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张先生的十三钗没有观点、情节符号化
avatar
张先生的十三钗没有观点、情节符号化# WaterWorld - 未名水世界
H*i
1
作者:迈克·霍尔(MIKE HALE)
原文链接
http://movies.nytimes.com/2011/12/21/movies/flowers-of-war-zhan
发表日期:2011年12月20日
Wrekin Hill Entertainment
生命的每一个无谓的牺牲最终似乎都会有自己的催人泪下的故事。这是为《金陵十三钗
》进行辩护的唯一方式,在这部影片里,资深的中国导演张艺谋回顾1937年的南京大屠
杀的方式是某种类似于后台歌舞剧,偶尔会被可怕的谋杀或者强奸打断的东西。
并不是说残暴的大片就得自行成为一场灾难;像《乱世佳人》、《加里波底(
Gallipoli)》就有自己的优点。但是,在《金陵十三钗》两个半小时远没有耗光之前
,这部影片就已经陷入了所描述事件与张先生对其疏远又奇怪的轻薄处理之间的不平衡
—从本质上来说,这种处理是指他拒绝对中国历史最可怕的篇章之一表明立场。
由于费用高昂、国家认可,并已申奥,《金陵十三钗》得到了充分的宣传,上周这种声
音更是尘嚣日上,彼时该片的英国影星,克里斯蒂安·贝尔(Christian Bale)对一位
被限制自由的中国盲人律师的拜访被强行阻止。
但是认为张先生会对日本人侵略和占领南京采取一种肤浅的、爱国的办法处理,这种恐
惧是错位的,尽管这不是完全没有依据。其他最近的一些中国电影已经更多展现的是充
满感情色彩的爱国主义、 沙文主义以及对日本侵略的妖魔化。
他对1937年事件的真正处理方式是用其作为一种奢华的、受好莱坞启发的情节剧的背景
,这是他喜爱的艺术电影形式。此过程中,大部分的元素他都没有能够实现—宏伟、历
史背景、真正的悲怆,这些东西本该可令此片更有价值。
只要故事合适,正如《大红灯笼高高挂》或者《十面埋伏》里面一样,张先生对优美外
观近乎临床式的关注以及肥皂剧式的结构会产生有趣的结果。然而,在《金陵十三钗》
当中,你能够感觉到他跟自己的材料在做斗争,根本无法定调,或者停留在一个引人入
胜的叙述上,甚至连故事的连贯性都做不到。(剧本由刘恒与严歌苓编写,原著是严歌
苓女士)
张先生与大屠杀故事大格局之间的距离体现在他决定将影片的大部分场景局限在一个虚
构的欧式教堂区里面。其结果是一种人造的外景氛围;开场是从街道开始,进行一场真
正硝烟弥漫的战争,烟雾(以及某处一大堆面粉激起的粉尘)将人物与现实世界的南京
隔绝开来。
贝尔先生扮演约翰·米勒(John Miller),一位名声不好的美国流浪汉,机缘巧合,
此人成为了一名殡葬员;影片开始时他正在穿过一场进攻教堂的战斗,然后有人出钱让
他在那里主持一场葬礼。还有两群人赶往这里,各有大概12人左右的青年女子,也即本
片中的十三钗。如果没有可靠的历史参照的话,她们属于一种产品设计,被形象地符号
化为:穿着蓝色素袍的修道院学生以及穿着五彩斑斓的性感旗袍的妓女。
各方均在教堂中避难,穿上死去牧师的长袍的米勒,在楼上的猜疑学生和处于守势躲在
地下室的自卑妓女(她们迅速将地窖变成了闺房;你几乎可以闻到香水的味道)之间架
起二元论者(Manichaean,摩尼教徒)的桥梁。这是事件的一种不自然的、温床般的状
态,可以概括为张先生酷爱之极乃至于不断重复的场景:笑着的妓女以慢镜头摇曳着穿
越教堂院落,对即将到来的灾难不以为然。
当然,灾难必至,尽管大难临头时影片采用了一种拐弯抹角的古怪形式。一群人最终做
了似乎是终极的自我牺牲,这种牺牲充满着性别上和社会化的弦外之音,不过这发生在
镜头之外,如果曾有此事的话。影片结构的这种含煳其辞,也许可以被解释为—故事是
有其中的一位学生旁白讲述的,而我们所看到的,可能就相当于她选择性的、罗曼蒂克
化的回忆,不过事实上这不能成为借口。
与此同时,屏幕上镜头冒险摇向了外面的世界,偶尔闪过的几个场景似乎是为了加快动
作并让大家记住自己正在观看一部战争片。在张先生对中国至上主义概念仅有的几个让
步之一当中,一位军官(佟大为)出于夸张的英雄主义,孤身一人吸引了一支日本小分
队离开教堂。随后,显然是在感伤的屈服之下,两位妓女离开了教堂,去执行那种只会
在电影中才会发生的疯狂的怜悯行动,其后果尤其令人不安。除了这一系列事件以外,
张先生对日本人的暴行的叙述表现出了克制,大都采取威胁和恐吓的形式。
贝尔先生交出了值得尊敬的表演,在那种情况下如果说是活泼的表演的话有点古怪,他
的任务是不幸的,要扮演一个实际上不合理的角色。米勒从机会主义者到救世主的转变
可能是这类电影的必备元素,但是展现其转变的场景却交代得很匆忙且低效。张先生把
一位美国人当做了自己影片的中心人物,却又让他简化为跟适婚女性吵个不停,就像加
里·格兰特(Cary Grant)在暴力得多的《呆鹅爸爸(Father Goose)》里面一样。
还几部反映南京大屠杀的电影,包括由陆川执导的悲惨的情节剧 《南京!南京(City
of Life and Death)》,以及由比尔·古藤塔(Bill Guttentag)和丹·史度曼(Dan
Sturman)的纪录片《南京(Nanking)》,跟这些炒作没那么厉害但是质量远超自己的
影片相比,《金陵十三钗》会很痛苦。那些制片人是带着观点来的。而张先生呢,则是
退避到旧电影的迷雾当中,拒绝上场战斗。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