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中东问题扫盲,拨开战争的迷雾# WaterWorld - 未名水世界
s*0
1 楼
进百年战争的幕后真正原因是什么?中东现在的局面是如何产生的?巴勒斯坦是一块什
么样的地方?为什么主张向善的宗教最后衍生出最血腥最恐怖最暴力的行为?恐怖
分子和被袭击者的关系真的如大家所见吗?谁才是或者什么才是真正恶?本篇仅还
原一个真实。不代表任何观点。引申:国人是否有信仰,信仰是不是等于
信神、信教?如果没有?我们又为何有着共同的快乐、悲伤还有愤怒甚至
是敌人,为何几千年朝代更替也没有改变?望国人思索,望国人自强。
一、从犹太复国主义到中东战争的爆发
二战以后,中东问题一直是世界和平的焦点之一,中东问题也是导致不久前美国“九一
一”恐怖主义爆炸事件的直接导火索。人们不禁要问:中东问题的起因是什么呢?
这不是一两句话可以讲清楚的事。
3000年前,几乎在周武王灭商建立周王朝的同时,亚细亚大陆的西边,现在被称为
巴勒斯坦的土地上,也诞生了一个新兴的希伯来王国,这是以色列-犹太王国的前身。
几百年后,欧罗巴大陆上又诞生了一个强大的罗马帝国。公元前63年,罗马帝国侵
入耶路撒冷,占领了巴勒斯坦。尽管犹太人曾举行多次武装起义,但均被罗马人镇压下
去,犹太人被驱逐出巴勒斯坦,失去了他们的国土与家园。
犹太人国家虽然被灭,但他们的信仰却没有动摇。犹太人流浪到世界各地,他们仍然固
执地坚持着他们的教义,保持着他们的文化,形成一支独特的、没有自己土地、没有
自己祖国的民族。如果犹太人不再那么执着,放弃自己的信仰,把自己融化在世界
国的文化中,也就不会有纳粹德国的大屠杀,也不会有今天的中东民族冲突。犹太人
却是异样地执着,他们宁可流血,却不肯放弃自己的信仰,这个执着造就了犹太人的
悲剧历史。
星移斗转,500年后,阿拉伯半岛上又诞生了一位震撼世界的奇人,穆罕默德创立了
伊斯兰教,建立了统一的阿拉伯帝国。巴勒斯坦土地上的居民成为信仰伊斯兰教的巴
勒斯坦阿拉伯人,从此他们从未离开过这块土地,成为这块土地的主人。
1518年,巴勒斯坦并入奥斯曼帝国版图,直到1920年奥斯曼帝国崩溃为止,巴
勒斯坦被奥斯曼帝国统治了400多年。不过奥斯曼帝国鼓励传播伊斯兰教和阿拉伯文
化,巴勒斯坦人一直保持着伊斯兰教的信仰和阿拉伯人的文化传统。
基督教在欧洲广泛传播,信奉犹太教的犹太人成为生息在欧罗巴大陆上的为数
不多的异教徒。尽管基督教提倡宽容,可是异教徒犹太人的命运并没有那么幸运。
欧洲人迫害犹太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世纪,十九世纪后叶,歧视迫害的犹太人的
“风气”在欧洲大陆形成。纳粹德国对犹太人的大屠杀,也是建立在欧洲歧视迫害犹太
人的传统风气之上,有几个欧洲国家可以自称自己在迫害犹太人方面手是干净的呢?
1881年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刺,俄国掀起了屠杀犹太人的风潮,一部
分居住在俄国
的犹太人,为了逃避屠杀,迁居到巴勒斯坦,这是犹太人第一次向巴勒斯坦大量移民。
最初,巴勒斯
坦的阿拉伯人对迁居来的犹太人还是比较友好的,尽管双方的信仰不同,阿拉伯人和犹
太人亦能相互
共存,没有发生过大的冲突。可是后来“犹太复国主义”的兴起,改变了巴勒斯坦人的
命运。
1894年,法国发生了著名的“德莱斐斯事件”。在法军参谋部工作的犹太
人德莱斐斯,由于犹太人的身份而被当作德国奸细判刑,这在全欧洲犹太人中引
起了很大震动。维也纳《新自由日报》的驻巴黎特派记者赫茨尔,详细调查采
访了“德莱斐斯事件”。赫茨尔本身也是犹太人,赫茨尔早期的思想是:只要犹太人
尽力接近融入基督教社会,对犹太人的歧视迫害就会消失。可是在“德莱斐斯
事件”的采访过程中,赫茨尔听到的看到的尽是犹太人被歧视和迫害的悲愤与泣诉,赫
茨尔改变了自己的想法:“犹太人最终不可能融入基督教社会,要改变犹太人的
悲惨命运,只有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国家。”
1896年,一本只有100页的薄薄小册子:《犹太国,现代解决犹太人问
题的一种尝
试》,在维也纳出版了。赫茨尔在该书中提出他的观点:“犹太人问题既不是社会问题
,也不是宗教问
题,而是一个民族问题。解决犹太人问题的根本是建立一个犹太人自治的国家。”赫茨
尔的这本小册子
像一颗落在草原上的流星,在犹太人中燃起了“犹太复国主义”的燎原烈火。1897
年,在瑞士巴塞
尔召开了首次全世界犹太人大会,赫茨尔当选主席。会上犹太人统一了认识:“要想使
我们的子孙不再
受我们现在所遭受的歧视、迫害、甚至屠杀,唯一的解决方法是建立一个犹太人自治的
国家。”
地球的表面是有限的,世界上的所有土地都已有了主人,到哪里去建立一个新
的犹太人国家
呢?这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赫茨尔设想:选一块当地住民较好相处、周边国家摩擦
较小的地方,
不管是亚洲、非洲、南美洲哪里都行。对于欧洲人来说,不受欢迎的犹太人建立一个自
己的国家,离
开欧洲到那里去生活,也是一件好事。所以欧洲各国对“犹太建国运动”持赞许态度,
特别是英国还表
示愿意提供她在东非的殖民地乌干达,作为犹太人建国的基地。
犹太人对赫茨尔建立犹太人国家的设想都很赞成,但赫茨尔在哪里建国都行的
设想,却遭到
不少异议。另一位犹太建国运动的领导人威尔兹曼(后来成为以色列国的首任总统),
建议把犹太建
国的地点选定在犹太人的故乡巴勒斯坦,这样就不是单纯的建国,而是具有历史意义的
、名正言顺
的“复国”。在第一届全世界犹太人大会上,到会者经过激烈辩论,最后决定把建国的
地点定为巴勒斯
坦,把奋斗的目标从“建立犹太国”改为“恢复犹太国”。巴勒斯坦有一座Zion山
,是古代犹太国祭
神的圣地。犹太人看到Zion山时,油然产生回到自己祖国的温暖感觉,所以犹太人
把“犹太复国运
动”情感化地称为“去看Zion山行动”,即Zionism,现在我们则把Zio
nism翻译
为“犹太复国主义”。
虽然第一届全世界犹太人大会上,犹太复国主义者给自己提出了在巴勒斯坦建
国的奋斗目
标,但这个奋斗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很渺茫。有人向当时统治巴勒斯坦的奥斯曼帝国苏丹
提出在巴勒斯
坦建国的请求,犹太人的请求被苏丹拒绝。犹太人内部也出现了争论,不少人认为与其
在现实性渺茫
的巴勒斯坦建国,不如在现实性较大的东非乌干达建国。假如当时犹太人做出在东非乌
干达建国的决
定,就不会有今天的犹太人与阿拉伯人的民族冲突。不过历史是不能假设的。
正在犹太人为在巴勒斯坦复国,还是在乌干达建国的问题上争吵不休的时候,
好运悄悄降临
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奥斯曼帝国加入德奥同盟,与英法开战。由于美国犹太人
在政治经济方
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英国为得到美国的更多支持,拉美国参战,于1917年发
表了支持犹太
复国主义的《贝福尔宣言》,声称支持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犹太人自治国家。美
国有几百万犹
太人,是犹太人势力最大的国家。美国从一开始就强力支持犹太复国运动。英国发表《
贝福尔宣言》
后,美国总统威尔逊立即向英国政府表示支持《贝福尔宣言》,1922年美国国会正
式通过一项支
持《贝福尔宣言》的决议,支持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犹太国。
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被称为“欧洲重病人”的奥斯曼帝国日益凋零,终于在
1920年崩
溃,在她400多年的荣光历史上画下了休止符。根据英国与法国签订的战后处理奥斯
曼帝国领土的
协议,奥斯曼帝国的中东领土成为英法两国的委任统治地区,英国统治了巴勒斯坦、伊
拉克等地;法
国统治了叙利亚、黎巴嫩等地。英国统治巴勒斯坦后,向犹太人放开了移民巴勒斯坦的
大门,于是大
量犹太人开始涌入巴勒斯坦。在英国统治巴勒斯坦之初,当地的犹太人只有5万人,巴
勒斯坦92%的
居民都是阿拉伯人。此后犹太人移民迅速增加,到1939年,巴勒斯坦的犹太人猛增
至近50万
人。
对哪个国家来说,大量外国移民的涌入都会给当地居民的生活造成重大冲击,
现在世界各国
都有限制外国移民人数的条例,阻止外国移民的大量涌入。可是当时英国对犹太人的移
民巴勒斯坦,
却没有人数限制,加之巴勒斯坦地穷资源少,吸收移民的能力有限,大量犹太人的涌入
,对当地阿拉
伯人的生活环境造成很大冲击。特别是1930年代纳粹德国开始排斥犹太人后,一些
社会地位较高
的、具有专业技术的犹太人也被迫移民到巴勒斯坦。与教育和专业技术较高的犹太人相
比,阿拉伯人
在农工商各方面都竞争不过犹太人,加之犹太人涌入造成土地物价的上涨,使阿拉伯人
越来越面向贫
困化。
阿拉伯人对犹太人的不满开始爆发,巴勒斯坦各地不时发生抗议和暴乱。在阿
拉伯人的抗议
和暴乱面前,英国统治当局动摇了。为了安抚阿拉伯人,加之1930年后欧洲排犹风
潮的加剧,英
国在支持犹太人建国的路线上开始后退。英国当局于1939年宣布限制犹太人进入巴
勒斯坦的移民
人数,把犹太人在巴勒斯坦的人口控制为不超过当地总人口的三分之一。英国当局规定
今后每年进入
巴勒斯坦的犹太人移民人数上限为75000人,超过上限人数的移民为非法移民,要
强制遣送出巴
勒斯坦。英国军舰24小时在巴勒斯坦海岸线巡逻,一旦发现有偷渡上岸的犹太人,立
即拘捕。
英国的限制犹太人新政策让阿拉伯人感到满意,这当然也引起了犹太人的不满
和愤怒。一些
激进的犹太人组成激进团体,开始对英国人进行“武力反抗”。犹太人没有自己的军队
,所谓“武力反
抗”,就是搞恐怖主义,这和现在的伊斯兰激进派没有什么两样。犹太恐怖主义分子在
巴勒斯坦各处制
造针对英国人和英国设施的爆炸和枪击恐怖事件,美国也在暗中支持犹太人激进派的武
力反抗。二次
大战结束后,犹太恐怖主义分子的恐怖活动日益加剧,进入1946年以后,巴勒斯坦
各处每隔几天
就要发生一起恐怖主义爆炸或枪击事件,1946年8月,后来成为以色列总理的贝京
所领导的恐怖
主义团体(其成员还有后来成为以色列总理的莎米尔),炸毁了耶路撒冷最大的高层建
筑,设有英军
司令部的达比都国王饭店大厦,英国军人平民死者80余人。如果能把电视摄像机的镜
头推到50年
前,我们就会看与今天伊斯兰恐怖主义分子无出二辙的犹太恐怖主义分子,在巴勒斯坦
爆炸大厦的恐
怖场面。
犹太人恐怖主义分子的恐怖活动搞得英国人焦头烂额,达比都国王饭店爆炸事
件后,英国人
丧失了统治巴勒斯坦的信心,英国不想再在巴勒斯坦流血了。1947年2月,英国宣
布放弃对巴勒
斯坦的统治,把巴勒斯坦交给联合国处理。才成立不久的联合国接手了这个棘手的难题
,1947年
4月,联合国设立了巴勒斯坦问题特别委员会,特委会经过几个月的讨论,但最终也未
能达成统一意
见。最后特委会向联合国大会提交了两个方案,请联合国大会投票表决。这两个方案分
别是:巴勒斯
坦分割案和巴勒斯坦联邦案。巴勒斯坦分割案是把巴勒斯坦一分为二,各自建立一个犹
太人国家和阿
拉伯人国家;巴勒斯坦联邦案则是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犹太人与阿拉伯人共治的联邦国
家。
美国态度坚决,支持巴勒斯坦分割案,支持建立一个独立的犹太人国家。苏联
也支持巴勒斯
坦分割案,这里苏联有她的打算。此时美苏冷战刚刚开始,苏联希望在犹太人建国方面
支持一下美
国,换取美国在处理欧洲问题上对苏联的让步,反正这也是一个顺水人情,以色列建国
对苏联来说也
没有什么利益损失。美苏两大国一表态,联合国大会的基调就定了下来。1947年1
1月,联合国
大会投票,以33票赞成,13票反对,10票弃权的结果,通过了巴勒斯坦分割案,
这就是所谓联
大181号决议案。
巴勒斯坦分割案获联大通过的消息传来,世界各地的犹太人纷纷上街欢庆,耶
路撒冷街头也
随处可见闪着幸福泪光的犹太人。他们为此奋斗了50年的理想终于变成了现实,从此
犹太人也有自
己的祖国了,怎能不让他们欢天喜地。然而阿拉伯人得知该消息后的反应却与犹太人截
然相反,阿拉
伯人激愤了、爆发了,声明拒不承认联大181号决议案。当时联合国的埃及、伊拉克
、叙利亚等六
个阿拉伯成员国,想阻止联大表决通过巴勒斯坦分割案,但阿拉伯国家的票数一共只有
六票,他们又
没有美英法苏中五大国那样的大国否决权,无力阻止联大通过决议。在联大宣布通过巴
勒斯坦分割案
后,埃及等六个阿拉伯国代表退出会场,表示抗议。
阿拉伯人为什么气愤呢?这里有几个原因。首先,联大181号决议违背了联
合国宪章的基
本宗旨。联合国宪章规定,一个国家的分裂或统一,应由当地居民投票表决,联合国尊
重当地居民的
意志和选择,即所谓“民族自决权”。最近联合国承认东帝汶从印尼独立,就是根据当
地居民投票表决
结果,作出的“民族自决”判决。
在巴勒斯坦问题,按照联合国宪章,本也应该采用“民族自决”原则,让巴勒
斯坦的当地居民
投票作出自己的选择。可是联合国在处理巴勒斯坦问题时,却完全无视当地大多数阿拉
伯居民的意
志,奇怪地让联合国大会越俎代庖,为巴勒斯坦人做了选择。巴勒斯坦的阿拉伯居民被
剥夺了“民族自
决”的权力,自己无权决定自己的命运。这能让阿拉伯人不气愤吗?
