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孩子反复犯小错,聪明的家长“懒得管”

孩子反复犯小错,聪明的家长“懒得管”

育儿


告诉我,你也跟我一样为“孩子总犯同一个错误”而抓狂过!

孩子犯一次错,我积极纠正一次,结果他还是一错再错。一开始真的不理解,明明我已经用尽全力地帮他,怎么就不能让他记住并改掉这个错误呢?

直到我看了这项脑科学的研究,才发现原来“懒得管”才是我应该努力的方向


孩子小错不断,是大脑在明知故犯

人脑拥有两种思维模式:直觉式思考和逻辑式思考。

诺贝尔奖获得者丹尼尔·卡尼曼在《思考,快与慢》一书中,用系统 1 和系统 2 来形容它们:

系统1——直觉式思考:无意识且快速的直觉行为,纯自发、自主控制的状态。

如:不用思考,我们可以脱口而出1+1=2;判断物体的远近;感受气温的冷暖;躲开突然砸过来的足球;察觉别人不友善的态度。

系统2——逻辑式思考:需要集中精力,经过大脑思考判断,更复杂,更耗精力和时间。

如:需要思考,才能算出 18X26;背出自己的身份证号码;说出某食谱的做法;避免某项目中的差错;处理工作中复杂的人际关系。

系统 1:读出左边每个颜色词,很简单;系统 2:说出右边每个词的颜色,很复杂。这是大脑的两套系统在抗衡:第一反应的脱口而出 VS. 深思熟虑的判断分析。丨《思考,快与慢》


对于大脑发育不成熟的孩子来说,系统 1 占据上风,加上系统 2 需要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和耗费更多的精力,所以孩子的行为更多是非理性的、带有惰性的直觉性行为,这才导致一个错误反复犯。

但好消息是,科学家们发现,大脑对错误是敏感的,每次在错误发生前,大脑几乎同步就会出现一个脑电波ERN。[1]

每次出错,ERN就会增强,下一次,大脑对同样事件的响应就会渐慢,也就是会逐步从不经思索的“直觉反应”,进化到启用“逻辑思考”来控制行为。

犯错带来了大脑的成长,所以容易犯错的孩子,更容易在错误中有所收获。

但ERN的发展是缓慢的,没法一步到位。所以,犯错的现象依然会屡屡发生,只是会逐步减少。[3]

总结起来,就是:犯错前,大脑确实是“明知山有虎”,但错多了,慢慢就会悬崖勒马,“不向虎山行”。

所以,孩子总犯同样的小错,是正常的。只要我们给予时间,在不断地“复盘”和“控制”下,他们也能逐渐不再犯错。


爱犯错的孩子,大脑更聪明

一个吃饭总是掉勺子、掉米粒的孩子,确实看着气人。最气是这顿说了,下顿他还犯,让人实在难以拿出耐心等待他们的“知错能改”。

但美国斯坦福大学教育学教授乔·博勒,却用数十年深度研究学习规律,在结合神经学、教育学、心理学等理念的基础上,打破人们的错误认知,明确指出:

犯错才是大脑生长的最佳时机。

在乔·博勒教授的《学习天性》一书中,她举例了一项神经学家们做的研究,通过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监控做题者答对和答错题时大脑的活动状态,结果发现,大脑在答“错”题时比答“对”时更为活跃,表明大脑神经通路得到了增强和生长。

实验得出结论:人们每次犯错,大脑神经元突触都会被激活,这会促进大脑的生长。[4]

图片来源:《学习天性》


他特别指出,建立高效神经回路的最佳方式,是“激活它,犯错,再激活”。也就是,鼓励孩子犯错,并且在不断纠错中,让孩子进一步掌握知识,提升能力。

比起正确率,在错误中摸索理解力的边界,在试错、纠错中不懈挑战,不断突破,更能提升大脑的活跃度,发展脑神经的通路。

图片来源:《学习天性》

仔细观察,一个刚学自己吃饭的孩子,掉碗掉勺子是常态;慢慢地,餐具拿得稳了,但米粒还是掉一身;再大一点,米粒不掉了,但吃完用袖子随便擦嘴的恶习还在;好不容易再大点,桌面也干净了,吃完饭还知道擦嘴了,那时个头也快超过父母了……

在屡屡犯错中,经历了妈妈千万次纠正后,我们的“熊孩子”终于习得了“好好吃饭”这件事。同时提升的,还有手部精细动作训练,手口眼协调能力,卫生习惯,饮食习惯,餐桌礼仪……

我们无法一辈子给孩子喂饭,他们终归得在错误中成长起来。

学会“吃饭”是他们的功课,学会“等待”是父母的功课。


每次犯错都是大脑成长的机会

波兰作家显克维支有一句话我特别喜欢:

“如果每个孩子都能有一只温柔的手在引导他前进。而不是用脚去踢他的胸脯,那么,教育就能更好地完成自己的使命。”

每当我想开口训斥时,就会想想这句话,问问自己:当责备只能出气,引导才能让孩子向好,我该选择哪一个做法?

