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喜欢的任何地方种树# WaterWorld - 未名水世界
a*a
1 楼
大约五年以前,我过着游手好闲的日子。无事可做,那年秋天,便去外地观摩
一个民间博览会。博览会的名字叫做“在你喜欢的任何地方种树”。这个博览会吸引了
来自全国各界的种树爱好者。顾名思义,这些人不顾舟车疲顿,聚集在一块儿,为的是
展示,分享自己亲手种的树,尤其侧重于交流它们的栽种地点。注意,这种活动和环保
呀,育林呀可一点儿关系也不沾。
我在博览会上见识到了形形色色的种树狂人。有富人专门在印度洋上买了一个
极小的小岛,然后把岛上所有树都砍光,直到大地无限趋于平坦。几块草场,一些石头
也不妨碍小岛一览无遗得就像剥了皮的刺猬。忙活完了,富人又在距离海岸线不远处种
下孤零零一棵树。他带来了大量小岛的航拍照片,和那棵树的几片叶子,经纬坐标图。
岛上所有活下来的猴子都守着那棵树,远看仿佛挂满了摇摇欲坠的红毛丹。
据谣传,博览会的幕后赞助方是一个低调的互联网机构。该机构的头目十分痴
迷于种树。还是据谣传,早在20世纪90年代,此人尚幼,在自家大院的房顶上成功栽下
了一颗小树苗。不远处,一排花花绿绿的旗帜招展。时过两年,她已长高,小树见大,
旗帜见小,树冠致密的阴影投在她扬起的脸蛋上,雕了花的白瓷盘一般。
不难想象,我当然也会碰见在亲仇的坟地上种树的人,渴望在星星上种树的人
,试图在耳朵里种树的人,和那种活得特别拧巴,专挑不养树的地方种树的人等等。
在常常能听见树叶彼此触擦的展厅中走路,令我神清气爽,仿佛我是一把松动
的土壤。
不过,我想说的,是一个把树种在泥罐子里的人。
毕竟,这件事对我造成了可追踪的影响。
本来在体积较大的器皿中种树,如罐子,缸子,坛子,不算得十分稀奇。南方
人似乎就有成缸栽种小桔子树的习俗。逢年过年,乔迁嫁娶讨个好彩头罢了。正因为如
此,当时在展会现场看见那个泥罐子,不免有些讶异。这份讶异一方面源于它的平凡,
另一方面源于它那样洁净的事实。周围人来人往,除了我,没人注意到这个泥罐子,也
没人照看它。我在罐子的外壁上发现了一张不引人注意的便签,上面用原子笔写了一串
名字——
“扬·巴普蒂斯特·冯·海尔蒙特(Jan Baptist von Helmont,1580-1644)”
噢,可不是嘛,怎么能少得了这个人呢?
