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原创长篇连载)隋史有味道(1)任他风吹雨打 我老杨家还是我老杨家
avatar

(原创长篇连载)隋史有味道(1)任他风吹雨打 我老杨家还是我老杨家

一股史味儿
1楼
隋史有味道(1)丨任他风吹雨打 我老杨家还是我老杨家
本该从唐朝讲起的,可讲唐朝就绕不开隋朝,正如我们看到关于这个时期的文艺作品,大都是以《隋唐英雄传》《隋唐演义》之类的名字出现一样,这两个狗皮膏药似的粘得死死的“好基友”朝代,永远像是秤杆离不开秤砣,老头离不开老婆。
不挣扎了,就从隋朝开始说起吧!于是我们的故事就从“唐史有味道”变成了“隋史有味道”,不过不管哪一种味道,都要尝尝才好,毕竟人不能挑食嘛。
为了缓解一下大家翘首以盼后的失落,我们今天来讲一个特别拉风的家族。
这个家族姓杨,老家在弘农华阴。弘农也就是今天的河南省灵宝市,今天的灵宝市在全国可能排不上什么名号,但在过去叫弘农的时候,那绝对是个有头有脸的地方。
这里从汉代以来就住着很多姓杨的人,在汉朝休养生息当然不是什么难事,但老杨家实际上比杨树还要茁壮挺拔。就算在汉末数百年的动荡分裂的波涛过后,杨氏家族仍然保持着在弘农开枝散叶的繁荣景象。
这实在是一桩了不起的本事,大家可以想想,弘农地理位置接近长安,自打五胡十六国时期以来,前赵、前秦、后秦都是在长安纷纷建都立国的,而离着长安没有多远的弘农杨家人,就这样在不远的东边看着一个又一个威武雄壮的游牧王朝兴起覆灭,却能任他风吹浪打,我自岿然不动,简直就是流水的王朝、铁打的杨家。
老杨家的自豪是有资本的,从西汉的时候家族中就出了丞相杨敞,到了东汉更是了不得,杨震、杨秉、杨赐、杨彪祖孙四代,居然全部做官做到三公。
民间常说“一代当官三代绝”,而老杨家人接连四代人位至汉朝人臣之极,将这个说法直接定义为“狗屁”。
“四世三公”在汉末是一块响当当的金子招牌,唯一能和杨家媲美的,全国也就只有汝南的袁氏(就是袁绍他们家)。所以,老杨家的了不得,那是真正的了不得。
可是能耐到了头,也是有上限的。这个上限是什么,大家心理都明白,那就是皇位。能不能再往上走一步,那靠的不是努力,是要靠天意的。
老杨家很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冷眼旁观了汉末以来几百年的王朝更迭,风吹雨打不湿鞋。
汝南袁氏的袁绍和袁术兄弟却是两个心里没点X数的,不管三七二十一,非要楞上一步,结果全都输成了渣渣。
能不能再上一步?这简直是个世纪性的难题!几百年的无数个夜深人静的晚上,老杨家真的就没人在秉烛独坐的时候,心里面仔细研究过一下这个事情么?
不知道,兴许没有,也兴许有吧。总之,我们没有看到任何实质性的改变。可以理解,毕竟嘛,当个百年荣盛的大家族,比起帝王家的沉浮起落来说,从长远来看,还是相对划算的。
就这样,秉承着几百年来的一贯风格,杨家人还是决定要继续以忠臣良将的角色登上历史舞台,不过这一次,怎么着也都得往前“挪蹭”一下了,不然从哪儿下手去光宗耀祖呢?
这一次的事业牵头人是“浪得飞起”的宇文家族,老杨家经过仔细掂量,前进一步的步子太大了,万一扯着蛋,那可是不小的麻烦,不如当一个大股东,至少可以前进半步嘛!
这买卖,还真他娘(niang)的划算。
avatar
一股史味儿
2楼
隋史有味道(2)丨这乱世,到底谁说了算?!
摘要:成为一个主宰乱世的强人。水陆两栖、乱世无敌。
弘农杨氏将要参与的事业不是一笔小买卖,而是宇文家族的开国宏业。
这个宇文家族原本是东胡族的部落酋长,东胡,顾名思义,就是东边的胡人,地理位置就在今天的中国东北那嘎达。别看宇文部族寡小,在当地也是能够说的上话的,属于那种可以随性问别人“你瞅啥”“瞅你咋地”的大哥级人物。
可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经过漫长的 “历史大淘沙”和人生辗转,到了北魏末年,宇文家族中就出了一个叫宇文肱的苦命人,乱世之中,他说的可是一点也不算。
为了躲避乱世,他带着一大家子人蹉跎来到了河北。可避难就避难吧,也不知道宇文肱是哪根儿弦搭错了,突然就做了一场“豪赌”,愣是带着两个儿子参加了北魏六镇戍之一的怀朔镇的起义。
以一镇之兵抗举国之力,前景那是想都不用想。宇文肱和儿子们在战斗中相继阵亡,只留下三子宇文洛生和最小的儿子宇文泰,在当时的北魏权臣尔朱荣手下为将。
乱世毕竟是无情的。没过多久,宇文洛生又被陷害致死。原本还算人丁兴旺的宇文家,现在就只剩下了宇文泰孤身一人。
是像父兄一样在失败的战斗中灰飞烟灭?还是在这血腥的乱世中艰难的活下去?宇文泰心里已经有了答案。他要在父兄鲜血铺就的征途上继续前行,成为一个能够真正挺直腰杆主宰乱世,说了算的强人。就像他的字唤作“黑獭”那样,水陆两栖、乱世无敌。
宇文泰的机会来得很快。没过多久,他就跟着自己的统帅贺拔岳来到关中平乱,这次平叛很受到权臣尔朱荣重视,除了派出贺拔岳和侯莫陈悦两元大将作为副元帅之外,还把自己的弓马娴熟的大侄子尔朱天光放在了主帅位置上。出征的效果很明显,三下五除二就把叛军收拾了个干净。
欢欣之际,噩耗从都城传来,尔朱荣被皇帝弄死了。大本营失据,尔朱天光匆匆忙忙带兵回京城要给他大爷报仇,扔下一众人就自己走了。
主帅走了,谁说的算?贺拔岳和侯莫陈悦都觉得应该是自己。谈不拢不怕,反正都是敞亮人,能动手的咱绝对不动口,乱世谁活着,谁就说了算。于是,贺拔岳说的不算了。可贺拔岳底下的将领不服,他们还想说了算!
这时候大家不约而同想起了军营中流传的一个故事,说是有一次贺拔岳营中军士外出,见到一个白胡子老头儿,老头儿告诉军士,贺拔岳虽然现在小弟不少,但是终究一事无成,反倒是有一个从东北来的宇文家的小伙,将来会有大出息。众将一盘算,这说的不就是宇文泰嘛!于是大伙儿全票推举宇文泰继续带领大家,一定要干死侯莫陈悦,在关中这块地盘上说了算。
经过一番激战,侯莫陈悦兵败身死,宇文泰终于不负众望,印证了白胡子老头儿的预言。
这一年,宇文泰只有二十七岁,从此,猛虎归山,蛟龙入海。
在关中这片荒莽雄浑的土地上,就只有一个人说了算。
他的名字叫宇文泰。
avatar
一股史味儿
3楼
最新更新在维x公众号:一股史味儿
avatar
一股史味儿
4楼
隋史有味道(3)丨当不了皇帝 还不能当皇帝的克星嘛?
乱世出英雄。而宇文泰,并不是这乱世中唯一的英雄。
权臣尔朱荣凉凉之后,他在东部的军队被另一个冉冉升起的枭雄——高欢吃了个干净。于是,北魏的权力格局就呈现了出一个非常奇怪的景象。在西边,是宇文泰占据关中;在中间,是北魏的孝武皇帝占据洛阳;在东边,是高欢占据了邺城。三个人中最厉害的既不是宇文泰,也不是孝武帝,而是凭借武力继承了尔朱荣军事遗产的高欢。
拳头硬的人,往往喜欢打人。高欢的拳头很硬,他开始铆足了劲儿,往死里捶打孝武帝。孝武帝打不过,开始不停的给西边的宇文泰发送消息,“姓高的王八蛋要造反了,宇文家杰出的小伙子快来帮帮朕呀!”宇文泰一看这可了不得,再打就打到我的地盘上来了,果断派兵把守住了进入关中的各处要道和关隘。
走投无路的孝武帝没辙了,心想宇文泰你小子不来,我还不能过去么?有缘千里来相会,索性带着兵将群臣入关了。孝武帝没有想到,迎接他的是居然是宇文泰的热烈欢迎,感动啊,真是感动!孝武帝欣慰之余发表了一番简短又动情的逃难演说:爱卿啊,你看这河水向东流,我却西行来到了这里,将来要是能够重新回到洛阳,那都是你们大家伙的功劳。感人至深的君臣情谊,让大家哭哭啼啼了好一阵子。
可麻烦的事儿在后边。孝武帝没来之前,关中是宇文泰说了算,孝武帝来了之后,那关中又该听谁的?宇文泰的盘算很清楚,我这有酒有肉款待你们,好吃好喝别吭声就完了。可孝武帝不这么想,落难的皇上也是皇上,凡事都得朕说了算,还真当我是来蹭饭的了?牛脾气越顶越硬,孝武帝越想越气,有事没事就甩脸子掀桌子,甩给谁看?
宇文泰。掀给谁看?自然还是宇文泰。
宇文泰是个务实的人。他坚信人要识的抬举,既然你孝武帝不吃好粮食,专走烂泥路,那咱们就一拍两散。想给我摆皇帝的臭架子上紧箍咒?门儿都没有!
风起于青萍之末。当时的民谣有个说法,叫做“狐非狐,貉非貉,焦梨狗子啮断索。”焦梨狗子说的就是黑獭这种动物,宇文泰的字恰好就是黑獭。至于谁是那条“索”,想来大家都是心知肚明的了。
“索”是在一个让人心绪不定的夜晚被咬断的。这一夜孝武帝外出归来,口渴之余喝了杯酒,突然腹痛难耐,没折腾几下就糊里糊涂死掉了。死后的孝武帝被草率埋在一个佛寺草堂,十几年之后才得到安葬,看吧,让宇文泰厌透了的人,就算他死了,也是理都不想理。
宇文泰想没想过当皇帝?肯定是有的。孝武帝死后新皇帝继位,名义上给予宇文泰的加封,已经让他距离皇位只有一步之遥。据说宇文泰的老娘王氏怀他五个月的时候做过一个梦,梦见抱着宇文泰升天,可升到一般突然就停下了,既然没有到达绝对的高度,那它就显然不是一个做皇帝的兆头。
这个皇帝宇文泰不能当,因为他知道,自己的命里没有天子之分。当然,宇文泰还有更多的事情要做,除了将前代王室的势力碾碎抹净,当好一个皇帝的克星外,他还要顶住来自东边高欢的频频疯狂捶打。
宇文泰,注定只是一个前置的铺路者和号召人。
真正的英雄,正走在前来汇合的路上。
avatar
一股史味儿
5楼
感谢读者提议,这期开始,文风将不断改进,带给大家更有血有肉,更清晰透彻的历史故事~
avatar
一股史味儿
6楼
谢谢支持!
avatar
一股史味儿
7楼
隋史有味道(4)丨 八个柱子,就能够撑起一片天么?
宇文泰将入西魏王室的敌对势力收拾干净后,立刻把眼光投向了东方。
东边那个见人就捶的高欢,是一刻也没有消停过。宇文泰为此感到十分疲惫。
西魏大统三年,也就是公元537年,捶人战神高欢带着二十万人的部队前来决战,宇文泰划拉划拉家底,把手下的人都凑了起来,发现居然还不到一万人。
正面硬刚必败无疑。
这时候,宇文泰手下的大将李弼站出来说,敌众我寡,我看这场仗,咱们不如积攒实力,野区埋伏。李弼是个好同志,他说的一点毛病都没有。于是,宇文泰把不到一万的将士都藏在了高欢进军的必经之地——渭水河滨。
高欢相信实力碾压一切,他一路高歌猛进,很快就到了渭水,见到水畔的茫茫芦苇和遮天蔽日的蒹葭,全军将士豪情猛增,想都不想的就冲了大自然的怀抱。
“咦?是谁蹲在这里拉屎?”高欢麾下的将士一钻进芦苇和蒹葭的海洋,忽然发现脚下居然有人蹲着。一个士兵发现了,两个士兵发现了,紧着着,成千上万的士兵发现了。难道是哪个村儿吃坏了肚子,都跑到这儿来“集体吸氧”?