这次联合国不给予巴勒斯坦的阿拉伯居民“民族自决权”,显然是有意的。因
为当时巴勒斯坦
的阿拉伯居民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二以上,要进行全民投票公决,犹太人建国的计划肯定
不能实现。联
合国在美国的压力下,无视巴勒斯坦当地阿拉伯居民自决权,作出了有利于犹太人的裁
决,其决议显
然有失其公正性。
更让阿拉伯人感到气愤的是联大181号决议案的内容。在联大181号决议
发布时,巴勒
斯坦境内居住的阿拉伯人占总人口的68%,阿拉伯人拥有的土地占巴勒斯坦总面积的
94%。可是
联大181号决议却规定把巴勒斯坦总面积的57%划给占三分之一人口的犹太人,占
三分之二人口
的阿拉伯人只得到43%的土地。为什么要把近60%的土地分给只占三分之一人口的
犹太人?联大
的决议案中没有任何解释。但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联大181号决议也缺乏公平性可
言,怎能不让
阿拉伯人气炸了肺?
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强烈抗议不公正的联大181号决议,拒绝按照该决议案
在巴勒斯坦成
立政府。联大181号决议,不仅没有给巴勒斯坦带来和平,反而给巴勒斯坦带来了暴
力和战争。联
大181号决议公布后,巴勒斯坦全土沸腾了,到处可见阿拉伯人和犹太人之间展开群
殴,杀人放火
也成为司空见惯。仅在联大181号决议案公布后一周内,就有62名犹太人和32名
阿拉伯人死
亡,伤者更是不计其数。此后,犹太人的恐怖主义团体开始了有组织的报复。当时巴勒
斯坦的阿拉伯
人还没有形成强有力的恐怖主义组织,而在抗英运动中形成犹太人的恐怖主义团体,则
到耶路撒冷郊
外对阿拉伯村民进行无差别屠杀。犹太人的恐怖主义行动一时使阿拉伯人陷于恐慌之中
,许多人逃亡
国外,这是第一批巴勒斯坦难民。
1948年5月14日,英国统治当局正式退出巴勒斯坦。与此同时,巴勒斯
坦的犹太人宣
布成立“以色列国”。美国政府在以色列国成立的当天就宣布承认以色列国。犹太人以
为建立以色列国
后,他们的苦难就过去了,太平幸福的日子正在等着他们。可是现实却与犹太人们的梦
想背道而驰,
就在他们成立以色列国的第二天,阿拉伯联盟的埃及、约旦、伊拉克、叙利亚和黎巴嫩
的军队,一齐
向以色列发起进攻,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
有一种观点,认为中东战争是阿拉伯国家首先发起的,所以战争的责任主要在
阿方。我们不
应该忘记,阿拉伯国家出兵的原因,是联合国做出了不公正的裁决。联合国尚不替他们
说话,阿拉伯
人还能到哪里去讲理?既然已经无处可以伸冤讲理,剩下的只有两条路:一条是屈辱地
忍受,另一条
是站起来反抗。阿拉伯人选择了后者,这就是中东战争爆发的原因所在。
另有一种观点,认为联大181号决议是联合国大会投票表决的决定,不管怎
么样,阿拉伯
国家不遵守联合国的决议,阿拉伯国家也有错。凡是在中国受教育长大的中国人都一定
会知道“五四运
动”。为什么会发生“五四运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19年1月至6月,
英、法、美、
日、意等二十七国,在巴黎举行的处理战后问题的国际会议,中国也作为战胜国参加会
议。最后大会
经过表决,通过了处理战后问题的《凡尔赛和约》,该约的第156、157、158
条中规定,把
德国在山东的全部权益转让日本。这样不公正的裁决把中国人激怒了,引发了全国性的
抗议运动,可
以说“五四运动”是让洋人给“气”出来的。
《凡尔赛和约》是得到英法美日意等大多数国家认可的国际性条约,可是中国
代表却拒绝在
条约上签字,不承认《凡尔赛和约》的有效性。这并不是中国有意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
作对,而是
《凡尔赛和约》不能公正地对待中国的利益和尊严。
同样联大181号决议对于阿拉伯人来说也是不公正的,阿拉伯人拒绝联大1
81号决议,
和中国当年拒绝《凡尔赛和约》时的心情并没有多大区别。不要以为凡是经过投票表决
作出的决议,
代表大多数国家的意见,因而就是公平正确的。当年《凡尔赛和约》也是经过投票表决
作出的决议,
也代表大多数国家的意见,中国人能够承认《凡尔赛和约》吗?当时也有一些国家同情
和理解阿拉伯
人的立场态度,他们对决议投了反对票和弃权票,所以才有33票赞成,13票反对,
10票弃权的
结果。但那时联合国基本被美苏控制,所以一旦美苏赞成,反对的意见就很难站上风。
中东问题是现在世界上最棘手的国际纠纷。到底谁是造成中东问题的主要责任
者?到底是谁
之过?这些都不是容易解释清楚的,不同立场观点的人也有不同的看法。以下几点是笔
者个人的意
见。
中东问题的第一原因:欧洲基督徒对犹太人的迫害。欧洲人对犹太人的迫害,
迫使犹太人痛
感需要建立一个自己的国家,这就导致了犹太复国运动。如果欧洲人对犹太人再宽容一
些,也就不会
有犹太人复国,当然也不会有阿以冲突了。
中东问题的第二原因:犹太人对在巴勒斯坦复国的执着。犹太人应该明白,不
管到哪里建
国,都难免与当地居民发生民族冲突。如果犹太人到人烟稀少的非洲或南美去建国,遇
到的民族冲突
可能会小得多。可是犹太人偏要执着地到人口稠密的巴勒斯坦去“复国”,这就难免与
阿拉伯人发生激
烈的民族冲突。
中东问题的第三原因:美国主导的联大181号决议。美国过分偏袒以色列,
美国主导的联
大181号决议太不公平。如果美国在中东问题上能公正一些,采取按照人口比例划分
领土等较公平
的做法,阿拉伯人也许还能接受。联大181号决议这样赤裸裸地不公平条约,又让阿
拉伯人如何接
受?让他们的自尊心往哪里放?在联大181号决议公布以前,阿以双方虽然已经激烈
对立,但还不
至于到相互残杀的地步。联大181号决议公布后,阿以双方才大开杀戒,兵戎相见。
多年来,巴勒斯坦人一直拒绝承认联大181号决议。但1988年11月,
巴勒斯坦解放
组织宣布承认联大181号决议。为什么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在40年后宣布承认联大1
81号决议?
在下面继续讨论这个问题。 网
二、第一次和第二次中东战争
1945年2月,美国总统罗斯福在参加完雅尔塔会议的归途中,经过苏伊士
运河时,会见
了沙特阿拉伯国王伊本·沙特。两人谈到了战后的中东问题,罗斯福总统提起战后在巴
勒斯坦建立犹太
人国家的想法,沙特国王坚决反对,他建议说:“我也很同情犹太人的悲惨遭遇,也赞
成犹太人建立国
家的设想。既然德国残酷迫害犹太人,战后就应该从德国划分出一块领土,让犹太人在
那里建立自己
的国家,这样也符合’’反坐复仇法’’的原则。阿拉伯人并没有迫害犹太人,为什么
要割让阿拉伯的领
土,让阿拉伯人为犹太人付出牺牲?”罗斯福并不赞成沙特国王的建议,不过罗斯福答
应在犹太人建国
问题上,一定要事先和阿拉伯国家商议。
罗斯福死后,美国人对阿拉伯的许诺也付之东流,没有人再想到在以色列建国问题
上,还需要和
阿拉伯人商议。当时亚非拉国家在联合国中还是少数派,美国尚能控制联合国,尽管印
度、巴基斯
坦、阿拉伯诸国等亚非拉国家反对巴勒斯坦分割案,但无法左右联合国的局势。后来亚
非拉国家在联
合国中成为多数派时,美国就控制不了联合国了。1974年联合国大会通过承认巴勒
斯坦解放组织
的联大3236号决议时,95票赞成(苏联、中国、亚非拉各国),13票弃权(英
国、日本
等)、4票反对(美国、以色列等)。如果1947年亚非拉国家能在联合国中占据多
数,很难想象
联合国大会能够通过181号这样不公平的决议。
1948年5月14日16时,英国对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正式结束前8小时
,第一任以色
列总理本格里昂在国民议会上发表建国宣言:“从今天开始,国名为以色列的犹太人国
家在巴勒斯坦成
立。全世界的犹太人们,听到我的声音了吗?让我们在以色列的精神下团结起来!靠着
这种精神,我
们几个世纪以来的梦想变成了现实。让我们为以色列复国这个伟大的事业而奋斗吧!”
全场响起了经久
不息的掌声,在场外的犹太人们也狂热地拥抱、流泪,人们唱起了犹太人的《赞歌》:
“以色列永恒的
山岩,是我们胜利的源泉,我们的避难所。让我们在那里再建神殿,为她的永寿献上赞
歌……”。
犹太人梦想巴勒斯坦会成为他们的避难所,但等待他们的不是和平的飞鸽,而
是愤怒的子
弹。就在以色列成立的第二天,1948年5月16日,阿拉伯国家联盟的埃及、约旦
、叙利亚、黎
巴嫩和伊拉克的军队,一齐向刚成立的以色列发起进攻,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
阿拉伯联盟成立于1945年,最早有埃及、沙特阿拉伯、约旦、叙利亚、黎
巴嫩、伊拉克
和阿拉伯也门7个成员国(现在已增加到21个成员国)。阿拉伯国家联盟的宗旨是:
捍卫阿拉伯国
家的主权和独立,促进各成员国之间的合作互助,协调阿拉伯国家反对外来侵略的一致
行动。埃及曾
是阿拉伯联盟的盟主,但1979年埃及与以色列签署和平条约后,埃及的成员国资格被阿
拉伯联盟开
除,直到1988年埃及的成员国资格才被恢复。
犹太人没有想到战争会来得这么快,他们几乎没有什么准备。面对阿拉伯五国
联军的4万多
人,以色列只有3万人的武装,更糟糕的是,以色列还没有正规军队,当时的以色列军
近似于没有统
一指挥的游击队。以色列也几乎没有大炮、装甲车等重武器。在阿拉伯联军的攻势下,
以军节节败
退,新生以色列面临崩溃的边缘。阿拉伯五国有人口3500万,而以色列当时只有6
5万移民,在
这样力量悬殊的情况下,阿拉伯联军本以为10天之内就能占领整个以色列,但事情的
发展却出乎他
们的意料之外。
尽管没有正规部队,新生的以色列却是全民皆兵,对阿拉伯联军展开了“人民
战争”。没有统
一指挥的以军在各地展开游击战,每一个犹太居民点都武装起来,连年轻女子也拿起枪
投入战斗。在
战争开始后的两周间,以色列战场没有统一的军事行动,到处是混乱的游击战。但以色
列的游击战也
破坏了阿拉伯联军的统一作战,使他们不得不各自疲命于对付以色列的游击队。另外阿
拉伯各国也有
自己的私心,想抢占巴勒斯坦的领土,这也造成阿拉伯联军不能协调统一的军事行动。
开战后第三天的5月17日,美国向联合国安理会递交了一份议案,建议安理
会命令战争双
方在36小时内停火。苏联也指责阿拉伯国家发动进攻,要求立即停火。英国撤走了阿
拉伯军团中的
英军顾问,停止向埃及、伊拉克、约旦提供武器。6月初,阿拉伯联军已经占领了巴勒
斯坦的三分之
二领土,军事上处于优势,以为此时停火谈判能够达成对阿拉伯国家有利的和平协议。
另外阿拉伯联
军也在以色列的游击战中感到疲惫,希望得到休整。6月11日,阿以双方同意停火四
周。
停火给以色列赢得宝贵的喘息之机。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都发起最大的努力
支援以色列。
来自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志愿兵在以色列源源上陆,犹太人捐款买的新式武器也源源运到
以色列。更重
要的是,以色列政府利用此机会,正式建起了一支正规的以色列国防军(IDF),把
散布全国各地
的私兵游击队改编统一起来,禁止地方拥有私兵。其间有一支乘船来自欧洲的900名
犹太人义勇
兵,不听从以色列国防军的命令准备自行登陆,结果被以色列国防军将船击沉。到6月
28日,所有
的犹太人武装都向以色列政府宣誓效忠,消除了自行其是的地方武装。以色列严格禁止
私兵的政策,
为日后建立一个强有力中央政府奠定了基础。
阿拉伯国家本以为以色列在停战后会向他们谈判求和,没想到以色列却利用停
战的机会重整
武装,于是阿拉伯联军在7月9日再开攻击。但此时以色列已建起统一指挥的国防军,
人数扩充到6
万人以上,而阿拉伯联军虽然进行了一些补充,但人数只有4万5千人左右,比起以色
列正规军已处
劣势。另外以色列得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犹太人捐赠的新型轻重武器,在武器装备质量方
面也好于阿拉
伯联军。此次阿拉伯联军的进攻在一开始就陷于被动。
7月15日,联合国安理会命令双方停火,并指名瑞典红十字会总裁贝尔南多
伯爵为调停
者,调解双方停战。但军事上占据优势的以色列,想收回被阿拉伯联军占领的领土,并
不想立即停
战。9月17日,贝尔南多伯爵在耶路撒冷附近倒在犹太恐怖主义分子的枪弹之下。贝
尔南多伯爵死
后,阿以双方战事重开,但战事越来越不利于阿方。考古学家出身的以军司令,考证出
一条已被湮没
的罗马时代古道,以军沿这条古道包抄埃及军的后方。埃及人万没想到以军会出现在他
们意想不到的
地方,全军开始败退。打主阵的埃及军一败,其他阿拉伯军队亦败退下来,第一次中东
战争以以色列
的胜利宣告结束。
在联合国的调停下,1949年开始,以色列同埃及(1949年2月)、黎
巴嫩(194
9年3月)、约旦(1949年4月)和叙利亚(1949年7月)分别签订停战协定
,划定临时停