当然,这个泥罐子只是仿制品。某个有心人将它带到博览会上,挟着难以揣测
的意图。我似乎能察觉到人群中两只熠熠的眼睛正盯着我。回到宾馆房间,我搜索了一
下海尔蒙特(Helmont)的柳树实验。我看见有关它的资料出现在各种百科全书,生物教
学网站,哲学论坛,学术论文数据库中。这个几乎已经在我脑中熄灭,冷却的中学知识
点,又重新在记忆神经网络中发亮。
扬·巴普蒂斯特·冯·海尔蒙特,比利时人,曾经在自家的庭院里深埋一口泥
罐子,只在地面上保留或许不足3英寸。他在罐中栽下一根树苗。那是一棵柳树,对于
它的具体科属,后人无从知晓。人们只知道这个男人亲自种了这棵树,并在之前仔细将
土壤烘干,为土壤称重,为树苗称重,在罐口盖上加锡的铸铁薄片,并穿孔以利于浇灌
及防尘。整整5年之后,他将树连根拔起,与土壤分开,再复称一次重量。期间五年,
海尔蒙特定期给他的树浇水,包括雨水和蒸馏水,从未间断。
持续,有规律,仿佛那立在院中的是一座钟,挂着无数细长,柔软的钟摆。风
一吹,就推出一个时间单位的浪涛。
当那柳树长到第三年的时候,每晚有一只鸟扬着翅膀从海尔蒙特院子的上空飞
过,如海中的疾帆。最后那晚,鸟在半空停了下来,如痴如梦地盯着空落落的罐子。
我当下决定我也要去种树。我要效法扬·巴普蒂斯特·冯·海尔蒙特,长期种
一棵树,每天看它几眼,绕着走十几步路,为它付出并不繁重,但需要毅力与耐心的劳
动。我坚信,平凡无奇,营营碌碌的日子会因为种树而发生一点儿微妙的变化,但究竟
是什么种类和程度的变化,我一时也委实说不清。生活于我而言是一个大池子,水底有
许多大大小小的硬币,只要我知道里头有一枚,只有那一枚,是我掷出的,这就行了。
我刻意不去想海尔蒙特与我天差地别的命运境况。
他上过学,转过学,好几次,不确定自己喜欢什么,频频更换专业与方向,家
境宽裕到人生轨道的枕木可以随时拆卸,重新铺设,过了30岁才在一所天主教大学获得
医学学位。
他娶了一房有贵族血统的太太,足足生了六七个子女。或许,在种植柳树的那
些年,每到秋季,娴雅的妻子将柳条,落叶收集起来,悬挂在孩子们的房间。海尔蒙特
在阳光下散步时,往往满意于自己眺见的:几张稚气的脸从一匹撕碎的,黄灿灿的幕布
,一个金色的巨大鸟笼后头抻出来,望着他笑。
他的拍档兼支持者是名不虚立的罗伯特·波义耳(Robert Boyer),可甚至连波
义耳(Boyer)也曾困惑于海尔蒙特身上矛盾,紧张的多重属性。他是17世纪实验与定量
分析的开拓者,是严谨的医学家,生物学家,气动化学(pneumatic chemistry)第一人
,同时又是一名炼金术士,神秘论者,为名声不佳的自然生成说(spontaneous
generation)辩护。他相信哲学家的石头可以将贱金属转化为黄金。柳树实验前不久,
他还曾被西班牙人逮捕,因为他宣扬在武器上涂抹唾液能够医治武器造成的肉体创伤。
他信上帝,尤其是《旧约圣经》中关于创始之初“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以
及第三日“神说:‘天下的水要聚在一处,使旱地露出来。’”他信这些文字不是没有
深意的。他信激流的声音如鞭子在风中挥就,带着统御万物的气势是在宣示。他信帕拉
塞尔苏斯(Paracelsus)的说法,上帝更接近一位化学家,而不是机械论者向往的完美工
程师,或柏拉图主义者所畅想的几何学家。上帝创造世界并不是制作一个钟表,或绘制
一个符合精确数学定理的模型,而是在漭漭混沌之中萃取一些原料,转化另一些原料,
有选择地合成一些东西。人类的堕落也起始于某种化学变化,末世审判及死人复活的关
键在于灵魂得到提纯。
他信泰勒斯(Thales),而不是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尤其关于世界的本源。
泰勒斯认为世上的一切都是水做的。那位古希腊贤哲曾一边卸下骡子上的盐,一边质朴
地对大伙儿说:“水是最好的。”海尔蒙特的柳树实验原本致力于证实这一观点。当他
挖出柳树,并予以复称时发现比起当年的小树苗,柳树增加了164磅,而土壤重量几乎
没变。海尔蒙特据此提出:“所以,这164磅的木材,树皮,根茎完全由水而来。”他
焚烧了62磅木炭,研究打嗝,发酵的葡萄酒,并创造了气(gas)一词,以指称二氧化碳
,却丝毫不将光合作用纳入他的假说。有一个关于他童年烧了父亲的一整间图书馆的传
闻,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他如此专断的疑问。水和火曾经在他体内进行过一场切磋,沸
沸扬扬,火中飞出的烈鸟与心中的困兽击搏,直到火无辜地敛手待毙。与他的冲突和执
拗相比,在水中种了三个月玫瑰的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也看似活得明白得
多。
然而我呢?
