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正在读东周(春秋)
avatar

正在读东周(春秋)

杨正再东周
1楼
序:故事大概是这样的
他们是一群一起长大的孩子,年纪相仿,兴趣相近,群小无猜。到了学龄后,他们要一起去学校,变成了同学。
在小学的时候,孩子们小,比较听话。他们的班主任周西(西周)老师也比较有威望,尤其是在开展了礼仪课等素质教育之后,大家更加懂事,互助友爱,尊敬师长,尊重校长。年纪大一点就叫哥,小一点就叫弟,哥哥爱弟弟,弟弟敬哥哥,班级其乐融融。
连续几年都是文明班级,拿着流动红旗。
但是在小学六年级准备升初中的时候。周老师犯了一个错误,他自己说好的下周一要考试,结果大家放弃周末游玩时间,拼命复习。可是到了周一却又说不考了。因为小升初也是很重要的一场考试,所以老师再一次说要考试,同学们还是很认真地复习了,哪知又没考,大家都有点不高兴。后来一了解,原来是周老师最近包小三,几乎每个周末都跑出去和自己的小女朋友浪去了,根本没有时间出考卷。
呵呵,逗你玩?
终于,教育局通知考试的时间到了,周老师又一次布置说下周一要考试。这次是真考试,不是周老师想考。但是同学们已经不相信老师了,所以周末的时候该玩还是玩,一点复习没做。没想到周一真得考试了,大家傻了。
虚虚实实啊,臣妾做不到!
学生们考得很差,家长们很不高兴,了解情况后,就一起来学校问责周老师。学校方面不得已,只好进行商议妥善解决。最后议定周西老师提前退休,换成儿子周东老师,学生们也不用因为初考成绩影响自己的前程。统统保送到初中。
这人生,一场游戏一场梦?
avatar
杨正再东周
2楼
上初中了,就出现了两个问题:一个是老师们因为谈恋爱事件导致威信大减;另一个是同学们长大了,发育了!接触了录像什么的,古惑仔什么的,课外文化,开始变坏了,喜欢拉帮结派。
初一的时候,转校来一个叫姬郑的学生,他和校长家有点亲戚关系,算是官二代。家里富,吃的好,营养足,所以比较早就发育了,孔武有力的样子。周东老师安排坐在中间位置,他不好好学习,还常常把周边几个未发育的小朋友揍得哇哇乱叫。周老师看不下去,说了他几句,他居然就把书本砸向老师,太大逆不道了。小伙伴也被吓坏了,背地里都称他是小恶霸。不过小恶霸逞能没多久,得了重感冒,身体就不如从前,也就没霸多久。
郑:可惜啊,锋芒尽露,暴露早了!
初二的时候,班里一个叫姜齐的同学突然发了,因为他家发现了矿产,大概是盐矿什么的,又请了一个十分厉害的管姓经理人来管理,所以这几年突然就发达了,算是一个标准的富二代,土豪。有钱的土豪就喜欢搞聚会,请客吃饭,连周老师他也请,所以大家都说他好,一致要推选他做班长。这个建议很不错,周老师同意了。但有个叫熊楚的同学不同意,准班长姜齐就带大家一起找他,说要揍他。熊楚看到一群人来,怕了,也就同意了。之后,姜齐班长还带着大家去打别班的同学,因为别班一个叫戎狄的野蛮人欺负我们小燕同学。经过几件“学雷锋,做好事”后,大家都很喜欢姜齐班长。可惜没多久姜齐班长也因为得病,身子骨不好,第二学期没当完就辞职了。
齐:一个好汉三个帮,我有两个。
这时候,一个叫子宋的学习委员就想做班长,但是他既没有钱经常吃大家吃饭,也没有足够强壮的身体替大家出头。那他有什么?他有感觉,自我良好的感觉。原来他是前已故校长的亲戚,同时又经常得到了老班长姜齐的称赞。理想很丰满,但是现实不给他的理想任何机会。他本指望大力士熊楚能帮助自己,谁知反而被熊楚耍了。这是一件影响很大的事故,感觉没面子的子宋气到吐血。要不是抢救及时,估计已经挂了,但也落下了半身不遂的毛病。
宋:鸡汤文学害死人啊!
avatar
杨正再东周
3楼
到了初三的时候,一个叫姬晋的同学天智开了,学习成绩突飞猛进。原来他利用课余时间,到处补习,同时虚心请教,受到了姜齐、子宋、熊楚、赢秦等班级里面几个小组长的点拨和帮助。期中考试的时候一下子得了全班第一。大家就推举他做班长。不过熊楚有点不服,因为熊楚刚刚通过参加校运会的多项赛事,得了不少奖状,而且他还早就是体育委员了。熊楚认为自己的拳头硬,认为选班头不应该比成绩,应该比拳头。姬晋就带着大家去找他谈判,谈得很不开心,最后动手了。结果双拳难敌四手,强壮的熊楚斗不过姬晋领导的班委会,只好承认姬晋为班长。可惜,没多久姬晋家里有丧事,请假了几天,结果副班长赢秦就乘机起来主持工作。
晋:天道酬勤,天助自助者。
这大概是初三下学期的事了。赢秦的实力一直都很不错,学习也可以,体育也不错,综合排名都是比较靠前,只是因为家庭出身不好,和熊楚一样,祖上是农村来的,属于农二代,长久以来不受同学们待见。其实,他们俩都是最努力的同学。初三以来,赢秦和姬晋走得比较近,两人经常在一起探讨学习,探讨如何管理班级,所以威望也渐渐确立起来了。等到姬晋请假回来,赢秦就不还权了。他不想做什么副班长,什么代理主持之类的工作,他想做老大。但是同学们不认可,说要不你们干一架。何止,两人一共干了三架,因为最后一架是赢秦赢,所以大家都说秦赢可以做班长了。姬晋看到赢秦当不上就不会罢休,所以也就同意了,不想伤了和气。
秦:我是一匹来自西北的狼。
教育搞改革,学校开始12年义务教育,所以中考也取消。
avatar
杨正再东周
4楼
到了高一时候,看到赢秦去年能成功当班长,熊楚也开始有想法了!因为自己的出身不好,学习成绩不突出,关键还常常骂周老师,所以给同学们的印象就只会打架,耍流氓。其实同学们不知道,学习好是一个条件,体育好也是一个条件。高考还有体育特长生,还有武状元呢。同学这么久了,大家早熟悉了熊楚的霸道处事。虽然他不是班长,但是许多同学还是怕他,怕被揍吧!不过最近,熊楚好像突然文明了,不但不随便揍人,看到别的同学摔倒还会主动过去扶起来,看到同学们之间闹矛盾,他还会站出来主持公道。大家渐渐就重新认识这位同学。正好姬晋、赢秦、姜齐这几个班委因为迷恋打游戏、早恋等原因,成绩退步很多。大家就同意让熊楚出来做班长。
楚:是时候表现我真正的绝技了!
到了高二时候。姬晋同学突然又回心转意了,原来家里房子拆迁的事情结束了,补贴还不错,比较满意。不用上访了,心情开朗了,就开始戒赌戒酒戒游戏。因为基础和天分都不错,所以成绩很快又提升了。而此时的熊楚因为老是想请客吃饭,穿好看衣服,坐高档豪车,变得有点入不敷出,搞得口袋也没剩多少钱,成绩也退步。于是,姬晋同学又出来竞选班长。这一次竞选竞争有点激烈,不过姬晋还是以微弱优势获胜。原来不止公开拉票,姬晋还故意怂恿姬吴去骚扰熊楚,写匿名信举报,搞得雄楚很被动。不过,侥幸当选的姬晋也没有认真反省过失。大概是因为学校周边的娱乐消费场所越来越多,带动了班级一些不好的消费风气。姬晋开始迷恋这样的生活,高消费逼迫姬晋又犯了一个新错误,那就是受贿,还索贿。这让同学们大失所望。
晋:人生不过如此。
avatar
杨正再东周
5楼
到了高三时候,姬吴同学突然受到关注。原来当时姬晋为了让他去捣乱熊楚,给了他不少钱,教他不少考试作弊的小窍门,使他的实力大增。而且,这个姬吴因为不住校内,长期在外面租房子,所以很少参与班级事务,反而与社会的那些小流氓混得很开。现在突然发现班级里面的资源也很丰富,所以就把精力转回班级。此前因为姬晋的挑唆,熊楚被姬吴骚扰丢了班长位置。落选后的熊楚没有什么名誉压力了,经常找茬欺负姬吴。想不到姬吴养精蓄锐来了一个突然袭击,一个砖头猛地砸到了熊楚的头上。雄楚住院了,还是ICU,抢救是抢救回来了,但威信全没了。大家都惊呆了,同学们开始畏惧姬吴。所以姬吴自己宣布说做班长的时候,就没有人敢出来反对。
吴:不要逼我,我发起狠来连我自己都怕。
谁也没想到,高三下学期的时候,一起在校外租房子住的勾越突然挑战姬吴。两人在外租房子的时候早就有矛盾了,不过姬吴更强悍一点,使得勾越一直没机会。熊楚出院回来后,就找到了勾越,说要结拜为兄弟。这事被姬吴知道了。姬吴就把勾越抓过来痛打一顿,不但当众打他耳关,还要求他给自己洗袜子、洗内裤等。勾越内心很不舒服,但考虑自己打不过他,也就只好忍辱偷生,还假装很崇拜姬吴的样子。不久,姬吴有一次准备召集班委开会的时候,勾越躲在楼道口,也是一个砖头拍过去,姬吴血流如注,也住院了,也是ICU。但是没抢救过来。死了!
越:who怕who?谁怕谁?
avatar
杨正再东周
6楼
这是大事件,学校说以后不选班长了。
好在也到了高考时间。后来听说,姬晋从学校骗来三个报送战国大学的名额,就退学了,让自己的三个弟弟上。他们分别是姬赵、姬韩、姬魏。而凭借实力考上重点大学战国大学的还有赢秦、姜齐(后改姓叫田齐)、熊楚、姬燕。
这七人到了战国大学,修了不同的专业,以为有了专业技能,就跟上了外挂一样,打得更凶了。
我管不了了!嬴政管。
avatar
杨正再东周
7楼
第0篇 这是周的天下
中国的历史,比较靠谱的脉络要从商朝开始算起来。因为关于商朝的事情记载尚有一定的依据,可以让我们在现行的观念里找到比较合理的逻辑解释。而商以前,尧、舜、禹、夏等的故事情节,似乎更多是依靠我们的信任,我们的感情。
“我信你”“我挺你”“大家都这么说”。
举个例子:一个村子有100户居民,人家只告诉你一户的故事,然后说这是这个村的故事,你同意吗?这一户贫困全村就都贫困,这一户闹离婚,全村的婚姻就都不稳定了?
再举一个例子:我们都玩过一个叫“你比我猜”的游戏。第一个人给第二个人写个词语,然后第二个人就把词语的意思比划给第三个人,第三个人再比划给第四个,一直传下去,让最后一个人猜这比划的动作是什么词语?许多时候,我们玩这游戏不是看你猜的有多准,而是有多离谱!
