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留学生在美种自留地挣了百万美金(转)# WaterWorld - 未名水世界
S*x
1 楼
女留学生在美种自留地挣了百万美金(转)
2012-02-06 11:00 | (分类:默认分类)
来源:《上海侨报》
她是一个安徽妞,学的是农业学,自小便在田园地头快乐生活;
她是美国卡斯特恩大学的硕士毕业生,不满足于异国他乡租种小块“自留地”,而
是租下50英亩土地,争取到一笔小额贷款,并在中国通美国“活雷锋”夫妻帮助下,开
始了自己的农场主生涯,种上了令美国人喜爱而又陌生的水果——荸荠。(汉语拼音读
为:bi qi)
发展到2010年秋天,她的农场已经将荸荠种植面积扩大到1000英亩,手下有工人
200多名,拥有300多万美元个人资产。
她,就是被媒体誉为“荸荠公主”的刘梅。
自给自足:安徽妞在美租种“自留地”
现年29岁的刘梅出生在安徽阜阳市郊区。小时候,家里有一块自留地,种些当季的
瓜果蔬菜;课余时间,她最喜欢和父母一起到田间劳作。
“黄瓜成熟的季节,我就把藤上的黄瓜摘下来,也不洗,弄掉上面的刺就啃。”刘
梅对这种田园生活感到很惬意。后来,刘梅家搬进了市区,那段自家种菜自家吃的时光
,从此就成了她记忆里最美好的一部分。
2003年,从国内一所农学院毕业后,刘梅到了美国卡斯特恩大学就读。她发现,离
学校不远的公园旁边有一大块绿地,被一排排铁桩与铁丝分隔为许多小方块。“每个小
方块约10平方米,种植着各种蔬菜。这是当地出租给市民的菜地,每块地年租金50美元
,租用者可以任意种植。”刘梅对这些“自留地”着了迷。
在这空地中央有一间无人值守的小屋,里面放满了挖土翻地用的铁铲、锄头、铁耙
等各类工具。小屋门上挂了一把4位数的密码锁,租地者会获知铁锁的密码,下地时不
必带任何工具。地里有浇水用的移动软管,用水都是免费的。“浇水时,只需将软管拖
到自己的地里,拧一下水龙头即可完成。”刘梅说。
美国的蔬菜很贵,刘梅当即租下一块地,种起了蔬菜。“在这里,种植任何东西都
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除草剂、催熟剂,而是让瓜果蔬菜遵循自然规律自由生
长。”干活累了,刘梅就邀请隔壁的老美“地主”席地而坐侃大山,交流种植经验的同
时也借机学习当地俚语。几个月后,“自留地”收获了,刘梅过上了“自给自足”的日
子。
打工实习:忍受私人农场里日晒蚊叮
因为学的专业是农业,刘梅和同学平时有不少机会到一些美国私人农场打工实习。
“最好玩的是第一次到SAPR农场去摘菜。由于路远,需要住在农场里,所以大家准
备工作做得很充分:买下一顶可以隔成‘三室一厅’的帐篷,一人一个睡袋。听说那里
有游泳池,女孩子们马上再买一套泳装。临行前大家都海吃一顿,像要去野营般兴高采
烈。”刘梅对到农场打工非常兴奋。
到了农场,刘梅和同学才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番茄都养在暖棚里,采摘时不
得不低头弯腰。暖棚里空气不流通,头顶太阳又晒得很,简直闷死了。”几天下来,刘
梅和几个同学都晒成了“非洲人”。
到果园劳动时,“原以为会轻松些,谁料那里蚊虫肆虐,一天下来就被叮得浑身发
痒,涂了‘蚊不叮’也不大管用。”
后来刘梅学乖了,每次下地前,都会用长袖、长裤、帽子、手套把自己从头到脚包
个严严实实。
“因为受不了这种苦,一起来的同学纷纷逃离,最后只剩我一个人坚持了下来。”
对此,刘梅颇为自豪。
经营农场:农学生遇上美国“活雷锋”
租种“自留地”期间,刘梅发现,许多美国主妇和她一样也对种菜情有独钟。不少
人家的前庭后院都种上了豆角、南瓜和土豆等。自己种的吃不完,便拿到早市上去卖。
“那些鲜嫩欲滴的蔬菜前面会摆着一行小字——早上刚从田里摘下。而附近的市民
,也纷纷拉着小车来大采购,那种景象就如中国乡村赶集一般热闹。”刘梅说,这些新
鲜果蔬绝对“有机”,再加上充分吸收了北美灿烂的阳光精华,嫣红嫩绿,煞是好看,
吃起来更是味道鲜美。
时间不长,刘梅就被这种充满浪漫情调的“农夫生活”所吸引,不由想到,如果自
己有几十亩田地,做个小农场主该多棒!