1、友好对待犯错行为,纠错不“揪”错


不是只有孩子低头、屈服、认错,才能彰显大人教育的正确,体现孩子悔改的诚意。揪着错误的小辫子不放,只会让孩子关注如何“避错”而不是改错,让我们失去教育的良机,也失去孩子的信任。

智慧的父母,会懂得对事不对人,不贴标签、不翻旧账、不幸灾乐祸,纠错不“揪”错。

《超人回来了》里有这样一个片段,爸爸朴柱昊起床看到家里一团糟,满地的麦片,光着屁股坐在麦片堆中的弟弟,趴在地上吃麦片的小姐姐。

面对灾难般的场景,他不仅没有发飙,反而是弯下腰,轻轻问姐姐是怎么回事?

图源丨《超人回来了》


姐姐战战兢兢地解释,因为弟弟饿哭了,所以她想拿麦片出来一起吃,没想到手一抖撒一地了。

爸爸听完,摸摸姐姐的头,跟她说了声“谢谢”,简单地一句话,让姐姐如释重负之余,主动帮爸爸收拾起残局。

所谓教育,就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朴爸爸不需要多说,但道理姐姐就都懂了。

大人给予的理解和支持,让孩子不畏惧犯错,并学着把注意力放在寻找解决方式上,他们会更有动力做好。

2、降低期待,给予成长时间


孩子毕竟是孩子,无论是能力还是认知都无法跟大人媲美。很多时候,犯错的孩子不是顽劣不改,只是大人的要求太高。


“怎么又丢了,一天到晚丢三落四”——孩子总是马大哈,找不到书和文具,但其实大人也总是找不到手机、忘记带钥匙;

“拿完东西要归位,你到底记住了没!”——孩子总是不愿意收拾玩具,刷完牙不懂得收拾杯子,但其实大人也有邋里邋遢、随手乱丢衣物的时候;

“写好看点,你这字真是丑死了!”——孩子书写惨不忍睹,一横一竖写得歪歪扭扭,但刚学写字时,每一笔对他们来说其实都需要使上莫大的力气。
每当孩子犯错时,蹲下身,用他的角度去看看,这件事是孩子“能力尚弱”,还是事件“难度太大”,亦或是大人的“要求太高”。

降低期待,耐心等待。

孩子的成长需要时间,听再多的大道理,也需要时间练习,才能内化成习惯。

图源丨图虫创意

3、不要剥夺孩子“试错”的机会


《孩子你慢慢来》一书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原野上有一群乳牛,成天悠闲自在地吃草,好像整片天空、整片草原都属于他们。直到有一天,一只小牛想闯得更远,碰到了一条细得几乎看不见的线——那是界线,线上充了电。小牛触了电,吓了一跳,停下脚来——原来这世界上有去不得的地方,做不得的事情。”

孩子的世界,最初并没有界限。界限的栅栏是在一遍遍的碰壁后才树立起来的。许多父母认为孩子犯错是关上了一扇门,实则是打开了一扇窗。

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之父桑代克,曾用小猫走迷宫来做过一个“尝试错误”的实验。结果发现,最初小猫在迷宫中兜兜转转,需要花很长时间才能触碰到开门的机关,侥幸逃脱。

可是当重复多次后,小猫瞎兜转的次数少了,花费的时间短了,成功的概率高了。训练到一定次数后,它们甚至可以直奔出口,熟练地触碰开关,快速逃脱。

曲线表明猫逃脱迷宫的潜伏期与实验次数的关系


桑代克认为:小猫顺利逃脱的关键,在于不断地尝试。在反复实验中,慢慢消除那些无用的行为,记住那些有助于逃脱的行为,建立有效行为和目标的联系。

孩子的每次犯错,其实也是如此。每一次试错,都是一次成长的摸索。每次错误中带来的尝试和思考,是比“准确无误”做对,更有价值的收获。

4、与其指责问题,不如指导行为


面对错误,指导孩子走出误区,比指责孩子犯错更实际。聚焦错误行为本身,进行正确行为示范,让孩子的关注点落在“如何改”,而不是“为什么错”上。

我们可以尝试这套“错误复盘”的对话模式——

①“发生了什么?”

不要一上来就“归错”,先听听孩子怎么说。孩子对事件进行回顾的时候,也是自我纠错的过程。

例如:“我刚才想拿明明的小汽车,他不借我,我就推了他。”(第一反应-直觉式思维)

②“你为什么想这样做?”

家长越能心平气和地倾听孩子,孩子越能够掏心掏肺地说心里话。顺畅的沟通渠道,能够让孩子遇事不逃避、不推卸,勇敢诚实地面对。

例如:“我不是故意要推人,但他不给我,我就着急了。”(第一反应-直觉式思维)

③“这样做的结果是你希望的吗?”

