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每个朝代十大名将排行榜!
avatar

每个朝代十大名将排行榜!

胭脂醉红颜笑
1楼
春秋战国 孙武 白起 吴起 王翦 李牧 田单 乐毅 廉颇 蒙恬 赵奢
欢迎探讨

avatar
胭脂醉红颜笑
2楼
楚汉时期 韩信 项羽 彭越 英布 章邯
曹参 周勃 灌婴 樊哙 龙且
avatar
胭脂醉红颜笑
3楼
西汉 十大名将
卫青
霍去病
周亚夫
李广
李陵
赵充国
陈汤
程不识
冯奉世
李广利
avatar
胭脂醉红颜笑
4楼


avatar
胭脂醉红颜笑
5楼
东汉一朝近两百年,涌现出一大批著名的武将,国恒以弱灭,而汉独以强亡。下面介绍东汉的十大名将:
一、邓禹
字仲华,今河南南阳新野人,东汉初年军事家,云台二十八将第一位。邓禹年轻时曾在长安学习,与刘秀交好。更始元年(23年),刘秀巡行河北,邓禹前往追随,提出"延揽英雄,务悦民心,立高祖之业,救万民之命"的方略,被刘秀"恃之以为萧何"。邓禹协助刘秀建立东汉,"既定河北,复平关中",功劳卓著。
二、吴汉 无终夺军
字子颜,汉族,南阳宛县(今河南省南阳市)人,东汉开国名将、军事家,云台二十八将第二位。
吴汉曾任新朝宛县亭长,后在渔阳郡贩马为业。更始元年(23年),被任命为安乐令。后归顺刘秀,封偏将军、建策侯。此后,吴汉斩杀苗曾、谢躬,平定铜马、青犊等农民军,协助刘秀建立东汉。
刘秀称帝后,吴汉任大司马、广平侯,先后扫灭刘永、董宪、公孙述、卢芳等割据势力。吴汉死后,谥号忠侯。
太原郭泰赞曰:射马擒王,兵机莫测。出险履危,不动声色。儒雅彬彬,功名任职。图像云台,中兴辅翼。
三、冯异 荒亭进粥
字公孙,汉族,颍川父城(今河南省宝丰县东)人,东汉开国名将、军事家,云台二十八将第七位。
冯异原为新朝颍川郡掾,后归顺刘秀,随之征战,大破赤眉、平定关中。协助刘秀建立东汉。 刘秀称帝后,冯异被封为征西大将军、阳夏侯。建武十年(34年)病逝于在军中,谥曰节侯。
四、寇恂 高平斩使
字子翼,汉族,上谷昌平(今北京市)人,东汉开国名将,云台二十八将第五位。
寇恂出身世家大族,原是新朝上谷功曹,后与耿弇一起投奔刘秀,被任命为偏将军、承义侯。此后,寇恂镇守河内,治理颍川、汝南,协助刘秀建立东汉。
五、岑彭
字君然,东汉初年军事家,汉族,南阳棘阳(今河南省新野县)人,云台二十八将之一。
岑彭原是新朝的棘阳县长,后无奈归降更始政权,被任命为归德侯,隶属于刘演。刘演被杀后,岑彭又成为大司马朱鲔的校尉,被荐为淮阳都尉,又迁任颍川太守。
建武元年(25年),岑彭归降刘秀,被任命为刺奸大将军,督察众营。刘秀称帝后,岑彭拜廷尉,行大将军事。建武二年(26年),岑彭升任征南大将军,封舞阴侯。建武八年(32年),岑彭随帝攻破天水,灭隗嚣。
建武十一年(35年),岑彭伐公孙述,阵战侯丹,直抵成都。公孙述派遣刺客,乘夜间将岑彭刺死。岑彭死后,谥号壮侯。
六、马援 马革裹尸
字文渊。汉族,扶风茂陵人。西汉末至东汉初年著名军事家,东汉开国功臣之一。
新朝末年,天下大乱,马援为陇右军阀隗嚣的属下,甚得隗嚣的信任。后归顺光武帝刘秀,为刘秀统一天下立下了赫赫战功。天下统一之后,马援虽已年迈,但仍请缨东征西讨,西破羌人,南征交趾,官至伏波将军,因功封新息侯,被人尊称为"马伏波"。其老当益壮、马革裹尸的气概甚得后人的崇敬。
后于讨伐五溪蛮时身染重病,不幸去世。因梁松诬陷,死后被刘秀收回新息侯印绶,直到汉章帝时才遣使追谥忠成。
七、班超 投笔从戎
字仲升。汉族,扶风郡平陵县(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时期著名军事家、外交家。史学家班彪的幼子,其长兄班固、妹妹班昭也是著名史学家。班超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但内心孝敬恭谨,审察事理。他口齿辩给,博览群书。不甘于为官府抄写文书,投笔从戎,随窦固出击北匈奴,又奉命出使西域,在三十一年的时间里,平定了西域五十多个国家,为西域回归、促进民族融合,做出了巨大贡献。永元十二年(100年),因年迈请求回国。永元十四年(102年)八月,抵达洛阳,被拜为射声校尉。同年九月,班超因病去世,享年七十一岁。死后葬于洛阳邙山之上。
八、张奂 酹酒还金
字然明,敦煌渊泉人(今甘肃安西县东)人。东汉时期名将、学者,凉州三明之一。汉阳太守张惇之子。
张奂在少年时游学三辅,师从太尉朱宠,研习《欧阳尚书》。张奂认为《牟氏章句》重复的话较多,于是自行删改,从四五十万字减为九万字。
长大后在东汉对外战争中功勋卓著,多次以恩信安抚、招降外族,使得北方宁静一时。后入朝,为宦官所利用,率军前往进击窦武。事后自责不已,拒受封侯。拜少府,迁任大司农,又上疏为窦武等人伸冤。不久迁太常,因得罪宦官被诬陷罢免。最终回乡教授弟子,不再出仕。
九、虞诩 增灶破敌
字升卿,小字定安。陈国武平县(今鹿邑武平)人 。东汉时期名将。最初被太尉张禹召为郎中,历任朝歌县长、怀县令,平定朝歌叛乱。任武都太守,以增灶计大破羌军,安定一郡,治理武都政绩卓然,深受爱戴。后任司隶校尉、尚书仆射、尚书令等职,为官清正廉明,刚正不阿,多次得罪权贵。一生九次遭到斥责,三次被依法惩处,但他刚正的性格,一直到老都不改变。
十、窦固
字孟孙。扶风郡平陵县(今陕西咸阳西北)人。东汉时期名将,窦融之侄。年少时因娶光武帝刘秀女涅阳公主而被任命为黄门侍郎,他好读书,喜爱兵法。世袭父亲显亲侯爵位,曾任中郎将,与马武击破烧当羌。因受堂兄窦穆牵连被禁锢十年。
永平十六年(73年),任奉车都尉,与耿秉等分四路出击北匈奴,窦固在天山大破呼衍王,又夺取伊吾卢,设置了宜禾都尉,并以班超为假司马出使西域,最终使西域诸国重新归附。次年,率军耿秉等击降车师,又建议重新设置西域都护及戊己校尉,打通了前往西域的咽喉。汉章帝刘炟继位后,征召窦固为大鸿胪,历任光禄勋、卫尉等职,食邑累增至一千三百户,每有军政要事,章帝都会征求窦固的意见。
avatar
胭脂醉红颜笑
6楼
三国十大名将(三国武将太多,以单独统兵做战能力为主,非武力值)个人列几个欢迎补充
诸葛亮
周瑜
陆逊
姜维
吕蒙
张辽
徐晃
孙策
邓艾
司马懿
(个人见解,)
avatar
胭脂醉红颜笑
7楼
公元265年,司马炎代魏称帝,建立晋朝,称西晋。公元280年,西晋灭东吴,结束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三国分裂局面,进入了短暂的大一统时期。虽然西晋王朝存在的时间比较短,但却诞生了不少的著名将领,下面就来看看西晋十大名将
一、羊祜
今泰山南城人,西晋著名的战略家、政治家和文学家。
主要战绩:司马炎称帝之后有了吞吴之心,于是便命羊祜坐镇襄阳,都督荆州诸军事。在此后的十年时间里,羊祜一边屯田兴学,深得民心;另一边缮甲训卒,广为备战,做好了伐吴的军事和物资准备,并在吴将陆抗去世之后上表奏请伐吴,结果却遭到了群臣的反对。
公元278年,羊祜抱病回到了洛阳,不久后就去世了,并在临终前举荐了杜预自代。羊祜死后,举国哀悼,司马懿更是亲自着丧服痛哭,获赠侍中、太傅,谥号“成”。
二、杜预
今陕西西安人,西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灭吴统一战争的统帅之一。
主要战绩:他率军奇袭了西陵,离间东吴君臣,使得东吴在大军压境的情况下撤换了名将张政,削弱了东吴在西陵这一军事重镇的防守力量。他支持王浚东下,乘胜夺取建业,灭东吴,完成了统一天下的大业。
另外他是明朝之前唯一一位同时进入文庙和武庙的人,被誉为“杜武库”。
三、王浚
今河南灵宝人,西晋时期的名将,出身于官吏之家,博学多闻,美姿貌。最初担任河东从事,后转任广汉太守,接着羊祜又上表推荐,被封为益州刺史。
主要战绩:公元279年,上书请求伐吴,被拜为龙骧将军。他自成都发兵,一路上势不可挡,接连攻克西陵、夏口、武昌,不久后便直抵建业,孙皓投降。
四、王浑
今山西太原人,三国曹魏至西晋初年的名臣将领,东汉代郡太守王泽之孙,司空王昶之子。早年在大将军曹爽帐下为官,高平陵政变之后被免官。不久后又复出历任怀县县令等职,袭封京陵侯。
主要战绩:西晋建立后,王浑改任杨烈将军,之后又担任征虏将军等职。并在豫州任职时积极筹划伐吴的方略。公元279年,王浑奉命伐吴,他率军从横江出击,又派部下同时进攻东吴各城,屡战屡胜。当时东吴的厉武将军陈代和平虏将军朱明见此便前来投降西晋,王浑更是斩杀了东吴最后一人丞相张悌,震惊整个东吴。
五、马隆
今山东汶上人,西晋名将,兵器革新家,官至东羌校尉,封奉高县侯。
主要战绩:公元279年,鲜卑首领秃发树机能率众反晋,攻占了凉州,晋廷大为震动。马隆自荐能够讨伐,并要求招募三千勇士与他一同前往。晋武帝准其所奏,任命其为讨虏护军,武威太守,经过数次大战,终于是斩杀了秃发树机能,克凉州。
太康初年,晋廷又因西平(今西宁)荒毁,任命马隆为平虏护军、西平太守,率兵南下将其兴复。马隆戍边十余年,战守尽力,声威大震。后死于任上。
六、文鸯
今安徽亳州人,魏末晋初名将。早年在曹魏当官,后随父文钦在淮南起兵讨伐执政的司马师,兵败后逃亡吴国。再后来诸葛诞叛魏,吴国派他们前去支援,由于发生内讧,其父文钦被杀,文鸯于是便投降了司马昭。
主要战绩:公元270年,鲜卑首领秃发树机能在河西举兵反晋,先后击杀了胡烈、苏愉、牵弘、杨欣等封疆大吏,晋武帝为此寝食难安。七年后,文鸯都督凉州、秦州、雍州三州的兵力,大破秃发树机能,胡人部落二十万人归降,从此名闻天下。后官至东夷校尉、假节,封关内侯。
