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贝志城伪造专家电邮# WaterWorld - 未名水世界
n*e
1 楼
尼罗河在《证据!远程诊断追查铊毒真凶》一文中以无可辩驳的事实首次揭示,出现在
东方时空《朱令的十二年》电视片上的“专家电邮”是伪造的。任何人都可以随时查证
。本博对朱令案的分析遵从学术研究的基本原则,查证事实,注重细节,尽可能用一元
化理论解释全部现象。这篇文章将继续用学术方法对贝志城专家电邮造假这一事实作出
分析。
任何学术研究都开始于一个好问题。我们从这个问题开始:东方时空电视记者在制作《
朱令的十二年》电视片是是否知道他们镜头对准的贝志城电脑屏幕上“专家电邮”不是
真的?
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只有两种,知道或者不知道。这两种可能性都存在,但是有一点,央
视记者绝对没有怀疑贝志城故意用他自己制作的文档冒充专家电邮。我们进一步来分析
贝志城要怎样作才能产生这样的效果。
第一种情况,央视记者不知道贝志城电脑屏幕上“专家电邮”不是真的。
情景1,贝志城用鼠标一面翻屏一面对对记者说,这都是当时的专家回信,然后定格在
有Thallium一词的任何一段。出现在电视片中的Thallium,就是Thallium salts act
lik… potassium, and a high intake of potassium chloride hastens the excre…
thallium. Chelating agents are of unproven value.” 这段中提取出来的。也就
是说贝志城当场撒谎。但是,尼罗河认为这种可能性不大,因为即使记者们都不懂英文
,也应该看出这些东西不是一般的电子邮件格式。
情景2,贝志城用鼠标一面翻屏一面对对记者说,这些不是当时的专家回信,而是我们
为了用软件分析方便起见,把专家回信的主要内容经过编辑建立的文档。这种可能性很
大。本人接受过央视记者采访,他们一般根据剧本拍摄场景和对话,然后再回去剪辑播
出。
第二种情况,央视记者知道贝志城电脑屏幕上“专家电邮”不是真的。
情景1,贝志城用鼠标一面翻屏一面对对记者说,这些都不是当时的专家回信,而是我
们在朱令诊断明确之前到处收集的有关铊中毒的资料。这完全不可能是当时的真实情景。
情景2,贝志城用鼠标一面翻屏一面对对记者说,这些都不是当时的专家回信,而是我
们在朱令诊断明确之后到处收集的有关铊中毒的资料。要知道《朱令的十二年》是一个
悲剧事件的真实记录,凶手至今逍遥法外。如果贝志城事先说明其中某些东西是冒充的
,记者至少应该关心一下为什么不能拍摄真实原件。贝志城可以给出的解释有很多,包
括保护发信人的隐私,或者干脆说文件一时找不到。但是不论他给出的理由是什么,一
旦央视记者铁了心要拍,这些理由都不能成为理由。难道贝志城就不怕央视记者报警吗?
综合上述四种情景,要使央视记者不怀疑贝志城故意用他自己制作的文档冒充专家电邮
只有两种可能。贝志城要么说这就是专家回信,不过不是原件而是是经过剪辑的专家回
信。要么说这不是专家回信,而是我们自己建立的文档。如果是前一种,nile在《证据
!》一文中已经证明一定是假的,因为真正的专家对一个特定的病例发表诊断意见完全
不需要也不应该抄书给他看。
如果是后一种,贝志城究竟有什么不可克服的障碍,导致他在电视摄像机面前无法拿出
一份真正的“专家电邮”?朱令铊中毒通过互联网国际专业人员通力合作明确诊断,这
不论是对朱令对贝志城还是对学术界都是是史无前例的重大事件,而且贝志城应该很清
楚,这个事件不是事故是谋杀犯罪,他有什么理由把这个事件的原始记录毁灭掉?