刘梅实习的一家农场,其农场主约翰曾在北京留过学,对中国知之颇多。约翰夫妻
很喜欢刘梅,常喊她“中国天使”。
刘梅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约翰夫妇,“我说很想与他们为邻,在这里租块地种菜。
”女主人艾莎十分高兴:“太棒了,我们也希望能和你这个中国天使朝夕相处。但愿这
不是开玩笑。”
美国土地很多,租金也很便宜。“不过,若要经营农场,就需要购买拖拉机、抽水
机等机械设备。对一名穷留学生来说,这笔投资可不是个小数目。”见到刘梅愁眉不展
的样子,约翰豪爽地说:“创业之初,不必什么农具都买,你可以先租用我们的。因为
你是我们的朋友,我会像中国的雷锋那样,做好事不收费用……”刘梅对此喜出望外。
2006年,取得农业硕士学位后,在约翰夫妇的帮助下,刘梅很快在当地租到了50英
亩土地,并争取到一笔小额农业贷款,自此开始了农场主生涯。
选种荸荠:每英亩产值预计达6万美元
不过,刘梅并没有像当地农场主那样种西红柿和西兰花之类的蔬菜,而是全部种上
了中国的荸荠。此举令约翰夫妇十分惊讶。
刘梅说,她到美国不久就发现,当地华人买不到从远东进口的许多食品。其中,荸
荠就是短缺食品之一。“由于种植荸荠比较麻烦,而且需要很多人工,再加上不懂相关
技术,所以美国农场主都不愿种。”
刘梅了解到,当地一家中餐馆的老板,因需要大量荸荠而在市场上又买不到,不得
不亲自种。“中餐馆对荸芥的收购价很高,直觉告诉我,这是个发财的好机会。”刘梅
对此信心满满。
后来,刘梅又从网上得到一条信息:美国农业部的一个实验站多年前便开始在小块
田地种植荸荠,具有很多经验。刘梅马上去拜访了这个实验站,负责人很高兴地把种植
荸芥的相关经验告诉她,“他们也很希望自己的研究成果能转化为财富。”刘梅说。这
位负责人还对刘梅说,当地的气候正适合种荸芥。“根据他们的预测,一英亩地每年可
以出产将近2万磅(相当于9000多公斤)的荸芥。按每磅3美元计算,每英亩的产值就高达
6万美元,可以说利润高得惊人!”从实验站回来,刘梅更加坚定了种荸荠的念头。
综合多方信息,刘梅兴奋不已,“在美国,还没有人尝试过大面积种植荸荠,我决
定做第一个吃‘螃蟹’的。”刘梅坚信这是个很有“钱途”的创业项目。
农场开工:墨西哥阿米哥和自负农场主来“帮忙”
刘梅的农场如期开工了,头一项碰到的便是人手问题。在美国,最贵的就是人工,
好在旁边有个墨西哥,无论是当地人还是华人,都喜欢雇用墨西哥人。
“墨西哥阿米哥(西班牙语里对朋友的昵称)工钱便宜不说,只要吃饱吃好,他们劳
