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帽子打棍子才是“文革作风”# WaterWorld - 未名水世界
b*b
1 楼
美国民主基金会(National Endowment for Democracy,简称NED),是众所周之于上
世纪“冷战时期”诞生的产物。虽然NED资金来源主要由美国政府提供,但它的确是美
国的非营利机构之一,也具有“独立”的拨款权。同时,它的“政治性”是毋庸置疑的
,因为NED成立的宗旨就是促进及推动全球的民主化,并向相关的非政府组织及团体提
供资助。对于中国而言,该基金会与支持西藏、新疆等独立的组织和个人都有相当关联
,也曾经大力支持对中国持有不同政见的异议人士。以上信息都可以在包括NED在内的
公开资料中查询到。
《多维新闻》日前刊发了一篇题为《美国民主基金会 促华“新闻自由”幕后金主》的
文章。原本该文章是援引美联社和维基百科的有关内容,对向来喜欢“蒙面”出现,却
在背后暗中施加政治影响的“美国民主基金会”进行的披露报道。但出人意料的是,该
文立即引起博讯的强烈反应。博讯甚至出动“声明”回应。文内“文革遗风”、“冷战
思维”帽子一顶顶压下来,很有些不整倒对方誓不罢休的“革命气概”。
令人不解的是,作为文章主角的“美国民主基金会”至今未提出异议,反倒是作为文章
配角的《博讯》立刻跳将出来,怒气冲冲跳辩驳。在其发布的题为《对“多维”诋毁博
讯的造谣文章的澄清说明》的辨白文章中,《博讯》开首即称:“多维日前发表……的
文章,以冷战的眼光、文革的语言诋毁博讯刻意隐瞒资金来源。”然而如何“文革”、
如何“冷战”,文章再无下文,大概应该说是其一上来就不分青红皂白上纲上线扣帽子
,再打棍子的方式,更像文革时代的遗风吧。
事实上,我们对《博讯》的激烈言辞甚感意外,更消受不起这样的“帽子”,当然更不
知道《博讯》为何如此紧张有关他们与NED关联的报道。是否他们自己也觉得应与该基
金会保持距离?但《博讯》这篇澄清的文章用了几乎一整段替“美国民主基金会”辩护
,试图把该基金会描绘成为一个透明、善良、致力于中国艾滋病防治等工作的组织。这
种矛盾是否表示可能连《博讯》自己也无法说清楚,真正具有“冷战思维”的该基金会
真实的性质与任务,更何况与自己的关系?如果真是这样,又怎么能不管三七二十一对
美联社、维基的信息披露和《多维新闻》的报道分析进行批判呢?
如果《博讯》真要澄清自己与NED毫无关联,也请致函美联社和维基百科,请他们修订
不实的报道与资料,乃至要求他们道歉。需要特别提醒的是,维基百科在介绍“博讯”
的词条中明确指出,孟(维参)得到了美国政府运营的国家民主基金会的资金支持,并
指出批评人士包括德国左翼杂志KonKret都称其为美国外交工具。这样的介绍多年并未
修改。而维基百科的内容是可以很便利的根据对方提出的异议去修改的,不知是《博讯
》默认这样的介绍,还是维基百科认为这样的介绍是正确的,不同意修改?
令人遗憾的是,《博讯》自表清白的文章甚至连最基本的对象也搞错了。因为《多维》
报道中援引的信息不仅来自美联社和维基公开信息,更来自NED的公开数据。对此,《
博讯》自己的文章直接确认。然而原本以为《博讯》会就此稍加解释或说明,但文章却
说不出个所以然,而是直接跳到结论:“《多维》的分析是冷战的思维”,又是扣一顶
帽子了事。还是请博讯自己不要这么“文革”好不好?