请注意最新揭示的事实 。石毓智在他的博客文章《白宫呼吁书与国际求助函为一人所
写》对比1995年从网络发出呼吁征求朱令诊断的《求助函》。与今年5月初在白宫网站
上出现的要求美国政府调查并驱逐“主要嫌疑人孙维”的《呼吁书》,发现两者有十点
完全一致的语言特征,证明这两份文件出自一人之手。
另一个事实,从贝志城本人(一毛不拔)在新浪博客文章“扯闲篇——从韩寒的《三重
门》谈谈概率问题”中我们看到这样的自白(感谢万维网mihu网友提供线索):“我中
学也干过的,爬到书架上找到爹妈用的专业期刊,抄一段自己半懂不懂的内容到作文里
装逼 呗。”如果贝志城真的这么热衷于“装逼”,这回可就装得过分了。一个身在中
国的中国人写出来的英文,不论你的语言天赋再好也会带有难以磨灭的痕迹。就像在《
求助函》和《呼吁书》中表现出来的那样。
尼罗河不怀疑国际专家确实给朱令作出过铊中毒的诊断,但是尼罗河质疑的是在1995年
4月12日,也就是他发出求救信两天之内,是否得到了铊中毒诊断的回复。如果在这个
时间点之内没有得到回复,而贝志城根据来自互联诊断铊中毒的回信打电话向朱令的父
亲报警。那么这封信只能是他本人带有强烈的伪造痕迹的大作。只有这样才能解释为什
么贝志城不拿出“专家电邮”给央视记者拍摄。
就在尼罗河奋笔疾书这篇文章的时候,事件又有了新的进展。石毓智第一时间做出了评
论如下:
今天早上贝方终于贴出了当年6封美国专家的回函,下面是我看到的问题。
第一、贝志诚在给美国专家发这封信时,已经知道朱令是铊中毒。除了他选择性的描
写朱令的铊中毒症状,最关键是在E-mail的subject已经指示出这一点:Urgent!!!
Need diagnostic advice for sick friend (?thallium poisoning)。这个电邮的主题
汉语为:“紧急!需要为患病的朋友提供诊断意见(铊中毒?)一个非医学专业的本科
生,在没有任何化验证据的情况下,想到这一点就非常奇特。他的想法可能是诱导美国
专家往这方面想。
第二、所提供的6封信函,没有一封信是诊断朱令为铊中毒。现在看看这6封信是什么。
1、David Nelson:根据描写的症状,听起来像铊中毒,建议用仪器测试。
2、William Palmer:讲怎么化验尿样等去诊断是否铊中毒。
3、Stephen Dabin:如果没有化验仪器,有什么样可替代的手段。
4、William Palmer:只是关心朱令的具体治疗情况。
5、Mark Rendulic:一般性的问候。
第一封信发自加拿大的David Nelson(附件1)。电邮中的第一句也就是全文的主题句
:“ZHU LINGS PROBLEMS SOUND LIKE THALLIUM POISONING THE COMBINATION OF
ACUTE HAIR LOSS, GASTROINTESTINAL AND NEUROLOGICAL PROBLEMS IS ALMOST
PATHOGNOMONIC. ” 从“PATHOGNOMONIC”这个词可以看出 Nelson医生已经非常肯定朱
令是铊中毒。这个句子的语序上可以看出,这是对求救信主题栏中(?thallium
poisoning) 的直接答复。尼罗河特别注意Nelson医生发信地址后缀为bc.ca。是加拿大
British Columbia。当地时间1995年4月14日星期四21点(Thu, 13 Apr 1995 21:27:10
)是北京时间4月14日星期五中午12点。这个时间离贝志城用电话向朱令父亲报警已经
过去了两天。
从贝志城方面看,求救信主题栏括号中的问题:?铊中毒(?thallium poisoning),不只
出现在Nelson的邮件中,在另外两位医生William Palmer和 Stephen Dabin的邮件中也
有同样的字眼。更重要的是,求救信发出时间是11 Apr 1995 19:48:59 GMT,北京时间
4月12日5点48分。这不是贝志城第一次发出的求救信。联系央视《朱令十二年》电视片
中的对贝的采访,贝志城说发出求救信的时间是4月10日星期一,4月12日星期三,贝就
给朱令父亲报警说:“周三我就给朱令他爸爸打电话,看到提问里还有说是铊中毒。”
。证据表明这不是贝志城的口误,他确实在第二次发出的求救信中直接挑明了问题,朱
令是不是铊中毒。
那么我们查证的目标就缩小到从4月10日到12日两天时间。
在The First Large-Scale International Telemedicine Trial to China: ZHU Ling
’s Case 网页上列出了84名专业人员作出了正确的诊断。其中,在4月12日之前作出正
确诊断的人名单如下:
1. Steve Cunnion, MD, PhD, MPH, the Uniformed Services University of Health
Sciences
2. Frank Bia, MD, MPH, Professor of Medicine, Yale University
3. Dr. Neil Kay
4. John M. Friedberg, M.D., Neurologist, Berkeley, CA 94705
via Robert A. Fink, M. D., F.A.C.S., Neurological Surgery
5. Dr. Martin Wolfe, Tropical Medicine Consultant.
via John Aldis, M.D, MPH, FACS, U.S. State of Department
6. Dr. Aldis, M.D., AAFP, MPH & Tropical Medicine, U.S. State Department
7. Prof. Leslie H Bernstein
via Carole Shmurak
8. Jacquie Heller
美国医生Steve Cunnion, MD, PhD, MPH是第一个对北大发出的呼吁作出反应的人。世
界著名医学期刊JAMA 1995年刊登的文章(International Electronic Link Solves
Medical Puzzle JAMA. 1995;274(22):1750)对此作出了报道(附件2)。
这样我们就到达了本文最后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问题:Cunnion医生给贝志城发出回
复邮件是什么时间?只要求精确到小时。这个问题,我们应该期待北京警方给公众作出
回答。
北京警方日前就朱令案作出回应称:因从朱令令出现中毒症状到公安机关接报案件,时
间已近半年,相关场所没有监控设施,犯罪痕迹物证已经灭失,尽管办案人员尽了最大
努力,采取了当时能够使用的各种刑事侦查措施,仍未获取认定犯罪嫌疑人的直接证据。
央视电视片《朱令的十二年》中贝志城电脑屏幕上的专家来信是假的。这个无可辩驳的
事实已经构成贝志城涉案的直接证据。基于新证据的出现,北京警方完全有理由立刻重
启朱令案调查。调查的首发目标就是贝志城所说的网络求救征集远程专家诊断的全过程
和其中的每一个细节。
尼罗河可能错了,冤枉了贝志城。央视电视片中的所谓“伪造”完全是外人无法推测的
技术原因引起。果然如此,真相很容易查证。事实一定会还贝志城以清白。尼罗河一定
会向贝志城磕头谢罪。但是,如果警方重启调查能发现真正凶手,孙维已经被冤枉了19
年,贝志城暂时被冤枉一下又有何妨?
附件1:David Nelson 的电邮。
Urgent!!! Need diagnostic advice for sick friend (?thallium poisoning)
In article eye…@mindlink.bc.ca (David Nelson) writes:
> From: eye…@mindlink.bc.ca (David Nelson)
> Subject: Re: Urgent!!! Need diagnostic advice for sick friend
> Date: Thu, 13 Apr 1995 21:27:10
>In article ca…@mccux0.mech.pku.edu.cn (Cai Quanqing) writes:
>> Path: news.mindlink.net!agate!hpg30a.csc.cuhk.hk!linuxguy.pku.edu.cn!
mccux0!caiqq
>> From: ca…@mccux0.mech.pku.edu.cn (Cai Quanqing)
>> Newsgroups: sci.med,sci.med.diseases.cancer,sci.med.immunology,sci.med.
informatics,sci.med.nursing,sci.med.nutrition,sci.med.occupational,sci.med.
pharmacy,sci.med.physics,sci.med.psychobiology,sci.med.radiology,sci.med.
telemedicine,sci.med.transcription
>> ci.med.vision
>> Subject: Urgent!!! Need diagnostic advice for sick friend
>> Date: 11 Apr 1995 19:48:59 GMT
>> Organization: Peking Universary,China
>> Lines: 106
>> Message-ID:
>> NNTP-Posting-Host: 162.105.195.2
>> X-Newsreader: TIN [version 1.2 PL2]
>> Xref: news.mindlink.net sci.med:119360 sci.med.diseases.cancer:1660 sci.
med.immunology:1247 sci.med.informatics:1918 sci.med.nursing:5238 sci.med.
nutrition:23756 sci.med.occupational:3075 sci.med.pharmacy:8698 sci.med.
physics:3488 sci.med.psychobiology:
>> 35 sci.med.radiology:1875 sci.med.telemedicine:4993 sci.med.
transcription:1255 sci.med.vision:3680
ZHU LINGS PROBLEMS SOUND LIKE THALLIUM POISONING THE COMBINATION OF ACUTE
HAIR
LOSS, GASTROINTESTINAL AND NEUROLOGICAL PROBLEMS IS ALMOST PATHOGNOMONIC.