战线。但伊拉克拒绝与以色列签署停战协定,法律上伊拉克和以色列现在仍处于战争状
态。在第一次
中东战争中,以色列不仅夺回了联合国“分治”决议划归它的领土,而且占领了大部分
联合国划归巴勒
斯坦人的领土,除加沙地带和约旦河西岸分别由埃及和约旦军队占领外,以色列占领了
巴勒斯坦总面
积的80%。
阿以双方停战了,但巴勒斯坦难民问题却遗留下来。战争期间,巴勒斯坦人为
躲避战祸,逃
到埃及、约旦、黎巴嫩、叙利亚等国的边境附近避难。战争结束后,这些难民想返回自
己在巴勒斯坦
的家园,却被以色列拒绝。1948年12月,联合国通过决议,声明巴勒斯坦难民战
后有返回自己
故乡的权利,要求以色列政府尽快安排难民回乡,以色列却拒不执行联合国的决议。
据统计,逃到各国边境附近避难的巴勒斯坦难民约有90余万。这些人由于无
法返回故乡,
不得不长期住在难民营中,靠国际社会的救济为生。长期住在难民营中的难民,势必结
婚生子,所以
难民的人数逐年增加,现在巴勒斯坦难民已增加到370万左右。把几百万巴勒斯坦难
民安置到哪
里,成为现在中东问题中最难解决的问题。
停战后,阿拉伯国家内出现了分裂局面。1950年4月,约旦国王阿卜杜拉
宣布把在第一
次中东战争中占领的巴勒斯坦约旦河西岸领土(联合国划归巴勒斯坦人的领土),并入
本国版图,并
把国名改称约旦哈希姆王国。阿卜杜拉国王的行为在阿拉伯世界引起了愤怒:原来约旦
出兵的真正理
由是吞占巴勒斯坦领土。不久,对阿卜杜拉国王的愤怒变成了行动,1951年7月,
阿卜杜拉国王
在耶路撒冷被巴勒斯坦激进分子暗杀。
此外阿拉伯国家同意与以色列停战,还有深刻的国内原因,特别是阿拉伯联盟
的盟主埃及,
正孕育着革命的风暴。1882年,英军占领埃及,此后埃及在名义上从属奥斯曼帝国
,实际沦为英
国的殖民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于1914年12月单方面宣布埃及为其保
护国,取消奥
斯曼帝国对埃及的宗主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埃及发起了反英、反封建王朝的斗争,
要求英军撤出
埃及,实现埃及的真正独立。
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后第二天,埃及的诺库拉西首相被暗杀,反殖民主义、反
法鲁克王朝的
力量在埃及各地不断壮大,埃及进入革命前夜。为了安定国内政局,埃及政府匆匆与以
色列签署了停
战条约,但这更激起了民族主义分子对法鲁克王朝的反感。在日益壮大的全国性反政府
运动巨浪中,
法鲁克王朝就像一只即将倾覆的小舟。1951年10月,法鲁克政府为了安抚国内的
反殖民主义运
动,单方面宣布废除《英埃同盟条约》,要求英军从苏伊士运河地区撤军,但英国拒绝
了埃及政府的
要求。
提到《英埃同盟条约》,不能不提及苏伊士运河的历史。苏伊士运河位于埃及
东北部,始建
于1859年,1869年竣工通航。最初英国反对修建运河,法国为了打破英国对好
望角航道的控
制,1857年成立了“万国苏伊士海运运河公司”,法国占52%的股份,埃及占4
4%的股份,法
国对运河公司掌握控制权。但英国也很快把手伸向苏伊士运河,1875年,英国趁埃
及财政拮据,
买进埃及持有的全部运河公司股票,1882年英国占领埃及后,直接控制了运河。1
922年,英
国承认埃及独立,但仍保留在运河区的驻兵权。1936年,英国和埃及签订《英埃同
盟条约》,规
定英军继续驻扎运河区。
英国拒绝撤军,埃及人的愤怒开始爆发,各激进团体组织招募义勇队,向驻运
河地区英军发
起恐怖主义袭击。他们破坏道路,炸毁桥梁,火烧英军仓库,暗杀英军士兵。英军为了
对付埃及恐怖
主义分子,在苏伊士运河地区增兵8万。然而英国的增兵,不但没有制止恐怖主义破坏
活动,反而促
使恐怖主义活动进一步升级,埃及的警察也暗中协助恐怖主义活动。1952年1月2
3日,英国在
中东最重要的军需仓库被炸毁,英国宣布要进行报复。1月25日,英军司令下令解除
运河地区的所
有埃及警察的武装,被埃及警察拒绝。英军包围了警察大队的营地,要求埃及警察缴枪
投降。当埃及
警察回答“不”时,战斗开始了。英军的炮弹雨点般落向埃及警察营地,200名埃及
警察中46人死
亡,72人负伤,但警察们始终没有向英军打出白旗。
消息传到开罗,人们沸腾了。1月26日,上百万人走上街头抗议英军的暴行
,不久抗议游
行变成了暴力破坏,愤怒的人们放火焚烧英国银行、商店、电影院、俱乐部。英国银行
的职员多数在
地下室中窒息而死,十几个英国职员试图跑出银行大楼,但又被愤怒的人群推回到大火
中,直到看着
他们烧成黑炭。开罗市中心一片火海,几百栋房屋焚毁,有多少人死亡已无法统计。后
人把1952
年1月26日,称为“黑色的星期六”。
开罗暴动,也为埃及革命创造了时机。由纳赛尔等青年军官建立的“自由军官
组织”,在反政
府运动中逐渐成为主力。1952年7月22日夜,自由军官组织执行委员会宣布发动
革命,7月2
3日清晨,起义部队控制了局势,7月26日,革命军宣布废黜国王法鲁克,成立纳吉
布任主席、纳
赛尔任副主席的革命指导委员会。新政权宣布没收封建王室土地,取消社会等级和贵族
称号,进行土
地改革。次年宣布永远废除君主政体,成立埃及共和国,纳吉布为总统,纳赛尔任副总
统兼内政部
长。后来纳吉布被罢免,纳赛尔任代总统。1956年6月,纳赛尔当选为埃及总统。
埃及革命成功了,可是英军仍驻留在苏伊士运河。1954年4月,新成立的
革命政府与英
国交涉撤军,但不久双方谈判破裂。此后向运河地区英军的恐怖袭击已经频繁到每天都
发生的地步,
让英国人措手无策。更让英国人难过的是美国的态度。1954年以来,美国多次公开
表示支持埃
及。5月10日,美国国务卿发言说:“众所周知,美国与英国和法国的关系,是基于
北大西洋公约的
同盟国关系,但这也并不意味着美国在任何情况下都支持这两国的帝国主义企图。而且
美国也反对加
深中东地区的殖民地化。”
英国战后要依靠美国的经济援助,在美国施压后,英国不得不在埃及撤军的问
题上后退。1
954年7月10日,英国和埃及的谈判再开,此次美国代表也列席了会议。7月27
日,英埃达成
协议,英军于1956年6月25日以前全部撤出埃及。埃及第一次在对列强的谈判中
取得了胜利。
虽然英军撤出了埃及,但苏伊士运河仍属于“万国苏伊士运河公司”的财产,
而“万国苏伊士
运河公司”的两大股东是英国和法国。1956年7月26日,埃及革命胜利4周年的
日子,开罗举行
了盛大的庆祝仪式,纳赛尔总统发表讲话,纳赛尔最后说:“1955年,苏伊士运河
的收入达1亿美
元,可是运河公司只给了我们3百万美元。现在埃及的一些人正在挨饿,而那条财源滚
滚的宝河却在
我们的身旁悄悄流过。帝国主义的跨国公司,正在榨取着我们。”面对情绪激动的人群
,纳赛尔接着
说:“我要告诉诸位一个消息,就在我和诸位讲话的时候,那个万国苏伊士运河公司已
经不存在了,运
河公司已经国有化了,运河已经是属于我们的了。”
纳赛尔总统将苏伊士运河国有化的措施,震惊了世界。英法将苏伊士运河问题
提交联合国,
但未达成什么结果,英法开始秘密策划用武力夺还苏伊士运河。为了解决兵力不足的问
题,两国邀请
以色列参加作战。而以色列也早已对埃及的纳赛尔政权不满,三国利益一致,一拍即合
。
1956年10月29日,以色列军队首先向埃及发起进攻;英法空军则于1
0月31日对
埃及发起空袭,然后空投伞兵,发起地面进攻。英法选择此时出兵埃及,也是有其打算
。当时欧洲正
好发生了匈牙利事件,苏军出兵匈牙利,美苏的冷战又达到一个高潮。英法估计美苏忙
于冷战,无暇
顾及埃及的事,所以事先没有征求美国的意见就发起了军事行动。
但英法两国失算了,不但苏联反对英法两国出兵,美国也强烈要求英法两国立
即撤军。美国
还施加压力:如果英法不撤军的话,美国就要停止经济援助,甚至通过联合国进行经济
制裁。在美苏
两大国的压力下,英法已无别的选择,只好接受联合国的停火决议,于11月6日宣布
停火;12
月,英法军队全部撤出埃及。英法军队撤退后,以军也不得不撤回到1948年停火线
以前的位置。
第二次中东战争以埃及的胜利宣告结束。
第二次中东战争后,英法的殖民主义势力在中东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美苏两国
的势力,在中
东展开新的角逐。
二次中东战争的最大后遗症是巴勒斯坦难民问题。战争后,以色列为了排除阿
拉伯人,把巴
勒斯坦变为纯犹太人的土地,拒绝在战乱中逃到国外避难的巴勒斯坦人返回家园。犹太
人在二战前受
尽没有祖国被人欺凌的痛苦,可是以色列在中东战争中,又人为地制造了另一群没有祖
国、无家可归
的难民,制造了另一个民族迫害。这也是以色列被世界舆论批评的焦点。
美国在支持埃及独立,支持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反对英法出兵埃及方面,受
到普遍赞扬。
但在巴勒斯坦难民问题上,却过分偏袒以色列,几乎没有过问以色列的难民政策。如果
美国在巴勒斯
坦难民问题上,向以色列施加停止经济援助等足够压力的话,以色列显然不得不认真考
虑巴勒斯坦难
民问题。因此人们对美国的看法是:美国在巴勒斯坦难民问题上,不是不能有所作为,
而是不愿有所
作为。
由于无法返回巴勒斯坦的家园,这些巴勒斯坦难民不得不长年生活在巴勒斯坦
边境附近的难
民营里。他们没有祖国,没有土地,没有财产,更谈不上民主和自由的奢侈,他们有的
只是仇恨和怒
火,巴勒斯坦成为愤怒的大地。1960年代以后,巴勒斯坦难民组成巴勒斯坦解放组
织,开始用恐
怖主义的手段,向以色列和支持以色列的欧美各国复仇,巴勒斯坦人从此成为世界新闻
媒体的主角。
三、从泛阿拉伯主义到泛伊斯兰主义
第一次大战爆发后,统治阿拉伯半岛的奥斯曼帝国对英法宣战,被奥斯曼统治
的阿拉伯人,
于1916年乘机发动了争取民族独立的武装起义。阿拉伯起义军配合英法对奥斯曼政
府军作战,1
918年10月,起义军攻占叙利亚的大马士革,叙利亚人宣布成立自己的独立国家。
可是英法两国
早有密约,战后把奥斯曼帝国统治下的阿拉伯领土划归英法两国委任统治,叙利亚被划
归法国委任统
治。
1919年7月,叙利亚国民大会在大马士革召开,大会要求西方列强承认叙利亚
为独立的主权
国家,拒绝巴黎和会拟议中的委任统治,但参加巴黎和会的各列强对叙利亚人的要求置
若罔闻。19
20年3月,叙利亚国民大会自行宣布叙利亚独立,但英、法两国拒绝承认。1920
年7月,法国
向自行成立的叙利亚政府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叙利亚无条件接受法国的委任统治,被叙
利亚拒绝,于
是法军发起武装攻击,叙利亚军战败。在法国的军刀面前,叙利亚被迫接受法国的委任
统治。
叙利亚人起义,配合英法对德奥作战,按理本应是战胜国。但在巴黎和会上,
列强却把其领
土分给法国委任统治。中国人也会记得巴黎和会上把中国领土分给日本的耻辱经历。在
那个年代,强
权就是真理。英法等西欧国都是民主主义国家,但这些民主主义国家只是对自己的人民
讲民主,对外
国的人民讲的却是强权和利益。
西方世界大恐慌的1929年,两位叙利亚留学生阿弗拉克和比特鲁在巴黎偶
然相遇。阿弗
拉克是东正教徒,比特鲁是伊斯兰教徒,虽然信仰不同,并未影响两人的友谊,因为他
们有一个共同
的理想。近代以来阿拉伯人一直受压迫,沦为西方的殖民地半殖民地。人们在思考:阿
拉伯人怎样才
能改变任人宰割的处境?最好的办法就是建立一个超越国家和民族的大阿拉伯联盟,这
样就有力量抵
御西方列强的侵略宰割。
阿弗拉克和比特鲁在阿拉伯留学生中创建了“阿拉伯学生会”,传播他们的“
泛阿拉伯主义”思
想。回国后,两人潜心著书立说,10年以后,两人在阿拉伯的青年学生中,已成为负
有盛名的理论
家和宣传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又给叙利亚人的独立带来好机会。1940年法
国维希政府投
降,叙利亚成为德国的势力范围。为了与德国对抗,1941年英军和自由法国联军进
入叙利亚,宣
布让叙利亚独立。1943年7月,在叙利亚举行自由选举,成立自己的政府。
为了参加1943年的议会选举,阿弗拉克和比特鲁等人组建了阿拉伯复兴党
,但阿拉伯复
兴党在大选中一个席位也未获得。原来当时叙利亚的社会形态是部族制度,一般百姓名
义上有自由投
票的选举权,但实际上他们投票时不得不遵从家长和族长的意志,所以投票只是反映了
少数大部族首
领的选择,所谓的自由选举不过仅仅是一个名称而已。后来阿弗拉克说:“他们(西欧
)让我们搞自由
选举,我们搞了,结果怎么样?我们一票也没有得到,尽管人民是支持我们的。”
阿弗拉克是阿拉伯现代史中极其重要的人物之一,他创办的阿拉伯复兴党(后
改称阿拉伯复
兴社会党),成为阿拉伯世界跨国家的政党。后来阿拉伯复兴党通过革命和政变的手段
,在叙利亚和
伊拉克取得了政权,现在阿拉伯复兴社会党在叙利亚和伊拉克都是执政党,现任伊拉克
总统萨达姆·侯
赛因也是阿拉伯复兴社会党员。侯赛因总统发起入侵伊朗和科威特的行动,意在用武力
统一阿拉伯世
界,也是阿拉伯复兴社会党人的泛阿拉伯主义的另一种表现。
在二次大战前,阿拉伯知识分子对西欧的民主体制多持赞赏态度,也希望在阿
拉伯引进西欧
