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都别吵了!方博士曾把优秀作家王小波驳得无话可说只好遁地消失!
avatar
都别吵了!方博士曾把优秀作家王小波驳得无话可说只好遁地消失!# WaterWorld - 未名水世界
l*d
1
方博士有一篇得意之作。之所以说是其得意之作,原因之一是该作由方博士于1997年7
月15日在新语丝发表,而2006年10月14日方博士再次将原文在其博客贴出——方博士熊
文数十万(百万?千万?)字,有这等待遇的篇目实属罕见——故某认为这是其视之为
得意之作的铁证。
某诚惶诚恐拜读毕,心叹方博士之舍身断章取义之精神实在难能可贵。某不得不五体投
地叹服道:身长米八有余而没有病的方博士大约的确不愧是……“一个人节操有优劣,
但只要有这点舍身断章取义的精神,就是一个高的人,一个脆的人,一个有盗德的人,
一个脱离了趣味的人,一个有癔于人民的人”。(原文及链接如下)
http://www.xys.org/fang/doc/misc/pinglun/wangxb.txt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406879010006hs.html
人之既死,其名也盛 ·方舟子·
对文人来说,早逝有时乃是一成名捷径。海子倘若不在八九年去山海
关卧轨,不过是“一片树叶掉下来就能砸到一名诗人头上”的京城中无数
自命的先锋诗人中普普通通的一位,现在呢,据说已成了百年来新诗的第
一人,要是不死,这中国的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是非他莫属了。最近
一名叫王小波的青年作家(四十四岁,在作家中仍属“青年”)病逝,海
内外文坛又热闹、唏嘘了一番,使得我等不由得惭愧自己的孤陋寡闻,在
其生前对这位据说最有潜力问鼎诺贝尔奖的大作家竟是闻所未闻--看来
得联名上书诺委会请他们改改不颁奖给死人的陋习,否则咱中国作家只有
死了才有望得奖,要等到猴年马月?所幸这一回《华夏文摘》与《人民日
报》海外版是异常地步调一致,也跟着出了一期《纪念著名作家王小波逝
世》的增刊,让我们这些使别人的著名为无名的读者也能领教一下这位大
作家的风采。读完了那三篇妙文,有几句话不吐不快。虽说褒贬死者实在
算不上厚道,不过死者生前也并不是厚道人家,简直可以说是刻薄之至,
倘九泉之下有知,在一片肉麻的吹捧文章之中,说不定对我的褒贬反而会
惺惺相惜。
那三篇文章都在《读书》上登过,我作为一名《读书》的固定读者,
按理不该陌生。不过对《读书》上面的文章我并非每篇都看,那些重点推
出、居高临下教训读者的大作我向来毫不犹豫地跳过,王小波的大名、大
作大概也就这么给跳过了。这回由于好奇,硬着头皮读完,发现王小波颇
有点以青年导师自居的意思,或者竟是要当中国文化的导师的,跟他所深
恶痛绝的军代表并没有太大的不同,只不过军代表要灌输的是毛泽东思想,
王导师所指引的却是:中国文化乃是低能弱智的文化,只有西方文化才是
充满智慧的。把中国文化视为他阿姨家的傻大姐,如此恶毒的比喻,说“
哀其不幸”也许还说得过去,“怒其不争”却是扯不上的,对于弱智白痴
你还能指望能有什么争?最多是可怜、可鄙而已。一种批判的用心的爱与
憎的分野即在于此,王小波辈与鲁迅的差别也在于此。
一个惊世骇俗的的立论,如果能够自圆其说讲得头头是道,也不失为
一家之言。可惜,王小波显然更关心的是情绪的发泄,而不是立论的严谨。
从一句罗素的语录和“学海无涯苦作舟”的谚语就可以推导出西方文化视
求学为乐,而中国文化视求学为苦,按同样的逻辑,从大陆学生耳熟能详
的马克思语录“科学的研究并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只有不畏崎岖、不怕
艰险的人们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和“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
金屋”,我们岂不也可以得出相反的结论。王小波又读过几车古书,竟然
可以如此斩钉截铁地下全称判断:“但春秋以后到近代,再没有中国人敢
说学习是快乐的了。一切智力的活动都是如此,谁要说动脑子有乐趣,最
轻的罪名也是不严肃”。王小波对格言情有独钟,行文几乎只是格言的堆
砌和诠释,但我看他是只读西方格言书的,如果翻翻中国古代格言书,就
会发现敢说学习是快乐的中国人比比皆是,比如清人所编的《围炉夜话》,
就把读书乐和田园乐视为人生两大敬业的乐事。再古一点,明人编的《菜
根谭》--此书现在很流行,王小波的书架上大概有,读不读就不知道了
--就干脆这么教导:“学者有段兢业的心思,又要有段潇洒的趣味。”
要在“苦心中常得悦心之趣”,对求学的苦与乐的认识,又何尝比西人低
能。
滑稽的是,王小波是被封为爱国志士的,证据是他在美国拿了文学硕
士后回国当作家了。王小波自称回国是因为不习惯国外的生活,恐怕更近
于事实。文学毕业生在美国的饭碗如何如果大家都清楚,何况一个人既然
自视为傻大姐的传人,那么与其在西方聪明人当中当傻子,实在不如回去
在傻子当中当导师来得过瘾。
1997.7.15.
avatar
M*u
2
王小波自称回国是因为不习惯国外的生活,恐怕更近
于事实。文学毕业生在美国的饭碗如何如果大家都清楚,何况一个人既然
自视为傻大姐的传人,那么与其在西方聪明人当中当傻子,实在不如回去
在傻子当中当导师来得过瘾。
方舟子相当刻薄,如今他方教主顶着所谓美国博士头衔,混不下去回国,以打假为生,
操着一口小学二年级学生不如的福建英语,回到中国给傻子当导师。可笑的是,还有这
么多傻子拿他当宝,跟他反目成仇的都是以前他的同盟。