正在思量,刹那间,杀声四起、喊声震天。不对!这是伏兵!可惜,高欢将士醒悟的太晚了。“坏肚子的人们”全都占了起来,同时提起了裤子。哦,不对,提起了兵器。
偷袭战术是极为成功的。这一战宇文泰连杀带追,居然俘获了高欢七万人的俘虏,不过宇文泰觉得用途不大,筛选了两万壮汉充实军营后,就把其余的人全都放走了。
这场战斗被后人称为沙苑之战,此战之后,高欢元气大伤,再也没能力发动大规模进攻,宇文泰也就彻底在关中站稳了脚跟。现在,宇文泰腾出了时间,为了防止高欢卷土重来,他急需要充实自己的队伍。
宇文泰是东胡鲜卑族后裔,一个地地道道的东北小伙。他手下最早的队伍是从统帅贺拔岳那里继承过来的,大都是和他一样的鲜卑族出身。团结勇猛是没的说,可就是人数太少,更何况战争打来打去,已经死掉了不少人。
为了量大管饱,宇文泰的办法,是做一锅“乱炖”,那就是不论家在何方、姓甚名谁,只要愿意投资参股的,来者不拒。没有投资门槛,前来应募的合伙人就越来越多。他们有的来自关中,有的来自陇上,更有的来自京兆、河东、弘农,以至肴山以东地界上的世家大族。钱、粮、兵士越来越多,却个个都是风投。
什么是情谊?宇文泰觉得这就是情谊。部队全员有赏有安排,经过反复研究,宇文泰设计了一个回馈大家的立体互通军职晋升机制——八柱国。八柱国是什么?说白了就是撑起国家的八根柱子。
可仅仅八根柱子,就能够撑起一片天么?当然!因为下一步,宇文泰将用他超级的数学能力,把八根变成十二根,再变成二十四根,最后变成四十八根……
avatar
一股史味儿
8楼
隋史有味道(5) 我要把你们安排的明明白er白er!
功成名就,衣锦还乡。
宇文泰知道,自己有可能永远都不能回到他的东北故乡了。
除非他能够完成一件事,那就是灭掉北齐。
沙苑之战,高欢败了。但北齐的土地人口和军政实力,却远远比自己所处的关中要实力雄厚,由于国力悬殊,短期内想要灭掉北齐,不存在任何可能性。
现在,宇文泰看着眼前这些东西南北拉拉杂杂、拖家带口来投奔的一大帮子人,突然有些释然。我心安处即为家。宇文泰决心要用亲人一般的感情,去温暖前来关中投资入股的合伙人们。作为一个鲜卑人,宇文泰清楚地记得鲜卑有八大部族的古老传统,大家派系不同,却出于一源。要展现关中地界新家族的繁盛力量,那也应该凑够八个家族才好。于是,宇文泰决定用一个霸气的名称——八柱国,来称呼八大家族,毫不客气的把他们比作支撑国家的八根柱子。可是,这份最高的名分,除了自己当得起,还应该由谁来充任呢?宇文泰开始了挑选。
西魏朝廷名存实亡,但毕竟皇帝尚在,只要还存在一天,那就不能短了象征性的礼数,第一个名额就只好让出来了,不过宇文泰选择了西魏宗室中的广陵王元欣,这个家伙大大咧咧,喜欢玩鹰溜狗,是个不着调的,给他一个名额,宇文泰很放心。
剩下的六个名额很珍贵,要好好斟酌一下。
宇文泰第一个想象到的是赵贵。赵贵是宇文泰的铁杆兄弟,当年贺拔岳和侯莫陈悦二虎相争,贺拔岳兵败身死,第一个提议宇文泰继掌兵权的就是赵贵,可以说没有他老赵,就没有宇文泰的今天,这第一个名额,自然先落在赵贵的头上。
第二个人是李虎。李虎以前也是追随贺拔岳的将军,和宇文泰、赵贵算是老相识,当年贺拔岳战死,以赵贵为首的一批人决心拥立宇文泰,李虎死活都不答应,非要迎立贺拔岳的哥哥贺拔胜。独木难支,拗不过众人,李虎居然自己跑到南方去找贺拔胜,倒是贺拔胜死活不愿意,李虎才灰溜溜的折回来,又跟了宇文泰。这哥们的性子和名字一样,有点虎。但这也有好处,他跟着谁,就死心塌地的跟着,人品绝对没得挑。更何况这么多年,战功卓著不在他人之下,第二个名额,是李虎的了。
第三个人是李弼。李弼的人际关系有点复杂,北魏朝廷还在的时候,他起先跟着贺拔岳打仗,后来又跟着侯莫陈悦,跟的主帅多了,就对主帅的素质有了清晰的判断。谁能成事儿,谁不能成,李弼一眼就能瞧出来。侯莫陈悦是李弼的统帅,也是他的大外甥,李弼就觉得这个大外甥能力一般,水平有限,成不了大事。所以宇文泰对阵侯莫陈悦时,李弼暗中通信宇文泰,里应外合大义灭亲,侯莫陈悦的队伍也大都被李弼接手掌管。宇文泰觉得李弼很靠谱,能抛弃他的大外甥选择我,这是比亲人还要亲的感情啊!
第四个是于谨。比起前面几个人,于谨入伙的时间有点晚,可他是带着大礼包过来的。宇文泰在关中掌权后,于谨是最早开始为他分析天下大势的,最终帮助宇文泰确定了占据关中,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争霸策略。后来于谨还亲赴洛阳,愣是把北魏孝武帝从洛阳忽悠到了关中,送了宇文泰一份大礼。这个“大礼包”,对起初实力微弱的宇文泰来说,可以说是打了一剂强心针。
第五个是独孤信,虽然他也是南征北战的宿将,可能得到柱国这个名额,除了凭借真本事,还有另外一层关系——他既是宇文泰的发小,也是亲家。两个人从小就是好伙伴,子女又结成连理,那就是真正的亲人了,如今飞黄腾达,怎么能把这小子忘了?
最后一个是侯莫陈崇。虽然也姓侯莫陈氏,却和宇文泰当年的敌手侯莫陈悦没有太大关系,侯莫陈崇当年是和赵贵一起拥戴宇文泰掌兵的,那时候宇文泰刚到关中,原州的刺史不服气,侯莫陈崇带着七个人七匹马就给他灭了。这对安稳困危之际的军心,作用是莫大的。
宇文泰的八柱国名额用完了,他安排的明明白白,可还有更多的合伙人等着安置。
没关系,宇文泰,马上就要发挥他数学小王子的超级能量了。
avatar
一股史味儿
9楼
隋史有味道(6) 6*2=12 12*2=24 24*2=48
从四面八方赶来的合伙人,像是嗷嗷待哺的羊羔,等着宇文泰的下一步棋。
宇文泰当然很清楚,谁也不是真正的羊羔,他们看上去,反而倒像是一群饿狼。
下一步要走的,绝对是一步险棋。
走得好了,全盘做活,走得不好,就有可能满盘皆输。
八柱国的名额分配完毕,现在,需要有更多的、新的名头,来奖赏其余的人。除去自己和只挂虚名的西魏宗室,柱国大将军一共有六个人,他们分别是赵贵、李虎、李弼、于谨、独孤信和侯莫陈崇,这六人分别统帅一支部队,成为了自己的得力助手。
接下来呢?宇文泰灵机一动,既然六大柱国是自己的得力助手,那他们的手底下,不是也需要各自帮衬的人么?于是,宇文泰在每个柱国大将军下面,给他们各自分配了两个大将军,作为柱国大将军的得力助手,虽然没了八柱国一样的国家顶梁柱的名分,但地位也着实不低,毕竟是八人之下,万人之上嘛。
大将军忙不忙?当然忙啊!本着关心下属的火热初心,宇文泰又为十二个大将军各增设两名手下,名字叫做开府将军。什么叫做“开府”呢?就是说官员可以自行开辟衙门、选拔手下的随从和办事人员,跟着开府的人都有肉吃,这权力可不是一般的大。要知道,在汉朝的时候,是只有三公(太尉、司徒、司空)这样的最顶级官员,才能享受到这样大的权力的。
开府将军的权力大不大?大!工作多不多?多!
没关系!工作多,找泰哥!啥事都是小儿科。
按照既定思路,宇文泰需要再给开府将军增设两个手下。开府将军的手下,叫什么名字呢?虽然不知道,那就参照一下前代的官职吧。前朝最具参考价值的,莫过于汉,在汉朝有一种官职叫做“仪同三司”,三司就是前面说的三公。“仪同三司”,顾名思义,就是说虽然不是三公身份,但可以享受三公待遇。和我们今天常说的什么什么级别干部,享受什么什么级别待遇,差不多。所以,最后一级的官名敲定下来,就叫做仪同将军。
这时候,宇文泰的兵力总数,大概在五万人左右。六个柱国,十二个大将军,二十四个开府将军,四十八个仪同将军,按照等级梯队平均分配一下兵力,到了仪同将军这一级,大概可以带领一千人左右的兵力。
虽然宇文泰数学好,可以不能再往下分了,再分下去,就没有人了。
将有所归,兵有所属。经过宇文泰的整合安置,一套系统完整、责任明确的军事制度——府兵制被建立起,前来的合伙人也都得到恰当的安置。新的军制规定,凡军中之人,全部编入军籍,不再当做普通百姓划入民籍,也就无需向朝廷缴纳赋税,只要大家伙儿忠心耿耿保家卫国,保证是要啥有啥。为了确保核心合伙人利润的可持续收益,宇文泰还把柱国、十二大将军家的子孙后代拉到自己的丞相府,充当青年近卫军,保卫自己的安全。宇文泰想要通过这一举动来告诉大家,都是一家人,你们办事儿,我最放心!
这些办事儿能让宇文泰放心的人们,奠定北周和后来的隋唐王朝的政治基础,他们之中既有和宇文泰同出一源的鲜卑贵族,也有来自关陇河东数百年的汉族世家,宇文泰通过利益绑定、合资入股的方式,将所有人都被装进入了一个笼子。
可这群人,毕竟不是真正的一家人,距离他们真正的团结在一起,显然还差了点火候。
宇文泰,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即将端上一道“硬菜”。
avatar
一股史味儿
10楼
隋史有味道(7)一锅“乱炖” 炖出王朝四百年家底
矛盾是无处不在的。
东西南北汇聚一堂的乱世英豪,如今都聚集在宇文泰的麾下,亲如一家,但终究不是一家。
宇文泰的梦想将他们彻底的变成一家人,不掺杂一丝杂质,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你姓宇文我姓李,这姓独孤那姓杨。既有鲜卑又有汉族的宇文泰军事集团成员,连姓氏都不一样,怎么会是一家人呢?
宇文泰意识到,要彻底把他们团结成真正的一家人,就必须泯灭鲜卑和汉人之间的民族界限。
宇文泰以贺拔岳留下来的鲜卑军队起家,改革就需要在既有的基础上进行。
据说早在北魏初年,北魏皇族拓跋氏统治的小国有三十六个,大姓氏有九十九族,可是随着时光流逝,如今都早已不复存在。
西魏恭帝元年,也就是公元554年,宇文泰决定按照北魏国初的鲜卑传统,对麾下将佐予以姓氏改革。那些关陇、河东将佐中功勋至高的,他们身份被认定为三十六国王室的后人,功勋稍减的,就赐予九十九族的姓氏。同时,还规定他们麾下的士兵部曲,跟从官长,一律改姓。这样,汉族将佐的姓氏就全部变成了鲜卑族姓氏,如六柱国中的李虎就被赐姓大野,变成了大野虎(野外的大老虎)?赵贵被赐姓乙弗,变成了乙弗贵(衣服柜)?
总之,原本鲜卑族和汉族混合而成的军团,如今从姓氏上看,全部变成了鲜卑人。在姓氏上虽然看不出什么分别,但每每人们互相问起家在何方,仍然各说各话,总会谈起那些令人怀念的曾经来。为了防止将帅之间地域黑的出现,也为了消磨众人的思乡情绪,宇文泰索性将鲜卑人的原有籍贯全部落户到关中,一律改成陕西户口,对于从那些魏晋以来地处齐国地界,千里迢迢前来投奔的世家大族,也丝毫不予排斥。
宇文泰通过改姓氏落户口的人才引进政策,彻底让众人安心了。从此以后,所有人都扎根关陇之地,这里将成为他们乱世之中成就功名、荫庇子孙枝繁叶茂的地方。
不过,一个只有鲜卑味道的政权,显然是无法在乱世中树立自己正统王朝的合法性的。
宇文泰需要继续思考。他扎根关陇之地,既不像高欢坐拥的齐地那样富庶丰饶,也不像南朝的梁一样,是晋室南迁之后的衣冠士族荟萃之地,想要与众不同的找到自己的政权合法性,就必须在历史漫长的流沙中拨捡出金子。
宇文泰和群臣纵览前代,发现周朝是个经典的榜样。
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崛起于关陇之地王朝,在几代人的励精图治之后,终于灭掉狂暴邪恶的政治敌手,能够坐拥八百年帝王基业。这难道不也正是自己的心愿所在么?
没错!宇文泰想要的,就是一个这样的王朝。
于是,在三年之后,研究了很久周礼六官制度终于火热出炉。
新的官职是依据周朝制度产生的,它重新梳理任命了既有的文武群臣并实施新的礼乐典章,让一个粗弊的、草创的却能引经据典以周朝继承人自命的朝廷,在关陇大地上真正崛起了。
现在,宇文泰的一锅“乱炖”,终于做好了。
他的锅里面既有对鲜卑旧制的沿袭继承,也有对汉家正统周朝的仿效模拟,他们混杂在一起,炖出了地地道道的关陇味儿,而在宇文泰锅里的这一群人,也不分彼此,都通过改姓落户、践行周礼,彻底被“炖”成了一锅,炖成了完整成了一道“菜”,炖成了齐心合力的一家人。
这道菜的名字,叫关陇集团。它既有宇文、长孙、于、陆、元、独孤这些鲜卑贵族,也有关陇、河东的韦氏、杨氏、苏氏、李氏,更有魏晋以来的名门望族崔卢李郑王,他们将成为未来一个又一个故事中的主角,轮番登场,争唱不休。
但,宇文泰呢?
