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我,芬兰妈妈,在中国生活20年,一怒之下带女儿回国……

我,芬兰妈妈,在中国生活20年,一怒之下带女儿回国……

公众号新闻

本文授权转载自公众号:外滩教育(ID:TBEducation),作者周滢滢



前段时间,看到一个很有意思的视频。


一位中文非常流利的芬兰妈妈,网名“芬兰卡姐”,分享自己为什么不惜放弃自己在中国的事业,也要带女儿回芬兰读书。


卡姐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芬兰人,因为从小跟随父母在中国和芬兰两国读书和生活,后来又定居广州,从事酒店业和旅游业,还嫁给了一位东北小伙。


可在几年前,卡姐却放弃自己在广州辛苦打拼的事业,以及积攒了十几年的人脉,毅然带着女儿从中国的国际学校,回芬兰读书。


卡姐和女儿Emilie在中国


是什么让卡姐下了这么大的决心?


卡姐在视频里分享说,孩子在中国太受宠了,小小年纪,已经学会仗着妈妈的总经理身份,在员工面前摆架子、耍优越感。自己和丈夫对她再怎么严格,也敌不过身边的大环境对她的“过分宠溺”。


她希望女儿能明白,自己就是一个普通家庭的孩子,要学会过普通人的生活。


如今,卡姐已经带着女儿,从中国的国际学校转战芬兰,就读于芬兰首都赫尔辛基的一所公立学校。


外滩君很好奇,卡姐的女儿回芬兰以后,在学习和生活上会遇到什么样的变化?像卡姐这样的芬兰妈妈,又是如何看待两国教育差异的?


在洋溢着圣诞氛围的一天,我们连线了远在芬兰的卡姐。



从中国回到芬兰

重新成为一个“普通”的孩子


卡姐感慨,回到芬兰以后,女儿Emilie最大的变化就是,重新变回了一个“普通”的孩子!


这正合卡姐的期待。


在中国,Emilie虽然从小读的是双语幼儿园,但因为是为数不多的外国孩子长相,老师和周边的人都给了她额外的关注。


每一次活动和表演,她都占据C位,大家的目光都会被这个酷似洋娃娃的女孩所吸引,女儿也很享受这种自带光环、成为人群焦点的感觉。


Emilie和她的中国小伙伴


卡姐不希望女儿有着这样的误解:因为自己外表和别人不一样,就比别人更优秀。


可是,大环境对一个孩子的“宠溺”往往是方方面面的,很多时候也并非因为她是外国小孩。


卡姐曾在广州一家国际顶级商务酒店担任总经理职务,女儿在酒店里在和工作人员相处过程中,有时会耍一些“小聪明”,来满足自己的需求。卡姐对这样的事情非常反感,不止一次告诫女儿要尊重他人,不能太随心所欲等等。


然而,卡姐身边的其他人,哪怕是被女儿“冒犯”过的酒店员工、保安,却都觉得无所谓,“孩子还小嘛,没关系的,不和孩子计较”。


Emilie在酒店体验烘焙


就连卡姐家里的保姆阿姨,也都会背地里满足孩子的一些“偷懒行为”。


比如卡姐明明要求孩子自己走路回家,但是敌不住孩子软磨硬泡,保姆阿姨就会心软,偷偷骑电瓶车去接孩子回来;


再比如,卡姐要求孩子和保姆阿姨一起搞卫生,帮忙做家务,但是只要孩子撒一撒娇,保姆阿姨也就“包办”了,还要帮着孩子圆谎......


在中国这样的故事可能见怪不怪,在隔代养育中也经常能看到。


但对于一个芬兰妈妈来说,却感到难以接受。卡姐认为,如果整个大环境都对孩子都很“心软”,甚至有时候不讲原则,这对孩子的成长并非好事。


“孩子是很聪明的,他们能够敏锐地察觉到,周边人和环境对自己其实是‘降低要求’的,也就学会了在家长面前‘说一套,做一套’。而父母很多时候也很无力,毕竟我们不可能一直盯着孩子。”


卡姐和女儿Emilie


借着这次回芬兰,卡姐希望能给女儿换一个环境,在一个没有人“惯着”自己的地方感受另一种生活。


果然,回国以后,横在女儿Emilie面前一个最大的挑战就是,急需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