式民主。可是1943年叙利亚举行的有名无实的自由选举,使阿拉伯的知识分子对西
欧式民主体制
是否适合于阿拉伯社会开始表示怀疑。之后阿拉伯思想界出现两条道路或两种倾向:正
确独裁主义
(即所谓“开明专制”)和伊斯兰原教旨主义。
在正确独裁主义道路上,埃及总统纳赛尔成为第一位阿拉伯人盼望的“正确独
裁者”。194
5年,纳赛尔等人组成了秘密的反政府“自由军官团”,1952年发动政变,推翻了
法鲁克王朝,废
除了君主政体,成立了埃及共和国。但埃及共和国并没有成为西方概念中的民主国家,
而是开明专制
的独裁体制。纳赛尔任总统后,在埃及实行“阿拉伯社会主义”。纳赛尔在政治上实行
一党独裁,取缔
一切反对党派,阿拉伯社会主义联盟成为唯一合法的政党;在经济上实行工业国有化政
策,征收了英
法等外国资本在埃及的企业,较大的民族私人工商业也国营化;在土地政策上,将大地
主的部分土地
分给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在妇女解放方面也有了很大进展。
纳赛尔是“泛阿拉伯主义”的信奉者,他认为阿拉伯世界最终应该走向统一的
大阿拉伯联邦。
纳赛尔设想的大阿拉伯联邦是超越宗教的政教分离国体,只要是讲阿拉伯语的,不管什
么民族,什么
宗教信仰,都是大阿拉伯联邦的成员。要达到这个最终目标,纳赛尔计划分三步走:第
一步,把埃及
建成一个富强的国家,成为阿拉伯联邦的基石;第二步,收回被占领的阿拉伯领土(主
要是指巴勒斯
坦);第三步,建成统一的大阿拉伯联邦。
为了尽快使埃及富强起来,纳赛尔采纳了苏联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方式,重工
业、国防工业
优先的建国思想。当然纳赛尔的社会主义和苏联的共产主义并不是一回事。纳赛尔是不
结盟运动的创
始人之一,奉行中立和不结盟政策,既不一边倒向美国阵营,也不一边倒向苏联阵营,
为阿拉伯世界
开创了一条新的外交道路。
纳赛尔的另一个壮大计划就是歼灭以色列,解放巴勒斯坦。要达成这个目的,
离开大国的支
持是不行的。美国支持以色列,纳赛尔就向苏联寻求军事上的支持。苏联出于冷战的需
要,也需要在
中东寻找一个战略伙伴,双方有共同的战略目的,于是苏联逐步成为埃及的主要军火供
应国。在苏联
的援助下,埃及的军事力量稳步增加,特别是空军和装甲部队有明显增强,近代战争的
作战能力有很
大增长。
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个阿拉伯国家领袖,能像纳赛尔这样得到阿拉伯民众的
衷心爱戴。纳
赛尔推翻了腐败的封建王朝,建立了进步的共和国,奉行不结盟的独立外交,这些都得
到阿拉伯人的
赞赏。特别是纳赛尔敢于向西欧列强挑战,收回了苏伊士运河,又使纳赛尔名声大震。
纳赛尔口才很
好,他富于情感的政治演讲,感染了无数阿拉伯人民。下面摘录一段纳赛尔的有名演讲
。
“我们在与西欧列强和以色列双方作战。西欧列强制造了以色列,侮辱了我们
阿拉伯民族,而
且更有甚者,不管在1948年以前还是以后,西欧列强对我们阿拉伯人一直视而不见
,对我们的感
情、我们的希望、我们的权利,从未给过一顾。我们要教会西欧人,那些愚弄我们、侮
辱我们、践踏
我们权利的西欧人,懂得尊重我们阿拉伯民族,认认真真地把我们当作他们的对手。”
当时沙特阿拉伯等亲美国家禁止出售纳赛尔的画像,人们就从黑市买来纳赛尔
的画像挂在家
中,向神一样地对纳赛尔祈祷,把阿拉伯复兴的希望寄托在纳赛尔身上。每当埃及的“
阿拉伯之声”电
台播放纳赛尔的讲话时,收音机旁总是挤满热情的听众。人们传诵着纳赛尔的故事:纳
赛尔贵为总
统,但仍然住在普通的平房里,他没有艳闻,没有存款,他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了埃及,
为了阿拉伯……
很多阿拉伯国家的人民都盼望自己的国家与埃及合并,接受伟大领袖纳赛尔的领导。1
958年2
月,叙利亚与埃及合并为阿拉伯联合共和国,纳赛尔的大阿拉伯联邦的梦想,好像已经
看到了曙光。
然而一个统一强大的阿拉伯联邦,必然威胁到以色列的生存,以色列不允许阿
拉伯联邦的诞
生,要把她扼杀在摇篮中。1967年6月5日,以色列对埃及发起突然袭击,拉开“
第三次中东战
争”的序幕。以色列在几天之内摧毁了埃及十几年装备起来的空军,占领了埃及的整个
西奈半岛。埃及
军事上的惨败,大大打击了纳赛尔的威信,破碎了纳赛尔的梦,也破碎了阿拉伯人的梦
。
1970年9月28日,纳赛尔因心脏病突发去逝,几十万人为他送葬,人们
唱着:“世间唯
一的神安拉,纳赛尔是他的爱儿”。那时全世界的阿拉伯人把阿拉伯统一、阿拉伯复兴
的期望寄托在纳
赛尔身上。纳赛尔死了,埃及败了,阿拉伯的统一和复兴,转眼变成看不到期待的渺茫
。
1950年代到1960年代,也就是纳赛尔的时代,泛阿拉伯主义是阿拉伯
世界的主流思
想。纳赛尔死后,利比亚的卡扎菲、伊拉克的侯赛因都试图继承纳赛尔的衣钵,重新打
起“泛阿拉伯主
义”的大旗,统一阿拉伯世界。但他们的资历、人品和威望,都无法与纳赛尔相比,纳
赛尔没有接班
人。此后,泛阿拉伯主义虽然仍是阿拉伯世界的主流思想之一,但其主导地位已逐渐被
“泛伊斯兰主
义”,即我们所说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所代替。
泛阿拉伯主义和泛伊斯兰主义非常不同。泛阿拉伯主义是非宗教性的,旨在建
立一个政教分
离的国家联邦,强调不论宗教信仰,不论民族,凡是讲阿拉伯语的都是一家人;泛伊斯
兰主义则是宗
教性的,旨在建立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体系,强调不论国家,不论种族,不论讲什么语
言,凡是信伊
斯兰教的都是一家人。泛阿拉伯主义的基石是阿拉伯语言、阿拉伯文化,而泛伊斯兰主
义的基石则是
伊斯兰宗教信仰。伊拉克的萨达姆侯赛因是泛阿拉伯主义者,而阿富汗的塔利班则是泛
伊斯兰主义
者。
“泛伊斯兰主义”或“原教旨主义”可以追溯到本世纪初的伊斯兰政治家和宣
传家哲马鲁丁·阿
富汗尼。1920年代创建的“穆斯林同胞团”,是现在“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者”的先
驱。伊斯兰原教旨
主义的基本思想是:“为什么近代伊斯兰国家落后了?为什么伊斯兰教徒不断被异教徒
欺压?那是因为
我们偏离了伊斯兰的真正精神和基本原则。我们必须返回到伊斯兰精神的原点,才能改
变伊斯兰世界
的现状。”
人们为什么会信奉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其实伊斯兰原教旨主义也有自己的理论
:“现在人类社
会的战争、暴行、屠杀、迫害,都是来自所谓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民主主义、法西斯
主义等人类头
脑中的不洁思想。要消灭战争、消灭迫害、消灭犯罪,达成一个平等幸福的人类社会,
就要清除人类
头脑中不干净、不纯洁的思想。而达到这个目的的唯一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伊斯兰精
神。”
在1960年代以前,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是少数派,并没有很多的支持者。但
进入1980
年代后,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迅速抬头,出现了伊朗,阿富汗塔利班这样的伊斯兰原教旨
主义国家。被
视为恐怖主义分子的本拉登,更是推崇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埃及等比较西方化的阿拉伯
国家,也受到
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很大影响。比如埃及最高法院放弃了1979年制定的男女平等同
权的法律,就
是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回归的一个示例。
从另一方面来看,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抬头,也与阿拉伯国家的近代化发展,
经济开发失败
有密切关系。阿拉伯国家的普通人民看到的是什么?是上涨的物价,扩大的贫富差距,
无德的商人,
阴谋的政治家,败坏的社会风气,掠夺阿拉伯财富的异教徒……在这样乌烟瘴气的社会
中,一般大众难
免产生对社会的怨愤心理,需要寻求一种精神寄托,而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正给了他们精
神的解脱。
在1970年代前,阿拉伯人把解放巴勒斯坦看作是民族解放战争,是为民族
而战;而现在
阿拉伯人把解放巴勒斯坦看作是“圣战”,是为神而战。成立于1960年代的巴勒斯
坦抵抗组织叫
做“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不叫“巴勒斯坦圣战组织”,而成立于1980年代的阿富
汗抵抗组织叫
做“阿富汗圣战者伊斯兰联盟”,不叫“阿富汗解放联盟”,也反映了阿拉伯世界思想
思潮的变迁。
泛阿拉伯主义的酿成和泛伊斯兰主义的酿成,既有阿拉伯人的内部原因,也有
国际社会的外
部原因。从泛阿拉伯主义到泛伊斯兰主义,表现出当代阿拉伯人对国家和政府的失望,
不得不到神的
旗帜下寻求解脱的归属意识。
四、第三次和第四次中东战争
1950年代到1960年代,是革命的年代,不仅中国在进行翻天覆地的社
会主义革命、
文化大革命,世界各地也到处是革命的暴风骤雨。1956年的第二次中东战争后,革
命的风潮也吹
遍阿拉伯世界,封建王制体系的阿拉伯国家政府纷纷垮台,激进的革命党人政府成立。
1957年,
约旦政府废除《英约同盟条约》,英军全部撤出约旦。1958年,伊拉克的自由军官
组织发动政
变,推翻费萨尔王朝,成立伊拉克共和国。1961年英国保护国科威特独立。196
2年,也门自
由军官集团发动革命,推翻王制政府,建立阿拉伯也门共和国。同时在1962年,阿
尔及利亚摆脱
法国殖民统治正式独立。
新诞生的阿拉伯革命党政权,多半持激进的民族主义态度,支持埃及总统纳赛尔提
倡的“阿拉伯大
义”,即驱逐以色列、恢复巴勒斯坦是阿拉伯国家共同的义务。纳赛尔本人也曾多次宣
言:“要把以色
列从地图上抹掉。”与以色列相比,阿拉伯在人力物力方面都占据绝对优势,只要阿拉
伯世界团结一
致,消灭以色列并不是不可能的梦想。那时阿拉伯人在盟主埃及的倡导下,立下消灭以
色列的雄心壮
志。
1958年埃及和叙利亚合并,成立“阿拉伯联合共和国”,但由于埃及总统
纳赛尔的家长制
作风,叙利亚方面感到不快,叙利亚于1961年脱离“阿拉伯联合共和国”,成立阿
拉伯叙利亚共和
国。1963年,阿拉伯复兴社会党在叙利亚发动政变,掌握政权。阿拉伯复兴社会党
在叙利亚掌权
后,采取了比埃及更为激进的反以色列政策,特别是在对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扶持方面
,几乎是尽全
力而为。
第一次中东战争期间,有近百万巴勒斯坦难民为了躲避战火,暂时逃出巴勒斯
坦。因为以色
列拒绝他们返回家园,这些巴勒斯坦难民不得不长期住在巴勒斯坦周边的埃及、叙利亚
、约旦、黎巴
嫩等国边境附近的难民营中。1950年代,革命的风潮也吹到巴勒斯坦,巴勒斯坦难
民中开始自发
成立各种各样的武装组织。但当时阿拉伯诸国对巴勒斯坦难民的武装组织并不很重视,
没有给予有力
的支持,所以巴勒斯坦武装组织也没有什么令人瞩目的作为。
1963年以后叙利亚开始全力扶持巴勒斯坦武装组织,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
化。1964
年1月召开的第一届阿拉伯国家首脑会议上,与会各国通过了支持成立巴勒斯坦解放组
织的决议。1
964年6月,以巴勒斯坦难民武装组织中力量最大的“法塔赫”为主,正式成立了巴
勒斯坦解放组
织。1964年9月第二届阿拉伯国家首脑会议上,承认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为巴勒斯坦
人民的正式代
表。消灭以色列、武力夺还巴勒斯坦,成为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奋斗目标。巴勒斯坦解
放组织的章程
中明文规定:“武装斗争是巴勒斯坦解放的唯一手段。”
么样的地方?为什么主张向善的宗教最后衍生出最血腥最恐怖最暴力的行为?恐怖
分子和被袭击者的关系真的如大家所见吗?谁才是或者什么才是真正恶?本篇仅还
原一个真实。不代表任何观点。引申:国人是否有信仰,信仰是不是等于
信神、信教?如果没有?我们又为何有着共同的快乐、悲伤还有愤怒甚至
是敌人,为何几千年朝代更替也没有改变?望国人思索,望国人自强。
一、从犹太复国主义到中东战争的爆发
二战以后,中东问题一直是世界和平的焦点之一,中东问题也是导致不久前美国“九一
一”恐怖主义爆炸事件的直接导火索。人们不禁要问:中东问题的起因是什么呢?
