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校申请大军”:18万人申请某大学系误读,但的确变难了
▲ 2017年8月31日,香港九龙红磡,香港理工大学地铁口直通校园。 (视觉中国 / 图)
九位数的申请编号是随机生成的,前两位数字为入学年份。香港理工大学的工作人员强调,申请编号并不反映实际的申请报读人数。
张璇发现“上岸”申请者的雅思分数都是7、7.5,甚至是8,“港中文今年的录取案例中雅思6.5的人很少”。
针对授课式研究生课程,城大每年最多提供5000个名额,在2022/23学年,已收到超过56000份内地生的申请,几乎是两年前的三倍。
“香港理工大学申请超过18万人”一度引发关注,但这其实是个误会。
2022年10月24日,一名申请者将自己香港理工大学入学申请界面的截图,发布在社交媒体小红书上,其申请编号为23018××××。“18万人”的讨论由此引发。
香港理工大学的工作人员向南方周末记者解释,九位数的申请编号是随机生成的,前两位数字为入学年份。她强调,申请编号并不反映实际的申请报读人数。不过,她也表示,近两年内地学生报读有上升趋势。
虽然申请编号是随机的,但香港留学竞争愈发激烈的现象的确存在。香港多所高校近日向南方周末记者提供的数据,均显示了同样的上升趋势。
雅思分数节节升高
申请香港研究生的学生对竞争变激烈的直观感受,是录取条件的“变相提高”和其他申请者的优越背景。
张璇是南京农业大学的大四学生,从2021年暑假决定去香港留学就关注了好几个留学博主,他们会定期发布一些录取案例。在2021年参考录取案例时,张璇能对申请者的录取原因分析得头头是道,对比之下觉得自己“还行”。但今年的情况有所不同,雅思成绩6.5的她有点慌了。因为她发现“上岸”申请者的雅思分数都是7、7.5,甚至是8,“港中文今年的录取案例中6.5的人很少”。
郑州大学法学院大四学生易琳加入了一个香港中文大学法学院的申请群,群里有近四百人。她看到了来自上交、复旦、法大、人大等985院校的申请者。还有申请者报GPA,“以华东政法的同学为例,目前群里报出的绩点最低86分,差不多都是88,还有90多分的。这一类的背景院校和成绩水平在以往稳走港大。”
学校也察觉到了其中的变化。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岭南大学等高校均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2022/23学年的申请人数有所增加。香港中文大学传讯及公共事务处工作人员强调,“内地生申请修课式研究生的数字有显著增长”。
“显著”到何种程度?香港教育大学给出了更明确的答复。“在2022/23学年,申请报读修课式研究生课程的内地学生人数较前一学年增加达50%。”
香港城市大学收到的申请增长更为明显。学校传讯及公关处工作人员表示,针对授课式研究生课程(M.A.),城大每年最多提供5000个名额,在2022/23学年,已收到超过56000份内地生的申请,几乎是两年前的三倍。
对于香港留学的“火热”,留学中介启德教育也有统计。他们发现,从2018年开始,求学香港就已经呈现出上升趋势,仅2018-2019年间,申请量就同比上涨了21%左右。2020年开始受疫情影响,整体出境求学的人数均有所下降。到2022年,香港求学的申请量达到了历史新高,同比增长50%以上。
除了申请人数的增多,来自985、211院校的学生也在增加。启德教育基于每年服务的上万名留学申请者的情况发布求学报告。2022年报告中显示,2022年录取到香港前五院校的申请者中,超过50%来自内地的985、211院校。此外,还有一些积累了工作经验的985毕业生也加入了港校申请大军。
易琳注意到群里一名某985高校法学专业毕业、在能源运输行业工作了四五年的申请者。“港校这么注重实践经验,他的背景经历与港中文的能源法那么契合,没有办法跟人家竞争。”
