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
数学教育的中美差异# WaterWorld - 未名水世界
e*0
1
以下部分摘录自‘中国“小”留学生:到了美国才知道的事’
9月27 日,我在六年级上学的第二天。虽然这是六年级,但是我还是数学方面精英中的
精英。在今天的数学课上,我们一起求应用题。我很快就完成了,交给老师看。老师看
完后,对我算出8÷5=1.6大为不解。“你是笔算的吗?”“不是,口算。”我回答。“
你比他们聪明,他们不知道这怎么算,所以你应该教他们”,她说。几分钟后,我告诉
了她只适用于美国小孩的独创的“知临蒲”计算法,我把8变成80,用80÷5=16,然后
把80和16同除10得到8÷5=1.6。她听后激动不已,赞叹连连......
......首先,我们与班主任也是数学老师Nicole会面。在会谈期间,她总是在不停地
重复一个问题,为什么Fred(我的英文名字)的数学试卷总是答案全对,但又没有过程
呢?她指的需要解释、需要过程的东西不是天文数字,不是让人连题都读不懂的长篇大
论,而是中国人花上5秒钟算不出就要被人耻笑的五除以八等于几。无奈,我只能在以
后的问题中尽我所能地多写几步了......
我想说的是,中国的小学数学教育中包含的很重要的一部分是背诵口诀,这个过程让计
算的速度变得很快,过程却被忽略了,所以这个小留学生说他做美国作业的时候,是不
注重给出计算过程的,他注重的是计算速度和结果的正确与否。很多人,包括我,在从
事科研的过程中,会发现自己在思考科研问题的时候,常常会发生不自觉的跳跃式思维
,即逻辑上的步骤缺失。科研课题最基本的研究方式是把一个问题细分为许多环环相扣
的逻辑推理式的小问题,一旦漏掉某个环节,得出的最终结论就可能不同,所以,这个
分析过程有时候比动手显得更加重要。一旦我们在学习阶段养成了跳跃式思维的习惯,
在面对复杂问题的时候,常常会因为分析问题过程中的跳跃性而忽视某些重要的环节,
这样的教训很多,不得不重新进行自我纠正,然而,成年以后再纠正幼时养成的习惯,
非常难,不知道各位达人有没有这样的体会?
或者这样说,我们的学习方式让人善于分析问题,给出答案或者解决方案,而不善于解
析问题,把一个大问题分解成很多小问题,从这些小问题里再找出新问题,而这方面,
正是老美的教育最擅长的。反映在大的层面就是老美总是在科技政治上引领国际潮流,
一会儿反恐,一会儿经济全球化,而中国总是被老美一会儿指责这个,一会儿批评那个
,始终被动的去解决老美扔过来的一个又一个难题。
avatar
b*t
2
感觉这个不是真正的差异

【在 e*******0 的大作中提到】
: 以下部分摘录自‘中国“小”留学生:到了美国才知道的事’
: 9月27 日,我在六年级上学的第二天。虽然这是六年级,但是我还是数学方面精英中的
: 精英。在今天的数学课上,我们一起求应用题。我很快就完成了,交给老师看。老师看
: 完后,对我算出8÷5=1.6大为不解。“你是笔算的吗?”“不是,口算。”我回答。“
: 你比他们聪明,他们不知道这怎么算,所以你应该教他们”,她说。几分钟后,我告诉
: 了她只适用于美国小孩的独创的“知临蒲”计算法,我把8变成80,用80÷5=16,然后
: 把80和16同除10得到8÷5=1.6。她听后激动不已,赞叹连连......
: ......首先,我们与班主任也是数学老师Nicole会面。在会谈期间,她总是在不停地
: 重复一个问题,为什么Fred(我的英文名字)的数学试卷总是答案全对,但又没有过程
: 呢?她指的需要解释、需要过程的东西不是天文数字,不是让人连题都读不懂的长篇大

avatar
L*s
3
所遇MATH EDU专业很容易找到工作,也属于STEM系列的吧..
avatar
b*y
4
这个不是中美的差异,是熟练和不熟练的差异。
让美国中学生作小学的题,一样不写过程。
让中国的小学生作中学的题,他肯定一步写不出结果。

【在 e*******0 的大作中提到】
: 以下部分摘录自‘中国“小”留学生:到了美国才知道的事’
: 9月27 日,我在六年级上学的第二天。虽然这是六年级,但是我还是数学方面精英中的
: 精英。在今天的数学课上,我们一起求应用题。我很快就完成了,交给老师看。老师看
: 完后,对我算出8÷5=1.6大为不解。“你是笔算的吗?”“不是,口算。”我回答。“
: 你比他们聪明,他们不知道这怎么算,所以你应该教他们”,她说。几分钟后,我告诉
: 了她只适用于美国小孩的独创的“知临蒲”计算法,我把8变成80,用80÷5=16,然后
: 把80和16同除10得到8÷5=1.6。她听后激动不已,赞叹连连......
: ......首先,我们与班主任也是数学老师Nicole会面。在会谈期间,她总是在不停地
: 重复一个问题,为什么Fred(我的英文名字)的数学试卷总是答案全对,但又没有过程
: 呢?她指的需要解释、需要过程的东西不是天文数字,不是让人连题都读不懂的长篇大

