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被驱逐的底层,无家可归

被驱逐的底层,无家可归

公众号新闻

长按二维码进入理想国

房子,对每一个人来说意味着什么?

一处固定住所意味着我们有一个安身立命之地,不用去忍受辗转流离的心酸。

离乡在外打拼的人对这个话题更是有切身的体会,对于漂泊的游子来说,租来的那个房子成了我们辛苦工作一天后最大的依靠。“房子是租的,生活是自己的”,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在租来的房子里,投入大量时间、精力和金钱进行装修。在豆瓣的“租房改造”话题中,我们可以看到一间间原本简陋的屋子,是如何经过一番精心的布置,成为一个温馨、舒适的港湾。在外面再辛苦再疲劳,只要回到自己的小家,人们就会感到放松、安心和幸福。房子变成了家的缩影,是生活的载体。

但是如果突然有一天,我们的住所在半夜被粗暴的撬开,我们的居住权被剥夺,我们在“自己的家”里被扫地出门......房屋租赁市场里,租户相对于房东来说是弱势。即便是房东毁约,房客想要维权往往困难重重,令人不得不打碎了牙齿往肚里咽。对于社会的底层来说,这更为致命,因为被驱逐之后,下一站很可能就变成了收容所、废弃的空屋,甚至只能流落街头。

被驱逐,被扫地出门仅仅是房东无德吗?在看理想音频节目《阶层固化与流动:无限人生书单第八季》中,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严飞从阶层固化与不平等的角度,探讨《扫地出门:美国城市的贫穷与暴利》一书中的驱逐议题和住房政策。

理想国纪实系列

《扫地出门:美国城市的贫穷与暴利》

[美]马修·德斯蒙德 著,胡䜣谆 郑焕升 译

长按二维码进入理想国

《扫地出门》:何处为家

主讲人 严飞
来自看理想音频节目

《阶层固化与流动:无限人生书单第八季》


01

“不安全”的家


很长一段时间,学界关于阶层固化的研究都集中在宏观分层机制的讨论、中产阶级及特权阶层的问题上,而忽视了对于真正底层的关注。
这其中有很多复杂的原因,一方面包括人口比例和阶层地位、政治变迁和学术发展、新闻报道与大众心理等,另一方面也存在社会最底层和特定群体问题繁杂棘手、调查更加困难的现实问题。但是在全球经济发展放缓、贫富差距持续拉大的当前背景下,无论是从社会发展还是社会公平的角度,社会最底层的贫困问题都猛然凸显出来。而这其中,住房问题,又成为社会底层最为迫切的问题。回到中国的视角,租房、买房就更不仅仅是底层的,而是全社会的核心问题之一了。
今天要和大家介绍的《扫地出门:美国城市的贫穷与暴利》这本书,可以说从住房角度为我们撕开了一道阶层固化的口子。正如此书作者马修·德斯蒙德(Matthew Desmond)在书中所说的那样:“穷人被摒除在关于不平等的讨论外,就好像我们觉得富人与中产阶级的生计与自己息息相关,而其他人包括穷人则可以忽略不计似的。” 
马修·德斯蒙德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社会学系教授,他视角敏锐,关注居住正义、城市生活、底层剥削。2016年,这本书一经推出就被评为《纽约时报》书评年度十佳好书和全美书评人协会奖年度图书,更在2017年获得了普利策非虚构类作品奖。比尔·盖茨和哈佛大学公共政策教授罗伯特·帕特南(Robert Putnam)称赞其“形象描绘了美国贫困人口的生活群像”、 “让我们重新审视美国的贫困问题”。
尽管现在距离本书的调查与写作已过去十年时间,美国底层面对的生存居住环境反而更加严苛了。根据美国劳动统计局的官方数据,这十年内,美国全国平均工资指数的年均增长为3.3%,而全国平均主要住宅租金的年均增长却是3.8%,也就是说,工资的提高根本追不上房租的飞涨。《扫地出门》中所描述的痛苦仍在不断发生并愈演愈烈。
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大家也许会有跟我类似的感觉,觉得这更像是一部描绘生动细碎、场景不断转换的纪录片,而不像通常意义上一本枯燥乏味的学术著作。我们会感叹作者选择了最佳的呈现方式去呈现出贫困的底层被驱逐出家园背后的那些盘根错节的故事,包括失业贫困、福利低保、房租市场、毒品泛滥、种族歧视等;以及参与其中的各个角色,这里面有被驱逐的房客、精明的房东、求助的亲友网络、清理搬家公司、法庭法官、收容所和社工、教会牧师等。