因为在中国读书期间,每天上学放学都有校车接送,回到芬兰以后,女儿甚至不知道怎么搭乘公共交通。看着比自己小很多的孩子都是独立上学,她自觉惭愧,觉得自己就像个傻子。


家里不再有保姆阿姨了,所有力所能及的事情,都需要自己干;在学校更是如此。


在芬兰课程体系里,会经常看到烹饪课、手工课、木工课等这些课程。今天国内教育体系提倡将劳动技能课纳入义务教育体系,还算是一件新鲜事儿,可是在芬兰,这样的课程已经扎扎实实推行了很多年,而且占据挺重要的地位。


在芬兰,从小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已经成了一种教育传统。


有意思的是,芬兰的手工课也经过了一些迭代。


在卡姐小时候,男女生要学的内容完全不同,女生可能是织毛衣、使用缝纫机等;而男生则是一些比较粗犷的手工,比如做木工、修理桌椅等。


现在则没有性别差异了,女孩子同样会电工木工,男孩子也要学织毛衣和缝纫,这都很正常。


卡姐说,好在女儿一向对艺术类课程感兴趣,这些课程让她感到特别兴奋,趁着这样的机会,也好好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


卡姐在中国工作期间接受采访


说起芬兰的这些课程,大家可能会感到不可思议:孩子宝贵的时间,不花在学习和刷题上,而是浪费在这些“敲敲打打”上,有什么意义吗?转念一想,这样的操作,似乎也只有“佛系”的芬兰才能做到。


原先卡姐也没考虑过这背后的逻辑。


如今,因为有在中国和芬兰两国工作和生活的经历,她越来越意识到,培养孩子动手能力的重要性。


在她看来,动手能力,其实就是一个孩子独立自主的体现。虽然它不属于我们常听到的“21世纪核心竞争力”,也不是什么“核心素养”,却影响着一个孩子的责任感、幸福感。


就像卡姐女儿现在给家里换个灯泡,修理个小物件,都是手到擒来,也不会觉得这超出了自己分内之事。


这些年,卡姐目睹了很多中国孩子,因为被家庭、被学校“保护”地很好,从小到大就像生活在一个巨大的泡沫里,除了学习之外的所有事情,都不需要他去探索和体验。学校里没有相关课程,家庭里也没有这样的意识。


“我看到了很多不可思议的现象,一个十几岁甚至已经成年的孩子吃饭,家长还要帮他把饭菜盛好,就差要喂孩子了。”


她认为,这些孩子哪怕成了学霸,他们的内在自我也是非常虚弱的,和真实的世界好像隔着一层,内心永远是那个脆弱的“孩子”。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孩子,也缺少一颗感恩之心,将“不劳而获”视作理所当然。


更重要的是,孩子总归是要走向社会的。被父母“大包大揽”的孩子,根本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能做什么,在人生道路上也会很迷茫。


卡姐和女儿Emilie



“芬兰孩子没有学习压力”

这是绝对的误解


回到芬兰,Emilie的学习又会发生什么变化?不说秒变学霸,起码应该如鱼得水吧?毕竟,芬兰教育可是公认的“佛系”。


没想到,并非这样。


“芬兰孩子虽然不像中国孩子学习那么辛苦,在校时间那么长,但是绝对不是没有压力的。”卡姐表示,大家对芬兰所提倡的“快乐教育”有一种误解,以为芬兰孩子没有学习压力。


其实,外界盛传的“没有考试”“没有作业”“每天只学三个小时”这种没有压力、自由而散漫的学习体验,主要是在小学三年级以下。


到了小学高年级以后,芬兰孩子也是有学习压力的,需要学的科目内容也很多,只不过大多数学习内容会整合在某一个大主题下进行探究,即“现象式学习”。


芬兰孩子的压力,主要体现在自主学习上,要求孩子对自己负责。


卡姐介绍说,比如,女儿Emilie所在的学校,班主任不像中国学校的班主任,是班级里统领一切、事无巨细的“大管家”。在初中,学生一个星期见不到班主任都很正常。


在这里也没人逼你学习。特别是到了初中,相比小学,对学生自主性的要求更高,从选课、安排课时、到小组讨论、作业完成,都可以自主支配


这也是为什么,一些中国孩子来到芬兰以后会“水土不服”。中国家长没有意识到,芬兰孩子都是从小开始,就开始锻炼“自己做主”的意识,尝试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在国内一直被老师、家长推着走的孩子,到了芬兰,还真的会不习惯。


