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交大的老自习教室(交大的都进来看看)转载于blog.sina.com.cn/gallent
avatar
交大的老自习教室(交大的都进来看看)转载于blog.sina.com.cn/gallent# WaterWorld - 未名水世界
r*u
1
如同吃过了北京大学里的饭才知道康桥苑并非一无是处、西区食堂更是难能可贵,告别
了被梧桐树包围的西安交大的一座座自习教室,才懂得那些呆板到让人不愿多看几眼的
建筑里,隐藏着多么让人魂牵梦绕的大学灵魂。
从北门走入交大的感觉与从南门走入完全不同。如果说后者代表着开阔与现代化的气派
,那么前者则完全是一种经典式的大学风光。树木把视线封闭在幽幽的小道和低矮老旧
的建筑中,大大的校徽俨然伫立,冬青树排成曲径通幽的神态。顺着那小路下去,会看
到中二中三旁边简陋而庄严的拱顶,仿佛哥特式建筑要吓住游客一般。顺着左手边一直
走,视野豁然开朗,由两排梧桐笼罩的梧桐东道就在眼前一直延伸到看不见的地方去,
间或散布着绿荫与日光。拾坡而上,东一、东二、东三纷纷映入眼帘又告别而去,直到
教一前面喧闹的学生们刚刚告别英语课堂唧唧喳喳地拥出来。细看教一的墙壁,许多地
方都被爬山虎覆盖。在晴朗的下午走过楼前,阳光从西面洒在水泥墙壁上,既映着爬山
虎的灿绿,也把窗子包裹得极明亮,里面隐约传出的英语录音与跟读声,你的心灵也随
之安静。
中二其实是交大最好的自习之处。那里既没有中三和东一那般多的科研单位锁起一层层
大门,也没有新建主楼里的喧闹和夹杂在现代化中的浮华。它的门前是梧桐道与彩虹桥
的交汇处,既不乏行人,又不显得局促。在早上8点光景,这里满是一派人人赶去工作
和学习的劲头,而一到下午,便感觉有人专门把这里隔离开给你读书。两个相对的楼体
间包围着老校友陆定一的校训,前面一排长长的横石台最适合看书之余的闲坐。哥们潘
攀在夏天总是拿一本厚厚的英语书垫在那上面,一手擒烟一手举手机,和家里人唠叨着
半文不白的晋城土话。远远地看我走来,从石台边起身,挥挥手表示电话即将结束,可
以开始自习生活。
中二的桌子和椅子最朴素。黄色带条纹的木材,连体的桌子,纵向翻转的椅子。为了不
吵到别人,坐下时一定要轻轻把椅子放稳,再慢慢拿出文具,趴下身,让胳膊感觉平滑
的桌面。我的胳膊有一次抹到了桌上的墨水,原来是先前刚走的一人用钢笔画的画,大
体的意思是鸟向着太阳飞。画功大概不如80年代那些用不上手机的师兄师姐们,更别提
写两首打油诗的才情,不过那可爱程度已足够让我动不起气来。由于这楼四周光线不强
,一旦屁股坐下,似乎就有点定住的感觉,非要沉下心把书读完不可。偶尔门外有人放
肆地高唱两句歌,或是探看有没有空座位的同学推门关门的吱呀声,也都因为太专注而
进不了脑海。特别是到了晚上,坐在一层会听到窗外虫子嘤嘤地叫声,抬头如果还能看
到月色,就更仿佛在修炼什么仙道一般,感觉离尘世很远。
中二的走廊很窄,又有些湿暗的气息,走起来颇让人压抑,故而也颇让人低沉。很不合
情理的是,这里的厕所灯光竟这么昏黑,忘记了楼虽然旧,但人却是代代常新。在黄昏
时顺着走廊一直行到西头,迎面就是粉红色的云。远处几十米会有下课和下班的人流,