我想,这本书之所以可以这样全景式地将城市底层被驱逐的原因、过程和后果清晰而完整地展现在我们面前,是基于德斯蒙德在威斯康辛州的密尔沃基地区进行的极其扎实的第一手田野调研,在发现一些根本性的问题仍无法由田野调查回答后,他又启动了名为《密尔沃基地区租户调查》的工作,与采访人员一起“勇闯密尔沃基最让人心惊胆寒的社区”,获得了关于住房、居民流动性、驱逐与都市贫穷极其珍贵的资料。除此之外,他还从法庭的正式驱逐记录中提取了2003-2013年几十万笔的案件,揭示了驱逐发生的种族歧视和性别差异;又在2011年面对面采访了250名出席驱逐法庭的租房者、旁听了无数场驱逐听证会,从而理解遭驱逐群体到底面临着怎样的处境和心境。只有通过如此多种研究方法和不同的资料来源,才能最终实现德斯蒙德所说的那样:“拼凑成一幅前所未见的浮世绘。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私人租房市场是一股多大的力量,也可以了解到这股力量是如何形塑着美国穷人的家庭与社区生活。”


02

当从自己的房子里被驱逐


在《扫地出门》中,德斯蒙德首先解释了一个吊诡的现象,那就是普通的民众为何会从自己的房子里被驱逐出去?美国城市贫民窟又如何成为了资本的暴利摇钱树?
德斯蒙德发现,自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以来,大量家庭因无法支付房贷按揭被扫地出门,原有住房被银行收回进行大批量拍卖,被驱逐的家庭除了租房别无选择。这就造成了在房价一落千丈的同时,房租市场不降反升。
譬如说,在威斯康辛州密尔沃基市,一位叫做谢伦娜(Sherrena)的房东就瞄准了这一机会,作为极少有的黑人女性全职房东,她敏锐而大胆,几乎以每个月一间的速度购置房产,遇到没办法全部付现的时候,她就去找银行申请传统房贷,甚至去找有钱白人放的私人高利贷。谢伦娜在黑人贫民区买的这些房子特别便宜,因为它们本身毫无升值空间,但是正是因为便宜,用来放租却有利可图。穷人(尤其是黑人)买不起房,只能租房;别处的好社区根本不愿租给这些人,他们就只能在贫民区里租。因此,谢伦娜在旧城区拥有36个房屋单位出租,这里面住的全是在贫穷线上下挣扎的弱势者,靠着这些,她每个月可以净赚1万美元。月入1万美元是什么概念呢?谢伦娜的很多房客的年收入都不到1万美元。这就难怪她自鸣得意地说:“贫民窟是个好地方,那儿是我的金母鸡。”
贫民窟成为摇钱树也就罢了,但房客的基本生活权利没有保障,完全处于弱势地位。按照我们的常识,房东就应该为住户提供干净卫生的居住环境和基础设施的修缮,或者退一步说,房屋得符合“基本建筑规定”和“最低生活标准”。并且理论上政府也有房屋管理检查队会来监督。然而现实是,在全美包括密尔沃基在内的各个城市,租金合理的房屋存量越变越少,乃至于消失,低收入家庭只能开始抢占更便宜的住房资源。廉租房的供不应求也让房东们了解到一件事,那就是在每一个租房家庭的背后,都还有几十个同样的家庭在排队等候。在这种情况下,就很难想象房东们有动力去修缮房屋、因房屋条件差而降租,或是原谅租户拖欠房租了。
“花最少的钱赚能赚到的利润”成为了房东眼前明摆着的事。一旦房客有任何欠租或违约在前,法律的保护伞失效后,房东就可以对租房内坏掉的东西采取放任不管的态度,房客就得忍受堵塞的洗碗槽和浴缸、墙壁上破的大洞、脱落的阳台门和塌陷的天花板。其实房客不是不知道自己的权利,只是对于这些社会底层来说,维护权利的代价他们负担不起。
