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锡进:守好防疫的总控制力比追求零感染更符合动态清零的真谛
点击
上方蓝字
关注我们
今天立冬,目前疫情来势凶猛,昨日全国新增本土535+4961,总数比前日又有增加。全国各地有疫情的地区都在做出最大努力,但是病毒总体上仍在扩散,防疫形势非常严峻。
冬天刚开个头,我们必须阻止疫情在这个冬天里规模性暴发。然而什么叫规模性暴发?我认为需要根据新冠病毒的实际冲击和危害来理解、定义。
过去一个城市出现少数病例,造成死亡并引起民众恐慌的几率很高,清零则相对容易,收益率高。现在病毒传播快,但出的病例大部分是无症状感染者,死亡率极低,我们只要做到阻止住病例的几何式增长态势,控制住感染者、特别是重症感染者的总规模,就不会形成医疗资源挤兑,死亡不会大量出现,并进而导致民众恐慌、冲击我们的经济社会秩序,我认为就应该定义为这个冬天我们阻止住了疫情的规模性暴发,这是实事求是的定义。关于规模性暴发,我主张有更多专家参与进来,做出更为专业的阐释。
动态清零不是真的要追求全国在每一个时间的零感染,而是要持续保持对疫情的总体控制力。完全的零感染不应是今冬这个时间段里各个城市的目标,到了明年夏天,也许一些城市可以重新追求零感染,但是在今冬时节里,它不现实。要彻底清除过于活跃的病毒,这超出了大多数城市的实际基层管理能力,乌鲁木齐、郑州等城市的情况显示,即使采取了十分严厉且长时间的封城,病毒仍在很多社区里继续传播。
北京市无疑是全国实施一体化动员和基层统一行动能力最强的超大城市,北京市此轮疫情从9月29日开始,然后一路起伏上行,最近几天的单日病例一直在持续增长,而且出现了很难清零的社会面病例。北京市这几年的基层组织建设大为强化,全城各社区的行动力、统一落实市政府要求的执行力在全国城市里恐怕没有其他地方可出其右。除此之外,北京市对进京人员施行了严控,大为降低了病例输入的几率。我想说的是,如果北京市都很难做到新增病例清零的话,中国其他暴发了疫情的城市在同等或大致相当封控水平上,要想清零新增病例几乎是不可能的。
北京市没有实施大范围封控,除了内部的经济社会生活保持着全国最为宽松的水平,封控都是最小范围的,另外大家看到,昨天北京还举办了三年以来全国首个马拉松赛事,往前跨了一步。其他暴发了疫情的城市,尤其是有多点散发疫情的城市如果想要清零,唯一可以借助的手段就是大规模的、乃至全域静态管理。而前面说了,即使那样做了,也未必就能实现在这个冬天里清零,而追求那个目标所付出的经济社会代价实在太高了。各地的实际情况是,民众对于全域静态管理的配合意愿越来越低,无论从民意的支持度看,还是从财力情况看,那样的做法都很难持续。
▲11月6日,观众为北京马拉松参赛选手加油。图源:新华社
现在全国有很多城市、尤其是一些南方城市,保持着非清零但是低感染的情况,他们与北京市的防疫形势比较类似。这些城市能够保持经济社会生活的基本秩序,无疫情造成的社会恐慌,病例即使比现在再多一些,城市的整体防疫体系和公众情绪也是可以承受的。我觉得,它们共同展现了动态清零的真正含义。
有一些城市疫情严重失控,确实有必要恢复到可控的状态,短时间的全域静态管理,公众可以理解,也愿意配合。但是恢复了总体控制力之后,大范围的静默就应解开,并且应在总结教训的基础上,重新转为防止疫情的规模性卷土重来。这当中没必要把完全清零作为倾尽全力也要达到的极限目标,那样的目标即使在付出巨大损失后短时间实现了,疫情很快就会反复,因此它的实际意义远没有上文所说的保持总体控制力更有价值。
我想重复:最重要的是保持总体控制力,保持社会对发生一定病例的心理适应性,同时保持经济社会秩序的基本稳定,我认为这应当是今冬我们根据动态清零总方略实施的阶段性应对。在过去了这个冬天后,病毒的活跃性肯定会降低,我们可以根据情况做出新调整,为动态清零注入切实的可持续性。
三年以来,中国的防疫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挽救了至少几百万生命。面对新情况,如果我们能够保持住总体控制力,继续保持远低于西方的死亡人数,同时不断维护好经济社会发展的秩序,那么我们的防疫无论从阶段上看还是从整体上看,其成就都将施惠于全体14亿中国人民,并将彪炳史册。
来源|胡锡进观察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