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哥大教授花40年走访哈佛、剑桥、斯坦福发现:成功的人都有这个特质。。。

哥大教授花40年走访哈佛、剑桥、斯坦福发现:成功的人都有这个特质。。。

公众号新闻




















Education

【爸妈营说】


本文是爸妈营【教育专题】的一篇好文


关注“爸妈营”,在主菜单回复“教育

可查看超过200篇【教育专题】好文


作者:说姐
公众号:精英说(ID:elitestalk)


提到如今中国家庭父母“鸡娃”的焦虑,相信许多家长都有共鸣。

北京7岁的小姑娘汤笑嫣被“虎妈”逼迫着学习,从小到大上过十几个兴趣班,每逢周末更像被上了发条的陀螺,尤克里里、声乐、舞蹈、西班牙语……一个接一个赶场子般地去上课,连中午吃个饭都不能消停。
图片来源于北京卫视纪录片《起跑线》
有读者说,看到被兴趣班包围的孩子“麻木而顺从”的神情,很是心疼;但也理解家长的苦心——为了孩子将来多一门技能,有更好的成就,拼尽全力。

事实上,如何平衡“快乐童年”与“优异成绩”这对矛盾共同体,不仅困扰着中国家长,也是西方父母时常萦绕心头的难题。

BBC第二频道就曾拍摄过一部纪录片《孩子的未来》,请来了英国知名演员大卫·巴蒂尔,亲身探访哈佛、斯坦福、剑桥等英美顶尖名校,试图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
图片来源于BBC纪录片《孩子的未来》
有所不同的是,在如何培养下一代的问题上,大卫不再求助于那些只是抛出主观回答的人,而转向了客观理性的科学实验。那些我们所不知的,所误解的,所夸大的,都在若干个教育实验中得到了印证。

或许,在众说纷纭的教育理念与方法中,回归科学,亦是一种可供参考的路径。


阅读与数学的“秘密”

1964年出生的大卫·巴蒂尔,英国老牌的导演、制片人与喜剧明星,他接受过良好的教育,是剑桥大学毕业的高材生。

大卫有两个孩子,在摄制纪录片的那一年,他的一儿一女都还不足10岁。但在如何教育孩子的日常问题上,他已经开始犯难。
图片来源于BBC纪录片《孩子的未来》
大卫坦言,童年的自己曾在“虎爸虎妈”的阴影下成长,父母总是希望最大限度的开发自己的智力,在学校主要科目上取得优异的成绩,但一个后果就是,童年很不开心。

大卫本身并不愿意做那种强逼孩子学习的家长,但也不得不承认,在为人父母以后,心态会发生些许微妙的变化。你会本能地开始期待孩子被表扬,关切孩子的排名,甚至希望他们处处都胜过其他孩子,斩获第一。
图片来源于BBC纪录片《孩子的未来》
那么究竟该怎么办呢?在兼顾优异表现与快乐童年这件事上,家长到底该如何从小就为孩子打下基础?大卫的答案是,回归科学。

众所周知,在孩子从出生至步入小学的关键时期,最重要也最不可或缺的两种能力,一个是阅读,一个是数学。

在这两门科目上,天天念叨着“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可能会让孩子厌烦,而剑桥与哈佛的专家告诉我们,家长们完全可以用有趣又有效的办法,一早就播种下让孩子们学得更好更快乐的种子。
图片来源于BBC纪录片《孩子的未来》
如果你跑到英国的小学看一看,有很大概率会发现老师都在从基础音标开始教诵读,一堆孩子跟着反复地念。这本与大卫的方法相悖——因为在家里,他从不教孩子音标,基本上都是直接让孩子跟着说单词和句子。

但来自剑桥的尤莎教授却在长期的实验中发现,区分并掌握单词的基础结构对孩子日后听说读写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
图片来源于BBC纪录片《孩子的未来》
在她的实验中,11岁的女孩卡莎盯着电脑屏幕,耳朵里传来机器发出的声音,在看到P和B这种爆破音开头的单词时,她会听到尖锐的嘀嘀声;而在看到W和L这种舒缓音节开头的单词,则会听到缓慢的嘟嘟声。从小就锻炼孩子对不同声音结构的辨别,能让他们日后读书与说话时,变得灵活而敏感。
图片来源于BBC纪录片《孩子的未来》
“说起来很简单,孩子的阅读能力正和单词的声音结构有关。” 尤莎教授说道。“这个秘诀不仅仅适用于英语,首先建立强大的声音结构系统,之后才能更好地学会阅读。”

