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
Re: 两种智慧# Thoughts - 思考者
e*e
1

我抄两句名言,看看能否对智慧有所启迪,呵呵。
把人们引向艺术和科学的最强烈动机之一,是要逃避生活中令人厌恶的
粗俗和使人绝望的沉闷,是要摆脱人们自己变化不定的欲望的桎梏。
除了这种消极的动机之外,还有一种积极的动机。人们总想以最适合
他自己的方式画出一副简单的可理解的世界图像,然后他就试图用他
的这种世界体系来代替经验的世界,并征服后者。
前面是老爱引叔本华的话,后面是老爱自己说的,好像。
avatar
S*e
2
三个臭皮匠都要胜过一个诸葛亮。更不要说几千年积累下来的知识了。其次,所谓的圣人
,不过是虚拟的而已。好比古代的李宏志,可能和今天的LHZ一样没有什么文化,但是不
妨碍有文化的人帮他著书立说。那么几百年之后,还有谁会知道,当初那书是不是教主本
人写的呢?知识文化的传承也是如此,多少时代以来,中国的文人大部分穷经皓首,干的
是“我注六经,六经注我”的事情。大部分人都默默无名。可是正是他们的努力,一点一
滴的积累,文化才传承发展下来。所以说,你说的个人的聪明,还有多少可信度,实在是
令人怀疑。
再者,从逻辑的角度来说,逻辑只是一种自圆其说的说法。如果你读过一些文化人类学的
书籍,你就会发现,在逻辑思维的角度方面,原始人和现代人的差别并不大。所差的不过
是观察实验工具而已。科学智慧缺少试验工具的支持,比经院哲学也好不到哪里去。






,









三个秀才要进京赶考,临行前去求一个有名的算命先生.算命先生陈思良久,却一言不发,只
avatar
o*e
3
不跑题.
我试图这么展开一下. "鹤立鸡群"式知识系统是建立在这么个前提上的:它是对的,它蕴涵
的是绝对真理甚至是全部的真理, 你不可能证明它是错的,也绝不允许去试图证伪它. 因
此,一旦最高的鹤被确立,这个系统的前途就基本被确定了.
"站在肩膀上"式的知识系统是开放的,是欢迎对自己的否定的(即使是彻底的否定),欢迎后
辈们把自己猜在脚下. 这种知识系统的奥秘在于"科学方法",即逻辑+证据. 将来会不会有
比"科学方法"更好的方法? 我想可能会有的,但是我想象不出来.

.这
谦虚
的一
千年
只鹤
高.但
.是
爱因
的高
人的
很可

【在 e********e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抄两句名言,看看能否对智慧有所启迪,呵呵。
: 把人们引向艺术和科学的最强烈动机之一,是要逃避生活中令人厌恶的
: 粗俗和使人绝望的沉闷,是要摆脱人们自己变化不定的欲望的桎梏。
: 除了这种消极的动机之外,还有一种积极的动机。人们总想以最适合
: 他自己的方式画出一副简单的可理解的世界图像,然后他就试图用他
: 的这种世界体系来代替经验的世界,并征服后者。
: 前面是老爱引叔本华的话,后面是老爱自己说的,好像。

avatar
C*H
4
跟着你跑题,呵呵
其实我也想过这个问题,还有几个方面我觉得也很重要.
1.内容: 理论中不可验证的东西多不多,验证有没有客观性--不依赖于个人.
2.判断标准: 有没有和理论本身不直接相关的判断标准,否则怎么证伪和积累?
还有标准是否依赖于个人也很重要.
3.价值观: 鼓励推翻已有理论,找出更好的还是反对这么做.
随便说说,呵呵.

【在 e********e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抄两句名言,看看能否对智慧有所启迪,呵呵。
: 把人们引向艺术和科学的最强烈动机之一,是要逃避生活中令人厌恶的
: 粗俗和使人绝望的沉闷,是要摆脱人们自己变化不定的欲望的桎梏。
: 除了这种消极的动机之外,还有一种积极的动机。人们总想以最适合
: 他自己的方式画出一副简单的可理解的世界图像,然后他就试图用他
: 的这种世界体系来代替经验的世界,并征服后者。
: 前面是老爱引叔本华的话,后面是老爱自己说的,好像。

avatar
h*n
5
第二种只是知识而已,要说智慧,那也是别人的智慧。没有自己
的创造,光靠前人的成果,能算智慧吗?
智慧在于能够觉他人之未觉,思他人之未思,给世界以新知。
从这点上来说,佛道儒的创始人比我们任一人的智慧都要大(除非
这里有将来能传世的人物,则在下失敬)。
我们现在的知识自然胜过古人了,但并没有理由自视高标,妄自尊大。
古时候被千万人推崇的东西,今天可以被人大批;那么我们今天自以
为正确的东西,千年以后又会如何?除了阴谋诡计以外,人类在很多
方面只怕还没学到家吧?






