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猛文: 爱朝廷,爱哪个朝廷?ZT
avatar
猛文: 爱朝廷,爱哪个朝廷?ZT# WaterWorld - 未名水世界
d*e
1
爱朝廷,爱哪个朝廷?ZT
论坛:江湖客栈 作者:jiangming 发表时间:2010-11-15 04:17
前几天拜读了网友落基山人《 爱朝廷还是爱国?》,落文阐述了 朝廷和国家之间的关
系,但是朝廷和朝廷是有很大的不同的。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大明朝廷
1644 年李自成率大军渡黄河下太原,势如破竹,北京明显守不住了。大明当时有南京
和北京两个首都, 两地各有一整套完整的政府班子。明朝廷考虑到北京可能守不住,
崇祯皇帝已经特地派史可法去南京任兵部尚书预作准备,但他自己却没有南迁。北京城
破后,崇祯帝自杀殉国,死前绝笔:“朕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毋伤百姓
一人。”
大明朝廷的首都在明太祖朱元璋时本来是在南京的。后来,在朱元璋的儿子永乐帝时,
因为蒙古屡次犯边,永乐帝决意亲自镇守国门,遂建都北京。南京和北京一样仍为首都
,但大明皇帝却从此世世代代落户于处在胡汉交界边缘的北京,亲自为国民戍边。为扫
平边患永乐帝还曾经五次亲征蒙古。
在此后200多年里,北京城前前后后一共被蒙古,满清和李闯四次兵临城下,重重包围
,但大明朝廷宁死不迁都。有明一代,朝廷无论是遇到多大压力,都没有屈膝投降,也
没有割地赔款。到了明末崇祯皇帝时遭遇到种种内忧外患,朝廷依然兵分两路顽强对付
满清和李闯。对关外的国土也自始至终没有放弃“全辽可复”的愿望。
以身殉国的崇祯帝最终为大明朝廷写下了“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完整句号。他
死前绝笔“任贼分裂朕尸,毋伤百姓一人”更为令人感动。
“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大清朝廷
1894年中日之间爆发甲午战争,中国一方为大清朝廷。战争从朝鲜开始,到了1895年,
大清朝廷海陆军屡战屡败,日本人占了上风,战争打到中国境内。日军攻占了旅顺口,
清军从辽东全线溃退,京师震动。于此同时,日军在威海卫登陆,全歼大清北洋水师。
北京受到从辽宁和山东方向南北两个方向来的日军的威胁,有可能守不住了。大清朝廷
既没有坚守北京的决心,也没有迁都内地把战争拖下去的意志。敌军还没有打到北京,
朝廷就屈服了。结果是中国赔了2亿两白银,并割地台湾和辽东。得到这2亿两白银的日
本从此有了原始积累的第一桶金,从此可以为祸中华。
再往后,1900年,八国联军进攻北京,这一回朝廷不得不离开了北京,结局是中国赔了
参战各国4亿两白银。正好全体中国人不分男女老幼一人赔一两。这时让人们记住的是
朝廷的当家人太后的名言“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大清朝廷最后一个皇帝宣
统皇帝溥仪也说过一句很有名的名言:“我不管日本人在东北杀多少人,运走多少粮食
和煤,只要不让我当大清的皇帝我就不会心甘”
古语“视民如伤”和“以民为土芥”,大明朝廷和大清朝廷的最后一个皇帝的名言作了
最好的注解。
有的网友认为,中华文明注重物质不注重精神,也有的网友认为,中国人对嘴巴和鸡巴
之外的事情不敢感兴趣,我不能说他讲的不对,但我认为那只是经历了 “留发不留头
”,又在高明的皇阿玛们的文字狱的高压下,被迫选择了留头和接受驯化的结果。写“
清风不识字,何事乱翻书”的被杀头了,苟活着的只好“莫谈国事”。
清军攻江南时,逼当地百姓剃发易服。有一个担任江阴县小官典史(大约相当于正科级
县公安局长)的人挺身而出,率全城老百姓,面对二十四万清军,困守孤城八十一天,
使清军连折三王十八将,死七万五千人。城破之日,义民无一降者,幸存者仅老幼五十
三口。他被俘后坚决不向清廷贝勒下跪,被刺穿胫骨,“血涌沸而仆”,却始终没有弯
下膝盖,终英勇就义。他的名字叫阎应元,那个城市叫江阴,现在是无锡下面的一个县
,江阴就是无锡。
三百年后又有一个同样姓阎的来到无锡,此人名叫阎崇年,他是来签名售书宣传他的思
想的。他的名言“剃发易服是民族文化的一种交流形式”, “文字狱。。。维持了社
会稳定”,“禁海策和闭关令是有明显的进步意义的,因为这维持了意识形态的稳定”