这不是一两句话可以讲清楚的事。
3000年前,几乎在周武王灭商建立周王朝的同时,亚细亚大陆的西边,现在被称为
巴勒斯坦的土地上,也诞生了一个新兴的希伯来王国,这是以色列-犹太王国的前身。
几百年后,欧罗巴大陆上又诞生了一个强大的罗马帝国。公元前63年,罗马帝国侵
入耶路撒冷,占领了巴勒斯坦。尽管犹太人曾举行多次武装起义,但均被罗马人镇压下
去,犹太人被驱逐出巴勒斯坦,失去了他们的国土与家园。
犹太人国家虽然被灭,但他们的信仰却没有动摇。犹太人流浪到世界各地,他们仍然固
执地坚持着他们的教义,保持着他们的文化,形成一支独特的、没有自己土地、没有
自己祖国的民族。如果犹太人不再那么执着,放弃自己的信仰,把自己融化在世界
国的文化中,也就不会有纳粹德国的大屠杀,也不会有今天的中东民族冲突。犹太人
却是异样地执着,他们宁可流血,却不肯放弃自己的信仰,这个执着造就了犹太人的
悲剧历史。
星移斗转,500年后,阿拉伯半岛上又诞生了一位震撼世界的奇人,穆罕默德创立了
伊斯兰教,建立了统一的阿拉伯帝国。巴勒斯坦土地上的居民成为信仰伊斯兰教的巴
勒斯坦阿拉伯人,从此他们从未离开过这块土地,成为这块土地的主人。
1518年,巴勒斯坦并入奥斯曼帝国版图,直到1920年奥斯曼帝国崩溃为止,巴
勒斯坦被奥斯曼帝国统治了400多年。不过奥斯曼帝国鼓励传播伊斯兰教和阿拉伯文
化,巴勒斯坦人一直保持着伊斯兰教的信仰和阿拉伯人的文化传统。
基督教在欧洲广泛传播,信奉犹太教的犹太人成为生息在欧罗巴大陆上的为数
不多的异教徒。尽管基督教提倡宽容,可是异教徒犹太人的命运并没有那么幸运。
欧洲人迫害犹太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世纪,十九世纪后叶,歧视迫害的犹太人的
“风气”在欧洲大陆形成。纳粹德国对犹太人的大屠杀,也是建立在欧洲歧视迫害犹太
人的传统风气之上,有几个欧洲国家可以自称自己在迫害犹太人方面手是干净的呢?
1881年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刺,俄国掀起了屠杀犹太人的风潮,一部
分居住在俄国
的犹太人,为了逃避屠杀,迁居到巴勒斯坦,这是犹太人第一次向巴勒斯坦大量移民。
最初,巴勒斯
坦的阿拉伯人对迁居来的犹太人还是比较友好的,尽管双方的信仰不同,阿拉伯人和犹
太人亦能相互
共存,没有发生过大的冲突。可是后来“犹太复国主义”的兴起,改变了巴勒斯坦人的
命运。
1894年,法国发生了著名的“德莱斐斯事件”。在法军参谋部工作的犹太
人德莱斐斯,由于犹太人的身份而被当作德国奸细判刑,这在全欧洲犹太人中引
起了很大震动。维也纳《新自由日报》的驻巴黎特派记者赫茨尔,详细调查采
访了“德莱斐斯事件”。赫茨尔本身也是犹太人,赫茨尔早期的思想是:只要犹太人
尽力接近融入基督教社会,对犹太人的歧视迫害就会消失。可是在“德莱斐斯
事件”的采访过程中,赫茨尔听到的看到的尽是犹太人被歧视和迫害的悲愤与泣诉,赫
茨尔改变了自己的想法:“犹太人最终不可能融入基督教社会,要改变犹太人的
悲惨命运,只有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国家。”
1896年,一本只有100页的薄薄小册子:《犹太国,现代解决犹太人问
题的一种尝
试》,在维也纳出版了。赫茨尔在该书中提出他的观点:“犹太人问题既不是社会问题
,也不是宗教问
题,而是一个民族问题。解决犹太人问题的根本是建立一个犹太人自治的国家。”赫茨
尔的这本小册子
像一颗落在草原上的流星,在犹太人中燃起了“犹太复国主义”的燎原烈火。1897
年,在瑞士巴塞
尔召开了首次全世界犹太人大会,赫茨尔当选主席。会上犹太人统一了认识:“要想使
我们的子孙不再
受我们现在所遭受的歧视、迫害、甚至屠杀,唯一的解决方法是建立一个犹太人自治的
国家。”
地球的表面是有限的,世界上的所有土地都已有了主人,到哪里去建立一个新
的犹太人国家
呢?这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赫茨尔设想:选一块当地住民较好相处、周边国家摩擦
较小的地方,
不管是亚洲、非洲、南美洲哪里都行。对于欧洲人来说,不受欢迎的犹太人建立一个自
己的国家,离
开欧洲到那里去生活,也是一件好事。所以欧洲各国对“犹太建国运动”持赞许态度,
特别是英国还表
示愿意提供她在东非的殖民地乌干达,作为犹太人建国的基地。
犹太人对赫茨尔建立犹太人国家的设想都很赞成,但赫茨尔在哪里建国都行的
设想,却遭到
不少异议。另一位犹太建国运动的领导人威尔兹曼(后来成为以色列国的首任总统),
建议把犹太建
国的地点选定在犹太人的故乡巴勒斯坦,这样就不是单纯的建国,而是具有历史意义的
、名正言顺
的“复国”。在第一届全世界犹太人大会上,到会者经过激烈辩论,最后决定把建国的
地点定为巴勒斯
坦,把奋斗的目标从“建立犹太国”改为“恢复犹太国”。巴勒斯坦有一座Zion山
,是古代犹太国祭
神的圣地。犹太人看到Zion山时,油然产生回到自己祖国的温暖感觉,所以犹太人
把“犹太复国运
动”情感化地称为“去看Zion山行动”,即Zionism,现在我们则把Zio
nism翻译
为“犹太复国主义”。
虽然第一届全世界犹太人大会上,犹太复国主义者给自己提出了在巴勒斯坦建
国的奋斗目
标,但这个奋斗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很渺茫。有人向当时统治巴勒斯坦的奥斯曼帝国苏丹
提出在巴勒斯
坦建国的请求,犹太人的请求被苏丹拒绝。犹太人内部也出现了争论,不少人认为与其
在现实性渺茫
的巴勒斯坦建国,不如在现实性较大的东非乌干达建国。假如当时犹太人做出在东非乌
干达建国的决
定,就不会有今天的犹太人与阿拉伯人的民族冲突。不过历史是不能假设的。
正在犹太人为在巴勒斯坦复国,还是在乌干达建国的问题上争吵不休的时候,
好运悄悄降临
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奥斯曼帝国加入德奥同盟,与英法开战。由于美国犹太人
在政治经济方
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英国为得到美国的更多支持,拉美国参战,于1917年发
表了支持犹太
复国主义的《贝福尔宣言》,声称支持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犹太人自治国家。美
国有几百万犹
太人,是犹太人势力最大的国家。美国从一开始就强力支持犹太复国运动。英国发表《
贝福尔宣言》
后,美国总统威尔逊立即向英国政府表示支持《贝福尔宣言》,1922年美国国会正
式通过一项支
持《贝福尔宣言》的决议,支持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犹太国。
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被称为“欧洲重病人”的奥斯曼帝国日益凋零,终于在
1920年崩
溃,在她400多年的荣光历史上画下了休止符。根据英国与法国签订的战后处理奥斯
曼帝国领土的
协议,奥斯曼帝国的中东领土成为英法两国的委任统治地区,英国统治了巴勒斯坦、伊
拉克等地;法
国统治了叙利亚、黎巴嫩等地。英国统治巴勒斯坦后,向犹太人放开了移民巴勒斯坦的
大门,于是大
量犹太人开始涌入巴勒斯坦。在英国统治巴勒斯坦之初,当地的犹太人只有5万人,巴
勒斯坦92%的
居民都是阿拉伯人。此后犹太人移民迅速增加,到1939年,巴勒斯坦的犹太人猛增
至近50万
人。
对哪个国家来说,大量外国移民的涌入都会给当地居民的生活造成重大冲击,
现在世界各国
都有限制外国移民人数的条例,阻止外国移民的大量涌入。可是当时英国对犹太人的移
民巴勒斯坦,
却没有人数限制,加之巴勒斯坦地穷资源少,吸收移民的能力有限,大量犹太人的涌入
,对当地阿拉
伯人的生活环境造成很大冲击。特别是1930年代纳粹德国开始排斥犹太人后,一些
社会地位较高
的、具有专业技术的犹太人也被迫移民到巴勒斯坦。与教育和专业技术较高的犹太人相
比,阿拉伯人
在农工商各方面都竞争不过犹太人,加之犹太人涌入造成土地物价的上涨,使阿拉伯人
越来越面向贫
困化。
阿拉伯人对犹太人的不满开始爆发,巴勒斯坦各地不时发生抗议和暴乱。在阿
拉伯人的抗议
和暴乱面前,英国统治当局动摇了。为了安抚阿拉伯人,加之1930年后欧洲排犹风
潮的加剧,英
国在支持犹太人建国的路线上开始后退。英国当局于1939年宣布限制犹太人进入巴
勒斯坦的移民
人数,把犹太人在巴勒斯坦的人口控制为不超过当地总人口的三分之一。英国当局规定
今后每年进入
巴勒斯坦的犹太人移民人数上限为75000人,超过上限人数的移民为非法移民,要
强制遣送出巴
勒斯坦。英国军舰24小时在巴勒斯坦海岸线巡逻,一旦发现有偷渡上岸的犹太人,立
即拘捕。
英国的限制犹太人新政策让阿拉伯人感到满意,这当然也引起了犹太人的不满
和愤怒。一些
激进的犹太人组成激进团体,开始对英国人进行“武力反抗”。犹太人没有自己的军队
,所谓“武力反
抗”,就是搞恐怖主义,这和现在的伊斯兰激进派没有什么两样。犹太恐怖主义分子在
巴勒斯坦各处制
造针对英国人和英国设施的爆炸和枪击恐怖事件,美国也在暗中支持犹太人激进派的武
力反抗。二次
大战结束后,犹太恐怖主义分子的恐怖活动日益加剧,进入1946年以后,巴勒斯坦
各处每隔几天
就要发生一起恐怖主义爆炸或枪击事件,1946年8月,后来成为以色列总理的贝京
所领导的恐怖
主义团体(其成员还有后来成为以色列总理的莎米尔),炸毁了耶路撒冷最大的高层建
筑,设有英军
司令部的达比都国王饭店大厦,英国军人平民死者80余人。如果能把电视摄像机的镜
头推到50年
前,我们就会看与今天伊斯兰恐怖主义分子无出二辙的犹太恐怖主义分子,在巴勒斯坦
爆炸大厦的恐
怖场面。
犹太人恐怖主义分子的恐怖活动搞得英国人焦头烂额,达比都国王饭店爆炸事
件后,英国人
丧失了统治巴勒斯坦的信心,英国不想再在巴勒斯坦流血了。1947年2月,英国宣
布放弃对巴勒
斯坦的统治,把巴勒斯坦交给联合国处理。才成立不久的联合国接手了这个棘手的难题
,1947年
4月,联合国设立了巴勒斯坦问题特别委员会,特委会经过几个月的讨论,但最终也未
能达成统一意
见。最后特委会向联合国大会提交了两个方案,请联合国大会投票表决。这两个方案分
别是:巴勒斯
坦分割案和巴勒斯坦联邦案。巴勒斯坦分割案是把巴勒斯坦一分为二,各自建立一个犹
太人国家和阿
拉伯人国家;巴勒斯坦联邦案则是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犹太人与阿拉伯人共治的联邦国
家。
美国态度坚决,支持巴勒斯坦分割案,支持建立一个独立的犹太人国家。苏联
也支持巴勒斯
坦分割案,这里苏联有她的打算。此时美苏冷战刚刚开始,苏联希望在犹太人建国方面
支持一下美
国,换取美国在处理欧洲问题上对苏联的让步,反正这也是一个顺水人情,以色列建国
对苏联来说也
没有什么利益损失。美苏两大国一表态,联合国大会的基调就定了下来。1947年1
1月,联合国
大会投票,以33票赞成,13票反对,10票弃权的结果,通过了巴勒斯坦分割案,
这就是所谓联
大181号决议案。
巴勒斯坦分割案获联大通过的消息传来,世界各地的犹太人纷纷上街欢庆,耶
路撒冷街头也
随处可见闪着幸福泪光的犹太人。他们为此奋斗了50年的理想终于变成了现实,从此
犹太人也有自
己的祖国了,怎能不让他们欢天喜地。然而阿拉伯人得知该消息后的反应却与犹太人截
然相反,阿拉
伯人激愤了、爆发了,声明拒不承认联大181号决议案。当时联合国的埃及、伊拉克
、叙利亚等六
个阿拉伯成员国,想阻止联大表决通过巴勒斯坦分割案,但阿拉伯国家的票数一共只有
六票,他们又
没有美英法苏中五大国那样的大国否决权,无力阻止联大通过决议。在联大宣布通过巴
勒斯坦分割案
后,埃及等六个阿拉伯国代表退出会场,表示抗议。
阿拉伯人为什么气愤呢?这里有几个原因。首先,联大181号决议违背了联
合国宪章的基
本宗旨。联合国宪章规定,一个国家的分裂或统一,应由当地居民投票表决,联合国尊
重当地居民的
意志和选择,即所谓“民族自决权”。最近联合国承认东帝汶从印尼独立,就是根据当
地居民投票表决
结果,作出的“民族自决”判决。
在巴勒斯坦问题,按照联合国宪章,本也应该采用“民族自决”原则,让巴勒
斯坦的当地居民
投票作出自己的选择。可是联合国在处理巴勒斯坦问题时,却完全无视当地大多数阿拉
伯居民的意
志,奇怪地让联合国大会越俎代庖,为巴勒斯坦人做了选择。巴勒斯坦的阿拉伯居民被
剥夺了“民族自
决”的权力,自己无权决定自己的命运。这能让阿拉伯人不气愤吗?
