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
美国打黑英雄的结局# WaterWorld - 未名水世界
d*l
1
美国打黑英雄的结局
2012-03-17 17:49:42
浏览 395021 次 | 评论 154 条
外滩画报专栏,贴这篇旧文,是觉得,有些人,在社会混乱的时候有存在的价值,但不
代表他的做法是对的,只不过那个时候,社会共识还没有意识到这是错的,一旦社会进
步和人民觉醒,这样的人如果不改变自己,那就会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存在。
--------------------------------------------------------
如果不是看了电影“J Edgar”, 导演伊斯特伍德的最新作品,讲述胡佛,这个创造了
美国历史传奇的人物的一生,我还真不知道,原来美国的”红色恐慌“分成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之后到1920年,欧洲无政府主义人士进入美国,
从芝加哥到华盛顿,发生各种激烈革命行动,从罢工到爆炸暗杀。在1919年有一张典型
的美国政府制作的宣传海报,留着大胡子的欧洲无政府主义者企图炸毁美国的自由女神
像,以此来警告民众,共产主义的危险性。
胡佛就是一个对共产主义极端仇视的人,那个时候,他刚刚走出大学校门,因为打击敌
对势力有功,胡佛在24岁,就成为了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前身,司法部属下的调查局的
局长,一做就是48年。
因为这种敌视,当四五十年代,美国出现第二波红色恐慌的时候,胡佛又采取了和二十
年代类似的秘密措施,窃听,列黑名单,渗透以及散布谣言等。不过这个时候的美国再
也不是二十年代的美国,最高法院限制司法部起诉不同政见者,尤其是共产主义者,他
的强硬,非单没有像前一次那样,为他带来声誉和前途,反而引发争议,虽然他主导的
这些秘密措施直到1971年才被公开,当时外界,从媒体到政界,已经开始有声音,质疑
FBI的行动是否涉及违法。
不过胡佛在美国民众的心目中,形象一直不错。如果有机会去华盛顿,一定要去新闻博
物馆参观,在里面有一个房间,专门展览了不少FBI办过的大案,而所有这些案件,都
和胡佛这个局长有关。而在从白宫走到新闻博物馆的路上,会经过FBI总部大楼,用了
这位老局长的名字命名。在胡佛时代,负责刑事案件报道的记者们日子非常好过,只要
待在华盛顿,等着FBI的公关部发布消息给他们,安排采访行动的场面,就可以写出一
篇篇吸引眼球的新闻,当然,现在回头来看,这些记者,在职业操守上存在问题,充当
了FBI的传声筒。
口碑好,是因为让民众觉得,因为他的强势,让美国的治安变好了。在这一点上,胡佛
确实专业水准很高,他建立了全国性的指纹档案,设立了罪案证据鉴定部门,对于FBI
探员的选择,要求相当严格。而最重要的,是扩充了调查局的执法权力,之所以在1935
年,更名为联邦调查局,就是因为在追捕和枪杀那些著名的跨州抢劫犯行动的成功,赢
得了公众的支持,加上他在那个时候对于公关宣传的敏锐,很快,民众把FBI探员视为
英雄,而之前,抢劫银行的罪犯,被不少民众当成劫富济贫的英雄,就连好莱坞都把这
些大盗们拍摄成反建制的正面人物。
在胡佛任内,他经历了八位总统,这些总统有的仰赖他,更多的则是不敢解雇他。花了
多年进行资料搜集,采访了多名和胡佛共事和相识的人,最后写了一本胡佛传记的美国
作家理查德·海科就在他的著作中这样分析:”因为没有因为没有一位总统知道胡佛究
竟知道些什么。这对总统来说是最大的恐吓。”
尼克松算是运气好,因为就在他要强迫胡佛主动退休的时候,胡佛因为心血管疾病死在
家中的卧室,那时他77岁。尼克松派人查封FBI,并没有找到任何秘密档案。胡佛从一上
任,就开始搜集美国政府高层的丑闻,并且建立了秘密档案,不过他从来没有透露过任
何消息,但是他会让相关的人知道,他知道很多事情。也因为这样,一度大家以为,其
实并没有这些档案,直到1974年,档案被发现,并且被封存。
因为总统们对他的顾忌,这让胡佛本身已经相当专断,以及反复无常更加变本加厉。他
不信任周边的人,而只要是手下让他觉得受到威胁,或者是看不惯,都会被调去执行那
些棘手的案件,甚至赶出FBI.
没有人知道,胡佛这样做,是出于一种自我满足的权力欲望,要让自己留在这个几乎是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上,还是因为他自己一直表露的那种忧国忧民。在他看来,
社会世风日下,好人们袖手旁观,于是罪恶开始蔓延,这个时候,国家需要他。为了国
家安全,他甚至必须采取一些违法手段,牺牲小部分人的权益。从上任到他死去,对于
这一点,他坚信不疑。
因为这个位置,胡佛牺牲了自己的私生活,他一生未娶。而这是不是证明了他是一个同
性恋,到现在,说法和争论很多。
历史就是这样,一个再多麽叱咤风云的人物,当他死后,他总是要为自己曾经做过的事
情付出代价,因为有很多事情,没有人知道,于是只能根据自己的偏好进行猜测或者解
读。
不过胡佛又算是幸运的,正如尼克松,在胡佛死后当天,在自己的私人日记上写的:“
他在一个适当的时候死了:幸运的是,他是在位的时候死的。如果他在之前被迫下台抑
或主动辞职,他都很可能被人杀死。”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