在芬兰的教育体系里,学校与家长之间会保持着一种界限感。比如,学校不会动辄给家长布置任务,更不存在“家长陪孩子写作业、给孩子检查作业”这种情况。


在中国生活期间,尽管Emilie读的是国际学校,但卡姐依然感到一种来自学校的压力。微信群沟通、阅读打卡、亲子作业,都曾是她作为妈妈的日常工作。


“在芬兰,如果孩子没完成作业,老师不会认为是家长的问题;但是在中国,如果孩子作业没完成,家长好像成了第一问责对象。”


芬兰这样的教育理念,对于家长来说的确是极大的“解脱”。


卡姐身边也有很多华人家庭,因为各种原因带孩子来芬兰读书,误以为来到了一个可以“躺平”的国度。


卡姐提醒,其实在芬兰并没有所谓的“躺平”,芬兰家长也很看重孩子学习,会带孩子参加各种兴趣班。“只不过,我们推娃的方式和重点不一样。”


比如,芬兰孩子考高中和考大学,同样是要经过择优录取的选拔,为了备考心仪的大学和专业,需要从初中开始就规划自己的专业学习。


另外,芬兰孩子的课外时间都会被填得满满的。卡姐弟弟一家有三个孩子,一到放假,家长就要开车带孩子穿梭在不同的兴趣班之间。


“一样的,芬兰家长也很重视孩子的兴趣特长培养,不过很少有功利心态,更多是希望孩子能培养出自己的人生爱好。”


Emilie学习舞蹈


当然,芬兰孩子也会犯懒,家长也需要和孩子“斗智斗勇”,想出各种办法,帮助孩子坚持下去。


卡姐观察发现,相比较中国家长,芬兰家长更懂得如何“顺势而为”,换着花样去引导孩子,而不是“来硬的”。


比如,Emilie小时候很想成为迪士尼公主,卡姐就顺势去启发孩子:“你觉得公主需要什么技能?”Emilie回答说:“公主都会跳舞”。


“除了会跳舞呢?”孩子想了想又说,“还要会外语,因为王子可能是外国人。”卡姐趁机诱导孩子,“那你想学好舞蹈和外语吗?”


这样一番引导下来,舞蹈和外语,都成了孩子自己的需求。


Emilie在学校穿着芬兰的民族服装


随着孩子长大,卡姐鼓励Emilie学习某项技能的方法,也会适时改变,但她总会尝试和孩子当下的兴趣爱好、志向相结合。


“很多时候我们不愿意去学一样东西,只是没有找到为什么要学它的理由。对一个小孩子来说,为什么要学语言?如果说辞是可以对付考试,或是未来更有竞争力… …这样的理由是打动不了孩子的。”



并非每个孩子都是“学霸”

芬兰教育让普娃变得自信


这些年随着芬兰在PISA测试中的亮眼成绩,已经让芬兰教育成为一种传奇,吸引了世界各国教育人士前来学习。


当然也有不少中国家长慕名前来,在这个人口只有500多万的北欧国家,寻找一种适合孩子的理想教育。


从小亲历过中芬两国教育的卡姐认为,我们需要卸下对芬兰教育的滤镜,重新看待中国和芬兰教育的差别。


就拿卡姐的个人经历来说。她从小跟随父母在中国和芬兰两国读书、生活。高中毕业后,学习成绩优异的她,考上了芬兰的外交学院。入学之后觉得不适合自己,又退学,重新考上了赫尔辛基商学院,学习商科,后作为交换生在中国人民大学学习。


在卡姐的学习生涯中,她的语言天赋也很快得到了体现。小小年纪,她就泡在汉语、芬兰语、英语的多语种环境里,不但没感到混乱,还能自如切换。


童年卡姐和家人在中国台湾生活过一段时间


后来她又学了瑞典语、德语、西班牙语,汉语也越发流利。这还不算什么,她居然还会讲闽南语和广东话。用她的话来说,“学语言,就是我的放松方式”。


在短视频媒体上凭借着一股“大碴子”味的东北口音普通话,卡姐一度成为“网红”,为中国粉丝打开了一扇了解芬兰的窗口。


俗话说,“虎父无犬子”——妈妈的语言能力这么强,女儿应该也差不了吧?