这次联合国不给予巴勒斯坦的阿拉伯居民“民族自决权”,显然是有意的。因
为当时巴勒斯坦
的阿拉伯居民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二以上,要进行全民投票公决,犹太人建国的计划肯定
不能实现。联
合国在美国的压力下,无视巴勒斯坦当地阿拉伯居民自决权,作出了有利于犹太人的裁
决,其决议显
然有失其公正性。
更让阿拉伯人感到气愤的是联大181号决议案的内容。在联大181号决议
发布时,巴勒
斯坦境内居住的阿拉伯人占总人口的68%,阿拉伯人拥有的土地占巴勒斯坦总面积的
94%。可是
联大181号决议却规定把巴勒斯坦总面积的57%划给占三分之一人口的犹太人,占
三分之二人口
的阿拉伯人只得到43%的土地。为什么要把近60%的土地分给只占三分之一人口的
犹太人?联大
的决议案中没有任何解释。但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联大181号决议也缺乏公平性可
言,怎能不让
阿拉伯人气炸了肺?
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强烈抗议不公正的联大181号决议,拒绝按照该决议案
在巴勒斯坦成
立政府。联大181号决议,不仅没有给巴勒斯坦带来和平,反而给巴勒斯坦带来了暴
力和战争。联
大181号决议公布后,巴勒斯坦全土沸腾了,到处可见阿拉伯人和犹太人之间展开群
殴,杀人放火
也成为司空见惯。仅在联大181号决议案公布后一周内,就有62名犹太人和32名
阿拉伯人死
亡,伤者更是不计其数。此后,犹太人的恐怖主义团体开始了有组织的报复。当时巴勒
斯坦的阿拉伯
人还没有形成强有力的恐怖主义组织,而在抗英运动中形成犹太人的恐怖主义团体,则
到耶路撒冷郊
外对阿拉伯村民进行无差别屠杀。犹太人的恐怖主义行动一时使阿拉伯人陷于恐慌之中
,许多人逃亡
国外,这是第一批巴勒斯坦难民。
1948年5月14日,英国统治当局正式退出巴勒斯坦。与此同时,巴勒斯
坦的犹太人宣
布成立“以色列国”。美国政府在以色列国成立的当天就宣布承认以色列国。犹太人以
为建立以色列国
后,他们的苦难就过去了,太平幸福的日子正在等着他们。可是现实却与犹太人们的梦
想背道而驰,
就在他们成立以色列国的第二天,阿拉伯联盟的埃及、约旦、伊拉克、叙利亚和黎巴嫩
的军队,一齐
向以色列发起进攻,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
有一种观点,认为中东战争是阿拉伯国家首先发起的,所以战争的责任主要在
阿方。我们不
应该忘记,阿拉伯国家出兵的原因,是联合国做出了不公正的裁决。联合国尚不替他们
说话,阿拉伯
人还能到哪里去讲理?既然已经无处可以伸冤讲理,剩下的只有两条路:一条是屈辱地
忍受,另一条
是站起来反抗。阿拉伯人选择了后者,这就是中东战争爆发的原因所在。
另有一种观点,认为联大181号决议是联合国大会投票表决的决定,不管怎
么样,阿拉伯
国家不遵守联合国的决议,阿拉伯国家也有错。凡是在中国受教育长大的中国人都一定
会知道“五四运
动”。为什么会发生“五四运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19年1月至6月,
英、法、美、
日、意等二十七国,在巴黎举行的处理战后问题的国际会议,中国也作为战胜国参加会
议。最后大会
经过表决,通过了处理战后问题的《凡尔赛和约》,该约的第156、157、158
条中规定,把
德国在山东的全部权益转让日本。这样不公正的裁决把中国人激怒了,引发了全国性的
抗议运动,可
以说“五四运动”是让洋人给“气”出来的。
《凡尔赛和约》是得到英法美日意等大多数国家认可的国际性条约,可是中国
代表却拒绝在
条约上签字,不承认《凡尔赛和约》的有效性。这并不是中国有意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
作对,而是
《凡尔赛和约》不能公正地对待中国的利益和尊严。
同样联大181号决议对于阿拉伯人来说也是不公正的,阿拉伯人拒绝联大1
81号决议,
和中国当年拒绝《凡尔赛和约》时的心情并没有多大区别。不要以为凡是经过投票表决
作出的决议,
代表大多数国家的意见,因而就是公平正确的。当年《凡尔赛和约》也是经过投票表决
作出的决议,
也代表大多数国家的意见,中国人能够承认《凡尔赛和约》吗?当时也有一些国家同情
和理解阿拉伯
人的立场态度,他们对决议投了反对票和弃权票,所以才有33票赞成,13票反对,
10票弃权的
结果。但那时联合国基本被美苏控制,所以一旦美苏赞成,反对的意见就很难站上风。
中东问题是现在世界上最棘手的国际纠纷。到底谁是造成中东问题的主要责任
者?到底是谁
之过?这些都不是容易解释清楚的,不同立场观点的人也有不同的看法。以下几点是笔
者个人的意
见。
中东问题的第一原因:欧洲基督徒对犹太人的迫害。欧洲人对犹太人的迫害,
迫使犹太人痛
感需要建立一个自己的国家,这就导致了犹太复国运动。如果欧洲人对犹太人再宽容一
些,也就不会
有犹太人复国,当然也不会有阿以冲突了。
中东问题的第二原因:犹太人对在巴勒斯坦复国的执着。犹太人应该明白,不
管到哪里建
国,都难免与当地居民发生民族冲突。如果犹太人到人烟稀少的非洲或南美去建国,遇
到的民族冲突
可能会小得多。可是犹太人偏要执着地到人口稠密的巴勒斯坦去“复国”,这就难免与
阿拉伯人发生激
烈的民族冲突。
中东问题的第三原因:美国主导的联大181号决议。美国过分偏袒以色列,
美国主导的联
大181号决议太不公平。如果美国在中东问题上能公正一些,采取按照人口比例划分
领土等较公平
的做法,阿拉伯人也许还能接受。联大181号决议这样赤裸裸地不公平条约,又让阿
拉伯人如何接
受?让他们的自尊心往哪里放?在联大181号决议公布以前,阿以双方虽然已经激烈
对立,但还不
至于到相互残杀的地步。联大181号决议公布后,阿以双方才大开杀戒,兵戎相见。
多年来,巴勒斯坦人一直拒绝承认联大181号决议。但1988年11月,
巴勒斯坦解放
组织宣布承认联大181号决议。为什么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在40年后宣布承认联大1
81号决议?
在下面继续讨论这个问题。 网
二、第一次和第二次中东战争
1945年2月,美国总统罗斯福在参加完雅尔塔会议的归途中,经过苏伊士
运河时,会见
了沙特阿拉伯国王伊本·沙特。两人谈到了战后的中东问题,罗斯福总统提起战后在巴
勒斯坦建立犹太
人国家的想法,沙特国王坚决反对,他建议说:“我也很同情犹太人的悲惨遭遇,也赞
成犹太人建立国
家的设想。既然德国残酷迫害犹太人,战后就应该从德国划分出一块领土,让犹太人在
那里建立自己
的国家,这样也符合’’反坐复仇法’’的原则。阿拉伯人并没有迫害犹太人,为什么
要割让阿拉伯的领
土,让阿拉伯人为犹太人付出牺牲?”罗斯福并不赞成沙特国王的建议,不过罗斯福答
应在犹太人建国
问题上,一定要事先和阿拉伯国家商议。
罗斯福死后,美国人对阿拉伯的许诺也付之东流,没有人再想到在以色列建国问题
上,还需要和
阿拉伯人商议。当时亚非拉国家在联合国中还是少数派,美国尚能控制联合国,尽管印
度、巴基斯
坦、阿拉伯诸国等亚非拉国家反对巴勒斯坦分割案,但无法左右联合国的局势。后来亚
非拉国家在联
合国中成为多数派时,美国就控制不了联合国了。1974年联合国大会通过承认巴勒
斯坦解放组织
的联大3236号决议时,95票赞成(苏联、中国、亚非拉各国),13票弃权(英
国、日本
等)、4票反对(美国、以色列等)。如果1947年亚非拉国家能在联合国中占据多
数,很难想象
联合国大会能够通过181号这样不公平的决议。
1948年5月14日16时,英国对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正式结束前8小时
,第一任以色
列总理本格里昂在国民议会上发表建国宣言:“从今天开始,国名为以色列的犹太人国
家在巴勒斯坦成
立。全世界的犹太人们,听到我的声音了吗?让我们在以色列的精神下团结起来!靠着
这种精神,我
们几个世纪以来的梦想变成了现实。让我们为以色列复国这个伟大的事业而奋斗吧!”
全场响起了经久
不息的掌声,在场外的犹太人们也狂热地拥抱、流泪,人们唱起了犹太人的《赞歌》:
“以色列永恒的
山岩,是我们胜利的源泉,我们的避难所。让我们在那里再建神殿,为她的永寿献上赞
歌……”。
犹太人梦想巴勒斯坦会成为他们的避难所,但等待他们的不是和平的飞鸽,而
是愤怒的子
弹。就在以色列成立的第二天,1948年5月16日,阿拉伯国家联盟的埃及、约旦
、叙利亚、黎
巴嫩和伊拉克的军队,一齐向刚成立的以色列发起进攻,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
阿拉伯联盟成立于1945年,最早有埃及、沙特阿拉伯、约旦、叙利亚、黎
巴嫩、伊拉克
和阿拉伯也门7个成员国(现在已增加到21个成员国)。阿拉伯国家联盟的宗旨是:
捍卫阿拉伯国
家的主权和独立,促进各成员国之间的合作互助,协调阿拉伯国家反对外来侵略的一致
行动。埃及曾
是阿拉伯联盟的盟主,但1979年埃及与以色列签署和平条约后,埃及的成员国资格被阿
拉伯联盟开
除,直到1988年埃及的成员国资格才被恢复。
犹太人没有想到战争会来得这么快,他们几乎没有什么准备。面对阿拉伯五国
联军的4万多
人,以色列只有3万人的武装,更糟糕的是,以色列还没有正规军队,当时的以色列军
近似于没有统
一指挥的游击队。以色列也几乎没有大炮、装甲车等重武器。在阿拉伯联军的攻势下,
以军节节败
退,新生以色列面临崩溃的边缘。阿拉伯五国有人口3500万,而以色列当时只有6
5万移民,在
这样力量悬殊的情况下,阿拉伯联军本以为10天之内就能占领整个以色列,但事情的
发展却出乎他
们的意料之外。
尽管没有正规部队,新生的以色列却是全民皆兵,对阿拉伯联军展开了“人民
战争”。没有统
一指挥的以军在各地展开游击战,每一个犹太居民点都武装起来,连年轻女子也拿起枪
投入战斗。在
战争开始后的两周间,以色列战场没有统一的军事行动,到处是混乱的游击战。但以色
列的游击战也
破坏了阿拉伯联军的统一作战,使他们不得不各自疲命于对付以色列的游击队。另外阿
拉伯各国也有
自己的私心,想抢占巴勒斯坦的领土,这也造成阿拉伯联军不能协调统一的军事行动。
开战后第三天的5月17日,美国向联合国安理会递交了一份议案,建议安理
会命令战争双
方在36小时内停火。苏联也指责阿拉伯国家发动进攻,要求立即停火。英国撤走了阿
拉伯军团中的
英军顾问,停止向埃及、伊拉克、约旦提供武器。6月初,阿拉伯联军已经占领了巴勒
斯坦的三分之
二领土,军事上处于优势,以为此时停火谈判能够达成对阿拉伯国家有利的和平协议。
另外阿拉伯联
军也在以色列的游击战中感到疲惫,希望得到休整。6月11日,阿以双方同意停火四
周。
停火给以色列赢得宝贵的喘息之机。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都发起最大的努力
支援以色列。
来自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志愿兵在以色列源源上陆,犹太人捐款买的新式武器也源源运到
以色列。更重
要的是,以色列政府利用此机会,正式建起了一支正规的以色列国防军(IDF),把
散布全国各地
的私兵游击队改编统一起来,禁止地方拥有私兵。其间有一支乘船来自欧洲的900名
犹太人义勇
兵,不听从以色列国防军的命令准备自行登陆,结果被以色列国防军将船击沉。到6月
28日,所有
的犹太人武装都向以色列政府宣誓效忠,消除了自行其是的地方武装。以色列严格禁止
私兵的政策,
为日后建立一个强有力中央政府奠定了基础。
阿拉伯国家本以为以色列在停战后会向他们谈判求和,没想到以色列却利用停
战的机会重整
武装,于是阿拉伯联军在7月9日再开攻击。但此时以色列已建起统一指挥的国防军,
人数扩充到6
万人以上,而阿拉伯联军虽然进行了一些补充,但人数只有4万5千人左右,比起以色
列正规军已处
劣势。另外以色列得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犹太人捐赠的新型轻重武器,在武器装备质量方
面也好于阿拉
伯联军。此次阿拉伯联军的进攻在一开始就陷于被动。
7月15日,联合国安理会命令双方停火,并指名瑞典红十字会总裁贝尔南多
伯爵为调停
者,调解双方停战。但军事上占据优势的以色列,想收回被阿拉伯联军占领的领土,并
不想立即停
战。9月17日,贝尔南多伯爵在耶路撒冷附近倒在犹太恐怖主义分子的枪弹之下。贝
尔南多伯爵死
后,阿以双方战事重开,但战事越来越不利于阿方。考古学家出身的以军司令,考证出
一条已被湮没
的罗马时代古道,以军沿这条古道包抄埃及军的后方。埃及人万没想到以军会出现在他
们意想不到的
地方,全军开始败退。打主阵的埃及军一败,其他阿拉伯军队亦败退下来,第一次中东
战争以以色列
的胜利宣告结束。
在联合国的调停下,1949年开始,以色列同埃及(1949年2月)、黎