,






【在 o*****e 的大作中提到】
: 不跑题.
: 我试图这么展开一下. "鹤立鸡群"式知识系统是建立在这么个前提上的:它是对的,它蕴涵
: 的是绝对真理甚至是全部的真理, 你不可能证明它是错的,也绝不允许去试图证伪它. 因
: 此,一旦最高的鹤被确立,这个系统的前途就基本被确定了.
: "站在肩膀上"式的知识系统是开放的,是欢迎对自己的否定的(即使是彻底的否定),欢迎后
: 辈们把自己猜在脚下. 这种知识系统的奥秘在于"科学方法",即逻辑+证据. 将来会不会有
: 比"科学方法"更好的方法? 我想可能会有的,但是我想象不出来.
:
: .这
: 谦虚

avatar
o*e
6
首先要声明一下,对两种智慧的区分是抽象的,对"鹤立鸡群"式的智慧的贬低是很极端的(
这是偶的风格,请见谅). 如果你认真读我的贴子,你会发现我也是对教主的聪明和智慧表
示怀疑的. 但“我注六经,六经注我”式的智慧主定是不会有多大的发展的(当然是相对
于近几个世纪科学的发展速度而言).
我不同意你对逻辑的作用的描述. 古今人的大脑的构造几乎没有进化,因此在智商上不会
有太大差别. 古代最聪明的人到了现在也是TOP的. 对数学和逻辑的基本运用也是差别不
大的. 比如古代人也会很快地算出5+6=11,如果人都是要死的,素个拉第是人,所以素个拉
第也是要死的.但是相同出也就到此为止:
缺乏数学和逻辑体系,连负数的概念,AND,OR,NOT等估计他们都不能理解,更不会应用.














不可否认,这只鹤很可能很高,甚至是最高的,比偶们任何一个人都高.但








【在 S****e 的大作中提到】
: 三个臭皮匠都要胜过一个诸葛亮。更不要说几千年积累下来的知识了。其次,所谓的圣人
: ,不过是虚拟的而已。好比古代的李宏志,可能和今天的LHZ一样没有什么文化,但是不
: 妨碍有文化的人帮他著书立说。那么几百年之后,还有谁会知道,当初那书是不是教主本
: 人写的呢?知识文化的传承也是如此,多少时代以来,中国的文人大部分穷经皓首,干的
: 是“我注六经,六经注我”的事情。大部分人都默默无名。可是正是他们的努力,一点一
: 滴的积累,文化才传承发展下来。所以说,你说的个人的聪明,还有多少可信度,实在是
: 令人怀疑。
: 再者,从逻辑的角度来说,逻辑只是一种自圆其说的说法。如果你读过一些文化人类学的
: 书籍,你就会发现,在逻辑思维的角度方面,原始人和现代人的差别并不大。所差的不过
: 是观察实验工具而已。科学智慧缺少试验工具的支持,比经院哲学也好不到哪里去。

avatar
o*e
7
所以我说(1)那些创始人们很可能比偶们高的多,但是(2)偶们却比他们看的远得多清楚得
多.
即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






不可否认,这只鹤很可能很高,甚至是最高的,比偶们任何一个人都高.但






【在 h*****n 的大作中提到】
: 第二种只是知识而已,要说智慧,那也是别人的智慧。没有自己
: 的创造,光靠前人的成果,能算智慧吗?
: 智慧在于能够觉他人之未觉,思他人之未思,给世界以新知。
: 从这点上来说,佛道儒的创始人比我们任一人的智慧都要大(除非
: 这里有将来能传世的人物,则在下失敬)。
: 我们现在的知识自然胜过古人了,但并没有理由自视高标,妄自尊大。
: 古时候被千万人推崇的东西,今天可以被人大批;那么我们今天自以
: 为正确的东西,千年以后又会如何?除了阴谋诡计以外,人类在很多
: 方面只怕还没学到家吧?
:

avatar
S*e
8
这只是一部分原因。另外一个原因要归功于当时印度历史上的多元文化环境。佛教观点只
是当时印度流行的七八种世界观的一种。古印度又流行无遮辩论大会,好比我们历史上春
秋战国百家争鸣的时期,多种观点互相反驳启发融合,佛教本质上又是一个“无”神论的
宗教,权威的束缚比较少,种种缘由,促成这一文化上的奇迹。

