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
(ZT) 陈丹青论流氓。# WaterWorld - 未名水世界
z*c
1
身为当今中国最有影响力的艺术家陈丹青却总喜欢说自己是流氓。而且,在接受南方周
末采访时他还拉上赖昌星做垫背,说“赖昌星就是大流氓”。原话如下:
旧社会,旧上海,流氓的定义就是“白相人”,白相人的定义,就是黑道。
目前我看过最朴实的黑道定义,是杜月笙的儿子。记者问他,到底怎么看那代流氓?
流氓是什么?他想了很久,只说一句话:“就是帮忙”——你在这个地面上,本地人,
外邦人,你进上海街面混口饭吃,要做小生意,要有地盘,尤其要有朋友,怎么办呢,
要人帮忙。今天人家帮你,有一天你有力量了,兜得转了,你帮人家的忙。

白道不是。所谓黑道有一系列规矩,白道也有一系列规定,玩儿规定的人,管人的人
,吃官饭的人,他都有交易,但轻易不帮忙,也轻易不拆台。清末民初,孙中山、蒋介
石闹革命,都要靠“流氓”。
包括今天,赖昌星就是大流氓,他要是活在民国,就是第二个杜月笙。你看他一路出来
,家乡父老孩子都管,逃亡时还每年给他办的家乡老人院老人打电话,问年终补贴拿到
没有,也办中学。他哥哥要被捕了,全村老少拿着家伙,一层层护着他,最后他说服乡
亲,自己出来就捕。

我相信每个省、每个小地方,都有杜月笙这样的人。草根里永远有这样的人,书都没
念过,聪明、仗义、有办法、敢担当。

但流氓打地盘时,要打架,甚至杀人——《水浒》为什么流传,不就是一群土匪流寇
——他要维护本帮,要对付别的流氓群,这是丛林生态。我们下乡时,农民说:“在家
千日好,出门半朝难。”出门就是靠朋友,一路大家帮忙。到纽约我要人帮,也帮别人
。国内来个电话,老朋友,新朋友,接个飞机,住个一阵,等等等等。
所以我回来和许多人没法玩,他们是单位思维,不是江湖思维。

和习近平李克强一样,陈丹青当过插队知青,所以他又说:
知青就是草寇流氓。我从小班里要好的同学,一半是流氓,有成天打架闯祸的,有判了
刑的。小时候不懂,就知道他们好玩,有劲,他们也喜欢和我玩。下乡后不用说了,江
湖上没有一点流氓气,不好自保,也不好办事啊。

我们可以换个词,“草莽气”,有一次参加我同学在普林斯顿的婚礼,我做伴郎,特
别买了套西装,去了,木心也在,他看我走出来,后来就说:蛮好,看过去有点英气、
有点秀气、有点流氓气,我一直记得这句话。

草根里面,我又很喜欢遇到有点书卷气的人,包括民工,很爱看书,有内秀。我也喜
欢非常书卷气的人,半点草莽气没有,你比方陈寅恪,骨子里的书生,看照片就喜欢。
鲁迅有点流氓气,豪爽,侠义,周作人比较没有,可他说自己内里有绅士鬼,有流氓鬼。
照陈丹青这么说习近平和李克强等人也都至少曾经是流氓。 而且陈丹青“自甘堕落”
明显不愿意侧身文人雅士行列:
不要把我当读书人,书架上这些书顶多看过千分之一,以后也不会看,我得找个时候扔
掉。
你们误会了,以为我画画写文章,其实我是个粗人。小时候父母打成右派,工资大减,
四岁开始家里就很穷,后来又去插队,没过过好日子。你会留下一套生活习惯,譬如吃
东西狼吞虎咽,非常将就,哪里都能睡,怎么着都能过,到纽约了还是这样。

草莽气,就是见过下层的世面,不计较,无所谓,仗义,承受力强,忽然就能行动,
就能决断,大概就是草莽气吧。

我不要被人以为是个艺术家。我认识太多艺术家,原来我跟他们一样,我就是他们?特
别受不了老要问你怎么定位自己,画家还是作家,还是公知?这种身份焦虑,我慢慢明
白了,大概苦逼屌丝太多了,快点想有个身份,有个说法,公务员啊,科长处长啊,至
少部门主管吧。艺术家也这样,巴望有个说法,有张名片,有个头衔。

