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一本日历用到手软是什么感觉?
从读书到工作,我都在案头摆一本日历。对纸上纪年的惯性,牢不可破。
小时候还是挂历的天下。下面窄窄的几行写着月份与日期,占据着主视觉的,还是婀娜的模特图,浓艳的风景画,匠气的吉祥物,不一而足。
墙上的挂历与台面上的座钟一样,是家庭会客空间的点缀。谁家有个新潮的挂历,可比如今换个新潮的手机壳,光鲜亮丽得多。
每年换挂历,也算是家里的一件正经事。收旧挂新,得爷爷亲自动手。旧的团成卷,拿细绳子捆了,搁进床底藤箱里,仿佛是收了一卷好画;新的抖搂开,拿压米缸的木板捋平了,郑重地挂在黑黢黢却独留一片白的墙面上。
敬惜字纸,这是上过私塾的人的规矩。爷爷把挂历看得比字纸还重。他说,这日历里有年景,有功果,收了日历,也就是收了年景,全了功果。收好了,来年的年景也就好了,往年的功果也就明了。
后来,我去汶川,在公路道班的工房里,见过被潮气泡过的墙面上,顽固地挂着一幅起褶的挂历,那是一份从 5.12 后未曾撤下的记忆。年景和功果,永在眼前,不收不弃。
那时候,我爸对墙上的挂历没有那么在意,对桌上的台历却是上心的很。
记得那是流行海鸥相机的时代,我爸好几张工作照,都是坐在办工桌前,翻着台历,写写画画。
记得有那么几年,他都会把用旧的台历从金属架上摘了拿回家,自己串上绳,过年前后一页页翻着,仿佛是读着一本津津有味的书。
军帽、台历,是我童年的几个重要符号。(图源:网络)
改制前,他是厂里的班组带头人和最早向组织靠拢的年轻人,也是年年的先进个人,几本台历就是他的工作日志。改制后,他便去了现在的单位,也很少拿台历回来了。
直到退休前,我去他办公室帮着收拾,桌上竟还有日历,只是一片空白,我见他没有要收的意思,便也不提了。
如今,挂历不上墙了,日历也不更新了,一部手机包打天下的时代,人对年月的感觉,也迟缓了。
尽管我对时间的感觉同样不敏锐,但坚持纸上书写的习惯,却促使我对日历有着别样的依赖——仿佛落了笔,距离实现便近了一步。按时间记事,手边的日历是绝佳的载体。记在手机的备忘,反倒因为不合时宜的提醒,而让人陷入「怕打扰而不得不将其屏蔽」的怪圈。
我同样喜欢在日历上做些只有自己懂得的暗文隐语,也可以记录自己的心情——我曾经经历过职场 PUA,苦不堪言,遂尝试一个月在日历上记录自己的心情,分为激动、愉悦、欣慰、平常、低落、消沉、悲伤七类,按照 7-1 赋分,一个月下来,果不其然的低分值,把卑微的我映照的一丝不挂。被量化的现实,反倒激起了我挣脱束缚的斗志。
日历,成了我知耻后勇的最好备忘。
曾经和朋友吹水,那么多职场 PUA,那么多狗血职业生涯,应该给打工人搞一款记录职场心情的日历 APP。名字嘛,就叫「圆缺」——取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之意。
每天督促打卡记录心情,引流鼓励内容生产,赋分 0-10 分,分值越高,心情越好,那些心情值爆表的职场大神,一定能把某书、某音、某乎各种生怕衣锦夜行的流量都牵引过来;如果用户本周本月心情值平均分低于 5 分的,各种心理资源、娱乐外挂介入,树洞救济、职场吐槽跟上……多好的商业价值。
朋友冷冷的回了我一句:你没用过日记 APP 吧。
很喜欢这句话:写下来,向前走。(@知乎日历 2020款)
是的,我不写日记,我写日历。
我偏好小而美的日历,除了搁桌前,也会放在玄关,配一个小印章。临睡或出门前,心里会默默想着白天要督促自己完成的紧要事;晚上回家,如今日事今日毕,则随手盖印,以为事讫。
每年随机一本台历,作为玄关的备忘录。
这个习惯,和桌前记录一样,陪伴了我好些年。回归结绳记事的古朴,满页的印章,这比手机备忘更具强提醒,也更有仪式感和成就感。
日历,成了我克服拖延的最好备忘。
从年头早早启封,到年尾郑重合拢,仿佛一年的得失,都可以就此收纳;一年的烦恼,也都在此关张。下一天或下一月,必来的未知里,充满了期待与忐忑。上一天或上一月,过去的经历中,有着多少「早知如此便好」的感叹与痴想——
时光永不会倒流。
日历,却可以提供回去的路。
一年又一年。2022 如在眼前,写下这些文字,转眼余额已剩不足 70 天。
明年如何记录,2023《知乎好问》日历已为我这样的日常记录控,带来了专属体验。
开箱验取新日历