UNLESS SHE WORKSWITH THALLIUM (AS IN PRODUCING OPTICAL LENSES) THEN IT IS
LIKELY THAT SHE ISBEING POISONED DELIBERATELY. PLEASE PROVIDE ME WITH
FOLLOWUP.
YOU MAY BE INTERESTED IN REFERENCE: FELDMAN D, LEVISOHN DR “ACUTE ALOPECIA:
CLUE TO THALLIUM TOXICITY” PEDIATRIC DERMATOLOGY 10910;29-31 1993 MARCH.
ABSTRACT: COMBINATION OF RAPID DIFFUSE ALOPECIA, NEUROLOGICAL AND
GASTROINTESTINAL DISTURBANCE IS PATHOGNOMONIC FOR THALLIUM POISONING. THE
HAIR
MOUNT SHOWED A TAPERED OR BAYONET ANAGEN HAIR WITH BLACK PIGMENTATION AT
THE
BASE MAY BE HIGHLY DIAGNOSTIC BEFORE THE ONSET OF ALOPECIA. WE SAW A 10
YEAR
OLD BOY WHO SUFFERED FROM THALLIUM POISONING (END ABSTRAST)
YOU SHOULD BE ABLE TO DETECT THALLIUM IN THE HAIR WITH A MASS SPECTROMETER
I
WOULD HAVE THOUGHT.
HOPE THIS IS OF HELP
- show quoted text -
- show quoted text -
- show quoted text -
>I will attempt to forward your message to the eye specialists and
> neuro-ophthalmologists of north america to see if anyone can be of
> assistance.
>Best Wishes,
>David Nelson, M.D.
附件2:
东方时空《朱令的十二年》电视片上的“专家电邮”是伪造的。任何人都可以随时查证
。本博对朱令案的分析遵从学术研究的基本原则,查证事实,注重细节,尽可能用一元
化理论解释全部现象。这篇文章将继续用学术方法对贝志城专家电邮造假这一事实作出
分析。
任何学术研究都开始于一个好问题。我们从这个问题开始:东方时空电视记者在制作《
朱令的十二年》电视片是是否知道他们镜头对准的贝志城电脑屏幕上“专家电邮”不是
真的?
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只有两种,知道或者不知道。这两种可能性都存在,但是有一点,央
视记者绝对没有怀疑贝志城故意用他自己制作的文档冒充专家电邮。我们进一步来分析
贝志城要怎样作才能产生这样的效果。
第一种情况,央视记者不知道贝志城电脑屏幕上“专家电邮”不是真的。
情景1,贝志城用鼠标一面翻屏一面对对记者说,这都是当时的专家回信,然后定格在
有Thallium一词的任何一段。出现在电视片中的Thallium,就是Thallium salts act
lik… potassium, and a high intake of potassium chloride hastens the excre…
thallium. Chelating agents are of unproven value.” 这段中提取出来的。也就
是说贝志城当场撒谎。但是,尼罗河认为这种可能性不大,因为即使记者们都不懂英文
,也应该看出这些东西不是一般的电子邮件格式。
情景2,贝志城用鼠标一面翻屏一面对对记者说,这些不是当时的专家回信,而是我们
为了用软件分析方便起见,把专家回信的主要内容经过编辑建立的文档。这种可能性很
大。本人接受过央视记者采访,他们一般根据剧本拍摄场景和对话,然后再回去剪辑播
出。
第二种情况,央视记者知道贝志城电脑屏幕上“专家电邮”不是真的。
情景1,贝志城用鼠标一面翻屏一面对对记者说,这些都不是当时的专家回信,而是我
们在朱令诊断明确之前到处收集的有关铊中毒的资料。这完全不可能是当时的真实情景。
情景2,贝志城用鼠标一面翻屏一面对对记者说,这些都不是当时的专家回信,而是我
们在朱令诊断明确之后到处收集的有关铊中毒的资料。要知道《朱令的十二年》是一个
悲剧事件的真实记录,凶手至今逍遥法外。如果贝志城事先说明其中某些东西是冒充的
,记者至少应该关心一下为什么不能拍摄真实原件。贝志城可以给出的解释有很多,包
括保护发信人的隐私,或者干脆说文件一时找不到。但是不论他给出的理由是什么,一
旦央视记者铁了心要拍,这些理由都不能成为理由。难道贝志城就不怕央视记者报警吗?
