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初,损失惨重的德军再也无力维持防线,开始从赫尔松被迫撤退,此举严重伤害了元首的军中威望,6个月后,德军高层发动推翻希特勒的政变
俄罗斯宣布从赫尔松开始撤退,这个事情让我想起1944年初德国从赫尔松的撤退,在78年前,德国元首要求他的军队在战场上面对苏联大军的攻势寸步不退,这一用意其实很简单:元首不希望德军撤退,因为德军的每一次撤退都会伤害元首在国内的政治威望,都会打击元首在军中的统帅地位,同时,撤退会恶化德国的国际环境,让德国的敌人愈发自信大胆,也让德国的朋友愈发谨慎戒惧。东线的战争对于元首来说,已经不仅仅是一场军事斗争,更是一场政治战场上的生死较量,正是因为元首从领袖的政治利益思考问题,才会强化他命令军队坚守前线的决心,并不惜支付三军覆灭的代价,他唯一的指望就是幻想。今天的普京及其追随者何尝不是如此,他既然能够基于脱离现实的幻想开启了这场战争,也同样会基于脱离现实的幻想努力尝试避免战争引发的政治灾难。
将后勤匮乏、兵力严重不足的俄罗斯军队部署在第聂伯河北岸的赫尔松城市周边,从军事斗争角度看,绝对堪称一种不折不扣的自杀性决策,这跟阿道夫希特勒的库尔兰防线没有任何区别,但反过来,就像希特勒的库尔兰防线一样,通过维持一条直指优势强大敌军心腹地带的前线阵地可以塑造自身政治强势的形象,显示出自己依然有能力威慑强敌而非单纯陷入糟糕的被动。而且更重要的是,借此可以满足最高统帅的幻觉——那就是通过塑造俄军依然处于强势地位的表面形象,来压迫敌对联盟的分裂,并鼓舞那些绥靖主义的支持。
希特勒当年在库尔兰防线的努力就是如此,哪怕战争进行到了1945年,这位杰出的统帅依然深信他可以借助强势的形象迫使英美与自己议和。
赫尔松战役的失败早就是必然的了,俄军不可能维持数万军队的后勤补给,前线的军队损失惨重,最精锐的部队面临不可恢复的打击,仅仅只是为了支撑领袖的幻觉。当美国中期选举结束之后,寄希望于西方内部变故的任何希望实际上都已经破灭了,在这种情况下,俄国军队才放弃了赫尔松——政治幻觉,才是这场战役坚持下去的唯一动力。事实上,在1945年3月的破败岁月里,元首的忠实支持者戈培尔先生不断向帝国元首讲述腓特烈大帝绝地反扑的故事——因为当时的反普鲁士同盟分裂了,元首直到自杀前的最后数天,还在寄希望腓特烈奇迹在自己身上重现。普京大帝何尝不是如此,他和他的追随者在信息新闻的海洋中不断抓捕放大反俄联盟内部的分裂迹象,试图从中找到不可能存在的希望,从而刺激不存在的获胜希望。这就是战败者的归途,从幻想中走向战争,从幻想中走向失败,俄国人丧失了伟大的斯大林大元帅那种赤裸裸的残酷现实主义,就必然会走向幻想的灭亡。自从伟大的斯大林大元帅离世之后,俄罗斯民族就不再伟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