巴嫩(194
9年3月)、约旦(1949年4月)和叙利亚(1949年7月)分别签订停战协定
,划定临时停
战线。但伊拉克拒绝与以色列签署停战协定,法律上伊拉克和以色列现在仍处于战争状
态。在第一次
中东战争中,以色列不仅夺回了联合国“分治”决议划归它的领土,而且占领了大部分
联合国划归巴勒
斯坦人的领土,除加沙地带和约旦河西岸分别由埃及和约旦军队占领外,以色列占领了
巴勒斯坦总面
积的80%。
阿以双方停战了,但巴勒斯坦难民问题却遗留下来。战争期间,巴勒斯坦人为
躲避战祸,逃
到埃及、约旦、黎巴嫩、叙利亚等国的边境附近避难。战争结束后,这些难民想返回自
己在巴勒斯坦
的家园,却被以色列拒绝。1948年12月,联合国通过决议,声明巴勒斯坦难民战
后有返回自己
故乡的权利,要求以色列政府尽快安排难民回乡,以色列却拒不执行联合国的决议。
据统计,逃到各国边境附近避难的巴勒斯坦难民约有90余万。这些人由于无
法返回故乡,
不得不长期住在难民营中,靠国际社会的救济为生。长期住在难民营中的难民,势必结
婚生子,所以
难民的人数逐年增加,现在巴勒斯坦难民已增加到370万左右。把几百万巴勒斯坦难
民安置到哪
里,成为现在中东问题中最难解决的问题。
停战后,阿拉伯国家内出现了分裂局面。1950年4月,约旦国王阿卜杜拉
宣布把在第一
次中东战争中占领的巴勒斯坦约旦河西岸领土(联合国划归巴勒斯坦人的领土),并入
本国版图,并
把国名改称约旦哈希姆王国。阿卜杜拉国王的行为在阿拉伯世界引起了愤怒:原来约旦
出兵的真正理
由是吞占巴勒斯坦领土。不久,对阿卜杜拉国王的愤怒变成了行动,1951年7月,
阿卜杜拉国王
在耶路撒冷被巴勒斯坦激进分子暗杀。
此外阿拉伯国家同意与以色列停战,还有深刻的国内原因,特别是阿拉伯联盟
的盟主埃及,
正孕育着革命的风暴。1882年,英军占领埃及,此后埃及在名义上从属奥斯曼帝国
,实际沦为英
国的殖民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于1914年12月单方面宣布埃及为其保
护国,取消奥
斯曼帝国对埃及的宗主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埃及发起了反英、反封建王朝的斗争,
要求英军撤出
埃及,实现埃及的真正独立。
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后第二天,埃及的诺库拉西首相被暗杀,反殖民主义、反
法鲁克王朝的
力量在埃及各地不断壮大,埃及进入革命前夜。为了安定国内政局,埃及政府匆匆与以
色列签署了停
战条约,但这更激起了民族主义分子对法鲁克王朝的反感。在日益壮大的全国性反政府
运动巨浪中,
法鲁克王朝就像一只即将倾覆的小舟。1951年10月,法鲁克政府为了安抚国内的
反殖民主义运
动,单方面宣布废除《英埃同盟条约》,要求英军从苏伊士运河地区撤军,但英国拒绝
了埃及政府的
要求。
提到《英埃同盟条约》,不能不提及苏伊士运河的历史。苏伊士运河位于埃及
东北部,始建
于1859年,1869年竣工通航。最初英国反对修建运河,法国为了打破英国对好
望角航道的控
制,1857年成立了“万国苏伊士海运运河公司”,法国占52%的股份,埃及占4
4%的股份,法
国对运河公司掌握控制权。但英国也很快把手伸向苏伊士运河,1875年,英国趁埃
及财政拮据,
买进埃及持有的全部运河公司股票,1882年英国占领埃及后,直接控制了运河。1
922年,英
国承认埃及独立,但仍保留在运河区的驻兵权。1936年,英国和埃及签订《英埃同
盟条约》,规
定英军继续驻扎运河区。
英国拒绝撤军,埃及人的愤怒开始爆发,各激进团体组织招募义勇队,向驻运
河地区英军发
起恐怖主义袭击。他们破坏道路,炸毁桥梁,火烧英军仓库,暗杀英军士兵。英军为了
对付埃及恐怖
主义分子,在苏伊士运河地区增兵8万。然而英国的增兵,不但没有制止恐怖主义破坏
活动,反而促
使恐怖主义活动进一步升级,埃及的警察也暗中协助恐怖主义活动。1952年1月2
3日,英国在
中东最重要的军需仓库被炸毁,英国宣布要进行报复。1月25日,英军司令下令解除
运河地区的所
有埃及警察的武装,被埃及警察拒绝。英军包围了警察大队的营地,要求埃及警察缴枪
投降。当埃及
警察回答“不”时,战斗开始了。英军的炮弹雨点般落向埃及警察营地,200名埃及
警察中46人死
亡,72人负伤,但警察们始终没有向英军打出白旗。
消息传到开罗,人们沸腾了。1月26日,上百万人走上街头抗议英军的暴行
,不久抗议游
行变成了暴力破坏,愤怒的人们放火焚烧英国银行、商店、电影院、俱乐部。英国银行
的职员多数在
地下室中窒息而死,十几个英国职员试图跑出银行大楼,但又被愤怒的人群推回到大火
中,直到看着
他们烧成黑炭。开罗市中心一片火海,几百栋房屋焚毁,有多少人死亡已无法统计。后
人把1952
年1月26日,称为“黑色的星期六”。
开罗暴动,也为埃及革命创造了时机。由纳赛尔等青年军官建立的“自由军官
组织”,在反政
府运动中逐渐成为主力。1952年7月22日夜,自由军官组织执行委员会宣布发动
革命,7月2
3日清晨,起义部队控制了局势,7月26日,革命军宣布废黜国王法鲁克,成立纳吉
布任主席、纳
赛尔任副主席的革命指导委员会。新政权宣布没收封建王室土地,取消社会等级和贵族
称号,进行土
地改革。次年宣布永远废除君主政体,成立埃及共和国,纳吉布为总统,纳赛尔任副总
统兼内政部
长。后来纳吉布被罢免,纳赛尔任代总统。1956年6月,纳赛尔当选为埃及总统。
埃及革命成功了,可是英军仍驻留在苏伊士运河。1954年4月,新成立的
革命政府与英
国交涉撤军,但不久双方谈判破裂。此后向运河地区英军的恐怖袭击已经频繁到每天都
发生的地步,
让英国人措手无策。更让英国人难过的是美国的态度。1954年以来,美国多次公开
表示支持埃
及。5月10日,美国国务卿发言说:“众所周知,美国与英国和法国的关系,是基于
北大西洋公约的
同盟国关系,但这也并不意味着美国在任何情况下都支持这两国的帝国主义企图。而且
美国也反对加
深中东地区的殖民地化。”
英国战后要依靠美国的经济援助,在美国施压后,英国不得不在埃及撤军的问
题上后退。1
954年7月10日,英国和埃及的谈判再开,此次美国代表也列席了会议。7月27
日,英埃达成
协议,英军于1956年6月25日以前全部撤出埃及。埃及第一次在对列强的谈判中
取得了胜利。
虽然英军撤出了埃及,但苏伊士运河仍属于“万国苏伊士运河公司”的财产,
而“万国苏伊士
运河公司”的两大股东是英国和法国。1956年7月26日,埃及革命胜利4周年的
日子,开罗举行
了盛大的庆祝仪式,纳赛尔总统发表讲话,纳赛尔最后说:“1955年,苏伊士运河
的收入达1亿美
元,可是运河公司只给了我们3百万美元。现在埃及的一些人正在挨饿,而那条财源滚
滚的宝河却在
我们的身旁悄悄流过。帝国主义的跨国公司,正在榨取着我们。”面对情绪激动的人群
,纳赛尔接着
说:“我要告诉诸位一个消息,就在我和诸位讲话的时候,那个万国苏伊士运河公司已
经不存在了,运
河公司已经国有化了,运河已经是属于我们的了。”
纳赛尔总统将苏伊士运河国有化的措施,震惊了世界。英法将苏伊士运河问题
提交联合国,
但未达成什么结果,英法开始秘密策划用武力夺还苏伊士运河。为了解决兵力不足的问
题,两国邀请
以色列参加作战。而以色列也早已对埃及的纳赛尔政权不满,三国利益一致,一拍即合
。
1956年10月29日,以色列军队首先向埃及发起进攻;英法空军则于1
0月31日对
埃及发起空袭,然后空投伞兵,发起地面进攻。英法选择此时出兵埃及,也是有其打算
。当时欧洲正
好发生了匈牙利事件,苏军出兵匈牙利,美苏的冷战又达到一个高潮。英法估计美苏忙
于冷战,无暇
顾及埃及的事,所以事先没有征求美国的意见就发起了军事行动。
但英法两国失算了,不但苏联反对英法两国出兵,美国也强烈要求英法两国立
即撤军。美国
还施加压力:如果英法不撤军的话,美国就要停止经济援助,甚至通过联合国进行经济
制裁。在美苏
两大国的压力下,英法已无别的选择,只好接受联合国的停火决议,于11月6日宣布
停火;12
月,英法军队全部撤出埃及。英法军队撤退后,以军也不得不撤回到1948年停火线
以前的位置。
第二次中东战争以埃及的胜利宣告结束。
第二次中东战争后,英法的殖民主义势力在中东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美苏两国
的势力,在中
东展开新的角逐。
二次中东战争的最大后遗症是巴勒斯坦难民问题。战争后,以色列为了排除阿
拉伯人,把巴
勒斯坦变为纯犹太人的土地,拒绝在战乱中逃到国外避难的巴勒斯坦人返回家园。犹太
人在二战前受
尽没有祖国被人欺凌的痛苦,可是以色列在中东战争中,又人为地制造了另一群没有祖
国、无家可归
的难民,制造了另一个民族迫害。这也是以色列被世界舆论批评的焦点。
美国在支持埃及独立,支持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反对英法出兵埃及方面,受
到普遍赞扬。
但在巴勒斯坦难民问题上,却过分偏袒以色列,几乎没有过问以色列的难民政策。如果
美国在巴勒斯
坦难民问题上,向以色列施加停止经济援助等足够压力的话,以色列显然不得不认真考
虑巴勒斯坦难
民问题。因此人们对美国的看法是:美国在巴勒斯坦难民问题上,不是不能有所作为,
而是不愿有所
作为。
由于无法返回巴勒斯坦的家园,这些巴勒斯坦难民不得不长年生活在巴勒斯坦
边境附近的难
民营里。他们没有祖国,没有土地,没有财产,更谈不上民主和自由的奢侈,他们有的
只是仇恨和怒
火,巴勒斯坦成为愤怒的大地。1960年代以后,巴勒斯坦难民组成巴勒斯坦解放组
织,开始用恐
怖主义的手段,向以色列和支持以色列的欧美各国复仇,巴勒斯坦人从此成为世界新闻
媒体的主角。
三、从泛阿拉伯主义到泛伊斯兰主义
第一次大战爆发后,统治阿拉伯半岛的奥斯曼帝国对英法宣战,被奥斯曼统治
的阿拉伯人,
于1916年乘机发动了争取民族独立的武装起义。阿拉伯起义军配合英法对奥斯曼政
府军作战,1
918年10月,起义军攻占叙利亚的大马士革,叙利亚人宣布成立自己的独立国家。
可是英法两国
早有密约,战后把奥斯曼帝国统治下的阿拉伯领土划归英法两国委任统治,叙利亚被划
归法国委任统
治。
1919年7月,叙利亚国民大会在大马士革召开,大会要求西方列强承认叙利亚
为独立的主权
国家,拒绝巴黎和会拟议中的委任统治,但参加巴黎和会的各列强对叙利亚人的要求置
若罔闻。19
20年3月,叙利亚国民大会自行宣布叙利亚独立,但英、法两国拒绝承认。1920
年7月,法国
向自行成立的叙利亚政府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叙利亚无条件接受法国的委任统治,被叙
利亚拒绝,于
是法军发起武装攻击,叙利亚军战败。在法国的军刀面前,叙利亚被迫接受法国的委任
统治。
叙利亚人起义,配合英法对德奥作战,按理本应是战胜国。但在巴黎和会上,
列强却把其领
土分给法国委任统治。中国人也会记得巴黎和会上把中国领土分给日本的耻辱经历。在
那个年代,强
权就是真理。英法等西欧国都是民主主义国家,但这些民主主义国家只是对自己的人民
讲民主,对外
国的人民讲的却是强权和利益。
西方世界大恐慌的1929年,两位叙利亚留学生阿弗拉克和比特鲁在巴黎偶
然相遇。阿弗
拉克是东正教徒,比特鲁是伊斯兰教徒,虽然信仰不同,并未影响两人的友谊,因为他
们有一个共同
的理想。近代以来阿拉伯人一直受压迫,沦为西方的殖民地半殖民地。人们在思考:阿
拉伯人怎样才
能改变任人宰割的处境?最好的办法就是建立一个超越国家和民族的大阿拉伯联盟,这
样就有力量抵
御西方列强的侵略宰割。
阿弗拉克和比特鲁在阿拉伯留学生中创建了“阿拉伯学生会”,传播他们的“
泛阿拉伯主义”思
想。回国后,两人潜心著书立说,10年以后,两人在阿拉伯的青年学生中,已成为负
有盛名的理论
家和宣传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又给叙利亚人的独立带来好机会。1940年法
国维希政府投
降,叙利亚成为德国的势力范围。为了与德国对抗,1941年英军和自由法国联军进
入叙利亚,宣
布让叙利亚独立。1943年7月,在叙利亚举行自由选举,成立自己的政府。
为了参加1943年的议会选举,阿弗拉克和比特鲁等人组建了阿拉伯复兴党
,但阿拉伯复
兴党在大选中一个席位也未获得。原来当时叙利亚的社会形态是部族制度,一般百姓名
义上有自由投
票的选举权,但实际上他们投票时不得不遵从家长和族长的意志,所以投票只是反映了
少数大部族首
领的选择,所谓的自由选举不过仅仅是一个名称而已。后来阿弗拉克说:“他们(西欧
)让我们搞自由
选举,我们搞了,结果怎么样?我们一票也没有得到,尽管人民是支持我们的。”
阿弗拉克是阿拉伯现代史中极其重要的人物之一,他创办的阿拉伯复兴党(后
改称阿拉伯复
兴社会党),成为阿拉伯世界跨国家的政党。后来阿拉伯复兴党通过革命和政变的手段
,在叙利亚和
伊拉克取得了政权,现在阿拉伯复兴社会党在叙利亚和伊拉克都是执政党,现任伊拉克