综合上述四种情景,要使央视记者不怀疑贝志城故意用他自己制作的文档冒充专家电邮
只有两种可能。贝志城要么说这就是专家回信,不过不是原件而是是经过剪辑的专家回
信。要么说这不是专家回信,而是我们自己建立的文档。如果是前一种,nile在《证据
!》一文中已经证明一定是假的,因为真正的专家对一个特定的病例发表诊断意见完全
不需要也不应该抄书给他看。
如果是后一种,贝志城究竟有什么不可克服的障碍,导致他在电视摄像机面前无法拿出
一份真正的“专家电邮”?朱令铊中毒通过互联网国际专业人员通力合作明确诊断,这
不论是对朱令对贝志城还是对学术界都是是史无前例的重大事件,而且贝志城应该很清
楚,这个事件不是事故是谋杀犯罪,他有什么理由把这个事件的原始记录毁灭掉?
请注意最新揭示的事实 。石毓智在他的博客文章《白宫呼吁书与国际求助函为一人所
写》对比1995年从网络发出呼吁征求朱令诊断的《求助函》。与今年5月初在白宫网站
上出现的要求美国政府调查并驱逐“主要嫌疑人孙维”的《呼吁书》,发现两者有十点
完全一致的语言特征,证明这两份文件出自一人之手。
另一个事实,从贝志城本人(一毛不拔)在新浪博客文章“扯闲篇——从韩寒的《三重
门》谈谈概率问题”中我们看到这样的自白(感谢万维网mihu网友提供线索):“我中
学也干过的,爬到书架上找到爹妈用的专业期刊,抄一段自己半懂不懂的内容到作文里
装逼 呗。”如果贝志城真的这么热衷于“装逼”,这回可就装得过分了。一个身在中
国的中国人写出来的英文,不论你的语言天赋再好也会带有难以磨灭的痕迹。就像在《
求助函》和《呼吁书》中表现出来的那样。
尼罗河不怀疑国际专家确实给朱令作出过铊中毒的诊断,但是尼罗河质疑的是在1995年
4月12日,也就是他发出求救信两天之内,是否得到了铊中毒诊断的回复。如果在这个
时间点之内没有得到回复,而贝志城根据来自互联诊断铊中毒的回信打电话向朱令的父
亲报警。那么这封信只能是他本人带有强烈的伪造痕迹的大作。只有这样才能解释为什
么贝志城不拿出“专家电邮”给央视记者拍摄。
就在尼罗河奋笔疾书这篇文章的时候,事件又有了新的进展。石毓智第一时间做出了评
论如下:
今天早上贝方终于贴出了当年6封美国专家的回函,下面是我看到的问题。
第一、贝志诚在给美国专家发这封信时,已经知道朱令是铊中毒。除了他选择性的描
写朱令的铊中毒症状,最关键是在E-mail的subject已经指示出这一点:Urgent!!!
