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做题了————关于朱令的中毒量
avatar
做题了————关于朱令的中毒量# WaterWorld - 未名水世界
b0
1
1.阅读材料,百度词条:http://baike.baidu.com/view/10556855.htm
“3月6日,朱令再次出现怪异的病症并且很快恶化,她的腿疼痛很厉害,并感到眩晕,
朱令父母将其送往北医三院求治。”
“于1995年4月28日来到北京市职业病卫生防治所进行检验。当天,陈震阳即出具了检
测报告,认为朱令为两次铊中毒,第二次中毒后朱令体内铊含量远远超出致死剂量”
问题:朱令50多天里没有得到对症治疗,体内铊含量远远超出致死剂量,为什么能存活
过来?
A.陈震阳的测量或者推理有误。
B.朱令有强大的抗铊毒体质。
C.书上的致死量有误或过于保守。
D.奇迹(正义群众的正念等)。
E.其它可能。
2.对于以上问题选择A的人是不是要被归于铊党?
avatar
t*2
2
是。
avatar
k*1
3
孙维几个一直在查找文献研究这个问题,比网友专业多了,你直接问铊就行了。

【在 b0 的大作中提到】
: 1.阅读材料,百度词条:http://baike.baidu.com/view/10556855.htm
: “3月6日,朱令再次出现怪异的病症并且很快恶化,她的腿疼痛很厉害,并感到眩晕,
: 朱令父母将其送往北医三院求治。”
: “于1995年4月28日来到北京市职业病卫生防治所进行检验。当天,陈震阳即出具了检
: 测报告,认为朱令为两次铊中毒,第二次中毒后朱令体内铊含量远远超出致死剂量”
: 问题:朱令50多天里没有得到对症治疗,体内铊含量远远超出致死剂量,为什么能存活
: 过来?
: A.陈震阳的测量或者推理有误。
: B.朱令有强大的抗铊毒体质。
: C.书上的致死量有误或过于保守。

avatar
m*x
4
铊是慢性致死
avatar
T*e
5
可能选择还有:换了几次血,自身排泄,还有可能别的药有一些除铊的效果,等等。
。。
avatar
b0
6
致死量的定义是什么?
avatar
m*x
7
放任不管就会死

【在 b0 的大作中提到】
: 致死量的定义是什么?
avatar
r*r
8
你怎么和sw email 里那样,这么纠结这个问题
你哪路神仙?

【在 b0 的大作中提到】
: 致死量的定义是什么?
avatar
O*2
9
还用查吗?网传孙维在朱令中毒前在清华图书馆,就已阅读了大量有关铊毒的文献。难
道这又是铊暴民的谣言?

【在 k******1 的大作中提到】
: 孙维几个一直在查找文献研究这个问题,比网友专业多了,你直接问铊就行了。
avatar
s*i
10
根据陈教授文章数据推算过。至少第二次入院最初摄入量应该在500-1000毫克之间。
铊的致死量对人是500-1000毫克。因为个体差异而不同。
朱令摄入在致死量上下。没有协和换血和对症治疗,她坚持不了那么久。最后还是普鲁
士蓝救了她。
远超致死剂量是夸张了。应该是检测出的量远超人体正常基础值。
avatar
t*2
11
陈震阳在一次采访中把ZL跟北大的受害人做了比较。北大的剂量是600,症状比ZL轻。
avatar
s*i
12
那是因为就医及时而且手段正确。
铊的症状发生有过程的。

【在 t**********2 的大作中提到】
: 陈震阳在一次采访中把ZL跟北大的受害人做了比较。北大的剂量是600,症状比ZL轻。
avatar
t*2
13
陈震阳还提到由于ZL多次中毒,体内可能有一些抗体。
avatar
b0
14
免疫系统对铊毒有效吗?抗体是什么东西?