7

【在 l**d 的大作中提到】
: 方博士有一篇得意之作。之所以说是其得意之作,原因之一是该作由方博士于1997年7
: 月15日在新语丝发表,而2006年10月14日方博士再次将原文在其博客贴出——方博士熊
: 文数十万(百万?千万?)字,有这等待遇的篇目实属罕见——故某认为这是其视之为
: 得意之作的铁证。
: 某诚惶诚恐拜读毕,心叹方博士之舍身断章取义之精神实在难能可贵。某不得不五体投
: 地叹服道:身长米八有余而没有病的方博士大约的确不愧是……“一个人节操有优劣,
: 但只要有这点舍身断章取义的精神,就是一个高的人,一个脆的人,一个有盗德的人,
: 一个脱离了趣味的人,一个有癔于人民的人”。(原文及链接如下)
: http://www.xys.org/fang/doc/misc/pinglun/wangxb.txt
: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406879010006hs.html

avatar
l*d
3
从方文很明显看出方根本就没看过了解过王小波的作品,这样刻薄的文章只能说是“大
放厥词”。其人品可见一斑。
同是理科生,无论从作品还是人品看,方某人给王小波提鞋都不配。
avatar
j*n
4
re

【在 M****u 的大作中提到】
: 王小波自称回国是因为不习惯国外的生活,恐怕更近
: 于事实。文学毕业生在美国的饭碗如何如果大家都清楚,何况一个人既然
: 自视为傻大姐的传人,那么与其在西方聪明人当中当傻子,实在不如回去
: 在傻子当中当导师来得过瘾。
: 方舟子相当刻薄,如今他方教主顶着所谓美国博士头衔,混不下去回国,以打假为生,
: 操着一口小学二年级学生不如的福建英语,回到中国给傻子当导师。可笑的是,还有这
: 么多傻子拿他当宝,跟他反目成仇的都是以前他的同盟。
:
: 7

avatar
g*w
5
舟博士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对洋人崇拜的紧,一口一个“西方聪明人”,从他那高中生
不如的口语看,多半这种崇拜也是下室里臆造出来的。