在中华大地的早期,从原始社会开始,部落至少也有几百个,上千个,我们根本无法获悉解每个部落的具体情况,就把其中一个的故事作为代表,让大家来说那段历史。这个部落不一定是最强的,只可能是最幸运的。这已经很好了,聊胜于无,我们无法知道当时到底是A部落打赢了B部落,还是B打赢了A,但我们可以知道这里曾经有过部落。
当初也没有文字,所以老祖宗发生什么事情,主要靠口口相传。我爷爷的爷爷说,“他听他的爷爷说,那什么什么的”。差不多就是这样渠道。
类似“我们坐在高高的土堆旁边,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今天,一件事情经过三人以上的传递,都容易变成“传说”、“谣言”。而这些爷爷们,妈妈们讲的事情是经过了几百 人,跨度了几千年。这样也很好,因为在经过几代人修饰之后的故事会更加饱满,更有教育意义,这样的历史就变成了文化。这也是历史该有的作用。
这些情况到了商王朝就不大一样了。
因为一是文字出现了。你不用比划了,可以直接说,你听好就可以,不用瞎猜了。有文字了,只要记载的人老实写,后来的人识字了就可以。我们今天很难识别甲骨文,主要是因为我们与他相隔太久了,但作为商的时间邻居,周人应该会认识这些字,然后再用周自己的文字复述下去。这算是物证。
因为二是商之后的周王朝设置了史官,关于自己历史有很具体的记载。他们为了说明自己的问题,也会记载一些商朝的事(以保证有合理的因果关系)。这样的商朝就算有了人证。
因为三是商被周灭掉后,周朝还给商朝后裔保留了商的宗祠,即,诸侯宋国。宋国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祭祀商朝的祖先,所以他们很好的保留了商朝的一些传统文化。这算是口供。
我们故事要从相对靠谱的商朝开始,简单点起。
avatar
杨正再东周
8楼
一、商朝,前情提要
叙事
商王朝的第一个王是成汤。成汤灭了夏王朝,商就由一个部落升格为王朝。这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不过也不是太难。
我们不能按照后代王朝,如电视剧文学里面描画的汉唐宋之类王朝的样子去想象夏、商王朝。
他们不一样。
我们也不一样。今天,科技让信息交流、道路交通都变得十分发达,中央要去任何地方,发指令可以即时到达,就算派人去也就几个小时的事。另外我们还有完善的社会管理制度,让每个地方的行政长官有权力做事,但是没有权力割据。
但当时没有这些条件。设备没有,管理制度也没有,怎么管?一个拳头打出去,1米的威力,加上你走路,跑步,一天也就打个几公里吧。就像老虎一样,你总有也只能有一个自己所能管辖得住的势力范围。因为本能(能力)的限制,给你再多的地盘,你就管不住了!所以那个时候,再牛的部落,因为人类群体能力覆盖的局限,也只能有一个可以丈量(估算)的势力范围。而中华大地这么宽广,其他部落总是会找到生活的空间,若不起的话肯定躲得起。
夏王朝的本质应该就是一个最**的部落,算是华夏的中心部落。开始的时候,周边的人基本都打不过他,就承认他是老大。老大的打架能力无限,但管理的能力却有限,管理又不是打架,管理天天有,但是打架不能天天打。这样夏部族也只好形成了自己所能控制住的势力范围,超过这个范围,就由你们这些部落自己去生活吧,有事叫你,你能来就可以了。
他用什么控制别的部落来体现自己是老大呢?不听话的可以打一下。相对来说,听话的部落都听什么?种地,打猎,盖房子,杀人什么,我基本都不管,因为地域、能力等许多因素都不一样,所以你想管也管不了,但有一样事情是一样的,那就是信鬼神。
所以夏部落控制着一个重要事情,就是祭祀,祭天祭地。
实际上,别人想祭也祭不了,你没有顶级的巫师。
在今天看来,这算多大的事?因为我们不信。但是当时的部落们很信,所以这就是最大的事。部落也只有一个酋长,你可以权力无限大,但是不要宣布割据独立,想自己祭祀。
那个时候的部落之间应该属于“信仰的紧密管理,建设的松散管理”。所以,只要哪个部落出现比较厉害的发明家和管理者,英明的酋长之类,他们就有可能强大起来。
商部落就悄悄强大起来了。
avatar
杨正再东周
9楼
商人
商部落的六世祖首领叫王亥,就是伟大的发明家和杰出的管理者。其中功劳之一,是驯化了牛。他不但使用牛来耕田,提高了种植的产量,还发明了牛车。牛车就等于今天的动车,能走更远的路,拉更多的货。
那时候,许多事务都在部落内部进行,比如说狩猎,杀了几头野猪,吃不完,没有冰箱保存也就浪费了,但是有了牛车就不一样。王亥开拓了思路,可以把这些剩余的食物用牛车运到别的部落去,提升部落之间以货易货的水平。今天和这个部落换兽皮,明天和那个部落换水果,时间一久,他们发现有些东西都不用自己生产,只要负责在部落之间换来换去,就能在中间获得不小的利差,这就是生意。而其他部落也知道这个叫商的部落经常来回换东西,于是,人们以后就习惯把做生意的人就叫商,商人。
商部落的商人通过经商变成了这些部落中实力最强的一个。
就像饱暖思淫欲一样,有钱的人就开始想有权。到了第十四祖首领成汤这里,他们就想要取得祭祀天地的权力。要与夏部落(王朝)争夺这个权力。
正如花无百日红一样,经过几百年的差异发展,夏部落也无法一直保持领先。猴王也有衰老的一天,而许多部落也开始分化,有的如商一样,也通过各自不一样的渠道发展起来了。
一场关于调整猴王的战场开始酝酿着。
avatar
杨正再东周
10楼
商汤
我们习惯的说法是夏朝最后一个王,夏桀(念杰),他自己这么那么暴孽,人民不堪受苦,然后成汤起兵灭了他,拯救了大家。这是胜利者编写故事的习惯性手法。实际上就算夏桀什么都没干,你也一样要被打。只要被打死了,你也一样要被说做了许多坏事。
真正最大相关的原因是夏祖先拳头打出来的威信已经过了几百年,保质期有效期早就过了。现在大家实力强大起来后,唯一能阻止他们起兵的就是迷信。所以想要起兵造反的人最重要的事是问神。
问神这事说白了就是概率问题,所以问多了总会有答应的时候。
神同意了,就没有没什么能阻碍大家挑战猴王了,老猴王!
有这种想法的不只是商。比如,缗(念民)部落也是这么想。
不过商部落的做法比较聪明,他是先打自己周边的部落,不断提升自己的实力,前前后后已经吃了十几个部落。这事已经让夏桀感到危机。夏桀本想出兵赶紧把商扼杀在摇篮中,但缗部落跳出来了。
缗部落挑战夏桀的做法比较洒脱,比起商来说也算比较傻,不脱。他选择直接攻打夏桀。
缗:我这人比较直,做人实在,有一说一。有什么不对的地方请你多包涵。
但你去数数中国历朝历代的改朝换代,第一个跳出来的实在人都死得很惨。因为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夏桀:那我就包涵了!正好杀鸡儆猴。
果然,缗部落干不过夏部落(王朝),成功地把自己祭旗了。
不过,通常老师都会告诉我们,起义虽然失败,但是给了统治者以沉重的打击。没错,夏王朝自己的精锐部队也损失巨大。
成汤看在眼里,喜在心里,“是时候表现我真正的绝技了?”
但成汤最重要的谋士伊尹不同意。因为夏部落虽然衰落,但是夏还有三个铁哥们,韦部落、顾部落和昆吾部落,他们的实力都不小。
万事小心为上,明明现在自己已经是捕蛇者,不要被蛇给咬了。
成汤就问说那我们现在做什么?
伊尹说,忍耐。
好一个忍耐。夏桀怀疑成汤,就假装叫成汤去夏王朝开会,然后直接关起来。有时候进京开会是一场高风险的政治博弈。
这个故事是不是很熟悉?没错,后来的周文王西伯侯也是这样的。
妈妈们在土堆上讲的故事高度相似。
伊尹就赶紧运作,反正作为富X代的商部落有的是财宝。送大臣、送后宫、送夏桀。不久,商汤便被无罪释放。
这才是夏桀做的最错误的一件事。因为他证明了商汤是无罪的。
为此,商部落就到处宣传这事。正好,出去做生意的商队也可以兼职做宣传队。说我们成汤无缘无故被抓,然后要用很多钱才能赎回来。这种性质就是绑票。
还好,我们商部落有钱。那你们呢?你们有没有我有钱?
多数部落酋长一摸口袋,没有啊!
于是,大家对夏桀产生了畏惧与厌恶感,纷纷找商部落交友。既然官二代靠不住,那就找富二代吧!
成汤一看时机成熟,就立即团结小伙伴,把夏桀的两个铁兄弟,韦部落和顾部落给灭了。
昆吾部落一看情形不对啊,这商部落好像有野心啊!
能看出这一点是好事,不过他没看仔细,尤其是没有把自己看仔细。不称一下自己几斤几两,居然主动发动了对商的进攻。
自己咋样自己心里没数吗?结果,昆吾反被商汤给灭了。这下好了,夏桀最得力的三个哥们全没了。太快了!
夏桀:我还没反应过来呢!
要的就是你没有反应过来。一年后,商汤在鸣条这个地方与夏桀打起了大会战,史称鸣条之战。这场战争开战前,商汤做了动员令,就是著名的《汤誓》,然后干净利落的干掉了夏桀。
与“擒贼先擒王”一个道理,你把老猴王干掉了,你自然就是新猴王,不用一个猴 一个猴地挨个打下去。大家都服你,于是商部落就变成了商王朝。成汤也成了商王朝的第一个王。
但,成汤这么牛,商部落认定的祖宗却不是他。不像后来的王朝,把开朝的第一个老大定为高祖,以后子孙就拜高祖。
商王朝拜的祖宗是契。
avatar
杨正再东周
11楼
商族
这又大家坐在高高土堆上听的故事。
契也有老爸,他的老爸叫帝喾(念酷),就是三皇五帝之一,那为什么周的祖宗就认到契,不认到帝喾,甚至更上面的?
【祖先】通常情况下,契自己在世的时候也要祭拜祖先,那他祭拜的先人是谁,这就是祖先的概念问题了。每一个特定的祖先A都有自己的父亲A+,后人可以是A-等一直减下去,没毛病。后来A-们只认到A,是因为A做了一些厉害的事情,变成了一个节点。这个节点给此后的A-们都打上了特定的符号。所以A之所以成为A-的祖先,是因为A开创了这个符号。【1】
祖先的重点是文化的源头,而不是血源的源头。按照当时人们对世界的理解,全中华的人都是一个父母的。所以为了区分开,就必须区分为各个部落,这个部落就是符号。
契创建的符号叫商。
有人叫商人,有人叫韦人(韦部落),叫顾人(顾部落)。韦人也有自己的祖先,就是那个开创韦符号的人,顾也一样,但是他们被灭了,所以他们祖先是谁就不重要了,因为没有人祭拜了。
契的父亲应该生了是不少孩子,就像早期农村一样,兄弟比较多,也各自去讨生活。契估计个人条件不错,就参军了,参了大禹治水的大军。契很有天分,他发明了记号(就是后世文字的雏形),在治水中立了大功,等到治水成功后。禹被推为首领,契就跟着发达了。
跟对领导了!
禹就把契封到了商。意思就是商这个地方都给你去建设管理吧。商在当时也就是个部落,但地位相当于后来的诸侯。
当时,类似的部落诸侯多的很,许多部落走走这就没了,不是被自然灾害给害了,就是在某个事情冲突后被隔壁邻居给害了,所以能持续几百年的并不多。持续下去最后还把少东家(夏是禹的后裔所建立)给祸祸了,也就你商一家了。
比起原来参加治水那点事,这了不得的功勋,简直就是要上天的节奏了。
以前没钱只好穿布衣,现在有钱了当然要买套西装啊!如同明星们出场要提供背景音乐一样,商王朝的子孙要也给自己的祖先契加包装,添色彩。
商人开始说自己的祖先契不是一般人,是天上的神鸟。
作为老爸,帝喾的老婆很多。大老婆姜嫄很顺利就生了个孩子,叫后稷(后来被周朝的族人注册为祖先)。小老婆简狄两年了都生不了孩子。丈母娘很着急,就带着简狄去拜女蜗娘娘,求子。
当时还没有观音,而且女蜗会造人,这个申请没毛病。
在回来路上,简狄和自己的妹妹去泡温泉,有一只神鸟飞来,生了一个蛋,不是一般的蛋,是个五彩的蛋,很漂亮,成功地吸引了姐妹的注意。然后姐妹俩估计抢来夺去地闹玩笑,简狄就不小心把这个五彩蛋给生吞了。
生吞的鸡蛋都很补。更何况是五彩蛋,所以,简狄就怀孕了。
帝喾:那这里有没有我什么事?
不久,简狄就生下了契。
因此,商人说自己是“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avatar
杨正再东周
12楼
这算是给自己贴上了神秘而高贵的色彩。这个包装有好处,巨大的好处,因为古人信这个,所以有这个故事做铺垫后,别的部落就更加诚心的臣服于你。
你上面有人,你是女蜗的人。
正所谓,朝中有人好做官一样,你天上有人就好做王。
我们商取代夏就是神仙打架的事,和你们一般老百姓没关系,你们安静地看着就可以,别参合。做谁的老百姓不是做呢?