还真不是这么回事。卡姐说,“不得不承认是有语言天赋这回事的,我的女儿就属于语言天赋很一般的孩子。”


尽管她有着和卡姐相似的“跨文化生活”背景,但是女儿却出现了一种语言上的混乱。因为在学校里说中文和英语,在家和妈妈说芬兰语,导致女儿每一种语言都学得很费劲。更重要的是,她对语言学习缺乏卡姐小时候的那种激情。


这也让卡姐意识到,女儿的天赋和兴趣不在语言上。认识到这一点,也就少了很多焦虑。


对比自己和女儿两代人的学习经历,卡姐最大的感悟是,中国式教育可能更适合那些学习成绩拔尖的孩子,准确的说,是班级排名前10%的孩子。



作为学霸,卡姐就曾是应试教育的受益者。


她观察应试教育下的学霸们,往往有这样的特征:擅长传统学习方式;能适应高竞争性的学习环境;对高密度的学习内容感到兴奋。这样的孩子,也会受到老师的关注,得到比其他孩子更多的展示机会,进而走上正向循环。


“中国的基础教育,的确更能够培养出精英牛娃。相比较,芬兰的教育体系,反而对普娃更友好。


为什么这么说?


卡姐表示,大多数孩子,其实在学习中更需要得到认可和鼓励。芬兰教育里的鼓励式教育,奉行“不轻易对孩子和家长说一句悲观和打击自信的话”,的确让每个家庭都对孩子的成长充满乐观。


外滩君就曾听到一位移民芬兰的妈妈分享,孩子入学后的第一次测验成绩虽然“惨不忍睹”,没想到等来的却是老师的微笑安抚,“孩子表现不错,不用担心”。


一下子妈妈就宽心了,她原本担心孩子因为成绩拉垮会被芬兰老师嫌弃,现在芬兰老师传递给她一种宝贵的信心:不要急,我们一起陪着孩子慢慢进步。


而且,从沟通效果来看,情绪占比70%,如果我们和孩子讲话的情绪不对,他们是听不进沟通内容的。这也是为什么芬兰提倡“快乐教育”,因为只有孩子的学习状态是快乐的,才能更好地吸收学习内容。


当然,芬兰老师的淡定,并非从天而降,离不开背后的教育土壤。


芬兰小学阶段的老师都是“包班式教学”,负责孩子的所有学科,而且从一年级跟着孩子到六年级。


这就导致,老师对孩子的情况非常了解,也明白每一个孩子的学习节奏。学校也不要求孩子在某个年级,一定要达到统一标准,而是允许有一份“因人而异”的成长计划。


这也给了老师更多的松弛感和自主性,他们相信孩子暂时落后没关系,后面还有时间慢慢补上。


更重要的是,芬兰教育体系里有一种“容错机制”


中国孩子要面临中考分流,芬兰孩子也一样,考高中同样有压力。考不上高中的孩子也会去读职校,但是“大学教育”这条通道并没有堵死,职校毕业孩子还是可以去考大学。


就像卡姐的亲弟弟,当年因为有学习障碍,没有考上高中,上了职业学校,学习土木工程专业。30多岁时,他又返回学校提升学历,读到土木工程的硕士。如今在一所职业学校担任老师。


正是因为芬兰教育里“没有死胡同”,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两条通道之间,差距不大,而且可以互相转变,让芬兰孩子和家长都有了不焦虑的底气。


作为一名芬兰妈妈,卡姐对中国和芬兰教育的评价也很有意思。


在她看来,两国国情不同,人口数量、人均资源都有很大的区别。如果芬兰教育像是“经营便利店”,中国教育则像“管理大商场”。前者可以方便地做到“个性化”“灵活性”,后者则因体量巨大,需要“统一调配、强调效率”。


也因此,前者让每一个普通孩子有机会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让普娃更自信;而后者也许更有利于培养精英,让那些在学习领域有天赋的孩子,能做到“强者更强”。


不过对于想要留学芬兰的家庭,卡姐倒是有个建议,希望大家能够摘下对芬兰教育的滤镜,看清芬兰教育的真正优势,以及自己的孩子适合什么样的教育。


“不管怎样,在任何教育环境里,都不可能轻松躺赢。”


*文中图片来自受访者


外滩教育(ID:TBEducation)聚焦中国K12国际化教育。我们致力于专业、前沿、有高度、有温度的内容。帮助学校和家长实现融合、创新、有效、以人为本的教育。


本篇 · 福利


小助手整理了我们往期关于芬兰、爱尔兰、日本、新加坡、东南亚等地的留学申请直播回放,有需要的家长可以扫码加入我们的【小众国家申请交流群】获取回放。


扫码回复【小众留学】,加入小众留学申请群👇


近期直播推荐

1月5日19:30

#美高美本竞争“白热化”!

