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届生被裁 才是真的“毕业即失业”
近日,“小米裁员北航2022届硕士毕业生”的消息在职场社交平台脉脉上不断传播,“年轻人”是小米的营销对象,比如“年轻人的第一部手机”、“年轻人的第一台汽车”,那么,这可能也是“年轻人的第一次失业”。
就像文中所说的,在HR眼中,这不过是人生的一个小挫折,却是年轻人25年来最大的挫折了。据传,小米已经与这位应届生签订了三方协议(三方协议是《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毕业研究生就业协议书》的简称,是明确毕业生、用人单位和学校三方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权利和义务的书面表现形式,能解决应届毕业生户籍、档案、保险、公积金等一系列相关问题),并且给他交了两个月社保,此时这名北航硕士已经不再具备应届生身份,而是工作不到一年的社会人,两者意义完全不一样,比如事业编、公务员的考生都更需要应届生的身份。
有网友评价:“先招到好的项目组,入职一个月后调岗,再一个月后告诉你项目组不行要裁员。这不是先把人骗进来再杀吗?”在小米,有类似情况的不只他一人。
对应届生来说,刚刚离开大学的象牙塔,工作经验和能力都不如社招的竞争对手,校招时的“应届生”身份是他们重要的依仗之一,入职却被裁掉,对其之后的就业会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有网友因此拒绝了小米offer,毕竟不知道下个被裁的会不会是自己。
但对企业来说,业务部门没有利润反而赔钱,就不得不调证业务结构降本增效,相比之下,裁掉试用期的应届生比裁掉老员工划算,在项目亏损时裁掉应届生保留核心团队,在行情好转时还可以迅速扩招回来。
近年来大学扩招,考研录取人数也持续增长,人才市场供给增长的同时,互联网红利的见底,导致人才市场的需求没有同比增长,校招应届生的职场地位也有所下滑。
而近期中国互联网大厂不太景气,有较大裁员动作的也不止小米一家。比如京东,之前DoNews在文章《京东裁员的那一篇加一下链接》中谈到其裁员的现象,最近网上也出现了京东应届生被裁的消息,有网友在脉脉上发布职言称:“这消息保真,深圳京东零售搜索算法把22届还没入职的应届生裁了。”有网友评论:“保真+1,我舍友的学长3月份问leader没事,4.6被劝退的。”
“鹅厂”腾讯的福利待遇在互联网大厂中首屈一指,2021年毕业生曾流行过一句话:“有鹅选鹅,无鹅延毕。”而如,有的腾讯实习生也初次经历了社会的毒打。
至于原本就处在裁员漩涡的其他互联网大厂,裁掉应届生更是意料之中,脉脉上一名22届的硕士应届生秋招签了滴滴MPT算法,结果接到劝退电话,春招只能重新找下家。
同样处于大裁员状态的有赞(详见《有赞裁员的那一篇加一下链接》),在今年3月,有深圳大学的学生称其是被有赞解约的应届生,在脉脉上询问“下一份工作面试时HR问问什么离职时应该怎么回复,直接说公司裁员解约校招生会有影响吗?求大佬支招”。
类似的情况还出现在虎牙,不久前有大量虎牙的应届生称在4月被毁三方。
据了解,目前已入职的应届生,不管是入职不到1年的21级应届生还是入职1个月的22级应届生,都存在被裁员的风险,未入职已经拿到offer签了三方的22级应届生,目前大部分是进行谈话劝退,只有少部分进行了实质性的毁约,还有个别校招offer变成实习offer,公司口头承诺转正,这些情况无疑都是对应届生利益的损害。
为了尽量保护自身的利益,应届生初入职场,首先要弄清楚劳动合同。目前不少企业倾向于签《毕业生服务期协议书》而非《劳动合同》,来限制毕业生权利,这是对劳动法的规避,两者的规定权利义务都应该是对等的。
企业强迫员工离职的一个惯用手法是单方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比如变更上班地址、时间、岗位,员工有权不同意。因为企业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应当征得劳动者同意,未经同意的单方面变更无效。
遇到这种情况,员工要正常上班打卡,不要在家摆烂,否则会被企业以旷工为由解除劳动关系,且无需赔偿员工。如果企业劝员工主动离职,不要签任何辞职信或辞职书,因为这等同于自己离职,是没有赔偿的。
过去几年,去互联网行业工作,大厂有高收入和体面,创业公司也有高增长和期权,但这种情况正在发生变化。打算在互联网领域工作的毕业生,要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毕竟新人最容易成为职场“炮灰”,而失去了“应届生”身份的毕业生,再去找工作,相当于走了弯路。
毕业季即将到来,祝年轻人们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