尤莎教授经过多年研究后发现,像卡莎这种从小就接受相关锻炼的被试者,其语言能力已远远超出同龄人的平均水平。
图片来源于BBC纪录片《孩子的未来》
在遥远的地球另一端,哈佛大学的柯林博士正在给连话都不会说的婴儿进行“数学培训”。屏幕上,五块积木掉了下来,五块积木又掉了下来,一张白板突然出现遮住了屏幕,撤走后,十块积木在屏幕上摇摇晃晃。
图片来源于BBC纪录片《孩子的未来》
被试婴儿看了看,很快无聊地把头扭开,这说明他们已经理解并认同了“5+5=10”这个基本的结论,只有在遇到错误的结果或不理解的事物时,婴儿们才会本能地盯着看。
图片来源于BBC纪录片《孩子的未来》
新一轮的“培训”开始了,这次是五块积木加五块积木,最后还剩五块积木。婴儿们盯着这个“5+5=5”的荒谬结果看了半天,一眨都不眨的双眼里盛满了困惑。

从呱呱坠地的新生儿,到3个月、6个月、12个月乃至更大的孩子,科林博士所在的团队都使用过这种办法进行“培训”。科林博士的导师表示,孩子们生而就具有的数学潜能让人震惊,而通过有意识的培养,孩子长大后的数学学习与数字表达能力会更加出众。
图片来源于BBC纪录片《孩子的未来》
这就是科学的魅力所在,没有主观色彩浓厚的个例,只有由数据支撑的结论。在如何教孩子阅读与数学这件事上,大卫豁然开朗。



哥大教授跟踪40年
发现成功的人都有这个特质

当然,阅读也好数学也罢,都只是具体的科目与能力。一个孩子要取得成功,还需要更多其他方面的内在品质与外在条件。

在哥伦比亚大学,大卫见到了主导了一场历时40年跟踪实验的教授沃尔特·米歇尔。40年前,他在一群4岁孩子的身上实施了一系列实验,结果,在实验中展现出某个共同特质的孩子,在人生中都获得了巨大成功。
图片来源于BBC纪录片《孩子的未来》
“时至今日,我仍然对此感到惊讶。”

已逾古稀之年的教授向大卫展示了那些成功孩子的人生档案——事业有成,婚姻幸福,身体健康,他相信这不仅仅是巧合。

40年前那场“决定”人生的实验叫做“棉花糖实验”——一群4岁孩子被带到一个封闭房间,面前摆着一颗散发香甜气味的棉花糖。
图片来源于BBC纪录片《孩子的未来》
孩子们被告知,如果他们能忍住在15分钟内不吃这颗棉花糖,之后就可以得到三颗棉花糖的奖励;如果忍不住,也可以摇铃铛表示中止实验,但只能吃到一颗棉花糖。

三颗与一颗的分别,所有的孩子都心知肚明。从一开始,大家都拼命地与原始欲望做着斗争,但大部分孩子都没能忍住诱惑,仅有几个孩子扛到了最后。而他们,正是在后来的人生中过得顺风顺水的典例。
图片来源于BBC纪录片《孩子的未来》
这个有趣的实验,在无形中揭示了自制力、意志力与延迟满足的重要性。在这些方面优秀的孩子,未来总归不会太差,但大卫也颇有些疑虑——对于那些成年人怎么引导都难以在这些方面做好的孩子,又该怎么办呢?

