018年花费了730亿美元回
购股票。
尽管大多数公司都在谎报他们的现金使用意图,但还是有人说了真话——当然了,
这话并不会令总统先生感到高兴。早在2017年11月,思科首席执行官查克 罗宾斯(
Chuck Robbins)就表示,他的公司将会在股票回购和股息支出方面加大投入,以及进
行更多的并购和创新中心投资。在此之后,思科降低了资本支出,研发费用也只提高了
不到4.5%,从2017财年末到12月31日该公司在全球范围内也仅雇佣了区区346名员工。
然而,思科的股票回购额增加了近140亿美元。
质疑升级,参议员欲以立法限制企业回购
看着这群“言而无信”的科技巨头,美国政界人士的不满情绪与日俱增,不少市场
人士也对回购股票的做法持怀疑态度。他们最大的忧虑在于这种“市场操纵”的做法在
1982年之前还是非法的,如今科技巨头们故技重施或许会再次搅乱市场。
美国参议员范霍伦(Chris Van Hollen)就威胁要通过立法手段,提高科技公司将
回购股票再度出售的难度。来自佛罗里达州的共和党参议员卢比奥(Marco Rubio)则
表示,他希望削减上市企业从回购中获得的税收优惠。
面对扑面而来的质疑,分析师们在最近几周撰写了无数的研究报告来为股票回购的
做法辩护。高盛在过去一个月就撰写了至少3份报告捍卫股票回购的做法,并呼吁抵制
通过立法遏制或禁止直接公司回购的行为。投行们的分析报告指出,回购股票不仅提高
了公司的每股收益和股东持股价值,也在改善内部薪酬等许多层面发挥积极作用,而且
股票回购对雇佣新工人等方面的影响实在小得可怜。
不过从数据来看,各大投行的分析至少有一点是准确的——单靠减税节省的成本不
足以支撑历史罕见的大规模回购。对于许多公司而言,用于回购资金大都来自债务融资
,其中大部分是由资产匮乏不得不选择购买债券融资的投资者买单。
更糟糕的是,TrimTabs流动性研究主管桑斯基(David Santschi)在最近的一份报
告中写道,并非所有从减税中节省的成本都转移到投资者的口袋里。
所以更令人窒息的后果出现了——在这种情况影响下,中产阶级的压榨加剧了,美
国各阶级的经济鸿沟和财富差距被拉大了——这绝非当初特朗普通过减税法案的初衷。
结语
或许部分分析师会强调,罕见的大规模回购不一定是坏事,至少这从客观上造就了
美股的繁荣,标普500指数被推至历史高位。但股票市场再如何欣欣向荣都好,没有健
康的国民经济作为支撑也注定是无法长久繁荣的。最近越来越多的分析指出美股大限将
至,跟美国国内一系列经济指标的动荡不稳有很大关系。
而站在政府的角度,付出了税收减少的代价,却没有换来预期的效果,就业市场表
现依旧难言出色,任期已过半的情况下留给特朗普政府的努力时间也不多了。
随着股市来到临界点,各大科技巨头掀起回购狂潮的负面影响恐将不断蔓延,对美
国经济来讲确是一大挑战。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