但你站的位置却毫无熙攘。在这里整整衣服,舒舒筋骨,双手插着口袋绕楼一周,就全
当放松了。我和潘攀两人一起走时,仅几分钟的路就能谈出许多内容来,有时为了突发
奇想的俗笑话俯仰不止,有时则还能说出点粗人口中的哲理来。甚至有一次,为了说尽
一个明朝战争样式的问题,硬是站在门前你一句"朱"我一句"朱"地迟迟舍不得进门。有
了中二,每个人都有了属于自己的一座花园,这里没有花,却让你不经意间自己丰富起
来。
与中二的低窄不同,图书馆三楼的社会科学阅览室宽敞明亮许多,而且这里有中二所没
有的"万卷书",齐齐躺在书架上,随手摘取,坐下就看,毫无烦琐的手续。一个本科同
学上完四年大学对我说了一句话:大学的真谛在社科阅览室。我说,还好我不是在毕业
后才发现它。记得2005年春天,我有好几个礼拜的下午都在这里度过,沉迷在丘吉尔、
康德、凯恩斯的文字间。有时运气好,随手抽到一本好书,从没听说过却读得酣畅淋漓
,那就真是一刻不想走开,恨不得图书馆不要关门、今天就让我住下的好。在这里捏着
页边坐上一天,抬起酸软的脖子看看时间已过6点,却并不觉得累,真有点"闲坐小窗读
周易,不知春来几何时"的风韵。
那里是我一个本科舍友常去的地方,他每次都坐在最靠南面的桌子上,平时在宿舍侃侃
而谈的都是中国古典文化,来这里读的大抵是这一类。我们俩本来并不十分投合,但在
这相见却格外有些像同路人。他开始见我时惊讶道:怎么你也来了?那是我平日不学无
术的印象太深。后来逐渐习惯了,见面便问我:今天又要看二战么?我答句:改看古罗
马史了,各自笑笑。于是他捧"中体"、我奉"西用",隔坐几许,相得益彰,静得像彼此
素不相识。
阅览室最头疼的是那些勤工俭学的师弟们三三两两地走进来,拿起短板去整理书架。他
们横敲着书脊,把一排排书整得平齐,于是发出不间断的哒哒声,完全破坏了氛围。脾
气好的时候,我全把这空隙当作放松,有时看到关键处被打断,就要强压着不满上前去
劝戒两句。打从习惯了自习,我似乎连生气的办法也忘记了,在这安静闲雅处锻炼了些
硬装出的涵养。其实也怪不得师弟,他们尚没懂得、将来也未必需要懂得这个教室对于
"大学"这二字意味着什么。但在我们这种"小学究"来说,此处有时真是不容侵犯到了神
圣的地步。
我往往看着阅览室四壁开始遐想:是什么人,竟如此伟大,发明了这样一个地方,没有
电脑的诱惑,没有熟人的叨扰,只要坐下就忘掉琐事,完全陪伴着往圣先贤的智慧,游
弋在热烈探寻而又广袤得让人发憷的知识海洋中。偶尔走神时,你会注意到头顶远处的
大闹钟,到准点就嘣嘣嘣地敲着,提醒你一刻也不要偷懒。起身看看脚下的广场,人们
如会走路的棋子一样穿梭,奔着各自的去处。看到这一幕,我总莫名想起小时候站在图
书馆7楼阳台上遥望秦岭的样子,又莫名地想这些人,这个去哪里,那个去干什么,另
一个是否也和我一样匆匆地走过人生路。几千年的文明史与活生生的人群在此汇集一处
,说不尽的惆怅。蓦然回身,把自己从小小的情绪中抽离,一屁股落进软绵绵的椅子,
又有全新的热情沉浸在书里。
其实,如果想要安静,只要不偷懒,又不怕孤零零的,大可以多走点路,到最东北角的
东一楼老电气学院教室去。那楼是几十年前盖的,大概在我爷爷当教授的年月里还风光
过,如今早被忘记了还有自习的功能,惟独师弟徐昂这种看起书便只记得幽雅的人喜欢