【在 M****u 的大作中提到】
: 王小波自称回国是因为不习惯国外的生活,恐怕更近
: 于事实。文学毕业生在美国的饭碗如何如果大家都清楚,何况一个人既然
: 自视为傻大姐的传人,那么与其在西方聪明人当中当傻子,实在不如回去
: 在傻子当中当导师来得过瘾。
: 方舟子相当刻薄,如今他方教主顶着所谓美国博士头衔,混不下去回国,以打假为生,
: 操着一口小学二年级学生不如的福建英语,回到中国给傻子当导师。可笑的是,还有这
: 么多傻子拿他当宝,跟他反目成仇的都是以前他的同盟。
:
: 7

avatar
f*4
6
我恶心方最近的一系列行动,他的为人也令人侧目,而且王小波还真能算我的“启蒙导
师”,不过这一篇文章确实挺棒,打脸打得稳准狠,佩服。
avatar
G*s
7
方如果到菌斑吵架,众生能不能敌得过?
avatar
y*i
8
胡扯。方舟子这里反驳王小波反驳得很对。你就是把王小波这篇文章原文整个端出来
,方舟子这一段用来反驳也绝对没有问题。
王小波对传统文化有很强的逆反心理,很多说法貌似雄辩其实是断章取义。而这篇文章
则非常典型。

【在 l**d 的大作中提到】
: 从方文很明显看出方根本就没看过了解过王小波的作品,这样刻薄的文章只能说是“大
: 放厥词”。其人品可见一斑。
: 同是理科生,无论从作品还是人品看,方某人给王小波提鞋都不配。

avatar
y*i
9
说实话说,说到对洋人的崇拜,王小波排第二的话,绝对轮不到方舟子排第一。

【在 g********w 的大作中提到】
: 舟博士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对洋人崇拜的紧,一口一个“西方聪明人”,从他那高中生
: 不如的口语看,多半这种崇拜也是下室里臆造出来的。

avatar
s*o
10
王小波确实是对西方文化彻底投降了
这一点毋庸置疑,
我记得他强调中国最好的文学都是翻译啥的
其实我当时还挺喜欢他的小调调,但是这一点我实在不能苟同
过了一些年,回头一看
王小波聪明是一定的,肯定超出凡夫俗子很多很多
看他的中篇,很纯情的那些,或者有些小幽默的那些,都很好
但现在我不喜欢他的杂文了,说来说去就是全盘西化这四个字,没什么意思
但是始终没有大部头的东西,最长的就是中篇
相比之下,路遥确实才情差了些,最终写到吐血,把自己累死了
但是他努力工作,这一点还是值得称道的
avatar
w*o
11
方舟子喜欢鞭尸,一贯的。记得2002年左右和他网络论战的一个人病死了。人死了无法
辩论了,方还跳出来鞭死人。
当年还喜欢做大师给汪丁丁改英语。这么多年以后看到他的口语,咱也笑了。。。

7

【在 l**d 的大作中提到】
: 方博士有一篇得意之作。之所以说是其得意之作,原因之一是该作由方博士于1997年7
: 月15日在新语丝发表,而2006年10月14日方博士再次将原文在其博客贴出——方博士熊
: 文数十万(百万?千万?)字,有这等待遇的篇目实属罕见——故某认为这是其视之为
: 得意之作的铁证。
: 某诚惶诚恐拜读毕,心叹方博士之舍身断章取义之精神实在难能可贵。某不得不五体投
: 地叹服道:身长米八有余而没有病的方博士大约的确不愧是……“一个人节操有优劣,
: 但只要有这点舍身断章取义的精神,就是一个高的人,一个脆的人,一个有盗德的人,
: 一个脱离了趣味的人,一个有癔于人民的人”。(原文及链接如下)
: http://www.xys.org/fang/doc/misc/pinglun/wangxb.txt
: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406879010006hs.html

avatar
y*i
12
我觉得方舟子对王小波的这段反驳是正确的。而且这个准确性和王小波死没死没关系。

【在 w*******o 的大作中提到】
: 方舟子喜欢鞭尸,一贯的。记得2002年左右和他网络论战的一个人病死了。人死了无法
: 辩论了,方还跳出来鞭死人。
: 当年还喜欢做大师给汪丁丁改英语。这么多年以后看到他的口语,咱也笑了。。。
:
: 7

avatar
h*y
13
太监对皇上表示赞同。

系。

【在 y***i 的大作中提到】
: 我觉得方舟子对王小波的这段反驳是正确的。而且这个准确性和王小波死没死没关系。
avatar
B*s
14
肘子这话很不厚道而已,到也不能算错。