我只是一个不信“好死不如赖活着。”的人。他们说,能想明白的都活下来了,
想不明白的就去死。尽管这个人世上,很多时候也并非如此。
“世上的一切都是用跳跳糖做的。甜甜的,但是不太稳定。我们要得太多了,
就会发生电视新闻上的爆炸。”我快到四岁的儿子躺在小床上想。
“世上的一切都是用眼泪做的。一般当人们无从察觉的时候,就从热的,变成
凉的了。只要世界给过你一点儿滋味,你就不容易和别的味道混淆了。”我的妻在厨房
边择菜边想。
距离那个博览会已经大概五年。
种一棵树,养一家子人。
海尔蒙特,我听不见永世不灭的水在发出巨大的呼吸。
我信强者有强强的活法,弱者有弱弱的活法。死亡也一样,有弱弱的死,也有
强强的死。
我开了一听啤酒,浅啜,做了决定。
明天就是院中的柳树出土的日子。我要带上手铲,锯子,唤上妻儿,一起刨土
铲泥。
如果实在很困难,我们可以先把长了五年的树砍掉,伐成一段段。
然后,我们再拔它的根,必要时生生掰断那些牢牢攫着土壤的触手。
柳树或许会轰然倒下,那些纤佻的枝条从来没有这么失态过,泼将的水一般溅
在地上,扬起灰扑扑的尘垢。
柳絮徒劳地在半空躲避,搅动着风,仿佛一只扑棱棱逃开的小鸟留下的羽毛。
无论如何,即使支离破碎,柳树是必须从罐子里出来不可了。
最后,我会将树一揽子卖给收废木头的,随他们爱怎么称就怎么称吧。
而那一刹那,云的边缘渗出一小团火焰,那些死树呵,刺刀般指着天空。
一个民间博览会。博览会的名字叫做“在你喜欢的任何地方种树”。这个博览会吸引了
来自全国各界的种树爱好者。顾名思义,这些人不顾舟车疲顿,聚集在一块儿,为的是
展示,分享自己亲手种的树,尤其侧重于交流它们的栽种地点。注意,这种活动和环保
呀,育林呀可一点儿关系也不沾。
我在博览会上见识到了形形色色的种树狂人。有富人专门在印度洋上买了一个
极小的小岛,然后把岛上所有树都砍光,直到大地无限趋于平坦。几块草场,一些石头
也不妨碍小岛一览无遗得就像剥了皮的刺猬。忙活完了,富人又在距离海岸线不远处种
下孤零零一棵树。他带来了大量小岛的航拍照片,和那棵树的几片叶子,经纬坐标图。
岛上所有活下来的猴子都守着那棵树,远看仿佛挂满了摇摇欲坠的红毛丹。
据谣传,博览会的幕后赞助方是一个低调的互联网机构。该机构的头目十分痴
迷于种树。还是据谣传,早在20世纪90年代,此人尚幼,在自家大院的房顶上成功栽下
了一颗小树苗。不远处,一排花花绿绿的旗帜招展。时过两年,她已长高,小树见大,
旗帜见小,树冠致密的阴影投在她扬起的脸蛋上,雕了花的白瓷盘一般。
不难想象,我当然也会碰见在亲仇的坟地上种树的人,渴望在星星上种树的人
,试图在耳朵里种树的人,和那种活得特别拧巴,专挑不养树的地方种树的人等等。
在常常能听见树叶彼此触擦的展厅中走路,令我神清气爽,仿佛我是一把松动
的土壤。
不过,我想说的,是一个把树种在泥罐子里的人。
毕竟,这件事对我造成了可追踪的影响。
本来在体积较大的器皿中种树,如罐子,缸子,坛子,不算得十分稀奇。南方
人似乎就有成缸栽种小桔子树的习俗。逢年过年,乔迁嫁娶讨个好彩头罢了。正因为如
此,当时在展会现场看见那个泥罐子,不免有些讶异。这份讶异一方面源于它的平凡,
另一方面源于它那样洁净的事实。周围人来人往,除了我,没人注意到这个泥罐子,也
没人照看它。我在罐子的外壁上发现了一张不引人注意的便签,上面用原子笔写了一串
名字——
“扬·巴普蒂斯特·冯·海尔蒙特(Jan Baptist von Helmont,1580-1644)”
噢,可不是嘛,怎么能少得了这个人呢?