他的使命完成了。
周礼六官改制完成的同年九月,宇文泰在北巡黄河时突然得病,一路急急南返,不幸在途中病逝。有些让人遗憾,不是么?可人生,毕竟总是无常的啊。
一锅“乱炖”炖出来的关陇集团,是宇文泰最后的杰作。
一个人,一匹马,终能号令天下豪杰影从,一举北周隋唐四百年的王朝家底。
英雄至此,复有何憾呢?!
宇文泰。
再见!
avatar
一股史味儿
11楼
隋史有味道(8)从没想过当接班人的接班人
云阳宫里,哭声隐晦。
宇文护站直身子,望着宇文泰冰冷僵直的模样,他知道,一世英杰的叔父,真的离开自己了。宇文护觉得重担来的实在太快,似乎一夕之间,就有千钧之力压在了自己身上。
“天下之事,属之于汝。宜勉力以成吾志。”这是叔父留个自己的最后一句话。
真是让人悲伤又充满希望。
其实,接班的安排并不突然。但事情,还得从头说起。
宇文泰霸业初创的时候,诸子年幼,他西走东奔四海为家,根本无暇顾及家事,宇文氏家人的生计安全,几乎都是宇文护一个人来负责照顾的。宇文护持家有方,外宽内严,把一众家务事处理的井井有条。宇文泰在世之时,就经常感慨,他这个大侄子的脾气秉性,倒是和自己颇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宇文泰不是夸夸而已,他的眼光是长远的,家族人才的培养,必须尽早开始。当时,宇文泰的三位兄长全部死于战乱,宇文家第二代中较为年长和杰出的人物,是他的长兄宇文颢留下的两个儿子,一个叫做宇文导,另一个,就是宇文护。
按照原定计划,如果在宇文泰交接权力之前,他的一众儿子,在能力、年齿和经验上,都没有成为接班人的资质的话,最终的接力棒,会交到年齿较长的宇文导手中。而宇文护的身份,则应是帮助兄长宇文导,共同治理国政。
事情正是这样按部就班的进行的。
当年宇文泰作为副将辅佐贺拔岳平定关中反叛时,年纪稍大的宇文护就已经跟在叔父身边,贺拔岳死后,宇文泰领兵讨伐侯莫陈悦,就把原州的军政交给了宇文导。原州在当时是新依附的势力,想要压服得住,并不是一件十分简单的事儿,可见,在宇文泰建立功业的最初,宇文导就已经能够独当一面,担当起重任了。更厉害的是,后来侯莫陈悦兵败北逃,正是宇文导的一路穷追猛打,亲手斩杀了敌酋。而在大哥斩获功勋的时候,宇文护还只是一个留在叔父身边学习兵事、积攒经验的实习生。
此后的重要战役中,几乎每次都有宇文导的身影,由于宇文导性情宽和,擅长抚御,跟着他做事的人,没有一个不尽力尽忠的,以至于吏民都已经习惯了在宇文导的治理下各安企业、各履其职。所以,每当宇文泰亲自外出征伐,就将宇文导留在后方镇守关中,有了这个侄儿在家里守着,他的心里,是十分踏实的。
可一个骰子掷七点,老天爷似乎有意要和宇文家开一个玩笑。
不让人踏实的事儿,就在公元554年的冬天发生了。这年十二月的一天,宇文导的驻地上邽突然传来噩耗,时年四十四岁的宇文导突然病逝。这对宇文泰来说是个重大打击,一个被自己瞩意十数年的接班人突然死去,无异于是一个晴天霹雳。
重任,突然就落到了宇文护身上。
宇文护不像他的兄长宇文导那样,是经历过接班长期思想和实践准备的,留给他的过渡时间,前前后后也才只有一年多。可宇文护知道,这天底下的事儿,那会让你准备好了再去做的呢?
这一刻,宇文护能上要上。
不能上,也得上。
因为宇文家,绝不能止步于此。
avatar
一股史味儿
12楼
隋史有味道(9)打着灯笼去找谁?
当权者的上位方式有很多种,而宇文护这一种,叫做硬上。
古往今来,硬上的结果有很多,最惨的结果,应该是被人弄死。
宇文护当然是不想死的。
从云阳宫一路回来长安的路上,如何顺利接班这件事,就成了压在宇文护胸口的一块大石。怎么让自己的“硬上”变得看起来柔软,或者稍微不那么硬,这中间是需要找到一些办法的。
宇文护的特长不是想办法。现在,他需要找一个为自己出点子的人。
按照宇文泰施行的周礼六官制度,当时留在朝堂的上至尊级元老人物还有五个,李弼、赵贵、独孤信、于谨和侯莫陈崇。没错,也就是说,六大柱国将军中除了李虎在数年前病逝外,其余的五个老头都还活的好好的。对于一个新的接班人来说,上一届领导班子的存在,既是好事,也是坏事,好的是国家柱石尚在,他们有经验有能力有威望,怀的是他们一个个都比自己的资历长功勋多,很可能会心存不服。
宇文泰突然意识到,只要他们身体康健,自己可能就很难万事如意。
这些老资格的家伙?能听我宇文护的吆喝么?
谁会听?谁不会听?
有没有这样一个人?他身体健康和我的万事如意是和谐同步的?
宇文护想来想去,终于把眼光锁定在了于谨的身上。
毫无疑问,于谨是个不折不扣点子高手。当年宇文泰迎接孝武帝西行入关,胁天子而令诸侯,与齐、梁裂土三分的韬略都是由他来一手策划和具体实践的。在宇文泰麾下将佐中,于谨向来以智谋称道,只要有大事发生,就必须得问问于谨的意见,是个完完全全的智慧担当。
可有谋略的人也有不好的地方,这种人有着一个共同的大忌。
忌讳的是什么呢?忌讳的是不忠。
于谨十分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早在几年前,西魏、东魏和南朝的梁三分天下的对峙局面基本成形后,于谨就着手向国家申请办理提前退休,有一天,他把自己的战袍铠甲都用战马驮了,直接找到宇文泰,表到自己希望退居二线的强烈愿望。
宇文泰当然明白于谨的谦退之志,也是给后来人空出位子的意思,可你还不到六十啊?
东西战事未平,你于谨怎么好意思自己跑回家去享清福?不批!
不批就不批!不批咱就先干着,反正还发俸禄不是?
经过一番谨慎周密的思考,于谨的行事作风的到了宇文护的衷心认可。
一个位高权重的老资格,却从来不倚老卖老,还有着一脑袋的新鲜点子?
这样的人去哪儿找?
打着灯笼也难找!
宇文护下定决心,只要一回到长安,就立刻打着灯笼去找于谨。
avatar
一股史味儿
13楼
隋史有味道(10)丨半夜来敲你的门儿!
摘要:可树欲静而风不止。你不招惹是非,是非要来招惹你。
宇文护选人的眼光不赖。又或者说,他没得可选。
六柱国都是军中元老,可和宇文护多多少少有点交集,又能攀得上交情的,还就只有于谨。
宇文护清楚地记得,那一次是去打江陵的梁国,他打的是头阵先锋,按照总指挥于谨的部署,宇文护的先锋部队要袭击的是两国边界上的一些城镇。
小镇能有多大战力?宇文护的骑兵简直就是砍瓜切菜。不过,于谨对这个行动有非常高的功能定位,就是“擒其候骑”,他让宇文护专门去抓那些给江陵城通风报信的小哥哥,不能让他们去给梁元帝汇报探得的我军军情。
面对南梁这一群瓜皮兵,又是拿正规军打小镇邮差,任务不要太轻松。
于是,迅速打完前哨,宇文护就和大军会合,凑热闹似的去包围江陵城了。
所以说,这一张仗虽然打得不错,但刷经验的成分太多。
不过,于谨的安排确是非常妥当的。他帮助我们处理了今天的一些职场人偶尔会遇到的一个难题——如何安置在自己手下“干活”的那些领导的亲戚?
那就是不要虚情假意热乎到把人家捧上天去,而是分配给他们一些具体的、处理难度极低的、快速见效的工作,这个工作看似是一件件琐事,但又能够放在大项目中构成整体的一部分,而且在战略上,这些“琐事”还具有被价值无限放大的特点。
宇文护不是第一次当先锋,早年叔父宇文泰和高欢决战邙山,他也是当过先锋的。那一次,要不是有手下悍将相互,恐怕宇文护老早就敌军戳死了。
同样是当先锋,有没有人扶一把,完全是天差地别。
现在,宇文泰又到了需要人扶一把时候,自然而然就想到了于谨。
可于谨呢?于谨在想退休的事情。
西魏恭帝三年,也就是公元556年,于谨已经是个六十三岁的老头儿了。人生七十古来稀,纵然是功名盖世、富贵荣华,可还能有几年的清福可享呢?
生活就是这样,你想要的东西它总也不来,而你不想要的,却是躲都躲不开。
宇文护扶柩南归回到都城,朝野上下早已经是议论纷纷,丞相宇文泰病故之后谁来接班?
是他的儿子——那些年齿尚幼的小娃娃们?
还是这个长期跟着军队混经验的大侄子?
这些问号形成的时候,其实答案也就跟着出来了。因为怎么看,宇文家似乎都不再靠谱了。
于谨不想去理谁接班的问题,他只想休班,无限期的那种。
可树欲静而风不止。你不招惹是非,是非要来招惹你。
一个宁谧深沉的夜晚,手下人进来跟于谨汇报。
“小司空、中山公宇文护,来敲咱的后门儿了。”
avatar
一股史味儿
14楼
隋史有味道(11)一出配角比主角戏份还重的演出
宇文护是执后辈子侄之礼来拜访于谨的。
但他没有想到的是,他所担心的事情,在于谨那里,居然比自己看的还要严重。
于谨的态度还十分明确,他保证“以死争之”,我老头子就算抛了性命不要,也要保你上位,不然怎么对得起和你叔父宇文泰那兄弟一般的感情呢?不过,于谨还附有一条要求,那就是当着其余老家伙面的时候,你宇文护的腰杆可得挺直,千万别怂!
你看神不神?本来是宇文护亲自跑到于谨府上说事儿,现在反倒成了于谨害怕宇文护退缩。
这老当益壮的担当,怎么能不让人敬佩?!
宇文护当即答应,您放心,这也不是小事儿,我指定不能怂。
于是于谨像当年安排宇文护打先锋一样,如此这般,第二天就要给众人唱上一出好戏。
按照既定安排,会议在第二天的一早进行。关中的基业在宇文泰的带领下一手奠定,这是大家公认的事实,但丞相宇文泰突然病故,西魏朝廷在名义上尚在,天子的权威就仍然可以拿出来说事儿,丞相的权力,也就不一定非要在宇文家族中继续延续。
随便换个拳头更硬的,也不是没有可能。
而今天这一场大会,很可能就是某个铁拳握成的时候。
想握成铁拳的人大有人在。
群议汹汹,于谨最先出来发言了,他是直接拜倒在宇文护的跟前的。
傻子见了都知道有猫腻。
大家都是千年的狐狸,今天就看看你于老狐狸,要讲哪一段儿聊斋?
于谨不啰嗦,他先陈述了宇文泰的丰功伟绩,这样一来,就把继承人的身份锁定在了宇文家族内部,随后隆重推出了五讲四美好青年已故丞相宇文泰的亲侄子——宇文护,这可是丞相临终亲自委托的接班人!
于谨的发言很短,但他是什么意思呢?他问了一个让人根本没办法回答的问题。
你们要想对得起丞相,那就要一起拥护宇文护。你要是不拥护,那你就对不起丞相。
你对不起丞相,那将是什么下场?
这种场合下,纵然所有人都想对不起丞相,可谁又敢当出头鸟站出来说个“不”字?
更何况你于谨还一副龇牙咧嘴你死我活的熊样?