对此,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罗兰·弗莱尔采取的对策是,内在没有的,就用外在来补!
图片来源于BBC纪录片《孩子的未来》
罗兰教授出生在一个富庶的书香门第,进入哈佛后,他发现同学们也大多是与自己背景相似的精英。在精英的圈子里,外在激励与榜样作用是时时存在的,那是一个底层老百姓难以想象并难以复刻的世界。

但对于大多数游走在边缘的、水平糟糕的公立学校而言,孩子们缺少自控力与意志力是常事,而且家长们根本没有在这方面进行培养的意识。因此,罗兰提出了一个“创新激励计划”,在28所落后的公立学校推行。
图片来源于BBC纪录片《孩子的未来》
华盛顿光明镇小学是参与试点的28所学校之一,每周四早上,老师会给过去一个“结算周期”内努力学习、严守校规的同学发放现金。表现越好,奖金越高;如果连续几个周期内一贯优异,奖金还会翻倍。

大卫随便问了几个同学,新计划实施以来拿到了多少钱,得到的答案从几十到几百美元不等。一个攒到330美元的女孩给大卫看了奖金单据,这笔钱是在一项项“成绩”、“品德”、“体育”的加分细则中累积而来。
图片来源于BBC纪录片《孩子的未来》
为了引导孩子们奋发努力,和20年后虚无缥缈的“考上藤校”的目标相比,这种激励似乎更加直接也更为有效,这恰恰不是“延迟满足”,而是善用“提前满足”的一种智慧。

对于先天条件不足的孩子来说,现金激励远比想象中作用更大。大卫本以为将钱与教育挂钩,是一种亵渎,但在得知试点学校各方面表现已赶超其他公立,尤其听到孩子们说着“要存钱上大学”的话语后,他被触动了。
图片来源于BBC纪录片《孩子的未来》
这也让大卫重新思考,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们可以着手的内在与外在部分,有了科学实验与创新计划的背书,教育的具体实施将会有更为清晰的路径可以遵循。


三个词,毁掉一个孩子

在纪录片的最后,大卫造访了斯坦福大学。醉心于儿童研究与教育实验的卡罗尔教授,正将自己多年来的心得成果娓娓道来。
图片来源于BBC纪录片《孩子的未来》
“你只要说出这三个词,就能毁掉孩子!”

当卡罗尔抛出这看似有些耸人听闻的观点,大卫不由得为之一振。但在详细了解来龙去脉后,发现教授的话并非全无道理。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们总是将“你很聪明”、“你很棒”挂在嘴边当作表扬孩子的口头禅,认为这有助于建立孩子的自信心,表达尊重。但“你很聪明”(You Are Clever)三个词,并不一定带来的都是理想效果。
图片来源于BBC纪录片《孩子的未来》
在一场对照实验中,卡罗尔教授将各方面条件都类似的孩子分为两组,给他们一模一样的题目去解答,并即时提供答案与评价。

在第一组孩子中,每当孩子做对题目,成年人只是表扬“你的态度/方法很好”,做错题目则指出不足,表示“可以继续努力”;

而第二组孩子,每当做对题目,成年人都给出“你真棒”、“你真聪明”等类似评价。
图片来源于BBC纪录片《孩子的未来》
结果,第一组被表扬态度的孩子,变得越来越期待挑战,充满激情地投入下一个难题;而被肯定结果的孩子,则越来越关注自己答案的对错,对解决新问题则态度涣散。

卡罗尔教授解释道,当“你很聪明”之类的评价被不断重复,会潜移默化地成为孩子们自我评价的标准,为了符合这个评价,他们会隐藏起自己的错误,乃至不再接受挑战。
图片来源于BBC纪录片《孩子的未来》
劝告父母不要总是把“你很聪明”挂在嘴边的原因,就是这么简单。大卫想到,自己在以往家庭教育的实践中,确实有表扬孩子“聪明”的习惯,现在,他若有所悟:

“我不会再跟孩子说,你真聪明,而会告诉他们,必须非常努力地学习。”
图片来源于BBC纪录片《孩子的未来》
探访完若干个教育实验,大卫好似经历了一场洗礼。有关如何平衡“快乐童年”与“优异成绩”,科学已然给出回答。没有一厢情愿的臆断,也没有指手画脚的规划,只是实验、数据、结论,反倒让人耳目一新。
图片来源于BBC纪录片《孩子的未来》
大卫表示,他仍然深信教育的力量,并希望两个孩子都能成长为热爱且擅长自己所做事情的人。在如何培养孩子成材的问题上,他思绪万千,始终未改的,却是那份坚定。
作者: 精英说编辑部,精英说是全球精英、海归和留学生的聚集地。我们传递全球资讯、探讨文化百态、创新社交模式、发现独立思想。这里有温度也有态度,欢迎气味相投的你关注精英说。