对此,人类学家项飙在这本书的中文版推荐导读中一针见血地指明,贫民窟之所以能够成为暴利的摇钱树,并不仅仅因为穷人在资本链条中处于被剥削的地位,而是在被扫地出门的恐惧下,“他们不断突破自己生存条件的底线——吃本来不能吃的东西,住本来不适合住的地方——为没有价值的房子创造出了不菲的租金收入。”于是,在资本的运作机制下,一些人的贫困反而被转化成了另一些人的超额利润,富者越富,贫者越贫,阶层不断向两极分化甚至固化。
在此基础之上,《扫地出门》进一步清晰地呈现了底层家庭、社区和孩子为驱逐付出的惨痛代价。
德斯蒙德发现,当今美国大多数贫困的租房家庭得花费超过五成的收入在“住”这件事上,更有至少有四分之一的家庭要用七成以上的收入支付房租和电费。在这种状况下,很多人只能咬牙度日,挨饿受冻、不能添置冬衣、不能看病,就成为了常态。我们也可以想想,在我们的日常开销中,房租或者房贷,大概占到多少的比重。
然而即使是这样脆弱的生活,也很难维持下去——生活中任何意外的伤害,无论是暂时的收入来源减少、受伤生病、亲友去世,都会无奈地导致房租的拖欠,更别提在“坏社区”泛滥的毒品、抢劫和暴力问题。房租一旦拖欠,房东就更有理由不维护房屋了,这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当房租拖欠的时间一长,房东就会自行或通过法庭发布“驱逐令”,让这些租客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必须得从房子里搬离出去。很难说哪一天放学回家,孩子就会发现自己家的床垫、冬衣、冰箱、碗碟已经被通通扔在路旁。
有一些家庭,就真的是这么被从自己的家中驱逐了。书里写了另一位年轻、但有三个孩子的单身母亲阿琳(Arleen Belle),就遭遇了这种厄运,在最开始被逐出家门时,她将还有价值的东西寄存进了仓储库,然而在大儿子博西(Boosie)不知道是弄丢了还是偷了仓储费之后,所有的东西就都被没收拍卖了。后来她由于改了地址等各种原因,导致福利社保也被暂停,没有了救济补助,再加上好不容易找到的一间破旧公寓又被人持枪抢劫,种种不幸之后,她只得又逃回了收容所。但是,她还有年幼的孩子,在收容所也很难住下去,再后来她找到的新公寓条件更破,月租却涨得厉害,一个月要600美元,而她一个月能收到的社会福利支票只有628美元。也就是说每个月可支配的钱只有28美元,大概相当于200多块钱。在这种情况下,被停电就是迟早的事。终于在断电的那天,她的孩子被社会福利机构带走了。
阿琳的故事不是个例,相同的境遇还发生在有着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的母亲瓦内塔的身上,而她在毫无希望的生活下选择了抢劫,最终被判刑六年。

我们可以看到,这种驱逐连带的伤害不容小觑:家庭很可能会被拆散,抑郁和疾病随之而来;即便家庭还在,也会被迫搬至危险的治安死角,住进条件更差的房子;街坊邻里的联络纽带根基被连根拔起,社区轰然瓦解;年幼的孩子们成了无辜的受害者。而美国每年从自家被驱逐的户数,已不是几万户的问题、也不是几十万户的事情,而是会有多达几百万的人流落街头,或被迫委身于收容所。因此作者德斯蒙德沉重地提出:“直到最近,很多人还不知道住房问题之严重,也不知道它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唯一知道问题严重性与后果的,是亲历痛苦的那群人。学界、媒体、主政者多年来对驱逐问题视而不见。有一件事我们可以确定:美国的现状是一种极度的不平等、是不给人机会翻身、是对人类基本需求的否定与罔顾、是看着人无端受苦还去充当帮凶。”