avatar
x*a
5
我觉得是差异,美国大学生算x+2=3还要两边同时+(-2).
中国小学生做中学的题,如果不会基本上一步都不写。

【在 b***y 的大作中提到】
: 这个不是中美的差异,是熟练和不熟练的差异。
: 让美国中学生作小学的题,一样不写过程。
: 让中国的小学生作中学的题,他肯定一步写不出结果。

avatar
j*x
6
我觉得你的解释和那个小留学生的日记有矛盾啊。他并不就是背口诀,比如他算8/5,
哪里是从口诀来的?
avatar
S*p
7
汉语的数字发音很简单,很容易背口诀
avatar
a*i
8
Fp

【在 e*******0 的大作中提到】
: 以下部分摘录自‘中国“小”留学生:到了美国才知道的事’
: 9月27 日,我在六年级上学的第二天。虽然这是六年级,但是我还是数学方面精英中的
: 精英。在今天的数学课上,我们一起求应用题。我很快就完成了,交给老师看。老师看
: 完后,对我算出8÷5=1.6大为不解。“你是笔算的吗?”“不是,口算。”我回答。“
: 你比他们聪明,他们不知道这怎么算,所以你应该教他们”,她说。几分钟后,我告诉
: 了她只适用于美国小孩的独创的“知临蒲”计算法,我把8变成80,用80÷5=16,然后
: 把80和16同除10得到8÷5=1.6。她听后激动不已,赞叹连连......
: ......首先,我们与班主任也是数学老师Nicole会面。在会谈期间,她总是在不停地
: 重复一个问题,为什么Fred(我的英文名字)的数学试卷总是答案全对,但又没有过程
: 呢?她指的需要解释、需要过程的东西不是天文数字,不是让人连题都读不懂的长篇大

avatar
e*0
9
语言文字的差异本身也反映了一定程度上的逻辑思维的差异,诸如语法之类的,本身就
是逻辑思维的产物。

【在 S***p 的大作中提到】
: 汉语的数字发音很简单,很容易背口诀
avatar
G*9
10
正解。中国话语法混乱,我们都是喜欢背的。所以,所以规律难找,基本都是特例。

【在 e*******0 的大作中提到】
: 语言文字的差异本身也反映了一定程度上的逻辑思维的差异,诸如语法之类的,本身就
: 是逻辑思维的产物。

avatar
d*y
11
貌似中国的小孩在这里数学成绩普遍比较好啊!即时在这里出身的中国小孩,也见过好
几个数学都很棒的。
avatar
S*p
12
那是因为来北美的中国人都是比较聪明的吧

【在 d***y 的大作中提到】
: 貌似中国的小孩在这里数学成绩普遍比较好啊!即时在这里出身的中国小孩,也见过好
: 几个数学都很棒的。

avatar
G*J
13
有道理
正在同时评审国内发来的和美国产的论文,差别大大。。

【在 e*******0 的大作中提到】
: 以下部分摘录自‘中国“小”留学生:到了美国才知道的事’
: 9月27 日,我在六年级上学的第二天。虽然这是六年级,但是我还是数学方面精英中的
: 精英。在今天的数学课上,我们一起求应用题。我很快就完成了,交给老师看。老师看
: 完后,对我算出8÷5=1.6大为不解。“你是笔算的吗?”“不是,口算。”我回答。“
: 你比他们聪明,他们不知道这怎么算,所以你应该教他们”,她说。几分钟后,我告诉
: 了她只适用于美国小孩的独创的“知临蒲”计算法,我把8变成80,用80÷5=16,然后
: 把80和16同除10得到8÷5=1.6。她听后激动不已,赞叹连连......
: ......首先,我们与班主任也是数学老师Nicole会面。在会谈期间,她总是在不停地
: 重复一个问题,为什么Fred(我的英文名字)的数学试卷总是答案全对,但又没有过程
: 呢?她指的需要解释、需要过程的东西不是天文数字,不是让人连题都读不懂的长篇大

avatar
d*g
14
我看你的逻辑比这个小学生还跳跃

【在 e*******0 的大作中提到】
: 以下部分摘录自‘中国“小”留学生:到了美国才知道的事’
: 9月27 日,我在六年级上学的第二天。虽然这是六年级,但是我还是数学方面精英中的
: 精英。在今天的数学课上,我们一起求应用题。我很快就完成了,交给老师看。老师看
: 完后,对我算出8÷5=1.6大为不解。“你是笔算的吗?”“不是,口算。”我回答。“
: 你比他们聪明,他们不知道这怎么算,所以你应该教他们”,她说。几分钟后,我告诉
: 了她只适用于美国小孩的独创的“知临蒲”计算法,我把8变成80,用80÷5=16,然后
: 把80和16同除10得到8÷5=1.6。她听后激动不已,赞叹连连......
: ......首先,我们与班主任也是数学老师Nicole会面。在会谈期间,她总是在不停地
: 重复一个问题,为什么Fred(我的英文名字)的数学试卷总是答案全对,但又没有过程
: 呢?她指的需要解释、需要过程的东西不是天文数字,不是让人连题都读不懂的长篇大

