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中国疫情防控措施优化调整,如何影响10类人群?

中国疫情防控措施优化调整,如何影响10类人群?

公众号新闻


注意到,文件明确了缩短密接隔离时长、取消入境航班熔断、叫停随意“静默”,也提出跨省“落地检”、准备重症床位及新冠药物等二十条举措。

11月11日,“健康中国”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 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记者注意到,文件明确了缩短密接隔离时长、取消入境航班熔断、叫停随意“静默”,也提出跨省“落地检”、准备重症床位及新冠药物等二十条举措。这些举措将对不同人群产生具体影响。

对于此番政策调整,《通知》提出,优化调整防控措施是适应疫情防控新形势和新冠病毒变异的新特点,不是放松防控或放开、“躺平”。我国是人口大国,脆弱人群数量多,地区发展不平衡,医疗资源总量不足,一些地区的疫情还有一定规模。受病毒变异和冬春季气候因素影响,疫情传播范围和规模有可能进一步扩大,防控形势仍然严峻复杂,必须保持战略定力,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


  • 密接人员

《通知》提出,对密切接触者,将“7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健康监测”管理措施调整为“5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隔离”,期间赋码管理、不得外出。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第1、2、3、5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第1、3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

及时准确判定密切接触者,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


  • 高风险岗位从业者

《通知》明确,对结束闭环作业的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由“7天集中隔离或7天居家隔离”调整为“5天居家健康监测”,期间赋码管理,第1、3、5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非必要不外出,确需外出的不前往人员密集公共场所、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 风险区域居民

对于“一刀切”、层层加码等问题,《通知》提出将加大整治力度。地方党委和政府要落实属地责任,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的防控政策,严禁随意封校停课、停工停产、未经批准阻断交通、随意采取“静默”管理、随意封控、长时间不解封、随意停诊等各类层层加码行为,加大通报、公开曝光力度,对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依规严肃追责。

风险区域由“高、中、低”三类调整为“高、低”两类,最大限度减少管控人员。高风险区连续5天未发现新增感染者,降为低风险区。符合解封条件的高风险区要及时解封。

高风险区外溢人员“7天集中隔离”调整为“7天居家隔离”,期间赋码管理、不得外出。在居家隔离第1、3、5、7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


  • 非风险区域居民

没有发生疫情的地区严格按照第九版防控方案确定的范围对风险岗位、重点人员开展核酸检测,不得扩大核酸检测范围。一般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只在感染来源和传播链条不清、社区传播时间较长等疫情底数不清时开展。制定规范核酸检测的具体实施办法,重申和细化有关要求,纠正“一天两检”“一天三检”等不科学做法。


  • 封控居民

加强封控隔离人员服务保障。各地要建立生活物资保障工作专班,及时制定完善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封闭小区配送、区域联保联供等预案,做好重要民生商品储备。

全面摸排社区常住人口基础信息,掌握空巢独居老年人、困境儿童、孕产妇、基础病患者等重点人员情况,建立重点人员清单、疫情期间需求清单。

优化封闭区域终端配送,明确生活物资供应专门力量,在小区内划出固定接收点,打通配送“最后一米”。

指导社区与医疗机构、药房等建立直通热线,小区配备专车,做好服务衔接,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和急危重症抢救制度,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拒诊,保障居民治疗、用药等需求。

此外,做好封控隔离人员心理疏导,加大对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的关心帮助力度,解决好人民群众实际困难。


  • 风险区滞留人员

《通知》提出要分类有序做好滞留人员疏解。发生疫情的地方要及时精准划定风险区域,对不在高风险区的外地人员,评估风险后允许其离开,避免发生滞留,返程途中做好防护。

发生较多人员滞留的地方,要专门制定疏解方案,出发地与目的地加强信息沟通和协作配合,在有效防止疫情外溢的前提下稳妥安排,交通运输、民航、国铁等单位要积极给予交通运力保障。

同时,目的地要增强大局意识,不得拒绝接受滞留人员返回,并按照要求落实好返回人员防控措施,既要避免疫情外溢,也不得加码管控。


  • 跨省流动人员


落实“四早”要求,减少疫情规模和处置时间。各地要进一步健全疫情多渠道监测预警和多点触发机制,面向跨省流动人员开展“落地检”,发现感染者依法及时报告,第一时间做好流调和风险人员管控,严格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避免战线扩大、时间延长,决不能等待观望、各行其是。