。。。难道这个心里仍留着辫子的包衣奴才真不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代表官方的CCTV
,一再 让这个包衣奴才在所谓的百家讲坛大放厥词,却不让相反一方的人发声。如果
不是有位青年气不过打了阎老贼一记耳光,有谁能听到他们发出的声音呢?有一段时间
,电视台充满了辫子戏,动不动就是皇阿玛的“向天再借五百年”,令人不知今宵何夕
。 我每次看辫子戏,看到一个个五尺男儿摇曳着脑后的辫子,一脸的谄媚,“奴才以
为。。。”,我就忍不住想吐。
鲁迅先生有一句名言“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
舍身求法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但这脊梁却在扬州,在嘉
定,在江阴被皇阿玛们的辫子狠狠地打断了。此后的文字狱一次又一次使得接起这脊梁
的努力成为不可能。其结果就是,国民们成为鲁迅先生看到的那些个麻木愚昧的血馒头
华老栓和阿Q们,其结果就是抗战初期,南京城那些不会反抗,任鬼子宰割的包括很多
军人在内的中国人。我看过一篇文章,抗战初期在华北,一小队鬼子可以追着整个县城
的百姓跑,还有当时层出不穷的汉奸们。
谁能想到这就是出了岳飞,文天祥的中国,这就是于谦,史可法的中国。就在那并不遥
远的大明朝廷,我们还有海瑞,再往前的大宋朝廷我们有包公。就算是在蒙古人当政的
蒙元,我们也有被称为“苏武”的郝经。在有清一代近300年里,我们有看到过这样的
脊梁吗?
有守国门死社稷的天子,就有梅花岭的大臣,就有江阴舍生取义的全城老百姓。我们中
国人,最看重的是气节,是世界上最讲究气节的民族。“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
照汗青”,“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
乃翁”。。。在我们5000年文明史上,我们的民族遭遇过一次又一次的灭顶之灾,正是
因为有“士可杀不可辱”的传承和对天地正气的精神追求,我们才能一次又一次地从废
墟中站了起来,重新走到了世界的前头。
迁都北京的永乐帝,因为有窃国之嫌,非常残暴的杀害了效忠建文帝不肯归顺的忠臣方
孝孺们。但他的子孙却知道方孝孺们其实是中国人的脊梁,因此很快就给靖难之变中得
忠臣们平反。有明一代,忠臣义士层出不穷。由于满清皇帝的污蔑和篡改历史,现在的
人们只知道大明皇帝昏庸无能。其实看看大臣们的表现就知道了,据说是昏庸的嘉靖朝
,出了个硬骨头海瑞。据说是昏庸的万历皇帝想要立次之为储君,为大臣不允。皇帝因
此跟大臣们抗争了几十年,使出了从不上朝理政到打大臣板子的种种手段都无法如愿,
最后只得封次子为福王了事。大臣们也够有骨气的,听到皇上要打板子,居然争先恐后
赶去抢着挨打。他们在朝则忧民忧君,被罢官则开书院搞东林党。我一篇短文写不了这
么多了,大家有机会去看当年明月的书吧。有这样“视民如伤”和与士大夫共天下的朝
廷,还会有人问出爱朝廷是不是爱国的问题吗?
大明亡时,自崇祯帝以下,周皇后和后宫之人大都自杀殉国了,而同时在宫外殉国的大
臣也不计其数。明将亡时忠臣义士数不胜数,现今人们还熟悉的有,孙承宗并全家七十
口,有明末岳少保之称的卢象升,有梅花岭的史可法,有宁死异国荒野的李定国,有坚
持抗清斗争近20年宁死不屈的张煌言。。。再往前的大宋朝廷,有文天祥,有陆秀夫,
有张世杰,有蹈海的皇帝,有厓山10万宁死不屈的大宋永远的臣民。他们用短暂的生命
,在历史的长河中写下重重的一笔,穿越时空传给了无数后世子孙,在同盟会黄兴身上
,在庐山的彭德华身上,在狼牙山,在四行仓库,在常德,在万家岭,在清川江长津湖
。。。。我们都看到了他们的身影。
再重温一遍鲁迅先生的名言“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
,就有舍身求法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1900年,是我们中
华民族最为屈辱最为悲惨的一年,朝廷跑了,八个国家的鬼子兵杀了进来,然后是朝廷
把咱们卖了,一人一两白银。然而,从那以后,我们的民族又从最谷底开始了重新站起
来的历程。
如果朝廷是大明朝,爱国就是要理直气壮的爱朝廷;如果朝廷是大清朝,我爱朝廷,我
更爱我中华!我的朝廷是哪一个?爱朝廷,爱哪一个朝廷?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