在后来的八万之乱中,被诸葛诞的外孙东安王司马繇所杀,且惨遭灭族,终年55岁。
七、卫瓘
今山西夏县人,出身宦官世家,三国时期曹魏将领,西晋时重臣、书法家。曹魏尚书卫觊之子。
主要战绩:曾以镇西军司、监军的身份参加了伐蜀战争。蜀汉灭亡后,与钟会一道逮捕了邓艾,后来钟会谋反时,又是他亲自出手平定的,更是命田续杀了邓艾父子。回师后转任督徐州诸军事、镇东将军,封菑阳侯。
西晋建立后,历任青州、幽州刺史,征东大将军等职,成功化解了北方边境的威胁,后因功进爵菑阳公。再后来入朝为尚书令,迁升司空,领太子少傅。后逊位,拜太保。
八、陈骞
今安徽天长人,是曹魏司徒陈矫之子,西晋的开国功臣。自幼为人朴实稳重,颇有智谋,可以称得上是西晋的一代儒将。
主要战绩:当年蜀汉的军队曾多次从陇右进军,陈骞便以尚书的身份代理征蜀将军,成功破蜀而还。诸葛诞在寿春叛变时,陈骞再次以尚书身份担任安东将军,率军将其讨平,后一路迁升,任征南大将军,获封郯侯。
司马炎建立西晋后,陈骞以佐命之臣的身份官拜车骑将军,封高平郡公,后又迁任侍中、大将军,出任都督扬州诸军事、假黄钺。后来夺取了东吴的枳里城,又打败了在涂中屯兵的吴军。
他是西晋的开国八公之一,和贾充、石苞、裴秀一样,同为司马炎的心腹,但他的智计却是让贾充等人都自愧不如。
九、胡奋
今甘肃镇原人,性格开朗,有谋略,少年好武事。是曹魏车骑将军、阴密侯胡遵之子。
主要战绩:早年曾以平民身份随司马懿讨伐辽东公孙渊,深受司马懿喜爱,后拜官校尉,再出任徐州刺史;诸葛诞在寿春叛乱,也是被其斩杀;匈奴中部统帅刘猛叛乱,也正是他率军出征平定,后升任征南将军、散骑常侍;公元279年,他奉命伐吴,攻克了吴国的江安。
后因其女胡芳被晋武帝封为贵人,所以晋武帝对其十分信任,先后官拜左仆射、镇军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十、石苞
今河北南皮人,儒雅豁达,明智有器量,仪容很美,不计小节。西晋的开国功臣,三国时曹魏至西晋的重要将领,官至司徒。
主要战绩:当年东吴诸葛恪发动东兴之战时,曹魏各部队纷纷溃败,不少人因踩踏和遇溺而亡,唯有石苞所率领的部队能够全身而退。后来诸葛诞在寿春叛乱,得到了东吴的支援,石苞在此期间曾经大破东吴的朱异,阻挡了东吴方面的援军。
avatar
胭脂醉红颜笑
8楼
五胡十六国南北朝时期,是中华历史上极为特殊的时期;从宏观角度来说这是一个民族大融合的时期,从狭义角度来看,这是汉民族最悲惨黑暗的时期之一;汉人政权龟缩南方,中原成了少数民族的跑马场;从西晋灭国到隋朝大一统这段时间里,整个华夏人口锐减,十不存三四。
在如此高强度的战事下,自然也有一大批名将出现,但是很奇怪的是,这段时期的名将,极少为人所知。
TOP、10 高欢
高欢早年参加杜洛周起义军,归顺葛荣,成为亲信都督。后叛降尔朱荣,并收编六镇余部,镇压青州流民起义,任第三镇酋长、晋州刺史。532年,起兵消灭尔朱氏残余势力,以大丞相控制北魏朝政,专擅东魏朝政16年。
在与西魏连年兼并作战中,因恃众轻敌,在东西魏潼关之战、沙苑之战中败北。543年,领兵10万至黄河北岸与西魏军作战,先于河桥上游破西魏军纵火之船,使河桥免遭烧毁。
继渡黄河,据邙山为阵,迎战西魏军,先胜后败,仅率数骑遁走。546年,率军围攻西魏玉壁,起土山,掘地道,苦攻50天,昼夜不息,在西魏大将韦孝宽固守下,终未克。遂忧愤成疾而逝。
TOP、9 拓跋珪
公元386年,极盛强大的前秦在“淝水之战”惨败后,轰然倒塌;16岁的拓跋珪趁乱重兴代国,即位称代王。又在当年四月定国号为“魏”,是为北魏。
拓跋珪建立北魏后,开始了南征北战之路,在参合陂之战中,以两万北魏军队打败八万后燕军,并活埋了五万后燕军;取得了魏燕争霸的胜利;从而称雄华北。
拓跋珪一生征战无数,将北魏打造成一个地域辽阔的强大国家,但是由于其残忍性格,导致不到四十岁就被刺杀致死,不得善终。
TOP、8 石勒
石勒发轫于第一次反东海王起义时,追随牧帅汲桑投靠公师籓。石勒这个姓名是汲桑替他取的。后投靠汉赵(前赵)刘渊。石勒在汉人张宾辅助之下以襄国为根据地,先后灭了王浚、邵续与段匹磾等西晋在北方的势力,又吞并曹嶷。
前赵平阳政变后正式与刘曜决裂,319年十一月称赵王,都襄国。329年吞并关中取上邽灭前赵。北征代国,令后赵成为当时北方最强的国家。
但是石勒后来碰到了人生最大的敌人——祖逖,否则以当时后赵强大实力,吞并南方也不无可能;如此基业,由于继任者不给力,被石虎夺权,石虎虽然军事能力也不错,但是太过残暴,石虎死后,就被冉闵几乎灭族。
TOP、7 冉闵
冉闵早期是后赵得力大将,在昌黎之战中威名大显;339年,冉闵在沔南打败晋军,杀死东晋将军蔡怀。夔安、李农攻陷沔南,朱保在白石打败晋军,杀死东晋郑豹等五位将军。张貉攻下邾城,邾城战死者有六千人。毛宝和樊峻突围出逃,渡江时溺水而死。冉闵后来打败梁犊。
350年,石琨及张举、王朗率领七万士众攻打邺城,冉闵带领千余骑兵,在城北抵抗他们。冉闵手执两刃矛,飞驰进攻,对手应刃而败,斩杀首级三千。后来把石氏家族全部消灭,并屠杀胡人数百万。
十六国时期冉魏政权建立者,350年-352年在位。以勇猛著称。350年称帝,国号大魏,史称冉魏。352年冉闵突围不遂,为前燕皇帝慕容儁所擒,斩于遏陉山,后被追谥为武悼天王。
TOP、6 慕容恪
338年五月,后赵皇帝石虎以燕军违约独攻段氏,得胜后又劫掠而归为由,发兵数十万北伐,围困棘城。燕赵两军相持十余日,赵军不能克,遂后退。慕容皝派慕容恪率2000骑兵于清晨出城追杀。石虎见城内师出,大惊,弃甲溃逃。慕容恪乘胜追击,大败后赵军,斩获三万余级。
345年,慕容皝令慕容恪攻高句丽。慕容恪拔南苏,派兵留守。346年,慕容皝派慕容恪与世子慕容儁、慕容军、慕舆根及1.7万骑兵袭击扶余国。慕容儁坐镇中军指挥,而慕容恪则统帅诸军冒矢石进击,攻克扶余,俘扶余国王玄及部落5万余口而还。
后来慕容恪还俘虏了冉闵、取得鲁口之战、野王之战、广固之战的胜利,并与吴王慕容垂一起攻占洛阳。
慕容恪“幼而谨厚,沈深有大度”,十五岁时就统领军队,南征北战,屡立战功。官至太宰,总览大权,却毫无私心,平定内乱,勤于吏治,辅佐幼主,尽心尽责,成为前燕支柱。而在其死后,前燕迅速衰落。
TOP、5 宇文泰
宇文泰一生,正处在由乱到治的历史转捩点,他能够在纷繁复杂的历史条件下,观时而变,顺乎历史发展的潮流,终至取威定霸,转弱为强,南清江汉,西克巴蜀,北控沙漠,奠定了北周王朝之基础。
他在位时所颁行的兵制、选官之法等等更是开隋唐政治制度之渊源,宇文泰的功业可谓盛矣,堪称是中国历史上继孝文帝元宏之后的又一位鲜卑族杰出的人物。
宇文泰掌权期间,对内团结各方,澄清政治,创府兵制;对外立足关陇,争战东魏,蚕食南梁。奠定了其身后关陇政权一统天下及隋唐王朝强盛的基础。
TOP、4 祖逖
祖逖出身于范阳祖氏,曾任司州主簿、大司马掾、骠骑祭酒、太子中舍人等职,后率亲党避乱于江淮,被授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他在317年率部北伐,得到各地人民的响应,数年间收复黄河以南大片领土,使得石勒不敢南侵,进封镇西将军。但因势力强盛,受到东晋朝廷的忌惮。
321年,朝廷命戴渊出镇合肥,以牵制祖逖。祖逖见目睹朝内明争暗斗,国事日非,忧愤而死,追赠车骑将军。祖逖死后,豫州百姓如丧父母,谯梁百姓还为他修建祠堂。晋元帝追赠祖逖为车骑将军,并命其弟祖约接掌其部众。后赵趁机入侵河南,祖约难以抵御,退据寿春。祖逖收复的河南大片土地最终又被后赵攻陷。
TOP、3 王猛
王猛治国,使前秦成为诸国中最有生气的国家,因而敢于与群雄角逐,并且愈战愈强,十年之间便统一了北方。在这个过程中,王猛经常统兵征讨,攻必克,战必胜,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才干和大将风范。
前秦可以说是王猛一手扶持起来的,历史上能和诸葛亮和刘伯温媲美的牛人,不仅在治国上成就颇高,军事上成就也极为突出,在王猛死后不久,苻坚率九十多万军队欲灭东晋而一统天下,却被数万东晋军队打败,之后前秦分裂,也是可惜了。
TOP、2 谢玄
谢玄有经国才略,善于治军。早年为大司马桓温部将。377年,为抵御前秦袭扰,谢安荐谢玄为建武将军、兖州刺史,领广陵相,监江北诸军事。他招募北来民众中的骁勇之士,组建训练一支精锐部队,号为“北府兵”。
379年,率兵击败前秦军的进攻,进号冠军将军,加领徐州刺史。淝水之战中,谢玄任前锋都督,先遣部将刘牢之率部夜袭洛涧,首战告捷。继而抓住战机,用计使秦军后撤致乱,乘势猛攻,取得以少胜多的巨大战果。
384年,率兵为前锋,乘胜开拓中原,先后收复了今河南、山东、陕西南部等地区。
TOP、1 刘裕
刘裕自幼家贫,初为北府军将领。自399年后,对内平定孙恩和桓玄,消灭桓楚、西蜀、卢循、刘毅、司马休之等割据势力,使南方出现百年未有的统一局面。
对外消灭南燕、后秦等国,降服仇池,又以却月阵大破北魏,收复淮北、山东、河南、关中等地,光复洛阳、长安两都。即位后,又派兵南征林邑国,使其全境归附。
刘宋初期,因刘裕在晋朝末期收复北方的青、兖、司三州,大致拥有黄河以南的广大地区,成 为东晋南朝时期疆域最大,实力最强,经济最发达,文化最繁荣的一个王朝。自潼关以东、黄河以南直至青州已为南朝版图,江淮流域得到保障,这是祖逖、桓温、谢安经营百年所未能达到的。
(摘自网络)
422年,刘裕计划在此年出征北魏,结果还未来得及出兵,刘裕便患病,后病死。








avatar
胭脂醉红颜笑
9楼
东晋十六国南北朝太过混乱,名将太多,个人对这段历史不是很了解,欢迎补充探讨!