部分海外本科生也将目光投向了香港。启德留学的亚太教育顾问主管丁肇帼发现,2022年录取到香港前五院校的申请者中,大约有20%的同学毕业于海外的本科院校,大多来自美国、澳洲、英国等国,他们在硕士阶段选择回流,到香港继续深造,这类学生的占比与往年相比翻了将近一番。
香港中文大学也向南方周末记者确认了这一现象,表示海外研究生的申请人数也有所增加。
针对日益增长的申请人数,丁肇帼分析,一方面印证了基于疫情和全球形势不确定的情况下,很多家长希望孩子就近求学;另一方面,在就业竞争愈发激烈的当下,硕士学历逐渐成为许多用人机构的门槛,导致读研成了一种刚需。
“卷不上”怎么办
决定去香港读研,除了距离近、学校QS排名高、国际化的教育氛围、文化差异能更快适应等原因之外,他们还有着自己的“坚持”和“巧思”。
张璇在高中就曾计划去香港读书。她2019年高考还报考了香港城市大学和香港浸会大学,因几分之差失之交臂,她将这个想法埋在了心底。
2021年夏天,通过江苏高校学生境外学习政府奖学金项目,张璇得以去澳门游学。多元的文化背景和教学氛围使她更坚定了留学的想法。
张璇与其他有留学计划的同学们交流之后,发现大家排在首位的迫切愿望是“摆脱自己的本科学校或专业背景”。她也不例外,不过,澳门的学校虽然也不错,但排名相对靠后,她还是将目标锁定在香港。
易琳的考量则有所不同。她对法学专业并没有太大兴趣,但读研似乎成了一条必经之路。按照内地的研究生培养机制,二至三年时间,还需要完成毕业论文,她觉得自己不一定能坚持下去。对比之后,她属意英国或香港一年制的授课型研究生,希望“拿到硕士文凭尽早投入工作”。
港校的申请标准包括院校背景、绩点、实习、科研和雅思成绩。意识到越来越“卷”,要想脱颖而出,申请者们势必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但到了目前阶段,他们能做的也十分有限。
张璇还在备考雅思,她今年考了两次都是6.5,其实已经满足学校的录取要求,但她计划在11月18日再考一场,“还要再考高一点”。
2021年6月,李欣然毕业于成都理工大学。她经历了两次考研失利,2022年2月,考研成绩出来后,她将目光投向了香港。第一次申请失败之后,她决定边工作边申请,目前正在准备第二次申请。李欣然表示自己“很平静”,即使这次没有被录取,她依然还会继续申请,“这条路我不管怎样都会走”。对她而言,最重要的是尽快考出更高的雅思成绩。
扩大申请香港院校的范围和专业也不失为一种策略。李欣然发现,与她一起申请的背景更为优越的学生,目标院校已经从港前三到港前五,再转向港前八。
易琳对此也深有感触,以香港城市大学为例,据她了解,以前二本学生都能申上,但今年,她所在的香港城市大学法学院的申请群中大约250人,其中80%来自985和211院校。
张璇最初决定“非新闻不上”,后来发现太卷了,不得不多申请一点。她目前申请了香港中文大学的新闻学专业以及香港城市大学的中国历史与文化遗产专业、传播与新媒体专业。11月15日,香港浸会大学将开放申请,她准备继续投递。也有人选择英国院校保底。
易琳拿到了英国华威大学的offer作为保底。华威大学的强势专业是商科,她觉得学校法学专业的认可度不高,原本想着大概率不会去。
到了11月8日,易琳看到了港中文法学院发布的第一批录取者的背景情况,她觉得在香港可能一个offer都拿不到了,“伦敦国王学院和爱丁堡对我来说是冲刺院校,如果英国拿不到其他offer,就要考虑华威或者gap一年了。”
易琳的群友们甚至开始世界海投。在港中文法学院的第一批offer出来后,他们这两天紧急加申荷兰、澳洲、新加坡和美国的大学。“像荷兰的莱顿大学,虽然QS排名不高并且很难毕业,但业内认可度高,就会有人投。”易琳补充道。
张璇还要等上一段时间才知道结果,虽然免不了焦虑,但她觉得自己释然了。“在当前这么卷的情况下,我能拿到一个offer就好,不会刻意追求学校排名之类的;当然确实有拿不到offer的可能,那也没关系,我就gap一年,好好准备,实在不行就明年再战。”
(应受访者要求,张璇、易琳、李欣然为化名)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