Need diagnostic advice for sick friend (?thallium poisoning)。这个电邮的主题
汉语为:“紧急!需要为患病的朋友提供诊断意见(铊中毒?)一个非医学专业的本科
生,在没有任何化验证据的情况下,想到这一点就非常奇特。他的想法可能是诱导美国
专家往这方面想。
第二、所提供的6封信函,没有一封信是诊断朱令为铊中毒。现在看看这6封信是什么。
1、David Nelson:根据描写的症状,听起来像铊中毒,建议用仪器测试。
2、William Palmer:讲怎么化验尿样等去诊断是否铊中毒。
3、Stephen Dabin:如果没有化验仪器,有什么样可替代的手段。
4、William Palmer:只是关心朱令的具体治疗情况。
5、Mark Rendulic:一般性的问候。
第一封信发自加拿大的David Nelson(附件1)。电邮中的第一句也就是全文的主题句
:“ZHU LINGS PROBLEMS SOUND LIKE THALLIUM POISONING THE COMBINATION OF
ACUTE HAIR LOSS, GASTROINTESTINAL AND NEUROLOGICAL PROBLEMS IS ALMOST
PATHOGNOMONIC. ” 从“PATHOGNOMONIC”这个词可以看出 Nelson医生已经非常肯定朱
令是铊中毒。这个句子的语序上可以看出,这是对求救信主题栏中(?thallium
poisoning) 的直接答复。尼罗河特别注意Nelson医生发信地址后缀为bc.ca。是加拿大
British Columbia。当地时间1995年4月14日星期四21点(Thu, 13 Apr 1995 21:27:10
)是北京时间4月14日星期五中午12点。这个时间离贝志城用电话向朱令父亲报警已经
过去了两天。
从贝志城方面看,求救信主题栏括号中的问题:?铊中毒(?thallium poisoning),不只
出现在Nelson的邮件中,在另外两位医生William Palmer和 Stephen Dabin的邮件中也
有同样的字眼。更重要的是,求救信发出时间是11 Apr 1995 19:48:59 GMT,北京时间
4月12日5点48分。这不是贝志城第一次发出的求救信。联系央视《朱令十二年》电视片
中的对贝的采访,贝志城说发出求救信的时间是4月10日星期一,4月12日星期三,贝就
给朱令父亲报警说:“周三我就给朱令他爸爸打电话,看到提问里还有说是铊中毒。”
。证据表明这不是贝志城的口误,他确实在第二次发出的求救信中直接挑明了问题,朱
令是不是铊中毒。
那么我们查证的目标就缩小到从4月10日到12日两天时间。
在The First Large-Scale International Telemedicine Trial to China: ZHU Ling
’s Case 网页上列出了84名专业人员作出了正确的诊断。其中,在4月12日之前作出正
确诊断的人名单如下:
1. Steve Cunnion, MD, PhD, MPH, the Uniformed Services University of Health
Sciences
2. Frank Bia, MD, MPH, Professor of Medicine, Yale University
3. Dr. Neil Kay
4. John M. Friedberg, M.D., Neurologist, Berkeley, CA 94705
via Robert A. Fink, M. D., F.A.C.S., Neurological Surgery
5. Dr. Martin Wolfe, Tropical Medicine Consultant.
via John Aldis, M.D, MPH, FACS, U.S. State of Department
6. Dr. Aldis, M.D., AAFP, MPH & Tropical Medicine, U.S. State Department
7. Prof. Leslie H Bernstein
via Carole Shmurak
8. Jacquie Heller
美国医生Steve Cunnion, MD, PhD, MPH是第一个对北大发出的呼吁作出反应的人。世
界著名医学期刊JAMA 1995年刊登的文章(International Electronic Link Solves
Medical Puzzle JAMA. 1995;274(22):1750)对此作出了报道(附件2)。
这样我们就到达了本文最后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问题:Cunnion医生给贝志城发出回
复邮件是什么时间?只要求精确到小时。这个问题,我们应该期待北京警方给公众作出
回答。
北京警方日前就朱令案作出回应称:因从朱令令出现中毒症状到公安机关接报案件,时
间已近半年,相关场所没有监控设施,犯罪痕迹物证已经灭失,尽管办案人员尽了最大
努力,采取了当时能够使用的各种刑事侦查措施,仍未获取认定犯罪嫌疑人的直接证据。
央视电视片《朱令的十二年》中贝志城电脑屏幕上的专家来信是假的。这个无可辩驳的
事实已经构成贝志城涉案的直接证据。基于新证据的出现,北京警方完全有理由立刻重
启朱令案调查。调查的首发目标就是贝志城所说的网络求救征集远程专家诊断的全过程
和其中的每一个细节。
尼罗河可能错了,冤枉了贝志城。央视电视片中的所谓“伪造”完全是外人无法推测的
技术原因引起。果然如此,真相很容易查证。事实一定会还贝志城以清白。尼罗河一定
会向贝志城磕头谢罪。但是,如果警方重启调查能发现真正凶手,孙维已经被冤枉了19
年,贝志城暂时被冤枉一下又有何妨?
