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要想过得去,大伙都得学小三# TVChinese - 中文电视
r*s
1 楼
昨天文章留了一个尾巴,说聊聊马伊琍主演的电视剧《我的前半生》。其实,我看电
视剧比较少,主要工作经历放在学习同行的电影上了。前几天,我爸过来,自己霸占客
厅,要看这部电视剧。起初,我还以为是历史剧呢,末代皇帝溥仪不是写过一本书叫《
我的前半生》嘛。谁知道,跟着我爸看了一会儿,发现这戏挺潮,决定从头至尾跟一遍。
编剧署名里边有亦舒,排在第二位,应该是只奉献了小说,没有参与剧本创作。她
倒是确实有过一本言情的小册子,才二百多页,名字也叫《我的前半生》。我对亦舒的
阅读不多,但可以找时间跟大伙聊聊她的这本书。当年,在香港,亦舒负责写言情,金
庸负责写武侠,亦舒她哥哥倪匡就负责写科幻。上个世纪后半页的香港,娱乐文化大繁
荣,为他们提供了创作空间。在台湾,琼瑶负责写言情,古龙负责写武侠,靠写科幻出
来的,不多。
电视剧的水平,明显要比亦舒的同名小说高。与其说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不如
说,只是用了亦舒的一个故事模子:阔太太离婚变自强。还得顺路说一句亦舒,她们那
种浓得化不开的语言风格,影响了诸如郭敬明等一代人。读亦舒的小说,像看抒情杂耍
。而小说本身是个香港故事,改编成电视剧的时候,下了不少功夫。
把香港故事变为上海故事,倒是不难。难点在于,让香港的事儿,更像是上海的事
儿,要有地气儿。所以,在《我的前半生》电视剧里边,就动不动飙上海话,尤其对罗
子君母亲的塑造,惟妙惟肖,上海老太太看了,肯定多少有些生气。因为像才生气嘛!
上海之外的老太太们也别高兴太早,这事儿要是出现在中原地带,没准一群老太太围着
编剧说,打死你个龟孙儿了。上海老太太,还是拿出了值得学习的大度,没搞出什么抵
制电视剧的闹剧来。
让剧中人物真得像上海老太太,是编剧的厉害。原著小说里边,也就是一个阔太太
离婚后自立自强的事儿。可电视剧真正厉害的地方,在于它可不是一个简单的小三儿戏
,它可能一直在给大家讲一个道理:日子要想过得去,大伙儿都得学小三儿。
打小三的戏多了去了,自民国开始提倡一夫一妻开始,小三戏就有市场。当时的言
情小说里边,出了不少男男女女三角恋的。这部电视剧的独到之处在于,对小三虽然持
有否定态度,但也能观照到小三的独特之处。
罗子君离婚的时候,贺函带着她看她男人的工作环境,感受他的工作体验,告诉她
,一个男人在加班辛苦的时候,有个女同事献殷勤的软肋性。这些剧情再讲什么呢?给
陈俊生的婚外情找借口吗?我倒是觉得,借口没得可找,但对没有离婚而且家庭生活很
美满的太太们,有启示作用,不是启示怎么防小三,而是启示,自己要不要做点小三的
事儿给老公,“助助兴”。
可能就有女权主义的读者对我这话有反感了。经常读我文章的人都知道,我也是女
权主义者。在电视剧《我的前半生》里边,真正高明的地方就出来了。它可不是只讲女
性离婚之后怎么自强的,它还使劲儿讲男女之间如何做到一起搭配,干活不累。
就拿贺函这个角色来说。他算是男神级别的。而唐晶算是职场中的女强人。两个人
都在工作中怒争上游,当仁不让。可是,这样的职场精英,却一直无法修成正果。为什
么呢?因为职场讲竞争,情场可是讲奉献的。恋爱婚姻关系,就是一个人奉献多一点,
一个人奉献少一点,然后俩人互补了,又有工作又维护生活了。两个人都讲工作怒争上
游,就很难实现生活上的妥协。
这个问题,才是困扰当代职场女性的大问题。电视剧全程都是拿这个问题做隐线的
,追问的就是一个男性和女性谁顾家多一点的度的问题。罗子君是顾家的,全职太太,
可最后输掉了老公,被职场的小三抢走了。而唐晶,是全然不顾家和爱情的新时代女性
,连做太太的可能性都没有。
男人方面,贺函是最好的代表,一切都讲理性,讲效率。但他真的没在唐晶那里获
得爱情。这种讲理性与效率的男人,容易在职场上变得很优质,但在生活上,就太需要
一个全职太太对他无私奉献了。唐晶放不下工作,就没法跟贺函修成正果。这是新时代
很多职场男女的通病。
所以呢,这个戏,真不是什么批评小三儿的电视剧。我见不少观众在网上骂人家吴
越。因为吴越饰演了沈玲这个小三了嘛。《我的前半生》这部电视剧最大的价值在于,
让大伙思考,恋爱婚姻中的男女双方,是否应该互相做一下小三:在情感上多满足对方
一下,在付出上,多体贴一点,多讲一下奉献。