【在 t**********2 的大作中提到】
: 陈震阳还提到由于ZL多次中毒,体内可能有一些抗体。
avatar
t*2
15
ZT
陈震阳的回答
1.可否测算出朱令两次中毒体内铊的总含量?
答:应该不止300毫克。两次是肯定的。
北大的案子具有非常强的对比性。因为北大投毒案的凶手自己承认投了600毫克,那么
受害人的临床症状反应比朱令轻很多,说明朱令的量比600毫克大。铊的致死量是4-6毫
克/公斤。按照这个测算,朱令的摄入量应有1000毫克以上。
用比较法来推算朱令的中毒量是科学严谨的。
2.可否根据朱令第一次中毒时掉落的长发算出第一次铊的含量?
答:现在再查头发里的铊含量是没有意义的。其实用北大案做比对就非常有效。
3.如果算出铊中毒的剂量,那末人体一般要多长时间才会出现身体反应?
答:脱发一般是10天左右,20-30天会彻底掉光。食物反应会在一两天之后,个体有差
异。
4.朱令第一次出现中毒症状是12月5日星期一,星期五开始无法进食,星期日晚上坚持
演出,星期一疼痛难忍回家,这中间一个星期的时间,根据朱令第一次发病情况,铊的
剂量已经很大,这么大的剂量,发病周期是否如此长?还是开始是小剂量?这中间是否
有两次投毒?
答:这个没有意义。很难估算。因为时间很长了。
5.如果铊被投到眼药水里,人的眼睛沾染了这种药水,会出现怎样的反应?
答:会出现失明,以及全身反应。
6.铊毒如果外用,是否也会令人脱发?
答:事实上,在19世纪,人们就开始用铊做脱毛剂,而且效果非常好。但是后来发现,
脱毛剂内的铊含量与人体致死量差不多,具有一定危害性,于是禁止在脱毛剂中使用铊
。脱发一般是10天左右,20-30天会彻底掉光。食物反应会在一两天之后,个体有差异
。即使是外用,黏膜吸收也非常好,会出现全身反应,包括胃肠,而且几乎会100%吸收
。人的皮肤和黏膜对铊吸收得非常好,也很快。
7.能否查出朱令体内是何种类型的铊以及几价?
答:不能。因为铊进入人体就分解为离子,而且人体内有大量的硫化物等,会不准确。
但是实验室使用的铊一般为碳酸铊和硝酸铊,因为这些铊是白色粉末,溶于水。而碘化
铊为黄色晶体,不好溶解。
8.朱令是慢性中毒吗?
答:应该属于急性中毒反应。不是慢性的。但是小剂量多次投毒会使她出现适应和抗体
,但是后面的发病还是属于急性中毒反应,而大量的换血和呼吸机的使用使她得以活命
。否则,神经系统因为剧烈的疼痛导致的麻痹会使其呼吸停止而死亡。
其他陈述:
陈教授的夫人崔老师是毒理学家,曾专注于铊的研究。她在1995年4月5日看了报纸的报
道后,第一时间就认定为铊中毒,于是与陈教授商量后,她去找了朝阳医院的大夫(她
所在的研究所其实与朝阳医院是一家单位),询问情况。那位参与朱令会诊的大夫说,
已经排除了铊中毒,不是。于是崔老师只好放弃,没再坚持。老人至今想来还是后悔内
疚。
同仁医院和协和医院当年的两次会诊都请了卫生部职业病研究所的专家张绍林(音),
他都提议去朝阳医院(其实就是陈教授的单位)去做铊中毒检测,但是,医生都说已经
排除了铊中毒的可能。而且他们的排除理由都是人不可能两次出现中毒反应(人们凭借
经验判断,没有考虑到人会两次被人投毒),于是张教授也放弃了主张。
陈教授夫妻认为,一个科学家应该本着科学严谨的态度去做科学判断,要靠科学实验和
检测结果排除可能,而不能凭借主观臆断。朱令却成为主观臆断的牺牲品。而清华的伪
证在这里起到了极坏的作用,他们应该对朱令今天的身体状况承担主要责任。
他们也认为凶手如果投毒,会使用固体铊盐而不是溶液,因为从常理考虑,固体比较隐
蔽盗窃,也容易携带。
avatar
I*x
16
铊党们比较关心这问题,估计铊们也算不清了,因为朱还活着..

【在 r********r 的大作中提到】
: 你怎么和sw email 里那样,这么纠结这个问题
: 你哪路神仙?

avatar
w*3
17
答案是描述有误。
是超致死量,不是远超。

【在 b0 的大作中提到】
: 1.阅读材料,百度词条:http://baike.baidu.com/view/10556855.htm
: “3月6日,朱令再次出现怪异的病症并且很快恶化,她的腿疼痛很厉害,并感到眩晕,
: 朱令父母将其送往北医三院求治。”
: “于1995年4月28日来到北京市职业病卫生防治所进行检验。当天,陈震阳即出具了检
: 测报告,认为朱令为两次铊中毒,第二次中毒后朱令体内铊含量远远超出致死剂量”
: 问题:朱令50多天里没有得到对症治疗,体内铊含量远远超出致死剂量,为什么能存活
: 过来?
: A.陈震阳的测量或者推理有误。
: B.朱令有强大的抗铊毒体质。
: C.书上的致死量有误或过于保守。

avatar
w*g
18
换了八次血虽然感染了丙肝但还是救了朱令一命的
avatar
d*a
19
铊们最恨的是什么?
avatar
m*x
20
为什么这么关心致死量?是不是不到致死量铊们就认了?

【在 b0 的大作中提到】
: 1.阅读材料,百度词条:http://baike.baidu.com/view/10556855.htm
: “3月6日,朱令再次出现怪异的病症并且很快恶化,她的腿疼痛很厉害,并感到眩晕,
: 朱令父母将其送往北医三院求治。”
: “于1995年4月28日来到北京市职业病卫生防治所进行检验。当天,陈震阳即出具了检
: 测报告,认为朱令为两次铊中毒,第二次中毒后朱令体内铊含量远远超出致死剂量”
: 问题:朱令50多天里没有得到对症治疗,体内铊含量远远超出致死剂量,为什么能存活
: 过来?
: A.陈震阳的测量或者推理有误。
: B.朱令有强大的抗铊毒体质。
: C.书上的致死量有误或过于保守。

avatar
d*a
21

如果是大于一次投毒,铊们每次都参加了吗?还是某次有铊是单干的?

【在 m**x 的大作中提到】
: 为什么这么关心致死量?是不是不到致死量铊们就认了?
avatar
g*n
22
个体情况不同,一般用的是半致死量,也就是取平均,使得一半人死亡的量。所以超过
半致死量而没死,是可能的。“远超”可能是夸大了。
avatar
x*u
23

The "well over the fatal dosage" statement was used as basis to derive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Thallium used must be in solid form. That narrows down
the possible ways the killer obtained Thallium. I believe it was
specifically tailored to suit Sun.
In reality, if the actual dosage was around 1000mg, then a small vial of the
Thallium solution available in the lab would have been suffice. Thereby
expanding the possible suspects to a much larger group.

【在 m**x 的大作中提到】
: 为什么这么关心致死量?是不是不到致死量铊们就认了?
avatar
b0
24
明白了。

down
the

【在 x****u 的大作中提到】
:
: The "well over the fatal dosage" statement was used as basis to derive the
: conclusion that the Thallium used must be in solid form. That narrows down
: the possible ways the killer obtained Thallium. I believe it was
: specifically tailored to suit Sun.
: In reality, if the actual dosage was around 1000mg, then a small vial of the
: Thallium solution available in the lab would have been suffice. Thereby
: expanding the possible suspects to a much larger group.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