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中宣部里最有钱的人原来是他 (转载)
avatar
中宣部里最有钱的人原来是他 (转载)# WaterWorld - 未名水世界
j*i
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juanxi (胡安 . 克塞),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中宣部里最有钱的人原来是他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Mar 12 16:40:44 2012, 美东)
于光远是中宣部里最有钱的人,也是最不在乎钱的人。他每个月都请科学处办公室的一位服务员给他在上海的母亲寄钱,他母亲每次都在回信中说明收到了多少钱。回信中所说的钱数总是少于他所寄出的钱数,原来是被那位服务员偷偷克扣了。然
而于光远却马马虎虎,竟从来没有觉察。
这位服务员是个小偷,而且是个惯偷,偷过很多人的钱。一次作案时,他被抓获了,并被起诉到法院。他供认说,偷于光远的钱最多。法院开庭审理此案,通知于光远作为证人出庭。可是于光远在回答法官的询问时,却一问三不知,说不清楚他的钱是什么时候怎么被偷的,更说不清楚被偷了多少钱。他那副狼狈无奈的窘态,惹得法庭上下哄堂大笑。于光远的这一轶事,在中宣部里很长时间都被传为笑谈。
于光远之所以有钱,是因为他稿费多。上世纪五十年代,全国各地都学习他编写的《政治常识读本》和《经济建设常识读本》,印量极大。后来,他和苏星主编的《政治经济学》是当时全国唯一的一部政治经济学读本,印量也极大。他的稿费当然就特别多。
稿费怎么用?那个时候时兴的方式是交党费。于光远用稿费交了很多党费,但也没有全部交,他留下一部分,以便自己来支配。他有自己的一些想法,比如,资助一些公益事业。中国人民大学的剪报公司,也就是今天的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最早就是于光远出钱办起来的。中宣部机关幼儿园、中宣部建游泳池,他都是资助人之一。
八十年代有人批判于光远“向钱看”,其实他是赞成两句话:既要“向前看”,也要“向钱看”;“向前看”是坚持方向,“向钱看”是重视生产,重视经济效益。至于他自己,对钱可是从来不在乎的。
1982年,作为国家科委副主任的于光远和中国科学院党组书记、主席团执行主席李昌联合发表《李昌、于光远在科学院召开的科学报告会上批评所谓“人体特异功能”的研究和宣传》的讲话,内容被发表在1982年2月25日《人民日报》上,受到人体特异功能的支持者张震寰、钱学森等人的攻击。
avatar
G*s
2
人体特异功能也是一个层出不穷的奇迹了。

一位服务员给他在上海的母亲寄钱,他母亲每次都在回信中说明收到了多少钱。回信中
所说的钱数总是少于他所寄出的钱数,原来是被那位服务员偷偷克扣了。然
了,并被起诉到法院。他供认说,偷于光远的钱最多。法院开庭审理此案,通知于光远
作为证人出庭。可是于光远在回答法官的询问时,却一问三不知,说不清楚他的钱是什
么时候怎么被偷的,更说不清楚被偷了多少钱。他那副狼狈无奈的窘态,惹得法庭上下
哄堂大笑。于光远的这一轶事,在中宣部里很长时间都被传为笑谈。
政治常识读本》和《经济建设常识读本》,印量极大。后来,他和苏星主编的《政治经
济学》是当时全国唯一的一部政治经济学读本,印量也极大。他的稿费当然就特别多。
全部交,他留下一部分,以便自己来支配。他有自己的一些想法,比如,资助一些公益
事业。中国人民大学的剪报公司,也就是今天的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最早就是
于光远出钱办起来的。中宣部机关幼儿园、中宣部建游泳池,他都是资助人之一。
也要“向钱看”;“向前看”是坚持方向,“向钱看”是重视生产,重视经济效益。至
于他自己,对钱可是从来不在乎的。
李昌联合发表《李昌、于光远在科学院召开的科学报告会上批评所谓“人体特异功能”
的研究和宣传》的讲话,内容被发表在1982年2月25日《人民日报》上,受到人体特异
功能的支持者张震寰、钱学森等人的攻击。

【在 j****i 的大作中提到】
: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 发信人: juanxi (胡安 . 克塞), 信区: Military
: 标 题: 中宣部里最有钱的人原来是他
: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Mar 12 16:40:44 2012, 美东)
: 于光远是中宣部里最有钱的人,也是最不在乎钱的人。他每个月都请科学处办公室的一位服务员给他在上海的母亲寄钱,他母亲每次都在回信中说明收到了多少钱。回信中所说的钱数总是少于他所寄出的钱数,原来是被那位服务员偷偷克扣了。然
: 而于光远却马马虎虎,竟从来没有觉察。
: 这位服务员是个小偷,而且是个惯偷,偷过很多人的钱。一次作案时,他被抓获了,并被起诉到法院。他供认说,偷于光远的钱最多。法院开庭审理此案,通知于光远作为证人出庭。可是于光远在回答法官的询问时,却一问三不知,说不清楚他的钱是什么时候怎么被偷的,更说不清楚被偷了多少钱。他那副狼狈无奈的窘态,惹得法庭上下哄堂大笑。于光远的这一轶事,在中宣部里很长时间都被传为笑谈。
: 于光远之所以有钱,是因为他稿费多。上世纪五十年代,全国各地都学习他编写的《政治常识读本》和《经济建设常识读本》,印量极大。后来,他和苏星主编的《政治经济学》是当时全国唯一的一部政治经济学读本,印量也极大。他的稿费当然就特别多。
: 稿费怎么用?那个时候时兴的方式是交党费。于光远用稿费交了很多党费,但也没有全部交,他留下一部分,以便自己来支配。他有自己的一些想法,比如,资助一些公益事业。中国人民大学的剪报公司,也就是今天的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最早就是于光远出钱办起来的。中宣部机关幼儿园、中宣部建游泳池,他都是资助人之一。
: 八十年代有人批判于光远“向钱看”,其实他是赞成两句话:既要“向前看”,也要“向钱看”;“向前看”是坚持方向,“向钱看”是重视生产,重视经济效益。至于他自己,对钱可是从来不在乎的。

avatar
s*j
3
所以中国是个神奇的国度
再反科学的东西都可能得到中国所谓高级知识分子的支持。
反方舟子反中医者能得到水木、未名这种相对高层次知识水平的论坛的很多支持
真是不足为奇,太正常不过了。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