avatar
胭脂醉红颜笑
10楼
隋朝 十大名将
隋朝一个只经历了两代帝王便消失的朝代,但是为什么隋朝会被写进24史,想必仅仅不是我们表面上看到的,今天就看看隋朝的有哪些名将。
1.韩擒虎
韩擒虎(538年—592年12月26日),原名擒豹,字子通。河南东垣(今河南新安县东)人。隋朝名将,北周骠骑大将军韩雄之子。
容仪魁伟,有胆略,好读书。北周时,任都督、刺史等职,袭爵新义郡公。陈出兵进逼光州,任行军总管,率军将其击退 ,后又屡挫陈师。开皇元年(581年),任庐州总管,镇江北要地庐江,作灭陈准备。开皇八年(588年)冬,领军为先锋攻陈,他率五百锐卒夜渡长江,袭占采石,半日内攻克姑孰,然后进军新林。随后入朱雀门,占领建康城,俘陈后主陈叔宝。因功进位上柱国、大将军。后封寿光县公,以行军总管屯金城,旋任凉州总管。
开皇十二年(592年),韩擒虎去世,年五十五。
2.杨素
杨素(544年—606年8月31日),字处道,弘农华阴(今属陕西华阴)人。隋朝权臣、诗人,杰出的军事家。北魏谏议大夫杨暄之孙、北周骠骑大将军杨敷之子。
杨素出身北朝士族,北周时任车骑将军,参加平定北齐之役。他与杨坚(隋文帝)深相结纳。隋朝建立后,升御史大夫。开皇八年(588年),以行军元帅身份率水军东下攻灭陈朝,以功拜荆州总管,封越国公。因其帮助杨广(隋炀帝)成为太子。杨广继位后,杨素又领兵讨平汉王杨谅叛乱。累官司徒,封楚国公。
大业二年(606年),杨素去世。获赠光禄大夫、太尉,谥号“景武”。
3.张须陀(565年—616年12月1日),字果,弘农阌乡(今河南灵宝)人,墓志铭称其为南阳西鄂人
,隋朝大将。仁寿四年(604年),隋炀帝继位,并州总管、汉王杨谅因不满其兄即位,遂于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起兵反隋炀帝。张须陀又随并州道行军总管杨素平定叛乱,因功加开府。后多次率军平定各地的叛乱,威振东夏,被认为是隋朝柱石。公元616年,张须陀为瓦岗军所败,下马战死,时年五十二岁。其所部士兵得知死讯,连哭数日不止。
4.杨义臣
杨义臣(?—-617年),鲜卑族,代(今山西省代县,位繁峙县西南)人, 隋朝将领。杨义臣本姓尉迟,后隋文帝赐其姓杨,袭父爵,拜陕州刺使。从炀帝征吐谷浑于覆袁川,又从炀帝征高句丽。613年(大业九年)率部镇压叛军,616年(大业十二年)败张金称,灭高士达,入豆子航(今山东省惠民县境内),擒格谦,是隋末镇压起叛军的主将之一。后杨广恶其威名,调入朝,遣散兵众,叛军因而复盛,以功授礼部尚书,不久病死。
5.贺若弼
贺若弼(公元544年—公元607年),复姓贺若,字辅伯,河南洛阳人,隋朝著名将领。贺若弼出生在将门之家,其父贺若敦为北周将领,以武猛而闻名,任金州(今陕西省安康)刺史。贺若弼以伐陈有功,封上柱国,进爵宋国公,官至右武候大将军。公元607年(大业三年),贺若弼被隋炀帝加以诽谤朝政的罪名杀害。
6.史万岁
史万岁(549年-600年11月20日),京兆杜陵人(今陕西西安人),隋朝名将。长于骑射,好读兵书。15岁随父从军。北周武帝时,其父战死,以忠臣子授开府仪同三司,袭爵太平县公。北周末,随上柱国梁士彦攻讨相州总管尉迟迥,每战先登,因功拜上大将军。隋初,因大将军尔朱绩谋反被杀而受牵连,发配敦煌为戍卒。隋开皇三年,秦州总管窦荣定击突厥,遂至辕门请自效。奉命与突厥单骑比武决胜负,驰斩其一勇士,使突厥军不敢再战而退。每行军作战,身先士卒,善抚部下,将士乐为效力。因其南征北战,屡建战功,遭杨素嫉妒诬陷,被隋文帝冤杀。
7.来护儿
来护儿(?-618年),字崇善,江都人,隋朝名将,东汉中郎将来歙之后。
来护儿早年投奔隋军,参与平定陈朝,累功至上开府,后随杨素平定高智慧起义,升任大将军。隋炀帝继位后,来护儿进封右翊卫大将军、荣国公。
大业八年(612年),隋军一征高句丽,来护儿率水军逼近平壤,终因轻敌致败。九年(613年),来护儿随军二征高句丽,但因杨玄感造反,遂回军平叛。十年(614年),来护儿三征高句丽,迫使高句丽王请降。
后来,来护儿随隋炀帝巡幸江都,官至左翊卫大将军。义宁二年(618年),江都兵变,隋炀帝被弑,来护儿一同遇害。
8.长孙晟
长孙晟(551年-609年),字季晟,小字鹅王 。河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隋朝著名军事家、外交家,北魏上党文宣王长孙稚曾孙、北周开府仪同三司长孙兕第三子 。
长孙晟生性聪慧,涉猎书史,擅长骑射。北周时期,长孙晟仅任司卫上士、奉车都尉。隋朝建立后,历任仪同三司、左勋卫骠骑将军、左领军将军、右骁卫将军等职。他受隋文帝、炀帝重用,多次奉命出使突厥,在同突厥交往的二十余年中,虽未指挥过大的作战,但凭其出众的谋略,为分化瓦解突厥,保持隋朝北境安宁、促进民族融合作出了重大贡献。
大业五年(609年),长孙晟去世,年五十八。唐太宗时,追赠司空、上柱国、齐国公,谥号"献"。其子为唐朝名相长孙无忌,女为文德皇后长孙氏。《全隋文》辑录有其文 。
9.周法尚
周法尚(556年―614年),字德迈,汝南安成人,北周、隋朝将领。周法尚果敢勇毅,有气概,好读兵书。初仕陈朝,后遭长沙王陈叔坚谗言陷害,而投靠北周。曾大败陈将樊猛。
隋朝建立后,周法尚历任巴州刺史、黄州总管等,封谯郡公。周法尚击败三鸦叛蛮,击退陈军进犯。隋灭陈之战时,周法尚经略江南,观察陈朝动静,击败并活捉陈朝城州刺史熊门超。
隋朝灭亡陈朝后,周法尚任永州总管,奉命安抚岭南,使原陈朝桂州刺史钱季卿等人投降隋朝。后改任桂州总管,仍任岭南安抚大使,出兵平定桂州俚族首领李光仕、遂州獠人、巂州乌蛮叛乱。
隋炀帝继位后,历任云州刺史、定襄太守、左武卫将军等,曾击败黔安夷人,随攻吐谷浑,东征高丽,平定杨玄感之乱,打败起义军孟让等。大业十年(614年),周法尚第三次随军东征高丽,还未出发便病逝于军中,时年五十九岁,追赠武卫大将军、谯国公,谥号僖。
10.刘方
刘方(?—605年),长安人,隋朝名将。刘方曾出征突厥,大破沙钵略可汗的军队;平定交趾俚人的叛乱;攻占林邑,破其国都,记功而还。
avatar
胭脂醉红颜笑
11楼
大唐十大名将
唐朝军事上,军力强大是唐代的一个鲜明的特点。唐朝统一了隋朝末年军阀割据的中国,唐太宗、唐高宗在位时攻灭东西突厥、薛延陀、高昌、高句丽、百济等国收其地为州县,并在白村江战役打败日本援军,又征调靺鞨、铁勒、室韦、契丹等民族为李唐征战。当时唐朝在亚洲军事制度,经济和科技的优势都是这些战绩的基础。唐玄宗时唐朝的势力与来自阿拉伯、新兴和信奉伊斯兰教逊尼派的黑衣大食的势力在包含昭武九姓、大小勃律、吐火罗在内的中亚诸国相遇,结果后来唐朝因安史之乱在军事上全面收缩,中国的势力从此退出中亚。接踵而至的藩镇割据导致华北地区经济萧条。 而灿若星河的唐代名将中,有十个人的武勋尤为引人注意,有人如李靖、李勣奠定了唐朝的基础,有人如裴行俭、薛仁贵平定了边塞的稳定,有人如郭子仪、李光弼稳定了混乱的局势。
1.卫国公李靖李药师   李靖(571年-649年7月2日),字药师,汉族,雍州三原(今陕西三原县东北)人。是唐朝文武兼备的著名军事家。后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李靖军功卓越。上元元年(760),唐肃宗把李靖列为历史上十大名将之一,并配享于武成王(姜太公)庙。他才兼文武,出将入相,为唐朝的统一与巩固立下了赫赫战功。 唐太宗曾给予高度评价:“……尚书仆射代国公靖,器识恢宏,风度冲邈,早申期遇,夙投忠款,宣力运始,效绩边隅,南定荆扬,北清沙塞,皇威远畅,功业有成。” 同时,他治军、作战又积累了一套成功的经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我国的军事思想和理论。他写有《李靖六军镜》等多部兵书,大都已经失传,后人编辑了《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在北宋时期列入《武经七书》,是古代兵学的代表著作。 贞观十七年(643年)二月二十八日,唐太宗命人画二十四功臣图于凌烟阁,皆真人大小,李靖名列其中,位于第八名。开元十九年(731年),唐玄宗为表彰并祭祀历代名将所设置武庙,它以周朝开国丞相、军师吕尚(即姜子牙)为主祭,以汉朝留侯张良为配享,并以历代名将十人从之,“唐尚书右仆射卫国公李靖”便是其中之一,同时代被列入“武庙十哲”的只有李勣而已。及至宣和五年(1123年),宋室依照唐代惯例,为古代名将设庙,七十二位名将中亦包括李靖。 在北宋年间成书的《十七史百将传》中,李靖亦位列其中。
2. 唐朝十大名将之一:英国公李勣李懋功   英国贞武公李勣(594年-669年,“勣”音“绩”),原名徐世勣,字懋功。唐高祖李渊赐其姓李,后避唐太宗李世民讳改名为李勣,曹州离狐(今山东菏泽东明县东南)人,唐初名将,与李靖并称,被封为英国公,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早年从李世民平定四方,后来成为唐王朝开疆拓土的主要战将之一,曾破东突厥、高句丽,功勋卓著。李勣一生历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出将入相,深得朝廷信任和重任,被朝廷倚之为长城。显庆二年(657年)奉旨与苏敬、孔志约、许敬宗、于志宁等编《新修本草》二十卷,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药典。总章二年(669年)十二月初三戊申日,李勣卒,享年七十六岁,唐高宗辍朝七日,赠李勣太尉、扬州大都督,谥号贞武,陪葬昭陵。 李勣一生,经战阵无数,早在瓦岗寨时,他从李密征战,就为瓦岗军立下了汗马功劳;归唐后,又屡从唐太宗征讨,平王世充,灭窦建德,伐刘黑闼,为大唐王朝的建立,立下了不朽功勋;后来在攻灭东突厥,平定薛延陀等重大军事战役中,都做出了重大贡献,为大唐王朝的稳定、强大,立下了汗马功劳。他所得赏物,大都分赐手下将士。大功成就,常推功于别人,故而人尽死力。 贞观十七年(643年)二月二十八日,唐太宗命人画二十四功臣图于凌烟阁,皆真人大小,李勣名列其中,位于第二十三名。开元十九年(731年),唐玄宗为表彰并祭祀历代名将所设置武庙,它以周朝开国丞相、军师吕尚(即姜子牙)为主祭,以汉朝留侯张良为配享,并以历代名将十人从之,“司空英国公李勣”便是其中之一,同时代被列入“武庙十哲”的只有李靖而已。及至宣和五年(1123年),宋室依照唐代惯例,为古代名将设庙,七十二位名将中亦包括李勣. 在北宋年间成书的《十七史百将传》中,李勣亦位列其中。
3.河间郡王李孝恭   李孝恭(591年-640年),唐朝宗室、名将。西魏、北周八柱国之一李虎曾孙,北周朔州总管李蔚之孙,隋朝右领军大将军李安之子,唐高祖李渊的堂侄。唐朝建立后封赵郡王。武德二年(619年),任信州总管,次年献计并率军攻打南方的萧铣,立下战功,升任荆州大总管,后因治理荆州有方迁任襄州道行台左仆射,武德六年(623年),又率军攻打辅公祏,用一年时间将江南平定,因功拜扬州大都督,之后因被人告发谋反而免官改任宗正卿,又历任凉州都督、晋州刺史。太宗李世民即位后升任礼部尚书,改封河间郡王。贞观十四年(640年),暴病身亡,年五十岁。诏赠司空、扬州都督,陪葬献陵,谥元,配享高祖庙庭。列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旧唐书》:自大业末,群雄竞起,皆为太宗所平,谋臣猛将并在麾下,罕有别立勋庸者,唯孝恭著方面之功,声名甚盛。厚自崇重,欲以威名镇远,筑宅于石头,陈庐徼以自卫。孝恭性奢豪,重游宴,歌姬舞女百有余人,然而宽恕退让,无骄矜自伐之色。太宗甚加亲待,诸宗室中莫与为比。疏属尽封,启乱害公。河间孝恭,独称军功。贞观十七年(643年)二月二十八日,唐太宗命人画二十四功臣图于凌烟阁,皆真人大小,李孝恭名列其中,位于第二名,仅次于长孙无忌。公元782年(建中三年),礼仪使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并为他们设庙享奠,当中就包括“唐司空河间郡王孝恭”。及至公元1123年(宣和五年),宋室依照唐代惯例,为古代名将设庙,七十二位名将中亦包括李孝恭。在北宋年间成书的《十七史百将传》中,李孝恭亦位列其中。