动起来手脚利索、干劲十足。”刘梅说,“不过,要是他们想家,拍拍屁股就走。不过
,几天后他们花光了钱,又回来挣。”
刘梅最初雇用了10名墨西哥工人,他们工作努力,而且只在午饭时才休息一次。一
天,有个工人违反了工作规定,在劳动时间喝得酩酊大醉,刘梅不仅没有按合同规定给
予惩罚,还让他提前下班休息,并支付了全天的工资,大家都很感动。
由于刘梅支付的报酬比其他农场高,一天傍晚,有个叫努拉的白人农场主对她说:
“听说你付高工资给那些墨西哥工人,这使当地的农场都觉得不安。”刘梅没有与对方
争辩。“我觉得,人都是感情动物,你对工人好,人家的工作热情才会高涨,我的事业
也才可能成功。”
见这个中国女孩不买自己的账,努拉十分生气。他第二次来拜访时,正好看到刘梅
正带着一帮墨西哥工人在割杂草,便在一旁说起风凉话。他看到田梗上有个洞正在漏水
,说:“这些是蝼蛄挖的洞,它们在夜里活动,呵呵,你无法对付它们!”
“他太小瞧我这个卡斯特恩大学毕业的农业硕士了。”刘梅很快就想出了高招:在
种植荸荠的水田里放养了一批鲶鱼。“它们不仅能把蝼蛄吃掉,而且排出的粪便又能增
强土壤的肥力。再说,鲶鱼味美,自己吃不完还可以卖掉,正好可以增加农场的附加效
益啊。”刘梅的知识能力让那位自负的美国农场主再也不敢轻视眼前的中国姑娘。
遭遇粘土:“荸荠公主” 得民心收获百万资产
不过,正当刘梅为自己经营的小农场陶醉不已时,新的麻烦又从天而降。当时荸荠
已经成熟,刘梅怀着喜悦的心情试着用铲子从土里挖出时,却发现这些荸荠紧紧地陷在
粘土中,泥浆很难挖开。而且,拖拉机在泥泞的田间无法工作。刘梅让人抽干了田中的
水后,工人挖取荸荠时仍然很费劲。刘梅这才意识到,从一开始,自己就低估了乔治亚
州土地的粘着力。
刘梅回头又去向农业部的实验站了解情况,得知他们之所以能成功种植,是因为他
们只种了一小块试验田,而且放了很多沙质肥土,这样就很容易从地里取出荸荠。实验
站的工作人员也没想到乔治亚州的粘土会对收获荸荠有如此致命的影响。
眼看天气就要转凉,地里的荸荠如果不能及时挖出,无疑会被冻坏,最终全烂在地
里。“我可能会因此破产。在美国,无法偿还银行贷款是要坐牢的。”
正当她在焦虑时,一天早晨,刘梅忽听外面人声嘈杂,跑出来一看,“荸荠地里黑
压压的有一两百人,拿着工具在拼命干活。”原来,这是刘梅手下的墨西哥工人请来同
乡帮她来挖荸荠的!“他们很能吃苦,第一天就挖了8英亩泥泞不堪的田地,每个人的
身上都沾满了泥浆,挖出的荸荠却堆成了小山。”
前来拉货的中餐馆老板爽快地支付了大把现金,而且个个都笑逐颜开。“就这样,
短短几天时间,这天大的难题竟被善打硬杖的墨西哥阿米哥摆平了!”
