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佛教生活] 庄子智慧:生灭变化无常 (ZT)
avatar
[佛教生活] 庄子智慧:生灭变化无常 (ZT)# WaterWorld - 未名水世界
j*p
1
庄子智慧:生灭变化无常
作者: 佚名
庄子提出是“齐物”,宇宙万有平等,没有现象的不同,那么《齐物论》讲万物平等,
没有差别。我们人如何解脱物理世界的束缚,达到那个真正无差别平等的道体,下面就
谈谈谈这个问题。
《齐物论》的思想、理路给人的感觉是:“汪洋博大,堂皇迷离”,因为它中间说的内
容太丰富,太丰富了!我们往往把它前后的逻辑把握不住。所以古人都批评《庄子》的
文章“汪洋博大,堂皇迷离”。实际上一点都不迷离,条理很清楚。
我们看一下题目:“齐物论”。宇宙万物,宇宙万有是不齐的,不平等的。所谓不
平等,就是有差别。现在庄子提出是“齐物”,宇宙万有平等,没有现象的不同,那么
《齐物论》讲万物平等,没有差别。我们人如何解脱物理世界的束缚,达到那个真正无
差别平等的道体,这篇文章最重要是谈这个问题。由开头讲如何求证这个无差别道体,
到最后说明无差别里头有差别的道理。到底差别是怎么来的?差别是由于“气”的变化
来的。
庄子《齐物论》。首先说明无差别的求证,他以故事的方式说明。
“南郭子綦隐机而坐,仰天而嘘,答焉似丧其耦。”
“南郭”是复姓,“子綦”是名字,后世道家的《神仙传》、《隐士传》都把他列
进去了。现在假设我们在看电视、电影或剧本,出来一个人,这个人叫南郭子綦,把他
想成个老头子。我们要注意,在庄子那个时代没有凳子、椅子,我们看到日本人坐的榻
榻米,上面放一个矮茶几,大家盘腿坐在席子上,这就是我们中国古代的生活。什麽叫
做“隐机而坐”呢?就是这样软下去,一溜就下去了,好像茶几都把他盖住的样子。不
是像现在同学们坐累了就趴在桌面上睡,那叫伏几而坐。
南郭子綦这样一副懒得不得了的神情,人往下一溜,半坐不坐的,软下去了,然后
把头一翘,“仰天而嘘”。为什么“嘘”? “嘘”在秦汉以后不叫“嘘”,所有的《神
仙传》《隐士传》上,“嘘”叫做仰天长啸。譬如魏晋时代有一个隐士叫孙登,书上讲
“孙登善啸”。老虎叫就是啸,难道他坐在那里学老虎叫吗?不是的,啸和这里的“嘘
”是一个东西,就是吹一个很长的口哨。
“答焉似丧其耦。”“答焉”不是答话的答,就是头一低,人向茶几下一溜,头仰起来
,吹一个很长的口哨,等把气吹平了,又把头一低。“似丧其耦”,好像损失了个东西
似的。古人讲两夫妻叫对偶,这里的“耦”木是指对偶,是说好像丧失了所有的外境,
相对的东西都没有了,就这么一软软下去,死了不像死了,活着也不像活着,反正是懒
洋洋的像没有骨头一样。就那么个神态。
我们要注意呀,第一篇《逍遥游》的开始,鲲鱼化成大鹏鸟,直上万里的高空向南飞,
那个气势非常壮观,最后到达了“无何有之乡”,了不可得,一无所有。那么《齐物论
》的开始,这个人什么都没有,也不是灰心,也不是失望,是懒到了极点,什么都没有。
颜成子游立侍乎前,曰:“何居乎?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今之隐
机者,非昔之隐机者也。”
第二个镜头:出现了南郭子綦的学生“颜成子游”。“颜成”也是复姓,“子游”
是名字。颜成子游站在旁边。古代长辈坐着的时候,晚辈要站立侍候在前,等着长辈吩
咐要做什么事,有问题请教则是跪着,表示一种尊敬。古人有时讲“膝行而前”,怎么
叫“膝行而前”呢?在日本我们可以看到,两个膝盖跪在榻榻米上,爬着就过来了。颜
成子游看见老师这么一个情形,就问了:老师啊,我现在看到你的外形像一块枯的木头
,毫无生气,由外形看到内心,内心像死灰一样,一点活气都没有,冷冰冰的。人的身
心怎么可以到达这个样子?
“今之隐机者,非昔之隐机者也。”特别注意这两句话。从文字上讲:你今天靠在
茶几上休息的这个状况,跟从前的情形完全两样。如果单照字面上这么讲,一定很冤枉
庄子,其实在这两句话里头,庄子已经点题了。我们作古文叫点题:“画龙点睛”,魏
晋时候的僧繇,他画龙不画眼睛,画了眼睛,“画龙点睛,破壁飞去”,龙就变成真的
,飞走了。庄子这时候才落点睛之笔:“今之隐机者,非昔之隐机者也。”要了解《齐
物论》就得了解这两句话。
当我们第一秒坐在这椅子上,第二秒已不是第一秒钟了,第三秒更不是第二秒了,
每一分每一秒宇宙万事都在变化。这就是后面讲到的孔子告诉颜回的一句话,四个字:
“交彼臂过”。两个人走路,你过来我过去,两人对面走在一起,两个膀子刚刚在同一
条横线同一个位置上时,两个膀子这么一碰,一刹那,已经过去了,你往这边走,我往
那边去了。任何时间,任何地区,一切的事情,这一刹那之间都在变化,不会永恒存在
的。两个手臂一碰,拉一下手,等再拉一次的时候,已经不是原来的了,中间已经有很
多的变化了。当我们刚刚靠着一坐的时候,当下就过去了,等于佛法的一句话:“刹那
无常,“刹那”是梵音,一弹指,“啪”,就是六十个“刹那”。所以这里尽管是颜成
子游在问,但庄子已经点题了:“今之隐机者,非昔之隐机者也。”
庄子借用南郭子綦的嘴,在《齐物论》中谈到,怎样忘掉了内、外境,进入没有分别,
万物平等的“无何有之乡”。
子綦曰:“偃,不亦善乎,而问之也。今者吾丧我,汝知之乎? ”
南郭子綦说:是的,你问得好啊,你看我这样不好吗?换一句话说,我这样很好嘛!
你觉得有疑问吗?我告诉你:“今者吾丧我,”此时此刻,我已经没有我了,“丧我”
了,你知道吗?一个人要真正解脱物理世界的困扰,解脱一切烦恼而到达真正的逍遥,
唯有“丧我”,亡我。没有达到亡我,不能了解那个万物不齐之间,有超乎形而下到形
而上是完全“齐一”的。所以这一篇的题目:求证齐物。万物不齐有都是相对的,要想
求证那个绝对的,那个形而下万物不齐后面的本体,那个形而上了无一物,了不可得的
“无何有之乡”,怎么求得呢?要达到真正的亡我。那么才可以谈《齐物论》。
avatar
X*G
2
佛与道的观念是一致的吗?
avatar
j*p
3
一般理解,道居于六道之内,佛居于六道之外,道应该是佛的基础。
不过我最近看燃灯古佛对金刚经的注解,
儒,道,释的很多概念居然是一样的。
还在学习中。

【在 X*******G 的大作中提到】
: 佛与道的观念是一致的吗?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