【在 h**********y 的大作中提到】
: 太监对皇上表示赞同。
:
: 系。

avatar
h*y
15
肘子没读过王小波。为骂而骂。

【在 B****s 的大作中提到】
: 肘子这话很不厚道而已,到也不能算错。
avatar
y*i
16
哦?那你说说他哪里反驳错了。
这是方舟子的反驳:
“ 一个惊世骇俗的的立论,如果能够自圆其说讲得头头是道,也不失为
一家之言。可惜,王小波显然更关心的是情绪的发泄,而不是立论的严谨。
从一句罗素的语录和“学海无涯苦作舟”的谚语就可以推导出西方文化视
求学为乐,而中国文化视求学为苦,按同样的逻辑,从大陆学生耳熟能详
的马克思语录“科学的研究并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只有不畏崎岖、不怕
艰险的人们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和“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
金屋”,我们岂不也可以得出相反的结论。王小波又读过几车古书,竟然
可以如此斩钉截铁地下全称判断:“但春秋以后到近代,再没有中国人敢
说学习是快乐的了。一切智力的活动都是如此,谁要说动脑子有乐趣,最
轻的罪名也是不严肃”。王小波对格言情有独钟,行文几乎只是格言的堆
砌和诠释,但我看他是只读西方格言书的,如果翻翻中国古代格言书,就
会发现敢说学习是快乐的中国人比比皆是,比如清人所编的《围炉夜话》,
就把读书乐和田园乐视为人生两大敬业的乐事。再古一点,明人编的《菜
根谭》--此书现在很流行,王小波的书架上大概有,读不读就不知道了
--就干脆这么教导:“学者有段兢业的心思,又要有段潇洒的趣味。”
要在“苦心中常得悦心之趣”,对求学的苦与乐的认识,又何尝比西人低
能。”

【在 h**********y 的大作中提到】
: 肘子没读过王小波。为骂而骂。
avatar
y*i
17

这里是王小波的原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5d62450100heuk.html
中国人还认为,求学是痛苦的,学海无涯苦作舟。学童不仅要背四书五经,还要挨戒尺
板子,仅仅是因为考虑到他们的承受力,才没有动用老虎凳。学习本身很痛苦,必须以
更大的痛苦为推动力,和调教牲口没有本质的区别。
当然,夫子曾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但他老人家是圣人,和我们不一样。再说,
也没有人敢打他的板子。从书上看,孟子曾从思辩中得到一些快乐。但春秋以后到近代
,再没有中国人敢说学习是快乐的了。一切智力的活动都是如此,谁要说动脑子有乐趣
,最轻的罪名也是不严肃——顺便说一句,我认为最严肃的东西是老虎凳,对坐在上面
的人来说,更是如此。
说实话这种腔调,全部是自轻自贱自恨的态度。说得这么刻薄,还全是拿“中国人”当
主语,外人读完了,以为中国人真的这么自己作践的话,肯定真会奇怪地球上怎么有这
么悲惨低等的生物。而这显然是错的。
别的不说,杜甫的一句话“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你就知道中国人的底蕴绝对绝对
绝对绝对不可能是上文这样。

【在 y***i 的大作中提到】
: 哦?那你说说他哪里反驳错了。
: 这是方舟子的反驳:
: “ 一个惊世骇俗的的立论,如果能够自圆其说讲得头头是道,也不失为
: 一家之言。可惜,王小波显然更关心的是情绪的发泄,而不是立论的严谨。
: 从一句罗素的语录和“学海无涯苦作舟”的谚语就可以推导出西方文化视
: 求学为乐,而中国文化视求学为苦,按同样的逻辑,从大陆学生耳熟能详
: 的马克思语录“科学的研究并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只有不畏崎岖、不怕
: 艰险的人们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和“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
: 金屋”,我们岂不也可以得出相反的结论。王小波又读过几车古书,竟然
: 可以如此斩钉截铁地下全称判断:“但春秋以后到近代,再没有中国人敢

avatar
y*i
18
王小波错在哪里了?方舟子一句话总结得完全正确:一个惊世骇俗的的立论,如果能够
自圆其说讲得头头是道,也不失为一家之言。可惜,王小波显然更关心的是情绪的发泄
,而不是立论的严谨。
就是这样:只有情绪的发泄,没有,也没关心立论的严谨。