事实上,有关《博讯》幕后资金的来源,包括他们和“美国民主基金会”的关系,并不
值得过多关注。做生意还是扮演其他角色,都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就好像任何一个商
业机构都必须有自己的生存方式一样。《博讯》从哪里搞来援助资金、如何生存,那是
《博讯》自己的事,只要符合美国的法律,自己认为妥当且符合程序,那就与他人无关
。当然,拿人钱财,替人消灾,新闻报道很容易就会立场偏颇。如果自认是独立的媒体
,而非“拿人手短,吃人嘴软”,就至少应该在报道上尽量客观公正,而非长期地站在
某一角度只刊发与金主臭味相投的文章,达到人家想达到的目的。比如《博讯》提到它
“有一定的稳定资金,资金来源目前不对外公布,因为资助方希望有隐私,对《博讯》
的报道方向从无任何干涉。”既有这样宽容的赞助,那么《博讯》本来更应该通过公允
的报道体现出来,这样才能够证明他的独立性。
新闻媒介需要多元化,这比单一的媒介声音更容易满足读者从各个角度了解发生的事情
。从《博讯》的编辑手法可以看出,它并非传统的新闻媒体,能满足一部分读者的需要
。但新闻从业人员应该知道,无论是自己喜欢的还是不喜欢的,事实是难以用文字抹杀
的。新闻人对事实的看法和态度代表了他们的良知。如果对某些方面可以无底线的纵情
批判,而对另一些方面,即使是事实也绝对视而不见,那么旁人就很难不质疑这种做法
的背后动机。如果再涉及一些隐隐约约的金钱往来,事情就变得过于复杂,与新闻媒体
的使命好像越行越远。
海外不少真正关心中国发展的人,希望中国扩大言论自由,推行全方位的改革、严惩贪
腐,彻底改变中国违反人权和滥用司法的行为,这正是《多维》及其全体员工的心愿。
作为新闻工作者,每个人在身体力行的过程中,都应该用积极的精神、无私的批判和建
设性的态度去面对各种议题,这才是真正的负责任。需要强调的是,《多维》的文章并
未对任何个人有攻击性的词句,新闻报道毕竟不是用来泄愤的。这点请《博讯》自重。
世纪“冷战时期”诞生的产物。虽然NED资金来源主要由美国政府提供,但它的确是美
国的非营利机构之一,也具有“独立”的拨款权。同时,它的“政治性”是毋庸置疑的
,因为NED成立的宗旨就是促进及推动全球的民主化,并向相关的非政府组织及团体提
供资助。对于中国而言,该基金会与支持西藏、新疆等独立的组织和个人都有相当关联
,也曾经大力支持对中国持有不同政见的异议人士。以上信息都可以在包括NED在内的
公开资料中查询到。
《多维新闻》日前刊发了一篇题为《美国民主基金会 促华“新闻自由”幕后金主》的
文章。原本该文章是援引美联社和维基百科的有关内容,对向来喜欢“蒙面”出现,却
在背后暗中施加政治影响的“美国民主基金会”进行的披露报道。但出人意料的是,该
文立即引起博讯的强烈反应。博讯甚至出动“声明”回应。文内“文革遗风”、“冷战
思维”帽子一顶顶压下来,很有些不整倒对方誓不罢休的“革命气概”。
令人不解的是,作为文章主角的“美国民主基金会”至今未提出异议,反倒是作为文章
配角的《博讯》立刻跳将出来,怒气冲冲跳辩驳。在其发布的题为《对“多维”诋毁博
讯的造谣文章的澄清说明》的辨白文章中,《博讯》开首即称:“多维日前发表……的
文章,以冷战的眼光、文革的语言诋毁博讯刻意隐瞒资金来源。”然而如何“文革”、
如何“冷战”,文章再无下文,大概应该说是其一上来就不分青红皂白上纲上线扣帽子
,再打棍子的方式,更像文革时代的遗风吧。
事实上,我们对《博讯》的激烈言辞甚感意外,更消受不起这样的“帽子”,当然更不
知道《博讯》为何如此紧张有关他们与NED关联的报道。是否他们自己也觉得应与该基
金会保持距离?但《博讯》这篇澄清的文章用了几乎一整段替“美国民主基金会”辩护
,试图把该基金会描绘成为一个透明、善良、致力于中国艾滋病防治等工作的组织。这
种矛盾是否表示可能连《博讯》自己也无法说清楚,真正具有“冷战思维”的该基金会
真实的性质与任务,更何况与自己的关系?如果真是这样,又怎么能不管三七二十一对
美联社、维基的信息披露和《多维新闻》的报道分析进行批判呢?