何况我还有背景。
【攀高枝】如果我的对手比我强大,我打不过他,那我就找工具辅助自己,外挂,比如刀、枪之类的武器,对方就被震慑住了。如果对手太多了,而且形形色色,还要求时时刻刻(如群体的管理工作),那枪就不管用了。这个时候就要说我爸爸是军长,省长之类的背景武器。但是计划生育之后,省长、局长、军长们的儿子毕竟有限,所以就搬出“亲戚”、“干爹”之类的雷同卷也可以顶一顶。因为自己的能力有限,借助更高更强的人或事物来提升自己在特定范围的威望,这就是攀高。人人都喜欢攀,但不是谁都能成功攀的上。就像吹牛,你要有个基本的立足点。你家和省长八竿子打不着,没有一个可以发力的支点,缺乏枝,你想攀也就攀不上去,这叫高攀不上【2】
按道理,商部落开始说契是帝喾(五帝之一)的儿子,已经够厉害了,完全可以团结本部落,威压各邻居部落。但是当他打败夏之后,要想再威压其他的部落诸侯时,都这个背景就不够。因为那些年没有计划生育,祖宗和三皇五帝扯上关系的部落多得是?尤其是夏部落,人家祖宗就是禹的儿子启,说白了还是契的老板。所以这个时候,商就必须搬出更大的人物出来,和女娲扯上亲戚。这就是高攀。
其实我也很想说北京有人。也想高攀。
契的母亲简狄也是一个很厉害的人物,某牛逼部落的女儿,原也有一定的故事传奇,所以商就有了搬救兵的枝。这样就可以顺利实现攀高枝。
而我实在找不到理由,干憋憋说北京没人信,就是高攀不上。
但商攀上了!攀上了!攀上了!伟大的玄鸟不给夏部落任何机会。
以夏为首的顽固分子就乖了,在实力上,他们打不过,屈了。在面子,他们也有台阶下,人家不一样,人家是女娲的人,所以我们不是输给商,服了,是服给神。不丢面!于是商朝就基本稳定了,在中华大地上就传了31王,六百年左右。
avatar
杨正再东周
13楼
分封
商王朝在中华的文明史上十分重要,是国家机构、社会管理的开创者。商朝在农业、畜牧业、手工业科技等都有很大的发展。这里聊一下与后来东周故事有关的一项制度,分封。
也就是为什么要设立部落的升级版,诸侯。
分封的第一批对象是来自商王朝在建立过程中投诚的部落。这些部落原来名义上是夏的部属,但是很早就改旗易帜,宣布自己要和商合作,改认商为大哥。对商来说是巨大的利好,因为中华这么大,你根本不可能是挨个都去打败一遍。就像现在许多公司的成长一样,你要进入别的城市,别的国家,最好的一个办法就是找一家本土企业,谈合作加盟。我不去你那里开店,不用和你竞争,我就把你收购了,或者是入股了。你不损失,我也进入了这个城市。那时候至少有一半部落是靠这种友好合作的方式加入商王朝。商王朝就像一个券商,或是一家风投公司,入住那些值得合作,有实力的部落,做大股东。其他没实力的部落就直接打死。
这是最直接、最高效、最快速建立一个帝国的办法。
分封的第二批对象是管理水平局限性生出的对象。商建立后,自己打下的部落也不少,疆域很大,商汤如果都想要,都想按照自己的私家财产那样管理,就有一个能力辐射的问题。你在河南,你要管理山东的事,你派一个人去管理,因为太远了,发生什么事要很久才能传到你这里,如果没有合理的渠道,有可能永远都传不到,也可能传到了,可那边事情又变了。所以你派的官员在一段时间后,不是被当地人给杀了,就是自己独立了。那你不等于失去了一块地?所以,为了避免这个风险,按照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原则,还不如一开始就封给自己的亲戚们,给他们极大的权力,可压制住当地部落。反正都是一家人,只要你一样拜契为祖宗就可以。因为契的正统牌位就在我这里,相当于以我中心。
这就是最好的结局了。
韩信吹牛过一个管理能力的问题。说一个人能管多少人是有极限的,超过这个数,你就管不好了!刘邦也就几万人的水平,而他是多多益善。
avatar
杨正再东周
14楼
还有一个理由就是当时的生产水平很低,物质单调。不同于现在,几十块钱可以买一部手机,几百,几千,几万还有相应级别的手机,所以你在几百元的时候,就想要赚到几万。小目标之后还有大目标。可在夏商时期,没有那么多区别级别的东西,衣服就三种,一种是草,一种是麻,一种是皮。区别很小,你想高档也档不起来,想奢靡也靡不起来。你想要过上当时最顶级的物质生活,包含时尚、奢侈、高贵所有今天嘚瑟臭屁的因素,几万人规模的手下就可以完全搞定。超过了,就都是重复。所以,对于部落规模,在个人欲望需求的建设方面考虑也比较少。
考虑比较多还是战争和独立。
那分封也解决不了这问题。实际上,战争和独立这两个问题的本身就是问题。事物本来就是循环发展,哪有永世不变的?而比起其他办法,分封可以最大程度得延长了王朝的寿命。
可以说,没有分封,就不一定要商、周王朝,就算有,也就几十年,几代人就结束了。
有人说分封让权力变小了。
在那个时候,还不能叫权力,就像猴王一样,那不是权力,是武力。权力一定要基于严密管理之后才形成。
而且,基于当时的条件,你多余的所谓权力也没有地方用!
如同夏到桀一样,协助延续商几百年的分封也会到了他最后的生命周期,纣王。
avatar
杨正再东周
15楼
纣王
商朝的灭亡和夏朝的灭亡几乎是一样一样的。就像结构化的程序,只是输入的参数不一样而已。
本质上也是因为周族(西伯侯)的兴起,然后灭了商。但是周成功后非要说是商自己无道灭了自己,自作孽寻死路,他们只是替天行道。比起夏桀来,商纣王被描绘得更黑。
因为周的文化更发达,《周礼》都干出来了,描绘能力更强大,黑锅做的更大。
我还不信说不死你?
他们涂鸦商纣实在成功,生生把纣这个字都变成了贬义字,而且是贬到极致的那种,只要和这字沾边的词语都可以被传染成贬义词。
夏桀杀了忠臣龙逢,商纣也杀了忠臣比干;夏桀有个后宫叫妹喜,商纣也有个老婆叫妲己;夏桀在被灭之前去打缗部落,自己实力大减,商纣在被灭之前也去打东夷,一样损耗巨大。
另一边,商汤的时候有伊尹,周有姜子牙;商汤被夏桀关过,西伯侯姬昌一样也被商纣关过。
最后,商汤在鸣条之战后灭了夏;姬发在牧野之战后灭了商。
故事没什么好说的。说多了容易被告抄袭。
但是一样的故事,却有完全不一样的名声。
夏桀坏了也就坏了,就是一个结论而已。商纣的坏却有点被文人玩坏了,做坏事的案例有板有眼、有理有据,还要给加上神魔鬼怪之类的创作,也就是《封神榜》。
实际上,商纣王在位26年,主要时间都在打战,哪里有空天天在宫廷搂着妲己杀人呢?按照现在的标准,纣王应该是商朝历史上比较有作为的帝王,因为他开拓了商的疆域,平叛了那些想要独立的诸侯,算是想加强中央集权吧。但是当时的诸侯部落们不这么认为,他们说你老打战,老死人。
尤其是他打了那么多战,还赢了大部分。
那些被打得半死的诸侯,部落们能不恨他?“翻身农奴还把歌唱”呢,所以在他失败后,肯定要死命地骂你,这个逻辑就是“你打我,我们是仇人,如果你是坏人,那我就是好人了”。
现在也有这样的例子,聪明的领导就做一件事,得罪一个人,做好了就在那里等,剩下的时间就是专心做材料,专心安抚那一个人,然后就是吹,吹自己的功绩。实干的领导作了十件事,得罪了十个人,最好还有两件没做好。结果那十个人就一直拿这两件事告你。
然后,聪明的领导赢得了人民的拥护,广大群众的赞美。实干的领导好一点的话,处分了赶紧退休,要是哪里不干净没做好的话,就被抓了。最后,聪明的领导提拔了,享受了实干领导铺垫的八件事情。心里窃喜,但面上还要骂那个实干的领导。
聪明的领导还要强调: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那时候,商纣是代表商王朝,周作为诸侯是商的手下一份子。商纣嘿咻嘿咻地拼命打仗,为商做了一堆好事,也给商造出了一些麻烦。而周就做好两件事情,一是把自己的西岐建设好,二是做好黄雀。
螳螂把蝉吃了,黄雀把螳螂吃了。然后在螳螂肚子里,也是在黄雀肚子里的蝉居然对黄雀感表涕零,因为你帮我报仇了。
蚯蚓挂在鱼钩上,鱼把蚯蚓吃了,人把鱼钓上来,再把鱼吃了。蚯蚓是不是应该感谢人?为什么蚯蚓不会去问责是谁把他们挂鱼钩上?
商纣把不听话的诸侯打的屁滚尿流,周就过去拍拍他们的肩膀,他们就跟他走了。这不是人好,而是做好人。
不过,周朝建立后认的祖宗是后稷。后稷也是帝喾的儿子,所以和商的祖先契属于同父异母。也算是肥水不流外人田。
天下还是帝喾的。
avatar
杨正再东周
16楼
二、老周家的家底
后稷
帝喾的大老婆姜嫄生的儿子叫弃,他的同父异母弟弟叫契,名字读音很相似啊,不知道会不会是抢注的时候混淆?(泉州有个南少林,莆田也有一个南少林)
弟弟是商的祖先,哥哥是周的祖先。不同于弟弟擅长水利,哥哥从小就对种植感兴趣,很有农业的天分,后来也成了大禹任命的农业部长,所以也被后人称为后稷。
稷本身就是一种农作物,为五谷之首,谷神。
后不是后面的意思,“皇天后土”,是帝王的意思。
所以,名字不是问题,都很响亮。问题是为什么哥哥的周朝是姬姓,而弟弟的商朝是子姓?
【姓名】实际上是三个意思,姓,氏,名。开始的时候,部落里的人都只有名,用来区分和交际。随着发展,人们的交际跨越了部落,这个时候就要求除了区分人外,还要区分部落,便出现了姓。“姓”字是女字旁,说明那时候是母系社会,因为文明发展的水平还不高,打来打去是常有的事,还流行“男的杀掉,女的留下”之类的规矩,所以新生孩子的父亲很难确定是哪个,但是母亲是可以确定的,所以就跟着母亲来划分比较清楚。上古的八大姓(姬、姜、姒、嬴、妘、妫、姚、姞)都是女字旁,这是母系社会的证明。
所以,哥哥弟弟姓不一样很正常,因为妈不是同一个。而且各自的妈还都很有背景,都是某个大部落的女儿。
到了男权社会之后,对应的男方开始做主了,因为家庭的概念已经形成,原来家的概念可能偏“游牧”,老婆容易混淆,现在家的概念偏“农耕”,老婆比较固定了,所以孩子的父亲也确定了。此时社会要体现男权,所有的人、财、物都要给他做上记号,这便是氏。如果说姓体现的是血缘,那氏体现的就是地位。“男主外,女主内”吗,所以氏的来源通常就是男方的封地,官职等。
这样,有母亲这边来的,有父亲这边来的,组成起来到后来就是姓氏。再发展下去后,文化也进来,人们之间交际,光区分血统和出身还不够,为了把“我们不一样”的需求做得更彻底一点,就出现了字,号等用来体现自己的文化阶层,品味等。【3】
后稷的工作比较出色,大禹应该也给他分封了一块地,但这块地的位置和成色可能都不是很好。“反正你会搞农业,你去改良啊”,所以地皮的名字也没有流传下拉。到了他的六世孙“公刘”(刘是名字,公是后世对他的尊称),带着部落迁移到了一个叫“豳”(念宾)的地方。“豳”这字似乎说明他们已经掌握了驯养猪的本领,或者是这里的野猪比较多,总之这里是一个好地方,大概还围起来,造了城。
猪肉的味道很香。许多部落都闻到了!就出现了一个新问题,那就是抢劫。这里常常有戎狄等部落来劫掠。
这不是打不打得过的问题。老来就很烦了!是每晚睡觉都睡不安稳的问题。
为了睡安稳觉,他们又开启了迁徙。此时的首领是亶(念胆)。
avatar
杨正再东周
17楼
周太王
姬亶,是部落的老大,所以就叫公亶(亶公),后认祭拜他的时候习惯加一个父字,所以又叫公亶父(古公亶父)。他带领族人迁徙到了岐山以北,此地叫周。此时,这个部落才有了后来的名字,周部落,周人。
此前也有名字,但是没记载流传下来,只能当做没有了。
这是十分重要的一次迁徙,不光找到名字,更是找到风调雨顺,土地肥沃,位置隐蔽的好去处。农业为主的周人很快就强大起来,这段时期打的基础对此后的周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所以后来周建立王朝后就给公亶父也封了庙号,周太王。
周太王是个很勤劳的首领,他一方面经营周地,另一方面也没有完全放弃对“豳”的控制,还常常回去搞建设,搞管理,相当于自己的后花园,牧场之类的财产。因为此时周的实力大增,开始了扩张的步伐,别人的领地尚且要去吞并,自己的老家哪里会随便放弃?
