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来看牛人:杨璐-我的跨专业申请总结
avatar
来看牛人:杨璐-我的跨专业申请总结# WaterWorld - 未名水世界
s*e
1
杨璐Aurora 杨璐Aurora的日志
我的跨专业申请总结
2011-04-16 00:25 | (分类:默认分类)
近来,北京忽然入春,传说中的4月15号,竟然是这样一个柳絮如春雪
般纷飞的日子。 回想半年前,还曾跑去金色银杏夹道的湖边开成绩单,曾在静谧的落
雪冬夜边听摇滚边修改申请材料,顿时颇有恍如隔世之感。
言归正传,既然是申请总结,就首先来照例写写我的申请结果和背景吧:
申请学校(都是PhD Program):
Chemical Engineering: MIT, Stanford, Berkeley, Princeton, Caltech,
Cornell, Yale
Chemistry: Harvard, Caltech
Material: UIUC
录取结果: 全部都收到了offer
最终去向:MIT Chemical Engineering
申请大概背景:
1. 元培化学方向,排名:1/173 (GPA按07级算法是3.84,按06级算法是3.9多点儿...)
2. GRE: Verbal 800, Quantitative 800, Analytical Writing 5.5
3. TOEFL: 118 (Reading 30, Listening 29, Speaking 29, Writing 30)
4. Publication: 一篇Soft Matter一作(影响因子 = 5)
5. 在斯坦福Department of Chemical Engineering做过暑期科研
6. Goldman Sachs Global Leader’s Scholarship,去纽约参加过Goldman Sachs
Global Leader’s Institute
时间安排:
其实话说我在申请进度上还是比较procrastinate滴,所以下面的进度表大家
看看就
好,不一定有什么借鉴价值。。。暑假从欧洲回来,我9月开学才慢慢开始看网页之类
的,中间一度担
心会最后弄不完。。。anyway,当时大致的时间进度是这样的:
9月份:看各种网页,选校
10月份:启动网申,看各种网页,具体了解各个program和感兴趣的研究组
11月份:考化学GRE sub,送分,开始写材料
12月份:修改材料,提交
寒假:查邮箱,刷offer...
3月份:Campus visit
4月份:Decision time
文章最后附的是化学转化工跨专业申请的具体细节,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瞧瞧~~
感谢:
感谢父母和亲奈的Fré童鞋(What more can I say, you have soooooo much
to do with every single sentence here...)
感谢M, S, P, H, C, B各校的大牛同学们在申请期间的各种耐心帮助和campus
visit时的各种热情接待,也要感谢UIUC的Steve和组里的同学们~~~在这里虽不逐个
点名,但你
们的各种相助(some of which are really really incredible~~)我都始终铭记心间,
等我去米国一定会报告你们滴!!
还是那句俗话说的好:“申请神马的都是浮云。” As ironic as it may
seem,
what I care most is to be carefree. 也许唯一不是浮云的,是你想要怎样的生活、
想成
为怎样的人。我们从小到大习惯了一次次在向往中眺望远方,又一次次在努力后欣慰地
到达。然而那
条不断退行的地平线,真的是一切的最终答案吗?每当这时候,总会想起朱光潜老爷爷
说的:“许多人
在这车如流水马如龙的世界过活,恰如在阿尔卑斯山谷中乘汽车兜风,匆匆忙忙地急驰
而过,无暇一
回首流连风景,于是这丰富华丽的世界便成为一个了无生趣的囚牢。这是一件多么可惋
惜的事啊! ”
所以,何不──慢慢走,欣赏啊!

~~~~~~~~~~~~~~~~~~~~~~~~~~~~~~~~~~~~~~
附录:跨专业申请(化学转化工,非本专业同学请直接跳过。。。)
以Chemistry本科背景申请Chemical Engineering的PhD,其实是一个相当“
非主
流”的路数,因此我的申请经历也可以算是一个特殊案例。虽然听上去化学和化工只有
一字之别,实质
上却大相径庭。尤其是在本科的课程设置上,化工系更为偏重数学、物理和工程,其中
化学课所占的
比例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同时美国化工系PhD中国际学生的比例明显少于化学系,而
且化工系研究
生院明显更偏好招收化工本科生(比如这次去Berkeley,听说我是他们今年招的唯一一
个非化工本
科的学生。。。普林的蔡大神肯定也经历过类似的情况)
那么首先,Why?
既然困难诸多,我为什么还是要申请化工呢?首先,是出于对今后career的
规划。我
觉得化工研究本身很有意思(往往需要experiment和computation相结合),同时我也
对业界相
关的工作很感兴趣,比如Hi-tech产业化、应用化等等。To quote Prof.王中林昨天讲
座的一句
话:“做出一个product的影响力不是一篇paper可以衡量的...” 许多产业都与化工直
接相关,比
如petroleum、pharmaceutical、material、food,乃至我心爱的cosmetics。。。(木哈
哈);而MIT的Practice School(四个月两个国家的企业研发/咨询实习)也提供了我
期待的
industrial exposure。
同时,也是出于研究兴趣的考虑。我感兴趣的研究领域(流变,高分子,胶
体,etc)其
实在国外都归为化工系的范畴,同时化工系偏重数理推导和simulation的研究思路也比
纯化学更合
我的口味。因此,从化学转向化工的打算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了。
接下来,How?
在确定转专业申请化工PhD的目标之后,我就开始着手预谋并且实施一系列相
关的准备工
作。。。
1. 我补齐了化工系的本科核心课程。这一点其实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主干课程不同,
是化工系很少
招收化学系学生的理由之一。虽然北大没有化工系,但是好在还有工学院,元培也有开
放的选课制
度,所以我就选了工学院的流体力学、传质传热、反应工程等等课程。这些课是化学课
程里完全不会
涉及的,但却是化工系课程的重中之重,其意义也就可想而知了。除此之外,我还选了
化院开设的所
有化工、高分子相关课程,和线代、数学物理方法等等。另外,作为一个曾经迷茫而不
安分的元培
er,我刚进大学的时候想学物理,后来又转到生物方向,大二下学期才最终确定化学方
向(What a
nomad...),因此之前在物院和生科学的一些物理、生物课也颇有帮助。
2. 正如前面说到的,我在北大本科生科研所做的内容(包括publication),在米国其
实主要属于
化工系的研究范畴。这种科研背景的match在转专业申请中也颇为重要。
3. Stanford化工系的暑期科研经历无疑是很有帮助的,不但能够丰富科研经历、积累
化工背景、
结交新朋友,还能近距离了解美国PhD生活。当然,在加州无比晴朗的夏季里,我们也
had A LOT
of fun (当时一起去的xdjm们都懂得...)。由于这个阳光灿烂的夏天以及与之相关的一
切美好回
忆,我始终对Stanford心存感激。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个人经验啦,欢迎大家补充~~And good luck to y'all! =)
avatar
C*e
2
我相信此女的家庭背景更厉害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