吃一堑,长一智。此后,刘梅通过施放大量沙质肥土等方法来改良土壤的粘性,使
荸荠产量大幅提高,收获难题迎刃而解。
2008年秋天,刘梅种植的荸荠进入当地一些大型超市,十分畅销。到2010年秋天,
刘梅已将荸荠种植面积扩大到1000英亩,手下有工人200多名。如今,被媒体誉为“荸
荠公主”的她已拥有300多万美元个人资产。“我还准备办一家公司,专门生产各种特
色的荸荠罐头和饮料等。”刘梅说。(彭卡 娟娟)
2012-02-06 11:00 | (分类:默认分类)
来源:《上海侨报》
她是一个安徽妞,学的是农业学,自小便在田园地头快乐生活;
她是美国卡斯特恩大学的硕士毕业生,不满足于异国他乡租种小块“自留地”,而
是租下50英亩土地,争取到一笔小额贷款,并在中国通美国“活雷锋”夫妻帮助下,开
始了自己的农场主生涯,种上了令美国人喜爱而又陌生的水果——荸荠。(汉语拼音读
为:bi qi)
发展到2010年秋天,她的农场已经将荸荠种植面积扩大到1000英亩,手下有工人
200多名,拥有300多万美元个人资产。
她,就是被媒体誉为“荸荠公主”的刘梅。
自给自足:安徽妞在美租种“自留地”
现年29岁的刘梅出生在安徽阜阳市郊区。小时候,家里有一块自留地,种些当季的
瓜果蔬菜;课余时间,她最喜欢和父母一起到田间劳作。
“黄瓜成熟的季节,我就把藤上的黄瓜摘下来,也不洗,弄掉上面的刺就啃。”刘
梅对这种田园生活感到很惬意。后来,刘梅家搬进了市区,那段自家种菜自家吃的时光
,从此就成了她记忆里最美好的一部分。
2003年,从国内一所农学院毕业后,刘梅到了美国卡斯特恩大学就读。她发现,离
学校不远的公园旁边有一大块绿地,被一排排铁桩与铁丝分隔为许多小方块。“每个小
方块约10平方米,种植着各种蔬菜。这是当地出租给市民的菜地,每块地年租金50美元
,租用者可以任意种植。”刘梅对这些“自留地”着了迷。
在这空地中央有一间无人值守的小屋,里面放满了挖土翻地用的铁铲、锄头、铁耙
等各类工具。小屋门上挂了一把4位数的密码锁,租地者会获知铁锁的密码,下地时不
必带任何工具。地里有浇水用的移动软管,用水都是免费的。“浇水时,只需将软管拖
到自己的地里,拧一下水龙头即可完成。”刘梅说。
美国的蔬菜很贵,刘梅当即租下一块地,种起了蔬菜。“在这里,种植任何东西都
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除草剂、催熟剂,而是让瓜果蔬菜遵循自然规律自由生
长。”干活累了,刘梅就邀请隔壁的老美“地主”席地而坐侃大山,交流种植经验的同
时也借机学习当地俚语。几个月后,“自留地”收获了,刘梅过上了“自给自足”的日
子。
打工实习:忍受私人农场里日晒蚊叮
因为学的专业是农业,刘梅和同学平时有不少机会到一些美国私人农场打工实习。
“最好玩的是第一次到SAPR农场去摘菜。由于路远,需要住在农场里,所以大家准
备工作做得很充分:买下一顶可以隔成‘三室一厅’的帐篷,一人一个睡袋。听说那里
有游泳池,女孩子们马上再买一套泳装。临行前大家都海吃一顿,像要去野营般兴高采
烈。”刘梅对到农场打工非常兴奋。
到了农场,刘梅和同学才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番茄都养在暖棚里,采摘时不
得不低头弯腰。暖棚里空气不流通,头顶太阳又晒得很,简直闷死了。”几天下来,刘
梅和几个同学都晒成了“非洲人”。
到果园劳动时,“原以为会轻松些,谁料那里蚊虫肆虐,一天下来就被叮得浑身发
痒,涂了‘蚊不叮’也不大管用。”
后来刘梅学乖了,每次下地前,都会用长袖、长裤、帽子、手套把自己从头到脚包
个严严实实。
“因为受不了这种苦,一起来的同学纷纷逃离,最后只剩我一个人坚持了下来。”
对此,刘梅颇为自豪。
经营农场:农学生遇上美国“活雷锋”
租种“自留地”期间,刘梅发现,许多美国主妇和她一样也对种菜情有独钟。不少
人家的前庭后院都种上了豆角、南瓜和土豆等。自己种的吃不完,便拿到早市上去卖。
“那些鲜嫩欲滴的蔬菜前面会摆着一行小字——早上刚从田里摘下。而附近的市民
,也纷纷拉着小车来大采购,那种景象就如中国乡村赶集一般热闹。”刘梅说,这些新
鲜果蔬绝对“有机”,再加上充分吸收了北美灿烂的阳光精华,嫣红嫩绿,煞是好看,
吃起来更是味道鲜美。
时间不长,刘梅就被这种充满浪漫情调的“农夫生活”所吸引,不由想到,如果自
己有几十亩田地,做个小农场主该多棒!