周太王的崛起奠定了此后灭商的基础。
周比商还有一个重要的不同是周人对事物的记载(文化传承)不一样,商作为部落的时候,遇到什么开心不开心的事情就是烧火跳舞之类
陈慧琳:谈恋爱不如跳舞。
周很可能用得是唱歌。“周朝好声音”。他们把自己许多有意义的事情编成歌谣,谚语等形式流传下来。歌曲流传的统一性比较强,不会随便被篡改、丢失。
这也是后来《诗经》的雏形。
周太王的许多事迹以诗歌、歌谣的形式流传下来,耳熟能详,进一步提升了他的形象。
晚年的周太王在挑选自己子嗣的时候,出了一点戏剧故事。他喜欢自己小儿子季历的儿子姬昌,所以就想把位置传给季历,但又不好意思说,结果被大儿子太伯(泰伯)、次子仲雍看透了心思,哥俩体谅父亲的偏心,就出奔了,一顿乱跑,创立了后来的吴国。
季历也就顺理成章地继位为周部落首领。
关于季历的事迹不多,他最厉害的一招是生了一个儿子,叫姬昌。后来的周文王。
avatar
杨正再东周
18楼
周朝
周文王姬昌与当年成汤的经历和操盘的方式几乎一样,唯一不同的是,最后干掉商朝不是他本人,而是他的儿子周武王。
所以,周太王那次选子嗣的风云里,最大的收益者是姬昌和姬发。同时,他们又是传送,记载,解释周家故事的主持者。
那个故事里就出现了一个很传奇的梗:说周太王看重的不是季历,而是季历的儿子姬昌,认为姬昌一定会将周发扬光大。这不是要说明爷爷周太王料事如神,而是要说明孙子姬昌继位灭商几乎是命中注定的事。
天注定是最牛逼的解释!也是最不需要逻辑的解释,最不需要解释的解释。唯一的要求就是你要有解释权。
正好,周武王有了。
周朝建立了。只是周武王在建立周朝2年后就去世了。
这是一个十分危险的信号,帝国才建立,一切还没有正常,新上任的周成王才只是个孩子。功臣们、旧贵族们跃跃欲试。于是就爆发了“三监之乱”。
“三监之乱”是一场典型的监守自盗。
【祭祀1】商、周时代,人们对死的理解基本一致。死并不是生命的结束,而是一种状态的转变,一个人死了,只是结束了他在这个世界的生活,去另一个世界去了,这边称为人,那边就称为鬼。人鬼虽然殊途,但还是经常要联系的,他们找我们一般就是托梦啊,见鬼之类的,我们联系他们最典型的就是祭祀。可能那个世界的物质比较匮乏,也可能是那边吃的不习惯,所以就要求我们这边逢年过节常常给送东西过去。这送的方式不是快递,而是祭祀。
祭祀由有一个十分特别的要求,那就是谁家的鬼只收谁家的货。所以死去的商朝先王们只收自己子孙祭祀的贡品,别人要给,他也收不到。收不到了,鬼就可能饥饿,那就会找过来,为什么没有祭祀啊?一查,原来是你周王朝灭了我商啊?
好,那我就搞你。让你见鬼!
为了避免出现上述的麻烦,周人在灭掉商纣之后,还要给商的子孙再保留一支,就封商纣的儿子武庚为诸侯,这便是后来的宋国。因为要祭祀的对象是王,所以宋的爵位非常高,是公爵。
这就是“灭国不绝祀”的原则。【4】
avatar
杨正再东周
19楼
我们现在都理解什么叫斩草除根。周王朝不得已要保留诸侯宋国后,又担心他会不服新王朝而出来报仇,怕死人又担心活人,就安排了三个重量级人物在旁边监视,简称三监。
新建立的周王朝其实就是大盘新股上市,一堆原始股东都要发财,所以周武王封了五十来个自家的兄弟,堂兄弟等为诸侯。安排自己的三个亲弟弟,管叔、蔡叔、霍叔驻守在宋国周边,就是卫、鄘(念庸)、邶(念备)三国。
关于防范造反,周武王本来踌躇满志的,哪成想自己第二年就挂了。儿子姬诵还未成年,根本来不及准备就匆忙接班。好在周武王已经安排了自己的两个亲弟弟周公旦,召公奭(念是)作为辅政大臣。
周公旦的封地在鲁国,召公奭的封地在燕国,但是他们都没去自己的封国,而是留在镐京公司总部上班。有点拿双份工资的嫌疑。自己的封地都叫儿子去管理。
这一点让管叔很不爽。按照年龄,管叔比周公还大,应该是自己做辅政大臣才对。是不是旦旦弟弟你修改了遗召啊?
同样,离开京城的蔡叔、霍叔也有相似的不满。
宋国的武庚很快就觉察到三监波动的情绪,就主动和他们联系,聊天,交心。不久,就联合造反了,这就是“三监之乱”。
麻蛋,这不是灯下黑吗?
不过他们小看了周公。
周公:我不只是会解梦哦。
召公奭傻傻的一度被外界的谣言蒙蔽而赌气离开,不帮助周公。但牛逼哄哄的周公还是用一己之力平叛了“三监之乱”。最后管叔被杀,蔡叔被流放,霍叔被废为平民。武庚也被杀,另外找了纣王的哥哥(庶兄)微子来管理宋国。
动乱是平叛了。周公痛定思痛,一直在反省查找问题的根源。新建立的周朝还在依靠个人,如武王的威信在统治,所以武王一去世,周帝国就松散了一大节。如何才能保持住不松散呢?那就要定制一套规矩来规范社会秩序。用制度管人,做到王在与不在一个样,做到这个王与那个王一个样。
这就是“周礼”。
avatar
杨正再东周
20楼
周礼
《周礼》这本书现在很难确定是谁写的,但是周礼所制定的大部分内容应是周公旦所为。
比如秩序中常见的一个排队问题,你去银行柜台,如果大家一窝蜂围过去,那事情是没有办法办理的,要一个一个来,排队。排队就要讲规矩,按照时间,就先来后到;按照功劳,就军人优先;按照事务,就设应急通道;按照财富,就来VIP通道等,这样下来,所有排队的问题就秩序井然,大家都有自己的位置,不乱。
周礼讲述的内容,实际上也是规矩的问题。里面的内容涵盖很多,有关于国家的管理,如分几个部门,部门要设置几个官员,官员都有神马权力等;关于事务,如祭祀、朝见,丧葬等国家大事;也有个人的家庭,房子规格、服饰要求等。通过定制规矩是要告诉你,你是谁,你是干什么的,要怎么干,你看到谁要打怎么样的招呼,你可以穿什么衣服,住什么房子,喝酒聚会你要坐哪里等。
简单说,周礼就是把一堆废铁,加工成各种机器配件,然后周公再把这些配件组装起来,就形成了周王朝这台大机器。
各司其职,各安其位,贯穿生活工作的每个角落。
表面上,周礼表现是给每个人每件事定了规矩。虽然大家会感觉到自己有约束,可是社会的事务好办了。原来社会就流行一种制造并解决矛盾的方式,那就是拳头。现在不用了,大家按照规矩了,谁不守规矩就惩罚谁。这样贵族也高兴,因为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处处体现自己的身份等级,很有成就感。底层人也高兴,上面的人有人约束就不会随心所欲乱来,另外只要你精通了周礼,你还可以和上面的人讲道理。
所以,周礼很快就在全国推行了,作用很大。
第一个作用是给大家确定了身份。人分三六九等,贵族内部也分等级(公侯伯子男等),而且这些身份因为有了相应的礼制,涵盖你的吃住行,也就等于做了一次政府公开。大家互相知道你是几斤几两。作为诸侯,只要你不想造反,你就会感觉的周礼给你的规矩后,权力更大。你一年去一次周王那边朝见,当孙子一个月,回来你就是你诸侯国的王,那就是做大爷做9个月(11月),能不爽吗?
礼仪制定后,对于个人就是出现了权力和义务,然后再由个人组成的国家,就形成了国家的政权与制度。
第二个作用是加强思想建设。宗教是怎么让你相信的?其中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重复,反复,天天在你耳边说,和尚天天念经,耶稣也搞礼拜唱诗什么。现在礼仪就更狠了,你的一举一动都时时刻刻在告诉你,你在贯彻周礼,你是周朝的人。作为诸侯,你身边的每一件事情都在提醒(或者从小就潜移默化)自己是诸侯,也只是诸侯,哪里还会轻易产生超越周王的念头?
第三个作用是相互监督。因为身份确定了,你是A人就是A人,哪天你要是想做出B人的动作,大家就都看得见。作为诸侯,你自己的什么配置都很清楚,规定说周王可以配置六军,诸侯一般就配置一军,那你要是哪天想扩军,立即就被喊停。隔壁邻居都能知道你想干什么,你能不顾忌吗?
avatar
杨正再东周
21楼
但这些作用还只是对于周王朝自己的国家建制而言。可能连周公旦自己都没有想到他制定的周礼对此后华夏民族的意义。
周礼的形式有点像宗教,但他又比宗教优越,因为宗教要确立在你信的基础,影响的对象和范围是信徒。周礼不一样,他借助了国家政权的力量来推广,影响到每一个人身上,你可以不是诸侯,不是官,但你至少是一个父亲,至少是一个儿子吧?你一定有一个身份。这样的周礼就是一种国家的宗教形式,达到了全国一致的思想统一。
周人用自己的周礼做了一个基本的标准,那就是遵守周礼的叫中原,华夏,中华,不按照周礼的就是叫异族。这个标准最大的受害者是楚国,楚国其实也是周的诸侯,子爵,但是中原一直看不起他。为什么?不是因为他爵位低,而是他不尊周礼。或者说不是很完全尊守周礼。
楚人:我冤啊!
因为楚有自己的文化,楚文化,也是十分灿烂的文明。但是周礼就是这么强大,任性,蛮狠。然后就可以有理取闹。对此,楚国还真没办法,还真被文化差异挤压出了自卑的心里。此后,楚庄王为了发展,也不得不渐渐融入。
所以,我们中国在秦始皇统一国家制度疆域之前,我们的思想在周礼下已经开始了统一的步伐。此后,一些牛人帝王,厉害的王朝,会把国家的机器运转十分流畅,武力打来打去,领土疆域放大缩小等就都不是重点了,因为他们体现的是广大人民个人(身体)的结合,是强实力的表现。而周礼之下是人心的结合,是软实力的表现。所以中华文明分分合合,兴衰破败,不管你那一出,最后还在会在一起。
中华文明能持续几千年,作为世界唯一,不是没有理由的。
当然这其中还有乐。
【礼乐】孔子说过春秋的问题是“礼崩乐坏”。所以礼和乐有很大的相关。“礼”上面说了许多,实际上就是要体现人与人的关系,而“乐”实际上要体现人与鬼神的关系。人与人的交流用语言,但人与鬼神的交流呢?古人在与自然界的不断交流中,悟到各种动物,植物,万物都有自己的声音,人的声音是舌头,石头的声音可以通过敲打等。所以,最后就形成了利用各种特制器皿敲打形成的声音来表达人类与祖宗,神灵的交流。但这种交流不是随便什么人就可以,开始是只有巫师才可以。巫师作为最具备智慧的人,是当时的科技工作者。他们也是第一批掌握乐器的人,不能用今天所谓的音乐人来理解对比。开始,乐要在很严肃的场合才可以演奏,不是随便搞几个人就可以要死要活转身什么的。和现在挂着艺术的头衔到处骗钱的市场音乐是完全两码事。
当时的五音是有严格的意义。人家的音乐是要提升自我,净化自己的道德心灵,达到与自然对话,与鬼神对话的目的,是克制欲望,走向高雅的途径。但是今天的音乐是以好听为第一要务,好听是什么意思?只要是满足人类动物性的本能需求就可以了,所以什么快活怎么来,什么放荡怎么来。完全两码事。
以前的乐念yue,悦,是心里的愉悦,现在的乐念le,是大脑表皮的激素。
因为乐这么重要,所以乐的曲谱和重要乐器的制作始终掌握在朝廷中央手里。周朝时期,哪个诸侯要是有什么大功劳,周王赏赐他的礼物单里,如果有一批乐器,乐师什么的,那是极高规格的赏赐。【5】
周礼与礼乐的影响也就是今天中央提出的自信,文化自信。西方国家的科技可以比我们强大,先进,因为我们起步晚。但是文化这一波,不是吹,全世界早晚都的看我东方。
因为文化是内心,没有一定的时间是沉淀不出来。
周朝有八百年,后期东周四五百年就是松散混战的阶段。但是如果没有周礼,估计就没后面了,没什么东周了,各诸侯早就各自独立了,而中华的文明估计就不可能收回来了。
因为他们会问,我们各家过各家好好的为什么要合在一起?这就是欧洲的路,非洲的路,美洲的路了。
不管什么路,只要是另一条路,就没你,也没我了!
但不管那一条路,按照上面的假设,周王朝要到周幽王这个节点。
avatar
杨正再东周
22楼
三、幽王的败家模式
这个世界有些人是带着明确的使命来,他们象快递员一样,把自己的任务送到人间。比如,爱迪生,他的使命就是发明,据说有2千多项的发明,简直就是流水线的机器人。
同样在我们中华大地上,2800年前一个叫姬宫涅(念宫生)的人,他被后世的人赋予的使命也很明确:来亡国。从目前可以获悉的记载看,他们什么好事也没有干,就是信任几个佞臣、宠爱褒姒,外加一个经典的故事,烽火戏诸侯。
我们文官体系里有一个流行的判断标准,迎合上级的都是馋谄面谀的小人,而敢于直言顶撞的就是忠臣贤臣,气势比内容重要。他们不但用这个标准来培养自己,评判他人,而且还喜欢用这个标准来推论过去。西周亡了,那么周幽王是昏君,他身边的“三公”虢石父、祭公、尹球就肯定是坏人,就必须具备坏人的各种特征。就像小时候,我奶奶教我看莆仙戏,说一束胡子的是奸臣,三束胡子的是忠臣。这是后人根据事实作出的事后诸葛亮式加黑锅的推论。
但当时,哪个大臣会说自己的奸臣?谁会在自己脸面上写个奸字?还傻傻地挂着一束胡须出来晃来晃去?