当然,这个泥罐子只是仿制品。某个有心人将它带到博览会上,挟着难以揣测
的意图。我似乎能察觉到人群中两只熠熠的眼睛正盯着我。回到宾馆房间,我搜索了一
下海尔蒙特(Helmont)的柳树实验。我看见有关它的资料出现在各种百科全书,生物教
学网站,哲学论坛,学术论文数据库中。这个几乎已经在我脑中熄灭,冷却的中学知识
点,又重新在记忆神经网络中发亮。
扬·巴普蒂斯特·冯·海尔蒙特,比利时人,曾经在自家的庭院里深埋一口泥
罐子,只在地面上保留或许不足3英寸。他在罐中栽下一根树苗。那是一棵柳树,对于
它的具体科属,后人无从知晓。人们只知道这个男人亲自种了这棵树,并在之前仔细将
土壤烘干,为土壤称重,为树苗称重,在罐口盖上加锡的铸铁薄片,并穿孔以利于浇灌
及防尘。整整5年之后,他将树连根拔起,与土壤分开,再复称一次重量。期间五年,
海尔蒙特定期给他的树浇水,包括雨水和蒸馏水,从未间断。
持续,有规律,仿佛那立在院中的是一座钟,挂着无数细长,柔软的钟摆。风
一吹,就推出一个时间单位的浪涛。
当那柳树长到第三年的时候,每晚有一只鸟扬着翅膀从海尔蒙特院子的上空飞
过,如海中的疾帆。最后那晚,鸟在半空停了下来,如痴如梦地盯着空落落的罐子。
我当下决定我也要去种树。我要效法扬·巴普蒂斯特·冯·海尔蒙特,长期种
一棵树,每天看它几眼,绕着走十几步路,为它付出并不繁重,但需要毅力与耐心的劳
动。我坚信,平凡无奇,营营碌碌的日子会因为种树而发生一点儿微妙的变化,但究竟
是什么种类和程度的变化,我一时也委实说不清。生活于我而言是一个大池子,水底有
许多大大小小的硬币,只要我知道里头有一枚,只有那一枚,是我掷出的,这就行了。
我刻意不去想海尔蒙特与我天差地别的命运境况。
他上过学,转过学,好几次,不确定自己喜欢什么,频频更换专业与方向,家
境宽裕到人生轨道的枕木可以随时拆卸,重新铺设,过了30岁才在一所天主教大学获得
医学学位。
他娶了一房有贵族血统的太太,足足生了六七个子女。或许,在种植柳树的那
些年,每到秋季,娴雅的妻子将柳条,落叶收集起来,悬挂在孩子们的房间。海尔蒙特
在阳光下散步时,往往满意于自己眺见的:几张稚气的脸从一匹撕碎的,黄灿灿的幕布
,一个金色的巨大鸟笼后头抻出来,望着他笑。
他的拍档兼支持者是名不虚立的罗伯特·波义耳(Robert Boyer),可甚至连波
义耳(Boyer)也曾困惑于海尔蒙特身上矛盾,紧张的多重属性。他是17世纪实验与定量
分析的开拓者,是严谨的医学家,生物学家,气动化学(pneumatic chemistry)第一人
,同时又是一名炼金术士,神秘论者,为名声不佳的自然生成说(spontaneous
generation)辩护。他相信哲学家的石头可以将贱金属转化为黄金。柳树实验前不久,
他还曾被西班牙人逮捕,因为他宣扬在武器上涂抹唾液能够医治武器造成的肉体创伤。
他信上帝,尤其是《旧约圣经》中关于创始之初“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以
及第三日“神说:‘天下的水要聚在一处,使旱地露出来。’”他信这些文字不是没有
深意的。他信激流的声音如鞭子在风中挥就,带着统御万物的气势是在宣示。他信帕拉
