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2 楼
http://www.newegg.com/Product/Product.aspx?Item=9SIA38N1068869
第二个了,之前买了个vfree,用着不错(在这个价位来说)
第二个了,之前买了个vfree,用着不错(在这个价位来说)
u*r
3 楼
发信人: overgame(jOy), 信区: Medicine
标题: 看病“货比三家”加重医患负担
发信站: BBS未名空间站(Fri Aug 4 10:22:24 2017,GMT)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主任姜玉武至今还记得,他给一个普通患者很认真地看完病以后
,这位患者又拿出了10个在不同医院看过的病历本对他说:“姜大夫,您说的和一个大
夫说的一样,但是和另外几个大夫都不一样,我应该相信谁?”姜玉武感慨道:“在儿
科,这种浪费资源的现象非常严重,一个病人反复看10位医生,就意味着他占用了其他
9个病人的医生资源。”
同一个患者,同一种病症,竟然先后看过十几个医生,这样的例子,也许比较极端,但
是在现实中,患者在这家医院检查完又去其他医院做同样的检查,在这家医院看完医生
又去另外的医院看医生,这种情况却很常见。我们买东西的时候都喜欢“货比三家”,
目的是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但是去医院看医生也“货比三家”,甚至是“货比十家”
,却未必是一件好事。
新闻中的医生之所以举这个例子,是为了说明这种现象会造成医疗资源的巨大浪费,客
观上也进一步加剧了“儿科医生荒”。即便不是儿科,是其他科室,如果部分患者在看
病过程中喜欢“货比三家”,对医生“择优录用”,也同样会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也
同样会加重医生看病的负担。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很多医院不但遭遇“儿科医生荒”,同
时其他科室医生也同样“荒”的原因之一。
如果是一时无法确诊的疑难杂症,患者多看几家医院、多瞧几位医生,还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很多普通的疾病,患者去了三甲医院,看了权威的专家,却仍旧不放心,还得多
换几家医院看病,这背后的原因就很值得深思了。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患者对自身的疾病过于担忧和焦虑。从积极的角度来看,这是现在
公众更加重视自身健康的表现,值得肯定,但是重视的程度一旦过度,甚至到了偏执的
程度,那显然就是一种过犹不及,并不值得提倡。另一方面,则是患者对医生和医院缺
乏信任,总想在不同的医院和医生之间进行反复比较和验证,一旦两个或者是多个医生
给出的结论不一致,患者就更加担心和焦虑,急于去“另寻高明”,结果就陷入一种恶
性循环。
很多患者不知道的是,即便是同一个病人的同一种疾病,在不同的医生眼里,也会有不
同的描述,所给出的治疗方案、开出的药方,更不会完全相同,而这并非全是医生没有
看准看透疾病,多数情况下,只是表述方式不同、所选择的治疗方案不同而已。如果患
者把这作为医生水平低、看不透疾病的理由,那本身就是大错特错的。
这种“货比三家”式的看病,除了上面提到的会浪费医疗资源、加剧医院和医生的负担
之外,同时也会大大加重患者自身看病的各种成本和负担。而要避免和消除这种现象,
除了需要患者理性看待疾病,理性看病之外,更需要医生方面有所作为——尽可能与患
者进行沟通,使用通俗而标准的语言把患者的疾病讲明白讲透彻,让患者清楚地知道并
且了解自己的病情,而无须四处验证。
标题: 看病“货比三家”加重医患负担
发信站: BBS未名空间站(Fri Aug 4 10:22:24 2017,GMT)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主任姜玉武至今还记得,他给一个普通患者很认真地看完病以后
,这位患者又拿出了10个在不同医院看过的病历本对他说:“姜大夫,您说的和一个大
夫说的一样,但是和另外几个大夫都不一样,我应该相信谁?”姜玉武感慨道:“在儿
科,这种浪费资源的现象非常严重,一个病人反复看10位医生,就意味着他占用了其他
9个病人的医生资源。”
同一个患者,同一种病症,竟然先后看过十几个医生,这样的例子,也许比较极端,但
是在现实中,患者在这家医院检查完又去其他医院做同样的检查,在这家医院看完医生
又去另外的医院看医生,这种情况却很常见。我们买东西的时候都喜欢“货比三家”,
目的是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但是去医院看医生也“货比三家”,甚至是“货比十家”
,却未必是一件好事。
新闻中的医生之所以举这个例子,是为了说明这种现象会造成医疗资源的巨大浪费,客
观上也进一步加剧了“儿科医生荒”。即便不是儿科,是其他科室,如果部分患者在看
病过程中喜欢“货比三家”,对医生“择优录用”,也同样会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也
同样会加重医生看病的负担。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很多医院不但遭遇“儿科医生荒”,同
时其他科室医生也同样“荒”的原因之一。
如果是一时无法确诊的疑难杂症,患者多看几家医院、多瞧几位医生,还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很多普通的疾病,患者去了三甲医院,看了权威的专家,却仍旧不放心,还得多
换几家医院看病,这背后的原因就很值得深思了。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患者对自身的疾病过于担忧和焦虑。从积极的角度来看,这是现在
公众更加重视自身健康的表现,值得肯定,但是重视的程度一旦过度,甚至到了偏执的
程度,那显然就是一种过犹不及,并不值得提倡。另一方面,则是患者对医生和医院缺
乏信任,总想在不同的医院和医生之间进行反复比较和验证,一旦两个或者是多个医生
给出的结论不一致,患者就更加担心和焦虑,急于去“另寻高明”,结果就陷入一种恶
性循环。
很多患者不知道的是,即便是同一个病人的同一种疾病,在不同的医生眼里,也会有不
同的描述,所给出的治疗方案、开出的药方,更不会完全相同,而这并非全是医生没有
看准看透疾病,多数情况下,只是表述方式不同、所选择的治疗方案不同而已。如果患
者把这作为医生水平低、看不透疾病的理由,那本身就是大错特错的。
这种“货比三家”式的看病,除了上面提到的会浪费医疗资源、加剧医院和医生的负担
之外,同时也会大大加重患者自身看病的各种成本和负担。而要避免和消除这种现象,
除了需要患者理性看待疾病,理性看病之外,更需要医生方面有所作为——尽可能与患
者进行沟通,使用通俗而标准的语言把患者的疾病讲明白讲透彻,让患者清楚地知道并
且了解自己的病情,而无须四处验证。
c*2
4 楼
Chevrolet Volt,请问。正在考虑。如果没有7500退税就肯定不买了,还是挺贵的。有
退税和Hybrid的车倒是差不多了。
退税和Hybrid的车倒是差不多了。
r*y
5 楼
昨天打电话给上海的美领馆,被告知自己符合中信代签条件. 但是我Prefer 面签,因
为今年LD要签H4过来(去年我是一个人签H1的,所以我是符合免面签条件的), 所以
想和她一起去领馆签 (不然的话她要一个人去签H4了)。 但是领馆的客服告诉我 如果
符合代签条件但是选择面签的话,有可能会被签证处拒绝面签,或者是当天最后一个面
签的。
请问有没有人有过类似经历啊? 我该选择面签还是代签呢?
多谢
为今年LD要签H4过来(去年我是一个人签H1的,所以我是符合免面签条件的), 所以
想和她一起去领馆签 (不然的话她要一个人去签H4了)。 但是领馆的客服告诉我 如果
符合代签条件但是选择面签的话,有可能会被签证处拒绝面签,或者是当天最后一个面
签的。
请问有没有人有过类似经历啊? 我该选择面签还是代签呢?
多谢
h*o
6 楼
刀枪不入,刀枪不入。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