所以,我觉得《我的前半生》真不是小三戏,而是动员大家一起在恋爱婚姻中做彼
此的小三。
视剧比较少,主要工作经历放在学习同行的电影上了。前几天,我爸过来,自己霸占客
厅,要看这部电视剧。起初,我还以为是历史剧呢,末代皇帝溥仪不是写过一本书叫《
我的前半生》嘛。谁知道,跟着我爸看了一会儿,发现这戏挺潮,决定从头至尾跟一遍。
编剧署名里边有亦舒,排在第二位,应该是只奉献了小说,没有参与剧本创作。她
倒是确实有过一本言情的小册子,才二百多页,名字也叫《我的前半生》。我对亦舒的
阅读不多,但可以找时间跟大伙聊聊她的这本书。当年,在香港,亦舒负责写言情,金
庸负责写武侠,亦舒她哥哥倪匡就负责写科幻。上个世纪后半页的香港,娱乐文化大繁
荣,为他们提供了创作空间。在台湾,琼瑶负责写言情,古龙负责写武侠,靠写科幻出
来的,不多。
电视剧的水平,明显要比亦舒的同名小说高。与其说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不如
说,只是用了亦舒的一个故事模子:阔太太离婚变自强。还得顺路说一句亦舒,她们那
种浓得化不开的语言风格,影响了诸如郭敬明等一代人。读亦舒的小说,像看抒情杂耍
。而小说本身是个香港故事,改编成电视剧的时候,下了不少功夫。
把香港故事变为上海故事,倒是不难。难点在于,让香港的事儿,更像是上海的事
儿,要有地气儿。所以,在《我的前半生》电视剧里边,就动不动飙上海话,尤其对罗
子君母亲的塑造,惟妙惟肖,上海老太太看了,肯定多少有些生气。因为像才生气嘛!
上海之外的老太太们也别高兴太早,这事儿要是出现在中原地带,没准一群老太太围着
编剧说,打死你个龟孙儿了。上海老太太,还是拿出了值得学习的大度,没搞出什么抵
制电视剧的闹剧来。
让剧中人物真得像上海老太太,是编剧的厉害。原著小说里边,也就是一个阔太太
离婚后自立自强的事儿。可电视剧真正厉害的地方,在于它可不是一个简单的小三儿戏
,它可能一直在给大家讲一个道理:日子要想过得去,大伙儿都得学小三儿。
打小三的戏多了去了,自民国开始提倡一夫一妻开始,小三戏就有市场。当时的言
情小说里边,出了不少男男女女三角恋的。这部电视剧的独到之处在于,对小三虽然持
有否定态度,但也能观照到小三的独特之处。
罗子君离婚的时候,贺函带着她看她男人的工作环境,感受他的工作体验,告诉她
,一个男人在加班辛苦的时候,有个女同事献殷勤的软肋性。这些剧情再讲什么呢?给
陈俊生的婚外情找借口吗?我倒是觉得,借口没得可找,但对没有离婚而且家庭生活很
美满的太太们,有启示作用,不是启示怎么防小三,而是启示,自己要不要做点小三的
事儿给老公,“助助兴”。
可能就有女权主义的读者对我这话有反感了。经常读我文章的人都知道,我也是女
权主义者。在电视剧《我的前半生》里边,真正高明的地方就出来了。它可不是只讲女
性离婚之后怎么自强的,它还使劲儿讲男女之间如何做到一起搭配,干活不累。
就拿贺函这个角色来说。他算是男神级别的。而唐晶算是职场中的女强人。两个人
都在工作中怒争上游,当仁不让。可是,这样的职场精英,却一直无法修成正果。为什
么呢?因为职场讲竞争,情场可是讲奉献的。恋爱婚姻关系,就是一个人奉献多一点,
一个人奉献少一点,然后俩人互补了,又有工作又维护生活了。两个人都讲工作怒争上
游,就很难实现生活上的妥协。
这个问题,才是困扰当代职场女性的大问题。电视剧全程都是拿这个问题做隐线的
,追问的就是一个男性和女性谁顾家多一点的度的问题。罗子君是顾家的,全职太太,
可最后输掉了老公,被职场的小三抢走了。而唐晶,是全然不顾家和爱情的新时代女性
,连做太太的可能性都没有。
男人方面,贺函是最好的代表,一切都讲理性,讲效率。但他真的没在唐晶那里获
得爱情。这种讲理性与效率的男人,容易在职场上变得很优质,但在生活上,就太需要
一个全职太太对他无私奉献了。唐晶放不下工作,就没法跟贺函修成正果。这是新时代
很多职场男女的通病。
所以呢,这个戏,真不是什么批评小三儿的电视剧。我见不少观众在网上骂人家吴
越。因为吴越饰演了沈玲这个小三了嘛。《我的前半生》这部电视剧最大的价值在于,
让大伙思考,恋爱婚姻中的男女双方,是否应该互相做一下小三:在情感上多满足对方
一下,在付出上,多体贴一点,多讲一下奉献。
所以,我觉得《我的前半生》真不是小三戏,而是动员大家一起在恋爱婚姻中做彼
此的小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