往那里走。趁一个大早,低调地穿着、侧背一个民国时才算流行的方包,逃离繁华处偷
偷钻进这里,偌大个教室只由他一人霸占,哪怕开门去找,方圆百米也不见有人走动。
偶尔,隔壁会有些班级上课,从门缝里不时传过来些理工科老师讲科学的铿锵声,于是
人就回到了19世纪德国的大学里,隔壁普朗克教授挥洒着经典物理的板书,你却尽可以
把那当作自我话剧的背景音,尽情享受着眼前这本书、这个教室的孤独与浸染。
东一教室里的黑板别有味道。本来,大学的黑板绝没有中学里值日的小同学们天天操心
着照料,从来就是黑一块白一块,饱经沧桑的样子。再加这里偏僻,在别处本会认真负
责的清洁工们也都不由地偷起懒来,更少地收拾。推门进去,幽静得让你感到你是几年
里第一个来过的,只看见满是白灰的讲台上三三两两地掉落着断粉笔头,讲桌歪斜着,
撑起些课堂的门面。走近几步看黑板,便是上一次讲什么课都能看清了:偶尔浮现的数
字、字母,用几色粉笔粗心地划过的公式,擦了一半还没擦完的英语诗句,还有老师讲
到兴奋处随手一抹留下的花白的一片,又让你觉得这教室在几天里发生了好多好多事。
我在东一楼待过一个通宵,却不是自习,而是和小雷、老雷、小磨妹妹在一间略有些不
搭调的网站工作室里厮混。有几次出门闲逛或者解手,穿过密集日光灯下狭窄扭曲的走
廊,像走古希腊神话里那条生死交界的路,在周围一片茫白中穿越着。静静听,不远处
工业设计系或艺术设计系的教室里还有热闹的笑声,那是些不得不熬夜干活的苦孩子,
偏偏又只得用些别人都不爱用的旧教室。在交大,各类设计专业都不引人注目,却出了
好些个让人忍俊不禁、津津乐道的名人。他们和东一楼一样,为这学校涂抹着另类的、
边缘的而又是经典的色彩。
上通宵自习是件很值得回味的事。在大学里为了学习熬通宵,似乎远没高中时代那么值
得,却仍有人固执己见地投身于此。夜晚按理最容易让人沉思,故而效率也就高了些。
我也曾心血来潮跟哥们陈旭同去,刚过12点,两人都有些精神抖擞的感觉,只觉全世界
都已睡着,只留着我们大干一番。到3、4点,极安静的时候,我像是佛教里的人入了定
,整个精神都陷到书里去,他则逐渐睡眼惺忪开了。6点光景,天已蒙蒙亮,窗外一群
群鸟开始恰到好处地叫着,鼓舞你结束一夜学习的胜利,以新的高度迎接这一天。此时
,也就可以使劲拍醒陈旭,一同回宿舍钻被窝去。另外有几次通宵自习,每到12点便会
有一对衣着时尚、又相互搭配极佳的情侣很有礼貌地静静推门进来,哪怕四周只有寥寥
几人,也尽量不出半点声音地拿出书本来研习。可惜这对小鸳鸯总是精力不济,一般坚
持到3点就会一睡不起,并且每次都是男生用大大的黑色外套裹紧两人的背,使我在后
面看久了颇有些被这"相濡以沫"的情景感动,那背影我至今仍记得。
不过,夜里的老自习教室并非一片祥和,而是凉意嗖嗖,甚或些许恐怖。至少年级与我
相近的人多有同感,因为从入校的第一周,就听师兄讲各种交大自习室的鬼故事,什么
《图书馆的鬼故事》、《中三的鬼故事》、《东二的鬼故事》,讲得煞有介事,哪怕你
日后明知这是假的,也从心底里有些浮想联翩。一旦听信过,每次只要通宵自习,且周
围人稀少,便难免会感到些不塌实。中二中三的教室其实极符合鬼故事的氛围:楼里唏
呖呖的流水响,窗外偶尔的风吹草动,隐约间空旷的对话声,远处不明所以的灯光。这