我是长期没有身份的人,年轻时连户口本都没有,很自卑,火车上最怕人问:小伙子
你哪个单位的,你什么工作。我他妈什么都不是,坐火车就是到山沟去啊。后来上了美
院,一天到晚戴着校徽。结果很快出国了,又成一屌丝。美国结结实实教育了我:你就
是你自己。现在我很骄傲:没有身份。画画算什么身份啊!可是你在中国没身份,意思
是没单位,没职业,没钱,没权……这一关很难过的。我最怕看见年轻人自卑,可是我
们的教育就是让你越来越自卑。

南方周末说,陈丹青在1982年从中央美院辞职移居美国,30年里,他明显感受到了西
方从奢侈品店员开始对于中国人的态度变化。

这种变化在2007年之后开始变得明显。在一些小店里,陈丹青发现不少店员发现你是
中国人,收钱交货,但眼睛不看你,“他们显然在这样的人面前受了太多他不明白的遭
遇,我不能说羞辱,因为他挣了钱。但他没见过这样花钱的人,这样来买东西的人。”
陈丹青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有一次在罗马的古董街里,古董店一家连一家,陈丹青一个个走进去看,问其中一个
店主价钱,店主不回答,最后说:“你进了我的店,甚至都不跟我打个招唿。”

讲起这事,陈丹青非常惭愧:“这时我会倾向自责。所有我们在国外遭遇的事情,不
管事由怎样,我大部分时候会同意鲁迅的态度,他会骂中国人,不会骂外国人。即便错
在外国人,我也会先反省我们自己。”

陈丹青1982年移居美国,2000年回到中国。有在国外长期居住打拼的背景,陈丹青对
中国问题的“反省”尤其不同凡响,比如奢侈品:
奢侈品在中国又是一大奇观,是送礼的主项,跟国外奢侈品概念完全两回事。它还被卷
入权力游戏。洋人惊呆了,奢侈品居然可以是这个概念,这种效应。
再比如官员艳照和着装问题:
公布艳照很可怕,太恶劣了。我讨厌官员,但无论如何这是隐私,他也是人。

