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
unidentified_title# Working - 上班一族
u*r
1
发信人: bearursa(bearursa), 信区: Working
标题: 女白领辞职回乡过田园生活,是骗我回农村种地吗?
发信站: BBS未名空间站(Mon Oct 23 11:13:45 2017,GMT)
近日,一篇介绍80后女白领辞掉工作,归隐田园,变身“少庄主”的文章广泛传播,文
中的主人公是此前已经工作了7年的晓雨。今年7月,晓雨辞掉年薪超过20万元的工作,
回到怀柔老家帮助父母经营自家农庄,养鱼、做农活和招待游客,当“少庄主”。就像
永远都有人在“逃离北上广”,也永远都有人在“奔向北上广”,奔腾不息的时代洪流
中,任何看似离经叛道的个体选择,都不值得大惊小怪。归隐田园当“少庄主”,这种
纯私人叙事能够火起来,很像是一则营销广告。
营销传播的由头,无非是大城市里农村年轻人的焦虑,不少人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但是,嘴巴上的向往归向往,真的去归隐田园,真的去回到老家,恐怕就有点傻了。
晓雨那些支持她的朋友,让人怀疑是不是真朋友,为她点赞的网友,则乐于让别人为己
试错。 每一个时代都有迷茫,每一个时代都有焦虑,每一个时代的年轻人,都有自己
的追寻和活法。真正的问题,不在于生活中需要面对的压力,而在于面对压力之后的选
择。逃避,无论何时,都是其中最坏的。“长时间的工作以后,我厌倦了出差熬夜加班
的日子,身体和精神状态都不对,我发现自己并不喜欢这种生活。每次回到家里身心都
会比较放松,我意识到其实是我想要回去。”是啊,谁回到家都会放松,但如果只想窝
在家里舒服,那就废了。
因为在城市生活压力太大,就回乡当起“少庄主”过上田园生活,说是“想干一番自己
的事业”,然而把话说明白了,就是逃避。只不过,自己给自己找了个台阶,自我欺骗
自我催眠罢了。
谁要告诉你,现代青年的大好机会,是在乡村而不是在城市,尤其是特大城市,那绝对
是骗你,是害你。用时髦的网络句式来说:发这样的新闻,是又要忽悠我回乡种地么?
人家回老家了,还有“少庄主”可以当,而且是皇城边上的“少庄主”,哪一天房子拆
迁了,摇身一变可能就是个小富翁。可你呢,回到老家,是要重新种起那一亩三分地吗
?那种农活儿不需要你,机械的效率远胜于你。
2016年,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只有8.6%,从城乡协调的角度说,让8.6%的人来干第一
产业就可以了,而且随着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第一产业从业人口也该逐步下降。所
以,农民不是太少了,而是太多了。
“谁来当农民,谁来种地”的问题,只是书斋里的“为赋新词强说愁”。农业要挣钱,
必须上规模,而不是呼吁更多年轻人都来种田种地。要不然,仅占美国人口1%的的美国
农民,不可能让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农业大国。
这位归隐田园的“少庄主”,原来年薪超过20万,现在三个月的个人收入,加起来不足
万元,而且“回乡后的生活并不比原先的工作轻松”。最要命的是,虽然比父母更懂网
络宣传,可是农庄依然在负债经营,并没有比以前挣到更多的钱。如果足够诚实,足够
敢于面对,这显然就是失败啊。“我回家也不是纯为了赚钱,而是想干一份自己的事业
”,这种自我安慰假到不能再假,一个开农庄的,说自己不为挣钱,那就不该去做。用
马云的话说,一家公司不挣钱,是不道德、不负责任的公司。
作为个人选择无可厚非,就像想自杀的人你也拦不住;但是客观评价,绝不值得来自农
村的年轻人效仿。别说这个“少庄主”当得并不成功,哪怕她非常成功,也不具备任何
典型价值。倘若逃避等于“幸福”,这样的“幸福”不要也罢,因为那是精神鸦片;倘
若焦虑等于“不幸福”,这样的“不幸福”必须面对,因为那是前进动力。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