 

你好,我是Tinco
下面是我个人的视频号【爸妈营 Tinco】
今天的视频,希望你喜欢。
点击观看
长按识别,我的视频号

最后,我们还有
往期福利好物 推荐


点击  ☞  德国经典马丁靴、神仙毛呢裤、百搭羽绒服、丹麦貂毛大衣、海蓝之谜、意大利体雕衣、美丽诺羊毛大衣,0.3折!100+新鲜福利来报到!

点击  ☞  希腊轻奢笑脸包、光腿神器、赫本海魂衫、风衣羽绒服、云感阔腿裤、只此青绿玉髓镯,80+衣服鞋子包包,0.7折起,秋冬装备福利团!

点击  ☞  大鹅羽绒被、灵隐祈福御守、日本矫姿坐垫、初雪冰川杯壶、日本洗地机、羊毛被,1折起!让人欣喜的好物,给岁月更好的自己!

点击  ☞  海蓝之谜、澳洲神金水、赫本梦露霜、晚安精华、热玛吉眼膜、卡诗洗发水、射频美容仪、灵芝孢子粉,1折起,这是女神专属福利!

点击  ☞  秋日王妃鞋、九分烟管裤、樱花针织衫、又美又飒小羊皮衣、卡诗洗发水、意大利轻奢大衣、马贝珍珠,0.5折!100+新鲜福利来报到!


▼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爸妈营 福利团 好物精选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大幅超越DALL·E 2和Imagen,斯坦福发布RA-CM3模型,融合检索与生成中期反弹犹未尽,浅浅一跌再向北婚姻中,不成熟的男人都有这几个特征!会让女人远离幸福!AMINO九月新鲜事:合伙人朱会灿登榜福布斯、斯坦福创新营在AMINO成功举办、被投企业卡睿智行完成新一轮融资层次高的人,往往都有这三种特质被哈佛、斯坦福、耶鲁同时录取,他最后却去了监狱……名校校长:真正的人才都有5个特质真正优秀的人,都有这种特质湾区半岛遛弯随拍哥哥考入斯坦福,妹妹拿下康奈尔,他们成功的秘诀居然是“拼爹”!?看起来显老的人,都有这个特点!你中招了吗?红杉资本:创业成功必备11个特质看起来显老的人,都有这个特点起点低,却成功翻盘逆袭的人,都有这个特质……美国大学本科教育Top10出炉:碾压哈佛、斯坦福的学校居然是....???你会怎样选择?“卧底”探月学院8小时:原来爱学习的孩子,都有这个特质小哥冒充斯坦福学生,混入学校生活一年... 交斯坦福女友,连父母都信了....盘点2023年哈佛、斯坦福、耶鲁等美国顶尖大学新设学院和专业!官宣:2023牛津、剑桥放榜时间!升职:工作能力强的人,都具备这五个特质,你有吗?香港高考DSE成清北捷径?耶鲁、剑桥也认可!全国50+所港澳子弟校/DSE课程盘点!在学校里受欢迎的孩子,大多有这几个特质,看看你家娃中了几个?【科研】哥大教授:疾病诊断预测的人工智能研究 |收获一作论文与导师推荐信!真正厉害的人,都有这3点特质2023USNews全美理工科排名:MIT、斯坦福、UCB霸榜!杭州竟然藏着一所英式宝藏校?31w奖学金、剑桥全国最高分、牛津北大名校师资……自律的人都有哪些特质?哈佛、斯坦福申请季“放大招”!新学院、新专业都围绕这个方向!花百万学费依旧是“做题家”?这所学校却“不看分数”把学生送进哈佛、斯坦福斯坦福研究发现:疫情使青少年大脑过早老化还有很多清醒的人我们,MIT、剑桥、 耶鲁大学教授,为中国学生“打工”泰晤士发布2022世界大学声誉排名:哈佛、MIT、斯坦福前三,清华挺进前十!排骨刀豆水饺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