家长想成为孩子成功申请的“支点”?取决于是否做对了这些事

👇扫码回复【0105】预约直播,加入交流群👇


直播看点:

1.申请路上,孩子做任何决定都要无条件支持吗?家长要做什么?怎么做?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度过竞争越发激烈的申请季

2.美高校董、资深顾问、申请家长三方对谈,如何用正确的“留学观”助益孩子申请?

3.资讯多信息杂,我们该如何帮助孩子避坑,少走弯路?


家长社群推荐

留学全知道家长群,准留学家庭聚集地,定期分享留学讲座、专题直播、资讯干货、课程资源、线下沙龙,扫码即可进群。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朝鲜阅兵式最惨之人?从主席台上谈笑风生到台下带队踢正步我,高中学历的未婚妈妈,在加拿大当焊工,从零学法语,独自抚养孩子长大贵翻天!加拿大手机费高法国25倍,芬兰1000倍!原因找到了我,三线城市妈妈,不报班一路“散养”, 女儿被8所美国名校抢着录取华女来澳打工,于跨年夜不幸去世!朋友帮助其家人来澳接女儿回国特斯拉的车,在美国卖 32 万,在中国卖 23 万骗国人1.5亿的昔日女总裁在美被判20年刑期,之后遣返回国……女子意外发现继父存有她的果照,还是10年前拍的?! 一怒之下将他杀害!“我不再害怕变老了!”妈妈穿上女儿的衣服后,效果惊为天人!网友:女儿妈妈傻傻分不清...我,25岁,在中老年App里找安慰准女婿为获邀参加派对!竟一怒之下把准岳父“劈了”…腿瞬间划开辉瑞计划在中国生产Paxlovid:疫情推动大药厂灵活创新与嫖客发生纠纷,墨尔本妓女一怒之下纵火,活活呛死一家三口莺莺操琴 范林元、王建中疫情下带孩子跑去越南读书后,这个中产妈妈又做出了惊人决定....“这就是美国梦” 纽约华男沦落街头 来美50年,入籍40年,在游民所住了30年!离谱!美国妹子手机被盗 两周后竟然出现在中国……我,俩娃妈,放弃德国高福利生活加入深圳内卷,后悔了吗?网红妹子被加拿大暴风雪困在飞机13小时!一怒之下走去美国辉瑞将在中国生产新冠药,韩国一公司发120月年终奖 | 财经日日评【人物】李亚鹏蹲守机场接女儿回国,李嫣气场似王菲,见李亚鹏接机却显冷漠!姑妄说之,姑妄听之能源危机之下,法国生活成本暴涨!这些人却靠玩手机实现网购自由?走资派复辟资本主义的土壤肥沃意淫着阿谀奉承的快感并享受吹吹拍拍的乐趣!谷爱凌式的华裔女孩,一怒之下开车撞父,被斯坦福撤销录取!美国大叔在中国生活17年:别再“盲人摸象”地看中国了!"国外急诊等6小时,大夫看10个病人,但在中国…"逛水洞偶遇亿万富婆字节跳动开启裁员,被曝部分员工未得到赔偿;小米再曝高层震荡,雷军大学舍友离职;3人同时订酒店价格相差1倍,去哪儿回应丨雷峰早报超拉风!蒙古族爸爸带女儿骑马拜年惊呆!妹子上回美飞机等了13小时 被告知“已取消” 一气之下竟徒步走到了美国…惊爆! 伊万卡婚姻触礁?! 独自带女儿游巴黎 脸色憔悴面露疲态 11岁女儿反而比妈妈更美网红妹子被加拿大暴风雪困在飞机13小时!一怒之下走去美国~这位在中国生活了20年的芬兰妈妈,为何放弃事业带女儿回国读书?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