如果《博讯》真要澄清自己与NED毫无关联,也请致函美联社和维基百科,请他们修订
不实的报道与资料,乃至要求他们道歉。需要特别提醒的是,维基百科在介绍“博讯”
的词条中明确指出,孟(维参)得到了美国政府运营的国家民主基金会的资金支持,并
指出批评人士包括德国左翼杂志KonKret都称其为美国外交工具。这样的介绍多年并未
修改。而维基百科的内容是可以很便利的根据对方提出的异议去修改的,不知是《博讯
》默认这样的介绍,还是维基百科认为这样的介绍是正确的,不同意修改?
令人遗憾的是,《博讯》自表清白的文章甚至连最基本的对象也搞错了。因为《多维》
报道中援引的信息不仅来自美联社和维基公开信息,更来自NED的公开数据。对此,《
博讯》自己的文章直接确认。然而原本以为《博讯》会就此稍加解释或说明,但文章却
说不出个所以然,而是直接跳到结论:“《多维》的分析是冷战的思维”,又是扣一顶
帽子了事。还是请博讯自己不要这么“文革”好不好?
事实上,有关《博讯》幕后资金的来源,包括他们和“美国民主基金会”的关系,并不
值得过多关注。做生意还是扮演其他角色,都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就好像任何一个商
业机构都必须有自己的生存方式一样。《博讯》从哪里搞来援助资金、如何生存,那是
《博讯》自己的事,只要符合美国的法律,自己认为妥当且符合程序,那就与他人无关
。当然,拿人钱财,替人消灾,新闻报道很容易就会立场偏颇。如果自认是独立的媒体
,而非“拿人手短,吃人嘴软”,就至少应该在报道上尽量客观公正,而非长期地站在
某一角度只刊发与金主臭味相投的文章,达到人家想达到的目的。比如《博讯》提到它
“有一定的稳定资金,资金来源目前不对外公布,因为资助方希望有隐私,对《博讯》
的报道方向从无任何干涉。”既有这样宽容的赞助,那么《博讯》本来更应该通过公允
的报道体现出来,这样才能够证明他的独立性。
新闻媒介需要多元化,这比单一的媒介声音更容易满足读者从各个角度了解发生的事情
。从《博讯》的编辑手法可以看出,它并非传统的新闻媒体,能满足一部分读者的需要
。但新闻从业人员应该知道,无论是自己喜欢的还是不喜欢的,事实是难以用文字抹杀
的。新闻人对事实的看法和态度代表了他们的良知。如果对某些方面可以无底线的纵情
批判,而对另一些方面,即使是事实也绝对视而不见,那么旁人就很难不质疑这种做法
的背后动机。如果再涉及一些隐隐约约的金钱往来,事情就变得过于复杂,与新闻媒体
的使命好像越行越远。
海外不少真正关心中国发展的人,希望中国扩大言论自由,推行全方位的改革、严惩贪
腐,彻底改变中国违反人权和滥用司法的行为,这正是《多维》及其全体员工的心愿。
作为新闻工作者,每个人在身体力行的过程中,都应该用积极的精神、无私的批判和建
设性的态度去面对各种议题,这才是真正的负责任。需要强调的是,《多维》的文章并
未对任何个人有攻击性的词句,新闻报道毕竟不是用来泄愤的。这点请《博讯》自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