4.邢国公苏烈. 苏定方(592年—667年),名烈,字定方,以字行于世。汉族,冀州武邑(今河北武邑县)人。唐朝杰出的军事家。 苏定方少年时便以骁勇善战及气魄惊人闻名,曾随父征讨叛贼,安定乡里。隋朝大业末年,他投奔窦建德、刘黑闼领导的河北义军,屡建战功。直至唐太宗在位时,苏定方才开始为唐朝效力,并随李靖北伐东突厥,在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夜袭阴山一役中,苏定方率两百名骑兵先登陷阵,攻破了颉利可汗的牙帐,为击灭东突厥立下大功。 显庆二年(657年),累功升任行军大总管,开始独当一面,并以其非凡战绩和正直为人深受唐高宗的赏识与信任,多次被委以重任。苏定方征西突厥、平葱岭、夷百济、伐高句丽,“前后灭三国,皆生擒其主”,史无前例地将唐朝的版图向西开拓至中亚咸海,国境直抵波斯,向东延伸至朝鲜半岛南部。 此后,苏定方历任左骁卫大将军、左武卫大将军,封邢国公。晚年受命担任安集大使,全面负责对吐蕃的军事防御。 乾封二年(667年),苏定方去世,年七十六。册赠左骁卫大将军、幽州都督,谥号“庄”。
5.闻喜公裴行俭 裴行俭(619年—682年),字守约,绛州闻喜(今山西闻喜东北)人。唐朝名将、政治家、书法家,隋朝礼部尚书裴仁基次子。 裴行俭出身“河东裴氏”中眷房,于唐太宗时以明经科考试中选,并得名将苏定方教授用兵奇术。历任左屯卫仓曹参军、西州都督府长史、安西都护等职。在西域时,各国多慕义归附。后还朝任吏部侍郎,与李敬玄、马载同掌选事十余年,甚有能名。他所创长名姓历榜及铨注等法,影响后世选才授官的制度。上元三年(676年),出任洮州道左二军总管、秦州右军总管,参与防御吐蕃。调露元年(679年),计俘叛乱的西突厥十姓可汗阿史那匐延都支,以功升任礼部尚书兼检校右卫大将军,身兼文武两职。次年,大破东突厥阿史德温傅及阿史那伏念所部,尽平东突厥残部。 永淳元年(682年),裴行俭病逝,年六十四。追赠幽州都督,谥号“献”。裴行俭精通阴阳历法,善于鉴别人才,所提拔的名将有程务挺、王方翼、李多祚、黑齿常之等。
6.辽西郡公薛礼   薛仁贵(公元614年-683年3月24日),名礼,字仁贵,汉族,山西绛州龙门修村人(今山西河津市修村人),唐朝名将,著名军事家,政治家。薛仁贵出身于河东薛氏世族,在贞观末年投军,征战数十年,曾大败九姓铁勒,降服高句丽,击破突厥,功勋卓著,留下“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辽东”、“仁政高丽国”、“爱民象州城”、“脱帽退万敌”等故事。而他一生中最辉煌的就是“三箭定天山”。 龙朔元年( 661年),一向与唐友好的回纥首领婆闰死,继位的比粟转而与唐为敌。唐高宗诏郑仁泰为主将,薛仁贵为副将,领兵赴天山击九姓铁勒。临行,唐高宗特在内殿赐宴,席间唐高宗对薛仁贵说:“古代有善于射箭的人,能穿透七层铠甲,你射五层看看。”薛仁贵应命,置甲取弓箭射去,只听弓弦响过,箭已穿五甲而过。唐高宗大吃一惊,当即命人取坚甲赏赐薛仁贵。郑仁泰、薛仁贵率军赴天山后,九姓铁勒拥众十余万相拒,并令骁勇骑士数十人前来挑战。薛仁贵临阵发三箭射死三人,其余骑士慑于薛仁贵神威都下马请降。薛仁贵乘势挥军掩杀,九姓铁勒大败,所降全部坑杀。接着,薛仁贵又越过碛北追击败众,擒其首领兄弟三人。薛仁贵收兵后,军中传唱说:“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从此,九姓铁勒衰败,不再为边患。铁勒有思结、多览葛等九个部族,原先据守天山,等郑仁泰率领部队来后,他们恐惧投降,郑仁泰不接纳,俘虏他们的家室来赏给将士,敌人陆续逃走。有个候骑报告:“敌人的军需物资牛羊马匹遍布原野,可以去夺回来。”郑仁泰挑选了一万四千名骑兵,脱掉铠甲轻装奔驰,穿过大沙漠,到了仙萼河,没有看到敌人,粮食吃光才往回撤。人们饿得相互厮杀吞食,等回到军营时,剩下的骑兵只有二十分之一。薛仁贵也把他部下抓来的铁勒族女人当作妾,接受了很多贿赂赠送的财物,被有关官员向高宗检举弹劾,因立大功而受宽恕。
7.临洮郡公王忠嗣   王忠嗣(706年—750年),初名训,祖籍山西太原祁县,后移居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父王海宾以骁勇闻名,官至太子右卫率、丰安军使。王忠嗣九岁时,王海宾战死于吐蕃松州保卫战中,追赠为左金伍大将军。忠嗣接入宫中抚养,玄宗收为假子,赐名忠嗣,常与忠王李亨一起游玩。有一次玄宗和他论兵法,他“应对纵横,皆出意表”。开元十八年(730年),出任兵马使,随河西节度使萧嵩出征。开元十八年在玉川战役中以三百轻骑偷袭吐蕃,斩敌数千,吐蕃赞普仓皇逃走。后接替王侄担任陇右节度使。开元二十六年北伐契丹,率十万骑兵,北出雁门,于桑干河三战三捷,奚、契丹联军全军覆没。天宝初年,大败突厥叶护部落,取乌苏米施可汗首级至长安。此后,王忠嗣担任陇右、河西节度史,身处抗击吐蕃的最前线。他首先考虑到吐蕃等国骑兵强盛,对唐军威胁极大。于是在朔方、河东之时,便在边境地区高抬马价,各地胡人争着把马卖给唐朝,王忠嗣将马尽数买下。王忠嗣到了陇右、河西之后,便奏请将朔方、河东战马充实到陇右、河西。从此,此二镇的兵马也强大起来。天宝元年(742年),王忠嗣集中优势兵力发动了对吐蕃的青海湖会战,大破吐蕃北线主力,接着乘胜追击,在积石会战中将吐蕃残部全歼。并俘虏了8000依附吐蕃的吐谷浑军。这次作战,吐蕃在青海、甘肃交界处设置的堡垒几乎被全部摧毁,死伤数万人,两个王子战死,其重要战略盟友吐谷浑降唐。此战是对吐蕃的沉重打击,自此,吐蕃在青海地带对唐朝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其对河西地带的威胁已基本解除。之后,王忠嗣行军千里增援小勃律,击败吐蕃、大食联军,并在此战中大胆提拔了当时还是青年将领的李光弼和李晟,后虽小勃律再次叛乱,但大食慑于唐军军威再不敢出兵。天宝二年(743年),王忠嗣再破突厥,塞外晏然。天宝三年,拔悉密向后突厥发动进攻,斩乌苏可汗,传首京师。后突厥余众又立乌苏之弟白眉特勒为可汗,是为白眉可汗。为除掉威胁唐朝北部边境以久的后突厥汗国,唐玄宗诏令王忠嗣乘机北伐。王忠嗣率部在萨河内山与后突厥阿波达干等十一部激战,大破其众,加速了后突厥汗国的灭亡。天宝六年(747年),兼任河西、陇右、朔方、河东四镇节度使一人佩四将之印,掌控万里边疆,手握天下劲兵重镇,不可谓不令人惊奇。这在大唐帝国的历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当时四镇兵力总共有26万7700人,对王忠嗣而言,可真是拥兵天下了,所幸王忠嗣是忠臣,否则,天下之祸,也许早已发生。
8.汾阳王郭子仪   郭子仪(697年-781年),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祖籍山西太原,唐代政治家、军事家。郭子仪早年以武举高第入仕从军,积功至九原太守,一直未受重用。安史之乱爆发后,郭子仪任朔方节度使,率军勤王,收复河北、河东,拜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至德二年(757年),郭子仪与广平王李俶收复西京长安、东都洛阳,以功加司徒,封代国公。至德三年(758年),进位中书令。至德四年(759年),因承担相州兵败之责,被解除兵权,处于闲官。宝应元年(762年),太原、绛州兵变,郭子仪被封为汾阳王,出镇绛州,不久又被解除兵权。广德元年(763年),仆固怀恩勾结吐蕃、回纥入侵,长安失陷。郭子仪被再度启用,任关内副元帅,再次收复长安。公元765年,吐蕃、回纥再度联兵内侵,郭子仪在泾阳单骑说退回纥,并击溃吐蕃,稳住关中。 大历十四年(779年),郭子仪被尊为“尚父”,进位太尉、中书令。建中二年(781年),郭子仪去世,追赠太师,谥号忠武。在平定安史之乱的战争中,郭子仪指挥或参与指挥了攻克河北诸郡之战、收复两京之战、邺城之战等重大作战;安史之乱后,他计退吐蕃,二复长安;说服回纥,再败吐蕃;威服叛将,平定河东。他戎马一生,功勋卓著。史书称他“再造王室,勋高一代”,“以身为天下安危者二十年”。郭子仪不但武功厥伟,而且还善于从政治角度观察、思考、处理问题,资兼文武,忠智俱备,故能在当时复杂的战场上立不世之功,在险恶的官场上得以全功保身。唐朝建中三年(782年),礼仪使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并为他们设庙享奠,当中就包括“太尉中书令尚父汾阳郡王郭子仪”。北宋宣和五年(1123年),宋室依照唐代惯例,为古代名将设庙,七十二位名将中亦包括郭子仪。北宋年间成书的《十七史百将传》中,郭子仪亦位列其中。明朝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明太祖取古今功臣三十七人配享历代帝王庙,其中就有郭子仪。 清朝康熙年间,遵循明朝旧例,取古今功臣四十一人配享历代帝王庙,其中有郭子仪。清朝光绪年间,长乐县立庙祭祀郭子仪。
9.临淮王李光弼   李光弼(708年-764年),营州柳城(今辽宁省朝阳)人,契丹族人。李光弼于唐天宝十五年(756)初,经郭子仪推荐为河东节度副使,参与平定安史之乱。历史上郭子仪名气比李光弼大,但是,论战功、论军事才能,李光弼要胜过郭子仪。李光弼是平定安史之乱的主帅之一,《新唐书》评论,李光弼“与郭子仪齐名”,“世称‘李郭’”。论战功,李光弼则是唐朝“中兴第一”,“再造唐朝”的第一功臣。而李光弼还是一位杰出的少数民族军事家。宝应元年(762年)出镇徐州,进封临淮王。 广德二年七月,李光弼在徐州病逝,终年五十七岁。唐代宗遣使吊恤其母,追赠太保,谥曰武穆,诏百官送葬至延平门外。李光弼是中唐出色的统帅、军事家,与郭子仪先后出任朔方节度使,天下兵马副元帅,是平息安史之乱的主帅,被加宰相,位至三公,封为临淮王,“与郭子仪齐名,世称‘李郭’,而战功推为中兴第一。”(《新唐书》卷一百四十八列传六十一)名气没有郭子仪大,但军事才能不在郭之下。史家评论,“自艰难以来,唯光弼行军治戎,沉毅有筹略,将帅第一。”(《册府元龟》卷393《将帅部》)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军事家、大将孙武、吴起、韩信、白起等比起李光弼,“或有愧德”。
10.西平王李晟  李晟(727年-793年),字良器,洮州临潭(今属甘肃)人,唐朝宰相、军事家。李晟原为边镇裨将,以战功累迁至右金吾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泾原四镇北庭都知兵马使,封合川郡王。后来,李晟入朝任右神策军都将。 建中二年(781年),李晟以神策先锋都知兵马使讨伐反叛的河朔三镇。建中四年(783年),泾原兵变,李晟前往奉天勤王,加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京畿、渭北、鄜坊、商华兵马副元帅。兴元元年(784年),李晟收复长安,平定朱泚之乱,兼任凤翔、陇右、泾原三镇节度使、行营副元帅,改封西平郡王。贞元三年(787年),李晟被罢去兵权,改封太尉。贞元九年(793年),李晟去世,追赠太师,谥号忠武。 李晟性疾恶,临下明,善知部下之长;敢犯言直谏,尽大臣之节;治军严明,赏罚必信。在作战指挥上,不畏强敌,善激励士气,团结友军,谋定后战,身先士卒,临敌应变,政治攻心与军事打击并用,因而能克复长安,立不世之功。史书称他“器伟雄才”,“长于应变”,为维护唐王朝的统一做出了重大贡献。李晟墓在今陕西省高陵县白象村渭水桥北端偏东处,即当年平定朱泚时驻军之地。冢为圆锥形夯土堆,高5米,直径15米,现距渭水仅25米,部分墓道已陷落渭水中。墓前原有石碑一通,裴度撰文,柳公权书字,俗称“三绝碑”。明代为防止碑身掉于渭水中,已迁碑于冢西北约200米处,迄今完整。墓前尚有明清时修墓冢碑三通,另有明刻石狮一对。
avatar
胭脂醉红颜笑
12楼
名将 和武将 很容易混为一谈,武将武力值虽高,但统兵做战,谋略方面不行,就只能算武将!