我们倒不是喜欢翻案,主要是找不到他们有什么犯罪事实,只有犯罪结论。
爷爷的故事
周幽王:掉落的树叶和脱落的树皮,化作春泥,牺牲了自己,才能更好地呵护新芽的生长。
孔子:这就是你们亡国的理由?
周幽王:我爷爷是王,我爸是王,我是王,我儿子还是王,我亡的哪门子国?
孔子说:你亡的是周礼,礼崩乐坏!
但礼崩乐坏的故事要从幽王的爷爷厉王说起。
周厉王姬胡是个暴君,记载他是暴的有理有据。他自己都已经是王了,还贪财!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但周厉王说,不许吃。
他违背周人共同享有山林川泽以利民生的典章制度。以国家名义垄断山林川泽,开办了大型国企,不准国人(指工商业者)依山泽谋生,借以剥削人民。这也奇怪,全国都是你的,还非要规定说山里的树木,野兽都是他的,老百姓不能去砍,去围猎。似乎是标准的与民争利。
所以反推过去:当时还没有形成,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概念。
这样,大家自然就议论开来!
带着好人标签的召公劝谏说,大家都说你暴虐。
厉王说,没事,我有办法让他们闭嘴。于是,厉王让巫师去监控调查,看看都是谁在说什么,只要说我姬胡坏话,就杀了他。
在厉王的眼里,闭嘴的时候最好也闭眼。
果然,国人走在路上都不怎么说话了,大家见面打招呼什么的,就用眼色。
给你一个小白眼,你懂的!
厉王很满意,对召公说,你看,现在没有人瞎逼逼了!
召公说,何止没人说,现在都没有什么人愿意上班了!你这是堵住别人的嘴,却堵不住别人的心啊!“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但不让说话实在是憋得难受啊!三年之后,百姓不约而同起来反抗了,动乱“造反”。一吐为快,不吐不快!
百姓一起大声说,去死吧!
周厉王吓坏了,跑到彘地躲起来。估计躲的比猫猫还严实,国人居然没有找到(去杀他),就准备去召公家杀太子姬静。召公就用自己的儿子代替姬静,交给国人。(这都什么人啊!还说召公贤。虎毒不食子啊!)。
我有一个大胆的想法:会不会是把姬静拿出来杀了,后来把自己的儿子拉出来说,上次杀那个是我儿子,这个是姬静。
真假太子?
这时候出现一个戏剧的局面。厉王没有死就还是君王,天无二日,国无二君。因此,作为周厉王的太子姬静一方面要躲起来,另一方面也不能登基称王。国事就由两位传统政客召公,周公共同打理,史称共和行政。
所以,不要和我们说什么制度,西方那些国家搞得那一套都是我们祖宗玩剩下的。
丢一本《东周列国志》就够你们玩一辈子。
avatar
杨正再东周
23楼
共和行政14年后,大家终于确认逃亡在彘地姬胡死去了。终于把你等死了。太子姬静可以上台了,史称周宣王。
但关于厉王的故事有瑕疵。事情还有另一个角度。
实际上厉王的暴力不是暴权力,而是暴了规矩,暴了孔子说的周礼。
首先,他不用周公、召公这两位政坛“铁帽子王”。我们看西周的历史,几乎每个周王身边都有这两个名字。自从姬奭(念是)跟姬发一起打天下后,姬发变周武王,姬奭就变成召公,姬发通过生儿子一直周王王下去,姬奭也通过生儿子一直召公公下去,世袭罔替啊!同理,一个叫姬旦(姬发的弟弟)也开辟了周公,也用生儿子的方式一直周公下去。而且,周朝规定是这两家公公一直参与行政(相国级别)。现在,厉王破坏了这个规矩,启用在经济、军事上有专长的荣夷公和虢公长父。这让贵族们很不爽,因为你破坏了这个规矩,就有可能再破坏其他保护老贵族利益的规矩,以及维护社会秩序的礼。
你不按套路出牌,大家容易乱。
【周公召公】前面说了此二公是什么来的。但他们二人一直都在周朝上班,那封地鲁国、燕国要谁去管理,世子了!所以当时估计就形成了一个很特别的规矩,周公旦在镐京上班,世子在鲁国管理,然后等待周公旦挂了后,世子离开鲁国,要去镐京补员继续上班,那鲁国就又要由世子的世子管理了!这样推论,鲁国国君们就都要在做世子的时候管理鲁国,做国君的时候反而要去镐京。但是从后来的情况,尤其是到了春秋,周公这个爵位就虚化了,鲁君自己呆在鲁国更舒服,那在镐京的周公要吗是另有其人,要么就是不上班了。你不上班了,周王为什么还要喜欢你,重用你?
本质上周公实际就是一个爵位,所以从周公旦后会有许多周公。但是一般来说,只要说周公就是周公旦,只要旦才可以简称,其他的人都要把名字加上,比如周公某某等。
为什么旦可以这么牛逼?不解释!不解释!不解释!
召公的情况也一样【6】
avatar
杨正再东周
24楼
果然,厉王马上就出了第二招,收回山林川泽归国有。当然这个动作不一定就是国人说的“他贪财,与民争利”。
因为此时周王朝的情况早就不一样了。一是国库比较空虚,如要和周边少数民族打仗的话,根本不够开支;二是这些山林和普通老百姓没有半点毛关系,那时候是奴隶社会,这些资产都是贵族的。所以收归国家所有只是把贵族的财产向国家转移,但是贵族却搬出了国人、百姓等概念出来。尤其是后来人,更喜欢打着为民请命的旗帜谋求自己的利益。那个老去找周王瞎逼逼的召公就是其中一个。如果周厉王真那么混蛋的,你召公不就是说我坏话的人,为什么没有杀掉你?而且,收回山林川泽的周厉王据说还十分重视农业,瞬间盘活国有资源,生产出更多的农产品。
还有第三步,就是战争。实际上,大一统的西周只是诸侯认可,那些少数名族才不屌你,所以经常用烧杀劫掠欺负周王朝。他们不读周礼,所以一直和周不是一路人。
蛮夷:我们读书少,不要骗我。
从厉公的曾祖父开始,周朝就常常被少数民族海扁。到了厉公手里,开始国力衰弱,也一样被扁,直到经过改革后,才有了能力(机会)扁回去,给那些蛮夷一点颜色瞧瞧。其中,在南方的楚国就瞧到了,国君熊渠就立即把刚刚由“楚子”改为“楚王”的称号再改回去。
姬胡:小子,楚子这个爵位你不满意吗?
没有啊!挺好的!“子”这个词还充满诗意。再说几百年以后还有孔子、孟子、老子什么的!尊重感十足。
但是周王朝的贵族不高兴。因为那个时候打仗主要是贵族上前线。习惯安逸生活的贵族们,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家人,爱好和平,兴趣高雅,天天读心里鸡汤的软硬文,最讨厌打打杀杀这种不合周礼的野蛮行径。
所以,看出来了吧,所谓的国人起义反叛其实十分有可能就是召公等人在后面推波助澜的!
放个屁还假装无辜的瞅着别人,其实就是你放的。
不过他的如意算盘得逞了!因为他拿自己的儿子赌赢了。
新上台的姬静又按照习惯重用了两位传统公公。并且相信了这次动乱就是由于老爸的私欲妄为造成的,也同意了给老爸用上厉公这个饱含贬义的厉字做谥号。
好厉害的一个屎盆。
avatar
杨正再东周
25楼
【谥号】一般人去世之后,开追悼会都要简单说一下此人一生的基本情况,成绩和功劳。普通人说了也就过了,以后大家有讨论到他就感叹一下。但是帝王、王后、重臣,就不一样了,他们是影响一代人的符号,所以要经常使用。关于帝王一生的故事,很多,你引用到的时候,不可能每次都通篇大论,所以要求是简单版,精简版,一般就一个字,这就是谥号。活人叫号,死人叫谥号。号是自己取得,说明你的理想和志向,谥号是后人取得,评价你一生的得失。
评价的字眼一般也就褒义、平义、贬义(三国的孙权比较变态,谥号是大帝,算是空前绝后了)。这事情大概从周朝开始,但是很奇怪,商的许多帝王也有,估计是后面追补的吧。
这事情看起来很一般,但意义非常。它相当于增加了对帝王的监控手段,有点类似紧箍咒。帝王活着的时候什么都有了,自然就会估计自己死后的名声。所以因为这个事,人家做事至少会有畏惧,收敛一点。
人家相信死人也是人,只是不会说话争辩了。他们也经受不住后人天天对自己指指点点。
评价的内容表明上与你一生做什么事,怎么做事有关,实际上,更与谁来主持评价有关,如果是你亲儿子主持,带着一般你自己留下的班底,来讨论,那都不会坏。如果是政变后的帝王,或者是改朝换代的,那就都不会好。所以说要完全客观,也是扯淡。不过就是有一点依据罢了。
什么都要人,有人好办事。连死人也想着要有人,自己人。
谥号一般是文学中应用提及,不是在庙堂里供奉的牌位。供奉的那是庙号。所以谥号比庙号熟悉,比如刘彻,都知道叫汉武帝,这是谥号(全称孝武)。他的庙号是汉世宗,很少有人知道了。
这事有一个朝代例外,秦朝。因为秦始皇认为儿子不可以有资格评价老子,所以取消这项制度。这等于消掉了大臣们的一项权力,就得罪了儒生。秦始皇比较喜欢数字化管理,所以他要求秦的帝王就按照数字一字排开,一世,二世,N世,N+1世,直到永远。可惜数字化没有成功,到了二世就没了。二进制!【7】
但是在神话故事里,厉王确实是做了一件十分祸害子孙的事,人家的好奇心害死猫,他的好奇心害死孙子。这个关于打开盒子的故事留在幽王里讲。
avatar
杨正再东周
26楼
爸爸周宣王
姬静继位后,马上按照周礼的规矩,重新启用一般老臣,同时广进谏言、安顿百姓,让周朝又恢复了元气,史称“宣王中兴”,当然这个中兴实际上这些老臣自己界定的,实际上兴得很勉强,所以到他儿子手里,西周就灭亡了。
但是,贵族们不能说我们没有中兴,我们的中兴是必须。所以,结论就是你儿子周幽王实在是太昏聩。这种贵族倒推评价帝王的逻辑似乎总是沿着这样的思路进行。
如果周幽王很正常,那周宣王的中兴就是假中兴。
如果周宣王是真中兴,那周幽王就是真败家。
现在就pk谁是必须的?二公说,宣王赢。
“我不是要反省我为什么容易生气,而是你要反醒你为什么要惹我生气。”我说中兴就是中兴,不是手机。所以有问题都是你们的。
宣王继位初年,对外用兵基本都胜利,所以周边的国家都畏惧了周王朝,但是晚年为什么又老是打输,最后一战“千亩之战”,被姜戎打的屁滚尿流,南国(今长江与汉江之间的地区)之师几乎全军覆没。因为打仗是消耗国力,他继位初年用的是他老爸积累的财富,后面财富花光了,打仗的实力自然就削弱了。
前几年,我们宣王打胜仗的也是意气风发。其中有一项在他认为不起眼的事,实际是破坏了周礼中“井田制”的那个井基础。
【井田制】井田制的井字形状是上中下左中右共九块地。周边8块是私田,中间一块是公田(国家的)。周边九户人家在耕种完自己家的田后,要到中间这边来劳动,赚公分,为国家提供粮食【7】
到了周宣王时期,许多公田已经被贵族占用。国家土地被肆意占用是很严重的事情,大臣虢文公劝选王要去做点什么,把这些田地收回来。
宣王说,当年我老爸收山林川泽你们不是也说与民争利吗?
虢文公说,那不一样。你老爸是去拿别人的东西,你现在是要去拿会自己的东西。
宣王:真能说?是不是你虢文公没有占到?
可能真是。
然后虢文公又劝他,要不你至少在春耕、耨耘、收获时,去田间地头一线,拜拜天地,搞点礼仪,既是鼓励他们种田也可以宣称这个土地是国家的。
宣王很轻蔑,我才不那么虚伪。
实际上,在占用公田的贵族里面也包括周宣王自己(国王和国家在财富上是有一定区分的)。
这样,被孔子给予厚望的“井田制”也就慢慢变成了围棋田。既然私田包围公田,那就吃掉公田。
周宣王不搞自己的事,却又去搞别人家的事。
avatar
杨正再东周
27楼
某年,人家鲁国鲁武公带着长子公子括、少子公子戏两个儿子来给宣王拜年。我们的周宣王不知道哪个经抽风了,突然感觉公子戏比较有戏,就很霸道的说让公子戏来做世子。
这是傻到冒烟的举动。因为废长立幼不只是不合旧制,更重要是改变了周礼里面关于继承大统的规矩。这是多少动乱的祸根。
你一个老大的爷们,咋这么不正紧?