这款日历延续了此前的活页风格,对于易撕控而言,充满了好感。不过,我还是习惯小心翼翼地保留它的原始结构,期待一年合拢,可以完整地记录下那些难得的飒踏流星、霁月光风。
好问题,不怕开撕~
作为日常记录控,每次日历在手,都会首先关注是否增加了书写空间。这版台历深度契合了这方面的需求,对「随手记」显得更友好。不仅提供了比 2020-2022 款更多的可以写写画画的「自留地」,从纸张的手感推断,120g 超感纸,吃墨感满分,相信它对软笔的接触,也会欢喜接纳。
2020 款虽然易撕,但书写空间还是比较有限的~
更多的留白,可以更好记录。尽管易撕,我还是会选择把每页保留收纳~
2023 知乎日历全新升级版
定价108,双十一限时福利 78 元
下单加赠「看山名画系列」帆布袋一个
限时 11.1-11.3
复制淘口令:
CZ00/tyOFdaGnCCz/
到🍑 宝,可直接领取优惠券下单日历
当然,将生活中的奇思妙想转化为 365 夜的奇怪脑洞,才是知乎日历的原始价值。
日历在手,即便你不是山鲁佐德,也不妨拥有自己的《天方夜谭》——
从知乎站内近逾 5 亿条的内容中,每年精选出这 300 多个有趣问答,于读者而言是博闻广志,对创作者来说是榜上有名,而对知乎一年播种的回溯,正所谓「收了年景,全了功果」。
向世界勇敢发问,是知乎的生命力。
知乎的生命力,恰在这里。在那些习以为常的现象里,潜藏着数不清的科普怪谈、神经日常、树洞情感、艺术杂谈、历史旮旯。不是每一个臧否结论,都归于「上帝视角」;不是每一段奇葩经历,都归于「存在即合理」。
在知乎,我愿意保持一点好奇和谨慎,也总联想起老先生的那句话——
从来如此,便对么?——鲁迅
从另一面看,那些王侯将相、才子佳人式的正经学问,在精雕细琢后厕身殿堂,不也是从田间地头的土壤中,孕育生根、拔节成长起来的么?知乎的存在,也证明总有那么些人,愿意去做这种卸去浮华的努力。
能感觉到,知乎每年精选的问答,身段都很低,没有「人在月球、刚下飞船」的俯视感(笑)。在这里,还原知识的本来面貌,洗尽铅华、返璞归真,你我皆凡人,到此都有「一问」而已。
每年的知乎好问里,都藏着人生的新视界。不知不觉已伴随三年。
每年的好问日历,提醒了我很多。生活中那些不经意的边角料里,有大千世界的无限缩影。须弥纳芥子,壶中藏日月。答案很有趣,问题更不俗。
Q:为什么生命在进化中,没有删除睡眠这个 BUG?
A:可能老祖宗预测到,如果删除睡眠,子孙后代就要 24 小时工作了。于心不忍之下,善意地保留了这个 bug。知乎艺术娱乐优秀答主@逃之夭夭
Q:玉皇大帝住在平流层还是对流层?
A:所谓「天上一天,地上一年」。玉皇大帝应该住在黑洞附近。知乎优秀答主@白森文
Q:写满数据的硬盘是否比空硬盘重?
A:写满数据后,机械硬盘只有磁极变化,质量不变。而固态硬盘因为锁住了更多电子,所以变重了,尽管只有几乎可以忽略的一点点!知乎科技盐究员@老狼
刘看书喜提新一年酱油任务~
从今年新配的碳钢支架看,也算匠心满满。直角结构的卡放形式,除了方便读者以 30° 的最佳倾角翻阅,更适配电子产品摆放;同步开发的书立功能,也可以让我这种纸质书收纳者,感受到拳拳善意。
支架&书立,切换很讨喜~
好物值得分享,盖因一份美好相通。
每个人的日历里,都藏着一份独家记忆。
躺着的日历里,也藏着不躺平的人生。
想起 2022 年 3 月 2 日送别了一位努力探寻未知的故友。在那天的日历上,我写了这样一句话:
因为世间的一点好奇,
有人可以用一生去问。
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在多数人都写不完这三万六千余页里,为了一个目标而浓墨重彩的那几页,才是你真正意义上的人生。
转眼已到四季度,今年又收官在即。从 2020 到 2023 ,尽管疫情反复,我们终究盼望,明天的一页里,蕴藏着转机和希望。
写下这段文字时,我也默默在日历上做了小标记:
祝愿并相信,明年会是个好年景。你我虽皆凡人,却都能在一本日历里,全始全终,功果自成。
以上内容来源于知乎答主@舟楫
双十一福利来袭
定价 108,限时福利 78 元
下单加赠「看山名画系列」帆布袋一个
限时 11.1-11.3
扫码领取专属优惠券👇
也可以复制淘口令:
CZ00/tyOFdaGnCCz/
到🍑 宝,可直接领取优惠券并使用
点击阅读原文,开启快乐的 2023 年⬇️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