avatar
胭脂醉红颜笑
13楼
1、李存孝:为晋王李克用养子之一,号十三太保,拜飞虎将军、勇南公,领三千飞虎军。此人身材瘦小、力大无穷,擅使一柄毕燕挝,天下无人能在他手上走过三回合,是一李元霸式人物。李存孝收服的两员左右部将,一个叫薛阿檀,一个叫安休休,均有万夫不当之勇。在讨伐黄巢起义军时,李存孝曾率十八骑冲杀黄巢八万人马,并且冲进长安、焚烧粮仓,把黄巢军杀得片甲不留。
2、史建瑭:为白袍将军史敬思之子,雁门人,擅使一口花刀,在与王彦章大战二百合后,抽铁鞭猛击王彦章后背,将其打得抱鞍吐血落荒而逃。
3、王彦章:号铁枪将,擅使一条大铁枪,为后梁大将,威震五代各国。李存孝死后,王彦章率弟与晋王李克用大战,杀其上将四十三员,包括名将薛阿檀、安休休,大败李克用军。后在与高思继的交战中,使用回马枪枪挑高思继,令唐军闻风丧胆。
4、高思继:“白马银枪”高思继,与王彦章并列为五代十国第一名枪,高家枪威震天下。在与王彦章的战斗中,二人大战三百回合不分胜负。第二次交锋时,王彦章只得使计诈败诱高思继追来,遂使回马枪杀之。
刘知远
5、刘知远:为后汉王,沙陀部人,继位之后又改名为刘嵩。刘知远擅使一口金刀,号“金刀王”,文武双全,勇贯三军。刘知远早年投到李嗣源的手下当兵,由于作战勇敢,被升为偏将,和石敬瑭一起共事。在李嗣源和后梁军队激战于黄河岸边的德胜的时候,石敬瑭的马甲突然断裂,几乎就要被后梁军队赶上了,这时,刘知远将自己的马换给了石敬瑭,自己则骑上石敬瑭的马,掩护石敬瑭后撤。事后,石敬瑭非常感激他舍命相救,于是在李嗣源继位称帝并任命他担任河东节度使后,石敬瑭就将刘知远要到自己手下任职,做了他的亲信大将。
6、王彦童:铁枪将王彦章的弟弟,与其兄一样异常勇猛。在与晋王李克用的会战中接连杀死李家六名太保,但却在单枪匹马追击李克用时,被李克用的军师周德威用计,使人装扮李存孝,扯出飞虎将军旗。王彦童以为李存孝复生,惊惧气恨交并,竟然吐血身亡。
7、高行周:“白马银枪”高思继之子,继承了祖上的高家枪,英勇无敌。高行周出道后为替父报仇,大战王彦章五十回合,不分胜负。其子高怀德、高怀亮,亦是子承父志,作战勇猛,为北宋开国功臣。
8、庞师古:后梁王朱温的护卫将军,曹州南华人,使一对流星锤,勇猛过人。朱温被刘知远杀败围困后,庞师古单人独骑杀入重围,救出朱温。
9、周德威:字镇远,小名阳五,朔州马邑人。周德威最初跟随李克用,骁勇而擅骑射,并且兼为军师之职。他不但勇猛过人,而且智谋和胆略也非常出众。因为长期在边塞地区,所以军事经验非常丰富,他仅凭观看烟尘便可以判断出敌人的数量。周德威长得人高马大,面皮黝黑,平时表情就很严肃,即使在笑的时候也不改变。在杀敌的阵前更是凛凛然充满肃杀之色。出众的胆识和智谋使周德威在五代成为一员猛将、一员名将。
10、葛从周:字通美,濮州鄄城人,祖父葛阮,父亲葛遇贤,曾被授兵部尚书之职。葛从周少年时就很豁达,而且极有智谋,最初参加了黄巢的起义军,在军中逐渐升至军校。朱温在王满渡大败黄巢军队后,葛从周便和霍存、张归霸等人一同投降了朱温,此后就一直为朱温的霸业四处征讨,成为朱温的一员勇将、一员常胜的大将。葛从周是个百分之百的武将,从来不参与政治斗争,只知如何完成作战任务,建功立业。所以他深受朱温的器重。
11、石敬瑭:唐朝沙陀部人,父亲名叫臬捩(音聂列)基,据说是汉景帝时丞相石奋的后代。曾在李嗣源手下担任河东节度使,跟随李嗣源转战各地,成为李存勖的一员骁将。在和刘寻对阵交战时,刘寻袭击还没有列好阵势的李存勖,军情危急,石敬瑭立即率领十几名亲军驰入敌阵,东挡西杀,左冲右突,遏止住了敌人的攻势,掩护李存勖后撤。事后李存勖对他也大加赞赏,石敬瑭由此而名声远扬。除了救李存勖之外,石敬瑭还多次救过他的岳父李嗣源。在晋军和后梁军队激烈争夺黄河沿岸时,晋军先攻下了杨柳镇(今山东东阿东北),李嗣源却中了梁军的埋伏,危急时刻又是他这个爱婿率军拼死掩护他撤退,才得以领兵突出重围。不久后,梁晋又大战于胡柳陂,由于李存勖的冒险出战,使军师周德威不幸战死,石敬瑭又率领他的左射军和李嗣源一起重整军队,将后梁军队杀得损失殆尽。
12、李嗣源:为后唐明宗,是唐朝沙陀部人,本名邈佶烈,成为李克用的养子后改名为李嗣源。父亲李霓原是李国昌的部下。在父亲死后,仅仅十三岁还是个少年的李嗣源就因为勇武超群而被李国昌收到自己帐下,做了他的侍卫。每次围猎时,李嗣源仰射飞鸟,拉弦必中。不久,李克用便将他要到身边,更加器重,而且收他为养子。李克用的眼光确实不错,在上源驿事件中,李克用被朱温派兵围攻,险些丧命,就是他的这个养子李嗣源,一个刚刚十七岁的小青年,竟在乱军之中拼死保护着李克用躲开雨一般的飞箭翻越高墙,逃出虎口,而且自己毫发无损,其他许多勇将却战死很多。等李克用镇守河东时,李嗣源率领李克用的骑兵卫队随同征战,屡立战功。当时的李存信是蕃汉大将,但他每次出兵作战总是战绩不佳,李克用便让李嗣源做了他的副将,一同出征,有了李嗣源的帮助,李存信每次都能大胜而归。
石敬瑭
13、李罕之:晋王李克用手下官拜河阳节度使,擅使一条镔铁棒。曾与符存审二人双战李存孝,被李存孝将镔铁棒弯成一个圈状。李存孝爱惜他的勇力,将其二人收服于帐下。
14、符存审:擅使一条镔铁戟,由李存孝收到帐下,也是一位富有机略的名将,在当时的兵荒马乱之中,从庄宗破梁军,赶走辽兵,大败刘酃,前后大小一百余战,未偿败绩。
符存审
15 景延广:字航川,陕州(今河南三门峡市)人,为残唐五代时期的神射手。父亲景建,精于箭术,常对儿子说:“如果射箭不能射进铁中,那就不如不射。”所以父亲对景延广从小就要求很严,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之下,景延广的箭术也很出众,而且臂力过人,用的都是硬弓。后来,景延广和当时其他人一样也投入军队中谋求前途。他开始进的是后梁的军队,在驻守陕州的朱友诲的部队里任职,但后来朱友诲因为谋反引祸上身,景延广为了躲避灾难,就赶忙逃走了。开始在华州将领尹皓手下做属将,不久又到了大将王彦章的部队里,在后梁和后唐黄河岸边的激战中后梁军队大败,景延广身上也几处负伤,最后逃回了后梁首都汴州。
16 邓天王:曾与李存孝交锋二次,第一次李存孝念其孝敬父母,将其释放,说定数年后学好万人敌的枪法后再与李存孝交战。结果邓天王投到朱温帐下,与李存孝再次交锋,仍然被存孝温酒活擒,最后被晋王下令斩首。
(个人对五代十国不是很了解,上面仅限推荐,欢迎推荐探讨)
avatar
胭脂醉红颜笑
14楼
北宋 十大名将
一、李继隆
主要成就:参与灭后蜀、南唐、北汉,打败耶律休哥,大破李继迁,生擒李继捧。李继隆祖籍上党,其父是北宋开国名将李处耘。李继隆的妹妹经赵匡胤(即宋太祖)撮合嫁与赵光义(即宋太宗)为妻,即后来的明德皇后。李继隆之弟李继和后来是镇守西北边防的名将。因李处耘和赵匡胤的结拜兄长慕容延钊不和,李继隆虽有才华,却屡遭压制,少年时代的李继隆只好每天游猎练武等待机会。
二、曹玮
主要成就:三都谷之战大破吐蕃李立遵。曹玮镇守秦州时,发生了赵德明叛乱之事,一时间边庭惊动。这消息传到时,曹玮正在与人下棋。有小吏进来报告,说是有叛卒投奔赵德明,曹玮神色自若,仍旧下他的棋。那小吏说了好几遍,曹玮才慢慢抬起头,看看那小吏,不慌不忙地说:“那是我派过去的,你以后不要再说了。”赵德明听说后,就把那个投奔他的人杀了。此后,土卒便不再有人投奔赵德明了。
三、狄青
主要成就:大破西夏,平定侬智高之乱。由于狄青面貌清秀,在古代眉目清秀的将领,对士气有很大的影响。己方会认为是绣花枕头而军心涣散,尤其在宋朝将不知兵兵不知将,士兵看将领能不能打,往往就是看你长得威武不威武,所以他每次上阵都是披头散发,戴铜面具,人称假面将军。
四、曹彬
主要成就:参与灭后蜀、平南唐,征北汉。武惠王曹彬,国家的名将,创下了鼎盛的战绩,没人比得过他.他曾经说:"自从我当了将领,杀了很多人,然而从来没有因为自己恨他们而乱杀一个人."他的住所坏了,弟子请求修理,曹彬说:这个时节正好是冬天,墙壁与瓦石之间,有许多虫子在这里居住,不可以杀害它们的生命.''他心爱的东西原来也是像这样的啊。
五、潘美
主要成就:灭南汉,参与灭南唐、北汉。潘美戎马一生,晚年因一失足而使北伐大业败于垂成,心中怏怏,雍熙四年,便病死于太原,终年六十七岁。潘美一生勇敢善战,多次建功,“平南汉、收南唐、灭北汉,所向披靡,功勋彪炳。”并没有为非作歹,是北宋王朝大忠臣。其子女也一样。但在戏曲《杨家将》等作品中,潘美被丑化成潘洪,字仁美。因与杨家将结有私怨,多次陷害杨家将。
六、种师道
主要成就:抵御西夏,抗击金兵。善察形势,沉毅有谋。初以荫补官,历熙州推官、原州通判、提举秦凤常平。因被诬入元佑党籍,罢废近十年◇起为忠州刺史、泾原都钤辖、知怀德军。政和六年(1116),擢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知渭州。宣和元年(1119)初,奉徽宗命率军修筑席苇平城(后改为静夏城,今甘肃平凉境),城未就而夏军骤至,乃列阵葫芦河(今宁夏清水河)畔,佯欲决战,暗遣军出夏军后,扬言宋援军至,乘其犹疑之机,前后夹击,大败夏军。六月,再破夏军于藏底城(今陕西志丹北),升侍卫亲军马军副都指挥使。四年,从童贯攻辽,因建议被拒,兵败雄州(今河北雄县)。六年,建议联辽抗金,遭拒被劾致仕。次年十月,金军大举攻宋,起为京畿、河北制置使。
七、宗泽
主要成就:抗击金兵。宗泽临去世前没有提及一句家事,唯独大呼三声过河,(这个河是指黄河)当北宋灭亡时,都城汴梁被金国占据,微钦二帝被金人掳去。宗泽三声过河的含义是让众人收复汴梁,然后高宗移驾汴梁号令天下汉人,复我河山。然而这一遗愿即使到南宋灭亡也没有达成,估计宗泽九泉之下也死不瞑目啊。真为宗泽感到惋惜,真正的赤胆忠心,却摊上了高宗这个混球皇帝。