果然,没多久,公子戏上台了,即,鲁懿公。但是马上被公子扩杀了。于是,面子上过不去的周宣王就派兵打进鲁国。虽然平乱了,立了鲁懿公的弟弟公子称为君。
公子戏还是没戏。
关键是这事之后,诸侯都感觉到了周宣王的不靠谱。作为政权一个重要的指标:威信,就大大降下来。
宣王晚年,打仗就经常打败仗,但回来不是想着国力亏空如何填补,而是想着报仇的事。
一个性情中人,有仇必报的性格。
帝王的宝座上有一颗江湖的心。
报仇就是要继续打仗,那就征兵吧!但是,负责管理人口的官员说,没什么人了!
宣王追问,你登记好了吗?你清点好了吗?你算好了!?
大家说,算好了,真没多少人了!家底没多少了!
宣王说,我不信。
大家说,不信你自己点?
宣王说,好
于是,宣王开始启动了人口普查。很可能是中国史、世界史、人类史的第一搞起人口普查。
没错,就是人口普查,但在当时条件下,普查是十分劳民伤财的工程。另外,这事 让那些管理人口的官员内心很不爽。你这是怀疑我们的专业素质啊!
好矛盾的一个帝王啊!用人不不疑!
在他晚年还有一个重要的举措几乎断送了周王朝,就是再分封诸侯。打仗就会出现功臣,功臣就要封赏,但是,此时周王朝的家底可不比建国初年。不错,你是会打仗,会赚钱,但是更会花钱啊!
手一挥,一种土豪的气势,这种感觉很爽。
败家啊!
其中,直接封给他的弟弟公子友的国叫郑国。三代后,郑国直接和周王朝干仗,打了东周周平王一个耳光,几乎扫灭了周天子仅有的半点尊严。
哪里有什么周礼了!
这就是给爷爷和爸爸给幽王的家底。击鼓传花啊?周家这只新股已经变成了次新股了,大庄家都在跑了,周幽王接过来了。
他,还有他的老婆们开启了接盘的生涯。
avatar
杨正再东周
28楼
美人妲己
四大妖姬,夏桀的老婆妹喜、商纣的老婆妲己、幽王的老婆褒姒、献公的老婆骊姬。在败家的路上,她们一字排开,争先恐后。
因为人家有资本啊!
一个“妖”字十分到位,就是迷人呗,要知道他们迷的是阅人无数的帝王,这得有多迷人啊?但是更主要的是她们被认为是深层次的参与影响到政治。然后就一个发了一口锅。黑锅!
其中,褒姒的黑锅还很传奇。
这个传奇告诉我们,锅是天注定的。因为故事和历史都是后来者编的,所以褒姒的锅是不是注定的本身不是目的(人都死翘翘了),重要的是要推论出,故事后来人的地位(东周的利益既得者)也是天注定。
反对派们,你们不要瞎逼逼了,这是天意。
这个注定是从夏朝开始。妥妥的,还是跨代的。传说,夏朝末年,有二条神龙停在夏帝的朝廷前,不知道要干什么,就自我介绍说道:“我们是褒国的两个先王。”
夏帝很迷茫,不知道为什么不和这龙直接对话,其实直接问他们要干什么也可以啊。但人家就一定要直接启动王朝的拿手好戏,占卜。卜的结果是或杀掉龙,或赶走龙,或留下龙,都不吉利。只有请求能得到龙的唾沫储藏起来,才吉利。
搞不清楚,口水有什么用?不过,联系后面的情节,我容易坏坏地想,还有一种液体和口水也有点象,而且是两条龙来?直播吗?。
于是夏帝陈列玉帛,并以简策写文告请神龙(原来神龙听不懂人话,但是看得懂字),龙离去后果然留下唾沫。夏帝用匣子把唾沫装起来,除掉地上的唾沫痕迹。
夏朝灭亡,这匣子传到商朝。故事没有解释这个吉利到底在哪里(夏都灭亡了)?然后,我们的商朝十分安分守己,直到商朝灭亡也没有去打开,这匣子又传到周朝。
周朝的厉王不知道神经错乱了还是好奇心重,总之,他想打开观看。打开后唾沫流到宫中,无法除去。那么问题来了,当年在夏朝的时候,人家是可以除掉地上的唾沫痕迹,为什么现在就除不掉了?秘方失传了?放久了?变质了?。
周厉王就命令妇女赤着身子对它大声呼喊。这个估计是吓得乱叫,但是我们的厉王 为什么要叫人家赤着身子呢?
这些疑团根本无法让我们轻易就能走进科学啊!
然后,唾沫便变成一只黑蜥蜴,也被吓得窜到周厉王的后宫。后宫有个侍女,刚七八岁,碰上它。
几十年后,到了周宣王时,这个侍女成年后便怀孕,没有丈夫却生下孩子(女的),她很害怕,就将那个孩子丢弃。
看到了吧?整个传说估计就这最后是靠谱。什么夏朝就开始,反正越远越无法考证,什么非要两条龙?都是扯皮。
事实可能就是周宣王自己可能跟某个宫女生了一个女孩,或者就是这个宫女私通外面,生了这个孩子。但是作为中兴之主,那些维护礼仪道德的权贵们是不可以让他们的周宣王有这样不光彩的历史,他是不可以和亡国有什么瓜葛,亡国是幽王和他身边的佞臣的事,和你宣王无关,和那些召公周公等贤臣无关。
但是我们尊重传奇。编故事的人也是花了心思的。
而且,周宣王还为周朝做了挽救措施。
avatar
杨正再东周
29楼
说是某日周宣王上街,听见了一个小女孩唱着歌谣,大意是:“桑木做成的弯弓,箕木制成的箭袋,你们这是要灭亡周国啊。”周宣王听了很生气,这造反的言论也太直接了,毫无掩饰啊!就把小女孩抓来问,这个小女孩说是某个红衣人教他们唱,教完就跑了!因为那歌词是古文,一个小女孩也不懂里面什么意义,估计就是调子好上口。周宣王没有再计较,但是,正好看见了有一对夫妇卖桑弓箕箭袋。于是周宣王就派人去抓住并准备杀掉他们。
太合那个调调了,管他是真的假的?防范未然吗!
这对夫妇俩就赶紧跑。太吓人,我们就是个普通生意人!在逃跑的路上,遇到那侍女丢弃在路旁的那个怪女孩,夜间啼哭,因此可怜她,便将她收养。于是,夫妇俩逃到褒国。
故事一步一步,越来越接近女主角了!这个女孩长大了就是褒姒。褒姒不是姓褒,而是姓姒,只是在褒国长大而已。那么,那对夫妇应该也是姓姒,但是这故事没有点到这里,不重要。
【信则灵】这是一种奇怪的寓言。所谓的“信则灵” 其实就是世间的事情互为因果,因可以是果,果也可以是因。如果宣王不信那个童谣,就不会去追摆摊卖弓箭的夫妇,就没有报孩子的事情,那样就没有褒姒了,就不灵了。所以,宣王相信是这个语言里面重要的一个环节。正是因为他相信了,预言才灵,如果他他不信,预言就屁都不是。
生活中很多也是这样。A感觉B对自己有敌意,预感B早晚会害自己,所以就处处防着B,那边B本来没有什么,后来发现这个A怎么有点故意针对自己,心里就害怕了,而且一次又一次验证了这A果然是故意的。于是,就可能在某个事情真的给予反击。就在B反击的时候,A感觉自己还真厉害啊!好幸运,幸亏我早就看穿了你B这个人。
这就是信则灵。这就是什么人身边就有什么样的人。他一直在自信的培养出自己的理想。【8】
回到故事本身。故事表明这个褒姒是三代帝王一起努力的结果。爷爷负责好奇的打开盒子,这是生;父亲负责好心办坏事,这是养;轮到儿子(孙子),他后来说要打褒国,褒国吓坏了,求你别打,我给你送个美女,褒姒,这是用。
周厉王和周宣王对幽王:孙子(儿子),我们送个美女给你玩,好吗?
幽王:好啊!等等,你们是要我亡国,是吧?
周公和召公:多嘴,你玩就是了
麻蛋,就是个阴谋。要让幽王背个黑锅你们这样绕来绕去也真是不容易啊!
avatar
杨正再东周
30楼
幽王的忧伤
话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既然铺垫这么多都是要说明幽王你是来亡国的。终于,轮到幽王上场了。
在周宣王的时候,有个大夫叫杜伯。周宣王派他去追查关于那侍女生的小孩子的下落。三年了,周宣王又想起这个事,就问:那个妖女的事,查的怎么样了?为什么这么久都没有给我回话?
杜伯说,我查了,没什么特别收获。后来我考虑到谣言止于智者,就不再去搜查了,免得大家又开始说三道四!
周宣王:你的意思是你是智者?
周宣王很生气!什么意思啊?你就自己做主了?你当我是谁?眼里还有我这么王吗?你这个明显就是没有执行我命令,还什么智者不智者!你是智者了,你当我智障啊?拉出去杀了!
杜伯的好朋友左儒急忙站出来,说,不能杀啊!明君都不杀贤臣啊!何况,你如果杀了,关于那个妖妇的谣言就又传开了。
课后作业:论贤臣的自我定义!
周宣王更生气了!你俩诚心的吧?不执行命令也不报告还贤臣?合起伙来玩我是吧?就问:你左儒什么意思?你为了跟你朋友说好话,就不惜顶撞我?你这是只要义不要忠啊?
左儒解释说,忠义我都有!朋友和君王有矛盾,我没有偏袒任何一方,谁有道理我听谁的!这次是人家杜伯比较有道理。
“谁有道理我听谁的”是全世界最操蛋的一句话,没有之一。
明明就是听你自己的。
周宣王说,去你大爷的!顶撞就是顶撞,分配工作就是分配工作,你杜伯不做就是藐视王权。我也是讲道理的!来啊!杀了这个杜伯,你左儒回家继续讲你的道理吧!
没想到,左儒回家想自己不是左儒是受辱,于是就自杀。
然后,没几天,宣王出去打猎的时候,居然遇见了杜伯和左儒的鬼魂来索命。
我也是醉了,就这样两个人,一眼不和就死给你看,然后做鬼都不放过你?然后居然也标榜自己是忠臣?
你们不但会讲道理,脸皮还厚!
不管怎样,宣王死了。14岁的儿子姬宫湦继位,是周幽王。
周幽王一上台就按照周礼关于对昏君的定义要求开启了破坏模式。
放开那个周王朝,让我来,因为我是昏君?
但又没有多少具体的案例,主要就是结论,什么沉湎酒色,不理国事,重用奸臣虢石父等等。
太坏了,坏得大家都没有办法举例说明。
有一天,岐山守城报告说,泾、渭、洛三条河川同时发生地震。这在当时是很严重的事件,地震等天灾被认为是上天对天子失政的警告,而且岐山是周朝是发源地,问题更严重,这是在动我周朝的根本。
不过警告这种事也很操蛋,如果是国王做错事,你上天直接警告他个人,给他托个梦,噩梦什么的,吓他个半死不是更直接?非要用洪水,地震来欺负无辜的老百姓。可怜躺着也中枪的老百姓。
周幽王,悠悠一笑,地震就地震啊!自然现象,不要什么大惊小怪的。大家继续工作生活吧!
这种态度让那些忧国忧民的大夫们很着急,同时,也很生气。于是就不断劝说,开始劝说还比较靠谱,说你要去救灾,你要去祭天,后来就越劝越离题,说你不要老是和虢石父那个大奸臣在一起。
“终于说出了最后的要求”,我早知道你们要说什么,这个让周幽王很生气。就你们是好人,我喜欢的就不是忠臣,好吧,你们是忠臣,那我就把你们抓起来。
那些忠臣一听,来真的了,要抓啊!就全跑了!
周幽王笑掉大牙!我以为你要忠到以身殉国啊?
avatar
杨正再东周
31楼
这里面,褒国的老大褒珦(念想)估计也是这批忠臣之一,而且表现最卖力,让幽王狠狠记住了他,说要打你们褒国。褒国吓蒙了,正好褒珦的儿子洪德在乡间收地租的时候看见了褒姒。人间竟有如此天人,就买了回家,香汤沐浴,培训教礼数,然后送到镐京幽王去。
但可能是时间仓储,礼数教学明显没有毕业。因为入了宫的褒姒,居然没有去拜见后宫之主王后申后。申后本来就因为老公这几个月失了魂一样天天在褒姒那里,心里有火,现在你又不来拜见我,明显是不把我放在眼里。正好在自己闷闷不乐的时候,儿子进来问安,这个儿子是太子,叫姬宜臼(念救),也就是后来东周的第一位王。
儿子要帮母亲出头。
这个出头也没有什么心机,没有什么套路,就是逮个空,在后花园把褒姒一顿暴揍。
简单暴力,但很管用,不但解恨,还捅娄子。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就喜欢你这样的孩子。
褒姒是不怎么会笑,但是会哭。周幽王很生气,太子太无理了,不过你褒姒也要去拜见人家母亲一下,这个是周礼,是规矩。褒姒说,我不懂规矩,杀了我,我也认了,但是我肚子里有了你的骨肉,实在不行,你就放我出去,保全我们这可怜的母子吧!