【在 y***i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里是王小波的原文,
: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5d62450100heuk.html
: 中国人还认为,求学是痛苦的,学海无涯苦作舟。学童不仅要背四书五经,还要挨戒尺
: 板子,仅仅是因为考虑到他们的承受力,才没有动用老虎凳。学习本身很痛苦,必须以
: 更大的痛苦为推动力,和调教牲口没有本质的区别。
: 当然,夫子曾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但他老人家是圣人,和我们不一样。再说,
: 也没有人敢打他的板子。从书上看,孟子曾从思辩中得到一些快乐。但春秋以后到近代
: ,再没有中国人敢说学习是快乐的了。一切智力的活动都是如此,谁要说动脑子有乐趣
: ,最轻的罪名也是不严肃——顺便说一句,我认为最严肃的东西是老虎凳,对坐在上面

avatar
p*e
19
你说说看,
让你这么在乎的外人是什么人,是那里人

【在 y***i 的大作中提到】
: 王小波错在哪里了?方舟子一句话总结得完全正确:一个惊世骇俗的的立论,如果能够
: 自圆其说讲得头头是道,也不失为一家之言。可惜,王小波显然更关心的是情绪的发泄
: ,而不是立论的严谨。
: 就是这样:只有情绪的发泄,没有,也没关心立论的严谨。

avatar
y*i
20
你看看我的原文,我在乎的显然是:王小波这么说是错的。他的对错和有没有外人无
关。我在乎的是方舟子对王小波的总结是正确的 ---- 一个惊世骇俗的的立论,如果能
够自圆其说讲得头头是道,也不失为一家之言。可惜,王小波显然更关心的是情绪的发
泄,而不是立论的严谨。

【在 p******e 的大作中提到】
: 你说说看,
: 让你这么在乎的外人是什么人,是那里人

avatar
p*e
21
你的原文是"
说实话这种腔调,全部是自轻自贱自恨的态度。说得这么刻薄,还全是拿“中国人”当
主语,外人读完了,以为中国人真的这么自己作践的话,肯定真会奇怪地球上怎么有这
么悲惨低等的生物。而这显然是错的。"
王小波的想法谈不上什么惊世骇俗吧.

【在 y***i 的大作中提到】
: 你看看我的原文,我在乎的显然是:王小波这么说是错的。他的对错和有没有外人无
: 关。我在乎的是方舟子对王小波的总结是正确的 ---- 一个惊世骇俗的的立论,如果能
: 够自圆其说讲得头头是道,也不失为一家之言。可惜,王小波显然更关心的是情绪的发
: 泄,而不是立论的严谨。

avatar
y*i
22
是啊。主要论点就是:他是错的。

我不知道你说惊世骇俗是什么意思。我们一直在讨论的是:他这个论点是错的。推出
这个论点时所犯的错,方舟子总结得很正确 ---- “从一句罗素的语录和“学海无涯苦
作舟”的谚语就可以推导出西方文化视求学为乐,而中国文化视求学为苦,”
如果我们进一步讨论的话,他犯这种错的原因,根子在于他太崇洋媚外,对中国文化
太自轻自贱了。所以他讨论中国文化时用的态度,绝不是他提倡的理性客观的态度。所
以才从一句话引出那么多刻薄话来。

【在 p******e 的大作中提到】
: 你的原文是"
: 说实话这种腔调,全部是自轻自贱自恨的态度。说得这么刻薄,还全是拿“中国人”当
: 主语,外人读完了,以为中国人真的这么自己作践的话,肯定真会奇怪地球上怎么有这
: 么悲惨低等的生物。而这显然是错的。"
: 王小波的想法谈不上什么惊世骇俗吧.

avatar
p*e
23
我还正想问你,你翻来覆去的惊世骇俗是什么意思
对传统文化的反省与批判,对外来文化的借鉴是很平常的主题吧,到了你哪,就变惊世
骇俗了。还挺神秘的说外人看了不好。又坚决不说外人是什么人,那里人。弄的我一头
雾水
最后再送王小波一顶崇洋媚外的帽子,送帽子多容易啊