八、郭守文
主要成就:参与灭后蜀、南汉、南唐、北汉,大破辽军、党项人。郭守文为人沉厚有谋略,很精通书法,每次退朝后,练字至百行,言谈温雅,从未曾违背过别人的心意。此前,戍边的武将常常招引敌人以求取战功,河朔各州几乎没有一年安宁,歧沟关失败后,就命令郭守文以朝臣身份统率军队镇守常山来处理边事。
九、王韶
主要成就:熙河开边。具有重大的意义,可归纳如下:首先,王韶主持的开拓熙河的工作,乃是北宋政府以宋神宗、王安石为首的变法运动的一个胜利,是对保守派的一次有力的打击。经略熙河,招抚吐蕃各部族的成功,使宋朝对西夏形成了包围之势,从而实现了王韶所预想的,使西夏“有腹背受敌之忧”的战略目标,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边疆各族人民,使其免受西夏统治集团的侵扰和掠夺。市易司的设置及其实践活动,更为新法创造了新的经验,增添了新的内容。
王韶经略熙河,以抚为主,至于那些抵制招抚,坚持分裂的部落酋长,则予以严厉的打击。正是由于王韶具有了这一正确的战略思想,因此才使得开拓熙河的工作在短期内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二是设立营田司、市易司等,既发展了生产,活跃了经济,又保证了军需供给。关于王韶募人开垦,括治闲田的工作与成绩,大概由于封建史家的偏见,史籍并不见载。而在秦州、通远军、熙州等地设置市易司,以官钱资助商人,活跃商业经济,然后取息以供军用方面,却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十、杨业
主要成就:在雁门关大破辽军。关于杨家将,不仅是电影,电视剧也拍摄了很多部。著名的金沙滩一战,让杨氏兄弟死的死,伤的伤。仅剩下杨六郎为抗辽兵,依旧活跃在战场上。六郎死后,他的子孙,杨宗保和杨文广,继承祖业,在保卫国家的前线上发扬着杨门的不朽家风。二穆桂英挂帅,百岁高龄的佘太君挂帅的故事,让杨门女将也以巾帼之名,被后世所传唱。
然而意想不到的是,在历史上,只有杨业、杨延昭、杨文广这三个人是确确实实存在的,其他人都只活在戏曲里。杨业原本是北汉的一个节度使。大家别小看了这个官职,放到现在相当于军区司令或者书记的职位呢。而北汉是宋朝统一之路上最后一个难关。宋太宗赵匡义就听闻过杨业的名气,十分想让归顺自己,为自己所用。但是多番谈判后,还是没有结果。直到杨业所镇守的古城形式越来越危急,杨业才劝北汉皇帝刘继元认输投降,这样还能保命。北汉的归降让赵匡义十分高兴,于是对杨业委以重任,任命他为大将军。杨业后来慢慢成立了所谓的“杨家将”。
avatar
胭脂醉红颜笑
15楼

1.岳飞
(1103—1142)岳飞字鹏举,宋相州汤阴县(今河南安阳汤阴县)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率领岳家军同金军进行了大小数百次的战斗,所向披靡,“位至将相”。
1140年,完颜兀术毁盟攻宋。岳飞挥师北伐,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又于郾城,颖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宋高宗,秦桧却一直求和。后以十二道金牌下令退兵。岳飞在孤立无援之下被迫班师。在宋金议和过程中,岳飞遭受秦桧等人的诬陷被捕入狱。1142年1月,岳飞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与长子岳云和部将张宪同被杀害。
岳飞是南宋最杰出的统帅。只因生不逢时,受到当时上级的限制和迫害。
2. 刘光世
3.孟珙
(1195—1246)孟珙,字璞玉。原籍绛州(今山西新绛),曾祖孟安是岳飞部将,祖父孟林亦是岳飞部属,随军至随州,定居于枣阳(今皆属湖北)。南宋优秀的军事家,统帅,民族英雄,抗金抗蒙名将。
南宋中期宋蒙战争爆发后,曾以一人之力统御南宋三分之二战线上的战事,由于其在抵抗蒙古军的杰出表现,被后世军史家称之“机动防御大师”。
13世纪初至中叶的中国大地上,南宋相继与衰亡的女真金国,新兴的蒙古汗国发生了激烈的民族战争。在这段破烂壮阔,金戈铁马的历史中,孟珙就是宋朝的代表人物之一。
4.吴玠
(1093—1139)吴玠字晋卿,德顺军陇千人,抗金名将,多次击败西夏军队。参与讨伐方腊,凭借战功多次升迁至泾原路马步兵副总管。后来率军在富平对抗金兵,富平之战后退守和尚原,在和尚原以数千军卒大败十万金兵之后,又在仙人关数次击败金军的入侵。绍兴九年,因战功无数,授开府仪同三司,晋升为四川宣府使。但由于长期鞍马之劳。不久就病卒于防地仙人关,追封为涪王,谥号为武安。
5.韩世忠
(1089—1151)韩世忠,字良臣,延安人,南宋抗金名将,南宋中兴四将之一。出身贫寒,十八岁应募从军,作战勇敢,与西夏军,金军作战多年,屡立战功。宣和二年,跟随王渊平定方腊起义,后来率军平定苗刘兵变,解救宋高宗赵构,建炎三年,在黄天荡围困金朝大将完颜宗弼,数次击败金兵。绍兴四年,在大仪镇大败金兵。岳飞父子被捕入狱后当面斥责秦桧,岳飞父子被出死后,辞去枢密使的官职,绍兴二十一年,最终忧愤而死。死后追赠为太师,追封通义郡王,宋孝宗时,又追封为靳王,谥号为忠武。
6.刘琦
(1098—1162)刘琦,字信叔。秦州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南宋抗金将领,刘琦骁勇善战。在伐夏抗金的过程中屡立功勋。顺昌之战是南宋初抗金的主要战役之一,由著名抗金将领刘琦指挥,是历史上一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城邑防御战役。整个战役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140年5月25日至6月1日,历时6天,经过3次战斗,击溃金军的前锋部队。第二阶段从6月7日至6月12日,历时6天,刘琦率全城军民与兀术亲自率领的金军主力决战,取得了顺昌保卫战的最后胜利。刘琦慷慨深毅,有儒将风。宋史上说:琦神机武略,出奇制胜,顺昌之捷,威震敌国,虽韩信抵上军,无以过焉。后世史书认为南渡名将以张,韩,刘(刘光世),岳并称,其中确未包括刘琦。事实上张俊的人品实在不好,而刘光世更是庸才一个。比起这两个,刘琦无疑更能称得上名将之谓。即使是同岳飞相比,刘琦也不逊色。
7.虞允文
(1110—1174)虞允文,字彬甫,隆州仁寿人,绍兴年间进士,南宋大臣,抗金名将。绍兴三十一年,金海陵王完颜亮率军入侵,前线不断溃败,虞允文被派往采石犒赏军队,刚好金军想从采石渡江,而原来的主将被罢职,新的主将还没到,见形势危急。虞允文亲自指挥军队,与金军决战于采石矶,大败金军。乾道八年,改任为左丞相兼枢密使。
涥熙元年病卒,追赠为太傅,谥号为忠肃。
8.王坚
(1198—1264)王坚,邓州彭桥人。南宋抗蒙名将。早先应募加入忠顺军,作战勇敢,升为劲军统制。蒙古军造船南侵,王坚秘密潜入造船之地,烧毁其船支二千余,崭露头角,成为孟珙部将,随孟珙入川抗击蒙古军队。开庆元年,蒙古大汗蒙哥亲率大军围攻合州,王坚与副将张钰坚守钓鱼城,多次击退蒙军的进攻。蒙古军攻打九月不下,蒙哥被旋风火炮受创而死之后,蒙古军撤退。以攻封为宁远军节度使。景定元年,贾似道忌其战功,被召回临安,景定五年,郁愤而卒。谥号为忠壮。
9.魏胜
(1120—1164)魏胜,字彦威,淮阳军宿迁县人,南宋抗金名将。出身普通农家,早先应募为弓箭手,多次参与抗击金军,绍兴三十一年,金朝皇帝完颜亮出兵南侵,魏胜率军三百,收复海州。隆兴元年,遭到贾和仲诬陷,后来被平反。隆兴二年,金军入侵时,率军抵抗。刘宝不发救兵,孤立无援下力战金兵,中箭坠马而死。追赠保宁军节度使,谥号为忠壮。
10.毕再遇
(1147—1217)毕再遇,字德卿。崇州人,南宋名将。出身将门,其父毕进官至武义大夫。开憘二年,跟随军队北伐,身先士卒,屡次大败金军,开憘北伐的军功第一。嘉定元年,请求解甲归田。没有得到批准。嘉定十年,辞去武信军节度使的官职,不久去世。死后追赠太尉,后来又追赠太师。谥号为忠毅。
avatar
胭脂醉红颜笑
16楼
元朝十大汉将
1、“淮阳王”——张弘范(1238~1280年)
字仲畴,易州定兴人,蒙元初期的将领,名将汝阳王张柔之第九子,曾参加过襄樊之战,后跟随元帅伯颜侵攻南宋,是忽必烈灭宋之战的主要指挥者,曾击败南宋英雄文天祥与张世杰,官居江东道宣慰使,深受元朝皇帝的器重。
至元十七年正月十日,病死,时年四十三岁。元世祖赠予银青荣禄大夫、平章政事,予谥武烈。元武宗至大四年,加赠推忠效节翊运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齐国公,改谥忠武。元仁宗延祐五年,加赠“保大功臣”,加封淮阳王,予谥献武。
2、“常败将军”——范文虎(?~1302年)
南宋降元将领,祖籍山东,元朝至元十二年(1275年)以城降元,担任两浙大都督、中书右丞等职,招降或攻战沿江州军,随伯颜入南宋都临安(今浙江省杭州市),迁行省参知政事,十五年进左丞。十八年以日本行省右丞领兵十万随忽必烈第二次征日本,史称“弘安之役”。
八月一日至日本一岐、平户等岛,遇台风,临阵脱逃,竟将十余万远征军将士遗弃在海岛上,报称败状,并归咎厉德彪、王国佐等。忽必烈透过3位幸存者得知真相,范文虎被革职查办。二十四年,忽必烈亲征乃颜,范文虎镇平滦(今河北卢龙)为策应。二十九年奉命与段贞监浚通惠河。
范文虎虽然在战场上每战必败,但在官场上却是当之无愧的常胜将军!