研读
那部
被西

【在 e********e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抄两句名言,看看能否对智慧有所启迪,呵呵。
: 把人们引向艺术和科学的最强烈动机之一,是要逃避生活中令人厌恶的
: 粗俗和使人绝望的沉闷,是要摆脱人们自己变化不定的欲望的桎梏。
: 除了这种消极的动机之外,还有一种积极的动机。人们总想以最适合
: 他自己的方式画出一副简单的可理解的世界图像,然后他就试图用他
: 的这种世界体系来代替经验的世界,并征服后者。
: 前面是老爱引叔本华的话,后面是老爱自己说的,好像。

avatar
S*e
9
有用?我怀疑它对社会有什么用。虽然说其世界观在很深的层次上和现代物理只有毫厘之
差,但是就是当代社会的公民,又有多少人能具有这样的世界观呢?更不要说古代社会生
活了。所以我觉得它只对个人修行有用。所谓修行,我想就是一种心理调适。人的一生总
是失败的多,成功的少。古代更甚,还要面临大自然的压迫。追求一种对世界的综合解释
,是一种必然的心理追求。





【在 o*****e 的大作中提到】
: 所以我说(1)那些创始人们很可能比偶们高的多,但是(2)偶们却比他们看的远得多清楚得
: 多.
: 即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
:
: 这
: 虚
: 一
: 年
: 鹤
: 不可否认,这只鹤很可能很高,甚至是最高的,比偶们任何一个人都高.但

avatar
S*e
10
就是说,佛教理论发展到巅峰以后,就一直停滞不前了。因为智力上的探索都已经穷尽了
。又没有新的观察事实可以丰富,所以后来就流于行动的机械重复。
科学虽然在开始的时候对世界的认识是错误的,但是随着手段的增加,观察事实更加多更
加精密,最终达到并且超过了古代凭借纯粹思辨能达到的思维高度。
这两个例子说明了实验观察在科学的成功因素里要大于思辨。

【在 e********e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抄两句名言,看看能否对智慧有所启迪,呵呵。
: 把人们引向艺术和科学的最强烈动机之一,是要逃避生活中令人厌恶的
: 粗俗和使人绝望的沉闷,是要摆脱人们自己变化不定的欲望的桎梏。
: 除了这种消极的动机之外,还有一种积极的动机。人们总想以最适合
: 他自己的方式画出一副简单的可理解的世界图像,然后他就试图用他
: 的这种世界体系来代替经验的世界,并征服后者。
: 前面是老爱引叔本华的话,后面是老爱自己说的,好像。

avatar
S*e
11
我什么时候说知识积累的意义不大了?知识积累对于社会发展的意义是极其巨大的!但是
个人来说,“人生也有涯而学无涯”,个人的聪明能够把人的能力成倍地放大,所以对个
人来说,聪明是很重要的。但是就社会历史的角度来说,在汪洋大海般的知识积累面前,
个人的小聪明基本上是无足轻重的,仅具有里程碑的纪念意义。

尽了
多更

【在 e********e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抄两句名言,看看能否对智慧有所启迪,呵呵。
: 把人们引向艺术和科学的最强烈动机之一,是要逃避生活中令人厌恶的
: 粗俗和使人绝望的沉闷,是要摆脱人们自己变化不定的欲望的桎梏。
: 除了这种消极的动机之外,还有一种积极的动机。人们总想以最适合
: 他自己的方式画出一副简单的可理解的世界图像,然后他就试图用他
: 的这种世界体系来代替经验的世界,并征服后者。
: 前面是老爱引叔本华的话,后面是老爱自己说的,好像。

avatar
v*e
12

这是一个只看现象而引起的错误,错误的另一个来源是,在外求体系里,认识,
是没有尽头的。--如果把这个概念不假思索的套到内求系统上,就会犯错误。
在内求系统里,不可逾越是非常容易理解的,因为,认识是有尽头的。
佛法里,有一个境界就是“没有可修的法,没有能修的人“--也叫做无漏尽。
所以,不仔细理解,就套用概念,是危险的,而下一步,说"跪地仰视",就
更是个人情绪的流露,和思考差太远了,不过是一种文明的情绪流露.
我看这个题目也有很多篇了,没有人能把话说清.我只好解释一下了:)

【在 o*****e 的大作中提到】
: 所以我说(1)那些创始人们很可能比偶们高的多,但是(2)偶们却比他们看的远得多清楚得
: 多.
: 即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
:
: 这
: 虚
: 一
: 年
: 鹤
: 不可否认,这只鹤很可能很高,甚至是最高的,比偶们任何一个人都高.但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