和你较劲可以,和你往死里较劲,那就不至于了。
众人都不说话,和剧本中预想的观众反应完全一致,宇文护的机会就来了。
“何敢有辞!”这是宇文护在茫然无措的众人中发出的最强音。此时的宇文护还不知道,这句话将成为他一生事业的注脚。
你不推辞,那就好办。
于是,于谨站起身来又拜倒在宇文护面前。
“公若统理军国,谨等皆有所依。”于谨的话,不是说给宇文护,而是说给其他人的。
于谨对囚徒困境博的使用已经得心应手,我说话,你们可以不吭声,我下拜,你们总不能直腾腾站着吧?每个人出于对自己的有利选择,当然会第一时间从众。
就这样,一出接班继位的好戏,于谨牵着众人的鼻子,带着宇文护演完了。
可他这个配角,比宇文护这个主角戏份还多。
下面的戏,总算该交给年青一代了。
avatar
一股史味儿
15楼
隋史有味道(12) 耗时23年拍成的一部大片
如果说于谨唱的是一出戏,那宇文护接下来要演的,就一定是部大片。
在朝堂上的那一出双簧唱完后,宇文护无论是在名义、还是实际上,都全面收割了宇文泰曾经的权力。这些权力,都将用来保护宇文家的利益不受侵害,尤其是要保护叔父的嗣子、也就是宇文护的堂弟——宇文觉。
宇文护觉得,这和曾经自己照顾家人们的工作没有任何不同,只是面对的风险大了许多。
此时的他已经明白,维持利益的最好方式不是坚守,而是扩张。
如今,坐在皇帝宝座上的,是打西魏孝武帝入关以来的第四位皇帝元廓,不过,此时的元廓已经不姓元,而是在宇文泰姓氏改革时,改姓回了他原本的鲜卑族姓氏拓跋,变成了拓跋廓。
拓跋廓的皇帝,现在做到了第三年上。按照前面三位皇帝——也就是他的堂叔孝武帝、父亲文帝和哥哥废帝三个人的命运来看,是分别经历了被杀——安全——再被杀的不同人生遭遇的。如果自己不像堂叔和哥哥那样瞎折腾,多学学父亲的渊漠无为,应该可以在宇文家咄咄
逼人的态势下抽中安全卡。
这是一个概率问题。
提升得奖概率的办法也很简单,那就是不作。
拓跋廓觉得,父亲文帝是个不作的好榜样。而堂叔和哥哥,恰恰相反。
其实,拓跋廓深知,父亲文帝的性格极强。孝武帝未西行入关依附宇文泰时,父亲还是太尉,当时的军政大权被高欢把持,后来高欢改葬其亲,朝廷追赠了太师名号,百官前去吊唁的无不下拜。只有父亲文帝自重身份,说了一句身为三公,岂能为一个死了赠与太师名号的人跪拜?真可谓胆气十足。可就是这么性子强的父亲,入关当了皇帝后,为宇文家族所迫,竟时常登楼远望,想要退位“逍遥”,入山采药。
形势终究比人强。所以,当宇文护表示出想要拓跋廓让出皇位的时候,这位西魏最后的皇帝既没有资格,也没有能力说不,甘愿当一个被人玩弄的木偶。
热闹的大片和拓跋廓无关,它的主角是宇文觉。
他是宇文泰的第三个儿子,在九岁的时候就有相者预言会成为至贵之人,只可惜稍嫌短命。
宇文护觉得那都是胡扯,在这个世上,真正的至贵之人,怎么会是短命的呢?!
更何况堂弟是自己要始终保护的人,普天之下,更有谁的拳头比自己还硬?
经过一系列繁琐而隆重的仪式,公元577年春正月,关陇大地上的名义统治者西魏拓跋氏,彻底被真正的实权派宇文家族所取代。
至此,从西魏孝武帝入关——也就是公元534年开始,到宇文觉登基称帝,宇文护稳固执政的公元557年,已经经历了整整23年。
这23年,是以宇文泰为首宇文家族聚合豪杰、扎根关陇、创立霸业的23年,也是宇文护从一个对世事稚拙生涩的青年人成长为勇济时艰、权御天下的中年人的23年,更是宇文家族牺牲了无数血汗泪水,终究铸就成一个崭新王朝,走过必经的荆棘之路的23年。
不过,为了这个崭新时代的到来,曾经的一切一切,似乎全都值得了。这个时代,不但继承了宇文泰最为仰慕的古史中辉煌王朝的名字,更将会持续的生发出勃勃生机和无穷力量。
它的名字,叫做周。
avatar
一股史味儿
16楼
隋史有味道(13)加官进爵的后遗症
新国家的成立是个了不得的大喜事儿。
宇文护和文武百官簇拥着新皇帝宇文觉,前前后后忙的不亦乐乎。先是朝见百官,然后是追尊先王先后,接下来是大赦天下。对了,还不能忘了前朝的皇帝拓跋廓,宇文护索性给他一个宋公的名分,让他住在自己的大司马府上,没别的意思,纯粹为了控制起来方便。
为了表示对一众功勋元老的尊崇,人人加官进爵。而与天子坐而论道的三公身份,则被分别赐予了李弼(太师)、赵贵(太傅)和独孤信(太保),侯莫陈崇在六柱国中资格稍逊,但也同样被加封梁国公,得到了准三公的地位。
为宇文护保驾的于谨呢?他还在惦记着退休。
这杯开国大典的羹他是能少分一杯就少分一杯。宇文护不得不在心底为这老头儿的高风亮节鼓掌。但退休是不能退休的,毕竟国家还需要您老人家来出谋划策呢!
于是,宇文护充分尊重于老爷子的意愿,让他当了一个比较潇洒的国家事务资深顾问。
大规模的室内活动结束后,是更大规模的室外活动。
所谓的室外活动,是分成了祭天、祭地、祭神明、祭祖宗这么四个大的项目,虽然看起来繁琐复杂,也不过都是一些跪拜、磕头、上香的既定套路,一切仪式全部采用周礼,以象征新生王朝和曾经的辉煌年代之间跨越时空的神秘联系。
最后一个环节加封皇后。小皇帝宇文觉的皇后是谁呢?
她的名字叫元胡摩,或者也可以叫做拓跋胡摩,是西魏文帝的第五个女儿。
他的哥哥拓跋廓的皇帝当不成了,自己却因此当上了皇后,人生的还变化真是奇妙。
隆重浩大的仪式整整持续了一个月,随着京城内外漫天礼乐声音的渐渐消歇,在关陇大地上,宇文周取代了拓跋魏,一个崭新的王朝政治局面就初步成型了。
接下来我大周全体臣民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当然是风风火火搞建设!
我大周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当然是励精图治积攒势力,彻底消灭东边反动的高氏家族,进而统一全国!
宇文护积极规划着宏图伟业的愿景,可有人却不这么想。
有的喜欢展望未来,有的人却偏偏喜欢追怀过往。
什么样的喜欢怀旧的?老人。年龄越老、资格越老的人,就越喜欢怀旧。
宇文护觉得杯中酒是醉人的。
可新上任的太傅赵贵觉得,这杯中酒有点辣眼镜、呛嗓子、甚至烧心肺。
赵贵难受的实在熬不住了,他决定去找老哥们聊聊。
avatar
一股史味儿
17楼
隋史有味道(14)我给你的 你能不能换回来?
赵贵心里不舒服。
至于哪儿不舒服,他不想说出来。可他不说,独孤信也都看得出来。
每次朝会,这老头儿忿忿不平的杵在往朝堂最前面,脸上是没有一点儿好颜色。
跟家里那口子吵架啦?儿子不听话啦?那也不能。
两口子吵吵架、小儿子不听话,都有时有晌的,不至于成天哭丧个脸。
独孤信反复猜了很久,终于研究明白了。这老小子,一准儿是更年期%@功能退化啦!
可没过多久,独孤信的猜想被赵贵果断否定了。
赵贵不舒服的事儿有些说不出口。
他心里这个绕不过去的坎儿,是为什么当年贺拔岳战死,自己最先率众拥立了宇文泰,而宇文泰在离开的时候,最先想到的却不是自己,而是他那个不成器的侄子宇文护?刘备能把权力交接给诸葛亮,你宇文泰怎么就不能把权力交接给我赵贵呢?
独孤信觉得,眼前的赵贵思路有点跑偏。你老赵这么大的岁数,硬接着这一大摊子的活儿,不嫌累么?再说你赵贵都成了太傅、楚国公了,子孙满堂、前途无量,老哥几个辛辛苦苦的打江山,不就是为了这些么?
可赵贵不这么认为。这江山打是打了,不过,他觉得自己没能真正坐上江山,反倒是宇文护坐上了。论资排辈,顾命大臣怎么说都得是自己啊?!宇文泰走的时候,到底想没想起自己来?!我当年带着众人拥戴了你,怎么你到头来,却把我给忘了呢?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啊。我给你的东西,你为什么不能重新给回我呢?
赵贵的后悔在困惑中一点点积累起来。可越往后悔的路子上想,人就会越容易憋屈。
这天底下,最让人钻不起的,不是韩信钻过的裤裆,而是牛角尖儿。
这一天,赵贵按捺不住,对老兄弟独孤信问了一句,不然,咱们把宇文护弄死吧?!
行啊。独孤信干脆利落的答应了。安慰式的答应了。
独孤信以前有个名字叫独孤如愿,赵贵没想到,他竟然真的如自己心中所愿。
这么大的事儿,老兄弟一口就应承下来,够意思。
赵贵走了,走的时候很开心,很潇洒,很有期盼。
独孤信的一句话,让赵贵相信,大局还未定,转机也还有的是。
可独孤信看着赵贵离去的身影,觉得这老小子纯属喝多了,我把闺女都嫁给宇文泰的大儿子了,那和宇文家是亲家啊。本来都是一家子人,谁坐天下不一样?
赵贵啊赵贵,你缺的不是别的,是一门和宇文家的婚事啊。
avatar
一股史味儿
18楼
隋史有味道(15) 造反么?不造!不造就不造!
按照先前的约定,今天就是除掉宇文护的大好日子。
赵贵是带着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来和独孤信相约见面的。只要老哥们儿一点头,自己这边立刻是千军万马打进宫,杀他个片甲不留。不过赵贵万万没想到,独孤信居然临事“怂”了,说好的事情,到了眼前,这老小子是说变卦就变卦。
绝对不能。这是独孤信铁一般的态度。
独孤信当然不能,那宫中大大小小的,都是独孤信的亲家人,他怎么会带着兵,去杀自己家里的人呢?再说了,这日子本来不就挺好的么?你老赵,也不能把我随口安慰你的话当真啊!
赵贵还是很生气,这叫什么事儿啊?出尔反尔,简直不像是男人的做派。
生气归生气。既然独孤信不能跟着一起造反“平乱”,那赵贵也就没了帮手,这么大的事儿,一个人是绝对办不成的,索性就散伙吧。
你看,这“带兵谋反”或者说是“进宫平乱”,要在旁人看来,绝对是戳破天的大事儿,可在赵贵和独孤信老哥俩儿这里。居然跟老头儿逛公园一样,想逛就逛,不想逛就不逛,想造反就造,不想造就不造。
几十年沙场上腥风血雨中走出来的人,会把生死看的很淡,这性命本来就是捡来的,做事不管别的,全凭痛快二字。
经过这么一番折腾,赵贵的心气倒是也落了回来,反正独孤信说话不算数,也没什么意思,把造反的班子一解散,日子就这么稀里糊涂的过下去了。
赵贵的神经是非常大条的,几十年的功勋让他走到了周朝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但同时也麻痹了他的神经,让他以为功劳可以代替一起,可以为所欲为,甚至可以想造反就造反,想不造反就不造反。又或者说,其实在他的内心深处,对杀掉宇文护这件事儿,也并是非做不可,毕竟他和宇文护之间,没什么深仇大恨,顶多是心里面不能取而代之的不痛快。
不杀就不杀。独孤信和赵贵可以突然放弃,可这样一来,赵贵答应手下人的“福利”突然就没了。怎么办呢?好办!既然你赵贵兑现不了约定的“福利”——升官发财,那你就得把自己变成这份“福利”。你不变,就该有人帮着你变了。
帮赵贵把承诺变现的人叫宇文盛。虽然姓宇文,但宇文盛不是周朝皇室,只是和宇文家有着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关系的一个开府将军。
宇文盛怎么帮着赵贵变现呢?当然是去找宇文护,细细讲解赵贵造反的故事。
没过多久,宫中人来传话,召太傅赵贵入朝。
去就去呗,这对赵贵来说早已习惯,他像往常一样沐浴更衣、穿好官服,又一次进宫了。
正所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avatar
一股史味儿
19楼
隋史有味道(16)丨挥剑起,世间对错谁明了
赵贵进宫后再也没能回来的消息,很快就不胫而走。
人们纷纷猜测着可能的原因,可怎么也想不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赵贵居然谋反了。
皇帝宇文觉的诏书下得很快,当人们都已经准备好了去聆听雷霆万钧的声音,却没想到迎来的,反倒是一份温柔又动情的文字。
皇帝在诏书里和百官叙起了旧,讲到了从先父先皇宇文泰开始,这二十三年来和臣下勠力同心,艰难创业的辉煌历程。作为接班人,皇帝也表达了要承接父亲余绪,和大家伙继续保持亲人般的关系和共治天下的决心。
诏书的最后才提到太傅赵贵谋反一事,皇帝在表达了自己的沉重心情外,把这一事件产生的主要原因,归根于自己不能团结老同志,而不是怪罪在赵贵身上。在措辞上面,诏书更像是一份简单的通知:赵贵谋反了,主要错在朕,希望大家继续好好干事业,让子子孙孙的富贵伴随大周国祚绵延。
这简直是史上对谋反最为轻简的惩罚!