3、“名门之后”——董文炳(1218~1278)
字彦明,董俊长子,16岁丧父,自幼聪慧,善于记泳,伊若成人。至元三年(1266),董文炳代史氏两万户为邓州光化行军万户、河南等路统军副使,奏准始颁将校俸钱。七年,改任山东路统军副使。九年,迁枢密院判官,行院事于淮西,筑正阳两城(今安徽颍上东南、霍丘东北),夹淮相望,作捣宋腹心之势。十年,拜参知政事。这年,元军大举伐宋,他先在正阳挡住宋将夏贵的猛攻,九月自正阳南下安庆(治今安徽潜山)。十一年正月,他与伯颜在安庆会师,迫使宋守将范文虎归降,又随大军顺江而下,攻克当涂、采石。在十二年(1275)三月打下建康(今江苏南京)后,他进驻镇江。在镇江战役中,他又大败张世杰、孙虎臣的水军,获战船七百艘,宋军力从此穷蹙。
平宋时,怀徕安集之功,董文炳居多。七月,以董文炳为中书左丞。至元十五年夏,董文炳已有病,但仍加任佥书枢密院事。不久他病笃而卒。后赠平章政事,谥忠献。
4、“元朝鄂国公”——史弼(1233~1318)
元朝大臣,一名塔刺浑。史弼字公谦,东汉末年陈留考城人也。父史敞,顺帝时以佞辩至尚书、京兆尹。弼迁尚书,出为平原相。
至元十五年(1278),升江淮行中书省参政,历淮东、浙东宣慰使。二十九年(1292),以福建行省平章攻爪哇,失利夺职家居,自号紫微老人。后进平章政事,著《景行录》。
5、“怀远大将军”——石天应(约1162~1222)
字瑞之,金蒙之际兴中永德(今辽宁朝阳南)人,字瑞之。木华黎南下攻金,率众迎降,授兴中府尹,从南征,命镇守燕京。
后屡从木华黎,大小百余战,常身先士卒,善造战攻之具,其旌旗用黑色,人称“黑军”,累功迁右副元帅。1221年,从木华黎攻陕西,升陕西河东路行台兵马都元帅。次年驻军河中,金人来攻,战死。
6、“鲁国公”——严实(1181~1240)
字武叔,长清人。1214年因守长清城有功,被授予金长清尉。严实降蒙后,其部将朱楫、朱泉、赵天锡等也随即降蒙。
1261年追封为鲁国公,谥号武惠。其子严忠济(?~1293),字紫芝,雄伟善骑射,兼有文才。袭父爵为东平路行军万户、管民长官。后随元世祖南征,屡立战功。官至资德大夫、中书左丞、行江浙省事。现存作品有小令《落梅风》、《天净沙》等。
7、“秦国公”——刘黑马(1200年~1262年)
本名刘嶷,字孟方,元宪宗赐名也可秃立,济南历城(今济南历城)人。
少时便随父亲刘伯林征战,经历大小数百战。嘉定十四年(1221年),袭父职为万户,佩虎符兼都元帅。嘉定十八年(1225年),随军平定武仙叛乱,同年大败金军,斩金将忽察虎。绍定五年(1232年),大败金将完颜合达。景定元年(1260年),接受宋将刘整投降。景定三年(1262年),奉命担任成都路军民经略使,同年去世,赠太傅,封秦国公,谥忠惠。
8、“济南公”——张荣
字世辉,济南历城人,状貌奇伟.授金紫光禄大夫、山东行尚书省,兼兵马都元帅,知济南府事。后十九年,世祖即位,封济南公,致仕,卒,年八十三。
9、“东天将军”——郭侃(1217年~1277年)
字仲和,原籍华州郑县(今陕西省华县)人,蒙古帝国将领。其祖父郭宝玉,父亲郭德海,皆成吉思汗手下大将。公元1252年跟随旭烈兀远征西亚,独自在西亚屡破伊斯兰军队百二十余城、破十字军百八十余城,讨伐了诸多国家其足迹越过喀什米尔,为其征服之地的人们所畏惧,乃至对手惊呼"东天将军,神人也"。
累积战功而达万户之位,并因制压江南之功而被任命为海宁知州,于在职一年余之后去世。
10、“昭勇大将军”——李守贤(1189~1234)
字才叔,元朝大宁义州人,灭金著名汉将,后攻宋定淮南,有飞石伤髀之能。
avatar
胭脂醉红颜笑
17楼
明朝 十大名将
明朝(1368—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朝代,享国两百七十六年。1368年朱元璋称帝,国号为大明,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自缢殉国。明朝宗室在江南建立南明,随后清朝趁乱入关,击败大顺、大西、南明诸政权;1662年永历帝被杀,南明灭亡。1683年清军攻占台湾,奉明正朔的明郑告终。三百多年间内忧外患不断,起于农民起义,亡于农民起义。在中国历史上名将人数是仅此于唐朝的朝代。
一、徐达
徐达(1332年—1385年),字天德,明朝开国名将,出身农家,元朝末年,参加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至正二十三年,参与灭亡陈友谅。至正二十四年,被任命为左相国。至正二十七年,与常遇春率军消灭张士诚。洪武元年,与常遇春攻入元大都,元朝灭亡。以后又连年出兵打击元朝残余势力。洪武十七年病逝,被追封为中山王,谥号武宁。
主要成就:与常遇春率军灭亡陈友谅,张士诚,攻破元大都;多次北伐元朝残余势力。
二、常遇春
常遇春(1330年—1369年),字伯仁,号燕衡,明朝开国名将。一生为将未曾败北,自言能将十万军横行天下,军中有“常十万”之称。出身贫苦,初为盗匪,后来投奔朱元璋,攻占集庆后,开始受到朱元璋的信任,由渡江时的先锋升至元帅。至正二十年,在龙湾大破陈友谅军队。至正二十三年,参与灭亡陈友谅。至正二十七年,与徐达率军灭亡张士诚,被封为鄂国公。洪武元年,与徐达率军攻破元大都。洪武二年病卒军中,死后被追封为开平王。
主要成就:与徐达率军灭亡陈友谅,张士诚,攻破元大都。
三、戚继光
戚继光(1528年—1588年),字元敬,号南塘。明朝抗倭名将,民族英雄。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余年,扫平了多年为虐沿海的倭患;后又在北方抗击蒙古部族内犯十余年,保卫了北部疆域的安全,写下了十八卷本《纪效新书》和十四卷本《练兵实纪》等著名兵书。同时,戚继光又是一位杰出的兵器专家和军事工程家,他改造、发明了各种火攻武器;他建造的大小战船、战车,使明军水路装备优于敌人;他富有创造性的在长城上修建空心敌台,进可攻退可守,是极具特色的军事工程。
主要成就:南平倭寇,北御蒙古。
四、李如松
李如松(1549年—1598年),字子茂,号仰城,明朝名将,辽东总兵李成梁长子。初承父荫授部指挥同知,充宁远伯勋卫。因战功迁署都督佥事,为神机营右副将。后升任山西总兵官。曾指挥过万历二十年的平定宁夏哮拜叛乱、闻名世界的壬辰抗倭援朝战争,以其抗倭成就名垂千古。万历二十五年,出任辽东总兵。万历二十六年,在与鞑靼骑兵的交战中阵亡。死后追赠少保、宁远伯,谥号为忠烈。
主要成就:平定宁夏叛乱、指挥抗倭援朝战争。
五、傅友德
傅友德(?—1394年),明朝开国将领。出身农家,元末参加刘福通义军。后率部归朱元璋,跟随常遇春四处征战。参与灭亡陈友谅,张士诚,攻破元大都。洪武三年封为颍川侯。第二次北征北元七战七胜而平定甘肃,第四次北征北元以副帅之职连败元军,第五次北征北元任副帅职,第七次北征北元以副帅之职大胜元军,后与汤和分南北两路取四川,以主帅之职攻取贵州、平定云南。以功封颍国公,封太子太师,后坐事赐死。
主要成就:平甘肃、定四川、取贵州、下云南。
六、李文忠
李文忠(1339年—1384年),字思本,明朝著名将领、谋臣,明太祖朱元璋的外甥。至正十二年,被朱元璋收为养子。十九岁时,李文忠以舍人的身份率领亲军,随军支援池州,击败天完军。转战沙场,官至荣禄大夫、浙江行省平章事,复姓李。明朝建立后,李文忠多次领兵出塞征讨元军残余势力,战功显赫,获封曹国公。洪武十七年病逝,追封岐阳王,谥号武靖。
主要成就:攻克大宁、高州,斩鲁王。
七、王守仁
王守仁(1472年—1529年),字伯安,别号阳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弘治十二年进士,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正德十三年,王守仁恩威并施,平定为患江西数十年的民变祸乱。正德十四年,王阳明在鄱阳湖中仿效赤壁之战,平定洪都的宁王朱宸濠之乱。嘉靖七年,平定西南部的思恩、田州土瑶叛乱和断藤峡盗贼。隆庆年间追赠新建侯,谥文成,故后人又称王文成。
主要成就:平定宁王之乱,平定思田、诸瑶叛乱,剿灭南赣盗贼。
八、于谦
于谦(1398年—1457年),字廷益,号节庵,明朝名臣、民族英雄。永乐十九年,于谦登辛丑科进士,宣德初授御史,跟随明宣宗镇压汉王朱高煦叛乱,平叛后,升任巡按江西。正统十一年,因进京觐见时不向王振献媚送礼,遭其党羽诬陷,下狱论死,后因两省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请复任。正统十四年土木堡之变,明英宗被瓦剌俘获,他力排南迁之议,坚请固守,升任兵部尚书。后来率军二十二万,列阵北京九门外,破瓦剌之军。天顺元年明英宗复辟,受石亨等人诬告,被杀。
主要成就:组织北京保卫战。
九、李定国
李定国(1621年—1662年),字宁宇,南明永历政权抗清名将。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十岁时参加了张献忠起义军,被张献忠收做养子,跟随张献忠征战各地。张献忠死后归顺南明政权。公元1652年,李定国率军八万东出湖南,取得靖州大捷,收复湖南大部分土地;随后南下广西,取得桂林大捷,逼得定南王孔有德自杀,收复广西;然后又北上湖南取得衡阳大捷,杀死清军主帅敬谨亲王尼堪。公元1659年,李定国指挥磨盘山战役给予清军最后一次沉重的打击,公元1662年,吴三桂杀死了永历帝。李定国闻讯,悲愤成疾,不久去世。
主要成就:杀死孔有德、尼堪,抗击清军。
十、卢象升
卢象升(1600年—1639年),字建斗,明末著名将领。天启二年进士,创立“天雄军”。崇祯六年,参与镇压李自成等农民军有功,又升任右副都御史,兼湖广巡抚,后升任兵部侍郎,再迁兵部左侍郎。崇祯七年,击溃张献忠农民军。崇祯八年,击败高迎祥、李自成农民军。崇祯十二年,卢象升率部在巨鹿贾庄被清军包围,高起潜拥兵不救,终因炮尽矢绝,战死疆场。死后追赠太子太师、兵部尚书。
主要成就:抗击清军、镇压高迎祥叛军。
avatar
胭脂醉红颜笑
18楼
清朝 十将
1、爱新觉罗·多尔衮
清朝入关时的摄政王。
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四子。天聪二年(1628)以初次从征察哈尔多罗特部有功,赐号墨尔根代青(满语,聪明之意)。此后数次入明境内山西、河北、山东等地掠略,又征察哈尔、朝鲜,攻大凌河、锦州、松山等地,为清太宗皇太极所器重,逐渐跃居于后金军主要统帅之列。天聪五年执掌吏部,崇德元年(1636)封为和硕睿亲王。
崇德八年,皇太极因病突然死去,因储嗣未定,清朝皇族面临王位之争。多尔衮以镶白、正白两旗势力拥立皇太极年仅六岁的第九子福临为帝(即清世祖福临),由多尔衮与济尔哈朗共同辅政。不久,多尔衮集大权于一身,其地位越过济尔哈朗,各衙门关白政事、记录档册皆以多尔衮为先。
顺治元年(1644)三月,李自成攻下北京,推翻了明王朝(见李自成起义)。清朝统治者抓住机会,立即向关内进军。四月,以多尔衮为大将军的满蒙汉八旗兵与明山海关总兵吴三桂互相勾结,共同镇压农民军。山海关之战,李自成军失利,退回北京后,率部西走。五月,多尔衮入京。十月,迎福临至,即位北京,正式宣布清朝对全国实行统治。多尔衮位崇功高,权势日增。是年加封为叔父摄政王,五年又尊为皇父摄政王,以皇帝之尊亲代行皇帝职权,成为清入关初年的实际统治者。