总统萨达姆·侯
赛因也是阿拉伯复兴社会党员。侯赛因总统发起入侵伊朗和科威特的行动,意在用武力
统一阿拉伯世
界,也是阿拉伯复兴社会党人的泛阿拉伯主义的另一种表现。
在二次大战前,阿拉伯知识分子对西欧的民主体制多持赞赏态度,也希望在阿
拉伯引进西欧
式民主。可是1943年叙利亚举行的有名无实的自由选举,使阿拉伯的知识分子对西
欧式民主体制
是否适合于阿拉伯社会开始表示怀疑。之后阿拉伯思想界出现两条道路或两种倾向:正
确独裁主义
(即所谓“开明专制”)和伊斯兰原教旨主义。
在正确独裁主义道路上,埃及总统纳赛尔成为第一位阿拉伯人盼望的“正确独
裁者”。194
5年,纳赛尔等人组成了秘密的反政府“自由军官团”,1952年发动政变,推翻了
法鲁克王朝,废
除了君主政体,成立了埃及共和国。但埃及共和国并没有成为西方概念中的民主国家,
而是开明专制
的独裁体制。纳赛尔任总统后,在埃及实行“阿拉伯社会主义”。纳赛尔在政治上实行
一党独裁,取缔
一切反对党派,阿拉伯社会主义联盟成为唯一合法的政党;在经济上实行工业国有化政
策,征收了英
法等外国资本在埃及的企业,较大的民族私人工商业也国营化;在土地政策上,将大地
主的部分土地
分给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在妇女解放方面也有了很大进展。
纳赛尔是“泛阿拉伯主义”的信奉者,他认为阿拉伯世界最终应该走向统一的
大阿拉伯联邦。
纳赛尔设想的大阿拉伯联邦是超越宗教的政教分离国体,只要是讲阿拉伯语的,不管什
么民族,什么
宗教信仰,都是大阿拉伯联邦的成员。要达到这个最终目标,纳赛尔计划分三步走:第
一步,把埃及
建成一个富强的国家,成为阿拉伯联邦的基石;第二步,收回被占领的阿拉伯领土(主
要是指巴勒斯
坦);第三步,建成统一的大阿拉伯联邦。
为了尽快使埃及富强起来,纳赛尔采纳了苏联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方式,重工
业、国防工业
优先的建国思想。当然纳赛尔的社会主义和苏联的共产主义并不是一回事。纳赛尔是不
结盟运动的创
始人之一,奉行中立和不结盟政策,既不一边倒向美国阵营,也不一边倒向苏联阵营,
为阿拉伯世界
开创了一条新的外交道路。
纳赛尔的另一个壮大计划就是歼灭以色列,解放巴勒斯坦。要达成这个目的,
离开大国的支
持是不行的。美国支持以色列,纳赛尔就向苏联寻求军事上的支持。苏联出于冷战的需
要,也需要在
中东寻找一个战略伙伴,双方有共同的战略目的,于是苏联逐步成为埃及的主要军火供
应国。在苏联
的援助下,埃及的军事力量稳步增加,特别是空军和装甲部队有明显增强,近代战争的
作战能力有很
大增长。
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个阿拉伯国家领袖,能像纳赛尔这样得到阿拉伯民众的
衷心爱戴。纳
赛尔推翻了腐败的封建王朝,建立了进步的共和国,奉行不结盟的独立外交,这些都得
到阿拉伯人的
赞赏。特别是纳赛尔敢于向西欧列强挑战,收回了苏伊士运河,又使纳赛尔名声大震。
纳赛尔口才很
好,他富于情感的政治演讲,感染了无数阿拉伯人民。下面摘录一段纳赛尔的有名演讲
。
“我们在与西欧列强和以色列双方作战。西欧列强制造了以色列,侮辱了我们
阿拉伯民族,而
且更有甚者,不管在1948年以前还是以后,西欧列强对我们阿拉伯人一直视而不见
,对我们的感
情、我们的希望、我们的权利,从未给过一顾。我们要教会西欧人,那些愚弄我们、侮
辱我们、践踏
我们权利的西欧人,懂得尊重我们阿拉伯民族,认认真真地把我们当作他们的对手。”
当时沙特阿拉伯等亲美国家禁止出售纳赛尔的画像,人们就从黑市买来纳赛尔
的画像挂在家
中,向神一样地对纳赛尔祈祷,把阿拉伯复兴的希望寄托在纳赛尔身上。每当埃及的“
阿拉伯之声”电
台播放纳赛尔的讲话时,收音机旁总是挤满热情的听众。人们传诵着纳赛尔的故事:纳
赛尔贵为总
统,但仍然住在普通的平房里,他没有艳闻,没有存款,他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了埃及,
为了阿拉伯……
很多阿拉伯国家的人民都盼望自己的国家与埃及合并,接受伟大领袖纳赛尔的领导。1
958年2
月,叙利亚与埃及合并为阿拉伯联合共和国,纳赛尔的大阿拉伯联邦的梦想,好像已经
看到了曙光。
然而一个统一强大的阿拉伯联邦,必然威胁到以色列的生存,以色列不允许阿
拉伯联邦的诞
生,要把她扼杀在摇篮中。1967年6月5日,以色列对埃及发起突然袭击,拉开“
第三次中东战
争”的序幕。以色列在几天之内摧毁了埃及十几年装备起来的空军,占领了埃及的整个
西奈半岛。埃及
军事上的惨败,大大打击了纳赛尔的威信,破碎了纳赛尔的梦,也破碎了阿拉伯人的梦
。
1970年9月28日,纳赛尔因心脏病突发去逝,几十万人为他送葬,人们
唱着:“世间唯
一的神安拉,纳赛尔是他的爱儿”。那时全世界的阿拉伯人把阿拉伯统一、阿拉伯复兴
的期望寄托在纳
赛尔身上。纳赛尔死了,埃及败了,阿拉伯的统一和复兴,转眼变成看不到期待的渺茫
。
1950年代到1960年代,也就是纳赛尔的时代,泛阿拉伯主义是阿拉伯
世界的主流思
想。纳赛尔死后,利比亚的卡扎菲、伊拉克的侯赛因都试图继承纳赛尔的衣钵,重新打
起“泛阿拉伯主
义”的大旗,统一阿拉伯世界。但他们的资历、人品和威望,都无法与纳赛尔相比,纳
赛尔没有接班
人。此后,泛阿拉伯主义虽然仍是阿拉伯世界的主流思想之一,但其主导地位已逐渐被
“泛伊斯兰主
义”,即我们所说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所代替。
泛阿拉伯主义和泛伊斯兰主义非常不同。泛阿拉伯主义是非宗教性的,旨在建
立一个政教分
离的国家联邦,强调不论宗教信仰,不论民族,凡是讲阿拉伯语的都是一家人;泛伊斯
兰主义则是宗
教性的,旨在建立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体系,强调不论国家,不论种族,不论讲什么语
言,凡是信伊
斯兰教的都是一家人。泛阿拉伯主义的基石是阿拉伯语言、阿拉伯文化,而泛伊斯兰主
义的基石则是
伊斯兰宗教信仰。伊拉克的萨达姆侯赛因是泛阿拉伯主义者,而阿富汗的塔利班则是泛
伊斯兰主义
者。
“泛伊斯兰主义”或“原教旨主义”可以追溯到本世纪初的伊斯兰政治家和宣
传家哲马鲁丁·阿
富汗尼。1920年代创建的“穆斯林同胞团”,是现在“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者”的先
驱。伊斯兰原教旨
主义的基本思想是:“为什么近代伊斯兰国家落后了?为什么伊斯兰教徒不断被异教徒
欺压?那是因为
我们偏离了伊斯兰的真正精神和基本原则。我们必须返回到伊斯兰精神的原点,才能改
变伊斯兰世界
的现状。”
人们为什么会信奉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其实伊斯兰原教旨主义也有自己的理论
:“现在人类社
会的战争、暴行、屠杀、迫害,都是来自所谓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民主主义、法西斯
主义等人类头
脑中的不洁思想。要消灭战争、消灭迫害、消灭犯罪,达成一个平等幸福的人类社会,
就要清除人类
头脑中不干净、不纯洁的思想。而达到这个目的的唯一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伊斯兰精
神。”
在1960年代以前,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是少数派,并没有很多的支持者。但
进入1980
年代后,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迅速抬头,出现了伊朗,阿富汗塔利班这样的伊斯兰原教旨
主义国家。被
视为恐怖主义分子的本拉登,更是推崇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埃及等比较西方化的阿拉伯
国家,也受到
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很大影响。比如埃及最高法院放弃了1979年制定的男女平等同
权的法律,就
是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回归的一个示例。
从另一方面来看,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抬头,也与阿拉伯国家的近代化发展,
经济开发失败
有密切关系。阿拉伯国家的普通人民看到的是什么?是上涨的物价,扩大的贫富差距,
无德的商人,
阴谋的政治家,败坏的社会风气,掠夺阿拉伯财富的异教徒……在这样乌烟瘴气的社会
中,一般大众难
免产生对社会的怨愤心理,需要寻求一种精神寄托,而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正给了他们精
神的解脱。
在1970年代前,阿拉伯人把解放巴勒斯坦看作是民族解放战争,是为民族
而战;而现在
阿拉伯人把解放巴勒斯坦看作是“圣战”,是为神而战。成立于1960年代的巴勒斯
坦抵抗组织叫
做“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不叫“巴勒斯坦圣战组织”,而成立于1980年代的阿富
汗抵抗组织叫
做“阿富汗圣战者伊斯兰联盟”,不叫“阿富汗解放联盟”,也反映了阿拉伯世界思想
思潮的变迁。
泛阿拉伯主义的酿成和泛伊斯兰主义的酿成,既有阿拉伯人的内部原因,也有
国际社会的外
部原因。从泛阿拉伯主义到泛伊斯兰主义,表现出当代阿拉伯人对国家和政府的失望,
不得不到神的
旗帜下寻求解脱的归属意识。
四、第三次和第四次中东战争
1950年代到1960年代,是革命的年代,不仅中国在进行翻天覆地的社
会主义革命、
文化大革命,世界各地也到处是革命的暴风骤雨。1956年的第二次中东战争后,革
命的风潮也吹
遍阿拉伯世界,封建王制体系的阿拉伯国家政府纷纷垮台,激进的革命党人政府成立。
1957年,
约旦政府废除《英约同盟条约》,英军全部撤出约旦。1958年,伊拉克的自由军官
组织发动政
变,推翻费萨尔王朝,成立伊拉克共和国。1961年英国保护国科威特独立。196
2年,也门自
由军官集团发动革命,推翻王制政府,建立阿拉伯也门共和国。同时在1962年,阿
尔及利亚摆脱
法国殖民统治正式独立。
新诞生的阿拉伯革命党政权,多半持激进的民族主义态度,支持埃及总统纳赛尔提
倡的“阿拉伯大
义”,即驱逐以色列、恢复巴勒斯坦是阿拉伯国家共同的义务。纳赛尔本人也曾多次宣
言:“要把以色
列从地图上抹掉。”与以色列相比,阿拉伯在人力物力方面都占据绝对优势,只要阿拉
伯世界团结一
致,消灭以色列并不是不可能的梦想。那时阿拉伯人在盟主埃及的倡导下,立下消灭以
色列的雄心壮
志。
1958年埃及和叙利亚合并,成立“阿拉伯联合共和国”,但由于埃及总统
纳赛尔的家长制
作风,叙利亚方面感到不快,叙利亚于1961年脱离“阿拉伯联合共和国”,成立阿
拉伯叙利亚共和
国。1963年,阿拉伯复兴社会党在叙利亚发动政变,掌握政权。阿拉伯复兴社会党
在叙利亚掌权
后,采取了比埃及更为激进的反以色列政策,特别是在对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扶持方面
,几乎是尽全
力而为。
第一次中东战争期间,有近百万巴勒斯坦难民为了躲避战火,暂时逃出巴勒斯
坦。因为以色
列拒绝他们返回家园,这些巴勒斯坦难民不得不长期住在巴勒斯坦周边的埃及、叙利亚
、约旦、黎巴
嫩等国边境附近的难民营中。1950年代,革命的风潮也吹到巴勒斯坦,巴勒斯坦难
民中开始自发
成立各种各样的武装组织。但当时阿拉伯诸国对巴勒斯坦难民的武装组织并不很重视,
没有给予有力
的支持,所以巴勒斯坦武装组织也没有什么令人瞩目的作为。
1963年以后叙利亚开始全力扶持巴勒斯坦武装组织,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
化。1964
年1月召开的第一届阿拉伯国家首脑会议上,与会各国通过了支持成立巴勒斯坦解放组
织的决议。1
964年6月,以巴勒斯坦难民武装组织中力量最大的“法塔赫”为主,正式成立了巴
勒斯坦解放组
织。1964年9月第二届阿拉伯国家首脑会议上,承认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为巴勒斯坦
人民的正式代
表。消灭以色列、武力夺还巴勒斯坦,成为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奋斗目标。巴勒斯坦解
放组织的章程
中明文规定:“武装斗争是巴勒斯坦解放的唯一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