刘梅实习的一家农场,其农场主约翰曾在北京留过学,对中国知之颇多。约翰夫妻
很喜欢刘梅,常喊她“中国天使”。
刘梅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约翰夫妇,“我说很想与他们为邻,在这里租块地种菜。
”女主人艾莎十分高兴:“太棒了,我们也希望能和你这个中国天使朝夕相处。但愿这
不是开玩笑。”
美国土地很多,租金也很便宜。“不过,若要经营农场,就需要购买拖拉机、抽水
机等机械设备。对一名穷留学生来说,这笔投资可不是个小数目。”见到刘梅愁眉不展
的样子,约翰豪爽地说:“创业之初,不必什么农具都买,你可以先租用我们的。因为
你是我们的朋友,我会像中国的雷锋那样,做好事不收费用……”刘梅对此喜出望外。
2006年,取得农业硕士学位后,在约翰夫妇的帮助下,刘梅很快在当地租到了50英
亩土地,并争取到一笔小额农业贷款,自此开始了农场主生涯。
选种荸荠:每英亩产值预计达6万美元
不过,刘梅并没有像当地农场主那样种西红柿和西兰花之类的蔬菜,而是全部种上
了中国的荸荠。此举令约翰夫妇十分惊讶。
刘梅说,她到美国不久就发现,当地华人买不到从远东进口的许多食品。其中,荸
荠就是短缺食品之一。“由于种植荸荠比较麻烦,而且需要很多人工,再加上不懂相关
技术,所以美国农场主都不愿种。”
刘梅了解到,当地一家中餐馆的老板,因需要大量荸荠而在市场上又买不到,不得
不亲自种。“中餐馆对荸芥的收购价很高,直觉告诉我,这是个发财的好机会。”刘梅
对此信心满满。
后来,刘梅又从网上得到一条信息:美国农业部的一个实验站多年前便开始在小块
田地种植荸荠,具有很多经验。刘梅马上去拜访了这个实验站,负责人很高兴地把种植
荸芥的相关经验告诉她,“他们也很希望自己的研究成果能转化为财富。”刘梅说。这
位负责人还对刘梅说,当地的气候正适合种荸芥。“根据他们的预测,一英亩地每年可
以出产将近2万磅(相当于9000多公斤)的荸芥。按每磅3美元计算,每英亩的产值就高达
6万美元,可以说利润高得惊人!”从实验站回来,刘梅更加坚定了种荸荠的念头。
综合多方信息,刘梅兴奋不已,“在美国,还没有人尝试过大面积种植荸荠,我决
定做第一个吃‘螃蟹’的。”刘梅坚信这是个很有“钱途”的创业项目。
农场开工:墨西哥阿米哥和自负农场主来“帮忙”
刘梅的农场如期开工了,头一项碰到的便是人手问题。在美国,最贵的就是人工,
好在旁边有个墨西哥,无论是当地人还是华人,都喜欢雇用墨西哥人。
“墨西哥阿米哥(西班牙语里对朋友的昵称)工钱便宜不说,只要吃饱吃好,他们劳
动起来手脚利索、干劲十足。”刘梅说,“不过,要是他们想家,拍拍屁股就走。不过
,几天后他们花光了钱,又回来挣。”
刘梅最初雇用了10名墨西哥工人,他们工作努力,而且只在午饭时才休息一次。一
天,有个工人违反了工作规定,在劳动时间喝得酩酊大醉,刘梅不仅没有按合同规定给
予惩罚,还让他提前下班休息,并支付了全天的工资,大家都很感动。
由于刘梅支付的报酬比其他农场高,一天傍晚,有个叫努拉的白人农场主对她说:
“听说你付高工资给那些墨西哥工人,这使当地的农场都觉得不安。”刘梅没有与对方
争辩。“我觉得,人都是感情动物,你对工人好,人家的工作热情才会高涨,我的事业
也才可能成功。”
见这个中国女孩不买自己的账,努拉十分生气。他第二次来拜访时,正好看到刘梅
正带着一帮墨西哥工人在割杂草,便在一旁说起风凉话。他看到田梗上有个洞正在漏水
,说:“这些是蝼蛄挖的洞,它们在夜里活动,呵呵,你无法对付它们!”