幽王一听,我噻啊,怀孕了?那你太子就太无理了,什么素质啊!居然打孕妇?
第二天,幽王就马上惩戒了太子,说太子不礼貌,没风度,应该去他外公申国那里好好反省自己。太子的老师们,你们怎么教太子礼数的?不称职啊,那就全部革职吧。
然后戏剧版本又基本一致。申后想念自己的儿子,想给儿子写一封信,结果被褒姒说是她想联系太子害自己。再外结虢石父、祭公、尹球等人三下五除二就把申后废了,褒姒也顺势扶正,她的儿子伯服子凭母贵也当上太子。
换太子、换王后都是王朝涉及国本的事,按照周礼规制是很难成行的,被幽王这样轻而易举地化了,说明朝廷上所谓的忠臣本来也没有多少了!而帝国依赖的周礼也基本走在崩坍的边缘了。
avatar
杨正再东周
32楼
烽火戏诸侯
褒姒如愿了!但还是有一个问题,就是褒姒是个酷姐,不喜欢笑!
我们的幽王又是一个重感情的男儿,看到自己的喜欢的女人老是不笑,就以为褒姒心里没有开怀。于是,他就每天想着如何讨好她,让她开心,并说谁能让王后笑,就给他千金。
听到这个悬赏,虢石父先笑了!这个千金我笑纳了!
他提出了一个大型舞台剧计划。
原来周王朝的首都镐京周边设计了不少烽火台,这些烽火台的主要功能是用来传递信息,如果有外族入侵,攻打到镐京,那么这边就赶紧把火点起来,火冒出了来黑烟会冲到高空,比较远的地方都能看得见。然后看见的人又在自己守望的烽火台点起火来,这样一个传一个,直到把信息传到诸侯的兵营,最后诸侯们就派兵来勤王救驾。
虢石父的意思是这次没有外族入侵,我们也点起来,然后诸侯喊打喊杀地赶过来,像个傻愣一样找不到敌人,在我们的城墙外面转圈圈,一定很好玩!
确实很好玩,据说,褒姒看着那些蒙圈的士兵真的笑起来了!
确实很好玩,据说后来外族敌人真的来人,我们的烽火台点起来,诸侯不来了。把周王朝玩完了!
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历史舞台剧:烽火戏诸侯,故事情节简单,但是场面宏大,规格高,现场感十足。
舞台剧是可以,但是作为历史事实有点不大可靠!
有人提出质疑,说烽火台是秦汉才有的军事设施,周幽王的时候只是用打鼓来传递。
还有故事说,周幽王觉得不错,点了几次,最后诸侯终于不再相信了!
就说故事本身吧。这个玩法有点耗时间!你把烽火传过去要时间,那边再集结部队,出来。古代那种车马步兵要跑到一个需要一批烽火才能看见的地方,至少要大半天吧!
看来玩这种游戏比钓鱼还考验耐力!
周幽王说,夫人,我们玩一下诸侯把!
然后点个火就去做别的事了,几个时辰后再回来看戏?请问这个游戏提起的兴致能坚持那么久?等到诸侯赶到,上午那种下套的心情估计早没了!
所以,烽火戏诸侯这事有点戏完诸侯戏读者的意思。
镐京这边的艺术很走心,申国那边的愤怒也很走心。
avatar
杨正再东周
33楼
犬戎灭西周
申侯获悉,也或者是猜测,周幽王要派兵攻打申国。申人决定先发制人。
这个申侯是个空手套白狼的高手!他自己国家没有什么兵力,就去找隔壁那个十分彪悍的少数民族,犬戎。
犬戎主说,我有什么好处!
申侯说,我给你钱!
犬戎主说,就这一点?
申侯说,这只是首付,剩下一大笔在镐京,你攻打进去,要多少有多少!抵押贷款。
犬戎主感觉申侯说的有道理。
犬戎果然彪悍,瞬间围攻镐京,那个烽火台因为前面几次游戏,现在彻底报废,烧到没有柴,也不见什么人来救。幽王没有办法,只好派人迎战,这是扔鸡蛋砸石头。而且,鸡蛋也没有石头多。没一会儿就扔完了,跑吧!
你往哪里跑?有财宝抢得时候,我犬戎是多么敬业啊!
杀人,我们犬戎内行!结果,周幽王和几个宠臣都被杀了!还有一个叫姬友(郑伯友)的司徒也被杀,他是周宣王的弟弟,幽王的叔叔,郑国第一个国君,郑恒公。
要特别提出来,是因为春秋平台上,郑国要唱第一出戏。
另外,补充说明一下,褒姒据说因为美貌饶他一死,犬戎主的决定你懂的,带回家。
申公很吃惊,因为他听说幽王被杀。虽然他心里也可能希望幽王被杀掉,但是这事毕竟是弑君,大逆不道的事情!所以就赶紧叫人去找尸体,准备葬礼。
不过幽王的死对申公来说还不是最吃惊的事。发现犬戎主准备赖着镐京不走才让他又吃惊又头痛。请神容易送神难。
你说这个犬戎主也是,来都来了,不带礼物就算了,东西抢走也算了!你把幽王杀了也不说了,把宫殿给烧就当是一不小心!现在最严重的事是你居然赖着不走,想当周朝的主?
申公肠子都悔青了!有些人真不能交朋友啊!
没办法,只好以暴制暴。申公写信出去,请诸侯来救京都,但是王都被杀了,只好说是来平乱。郑国离镐京最近,而且听说世子掘突勇猛非凡,就特别给他讲了不少大道理。当然,最后一句最关键,说“对了,你老爸姬友刚刚也被犬戎杀了”。
果然,郑国掘突第一个就到了镐京。而且,情绪高涨,一来水都不喝一口,直接要打打打!但是年轻总是要付出代价的,就在攻城的时候,犬戎派出的埋伏部队赶到。犬戎两边一夹击,郑国军队由进攻马上转变成败退。
在败退逃跑的路上,碰到了卫国部队,卫武公姬和虽然有80多岁,但还是亲自出征!
亲人啊!掘突哭着把事情经过说了一边。卫武公说没事,我马上帮你报仇!但是我们人数还不够多,要不先等一下秦晋两国?
没多久,秦晋也来了!
这边申公刚刚听说掘突的冒然冲突,心里感叹不已,小孩子啊,还是太嫩,后又听说现在有四国合兵而来,心里顿时开朗了!赶紧去找犬戎主。他要耍心眼!
申公说,老弟,你看这么多财宝,放在这里终究不安全,要不你先叫孛丁先搬运一些回去?
犬戎主觉得有道理,申公你很周到啊!
于是,战斗力十分强悍的孛丁带着一部分部队回家了!
申公又说,老弟啊!你这几天打来打去很累了,那个郑国的小朋友刚刚被你打跑了,我估计这几天没有什么大部队来攻打了!你安心休息吧!我来值班!
犬戎主觉得有道理,申公你很贴心啊!
谁知道,夜半三更的时候,申公按照和卫武公的约定,把城门打开了!结果,睡梦中的犬戎主来不及穿衣服,慌忙中带了几个部下跑回家了!
回过头来,这边四国部门顺利进入镐京。大家商量,幽王死也死了,国不可一日无君, 伯服母子就是乱国的源头,所以现在只有请前太子姬宜臼回来主持大局。
从申国回来的姬宜臼在外公和四国的拥簇下,继位了!这个就是周平王,历史把他算作东周的第一个国君。
avatar
杨正再东周
34楼
四、平王的难言之隐
刚刚上班的周平王手里只有一张公选出来的任命书!宫殿被犬戎烧了,办公室都没有了!整个城市被劫掠一空,吃住行都成为头痛的事!
但平王毕竟也是王啊!那就先行驶王权吧!
赏赐
先论功行赏!
我们现在喜欢叫人家吴总、杨总什么的,其实人家可能就是个副的,或者根本就是部门经理等等!这不能一概说是拍马屁,其中也有一定的尊称心意。况且,现在美女、帅哥都成性别了,男神女神也没有限制,这叫语言升级。所以一些还是侯爵的申国君、卫国君大家也习惯叫人家申公、卫公。
但经过这一次平乱后,平王说,申国、卫国有功,以后就正式是申公、卫公,进位公爵。
卫公呵呵一声,我笑纳了!
虽然我80多岁了,但爵位是世袭的!
可是申公大呼不敢,他解释说,这次犬戎进来虽然是帮助我们纠正昏君,但是后面没有办法制止他们行凶劫掠,这场失控我是有责任的!
其实,申公是狡猾的老狐狸,他最大的问题是弑君,以下犯上。这是灭族的大罪!但是大家似乎都认可这样的避重就轻。
礼仪、规矩遇到合适的机会也是有弹性的!
然后是晋侯,虽然没有颁布晋公的文凭,却加封给了他关于黄河以内附庸的土地。(“附庸”两个字说明这块地当时可能也不是周朝稳定的国土,估计被诸如犬戎之类的少数民族占领)。
最实惠的是秦。秦在此前还不是正式的诸侯,只是附庸国,属于后备干部,现在正式启用,而且一下子就是伯,成为秦伯。公、侯、伯、子、男,直接提拔处级干部(楚国,是楚子)。这是秦的第一个收获,巨大!还不止,后面还有!算起来,秦国最应该感激平王。
还有郑掘突,按照辈分,姬掘突是姬宜臼是叔叔。首先叔叔你继位郑,袭伯。然后我再来点实在的,这都是实在亲戚啊!加封肥田千倾。这算不算肥水不流外人田?好像算!不过用不了多久,姬宜臼就会认为这是养虎为患。
封赏结束了!周平王说,大家有没有意见?如何?爽不爽?
大家都说大王英明。
周平王说,那接下来说说我的事。你们也看到了,现在这个镐京,要啥没啥,吃的都没有油,住的还漏雨,今天这里开个会我也没有办法请大家夜宵,那后面怎么办?
大家纷纷指责犬戎不是人,没素质。
你过来是偷是抢就不说了,拿走就拿走,轻拿轻放不行吗?拿不走就留下来,至于又是砸的,又是烧的!损人不利己!
周平王说,好!大家都很爱国!那请问周成王为什么有了镐京,又要营造一个洛邑?
avatar
杨正再东周
35楼
迁都
这是一个很常识的问题!大家争先恐后的抢答,送分题!
原来,周成王(姬诵,周武王的儿子)为了控制诸侯,尤其是商朝的后裔贵族,就选了一个按照中华地理(地图)比较中间的位置,也就是洛阳,命鼎鼎大名的周公旦按照镐京的模样,直接复制粘贴过去。这样,在朝会的年份,天子就去洛邑接见诸侯,名义是便民政策,实际上是等于让王朝增加一道控制诸侯的据点。
这是两京。当时生产力水平底下,要控制一个这么大的国家很困难,通讯、交通等等都不成熟。而且周吃掉是商,是直接打在都城朝歌的纣王,不是把商的诸侯国一个一个消灭,那些老商朝的贵族是讨厌纣王,但是不等于就喜欢你周武王,尤其是武王死后,儿子成王继位,大家就更陌生了。这是周朝建立初期的隐患,果然后面有了“三监之乱”的背叛。好在周朝的周公旦是有才有德,及时地平叛了!
后来,除了周礼外,周公还从政治治理的角度考虑过各种方法(制度)来制衡这些老贵族,希望通过时间来慢慢消化。其中,移民和建副首都是最重要的举措。在洛邑,不是说房子和镐京一定要差不多,重要的是有和镐京一样的运行机制,相当于在那些诸侯国门前又安装了一个高清摄像头。
这段历史,许多大臣都能解释清楚,但是平王不高兴,我又不是问你这个。
大家也知道平王是要问那个,但这种大事谁敢乱说?万一今天讨论没有通过,以后大家就说是我挑头的,他们都有机会继续做好人,我自己却没了!要说你平王自己说,你是王!
这个事情,就是迁都。
avatar
杨正再东周
36楼
开玩笑,这又不是搬家那么简单。从风水来说,迁都动的是国之根本,从历史学来说,直接就由西周迁成东周。
这一点谁都知道,出工领工分的朝臣们可以装聋作哑,但是周平王不行。谁叫你是王!责任啊!要让大家看看你的担当在哪里?
于是,平王就弱弱地试探,现在这个犬戎把我们底牌给摸清楚了,有一趟就有两趟,跟逛菜市场似得,这样大家上班都没有安全感,要不,要不,我们搬家去洛邑吧?
听说那里适合种牡丹!
