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阿拉伯人在义乌建立起中国第一个穆斯林定居点 (转载)
avatar
阿拉伯人在义乌建立起中国第一个穆斯林定居点 (转载)# WaterWorld - 未名水世界
f*r
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Joke 讨论区 】
发信人: fatblackliar (千里追铊, 正义与邪恶的较量), 信区: Joke
标 题: 阿拉伯人在义乌建立起中国第一个穆斯林定居点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Aug 15 15:58:19 2014, 美东)
发信人: mofia (Mofia),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阿拉伯人在义乌建立起中国第一个穆斯林定居点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Aug 15 11:50:02 2014, 美东)
至2006 年底,义乌 100 多万人口中,超过70%来自外地。每年迎来送往的外国客商达
100 万人次,常驻的境外居民多达10 万人,而其中又以中东人最多。这里惟一的一座清
真寺建成才两年,每周前来礼拜的人数已经超过 7,000人次,其中60% 为境外穆斯林,
而一直号称中国最大清真寺的西域喀什艾提尕尔清真寺每周聚礼人数也不过 5,000 到
6,000 人。
义 乌市政府通过中国伊斯兰教协会的介绍,从北京请来了马春贞阿訇。马阿訇主持的
第一次正式礼拜只有 20 多人。2004 年 4月,许多参加广交会的中东商人顺道涌入义
乌寻找生意机会,马阿訇带领的礼拜人数一下达到 2,000 多人。当时的场地在一家快
餐店的二楼,礼拜的时候上千人都跪在马路上,引来更多人围观。
与所有内地汉族人一样,义乌人没有多少与其他宗教打交道的经验,双方都在试探中不
断调整自己。如何协调逐渐扩大的穆斯林社区与汉族社区的关系,成为马春贞另一个重
要的角色。
例 如,当地的汉族居民曾经学着阿拉伯餐厅的样子卖烤肉,并在招牌上用阿拉伯语写
上“清真”以招揽阿拉伯客人,结果引起一些回族穆斯林的不满。马春贞特地去这 些
饭店解释:清真并不仅等于没有猪肉,还要由穆斯林按照一定的规矩处理食物。如果随
便挂起“清真”的牌匾而且未有按规矩制作,反而会被认为对穆斯林不尊 重。
后来,这些饭店听从了他的劝说,摘去了“清真”的牌子。马春贞阿訇说:“但总体上
来说,穆斯林和当地汉人相处是很融洽的。”
真 正让这些外来穆斯林与义乌这座江南城市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是通婚。埃及的托
哈迈和妻子虞晓英结婚快三年了,有一个一岁多的女儿。他们的起居室兼办公室是 典
型的中国式布置,一张巨型的办公桌,黑色的真皮沙发,茶色有机玻璃的茶几,一盆茂
密的竹子,这是托哈迈去年从广州带回来的,还有一个半个人高的地球仪。 茶几上摆
放着喝工夫茶的茶具 ― 这是给中国客人准备的;还有一套玻璃器皿,用来冲泡红茶并
加大量的砂糖,这是阿拉伯的习惯。液晶电视里播放着半岛电视台 24小时滚动新闻。
在 解释自己为什麽要娶一名非穆斯林妻子时,托哈迈因为心情急迫而有点口吃,“为
什麽会娶一名中国人作为妻子?不,不,我娶她并不只是因为她能帮助我的生意, 我
爱她。”作为阿拉伯世界文化中心之一,埃及的大学教育、古兰经教育,乃至电视肥皂
剧、流行歌曲、服饰时尚都是整个阿拉伯世界的领导者。
虞 晓英安静地坐在一旁,照看着他们的女儿。结婚一年之后,她皈依了伊斯兰教,穿
着长袍,用埃及的方式戴着头巾。她出身于中国江南农村,就好像托哈迈的父母一 开
始不能接受一位异教徒媳妇一样,她的父母一开始也不能接受她的这种改变。“我爸爸
说,我们中国人讲究入乡随俗,他可以接受我去埃及的时候按照他们的‘习 惯’穿着
,但是如果回老家,他还是希望我能按照中国人的习惯打扮。”
她花了很长时间向父母解释,信仰不仅仅是习俗,她是自愿戴上头巾成为一名穆斯林的
,而不是仅仅因为丈夫的“习惯”。虞晓英说:“古兰经告诉我作为女人应该带头巾,
我不想问为什麽,我知道这是神的启示,我愿意遵从。”
每 个周五会,虞晓英去义乌大清真寺的女眷礼拜堂做礼拜,在那里,她会见到很多回
族女性,这些回族女性之前很少去礼拜,对自己的“信仰”也所知不多。除了饮食 之
外,她们和汉族女性的差别不大,在到了义乌之后才开始重新带起头巾。有趣的是,在
伊拉克人开的公司工作的回族女性会用头巾的尾部遮住下巴,这是伊拉克人 的习惯;
在沙特公司工作的回族女性则用头巾按照沙特的习惯裹住双肩。但无论怎样,在义乌的
工作、生活,都使他们重新认识自己的宗教。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