“他太小瞧我这个卡斯特恩大学毕业的农业硕士了。”刘梅很快就想出了高招:在
种植荸荠的水田里放养了一批鲶鱼。“它们不仅能把蝼蛄吃掉,而且排出的粪便又能增
强土壤的肥力。再说,鲶鱼味美,自己吃不完还可以卖掉,正好可以增加农场的附加效
益啊。”刘梅的知识能力让那位自负的美国农场主再也不敢轻视眼前的中国姑娘。
遭遇粘土:“荸荠公主” 得民心收获百万资产
不过,正当刘梅为自己经营的小农场陶醉不已时,新的麻烦又从天而降。当时荸荠
已经成熟,刘梅怀着喜悦的心情试着用铲子从土里挖出时,却发现这些荸荠紧紧地陷在
粘土中,泥浆很难挖开。而且,拖拉机在泥泞的田间无法工作。刘梅让人抽干了田中的
水后,工人挖取荸荠时仍然很费劲。刘梅这才意识到,从一开始,自己就低估了乔治亚
州土地的粘着力。
刘梅回头又去向农业部的实验站了解情况,得知他们之所以能成功种植,是因为他
们只种了一小块试验田,而且放了很多沙质肥土,这样就很容易从地里取出荸荠。实验
站的工作人员也没想到乔治亚州的粘土会对收获荸荠有如此致命的影响。
眼看天气就要转凉,地里的荸荠如果不能及时挖出,无疑会被冻坏,最终全烂在地
里。“我可能会因此破产。在美国,无法偿还银行贷款是要坐牢的。”
正当她在焦虑时,一天早晨,刘梅忽听外面人声嘈杂,跑出来一看,“荸荠地里黑
压压的有一两百人,拿着工具在拼命干活。”原来,这是刘梅手下的墨西哥工人请来同
乡帮她来挖荸荠的!“他们很能吃苦,第一天就挖了8英亩泥泞不堪的田地,每个人的
身上都沾满了泥浆,挖出的荸荠却堆成了小山。”
前来拉货的中餐馆老板爽快地支付了大把现金,而且个个都笑逐颜开。“就这样,
短短几天时间,这天大的难题竟被善打硬杖的墨西哥阿米哥摆平了!”
吃一堑,长一智。此后,刘梅通过施放大量沙质肥土等方法来改良土壤的粘性,使
荸荠产量大幅提高,收获难题迎刃而解。
2008年秋天,刘梅种植的荸荠进入当地一些大型超市,十分畅销。到2010年秋天,
刘梅已将荸荠种植面积扩大到1000英亩,手下有工人200多名。如今,被媒体誉为“荸
荠公主”的她已拥有300多万美元个人资产。“我还准备办一家公司,专门生产各种特
色的荸荠罐头和饮料等。”刘梅说。(彭卡 娟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