前面两步的倾听,让孩子的情绪有了疏通的渠道,情绪脑得以平复。此时,再引导孩子思考自己的行为,他们的理性脑会觉醒,会更愿意做出理性的判断。

例如:“不是,看到他哭了,我也觉得自己做得不对。”(回归理性-逻辑式思维)

④“那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做?”

引导孩子承担责任,寻找更合适的解决方式,建立恰当的行为习惯。

“我应该跟明明道歉,问问他可不可以把汽车跟我一起玩。”(犯错中成长的大脑)

⑤“你成功解决了这次问题,下次同样情况,应该怎么办?”

比起训斥孩子“你为什么总是做不好”,不如引导孩子“下次争取做得更好”。让孩子不只看到自己的错误,更看到自己的成长。发自内心的“知错愿改”,才能使孩子在面对挑战和难题时更有信心,更愿意挑战。


正如《正面管教》中所讲:“错误是学习的好机会。当孩子犯了错误时,我们可以引导孩子关注于解决办法,而不是让孩子从中付出代价。我们没有必要为了打翻的牛奶而哭泣,教育孩子也一样,我们需要向前看,而不是揪着孩子已经犯的错误让他付出代价。”

犯错是成长的必修课,每一次犯错,都是大脑学习的机会。智慧的父母都懂得“将错就错”,抓住教育的良机,助孩子成长。



今天再给大家推荐3本数学启蒙绘本 +1本数学游戏书!四套书搞定数学启蒙+小学数学!如果你还没有做数学启蒙,或者刚好处在幼小衔接,看这里就够啦!




编辑丨羚羊,人类幼崽观察家。 

参考资料丨

[1] Single-Neuron Correlates of Error Monitoring and Post-Error Adjustments in Human Medial Frontal Cortex

[2] 《Neuron》:“强迫症”是怎么来的?感谢这些神经元教会我们“失败乃成功之母”http://www.ebiotrade.com/newsf/2018-12/2018126165646501.htm

[3]《思考,快与慢》(美)丹尼尔·卡尼曼出版社:中信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年07月

[4] 《学习天性》,(英)乔·博勒,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22年04月

题图来源丨图虫创意

 相关阅读 


✍️
|作 者 招 募 & 投稿|
后台回复“投稿”,查看详情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这3种性格的男人,聪明女人不会动心,傻女人却爱到心里昨天北美机场飞机停飞,一片混乱!竟是因为码农犯了这么个小错误!孩子聪不聪明,看手就知道,聪明的大脑会在手上显“信号”9岁前,孩子还有​1次变聪明的机会,错过后悔一生亲历三国教育,发现怎样培养出世界上最聪明的孩子,是个伪命题人生有六错,一步走错,一生错!这3句话,聪明的父母烂在肚子里,而糊涂的父母却逢人就说走遍50多个国家,自嘲“懒”的妈妈决定带孩子回国读书饭店里最脏的两道菜,聪明人从不点,饭店老板:我自己都不敢吃!孩子知错不改,总重复犯一个错误,怎么办呢?如何让他长长记性?中國現在凴什麽在牛建议收藏丨央视强推神级辩论赛!大人小孩都应该反复看,40场值得反复刷烂的辩论赛 ,口才疯狂炸裂孩子变聪明的"黄金5年",有远见的父母都在逼孩子做这件事!同樓道的搶手男倒计时三天!闭着眼下单的爆品,聪明妈妈这样买邮轮的岸上活动 shore excursions一年级就开始学奥数?聪明的家长会这样培养孩子思维从“乙类甲管”到“乙类乙管”,疫情概念股走向何方?闭着眼下单的爆品早教盒子,聪明妈妈这样买节省上千元运动产生多巴胺?感情中,聪明女人一定坚持的7个原则!特别第4个领导说“有空来一趟”,别说“等一下”,聪明人用这3种方式回复医生:这个病5岁以下孩子高发,多半是家长“惹的祸”新的一年,聪明妈妈会给孩子定1个这样的小目标开车姿势不对落下顽疾,“近8成”车主每天都在重复犯错!《吸血鬼幸存者》手游版亮相TGA舞台,开发者居然“懒得赚钱”?9岁前,孩子还有​1次变聪明的机会,错过后悔一生!从“乙类甲管”到“乙类乙管”,重新定义新冠要注意这几点大彻大悟:5个人生哲理越聪明的孩子越难带?有这3种表现的孩子,说明很聪明男女相爱却做不成夫妻,那就这样做,聪明又有格局孩子出生时多少斤最聪明?科学家:越接近这个数才越聪明!“乙类甲管”和“乙类乙管”有何不同?权威解读→【好书推荐】全球发行超170万!全球最经典科普童书,聪明孩子人手一本!团购低至3折!魏坤琳的聪明脑力课:什么样的方法能让孩子更聪明?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