  • 入境人员

取消入境航班熔断机制,并将登机前48小时内2次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调整为登机前48小时内1次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对入境人员的“7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健康监测”调整为“5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隔离”,期间赋码管理、不得外出。入境人员在第一入境点完成隔离后,目的地不得重复隔离。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第1、2、3、5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第1、3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

明确入境人员阳性判定标准为核酸检测Ct值<35,对解除集中隔离时核酸检测Ct值35-40的人员进行风险评估,如为既往感染,居家隔离期间“三天两检”、赋码管理、不得外出。

对核酸检测Ct值35-40的入境人员予以进一步甄别,24小时后再完成一次核酸检测,如核酸检测Ct值<35,立即转运至定点医院或方舱医院隔离治疗;如核酸检测Ct值≥35,一般为既往感染,居家隔离期间“三天两检”、赋码管理、不得外出。


  • 学生及家长

排查长时间不开展线下教学问题

教育部和各省级、地市级教育部门牵头成立工作专班,逐一排查校园随意封控、封控时间过长、长时间不开展线下教学、生活保障跟不上、师生员工家属管控要求不一致等突出问题并督促整改,整治防控不力和过度防疫问题。


  • 卫生从业人员


做好床位、药物储备

制定分级分类诊疗方案、不同临床严重程度感染者入院标准、各类医疗机构发生疫情和医务人员感染处置方案,做好医务人员全员培训。

做好住院床位和重症床位准备,增加救治资源。

加快新冠肺炎治疗相关药物储备。做好供应储备,满足患者用药需求,尤其是重症高风险和老年患者治疗需求。重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做好有效中医药方药的储备。加强急救药品和医疗设备的储备。

有序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制定加快推进疫苗接种的方案,加快提高疫苗加强免疫接种覆盖率,特别是老年人群加强免疫接种覆盖率。加快开展具有广谱保护作用的单价或多价疫苗研发,依法依规推进审批。


━━━━━

一图看懂优化防控二十条措施






来源:新京报

声明:本公众号文章中的资源收集自网络,仅供参考之用,如发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本站内容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来源于网络善意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涉及有关言论与本站无关~

点击下面图片,了解产品详情



 请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好产品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祭拜林彪龙虾粥,拿铁多地调整疫情防控措施,最新汇总!全力构筑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防控共同体!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对疫情防控重点工作再研究再部署多区解除临时管控区,广州优化调整疫情防控举措卫健委优化疫情防控措施,美国CPI增速大幅回落 | 财经日日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最新!多地调整疫情防控措施,一图速览→疾控专家解读第九版防控方案和优化调整疫情防控二十条措施知网被罚 8760 万元,将解除与高校和期刊的独家合作协议;疫情防控措施改变后,多地仍鼓励就地过年早报 | 上海继续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措施;日韩两队相继告负,世界杯亚足联球队全部被淘汰速览!优化疫情防控措施要点版来了习近平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 听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汇报 研究部署进一步优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最新回应!各地已成立整治"层层加码"工作专班!疫情防控措施为何作出调整?国家卫健委:不是放松,不是"躺平"!疫情防控措施持续优化 国产新冠口服药阿兹夫定积极布局终端可及性优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和工農兵學哥同居一層疫情防控措施为何做出调整?详解来了!中国香港进出港航班最新疫情防控要求;中国澳门进出港航班最新疫情防控要求;前往或离开上海最新疫情防控要求;疫情防控措施为何做出调整?官方回应多地调整疫情防控措施,部分场所只查绿码疫情防控措施为何做出调整?会让疫情难以控制吗?官方回应→最新!多地机场调整疫情防控措施,一图速览→!12月6日起 进入首都机场航站楼不查验核酸!12月回国​特价舱位来袭!人民日报仲音:因时因势优化疫情防控措施贯彻落实优化防控工作二十条措施,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全面部署多地放宽疫情防控措施,荣耀借壳上市传闻被否 | 财经日日评多地调整疫情防控措施,一图速览早报 | 广州优化防控措施,生产生活有序恢复;张文宏团队最新发声:如何保护老弱人群安然度过疫情找牙医的体会关于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官方解读!多地调整疫情防控措施!《个人防疫手册》请查收女儿:你是我的摇钱树广东:即时优化调整四类人员健康管理措施疫情防控措施为何做出调整?国家疾控局最新解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