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
unidentified_title# Working - 上班一族
u*r
1
发信人: LVMz(帝都), 信区: Working
标题: 中产的安全感有多贵 一年十万够买么
发信站: BBS未名空间站(Mon Aug 7 09:50:03 2017,GMT)
多读书有什么好处呢?有个回答很有趣:夕阳西下,水波潋滟,一只鸟儿轻巧掠过
,美景当前,读书少的你,只会傻兮兮地惊呼,“OMG,太美了!”“天呐,好大的鸟
!”而饱读诗书的你,此刻会恰到好处地吐出《滕王阁序》里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是不是特有高级感?境界大不同?
即便如此,也不必骄傲。现如今,可能七八岁的小朋友,都能随口念出这样的句子
来。有个二年级的小姑娘,跟着妈妈的公司去滕王阁旅游的时候,触景生情,名句张口
就来,高管妈妈甭提多有面子了。想想也是汗颜,我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只会背几首唐
诗,连“古文”是啥都懵懵懂懂不清楚呢。当然,“天才儿童”涌现,并不全然归功于
人类智力进化,和家长们大额的教育投入也不无关系。小姑娘出口就是王勃,是昂贵课
外培训班训练的成果。滕王阁之行后,妈妈对立竿见影的课程效果十分满意,立马加了
课时。
有媒体制造了一个概念,叫“报班狂妈”,说的是那些给孩子的课余时间排满了培
训课程的妈妈。课业需要提升,课堂上讲的那些哪儿够,所以要学英语,学奥数。艺术
修养要从小培养,油画乐器舞蹈,总得挑一样。还有一些我辈听来甚是新鲜的课程,思
维开发、国际礼仪什么的。这下,双休日都满了,到了暑假,更是变本加厉,片刻不得
闲。可怜那些还在上幼儿园、上小学的娃娃,小小年纪,就“身上背着重重的壳,一步
一步往上爬”。
密密麻麻的课程,满满都是人民币的味道。新闻报道里,有个妈妈算了笔账,给孩
子一年的培训班费用,大概九万多。她还自认不是“报班狂妈”,没报什么高端课程。
培训班的老师说得直白,一年花十几万不算什么,二十万的也有。前阵子,“三万元撑
不起一个暑假”的帖子火了好一会儿,光是美国游学一项,就花掉了两万。后来我听懂
行的人说,两万十天的美国游学项目只是入门级别,真心“不奢侈”。
娃娃累,爹妈累,钱包也很累。疲惫的面相后面,都是中产的焦虑。
“中产焦虑”这个大话题,已经为社交媒体贡献了无数个10万加。以至于不焦虑,
都不好意思宣称自己跻身中产了。看起来很疯狂的教育投入,不过是焦虑的一个出口。
而且焦虑会传染。别家都在子女教育上倾力投入,自家的投入少了,落后了怎么办
。《小别离》的原著作者自家孩子上初中时成绩不错,但还是不得不把周末四个半天安
排得满满的。“看到人家都去了,我们不去,就怕落后。”
一年砸十万,没法保证孩子成为人中翘楚,明白点的家长都懂。一年花十万,买的
更多是安全感。
中产的焦虑真实么?不假。不然,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中产沉迷于长跑不能自拔?马
拉松参赛资格一席难求,想跑得先抽签。我有朋友想报某地马拉松,可因为没有过马拉
松参赛经历,连参与抽签的资格都没落着。都那么喜欢挑战极限么?还不是贪着那点内
啡肽,缓解令人窒息的焦虑感。
“究竟年收入多少才算中产”是个很难掰扯清楚的问题,可所谓“中产的焦虑”,
总能激起大范围的共鸣。自己打拼出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希望追求更好的生活,可是能
借助的资源很有限,上升通道不那么宽敞,需要大量的投入,还得对抗不确定性;害怕
下滑,但下滑的风险始终萦绕,一场大病,一场股灾,或者一次裁员,都有可能让看似
静好的生活分崩离析。
简而言之,人在江湖,荆棘丛生,输不起。
尽管如此,那些焦虑支配之下看似“迫不得已”的教育投资,还是挺难引起同情。
毕竟,对年收入只有十几万的家庭来说,“一年十几万培训费”这样奢侈的烦恼,根本
无福消受。在许多统计口径之下,他们大小也算是中产呢。
“心好累”的中产故事,永远镶嵌在阶层分化的母题之中。清华大学的李强教授,
按照“国际社会经济职业地位指数”,测算出中国的中产层比例大约是20%。这不是重
点,重点是,这不到20%的中产中,有73%处于和下层链接的“边缘层”。即便在笼统的
“中等收入群体”内部,裂痕也是巨大。
钱堆起来的教育竞争,只会加剧阶层的分化。看过一幅漫画,两个孩子,一起攀登
高高的台阶,一个孩子徒手往上够,吃力无比,另一个孩子淡定从容,因为他有垫脚石
,他的垫脚石,是一沓沓钞票。教育竞争如果被化约为经济竞赛,被透支的就不仅是孩
子的童年和成长空间了,更有社会公平以及下一代阶层流动的可能性。
中产的安全感,可能恰恰得从一个公平的社会结构中去寻找。众所周知,“橄榄型
”社会结构最为理想,中产占多数,高收入和低收入人群只占少部分。“橄榄型社会”
意味着合理的财富分配机制以及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没有哪个阶层可以独善其身,消
除恐惧,终究还要依靠足以提供安全感的社会。
最后忍不住说一句,重视教育一点错都没有,但知识和技能都不是教育的全部。会
背海量诗词古文,晓得“伪楚”,又怎么样呢?和生涩的知识相比,教孩子认识自己,
在复杂的社会从容自处,也许更重要吧。焦虑的中产精英父母,想必也明白这点。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