03

一线希望


面对这样的社会性难题该怎么办呢?德斯蒙德主要讨论了两种解决方向。

第一种方案是在房屋法庭内向弱势的低收入家庭提供政府资助的法律服务。然而现实却是,“九成的房东都备有律师,而九成的房客却孤身一人”。濒临驱逐边缘的低收入家庭得不到公设辩护人的帮助,但其实只要有律师的协助,房客能续住的胜率就会提高很多,驱逐就不会那么轻而易举。德斯蒙德进一步指出,只要提供几个小时的法律援助,在“上游”多费点工夫,就可以在“下游”省下许多社会成本。比如在纽约市的南布朗克斯区,当地政府在2005-2008年间为1300多个家庭提供了法律援助,结果成功驳回了86%的驱逐申请,而此项法律援助计划大约花费了纽约市府45万美元,至于后续省下的经费,光收容所的开销就剩下了70多万美元,更不用说孩童与家庭分离等驱逐后遗症的避免。

但是德斯蒙德也清楚看到,光靠律师,并不能根除美国租房驱逐的弊病,因为问题的根本在于房租的飙涨不止、穷人能够承担的房子濒临消失,资本和市场使得“烂社区”成了一门“好生意”。他尖锐地指出:“让房东能合法漫天喊价的,不就是政府吗?政府补贴高级公寓的兴建,让房租越喊越高,让穷人的选择越来越少……只要房东申请,就会派执法人员去强制驱逐的,还是政府。” 需要说明的是,德斯蒙德在这里并不是要把房东和政府说成是贪得无厌和狼心狗肺的恶人,而是想要凸显:当前社会在处理贫穷问题时的复杂矛盾与过低的效率。好像很多人都在做事,但极度的不平等就是会在所有人眼睁睁的注视下发生。

因此,德斯蒙德提出了第二个解决方向:大幅提高政府租房券计划的规模,把全美低收入家庭“一网打尽”。拥有租房券的家庭,也就意味着房东对这些家庭所能收取租金是有一个上限的,也就相当于变相的提供了租房补贴。当然,租房券的设计也必须从稳定租金和租房成本控管下手。在数以百万计的贫困家庭在私人租房市场无助挣扎的时候,通过租房券提供安全和稳定的居住机会。这将使美国劳动力的素质获得稳定的提升,也给予穷人和下一代一个公平的生存机会。

然而问题却是,谁可以申领到租房券呢?等待租房补贴的家庭,有着长长的排队申请名单,每四户条件符合租房补贴的家庭,就有三户什么帮助都得不到。前面提到的单身目前阿琳,有一天就跑去了密尔沃基市府的房屋管理局,去问申请租房补贴的排队名单。结果透明玻璃后的工作人员告诉她:“名单根本没有动。”在她的前面,还有超过3500个等待租房补贴的家庭,而这个名单在过去的几年里几乎没有发生变动。


04

蜗居


《扫地出门》毫无疑问是一本社会学杰作,它揭示了美国底层居住权被榨取为暴利的不公,然而我们也需要看到,在书里还是缺乏了一些对底层因贫困而被驱逐原因的深入讨论,包括美国城市愈演愈烈的毒品问题、种族问题、生育问题和暴力问题,我认为这些才是底层被驱逐的根本原因。德斯蒙德的最厉害之处在于,他通过《扫地出门》“驱逐”这一关键现象清楚地呈现出了美国社会底层的困境与挣扎。

与美国相比,中国的情况或许略有不同,但是对居住正义的追求、被扫地出门的恐惧、社会阶层固化的焦虑感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

在大城市蜗居在被隔断出的违规合租房、因无力接受涨租而被迫搬家、在奋斗的城市却买不起房最终只能回老家、孩子因为条件不够无法上学、抢手学校周边学区房的激烈争夺、一背五六十年的房贷……在中国,“房子”尤其代表着安全、尊严、自我和意义,而没有房子仿佛就无法实现当前生活的稳定立足。人们害怕从出租屋中被驱逐、害怕从奋斗的大城市中被驱逐、害怕下一代从竞争的起跑线上被驱逐。于是,我们好像也生活在“扫地出门”的循环里:为了买房安家,我们不断忍受工作的底线,无论是工作时长、要求还是薪水,被尽可能多地榨取剩余价值;而这份忍受又使得“家”这个避风港显得更加珍贵。在这样的循环里,住房成了唯一的价值,我们却与美国贫民窟里的人们一样,被异化成了暴利的实现工具。

