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北斗二代系统的历史意义
avatar
北斗二代系统的历史意义# WaterWorld - 未名水世界
m*5
1
美国把中国拉为盟友,前提是有苏联这个更强大的对手。中国在冷战后继续接受西方的
产业转移,前提是中国的实力还不够强,无论在经济上还是军事上都不能威胁西方主导
的世界体系。21世纪进入第二个10年后,俄罗斯的长期衰落已成定局,中国变成了世界
最大工业国,独立开发了第四代战斗机和反卫星武器,和非洲等资源产地发展了密切的
合作。所以美国的战略重心开始向东亚转移,计划在其他地区抽出实力,重点压制中国
的崛起。在新的局势下,可以预料,已经被中国人习惯的GPS信号也不会再是可以安心
使用的免费服务。中国开发北斗,既是国力的体现,也是下一步发展的必须。
12月27日上午,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
室主任冉承其表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今日正式提供区域服务。从规模和技术水平看,
中国卫星导航能力达到了美苏冷战末期的发展水平,补上了超级大国不可缺少的一门“
必修课”。从近年发展速度来看,北斗系统的发展速度世界第一,将在十年内完成全球
组网,压倒除美国之外的所有国家,成为和GPS系统平起平坐的世界性卫星导航系。
第一代卫星导航
1、美苏争霸
1957年,苏联发射了人造卫星,按照预定轨道环绕全球,同时向全球发射了供测控的无
线电信号。卫星导航几乎克服了以往导航技术的全部缺点。
卫星因为可以按照预定频率、方向发射无线电波,而不仅是可见光,解决了恶劣天气下
导航难题,而通过多颗卫星组网,可以组成真正覆盖全球的导航网。并且卫星导航的接
收方可以从电波中推算自身位置等信息。也就是说卫星平台下,可以全球范围内各种条
件下接受导航。所以,在第一颗卫星发射后不到1年,美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的同时
,美国就开始研制第一代卫星导航台----NNSS系统(美国海军导航卫星系统)。1960年
,人造卫星仅仅出现了3年,美国就发射了第一颗“子午仪”卫星(因沿子午线飞行而
得名)。到1967年,美国海军已经拥有了了6颗“子午仪”卫星,初步完成了全球组网。
冷战的另一方苏联从1965年开始连续发射导航卫星,组成了12颗卫星的导航体系(
CICADA系统)。为世界提供了另一套第一代卫星导航系统。
1967年,美国开放了卫星导航数据,全世界的船只都立刻接受了新的技术。卫星导航用
户迅速增长到10万左右,包括大部分世界远洋货轮。卫星技术在出现后不到10年内就对
民用经济产生了显著的促进。
2、北斗一代
中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在1970年,比美苏晚了10多年。所以,美苏第一代卫星导航体
系开始运行的时候,中国的航天发射能力和测控技术还远不足以满足卫星导航体系的需
求,只能被动地使用别国的卫星导航。当时中苏关系紧张,中美关系缓和,所以中国的
船只、探险队大多使用西方技术,追踪美国的卫星信号定位。
直到21世纪的第一年,中国在冷战后的新局面下才开始建立本国的卫星导航系统----北
斗导航。不过,由于资源相对有限,从2000年10月到2007年2月,中国一共只发射了4颗
导航卫星,分布在较高的同步轨道上,采取双星定位方式导航。
定位一个点需要三个坐标,三个方程,两个卫星提供的瞬时数据显然不够用,所以北斗
系统要在预先设定的电子地图上读出高程信息才能使用。
这意味着卫星和用户之间不是单向的发送----接收关系,而是要进行双向沟通。
因此,虽然北斗系统利用了几十年来计算机技术的进步,要胜于美苏第一代卫星导航系
统,但这一系统存在如下问题:第一,限于卫星数量,只能对中国及周边地区进行导航
;第二,作为军民两用的系统,导航和军事要求的静默之间存在冲突;第三,双向沟通
效率较低,不适用于快速移动的目标。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