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昆简论 ZZ# Xiqu - 粉墨春秋,梨园夜话(戏曲)
n*n
1 楼
湘昆简论
李儒宏
明万历初年(1573年),昆曲戏班从安徽、江西进入湖南,设主要据点于长沙、武陵(今
常德),再沿湘江经衡阳至郴州。据《万历郴州志》作者郴州知事于万历三年(1576年)
所写的《万华岩记》中的描述:“……时值冬日,积雪连日……朱公向岩布席……三筋之
,遂之苍头作吴歈(演唱昆曲),众更纵饮以和”证实,昆曲早在1576年前便传入郴州。
清初,昆曲在郴州区内盛行。嘉庆年间,郴州集秀昆班远赴穗演出,广州《梨园会馆上会
碑记》刻文加以记叙。从咸丰年间到同治年间,郴州区内昆曲表演艺术日趋成熟,身段表
情,说白念唱,服装道具等均相当讲究,渐成体系。当时郴州名旦何亚莲的昆曲表演,被
杨恩寿在其同治元年(1862年)所作的《坦园日记》中,高度赞誉道:“声容凉楚,唯尽
其妙”。
从18世纪后期,中国剧坛出现了受昆曲重大影响而形成的京剧、秦腔、弋阳腔、梆子腔、
罗罗腔、二簧调的“花部”与昆山腔的“雅部”之争,导致了昆曲在国内衰退的局面。清
乾隆时期,市民阶层崛起,士大夫开始务实,昆曲不受市民青睐,并失去士大夫阶层这一
阵地。从晚清至民国初期,昆曲艺术在国内更趋衰败,昆班绝迹。而在湖南郴州区
李儒宏
明万历初年(1573年),昆曲戏班从安徽、江西进入湖南,设主要据点于长沙、武陵(今
常德),再沿湘江经衡阳至郴州。据《万历郴州志》作者郴州知事于万历三年(1576年)
所写的《万华岩记》中的描述:“……时值冬日,积雪连日……朱公向岩布席……三筋之
,遂之苍头作吴歈(演唱昆曲),众更纵饮以和”证实,昆曲早在1576年前便传入郴州。
清初,昆曲在郴州区内盛行。嘉庆年间,郴州集秀昆班远赴穗演出,广州《梨园会馆上会
碑记》刻文加以记叙。从咸丰年间到同治年间,郴州区内昆曲表演艺术日趋成熟,身段表
情,说白念唱,服装道具等均相当讲究,渐成体系。当时郴州名旦何亚莲的昆曲表演,被
杨恩寿在其同治元年(1862年)所作的《坦园日记》中,高度赞誉道:“声容凉楚,唯尽
其妙”。
从18世纪后期,中国剧坛出现了受昆曲重大影响而形成的京剧、秦腔、弋阳腔、梆子腔、
罗罗腔、二簧调的“花部”与昆山腔的“雅部”之争,导致了昆曲在国内衰退的局面。清
乾隆时期,市民阶层崛起,士大夫开始务实,昆曲不受市民青睐,并失去士大夫阶层这一
阵地。从晚清至民国初期,昆曲艺术在国内更趋衰败,昆班绝迹。而在湖南郴州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