我之前也曾经参加过有关改善北京市公租房小区的研讨会,我们发现,尽管在过去的十年里,北京市大力推进公共租赁住房的建设,去改善城市里住房困难群众的居住条件,但公租房建设依旧面临着基层组织缺位,社区居委会迟迟不能入住;公租房小区由于是保障性住房,因此在设计规范中小客车停车位比例过低,车位少停车难,多数小区无法满足租户的实际停车需求。同时,很多独居老人、慢性病患者等特殊群体的需求,在公租房小区里也难以得到满足,而租户群体也会被贴上污名化的标签。公租房小区的治理体系建设,不仅仅是政府的事情,也亟需社会组织和市场的力量协同共创。

特别推荐

阶层固化与流动:无限人生书单第八季

主讲人 严飞

长按扫码👆收听音频

《扫地出门》

[美]马修·德斯蒙德 著

胡䜣谆 郑焕升 译

长按二维码进入理想国


👇阅读原文,《扫地出门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旧金山居民利用盆栽绿化来阻挡无家可归者营地西雅图华人抗争取得初步胜利:金县取消在中国城附近扩建无家可归者庇护所好心收容流浪汉,没想到是头白眼狼!华人女子落得无家可归颠覆|高福利加拿大就能安心养老?看看这些无家可归的老年人吧!洛杉矶1500万美元,为500名无家可归女性及其家人提供住房和医保...沉雁:与老美的关系,不是你想搞好就能搞好的华人女子好心收留流浪汉,包吃包住,最后却落得无家可归!还欠下一大笔债务...4年前好心收留流浪汉,如今她家被一群流浪汉占领,自己无家可归了…[颠覆]高福利加拿大就能安心养老?看看这些无家可归的老年人吧!阻止普丁使用核武器的关键是什么?圣马刁县为解决无家可归将关注预防无家可归者桥下搭建营地,被水冲走,1人死亡,2人失踪,3人获救!悲催!加国母女买联排屋,因这无家可归,恐破产和失去房子这叫啥事?美78岁老太因给“无家可归者”提供热食被逮捕芝市无家可归者营地引不满,政府清帐篷也遭骂!中国留学生订不到宿舍而“无家可归”?!学生通宵排队订宿舍在日中国护照10年英国签证!突发!本拿比公寓发生严重火灾!2人被送往医院!多人无家可归!无家可归?睡帐篷?No!一名男子在好莱坞人行道上建造了精心设计的无家可归者营地!老外想象中的China和中国人居住的中国的区别冬天小心! 大温遭遇三级干旱! 雪山全秃! 公寓大火! 近百人无家可归突发!女警员大温无家可归者营地被刺死!这中学附近1男1女陈尸车内可怕!洛杉矶Target超市随机砍人事件,9岁男童被刺穿肩膀,亚裔女子被刺穿胸部,又是无家可归男子所为这叫啥事?美78岁老太因给“无家可归者”提供热食被逮捕。纽约公校有10万无家可归学生 辍学率极高引关注读书不容易!加拿大女留学生一家连吃三个月面条!差点沦落到无家可归...洛杉矶新市长刚上任就发布紧急状态!无家可归者问题严重缓解游民无家可归等问题芝市长拟推微型住宅项目奥巴马与拜登周末到访天普大学|东北区一无家可归者被打劫自行车还遭枪击|免费新冠测试剂领发恐怖!弗罗里达学生当街射杀5位无家可归者,爆头一位孕妇……我最喜欢的旅游方式 - 人少游至少25次被捕前科!! 无家可归男子涉嫌强奸纽约慢跑者被捕!! 在这边慢跑的纽约人小心!被捕了又准备放了..华人女好心收留流浪汉,包吃包住,最后却落得无家可归!还欠下一大笔债务...励志! 美国脱衣舞娘成作家 曾无家可归 却因一顿饭改变人生因为安省政府这个行为,多伦多女留学生一家连吃三个月面条!差点沦落到无家可归...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