不但没有大肆株连,就连参与“谋反”的独孤信,也只是被免职在家,没有过多的追问。
可是,真的如此么?至少独孤信是这样认为的。如今,他已经没有精力去想老哥们儿赵贵的事,毕竟人都已经凉了,想他也没有什么用。怪只怪这老小子太糊涂,好好的造什么反呢?可把自己也给拉下水了,不过,能够平安着陆,已经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但宇文护,显然不会让事情这么简单地过去。
赵贵的谋反让宇文护突然意识到,他的日子根本不是风平浪静的。纵然人们在形式上认可了自己的威权,但仍然还有无数双眼睛,揣着奇妙的心思,藏在某些黑暗的角落盯着自己。不把他们一个个揪出来,宇文护就不可能睡得安稳,大周和叔父留下来的基业,也就不会稳固。
皇帝的诏书是一份安神剂,也是一颗定心丸。
宇文护要麻痹掉他的敌人,才能更的好动刀子。
独孤信在家里的好日子没过多久,宇文护的人就过来传话了。
消息的内容很简单:你独孤信参与谋反了,你死吧。皇帝让你三更死,你不可能把自己留到五更。
独孤信当然知道,送来的消息不是皇帝的意思,而是宇文护的意思。可宇文护的意思,现在就是皇帝的意思。
独孤信万万没想,忙忙碌碌的潇洒一生,居然会以这种突然的方式结束。他是宇文泰的发小,也是大周朝廷的柱石卫国公,正因为此,不会通过官方程序采取措施,算是保全自己和朝廷的最后颜面。
嘿,宇文护这小子,终归还算是讲究人。
独孤信走了,他以生命为代价告诉了自己的儿女们一条政治上的铁律。
权力的容错率是极低的。
除非,你站在山巅。
avatar
一股史味儿
20楼
隋史有味道17 丨我没有闹,我是真的不理解你
赵贵和独孤信两个瞎折腾的老头不在了。
他们空出来的位子需要有人来坐,经过一番精挑细选,宇文护看中了两个人,一个是贺兰祥,一个是达奚武。
贺兰祥是宇文泰的外甥,也就是宇文护的表弟,两个人小时候关系就好,加上贺兰祥又是最先封赏的十二大将军之一,现在位置已经足够加封,算不得是硬扶上位,让自家兄弟来替补赵贵的位置,宇文护是比较放心的。
至于达奚武,也是国家的老将,仅次于八柱国的十二大将军之一,早年赵贵拥立宇文泰掌兵的时候,达奚武就是坚定支持的一份子,后来宇文泰选拔八柱国,达奚武的呼声非常高,要不是他自己谦虚,在朝廷的位置早就已经登峰造极,现在有了空位,替补的人选,轮也该轮到他了。
朝廷缺了谁都转,更何况,从现在的情况看,转的还很让人舒心。赵贵和独孤信死后,到宇文护府上串门的大臣越来越多,宇文护听到耳朵里的话也越来越甜,几个月前自己刚接班的时候,这些人可绝没有这么勤快。宇文护相信,只要他把想要闹事儿的人处理掉,自己秉承着叔父遗志继续走下去,大周就会光芒万丈,万寿无疆。
可事情总是比想象的复杂。
好日子过了没多久,宫里边又出了新的幺蛾子。
这次挑事儿的人是李植,就是个宫里的会计。宇文泰做丞相的时候,他就已经在丞相府里工作,是个资格很老的国家干部。更重要的是,李植的父亲李远和大伯李贤还是国家的元老级人物。
当年“六大柱国”之一的侯莫陈崇带着七个人七匹马平定原州时,正是因为有李植伯父和父亲的里应外合,才能让侯莫陈崇那么轻松地拿下这开国创业的第一个城池。所以,李植这一家子人都算是侯莫陈崇的小弟,是跟着侯莫陈崇这一队伍起家的。
如今,李虎、赵贵、独孤信这些人都不在了,李弼和于谨又都是一心养老死不吭声的做派,六大柱国里只有侯莫陈崇这一脉还活跃在朝廷里,可宇文护大权在握,这接下来,刀子是不是就要砍到自己身上来?侯莫陈崇这一脉的人,谁在心里也掂量不清楚。
侯莫陈崇心里慌得一X,于是他偷偷在家找人算了一卦。算卦告诉侯莫陈崇,你甭担心,宇文护过不了几年就得死。真心想让宇文护死去,侯莫陈崇倒也没想过,毕竟无冤无仇的犯不着,只要宇文护不来折腾自己,那就万事大吉了。
侯莫陈崇虽然知道,可他曾经的那些老部下却不知道,他不能说出来么?当然不能!
这倒不是侯莫陈崇故意藏着掖着,而是这种事儿本来就不能说,宇文护是宇文泰的亲侄子、大周朝的执政者,人家的命是和国家兴衰绑在一起的,你在家里给人家算命,说人家活不长,那就是说大周国祚不长啊,传出去可就是妄议休咎的罪名,那可是死罪。
所以,侯莫陈崇不能说,他只能不太频繁的默默暗示。
可暗示谁看的懂呢?
没人能看得懂。
尤其是李植,他特别的不懂。
avatar
一股史味儿
21楼
(古风连载)隋史有味道(18)丨步步为营!拉拢“皇帝”来造反
朝廷里的新变化,让李植郁郁寡欢。
李植想不通的是,就算宇文护大权在握,可接二连三杀了赵贵和独孤信这样的元老重臣,朝堂之上里居然没有一个人愿意站出说句话。
两个老头子谋反是不对,可你宇文护也不见得是什么忠臣,一个真正的忠臣,怎么回喜欢文武百官趋炎附势的样子呢?那是奸臣才喜欢的。
宇文护,说实话,你现在看起来,越来越像一个奸臣了。
就算你现在还不是奸臣,照着这个趋势下去,你早晚也得是。
对付奸臣怎么办?李植觉得别无他法,那就只有一个字,杀。
可宇文护的头实在太硬,谁能杀得动他呢?除了皇帝,李植想不到其他的人了。
虽然皇帝也不一定能杀的掉,但李植还是决定去找皇帝聊聊。
皇帝宇文觉是个十六岁的大男孩,这个年龄说大不大,说小,可也不小了。既然不是小孩子,他就有自己的成熟想法,更何况,宇文觉天生的性情刚毅,看着堂哥宇文护大权在握,整天的耀武扬威,自己这个皇帝,当的也是很不舒服。李植的到来对宇文觉是个莫大的安慰,最起码,这让他有了可以面对面,互相堂兄吐槽的人。
李植很聪明,他知道不能孤军奋战,还拉上了孙恒、乙弗凤和贺拔提几个担任宫中要职的小伙伴,他们开始形成一股合力,在皇帝面前疯狂地吐槽宇文护,愣是用吐沫星子营造出了宇文护即将造反的紧迫假象。
按照周礼,宇文护作为国家的执政,和西周时期的周公处于一样重要的位置,要执政到第七年,等到皇帝具备亲政的能力,才能够把权力交出来。
那可是七年的时间啊,陛下愿意这么委委屈屈的过上七年么?李植等人的追问触及到了小皇帝宇文觉的灵魂深处。不愿意!当然不愿意!
宇文觉明白,先皇把大权交给堂兄,他要想是造反,七年的时间,什么事儿干不成呢?宇文觉没有太多的办法,势单力薄的他觉得,只有像堂兄诛杀赵贵那样,用出其不意的方式,才能从堂兄宇文护的手里夺回权柄,成为一个真正的皇帝。
成为真正皇帝的路,并不会很好走。但宇文觉,还是要坚定地走下去。
从这以后,小皇帝宇文觉的后花园里,花花草草的东西少了,反倒多出了一群人。
一群练武的男人。
avatar
一股史味儿
22楼
隋史有味道(19)丨凉凉!一味地付出换来的却是得寸进尺
摘要:他们在小皇帝心种下的魔咒,却开始生根发芽了。
后花园里练武的男人们,是小皇帝宇文觉为他的堂兄——权倾朝野的宇文护准备的。
李植等人见皇帝整日带人操练,心里是说不出来的美滋滋。他们坚信,只要假以时日,拿下宇文护这个奸臣,绝对是迟早的事儿。为了巩固胜利果实,李植决定扩大阵营,继续拉拢忠臣义士,给皇上鼓劲儿加油。
这一次,他看中的人叫张光洛。张光洛的职务是宫伯,和此前入伙的乙弗凤、贺拔提等人一样,相当于宫廷侍卫小分队的队长。按照李植的计划,只要把张光洛等人陆续拉拢到己方阵营,那宫中的卫队力量,就会唯皇帝马首是瞻,而不再听从于宇文护的命令。等到时机成熟,只需宇文护单独召进宫来,来个泥牛入海、瓮中捉鳖,就算他是神仙,那也是跑不掉的。
李植的算盘打得很好,他一点点拉拢宫廷侍卫队长的计划有条不紊,可他没有算到一点,那就是张光洛并不像他的名字那样有胆气——光复洛阳,而是一个看着威猛如虎,实则胆小如鼠的家伙。
张光洛听到李植的计划,整个人也有点晕乎乎的。想那宇文护是晋国公、大冢宰,先皇宇文泰的大侄子和托孤重臣,而你李植和人家比起来,顶多就是个宫里的会计。正所谓疏不间亲,你姓李的说宇文护要造自己家的反,张光洛觉得这个说法很不靠谱。
掂量再三,张光洛想清楚一件事儿,那就是如果真有人要谋反,肯定也不会是宇文护,而应该是恶人先告状的李植。李植要谋反,这不是件小事儿,张光洛经过缜密分析,在第一时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宇文护,当然,消息里也包括小皇帝宇文觉被李植等奸臣蒙蔽诱惑的情况。
得到消息的宇文护非常难过,他没有想到,自己为宇文家族担负起重任还不到一年,竟然就遭到了皇帝——自己的小堂弟宇文觉的猜忌。本来是亲兄弟一家人,怎么突然就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呢?
长兄为父,宇文护作为大周权力的掌舵人和小皇帝的哥哥,觉得这事儿万万不能声张。一来是因为皇帝堂弟猜忌自己,说出去会让别有用心的人动歪心眼儿,再者,李植的父亲李远和伯父李贤都是开国功臣,要收拾李植,总要给他们的一点面子。所以,趁这小子还没弄出什么大动静,宇文护决定先行采取措施,而最好的办法,是冷处理。
没过几天,宇文护随便找了个借口,把李植等人弄到外地州县做刺史,把这伙儿给皇帝出馊主意的烂人支开,这事儿也就算稀里糊涂的过去了。
李植等人胳膊扭不过大腿,让宇文护一纸调令就弄散了伙,可他们在小皇帝宇文觉心种下的魔咒,却开始生根发芽了,看着堂兄照旧将大权拢在手里,而自己成了恭默无为的皇帝,宇文觉觉得自己很像一个人——前朝魏国的皇帝拓跋廓,当年先皇做丞相和堂兄宇文护接班的时候,拓跋廓就是什么都说了不算。
如今堂兄宇文护做了大冢宰,自己这个皇帝也是什么都说了不算。这不是一个好的现象,再这么下去,自己会不会成为另一个拓跋廓呢?
宇文觉不知道。
此刻,他的心已经彻底慌了。
(未完待续……)
avatar
一股史味儿
23楼
隋史有味道(20)如果我守不住你对我的爱
年纪轻轻就掌握权力,对于才智平常的大多数人来说,并不见得是一件好事。
为什么?因为年轻人往往容易毛躁,不够沉着,应对不来政治上的翻云覆雨。
尤其是遇见大事儿的时候。但凡越大的事儿,就越容易毛躁,越不会拐弯,越无法不动声色。
李植等人被扔到外地当刺史的消息,让小皇帝宇文觉内心很慌。身边突然没了出谋划策的人,自己重回变成了一个没有羽翼的光杆司令,好好的计划被全部打乱,从堂兄手中收回权力,真正执政重整河山的日子,看起来就这样一去不复返了。
怎么办呢?宇文觉认为,只要李植等人重新回到朝廷,自己就可以再次振作。这事儿的难度看起来不大,于是没过多久,小皇帝开始频繁的给堂兄宇文护提出一个蠢萌的要求。
李植这群人也没什么大错,不然就让他们回来吧?
宇文护当然不答应。一次不答应,两次不答应,三次,还是不答应。
小皇帝宇文觉觉得,不答应没关系,只要坚持下去,就有转圜的余地,但他不知道,他一次又一次的看似轻描淡写的要求,却慢慢将堂兄宇文护的心,刺了个百孔千创。
宇文护很不明白,为何因为一个外人的蛊惑,做皇帝弟弟可以怀疑自己,甚至恨不得除之而后快?小皇帝每一次对李植回朝的强烈期盼,都像是一根根刺进宇文护心里冰冷的钢针。
不过,作为皇帝的堂兄,也是国家的执政大臣,三番五次的拒绝皇帝的要求,于情于理,都必须要给出一个明确的说法,纵然他还只是个年轻稚嫩的孩子。
宇文护的说法,是哭着给出来的。
他向小皇帝讲了一个非常清晰的道理。那就是大周先皇、我的叔父宇文泰把权力暂时交给自己,是因为兄弟你岁数还小,等你长大了能够亲自处理这些政务,当哥哥的就算死了也开心。
李植这群人一门心思想弄死我,现在你让李植回来,那不就等于让我去死么?我死了倒也没什么,可到时候这群搬弄是非的奸臣当政,我宇文家的基业只怕就要没了。
那样的话,我死后又有什么脸面去见辛辛苦苦打天下的叔叔,也就是你的老爹呢?
宇文护哭的很伤心,他不明白一件事,皇帝怎么能不信自己的哥哥,却偏去听奸臣的蛊惑?
叔父把家国天下托付给自己的时候,宇文护是信心满满的,因为他相信,不管遇见多大的难事儿,他就算是拼了性命冲上去,也要把宇文家族用血泪铸就的基业守住。
可现在,宇文护有点犯难了。因为他守住了宇文家的基业,却没守住兄弟对自己的爱。
问题的最终根源,既不在朝廷内,也不在战场上,而是发生在家里面。
可叔父宇文泰从来没告诉过自己,如果从小一起长大的弟弟身上出了问题,又该怎么办?
avatar
一股史味儿
24楼
隋史有味道(21)丨 不是我不爱你,是我已经爱到没有力气
摘要:如果小皇帝不堪负荷,为了宇文家族千秋万载基业,我们应该怎么办?