内地大部分官员穿着西装,更像乡巴佬。建议至少向台湾官员学习。
这里不得不附带说明一下的是,陈丹青拥有台湾的中华民国国籍(在大陆是持台胞证)
,还有美国国籍。
再比如所谓“上流社会”和“贵族”问题:
中国没有“上流社会”,但有“上级社会”。某某会所之类,是超级消费场所,哪里是
上流社会,直白说,十九是官商聚首之地。各种文章会称他们“贵族”,天晓得,中国
哪有贵族?
同是文化人,几年前陈丹青接受南都周刊的采访时,对一些博士等等责骂于丹易中天不
以为然:
这事得具体说,第一:我们有没有更好的选择?比于丹好?比易中天好?如果有,可是
压制着出不来,那就不正常。第二:如果没有更好的选择,那说明我们就在这水准,就
不要总是去说于丹不好,易中天不好。有什么读者,就有什么作者,他们(于丹等)搁在
三十年代,就是文艺青年,因为真的国学家在那儿,但今天就成了个事儿。你得接受这
水准,然而大家慢慢往高了走。
其实就是整个人文水准的问题。法国是萨特上电视,英国是约翰·伯格上电视,为什么
呢,因为法国英国的电视观众在那个水准。他们要是来中国,我也听不懂,因为我不到
那程度,我的程度可能正好听得懂于丹。如果听下来觉得她说得不好,我自己去读《论
语》,但没必要去骂她,你一骂,你的水准就下去了。
中国的事情,我只有一个最低要求:让他发生。别管是对是错。现在刚发生一点事情,
唾沫星子就来了,要抵制了,你去抵制吧,没用的。博士?你也来讲啊,上电视讲啊,
联名反对?傻X。我没学问,可是我最讨厌拿着博士往外贴。我不了解于丹,她讲论语
讲得对不对,我不在乎,我在乎的是有人在讲孔子了。从五四打倒孔子到今天电视上讲
孔子,我在乎的是这个。
有道德的卫道士,也有学问的卫道士,所有卫道士我都讨厌。真要卫道,世界上就一个
真基督徒,那就是耶稣,这是尼采说的,中国呢,要说只有一个儒家,那就是孔子,其
他都不是!
别拿着博士往外说事儿。别以为只有你懂《论语》。《论语》注释本不知有多少,朱熹
、钱穆,多少版本,要听于丹的去听于丹,要信版本的去读版本。钱穆学问算好的,是
博士么?连大学文凭也没有。他抵制谁了?!
陈丹青所谓“整个人文水准的问题”还涉及到故宫博物馆:
故宫据说有九十多万件藏品,但展出的只是几十万分之一。我们的博物馆都是国立的,
跟人民无关,跟社会无关。国外博物馆是私立的,属于全社会,属于人民,属于世界。
在中国这是公家的私产,在欧美是私家的公产。
关键问题不是有没有人拿出来办展览。中国博物馆现在其实做了很多事情,各个博物馆
试着推出各种展览,问题是公众参与程度太低。大家舍得去吃宴席,不舍得买个展览的
门票。如今门票钱是不便宜,可是那点钱你在好馆子里他妈叫个菜都不够。
中国公众的参与程度跟西方完全不能比。我以前提到过“文化人口”这个词,西方进博
物馆的人口比例可能也就全国人口的20%到40%,可是这比例比我们高太多了。第一他们
接受教育的人比我们多,第二人口素质高,第三很重要,那部分人口长期进博物馆,是
因为那是生活内容的一部分,就跟我们习惯到餐馆或习惯打麻将一样。国内长期没有博
物馆,有,也没多少好藏品,好展览。进博物馆没有变成大众生活中里一项习惯,大学
生也很少去。在西方听歌剧,听音乐会,进博物馆,很平常,很频繁。今天去哪里?博
物馆常常是优先选择,这跟文化教养并无必然联系,而是习惯,是生活。
说到中国文化艺术,陈丹青当然更有自己的见解:
(中国)不是没有做文化的人,现在做文化的比以前多得多了。画家作家是以前的至少
10倍。但不自由。外部、内心,都不自由。比如拍电影,能像好莱坞那样彻底交给市场
吗?好莱坞可以拍鬼怪片、心理片、三级片,我们很多类型片都没有。同时也没有真正
的严肃片、文艺片、社会片。即便有,非常脆弱、单薄、狭窄。
有一部分艺术家们过得特别好,只是一小部分,非常有钱,连美国画家都望尘莫及。但
绝大部分很苦。问题是当大家说生存状态不好时,就觉得艺术家不应该生存状态不好。
可我从纽约回来,对艺术家生存状态好不好,不会大惊小怪。没人让你画画,社会没请
你做艺术家,艺术家不应该抱怨,我在纽约穷了18年,一直默默无闻,从来没想进入主
流,很坦然,都是自找的,不必抱怨。但要努力,要有志气,尤其,是你得拿出好东西
来。
中国是文艺大国,历史悠久,完全有自己的一套“文艺”,从先秦直到清末(现当代的
另说),它是非常自足自在的系统。愣要拿欧洲文艺复兴的前因后果在中国这儿套,很
难。
中国古代有太多文化盛世了。20世纪以来,小范围文艺盛世也有过。一是三十年代,一
是五六十年代。很多人都忽略五六十年代,但当时的钢琴、芭蕾舞、交响乐、话剧、戏
剧,比民国发展得好,国家介入了,有规模了,出不少人才。样板戏水准不能完全抹杀
,因为那真的是全新的文艺,曾经有可能走向一个高度,达到一个程度,可是后来完全
被妖魔化了。
但是现在谈中国与文艺复兴的关系,历史命题不一样,文化家谱也不一样。文艺复兴并
不只是文艺,各方面,包括解剖、地理、航海、武器、生物学……很多很多。所以后来
会接续启蒙运动,会出现一个支持理性的时代。“文艺”只是文艺复兴的一部分,它背
后有很多事物。现在中国是需要好好谈谈文艺。我们的人马如今排不出一个《红色娘子
军》。现在连谎言都弄不好。“艺术就是谎言”,你好比圣经故事画成画、拍成电影,
很好看,但多少人相信这些故事?多少人真的信教,不见得,可是你听听宗教音乐,多
动人!人不见得相信那些事情,但人会感动。我到敦煌去看佛,非常感动,但我根本不
信佛教。我感动,因为这是人家真心真意做的艺术,真心诚意的作品,不管什么内容,
都会打动人。
艺术是谎言。但现在我们不会说谎,很笨很马虎地在那儿说谎。
我们正在制造文化和历史,只是我无法定义这是什么文化和历史。太近了,我们离这个
时代太近了。谁都难说当今时代的功过到底是什么?和过去那个时代比,我当然拥抱现
在。这绝对是个值得肯定的时代,因为值得肯定,我才咒骂它,因为它有希望。照“文
革”那会儿,死路一条。现在活过来了,所以可得好好留神啊,别再弄砸啦,多不容易
啊!
avatar
z*c
2
好象整艺术这块的,还没有谁的风头盖过艾未未和陈丹青的。
艾未未的那个葵瓜子,真是前无古人。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