附件1:David Nelson 的电邮。
Urgent!!! Need diagnostic advice for sick friend (?thallium poisoning)
In article eye…@mindlink.bc.ca (David Nelson) writes:
> From: eye…@mindlink.bc.ca (David Nelson)
> Subject: Re: Urgent!!! Need diagnostic advice for sick friend
> Date: Thu, 13 Apr 1995 21:27:10
>In article ca…@mccux0.mech.pku.edu.cn (Cai Quanqing) writes:
>> Path: news.mindlink.net!agate!hpg30a.csc.cuhk.hk!linuxguy.pku.edu.cn!
mccux0!caiqq
>> From: ca…@mccux0.mech.pku.edu.cn (Cai Quanqing)
>> Newsgroups: sci.med,sci.med.diseases.cancer,sci.med.immunology,sci.med.
informatics,sci.med.nursing,sci.med.nutrition,sci.med.occupational,sci.med.
pharmacy,sci.med.physics,sci.med.psychobiology,sci.med.radiology,sci.med.
telemedicine,sci.med.transcription
>> ci.med.vision
>> Subject: Urgent!!! Need diagnostic advice for sick friend
>> Date: 11 Apr 1995 19:48:59 GMT
>> Organization: Peking Universary,China
>> Lines: 106
>> Message-ID:
>> NNTP-Posting-Host: 162.105.195.2
>> X-Newsreader: TIN [version 1.2 PL2]
>> Xref: news.mindlink.net sci.med:119360 sci.med.diseases.cancer:1660 sci.
med.immunology:1247 sci.med.informatics:1918 sci.med.nursing:5238 sci.med.
nutrition:23756 sci.med.occupational:3075 sci.med.pharmacy:8698 sci.med.
physics:3488 sci.med.psychobiology:
>> 35 sci.med.radiology:1875 sci.med.telemedicine:4993 sci.med.
transcription:1255 sci.med.vision:3680
ZHU LINGS PROBLEMS SOUND LIKE THALLIUM POISONING THE COMBINATION OF ACUTE
HAIR
LOSS, GASTROINTESTINAL AND NEUROLOGICAL PROBLEMS IS ALMOST PATHOGNOMONIC.
UNLESS SHE WORKSWITH THALLIUM (AS IN PRODUCING OPTICAL LENSES) THEN IT IS
LIKELY THAT SHE ISBEING POISONED DELIBERATELY. PLEASE PROVIDE ME WITH
FOLLOWUP.
YOU MAY BE INTERESTED IN REFERENCE: FELDMAN D, LEVISOHN DR “ACUTE ALOPECIA:
CLUE TO THALLIUM TOXICITY” PEDIATRIC DERMATOLOGY 10910;29-31 1993 MARCH.
ABSTRACT: COMBINATION OF RAPID DIFFUSE ALOPECIA, NEUROLOGICAL AND
GASTROINTESTINAL DISTURBANCE IS PATHOGNOMONIC FOR THALLIUM POISONING. THE
HAIR
MOUNT SHOWED A TAPERED OR BAYONET ANAGEN HAIR WITH BLACK PIGMENTATION AT
THE
BASE MAY BE HIGHLY DIAGNOSTIC BEFORE THE ONSET OF ALOPECIA. WE SAW A 10
YEAR
OLD BOY WHO SUFFERED FROM THALLIUM POISONING (END ABSTRAST)
YOU SHOULD BE ABLE TO DETECT THALLIUM IN THE HAIR WITH A MASS SPECTROMETER
I
WOULD HAVE THOUGHT.
HOPE THIS IS OF HELP
- show quoted text -
- show quoted text -
- show quoted text -
>I will attempt to forward your message to the eye specialists and
> neuro-ophthalmologists of north america to see if anyone can be of
> assistance.
>Best Wishes,
>David Nelson, M.D.
附件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