宇文护的哭诉让李植没法回朝了。但这并不意味着,小皇帝宇文觉就此会回心转意。
李植不回来,李植的工作还是需要有人来做的。
留在宫里照旧履行职务的乙弗凤等人,自打宇文护跟皇帝掏心掏肺地哭诉衷肠后,心里边越发慌了神,原来这宇文护在宫中手眼通天,什么事儿都知道,如果不能加快动作,等着他们这些人的,似乎只有死一条。现在,乙弗凤们只需等待皇帝一声令下,就可以除乱平奸。
小皇帝宇文觉的心里也愤愤不平,他觉得堂兄宇文护明显是说一套做一套,你若真的那么大公无私,为什么不愿意现在就把权力交还给我?你既然继承了先皇的权力,又不能好好辅佐,却想让我像前朝的拓跋廓一样,当个傀儡皇帝,那还有什么忠义和亲情可说?
小皇帝的首肯是一道锋锐的令箭,让乙弗凤等人密谋除掉宇文护的动作,笼上了一层忠君爱国的神圣外衣。鉴于人手不够,乙弗凤参照李植的前期经验,找来了同样是宿卫宫廷的宫伯张光洛。
乙弗凤们根本不知道,外表上看起来同心同德的张光洛,其实早就成了宇文护安插在他们内部的一颗棋子。李植被贬去外地,并不是宇文护有烛照千里有若神明的洞察力,而是张光洛在一直跑腿泄密。
这一次,参加完乙弗凤召开的紧急会议,张光洛的腿脚格外麻利。
再一次看见张光洛的时候,宇文护的心就彻底凉了。虽然在心里已经做好了最坏的准备,可到了这一刻的时候,他的心里终归还是有些犹豫的。
宇文护决定找自家人来商量一下。找谁呢?尉迟迥和贺兰祥。
尉迟和贺兰一样,都是宇文泰的外甥,也就都是来自宇文护姑姑家的兄弟。贺兰祥在赵贵和独孤信被处死后,进位柱国,而尉迟迥,早在宇文泰做丞相的时候,就统领相府军队,如今已经手握禁军。现在家里这么大一档子事儿,宇文护觉得,应该把这两个兄弟叫过来谈谈。
家庭会议的议题很清晰,但也很棘手。
如果小皇帝不堪负荷,为了宇文家族千秋万载基业,我们应该怎么办?
贺兰祥和尉迟迥琢磨了一通,他们得出的意见简单又干脆。既然小屁孩儿干不了皇帝,舅舅又把天下托付给你,你是当大哥的,在兄弟中间再选一个当皇帝就是了。当年大哥你持家有方,是连舅舅都夸赞过的,现在小兄弟闹事,你可不能管不住他啊!你要对自己有信心。
贺兰祥和尉迟迥的建议,让宇文护迈过去了心里的那道坎儿,觉得事情似乎也没那么严重。当皇帝的弟弟不听话,再换一个就是了,
不是因为我不爱你,是我已经爱到没有力气。
答案越想越清晰,换就换吧。
想好了就得办,毕竟也没多少时间了。
宇文护如此这般地吩咐了一通,尉迟迥听完后就大摇大摆,没事儿人一样地进宫去了。
(未完待续……)
持续更新
期待后续
avatar
一股史味儿
25楼
隋史有味道(22) 无法与堂兄同行,它的罪过叫年轻
尉迟迥是见过大风大浪的。
早在五年前,他就以大将军的身份领兵入蜀,用不到半年的时间把盘踞在剑南的梁武陵王萧纪灭掉。虽然面对的敌人不算强大,但能将四川地界收入囊中,让它成为关中兵马钱粮的后花园,在战略上已经是个了不起的成就,更何况在当时,还具备足够多的政治意义。所以,在宇文泰子侄外甥这群第二代的人物里,除了宇文导和贺兰祥之外,基本上没人能压过尉迟迥一头。
现在,尉迟迥大摇大摆的进宫了,他去干什么呢?他要开会。
宇文泰做丞相的时候,为了保障身家安全,相府卫戍将领大都是子侄辈分的人,尉迟迥已经名列其中,后来大周开国,这些相府守军自然而然的升级成为皇室禁军,尉迟迥也就顺理成章晋升为禁军的统帅。禁军的统帅现在要给手下的侍卫队长(宫伯)开个会,这是再日常不过的工作内容,乙弗凤等人没有任何理由拒绝。可等到他们得令之后纷纷都赶来,才发现等待他们的,是上司尉迟迥的五花大绑。
很明显,诛杀宇文护的密谋又一次泄露了。
绑完了乙弗凤这一群乱党,尉迟迥顺手解散了他们带队的士兵,这样,皇宫就成了没有任何防卫设施的空壳。看着宿卫自己的士兵纷纷离去,小皇帝宇文觉忽然发现事情有点不妙,如果不是有堂兄宇文护的命令,宿卫皇宫的士兵怎么可能突然被解散掉?
这是针锋相对的前兆!慌了神的宇文觉别无他法,只得让宫女和太监拿起了兵器。看吧,在这样关键的时刻,小皇帝的表现竟然如此的稚拙和天真的。
尉迟迥把乙弗凤一群人带走没多久,贺兰祥紧跟着就来了。
贺兰祥是来打嘴炮的。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想要说服一个十六岁的少年,可能是一件难事,但如果他是带着强大的气场来的,那就会容易得多。贺兰祥满意的是,尉迟迥前期的气场已经铺垫足够完美。该干的事儿都干完了,却一句话都没说。给小皇帝留足了遐想空间,
吓得这个宇文家的小兄弟竟然让太监和宫女打仗!嘿!鸡毛做毽子——闹着玩。
什么最吓人?最吓人的不是疾风暴雨和突如其来的电闪雷鸣。
最吓人的,是异变后留给担惊受怕的孩子以独自遐想的空间。
贺兰祥来了一看就知道,宇文觉在这一段留白的时间场景里,心态已经彻底崩了,心态崩了,他的工作就好做了许多。回家吧,别跟你哥较劲儿了,你岁数还小,皇帝就别当了。我是你表哥,我能骗你么?
于是,宇文觉回家了,在最后这一刻,他选择听从堂兄的传话,回到了自己曾经居住的旧宅。
他从那里出来时,是被众人簇拥和瞻仰的开国之君,无限的荣耀。现在他回去了,帮随着他的只有刺骨的孤独和恐惧,无底的悲凉。
这个十六岁的少年,成了天底下最倒霉的开国皇帝,一个被废掉的开国皇帝。
如果早听堂兄的话,是不是自己就不至于有今天呢?
先皇的托付人堂兄宇文护,到底是忠臣还是奸臣?
李植和乙弗凤他们说的话,未必没有一点对的地方。
没有实际谋反行动的赵贵和独孤信,都是国家的元老重臣,难道一定要处死不可么?
宇文觉想不明白,也没有机会想明白了。因为一个月之后,森严的甲兵和冷峻的刀锋会将他围困在府邸,逼迫他交出年轻的生命。
对于权力来说,年轻真的是一种原罪啊。
avatar
一股史味儿
26楼
隋史有味道(23)丨生是大周的人,死是大周的“死人”
摘要:真正明白叔父临终托付的艰难,这摊子家事确实不如以前好管了。
侍卫队长乙弗凤(支持小皇帝一派)这群小鬼们被一溜烟地处理了。
现在,宇文护需要给文武百官召开一个会议,宣布一下事情的前因后果。百官哪儿敢吭声啊!反正都是你们宇文家自己的事儿,咱是当官吃皇粮的,唯唯喏诺都听你们家的安排就是了。
小皇帝宇文觉因德薄年幼、难继大业被废为略阳公。新皇帝的人选,这次需要格外慎重。
如今,宇文护才真正明白叔父临终托付的艰难,诸子年幼,这摊子家事确实不如以前好管了,因为弟弟调皮已经不是简简单单的家事,同时也是重大的国事。这一次,选择权在宇文护手里,他决定要在一个年龄稍长的兄弟中选出个皇帝,毕竟大一点懂事多,能明白自己的苦衷。
宇文泰诸子中年纪最大的是宇文毓,他的母亲是姚夫人,因为不是正室所生,所以继承的资格不够,皇位轮也轮不到他的身上,宇文护派使者去岐州迎接他的时候,宇文毓在那里做刺史,正做的是水起风声,不亦乐乎。
新皇帝的人选敲定。宇文护要着手处理一个罪魁祸首。谁呢?李植。
宇文护觉得,如果没有这个讨人厌的李植,朝廷的情况就不会这么糟糕,没有李植摇动三寸不烂之舌的蛊惑,年少无知的弟弟宇文觉也就不会被轻易地煽动,一门心思的要杀自己。该承担责任的人已经都付出了应有的代价,现在你李植想在外边躲清闲,哪有那么好的事情?
有动作是必须的,但宇文护的动作也不能太大,毕竟李植的伯父李贤和父亲李远都是开国功臣,这次动静弄得再大一点,把他们都牵连进去,那赵贵、独孤信和老李家这帮子人就接二连三的都被自己弄没了。不但对国家来说是伤筋骨的事情,也容易授人以柄,毕竟自己现在的形象,已经有点跋扈权臣的样子了。
宇文护决定只罪李植一身,不及其余,李远和李贤这些人,他是绝对可以网开一面的。
李远现在镇守在弘农,由于周齐争霸,洛阳常年成为疆场,而在洛阳西边不远的弘农,就慢慢成了进攻退守的战略要地。皇帝被废、宇文护召自己回朝廷的消息传来弘农的时候,李远察觉到了气氛不对,
他现在有两个选择,一个是乖乖听命回朝,等待他的可能是任人宰割,要么就是叛逃出境,投降东边的齐国或者南边的陈国。
李远的内心很挣扎,毕竟这不是儿戏,皇帝都被废了,自己回去的下场,多数不会很好,可他是个忠臣,觉得就算是死了,也要对得起自己大半生的功业。
如果这么稀里糊涂地跑了,那叫什么事儿呢?回去!李远决定了,就算死了也得回去。
生是大周的人,死是大周的死人。
可李远不知道,回到朝廷后是不是要当个死人,其实全在他自己一念之间。
avatar
一股史味儿
27楼
隋史有味道(24)丨为谁守护这万里江山?
本期摘要:人走得太远,就容易忘记初心。
李远回朝了,等待他的,是和颜悦色又不失威严的宇文护。
国家重臣毕竟不同,能在弘农重镇被一纸调令喊回来,宇文护对李远的做法很满意。
可满意归满意,事情还得办。蛊惑皇帝、倾危社稷的罪过太大,李植绝对不可以饶恕。
不过,宇文护觉得这一次没必要亲自出手,既然李远是个识时务知大体的,那把有不臣之心的李植交给他的老爹亲自处理,既不用脏了自己的手,也能让李远带个头,主动给朝廷和群臣一个说法:不是我宇文护弄权胡来,是他老李家的逆子李植,确实不是个省油的灯!
宇文护把自己的意思说了个明白,随即派人把李植从大牢里捞出来,让李远带回了家。现在,宇文护终于不用操心了,他只需要等着,等着明天早上,李远带着李植的人头回来复命。
回到家的李远有点懵。宇文护的宽大政策让他觉得,儿子犯的事情固然严重,但似乎也没有自己想的那么严重,应该还有转圜的余地,至于怎么转圜,他必须要对情况有个全面了解。这个好办,问问儿子李植就是了。
冤!大写的冤!李植的口才一级棒,属于那种只要你让我开口说话,我就能让你晕天转地的人物,无论是说服小皇帝宇文觉还是说服他老爹李远,那都是分分钟的事情。没用多久,李远觉得已经完全掌握情况,儿子还是好儿子,看来要杀大冢宰宇文护,都是小皇帝宇文觉一意孤行的想法,跟我们家大宝贝蛋儿,没什么太大关系。原来是场误会嘛!
第二天一早,李远带着李植入朝了,为了避免冲突,李远把李植留在门外,自己先和宇文护说了个大概,宇文护才明白,自己没把李植的人头等来,等来的却是老子维护儿子的满嘴辩护。合着你老李头是不相信我?!你不信我没关系,现在我就来告诉你,真相到底是什么!
怒火中烧的宇文护把废掉的小皇帝宇文觉拉到现场,让他与李植在自己和李远的面前,正式开始对质。宇文护和李远坐着,宇文觉和李植站着。这像极了两个孩子打架,家长在一旁评理。可李远坐不住了,毕竟宇文觉是当过皇帝的,自己和宇文护坐着看李植和宇文觉争嘴,就算是铁打的屁股,也不能够坐的踏实啊。
李植的口才一级棒,但歪不了事实。经过一番唇枪舌战,辩论以宇文觉的胜利告终。李植亲口承认蛊惑在先,宇文觉起意在后,谁是首犯,到此已经彻底清楚了。李植说清楚了,但他的老爹李远彻底不清楚了,老头子惊厥地一头扑倒,嘴上说着,可完犊子了。
确实完犊子了,愤怒之中的宇文护不但杀掉了李植,还让李远和他剩下的三个儿子全部自裁,除了几个年纪幼小少不更事的孩子躲过了灾难,李远家的成年丁壮无一幸免。被牵连的还有李远的哥哥李贤、弟弟李穆一家,甚至,在一个多月后,废掉的小皇帝宇文觉也被杀害。
经历赵贵和李植的前后的谋反案件,宇文护接二连三地用雷霆手段予以扑灭,在最大程度上维护了宇文家族的江山永固,甚至不牺牲以残害宇文家成员的性命为代价。至此,他赢得了朝野上下的唯命是从,让任何人都不敢在自己面前说不,即使是当了皇帝的弟弟。
人走得太远,就容易忘记初心。当宇文护以牺牲了宇文家族血脉来维护这万里江山时,他已经开始渐渐淡忘叔父宇文泰的嘱托,宇文家的人都被杀了,这万里江山你又是在为谁而守呢?