塞尔苏斯(Paracelsus)的说法,上帝更接近一位化学家,而不是机械论者向往的完美工
程师,或柏拉图主义者所畅想的几何学家。上帝创造世界并不是制作一个钟表,或绘制
一个符合精确数学定理的模型,而是在漭漭混沌之中萃取一些原料,转化另一些原料,
有选择地合成一些东西。人类的堕落也起始于某种化学变化,末世审判及死人复活的关
键在于灵魂得到提纯。
他信泰勒斯(Thales),而不是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尤其关于世界的本源。
泰勒斯认为世上的一切都是水做的。那位古希腊贤哲曾一边卸下骡子上的盐,一边质朴
地对大伙儿说:“水是最好的。”海尔蒙特的柳树实验原本致力于证实这一观点。当他
挖出柳树,并予以复称时发现比起当年的小树苗,柳树增加了164磅,而土壤重量几乎
没变。海尔蒙特据此提出:“所以,这164磅的木材,树皮,根茎完全由水而来。”他
焚烧了62磅木炭,研究打嗝,发酵的葡萄酒,并创造了气(gas)一词,以指称二氧化碳
,却丝毫不将光合作用纳入他的假说。有一个关于他童年烧了父亲的一整间图书馆的传
闻,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他如此专断的疑问。水和火曾经在他体内进行过一场切磋,沸
沸扬扬,火中飞出的烈鸟与心中的困兽击搏,直到火无辜地敛手待毙。与他的冲突和执
拗相比,在水中种了三个月玫瑰的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也看似活得明白得
多。
然而我呢?
我只是一个不信“好死不如赖活着。”的人。他们说,能想明白的都活下来了,
想不明白的就去死。尽管这个人世上,很多时候也并非如此。
“世上的一切都是用跳跳糖做的。甜甜的,但是不太稳定。我们要得太多了,
就会发生电视新闻上的爆炸。”我快到四岁的儿子躺在小床上想。
“世上的一切都是用眼泪做的。一般当人们无从察觉的时候,就从热的,变成
凉的了。只要世界给过你一点儿滋味,你就不容易和别的味道混淆了。”我的妻在厨房
边择菜边想。
距离那个博览会已经大概五年。
种一棵树,养一家子人。
海尔蒙特,我听不见永世不灭的水在发出巨大的呼吸。
我信强者有强强的活法,弱者有弱弱的活法。死亡也一样,有弱弱的死,也有
强强的死。
我开了一听啤酒,浅啜,做了决定。
明天就是院中的柳树出土的日子。我要带上手铲,锯子,唤上妻儿,一起刨土
铲泥。
如果实在很困难,我们可以先把长了五年的树砍掉,伐成一段段。
然后,我们再拔它的根,必要时生生掰断那些牢牢攫着土壤的触手。
柳树或许会轰然倒下,那些纤佻的枝条从来没有这么失态过,泼将的水一般溅
在地上,扬起灰扑扑的尘垢。
柳絮徒劳地在半空躲避,搅动着风,仿佛一只扑棱棱逃开的小鸟留下的羽毛。
无论如何,即使支离破碎,柳树是必须从罐子里出来不可了。
最后,我会将树一揽子卖给收废木头的,随他们爱怎么称就怎么称吧。
而那一刹那,云的边缘渗出一小团火焰,那些死树呵,刺刀般指着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