太宰阻(名叫阻的丞相)赶紧接上话,现在镐京被烧的一塌糊涂,要是重新盖的话要花很多钱,老百姓会很辛苦的。而且我们盖好了,他犬戎又来烧,如何是好?我坚决赞成大王关于去洛邑的决定。
天子和丞相都这样说了,大家就纷纷表达自己的意见,添油加醋!无非是用新的词语来解释上面两点。
估计这般人在洛邑早就买好了房子。
但是,年高望重的卫武公却提出了不同意见。他说,我都八九十的人(有点卖老),承蒙大王不嫌弃我老,让我坐前排(位列六卿),我如果知道了不说,那是不忠,如果我说出来又违背大家的意愿,那就是不友。在忠和友的面前,我选择不友!
这就是典型的官场老狐狸,话还没说,先把后路都铺好了!
他说,镐京这个地方有骰函、陇蜀,形成天然城墙,土地肥沃、山河水利,是天下难得的好地方,王气十足。洛邑那个地方是在中国之中,但地势平坦,易攻难守,所以以前虽然建有两京,但平时都是住在镐京。另外,我们周王朝的发源地岐山也在镐京这边,这是风水宝地啊!
没错,军事、风水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理由!
周平王就问,那犬戎来了咋吧?
武公说,军事上的事情要用军事对待,不能他打我们就跑?那以后镐京没了,丰京(另一座重要城市)也会没了。大王你应该励志自强,节省开支,爱护子民,练兵训武,像先王们(注意:不含你老爸)那样北伐南征,然后把戎主俘虏过来,当做猪羊一样宰了祭拜祖宗,一雪前耻。
嗯,老卫,你是叫我多喝鸡汤,补脑还是补身体?
太宰阻看到平王受阻了!就赶紧出来救驾,缓解平王尴尬的表情。
他说,武公你说是有道理,但是什么事都不能是一成不变的,以前人犁地,后来不是牛耕田吗?农户也知道变通。此一时,彼一时,目前这种状况变通比保守更实效。你说的是巧妇,我说的是无米啊!那犬戎随时都可能再打进来,现在要钱没钱,要人没人,拿什么练兵?哪里有时间练兵?
这理由也是我们今天说的,“好汉不吃眼前亏”
武公说,说来说去还是这个犬戎!你可以直接找申公,他能把犬戎借(引)过来,肯定就有办法把犬戎赶走。
这是典型的气话,人家为这事连提拔都推辞了,就怕被你盯上。没想到还是跑不开!
正好!申国快递到了(申通?)!大家说拆开看吧!
原来是犬戎让申公骗了一回,不爽了,现在倒没有再来打周王,而是去打申国。申国撑不住,求救!
开什么玩笑,你申公太不把我犬戎放在眼里!骗我去睡觉,你倒是去开城门?我也是暴脾气!
平王说,好了,他们自己也是火烧屁股!我们就不要指望他了!我们还是研究搬家的事情吧!
武公说,大王既然确定了!那我就去发通知,安排搬家事宜,顺便祖坟牌位也要搬走!
华丽的转身。
这就是武公的厉害吧!武公有武功,终于明白人家为什么能活九十岁!其实他早同意搬家了!只是要表明一下自己的真知灼见,表明我是老成谋国,有言在先。以后历史怪罪下来,你们要替我作证。
我们的历史一般是按照定都来划分的!所以从镐京到洛邑,就是从西周到东周!
如果这样算的话,是周平王既建立东周,也断送了西周。
周幽王自己和儿子都在镐京登基的!当然不能这样算,西周是在你丫手里被人打的稀巴烂!
于是,迁都!
洛邑人民热烈欢迎!当了几百年陪都!今天小三我终于转正了!
嗯!洛邑房价大涨!
刚刚受封爵位的秦伯赢开正意气风发,一付走上人生赢家的气势,干活特别有劲,根本停不下来。听说平王决定迁都,当即表示,我外藩人,不懂规矩,所以怎么搬迁武公你们讨论,我秦国就负责出人出人再出人(自己也没有多少钱),搬家的一批,保卫的一批,扫卫生的一批。
秦赢开的意思是,我可以免费接镖(局)。
avatar
杨正再东周
37楼
秦国崛起
平王很高兴,搬家很顺利,果然是适应民心的民生工程。去tm的犬戎,我惹不起你,还躲不起码?
搬完家,照理要搞个乔迁之喜,诸侯国都来贺喜。不知道是为什么?没收到请帖还是什么的?唯独楚国没有来!平王说这个小子不懂礼数,是不是要教训一下?
大家纷纷说,大王你和他较什么劲呢?他们的朝贡不过就是一车茅草。我们现在刚刚搬家,人心还没有稳定,部队没有整编,也不好去那么远打战(耗钱不说,还不一定赢)!我们就饶他一次,用我们的宽宏大量让他感恩戴德,然后自动觉悟来认错!
其实就是打不过!湖北人早就想称王了,正愁没理由,你还要讨什么茅草,找抽呢?
大家都知道,心照不宣,点到为止!
对比一下,秦国可比楚国懂事多了!同样是农村来的,人家就知道遵纪守法、勤劳致富。做王的就是要奖惩分明,那边惩罚的事情虽然一时没有办法开展,这边奖励的表彰也可以先实施吗!
但实在是没什么可以奖励!家底都快掏空了,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何况还刚刚被抢了!
好在平王有智慧,他决定给个空头支票!
他说,现在西边那里好多地方被犬戎霸占了!赢开你去打吧!打回来多少都给你,都算你秦国的领土!
这个赏赐对于周王朝来说,没什么,因为那些地被犬戎占了,你也要不回来。以现在周的实力,犬戎不打你就不错,你还想去打他们?另外,秦国现在受了我的封赏,正式成为我诸侯王,名义上,他的也是我的!所以给他们这个政策,没毛病!
但从秦国的角度来说,这是十分可怕的事!
因为秦国本来就是紧紧挨着犬戎等少数民族,大战小站几乎年年打,多少君王都是死在战场上。以前要是打赢了抢到地盘想筑个城墙什么的,旁边的诸侯国总是瞎逼逼,说你什么能占用公家的地?其实就是担心我们强大。不顾我挨打,就嫉恨我吃肉!现在好了,我以后打下来,可以名正言顺的建城。
而且,这个政策还可以灵活运用。
什么意思1?就是,以后我打犬戎,不一定要打死,可以赶走,逼他去撤退,让他们去别的地方,让他们先占领一段时间,然后我再继续打犬戎,然后土地就又是我秦国的。
这叫蚕食。
什么意思2?就是犬戎真得变成了秦国的一只猎犬。只要秦国自己足够彪悍,能驾驭这个猎犬,他让咬谁就咬谁,猎物满满的!
秦国确实足够彪悍,赢开自己就玩命的打这个犬戎,虽然自己后来死在战场上,但是也说明秦国开启了痛打犬戎之风。
什么意思3?就是现在的镐京,过段时间真的被犬戎吞了!然后再过段时间,又被秦国打回来,那块地就是秦国的了!镐京就在今天西安边上,后来秦国也迁都了,移到了咸阳,也在西安边上!
什么意思4?就是秦国后来占据了卫武公说的王气十足的那块风水宝地。
当然那是几百年后,秦国才取代了周王朝成为秦王朝。这是与远不远见无关,不能怪周平王!至少当时周平王利用秦国解决犬戎威胁的办法还是有一举双得的智慧。
虽然从长远说,最终都是灭亡。有点换汤不换药,但是二道汤(慢慢灭亡)不那么苦。
但是从命理风水来说,细思极恐。
东周的开始,也是秦国的开始!不同的是,东周开始走弱,秦国开始走强。
接力棒已经在悄悄的进行了。
avatar
杨正再东周
38楼
以周为主角的戏剧结束了,周平王开了一个舞台,不收门票。诸侯们,你们可以尽情的表演吧。
生死我不负责,因为我自己也在其中。
成败我不评论,因为我的命运也在历史中要进化成文化。
郑庄公、齐桓公、晋文公们不要躲躲藏藏了,出来吧!排好队,一个一个来,说出你们的故事。
avatar
杨正再东周
39楼
第1篇(届)郑霸庄公:实在亲戚
为了理清楚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恩怨是非,情仇纠缠,春秋故事爱好者(比如我)力推郑庄公组织春秋诸侯在郑国召开了第一届诸侯国秩序委员大会。
大会确定了诸侯国秩序委员会常任国、成员国,并选举产生了第一届秘书长、理事以及一批干部代表。
因为是首届会议,宣传、组织等前期工作还不到位,会议的威信和认可度,影响力还不高,所以参加的诸侯国还很有限。为了弥补会议代表的不足,大会决定所有缺席的诸侯国都默认为成员。
大会讨论了周王朝的地位和权力问题,认为周王朝应该与诸侯国们友善相处,不得仗名欺人。讨论了各国的内部事务,郑国的共叔段造反以及与周王朝的误会,卫国、宋国等于郑国的关系确立问题,陈国、鲁国、卫国、宋国、郑国等国的君王更替问题。
大会议定,下一届会议的选址在齐国,由齐国负责召集并主持。
最后,在周礼的礼乐中胜利闭幕。
本届时间跨度:公元前770年-公元前701年
主盟国:郑国
常任国:郑国、宋国、卫国、鲁国、虢国、陈国、蔡国、许国
成员国:秦、晋、齐、楚等
秘书长:郑庄公(郑桓公、郑武公)
理事:卫桓公姬完、宣公姬晋、惠公姬朔;齐僖公吕禄甫、襄公吕诸儿;鲁惠公姬弗涅、隐公姬息姑、桓公姬允;宋穆公子和、殇公子与夷、庄公子冯;陈桓公姬鲍、姬佗、厉公姬跃;蔡宣侯措;许男悦;郑昭公姬忽、厉公姬突、公子亹、公子婴。(排名不分先后)
代表:【周】 太史伯、虢公林父;
【郑】祭足、公子吕、公孙滑、颍考叔、公孙阏、高渠弥、祝聃、傅瑕、叔詹;【卫】州吁、石蜡、石厚、公子泄、公子职、公子硕;【宋】孔父嘉、华督、雍纠;【鲁】公子翚;【蔡】蔡季;【齐】宾无须;
主要工作要点:东周双王、秦鲁祭天、郑国定都、郑平弟乱、掘地见母、周郑交质、庄公破盟、石蜡灭亲、假命伐宋、假手灭戴、郑宋三战、灭许存许、周郑交战(繻葛之战)、鲁翚弑君、殇公忌弟、华督乱宋、陈佗杀侄、蔡公定陈、卫宣夺媳、宣姜乱卫、卫寿就义、卫惠失国、黔牟居卫、卫硕娶母、齐助朔复、祭足失足、郑昭失位、宋逼郑债、鲁桓调和、郑鲁败宋、郑鲁救纪、宋攻郑仇、郑厉政变、郑昭复位、冯突合作、高弥弑君、亹为郑伯、齐杀高亹、婴为郑伯、郑依楚威、祭足去世、郑厉复位、朝楚暮齐、郑霸消亡。
avatar
杨正再东周
40楼
五、东周的开放舞台
周平王搬家了,新家亭台楼阁旧了点,但也算富丽堂皇。周朝还是周朝,但是历史学家不干了,说搬了家就要改名字,必须由西周变成了东周。
瘦死的骆驼比马肥,周朝虽然遭遇这么一劫难,但毕竟是一个王朝,吃喝拉撒的基本条件还是很快得到恢复,只是实力就大不如前。这个是实力不是硬实力。硬实力老早就不好,否则这么可能随随便便就被犬戎打得屁滚尿流。原来还有一点软实力,现在连这点软实力也没有了!
这个软实力是权威。
【权威】大凡历史上开国之君都是雄材伟略,王气十足,底下猛将如云,威震八方。但是东周却没有,而且还有相反的味道。最大的原因是:比如人家西汉,东汉什么的开国君王都是打出来的,国君的军事实力不容怀疑,而你这个东周平王是诸侯拥立出来的!这也是西周的武王姬发和东周的平王姬宜臼最大的区别,人家是拳头打出来的天下,你这个有点像抓阄抓到的!你这样叫人家服你?
权威是两个是事情,权和威。
第一代帝王有自己的实力打出来的天地,谁不服就可以杀谁,这叫威。他为了建立政权,这一点还够,还要加上一些天生鬼神之类,把自己的威力提升到无以复加,便形成为了权。然后,再通过建立的帝王制度,把自己的位置传给儿子,此时儿子接过的不只是王位上的权力,还有权与制度结合出的威,至于威能有多大,走多远,就看个人能力了。这是相互转变的过程。
所以,帝国自上而下,权威就像一个树根一样,一级一级传递赋予下去。形成了省长能管市长,市长管县长。这些都是权,权力之下有本身的威力。至于手下能不能服你,要看执行者个人的魅力了。
而另一种自下而上的选举制度,就不属于这样的权威,选举出来的不是权威,而是合法。与专制相比,选举的权力重点在于下,不在上,所以谈不上权威,他干什么都喊依法什么的。专制执行靠的是敬畏,而选举靠的是民众的自觉道德,如果群众素质不够,什么领导啊,指令啊就一边去吧。【10】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