(未完待续……)
avatar
一股史味儿
28楼
隋史有味道(25)丨疾风骤雨后的阳光,给上司爆点猛料!
本期摘要:一个时代挥手告别需要多久?也不过就是一两年的时间罢了。
岐州刺史宇文毓进京“上任”皇帝了,他心里很清楚,这一次落在肩上的担子,将会无比沉重。
作为宇文泰庶出的儿子,按照常理里看,宇文毓是根本不存在继承皇位的任何可能的,可现在天意弄人,老天爷硬是把他推到了大周政局波诡云谲的风口浪尖上。
能不能在皇位上坐得稳,宇文毓心里没有任何把握,但他在心底坚决的打定一个主意,要和跋扈不臣的堂兄宇文护,下上一盘大棋。
哪怕自己成为这场厮杀博弈中的过渡人物,那也在所不惜。
宇文护觉得,此时此刻的大周,早就已经没有人可以和自己下上一局棋了。
新皇帝宇文毓登基不久后,太师、赵国公李弼病逝,随着大周元勋、最初被封为柱国大将军的李虎(病逝)、赵贵(谋反被诛)、独孤信(谋反赐死)、李弼等人的渐次离开,人们渐渐意识到,宇文泰的时代已经彻底远去了,如今的大周天下,早已完全掌握在当年那个被人轻视、无足轻重的宇文护手中。
一个时代挥手告别需要多久?也不过就是一两年的时间罢了。
两年来的政治风波,赵贵、独孤信、李植先后谋反,小皇帝宇文觉被废,宇文护掌握绝对权力,一切都像疾风暴雨般倏然而过,现在宇文护明白了一件事儿,雷霆之后须有雨露,是时候释放出一片温暖阳光了。阳光释放给谁呢?本着尊老爱幼的原则,当然是先给老人。
朝廷里资历最老的还有两个人,于谨和侯莫陈崇,于大爷是个远离功名利禄的,这两年他的国家资深顾问当得很好,再往后吐谷浑人入侵大周西部边境,于老爷子还要在朝廷里来个远程指挥,再打下一个大胜仗。可加封的事儿他不喜欢,不喜欢索性就不勉强。
剩下的就是侯莫陈崇了,自打李植谋反被诛,牵连了李远(李植父亲)、李贤(李植伯父)两大国家元老重臣,侯莫陈崇脸面上一直不好看,毕竟老李家一大家子都是跟着侯莫陈崇起家的小弟,这个时候给他卖个好处,也能堵上朝廷里窃窃私语的嘴。于是,侯莫陈崇从大司空变成了大宗伯,这不是什么越级性地升迁,毕竟到了侯莫陈崇这种位置,再往前提一步都很艰难,从负责农业的司空变成负责外交文教事业的宗伯,只是看起来没有那么土里土气了。
侯莫陈崇算是新官上任,可早就没了任何的新鲜感,能让宇文护还记得自己,侯莫陈崇不知道这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他给宇文护算过命,这家伙蛮横跋扈活不了太久,可现在看,明显是宇文护GAMEOVER的时候。如果改封大宗伯是宇文护主动的示好,还则罢了,如果是宇文护惦记自己老不死的前兆,那可有点不妙。
侯莫陈崇觉得,自己必须要做一些事情,给宇文护一些反馈,来证明自己永远是老实人。他的料必须猛,越猛越好,最好是惊动朝野的那种。
侯莫陈崇去干什么呢?
偷东西。偷皇上的东西。
avatar
一股史味儿
29楼
隋史有味道(26)丨秋天了,我可以系你的腰带吗?
本期摘要:忠心这玩意,是分成忠诚和没有野心两部分的。装起傻来!对上司全力以赴“表忠心”。
侯莫陈崇是个赳赳武夫,但是武夫混到侯莫陈崇这个份儿上,就再也不是等闲的武夫了。
大周的军国大政如今由宇文护一手操控,两年来,他一直用实际行动告诉所有人,甭管你是皇帝宗室,还是贵戚勋臣,只要是敢叫板作对的,那就只有死路一条。
百官现在听命的不是皇帝,而是宇文护,百官不愿意,但是百官不会说。侯莫陈崇愿意么?侯莫陈崇自然也不愿意,但侯莫陈崇更不会说。祸从口出这个事,他就算再不清楚,赵贵、独孤信和李植这些人,也已经给大家伙儿做了足够多、足够好的“榜样”了。
要说谋反,他们几个谁动真格的了?谁也没有动真格。只不过都有个不成熟的想法,就因为这不成熟的想法死掉,那可有点划不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把细节渐渐地淡忘了,更多不明就里的人开始思考,被处死赵贵、独孤信和李植一家子,到底是哪儿得罪了宇文护?
思来想去,不得其解。可答案本来就不重要,重要的是,宇文护得罪不起,现在知道了这个道理,需要有一个方式告诉当朝大冢宰,我们都得罪不起你。不对!是我们都忠诚于你。
表忠心,是最容易落入俗套的。可与那些俗套的表忠心不同,侯莫陈崇很清楚,忠心这玩意,是分成忠诚和没有野心两部分的。忠诚表现完了,他还要告诉宇文护,自己没有野心。
什么样的人没有野心?越low的人越没有野心!
怎么让自己变low呢?装傻!侯莫陈崇的想法很大胆,偷府库!
作为负责外交事宜的大宗伯侯莫陈崇,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他是有足够资格出入府库的,出入府库干什么呢?无非就是点卯清账,看看朝廷的府库里,哪些东西可以赏赐给前来朝觐大周皇帝的番邦蛮族。计划已定,侯莫陈崇来到府库,借着清点账目的名头,该出手时就出手,慢腾腾地在守库官员面前,抄了一条玉带就别在自己腰间。
守库的官员有点懵,是大宗伯侯莫陈位高权重崇膨胀了?还是现在都流行偷东西都不背人了?看着守库的小官没敢吭声,侯莫陈崇又好好试了试,这款好看么?好看我就带走了。
没有比这更“骚”的操作。守库小官想,这是怕我没看清啊?偷府库是掉脑袋的事,要是朝廷真的严查起来,监守自盗的罪名扣下来,那是谁也担不起。侯莫陈崇走后,守库官员慌忙跑到宇文护府上通信,不好了,大宗伯侯莫陈崇把府库的腰带明目张胆地偷走了。
宇文护呢?他心领神会地笑了。没过几天,朝廷封赏老臣,就把这玉腰带赐给了大宗伯侯莫陈崇,还用去府库领么,自然不用了,腰带正在侯莫陈崇要上别着呢。
守库的官员不明白,这两个人你来我往的,一个更一个看不懂,事情没过多久,就在朝堂上下传开,侯莫陈崇在府库偷腰带的,大冢宰将计就计赏赐的宽大肚量,在百官间传开了,人们好奇的是,多少年来以清正廉明著称的侯莫陈崇,居然跑去偷府库,弄了个晚节不保,而雷霆手段的宇文护,这一次却没有借机找茬,表现倒是毫不计较,甚至有点开心。
旁观者迷,但当局者清。侯莫陈崇知道自己通过偷府库的形式,实现从功成名就、德高望重到败坏自我形象,受到受人唾弃的伟大转折。一个这样受人不解和唾弃的人,是没有朋友的,而没有朋友的人,不会有人稀罕和他成为盟友,尤其是政治盟友。
宇文护也很清楚,除去于谨之外,侯莫陈崇作为曾经八柱国中最后幸存者,现在想要的,只是安然度过晚年罢了,这是一个不高的要求,宇文护完全可以答应他,在赐给侯莫陈崇玉腰带的时候,宇文护也明白了,如今的朝堂,终于真正的听命于自己了。
高手之间的过招,往往是无声的。
但比侯莫陈崇招数更稳的,是新上任的皇帝,宇文泰的长子——宇文毓。
(未完待续……)
avatar
一股史味儿
30楼
隋史有味道(27)丨风调雨顺,大老板发红包
本期摘要:宇文护有点飘。人在飘的时候,操作就会不稳。
朝堂之上一片清宁。
宇文护终于明白,如今再也没有可以和自己抗衡的人了,现在,他的状态是极为舒展的,他相信无论自己通过哪种形式来治理朝政,都不会有人再能扑腾出巨浪滔天,甚至哪怕是那么一丢丢浪花。宇文护有点飘。人在飘的时候,操作就会不稳。
小半年的时间里,宇文护都沉浸在飘的状态里,第二年开春,他觉得是时候展示一个伟大执政者的高度自信了,于是在一个正月的大好日子里,他决定要归政于皇帝。
反对的声音不是没有,可宇文护一点儿也不在乎。他相信,只要护哥枪在手,天下都得跟我走。毕竟,归还政权而不归兵权,这也是一个非常狡猾的操作。孙子兵法讲得好,“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兵权,虽然皇帝宇文毓已经二十多岁,但是军事经验几乎为零,你想亲自察,那是察不明白的。谁能查明白?当然是你跟着叔父开国打仗的老大哥宇文护,才能察得明白。宇文护有足够的理由把兵权握在手里。当然,就是没有利理由,他也可以握在手里。只要他乐意,谁还敢和他叫板呢?
归政皇帝是件大事,纵然比不上新皇登基,可好歹也要意思一下,开始处理政事的皇帝必须对老臣有个封赏,以后才好带领着大家一起奋斗事业,相当于今天公司新上任的leader发个开工红包,大家都拿出手机点一点。红包可大可小,意思绝不能少。
红包发给了四个人,侯莫陈崇、达奚武、豆卢宁和皇帝的四弟宇文邕。
侯莫陈崇不用介绍,达奚武和豆卢宁都是立国之初仅次于八柱国的十二大将军,可有一个人的“红包”拿的有点扎眼,那就是宇文邕。
宇文邕只有十六岁,一个十六岁的孩子被封为大司空,这个职位未免有点过高,给年幼者以高位,虽然看起来不妥,但细想似乎也没什么。皇帝刚刚开始执政,这个面子,宇文护还是要给的。更何况,宇文邕这小子看起来有点呆瓜,属于一脚踹不出一个屁来的那种人,既然皇帝愿意和这个傻弟弟玩,那就是呆瓜碰呆瓜,一对呆瓜。由着这哥俩闹着玩吧。
毕竟,你们都逃不出护哥的掌心啊。
朝堂上清净了,宇文护觉得很无聊,他需要找人聊聊。找谁呢?大佬当然要找大佬。可庙堂虽然高,宇文护却觉得如今没有大佬,孙子倒是不少。朝廷里找不到,那就去江湖之远找找。
当时,长安有个隐士叫韦敻,逼格高得出奇,据说从前朝西魏到大周开国,朝廷十次招他当官都不去。一个国家级部门公务员的位置,钱多事儿少离家近,皇帝那里挂上名,求他都不愿意干,如果能请得动这种人,那不就证明了自己比历代的皇帝都牛气?
对!宇文护决心已定。他要找的,就是韦敻这种人。
(未完待续……)
avatar
一股史味儿
31楼
隋史有味道(28)丨喝顿酒再走,这酒还对味儿吗!?
本期摘要:失序的东西会被颠覆,会不长久。
韦敻作为大周国境内级别最高的隐士,可以无视任何人的安排。
他的无视当然不是不知礼数的蛮横冲突,而是一次又一次的婉拒。甭管你是谁,甭管你代表谁,哪怕你是三顾茅庐的刘备都不好使,回复的话总是十分明确:感谢。不去。喝顿酒再走?!
