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既怕大白会打架,更怕大白有文化
一
上海,到底解封了没有?
这个开头,删了又写,写了又删。因为,不知道从何下笔,更不知道上海的真实情况。一些视频显示,解封了。但是下边的留言,却翻了车。有的,甚至都拿出了证据,说是在“演戏”:
到底该信谁呢?突然间一拍脑门,想起了一个词:逐步。逐步解封,逐步解封,顾名思义,没解封的正是在“逐步”里。至于这个“逐步”范围有多大,看了上海网友的留言,你就会知晓。
不过,这并不妨碍处于“逐步”里的一些人,欢歌笑语、锣鼓喧天地庆祝“解封”了。只是这一次,引起了一位大爷的强烈不满,怒斥他们弄虚作假。但是,领头的大妈不愿意了:说我们小区就是解封了。
看到这一幕,突然间想起了赵本山、宋丹丹、崔永元演的小品《说事儿》。
崔永元让宋丹丹谈一谈新书《月子》的签售场面,宋丹丹兴奋得手舞足蹈:
签字售书那天那家伙那场面那是相当大呀!那真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呀。那把我挤桌子底下去了,那一摞儿书都倒了。
二
等到全面解封,整个上海是不是会陷入到一片欢腾中呢?
现在可以给你一个肯定的答案:不会。相反的,有一些人会异常失落。因为,他们好不容易尝到“权力”的滋味,将不再拥有。
所以,趁着手中还有“权力”之际,就要抓紧时间使用,否则过期作废。
网友爆料:上海宝山杨行镇东街,一群身穿防护服的志愿者,集体殴打两名男子。
看了一下视频,不得不说这群大白下手够狠,都拿鞋底狠抽一男子的脑袋。这,是多大仇,多大怨呢!
打人,不仅在道德上是不对的;在法律上,更是不允许的。难道,这群大白不知道吗?
还是上海,徐汇区梅陇四村的防疫志愿者洪军告诉我们,他们为什么不在乎:
用简单+粗暴的做法,歼灭了一个个刺头,一直有效维护着志愿者的尊严。特殊时期,志愿者就是法律,我个人一直这样认为。
这个叫洪军的,用李云龙的话说:你他娘的还真是个天才。
为何说洪军是天才呢?你看他用的招数:
1、所有志愿者集体对这个居民开骂。这,叫集中优势力量进行重点打击。
2、到此居民家天天大骂,绝不罢休。这,是进行持久战。
3、允许小范围的动手动脚。这,“软”硬兼施。
这三板斧下来,有几个人能扛得住?脸皮薄的,第一回合就被斩落马下了;脸皮“厚”点的,恐怕也扛不住第三招——人家人多势众,双拳难敌四手。
更重要的是,这个洪军还有“文化”,引经据典地说:孔子周游列国有案例。在下才疏学浅,真不知道孔夫子啥时候说过:不服,就干!
三
从武汉疫情开始,拿着鸡毛当令箭的事,就层出不穷。但是像洪军这样有文化的,有战术的,还真是少见。当年,杜月笙变成流氓头子之后,穿起了长袍马褂,也由“莱阳梨”变成了“杜先生”。这位叫洪军的,也应该被流氓大白们尊称其一声“洪先生”了。
很多人将这种现象,归结于人性的扭曲。这群宵小,在获得芝麻绿豆点权力之后,就忘乎所以,将人性的丑恶全部暴露。
其实,这都是表面现象。真正的问题,不在于人性,而在于深层次的东西。以疫情为例,动态清零大方向是对的。但是,下边层层加码,将“动态”扔到了爪哇国,只关注强调“清零”。上边说的是一,下边实行的就是二,再下边实行的就是三……等到了大白这里,就不知道是“几”了。没有严苛,或者说是“死命令”的“清零”,哪一个大白敢如此嚣张,如此肆无忌惮。正是有“死命令”的撑腰,才造就了这些大白的毫无人性。而且,这种毫无人性,还会受到“嘉奖”。反过来,更加助长了其嚣张面目。
洪军有一句话是很有寓意的:特殊时期,志愿者就是法律。
这,仅仅是他的个人想法吗?我们延伸开来,看看各地在疫情期间的表现,是不是也暗含了这个“道理”。就以上海为例,早在西安疫情期间,针对没有核酸检测报告拒诊而发生的悲剧,国家卫健委就明确表示“不准这么干”。但是,上海前期是不是这么干的?
只有当悲剧成为了悲剧,一些事情才能够得到制止。这句话,看起来荒谬,但是事实恰恰如此。悲剧,没有被曝光之前,不是“悲剧”,他们认为是可“牺牲”的代价,或者说是特殊时期的“正常现象”。只有,悲剧被曝光之后,引起强烈的舆论反应了,他们才会定义其为悲剧。
就拿大白打人这件事,如果不是楼上的居民拍下了视频,并传到网上。这群大白,打人也就打了——受害者,投诉无门。
四
看到这群大白的所作所为,不自觉地想起了那个年代的生产大队。当时的大队书记跟队长,那简直就是土皇帝,哪个社员不见了他们点头哈腰。因为,他们掌握着你的工分——你的口粮,你的生命线。
一部分大队书记跟队长,品质极其低劣。所作所为,可以说比这群大白有过之无不及。世界大势,浩浩荡荡。改革开放了,人们从固有的束缚中解脱,可以自由地选择职业,可以自由地去任何地方,不用再看这些人的脸色了。然后呢?这群人,有了深深的失落感。熊培云在《一个村庄里的中国》里就写过,昔日受欺负的村民,指着他们鼻子骂,后者大气都不敢吭。
疫情,终归会过去;大白,终归还是普通人。为了这点短暂的权力滋味,就忘了自己是谁,不值当的。所以,奉劝这些大白们,做个人吧。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