avatar
s*V
15
尼玛,毫无意义的自大,比别人早一点会算8除以5很牛逼么?
avatar
a*o
16
闲得蛋疼并极度崇美的文科女大妈的高论。
avatar
n*8
17
"速度变得很快,过程却被忽略了"
这就是中国式教育失败的地方。 同时这也反映了当今中国社会的状态。
avatar
n*8
18
你知道美国的会计是怎么工作的吗?
支出和收入,每一笔都要单独列出来,最后再结算。
avatar
W*s
19
除非将来有特殊专业用途,数学学多过三元三次方都是坑爹的浪费时间。
avatar
g*1
20
如果能事事都早一点
不牛逼么?

【在 s*****V 的大作中提到】
: 尼玛,毫无意义的自大,比别人早一点会算8除以5很牛逼么?
avatar
g*1
21
会计制度两国差不多的
中国可能还更好一点
美国开始转IFRS了

【在 n****8 的大作中提到】
: 你知道美国的会计是怎么工作的吗?
: 支出和收入,每一笔都要单独列出来,最后再结算。

avatar
C*y
22
ROFL, 这是刚来美国的小学生写的好不好。

【在 a*o 的大作中提到】
: 闲得蛋疼并极度崇美的文科女大妈的高论。
avatar
w*o
23
前面说的还挺对的。我当时写论文和答辩的时候就发现我觉得很容易得出的结论,得给
我们教授一步一步推出来他才能理解。
avatar
g*s
24
同意,而且,就算是特殊专业,遇到三元多次方程时都用蒙特卡罗寻找”有限接近“的
结果,不是算出真正精确的结果。

【在 W*******s 的大作中提到】
: 除非将来有特殊专业用途,数学学多过三元三次方都是坑爹的浪费时间。
avatar
b*y
25
re
avatar
s*t
26
It's embedded.

【在 n****8 的大作中提到】
: "速度变得很快,过程却被忽略了"
: 这就是中国式教育失败的地方。 同时这也反映了当今中国社会的状态。

avatar
p*0
27
一 背口诀没有任何问题
二 x+2=0等式两边同时减2比“把2变号移到右边”有意义。

【在 e*******0 的大作中提到】
: 以下部分摘录自‘中国“小”留学生:到了美国才知道的事’
: 9月27 日,我在六年级上学的第二天。虽然这是六年级,但是我还是数学方面精英中的
: 精英。在今天的数学课上,我们一起求应用题。我很快就完成了,交给老师看。老师看
: 完后,对我算出8÷5=1.6大为不解。“你是笔算的吗?”“不是,口算。”我回答。“
: 你比他们聪明,他们不知道这怎么算,所以你应该教他们”,她说。几分钟后,我告诉
: 了她只适用于美国小孩的独创的“知临蒲”计算法,我把8变成80,用80÷5=16,然后
: 把80和16同除10得到8÷5=1.6。她听后激动不已,赞叹连连......
: ......首先,我们与班主任也是数学老师Nicole会面。在会谈期间,她总是在不停地
: 重复一个问题,为什么Fred(我的英文名字)的数学试卷总是答案全对,但又没有过程
: 呢?她指的需要解释、需要过程的东西不是天文数字,不是让人连题都读不懂的长篇大

avatar
h*n
28
美国六年级的学生还未教过怎么做8÷5=1.6的除法,不至于吧.这应该早就学过了吧.
avatar
a*l
29
对,而且“把2变号移到右边”是没有理论支持的,完全是某种特定情况下的特定做法。

【在 p*******0 的大作中提到】
: 一 背口诀没有任何问题
: 二 x+2=0等式两边同时减2比“把2变号移到右边”有意义。

avatar
k*i
30
小时候语文老师一直强调,学好语文是学好一切学科的基础。这是有道理的,中国学生
的数学学习模式来自于语文学习模式,中国自古就推崇熟读诗书,现代教育自然也追随
这个古训,熟读一切公式定理,因而我觉lz的推理还是很合理的,而且这个想法提出的
很好。往大了说,西方文化主导的思维方式是从微观到宏观--推进式的模式,先从小我
开始分析,而后到大我,到世界,到宇宙。因此可以不断的拓进发现,这也是为什么西
方科学总是领先世界。而东方尤其中国是一种宏观到微观的思维方式,我们喜欢先概括
全局,然后一层层下来说小节,所以我们的创造性有限。这也许就是集体主义思想的因,
又或者是它的果。因为这种思维方式,我们也总是先去做起来,再细细解决随之出现的
矛盾和问题,这与西方的验证性科学是相反的。
(我不是搞科学的,也不是搞文学的,更不是搞经济的,我只是闲的,砖头轻拍)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