【在 y***i 的大作中提到】
: 是啊。主要论点就是:他是错的。
:
: 我不知道你说惊世骇俗是什么意思。我们一直在讨论的是:他这个论点是错的。推出
: 这个论点时所犯的错,方舟子总结得很正确 ---- “从一句罗素的语录和“学海无涯苦
: 作舟”的谚语就可以推导出西方文化视求学为乐,而中国文化视求学为苦,”
: 如果我们进一步讨论的话,他犯这种错的原因,根子在于他太崇洋媚外,对中国文化
: 太自轻自贱了。所以他讨论中国文化时用的态度,绝不是他提倡的理性客观的态度。所
: 以才从一句话引出那么多刻薄话来。

avatar
p*d
24
方這種文章實在是很狗屁。中國人就是因為太愛寫這種狗屁文章,才缺乏創造新的東西
的能力。
王小波的觀點是偏激了一些,但是講的東西有創造力,發人深思。他的“一隻特立獨行
的豬”很經典,也是他寫作觀的很好體現。王小波對經典的輕視(比如“天鵝湖”芭蕾
舞劇)我並不贊成,但是我尊重他的想法。他也創造出了好的小說好的文章,也許會成
為將來的經典(很諷刺吧)。
反觀方舟子呢,則扮演了一副衛道士的角色。誅心之術無師自通。說實在的,方這種文
章一文不值。
王小波的名聲是因為他文章寫得好,有思想。至於他個人出自什麼動機寫這些文章,只
有方這種無聊無趣的人才去管。

7

【在 l**d 的大作中提到】
: 方博士有一篇得意之作。之所以说是其得意之作,原因之一是该作由方博士于1997年7
: 月15日在新语丝发表,而2006年10月14日方博士再次将原文在其博客贴出——方博士熊
: 文数十万(百万?千万?)字,有这等待遇的篇目实属罕见——故某认为这是其视之为
: 得意之作的铁证。
: 某诚惶诚恐拜读毕,心叹方博士之舍身断章取义之精神实在难能可贵。某不得不五体投
: 地叹服道:身长米八有余而没有病的方博士大约的确不愧是……“一个人节操有优劣,
: 但只要有这点舍身断章取义的精神,就是一个高的人,一个脆的人,一个有盗德的人,
: 一个脱离了趣味的人,一个有癔于人民的人”。(原文及链接如下)
: http://www.xys.org/fang/doc/misc/pinglun/wangxb.txt
: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406879010006hs.html

avatar
y*i
25
OK,刚发现这个“惊世骇俗”是在方舟子的原话里面的。但更重要的是,这不是方舟
子这一段话的要点。这段话的要点是:王小波错了。错的理由是王小波用一句话就推导
出中国文化视求学为苦,一句话推导出西方文化视求学为乐。你要反驳,反驳方舟子的
这个论点或者论据,不是关心细枝末节他该不该用“惊世骇俗”这个词。(他用这个词
没错,但这对他原论点的对错根本不是重点。)
同样,我的论点也是:王小波错了!你先关心我这个论点的对错。外人我很好解释,
但很无聊。在你关心我的论点对错前我不会先讨论这个。
“最后再送王小波一顶崇洋媚外的帽子”--这里是王小波的原文,我说过,中国的
传统文化,用客观和理性的态度去表述,绝不是这么悲惨低等。王小波用这种态度信口
开河,自有其缘由。另外,你既然讨厌扣帽子,你看看王小波这段话在不在扣很刻毒的
大帽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5d62450100heuk.html
中国人还认为,求学是痛苦的,学海无涯苦作舟。学童不仅要背四书五经,还要挨戒尺
板子,仅仅是因为考虑到他们的承受力,才没有动用老虎凳。学习本身很痛苦,必须以
更大的痛苦为推动力,和调教牲口没有本质的区别。
当然,夫子曾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但他老人家是圣人,和我们不一样。再说,
也没有人敢打他的板子。从书上看,孟子曾从思辩中得到一些快乐。但春秋以后到近代
,再没有中国人敢说学习是快乐的了。一切智力的活动都是如此,谁要说动脑子有乐趣
,最轻的罪名也是不严肃——顺便说一句,我认为最严肃的东西是老虎凳,对坐在上面
的人来说,更是如此。

【在 p******e 的大作中提到】
: 我还正想问你,你翻来覆去的惊世骇俗是什么意思
: 对传统文化的反省与批判,对外来文化的借鉴是很平常的主题吧,到了你哪,就变惊世
: 骇俗了。还挺神秘的说外人看了不好。又坚决不说外人是什么人,那里人。弄的我一头
: 雾水
: 最后再送王小波一顶崇洋媚外的帽子,送帽子多容易啊

avatar
p*j
26
真是贼喊抓贼啊,自己用断章取义来批评人家“断章取义”?
说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是什么意思?难道你以为这话是指读书很快
乐?
再说,王小波已经明确说了“春秋以后”,不知道“春秋以后”是什么意思吗?