新皇帝宇文毓登基之后,也曾派人到韦敻屡次问候,因为韦敻不愿出山,宇文毓就投其所好,隔三差五派人给他送酒喝,还特意给他起了个名号,就做“逍遥公”,表示自己的格外尊崇。
看吧,韦敻是铁了心要在小树林里弹琴看书,潇洒快活,什么官儿都不做,什么都不掺和。
奇怪的是,韦敻越婉拒,人们就越喜欢给予他更高的评价,越喜欢把他说的神乎其神,最好能把他吹到天上去。为什么会这样呢?也许,人们对韦敻这个高人的吹捧,更多的不是对高人的仰慕,而是为了标榜自己同样牛气的证据。
当人们这样想的时候,韦敻就不是一个人,而成了一个符号。
他成了一个无与伦比的热点人物,一个大周朝的无限移动Wifi。
能蹭的人,不能蹭的人,都要想办法蹭一蹭他。
宇文护,现在想把韦敻这个热点,好好地蹭一蹭。
韦敻是被宇文护派出的人请到家里来,邀请的名义是想和高人谈谈国家大事,这当然是个不好让人拒绝的理由啊。啊呸!原因当然不是这个!韦敻知道宇文护是个“疯子”,动不动就要杀人,脸上虽然笑嘻嘻,但是内心MMP,毕竟自己的弟弟还在朝廷里当将军,万一惹怒了宇文护,牵连到家人的身上可就不好,既然你要谈国家大事,那我就和你谈呗。
宇文护的大房子又豪华又漂亮,韦敻来到宇文护的府邸时,内心立时奔腾过过一万只草泥马。感情这大周朝的赋税,都让你宇文护一个人用了啊?别说自己在小树林里木头屋不能比,就是为国家出生入死的弟弟住的宅子,也是一万个比不上。那什么地方能够比得上?皇宫么?难道皇宫就真能比的上么?韦敻觉得那也不见得。
正想着,宇文护府上的舞女歌姬和甘醴佳肴一股脑儿的都上来了。韦敻尝了一口, 嚯!这么好的酒,竟然比皇帝宇文毓给的还要好,不得了啊不得了!韦敻一边吧嗒嘴, 一边仰头看屋子里的房梁,这酒好是好,可在嘴里品的时间越长,韦敻就觉得这酒越不对味儿。
酒哪里不对味儿?酒当然都对味儿。可就有一处不对味儿。
皇帝的酒不如晋国公宇文护的酒香,这就是最大的不对味儿!
换句话说,皇帝的酒不如宇文护的酒,这代表着一种失序,失序的东西会被颠覆,会不长久。
宇文护觉得韦敻这人真是怪,好好的歌舞不看,偏偏嘴里咂了一口酒看房梁。
他到底看的是什么呢?
avatar
一股史味儿
32楼
隋史有味道(29)丨一言不合,断送你的希望
本期摘要:当领导的人当久了,就是这样。不懂也要装懂,死撑着门面。
韦敻仰着头看什么呢?
在看房梁上的雕刻。雕梁画栋,美感十足。这么好看的装饰,韦敻是没看过的,可他毕竟不是进了大观园的刘姥姥,非要把好看的,看个够不可。
既然没有必须看个够的必要,又何必这样一直仰着头呢?当然有必要,韦敻在等待,等待宇文护的好奇心足够强烈时,来向自己发问。
但宇文护没有问。为什么不问?堂堂的大周冢宰晋国公,怎么可能在旁人面前随随便便地发问?我能有什么不知道的?都混到这个地步了,我就是什么都不知道,那也得装作知道!
看,当领导的人当久了,就是这样。不懂也要装懂,死撑着门面。
我知道你韦敻有想法,可我偏偏不问。
韦敻没等到宇文护的发问,现在他的脖子,有点酸痛,有点僵直了。
看到宇文护铁了心装死鸭子嘴,韦敻只好自己说话了。
酒水醇香,歌声飘荡,大房子挺敞亮,看来你小子是要走向灭亡。
宇文护一听就不乐意了,这韦敻前半句说的挺好,可后半句根本没法听,我好心好意请你来喝酒吃饭,到头来得了一身埋怨,我就是吃的好点、住的好点,怎么就走向灭亡了?你这不是山里人赤裸裸的仇富么?我宇文护才不可能走向灭亡!灭亡的,只能是和我作对的人!
宇文护心里虽然满不高兴,可既然人都请来了,这顿饭赖着脸皮也要吃完。吃完了干什么?发誓!发誓以后再也不请这个假清高的韦敻了。
邀请韦敻,真是一次不太美丽的邂逅。
从这顿饭能看的出来,韦敻明显是不太喜欢自己的。可他喜欢谁呢?
宇文护思来想去,终于想明白了。这个不喜欢自己的韦敻,可能更喜欢新登基的皇帝宇文毓。听说宇文毓派人去给韦敻送酒,韦敻能喝得个稀里糊涂,喝完嘴里还念叨诗,嚷嚷着自己要学习汉朝初年辅佐汉惠帝刘盈的四大隐士——商山四皓一样,去朝拜皇帝宇文毓。
汉惠帝刘盈做太子时无所依靠,商山四皓从山里跑去辅佐幼主。难不成,这韦敻是觉得新皇帝宇文毓也无依无靠,也想唱一出辅佐幼主的戏了?商山四皓辅佐刘盈和同是汉高祖刘邦儿子的赵王如意争夺皇位,你韦敻能帮着新皇帝宇文毓争夺什么?!和我宇文护争夺兵权么?
嘿!真是个笑话。
一个读书人,哪儿懂什么军事呢?
要说打仗,还是你那个镇守玉璧重镇的弟弟——韦孝宽是个行家啊!想当初西魏末年那会儿,高欢亲率大兵进攻关中之地,最先要拔掉的战略要地就是玉璧,还不是被你弟弟韦孝宽消灭了一半的战斗力!高欢撤兵没多久被气死了,这仗赢得才叫痛快!
你韦敻打仗是不行滴,但你弟弟韦孝宽绝对是把好手。
嗯!要是韦孝宽帮着皇帝宇文毓争夺军权,多少有那么点希望
哎呀我去!思考是多么的重要!宇文护想着想着,被自己的智慧震惊了。没想到啊没想到,这韦敻虽然是个山耗子,但他弟弟韦孝宽的身上,居然还有新皇宇文毓夺权的一线希望!
哼!这个希望。绝对不能给!
(未完待续……)
使用“←”“→”快捷翻页 上页 1 2 下页 到
页 确定
相关推荐
avatar
一股史味儿
33楼
隋史有味道(30)丨调回京城,迎接新岗位
宇文护做东请韦敻吃了一顿饭。
一顿饭吃来的是埋怨,吃来的是韦敻的话里有话,也吃来了宇文护风起青萍之末的危机感。
这顿饭让宇文护想起来一个人,那就是韦敻的弟弟韦孝宽。
韦孝宽是大周功臣宿将,是跟叔父宇文泰一路征战杀伐过,常年留镇玉璧的国家重臣。多年以来,他像是一堵密不透风的铁墙,挡住了一波又一波来自东边齐国的疯狂进攻,最后愣是气病气死了叱咤时代的风云人物高欢。
如果在手中握兵的韦孝宽和他这个假清高的哥哥韦敻,两兄弟一文一武,去谋划着拥护新登基的宇文毓,弄出个什么“清君侧”的戏码,添了大乱不说,天下人又会怎么看我宇文护?
这实在是一个潜在的大危机。
韦敻,声闻朝廷,韦孝宽,名震敌国,从谁那里先下手破了这一步险棋?是当下的难题。
宇文护反复的掂量着,沉思让他想起了已经死去的赵贵、独孤信和李植,这些曾经的失败对手都有一个致命的缺陷,那就是都不懂得掌握枪杆子,不懂得手里有兵拳头才能硬的道理。
答案很明确了。
韦孝宽!要想把韦氏兄弟的隐患消除于未萌,必须先拔掉手里有兵的韦孝宽这颗险棋。
于是,没过多久,远在玉璧的韦孝宽就在军营中接到了来自朝廷的诏旨,调回京城工作。
调回京城,乍一看似乎是个不错的事情。钱多事少儿离家近的工作调动,对于久在边陲的军人来说,简直是和家人团聚的大好消息。
可韦孝宽不是一般的军人,他是在宇文泰去世前被指定镇守玉璧的将军,代表着执政者临终前亲自对国家军事战略做出的坚强部署。换掉这样的人物,如果朝廷没有经过深思熟虑,是绝对不会轻易有所变化的。
朝廷里有什么变化,远在边陲的韦孝宽不知道。
但韦敻寄来的家书说的很明白,老哥哥在长安,和名声不太好的宇文护吃了一顿饭。
一顿饭吃出来一份调动工作的诏旨,那一定是老哥哥的率性得罪了人。
胳膊扭不过大腿,也没有扭过去的必要。接了诏书的韦孝宽二话不说,交接了工作立马启程。
他还不知道,等待着他的是一份和帅兵打仗决然不同的新工作。
avatar
一股史味儿
34楼
隋史有味道(31)丨袖口里的那只手
韦孝宽的新工作成了朝野上下让人瞩目的焦点。
一个功臣宿将被解除兵权召回京城,稍微嗅觉敏感的人都会嗅出这其中的微妙感。
远在玉璧的韦孝宽是怎么得罪了宇文护,没人能想清楚这个问题。但人们都知道的一个老掉牙的事实是,韦孝宽和已经故去的大周柱国独孤信的关系极好,韦孝宽是不是受到赵贵和独孤信谋反一案的牵连,这事儿不好说。
毕竟,赵贵和独孤信事情已经老早翻篇儿过去了,但宇文护会不会记仇去复习旧功课,谁也拿不准这个主意。
韦孝宽的心里清如明镜,但他自己不能说。因为如今的朝廷和自己临危受命时已大不相同,早就不复当年宇文泰开创基业时,一众勃勃生机的当世英豪耸然而立筹谋天下的样子,朝堂上能够看见的,是一派恭默无为唯唯喏诺的人们,静悄悄等着执政者宇文护的发号施令。
新环境传达给韦孝宽一个重要信息,既然回来了,就必须要听话!所以,当朝廷安排给韦孝宽考校图籍的新工作时,这位曾经的将军没有丝毫迟疑,欣然接受了这份地道的文职工作。
大材小用,防患未然。这就是宇文护想要的。
一招棋消除了韦孝宽的隐患,宇文护可以高枕无忧了么?事情显然没有那么简单,自从和韦敻不愉快的聚餐之后,韦敻一句“未有不亡”,让宇文护的心上就像突然凭空长出了一根刺,轻巧无痕却又无时不再,总是感到不停的刺痛和焦虑。
宇文护在怀疑,韦敻虽然是一介布衣,但他放浪无形博取高名的背后,应该还有更深层次的目的。新皇帝宇文毓送去的酒,你韦敻喝得那么高兴,还说要朝拜圣明,而我宇文护的酒席丝毫不逊色于皇帝,却招来了你一通的不满和怨言。
这是什么?这是示威!是韦敻代表新皇帝宇文毓对自己的示威!
宇文护觉得,韦敻和韦孝宽的问题现在已经解决。
但在背地里指挥着他们,想要和自己对抗的那只手,依然还在。
那只手,就藏在新皇帝宇文毓宽大的袖口里。
一有机会,它就会握成拳头、变成钢刀,化作利剑,朝着宇文护疾风暴雨的挥舞过来。
avatar
一股史味儿
35楼
隋史有味道(32)丨看看又是谁来朝中“捣乱”
宇文毓隐藏在袖口里的那只手,没有像宇文护猜想的那般不期而至。
不期而至的,是一只非常熟悉的手。它来自于大周朝御正中大夫崔猷。
崔猷出自博陵崔氏,是地地道道的山东(肴山以东)名门,家族可以上溯到汉代尚书崔实那里。崔猷的父亲叫做崔孝芬,在北魏时期做官一直做到吏部尚书,也可谓是水起风声。
不巧的是,后来高欢带兵入洛阳胁迫孝武帝,孝武帝仓皇入关投奔宇文泰,高欢恼羞之下,把满腔怒火牵连到朝廷众臣身上,将崔孝芬等一干人物杀死泄愤。年少的崔猷跟着大哥和三弟一路狂奔逃亡到长安,以追随孝武帝的名义,加入到了宇文泰的阵营里。
由于崔孝芬死于高欢之手,崔猷就成了北魏的烈士子女,和高欢结成了不共戴天之仇。
丧父虽痛,但这也赋予了才华横溢的崔猷一层别样的光环,那就是在关中基业未稳,宇文泰家国草创的初期,在第二代的年轻人里,除了宇文家的子嗣们,再也没有谁能在根正苗红这一点上,能和崔猷相提并论。
为了培养崔猷,宇文泰索性像对待自家孩子一样,将这个国家烈士子女随时带在身边,崔猷好学博闻、风度闲雅,每次有大战发生,他都在宇文泰的中军大帐中执掌文翰,做些军队中的文字工作。这样时日渐长,就和当时同在宇文泰军中刷经验的宇文护,慢慢有了交情。
崔猷和宇文护两个人一文一武,成了第二代人物中的佼佼者。
那时候的宇文护和崔猷,虽然也称得上优秀,但总归是走一步算一步,满脑子大都是在将来为国家出上一份力,谁也没有真正想过去捏拿下一个时代的脉门,成为什么主宰时代的人物。可时代的风云拥着人向前走,很快事情就发生了变化。
随着崔猷的能力越来越强,贡献越来越大,宇文泰对这个年轻人的认可度也越来越高,索性赐给了他宇文氏的姓氏,让他这个从肴山以东逃命过来的孤儿,真正和宇文家族成为一家人。随后大周新朝初立,和崔猷兄弟相称的新执政者宇文护更是把崔猷的第三个女儿领养过来,封成了富平公主。这样一来,通过富平公主,宇文护和崔猷两人兄弟般的感情更加亲近了。
不过,如今的宇文护和崔猷,早已经不是当年那两个略带迷茫的年轻人,他们一个成了手握兵权一呼百应的国朝太师,一个成了伴侍帝王传宣诏命的御正中大夫。
时代和命运已经不允许他们将关系维系在普通的兄弟之情上,那宇文护和崔猷,就必须要以一种新的方式来面对熟悉又陌生的对方。
宇文护忙得团团转,他根本没有时间去想这些。
崔猷是国家级别的笔杆子,心思细腻远远过之。
这件事儿,怎么看都应该是崔猷最先提出来为好了。
动手吧。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