多尔衮摄政时期,以入关前已经建立的政治制度为基础,进一步仿照明制,加强封建专制政权。多尔衮在维护“权归满人”的同时,对汉族地主阶级、故明官员采取了“官仍其职,民复其业,录其贤能,恤其无告”的政策。令原明朝各衙门官员,俱照旧录用。顺治五年又设六部汉尚书、都察院汉左都御史各一员。为发挥汉族官员在政权中之作用,六年,下令禁止满洲诸王干预各衙门政事及指摘内外汉官。为广泛招徕汉族地主阶级,又礼葬明崇祯帝后,开科取士,网罗人才。
清代中央集权的加强,经历了皇帝与旗主、诸王之间的不断斗争而逐步实现。多尔衮采取措施限制由满族贵族、大臣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集权力于摄政王之手。又罢诸王兼理六部事务,以各部事务由尚书掌管。诸王有干预各衙门政事者即行治罪,从而又推进了皇太极以来的中央集权。
清军入关之后,李自成军退回陕西,张献忠驻军四川(见张献忠起义)。明臣史可法、马士英等拥立福王朱由崧于南京。多尔衮先以重兵追击李自成于陕西、湖北,复命豪格入四川攻张献忠。顺治二年,多尔衮派兵下江南,渡长江,破南京,福王政权亡。三年,清军入浙江,六月破绍兴,南明鲁王遁走入海;八月清军入福建,破延平、汀州,唐王被执。清军相继入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省。多尔衮摄政七年,除西南之云贵等地尚有南明桂王政权及农民军之余部,海上有郑成功之抗清活动外,清军已占有全国之大半地区,为清朝建立全国政权打下初步基础。
为维护满族贵族利益,多尔衮摄政期间的一部分政策,激化了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尤以剃发令、圈地令、逃人法、易服、投充等项,在一定地区内造成社会的动荡不安。
顺治七年冬,多尔衮出猎边外,十二月初九死于喀喇城(今河北滦平东),年仅三十九岁,被追尊为“诚敬义皇帝”。顺治亲政后,被首告“阴谋篡逆”,诏削爵,平毁墓葬,家产籍没。乾隆四十三年(1778),乾隆帝为多尔衮昭雪,恢复了多尔衮的封号,成为清代八家铁帽子王之一。
2、曾国藩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汉族,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曾国藩出生于晚清一个地主家庭,自幼勤奋好学,6岁入塾读书。8岁能读四书、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道光十八年(1838)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与大学士倭仁、徽宁道何桂珍等为密友,以“实学”相砥砺。太平天国运动时,曾国藩组建湘军,力挽狂澜,经过多年鏖战后攻灭太平天国。曾国藩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可以说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3、岳钟琪
岳钟琪(1686年—1754年),字东美,号容斋,四川成都人。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期名将,累官拜陕甘总督,封三等威信公,屡平边地叛变,著作《姜园集》、《蛩吟集》等。岳钟琪担任总督期间,在陕甘两省推行摊丁入地,又对四川乌蒙等土司实行改土归流。曾静向他进言反清,而岳上奏于雍正帝,引发了吕留良案,但雍正已对他起疑,后下狱险死。乾隆时复用,平大小金川之役有功,乾隆帝赞为“三朝武臣巨擘”。乾隆十五年(1750年),西藏珠尔默特那木札勒叛乱,时年64岁的岳钟琪奉命出兵康定,会同总督策楞,结果成功讨平叛乱。乾隆十九年(1754年),岳钟琪抱重病出征镇压陈琨时,病卒四川资州,时年六十八岁,乾隆帝赐谥“襄勤”。
岳钟琪是弘扬岳飞“精忠报国”爱国主义思想最为杰出的民族英雄;他终身闪亮着的“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惜命”的清正廉洁的高风亮节,代表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他的军事思想深邃中国优秀传统军事思想灵魂;留存在“皇宫”内外和金岗山上的为岳钟琪一生创造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构成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4、爱新觉罗·岳乐
爱新觉罗·岳乐(1625年—1689年)清朝宗室、将领,清太祖努尔哈赤之孙,饶余敏贝勒阿巴泰第四子,清朝顺康年间功勋卓著的亲王,为清朝入关后的稳定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初封镇国公。顺治六年(1649年),封贝勒。顺治八年(1651年),袭爵,改号安郡王。顺治十四年(1657年),进爵亲王。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岳乐去世,年六十五岁,谥号和。死后因贝勒诺尼攻讦被夺谥降爵。
三藩之乱爆发初,局势恶化,岳乐于康熙十三年(1674)挂定远平寇大将军印,率军收复江西,进入湖南。吴三桂先后调集10万大军,死守长沙,双方形成僵持之势。4年后,吴三桂在衡州(今湖南衡阳市)暴卒,相持难下的湖南战局才发生重大变化。岳乐率大军进入长沙,随即挥师西南,在通向贵州的战略门户湖南武冈告捷。这是岳乐在三藩之役中的最后一战。岳乐收复湖南同时,两广、福建、浙江、四川等省相继平定,清朝胜利已成定局。年底,玄烨命岳乐率部分将士还师,由侄子彰泰接替他总管军务。三藩之乱期间,王公子弟多年轻且不习战,岳乐老成持重,富有军事经验,成为皇族中难得的帅材。他领兵出征五年半,建立了殊勋,受到隆重的礼遇。
5、年羹尧
年羹尧(1679年—1726年),字亮工,号双峰,中国清朝名将。原籍凤阳府怀远县(今属安徽),后改隶汉军镶黄旗,清代康熙、雍正年间人,进士出身,官至四川总督、川陕总督、抚远大将军,还被加封太保、一等公,高官显爵集于一身。年羹尧这位康熙和雍正年间的重要将领,曾经权倾一时,平定青海后更是登上了人生巅峰。他是汉人,可谓文武双全。他在平定西藏战事中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受到将士们的一致好评。民间有很多关于他的逸闻,比如他在平定西藏时,传出了闻声识贼轶事,而在平定青海时,又表现了其料敌先机的军事才能。他不愧为一代名将。但翌年十二月,风云骤变,他被雍正帝削官夺爵,列大罪九十二条,于公元1726年(雍正四年)赐自尽。
6、富察.福康安
福康安(1754年—1796年),字瑶林,号敬斋,富察氏,满洲镶黄旗人,清朝乾隆年间名将、大臣。福康安历任云贵、四川、闽浙、两广总督,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兼军机大臣。
福康安一生征战南北,戎马倥偬,参与了四次镇压各地民变,是朝廷足资依靠的军事重臣。大家可能对这个人不太熟悉,不过下面说说他的事迹,你应该就能想起来了。曾经平定甘肃回民起义、抵御廓尔喀入侵,封一等嘉勇忠锐公。他是朝廷倚靠的军事重臣,多次参与镇压各地起义,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稳定。
7、章佳.阿桂
阿桂(1717年9月7日-1797年10月10日),章佳氏,字广廷,号云崖,满洲正蓝旗人,后以新疆战功抬入正白旗。大学士阿克敦之子。清代名将。乾隆三年(1738)举人后授镶红旗蒙古副都统,长期戍守西北边疆。阿桂一生屡统大军,运筹决策,用兵持重,为清帝所器重,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兼军机大臣。定伊犁、讨缅甸、平定大小金川,战功赫赫,封诚谋英勇公。在军机处,任领班军机大臣时,耻与和珅同列。嘉庆二年(1797)八月病逝。卒赠太保,谥文成。
《清史稿》评论阿桂说:“乾隆间,开诚布公,谋定而后动,负士民司命之重;固无如阿桂者。还领枢密,决疑定—计,瞻言百里,非同时诸大臣所能及”。他是乾隆朝出将入相的少数重臣之一。
8、多拉尔.海兰察
海兰察(?~1793)中国清代乾隆时将领。满洲镶黄旗人。多拉尔氏。勇敢善战。乾隆二十年(1755)随军入准噶尔,平阿睦尔撒纳的叛乱。因功升任头等侍卫大臣。三十二年,作为清军先锋入缅甸作战。三十三年再度出师,屡建战功。三十六年入大小金川(今四川大、小金川流域),平小金川。又从福康安平大金川。四十六年,甘肃、青海回族、撒拉族发动起义,海兰察随军前往镇压。乾隆末年,台湾爆发林爽文起义。清廷派福康安进兵台湾,海兰察在福康安帐下任参赞大臣。五十三年俘林爽文,解往北京。另一起义领袖庄大田亦被福康安、海兰察俘杀。五十五年,廓尔喀(今尼泊尔)侵扰西藏,入日喀则。次年,海兰察随福康安入藏,败廓尔喀兵,迫使廓尔喀请和。海兰察深得福康安赏识,福康安屡任大帅,均以海兰察为参赞大臣。封爵至一等超勇公。
9、左宗棠
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汉族,字季高,一字朴存,号湘上农人。晚清重臣,军事家、政治家、著名湘军将领,洋务派首领。左宗棠少年时屡试不第,后就读于长沙岳麓书院。 意农事,遍读群书,钻研舆地、兵法。后来竟因此成为清朝后期著名大臣,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封二等恪靖侯。一生经历了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平叛陕甘同治回乱和收复新疆维护中国统一等重要历史事件。
左宗棠在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历史情况下,立排投降派的非议,毅然率部西征,收复新疆,符合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是爱国主义的表现,左公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值得我们后人发扬的。
10、冯子材
冯子材(1818年7月17日—1903年9月18日),字南干、号萃亭、汉族,生于广西钦州沙尾村,晚清抗法名将,民族英雄。咸丰年间从向荣、张国梁镇压太平军,同治间累擢广西提督,中法战起,起用为广西关外军务帮办,大败法军于镇南关,攻克文渊、谅山,重创法军司令尼格里,授云南提督。甲午战争间奉调驻守镇江,官终贵州提督。治军四十余年,寒素如故。冯子才逝后葬于钦州,朝廷诏予于钦州城东南隅建“冯勇毅公专祠”纪念,称“宫保祠”。
avatar
胭脂醉红颜笑
19楼
民国十大名将
1. 蔡锷
2. 吴佩孚
3. 林彪
4. 彭德怀
5. 刘伯承
6. 粟裕
7. 白崇禧
8. 关麟征
9. 胡琏
10. 孙立人
avatar
胭脂醉红颜笑
20楼
从春秋战国到民国 各朝代十大名将排完,有些摘自网络,有些属于个人见解,纯属个人看法,欢迎探讨指正,谢谢!
avatar
胭脂醉红颜笑
21楼
以上排名纯属个人看法,欢迎探讨修正!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