时人总想尽量留在教室里,担心每一次独自去厕所的需要。
我的朋友里有一个爱较真的ppboygrass,不满于各种怪模怪样的传说,偏要跑到各处探
究一番,早几年就写成了在交**BS上名扬一时的《交大鬼神故事考》。看了这文章,你
除了觉得那些鬼故事越发有趣,定也会觉得这孩子可爱得紧。谁要是有他钻研问题的那
股劲,加上我在自习教室磨屁股的精神头,混以老雷精微诙谐的趣言,外带潘攀即兴而
至的联想,足可以成为交大文化界的领头羊。可惜,初入大学的风气消磨了许多这样的
才子。
刚上大学,我总听说:没有人学习,没有人去自习室,我曾经信过。在我离开大学的前
一年,站在一个讲台上,我告诉下面的师弟师妹,你们刚来这里会听到很多谣言,比如
"大学学习比高中轻松得多"。直到今天,在我已经告别那种日子,不再能每天趁着阳光
走下梧桐道,钻进没有人争抢的自习室,陪着那些最让我感到安静的人们,我苦笑自己
,曾把"三年不入自习教室一步"当作荣誉。
我从没想过自己会变成现在这样,以去自习室度过充实的一天为乐趣,即便是睡觉也要
趴在充满油墨味的书页里。每次回到交大,以一种略有些不妥的"过来人"心态浏览着自
习教室里各种画面,发现这里的梦不是少了,而是更多。各种人抱着英语教材默默阅读
,翻着专业课本时时记录,堆起考研资料紧锁眉头。我相信他们也像我们以前那样,在
临近考试、人满为患时为找一个座位四处奔走,为频繁遇到占座书包气愤不已,也会有
人忘了把手机调成振动而惹来众怒,有情侣过分大胆地演出搞得旁观者心猿意马。这些
是每一代交大学生都会观赏的风景,而他们脚下是念念不忘的自己的前途。
自习教室是大学的细胞。大学给了自习室意义,自习室承载了大学的价值。它们最相像
的地方,是人在里面 "围城"般的心境。自习室里的人很累,想去吃喝、去玩乐;自习
室外面的人很烦,懊悔自己丢掉了太多的学习时间。大学里的人很着急,希望早早地毕
业,去社会上闯荡、赚钱;离开大学的人很感慨,已经太迟地发现,原来还是那段时光
最美好。我今天仍能在一个喧闹得多、繁杂得多的自习教室填充我的大脑,我珍惜这种
机会。
avatar
p*h
2
下次请注明“西交大”, 这么多个“交大”。。。

【在 r***u 的大作中提到】
: 如同吃过了北京大学里的饭才知道康桥苑并非一无是处、西区食堂更是难能可贵,告别
: 了被梧桐树包围的西安交大的一座座自习教室,才懂得那些呆板到让人不愿多看几眼的
: 建筑里,隐藏着多么让人魂牵梦绕的大学灵魂。
: 从北门走入交大的感觉与从南门走入完全不同。如果说后者代表着开阔与现代化的气派
: ,那么前者则完全是一种经典式的大学风光。树木把视线封闭在幽幽的小道和低矮老旧
: 的建筑中,大大的校徽俨然伫立,冬青树排成曲径通幽的神态。顺着那小路下去,会看
: 到中二中三旁边简陋而庄严的拱顶,仿佛哥特式建筑要吓住游客一般。顺着左手边一直
: 走,视野豁然开朗,由两排梧桐笼罩的梧桐东道就在眼前一直延伸到看不见的地方去,
: 间或散布着绿荫与日光。拾坡而上,东一、东二、东三纷纷映入眼帘又告别而去,直到
: 教一前面喧闹的学生们刚刚告别英语课堂唧唧喳喳地拥出来。细看教一的墙壁,许多地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