【在 y***i 的大作中提到】
: OK,刚发现这个“惊世骇俗”是在方舟子的原话里面的。但更重要的是,这不是方舟
: 子这一段话的要点。这段话的要点是:王小波错了。错的理由是王小波用一句话就推导
: 出中国文化视求学为苦,一句话推导出西方文化视求学为乐。你要反驳,反驳方舟子的
: 这个论点或者论据,不是关心细枝末节他该不该用“惊世骇俗”这个词。(他用这个词
: 没错,但这对他原论点的对错根本不是重点。)
: 同样,我的论点也是:王小波错了!你先关心我这个论点的对错。外人我很好解释,
: 但很无聊。在你关心我的论点对错前我不会先讨论这个。
: “最后再送王小波一顶崇洋媚外的帽子”--这里是王小波的原文,我说过,中国的
: 传统文化,用客观和理性的态度去表述,绝不是这么悲惨低等。王小波用这种态度信口
: 开河,自有其缘由。另外,你既然讨厌扣帽子,你看看王小波这段话在不在扣很刻毒的

avatar
l*d
27
有理!王小波的小说也都很有意思,有趣又能给人一些思考。感觉《红拂夜奔》简直就
是加长版的《故事新编》。不过方博士是没空去看的,只管又一次宣布胜利就是了。

【在 p**********d 的大作中提到】
: 方這種文章實在是很狗屁。中國人就是因為太愛寫這種狗屁文章,才缺乏創造新的東西
: 的能力。
: 王小波的觀點是偏激了一些,但是講的東西有創造力,發人深思。他的“一隻特立獨行
: 的豬”很經典,也是他寫作觀的很好體現。王小波對經典的輕視(比如“天鵝湖”芭蕾
: 舞劇)我並不贊成,但是我尊重他的想法。他也創造出了好的小說好的文章,也許會成
: 為將來的經典(很諷刺吧)。
: 反觀方舟子呢,則扮演了一副衛道士的角色。誅心之術無師自通。說實在的,方這種文
: 章一文不值。
: 王小波的名聲是因為他文章寫得好,有思想。至於他個人出自什麼動機寫這些文章,只
: 有方這種無聊無趣的人才去管。

avatar
l*y
28
小说归小说.
思想归思想.
一个对传统文化缺乏了解却喜欢诋毁的人,
绝对就是个垃圾.

【在 l**d 的大作中提到】
: 有理!王小波的小说也都很有意思,有趣又能给人一些思考。感觉《红拂夜奔》简直就
: 是加长版的《故事新编》。不过方博士是没空去看的,只管又一次宣布胜利就是了。

avatar
l*d
29
对传统文化缺乏了解的人会去写红拂夜奔?就像金庸如果不了解历史能写出好看的《鹿
鼎记》?如果你的结论是根据方博士的论述来的,那么我只好说:道不同不相为谋。

【在 l*****y 的大作中提到】
: 小说归小说.
: 思想归思想.
: 一个对传统文化缺乏了解却喜欢诋毁的人,
: 绝对就是个垃圾.

avatar
l*d
30
虽然不赞同你的结论,但是赞赏你贴出王文以对照的做法。欢迎讨论。谢谢!

【在 y***i 的大作中提到】
: OK,刚发现这个“惊世骇俗”是在方舟子的原话里面的。但更重要的是,这不是方舟
: 子这一段话的要点。这段话的要点是:王小波错了。错的理由是王小波用一句话就推导
: 出中国文化视求学为苦,一句话推导出西方文化视求学为乐。你要反驳,反驳方舟子的
: 这个论点或者论据,不是关心细枝末节他该不该用“惊世骇俗”这个词。(他用这个词
: 没错,但这对他原论点的对错根本不是重点。)
: 同样,我的论点也是:王小波错了!你先关心我这个论点的对错。外人我很好解释,
: 但很无聊。在你关心我的论点对错前我不会先讨论这个。
: “最后再送王小波一顶崇洋媚外的帽子”--这里是王小波的原文,我说过,中国的
: 传统文化,用客观和理性的态度去表述,绝不是这么悲惨低等。王小波用这种态度信口
: 开河,自有其缘由。另外,你既然讨厌扣帽子,你看看王小波这段话在不在扣很刻毒的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