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过敏数字疗法新锐数智医拓完成近千万元种子轮融资,由远毅资本独家投资
动脉网第一时间获悉,过敏数字疗法新锐数智医拓(苏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后称“数智医拓”)近日宣布完成由远毅资本独家投资的近千万元种子轮融资。所募集资金将用于团队建设、过敏领域数字疗法系统产品的研发及市场推广。近日数智医拓也将开启新一轮天使轮融资。
成立于2022年的数智医拓,是国内首批专注过敏学科垂直领域的医疗技术服务型企业。公司致力以DTx+MDT为核心,提供过敏问题全病程综合解决方案,打造专注于过敏领域的数字疗法平台,完成过敏患者从筛查、诊断、缓解到治疗的全病程管理平台搭建。公司还与国内过敏领域的一流专家团队、浙江大学、西湖大学以及比利时鲁汶大学合作进行过敏相关诊疗产品的研发,未来将覆盖过敏领域的多种产品。
公司创始团队成员在相关医疗领域笃行数十年,既有过敏领域的资深头部专家深度参与,也有传统垂直医疗领域深耕多年的管理者和数字化产品研发老兵,具有的丰富的行业资源与独到的产业见解。
据数智医拓创始人汪桂林介绍,目前公司自主研发的过敏数字疗法产品已在解决过敏领域核心问题的过程中取得突破性进展,现处于2.0迭代研发期,预计2023年2月,数字产品及配套硬件可进入市场应用。2023年,公司在杭州未来科技城数字健康小镇的过敏诊疗中心样本间也将搭建完成。
市场方面,公司目前已经跟过敏领域内诊断、缓解、治疗等多家供应链体系的厂家建立合作,并与长三角多家三甲医院及民营医院建立合作关系。并与东方过敏联盟、中美变态反应医师培训基地建立深入合作,定制过敏临床教育标准课程。
此外,数智医拓的过敏数字疗法产品在近期由浙江省人民政府、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办的“2022中欧(浙江)生命健康创新创业大赛中”,与德国、比利时等众多国际创新项目同台竞技,力压300多个参赛项目,荣获综合排名第十、数字健康领域排名第一的优秀成绩。还曾在2022年6月「2022年度第二批人工智能小镇项目评审」中在共计109个项目中获得前十名的佳绩。
头部资本持续护航,
加速过敏数字疗法商业化落地
根据普华有策《2021—2026年过敏诊断市场专项调研及投资可行性评估报告》显示,2022年全球过敏诊断市场规模将达57.5亿美元,预计2023年中国过敏诊断市场规模将达到9.3亿元。对于过敏疾病整个诊疗链条来讲规模更大。
然而国内紧缺的医疗资源,使得国内过敏诊疗市场规模与患者数量不匹配,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国家宏观政策持续推进、人民健康意识不断增强、疾病诊疗水平稳步提高等多重因素的共振下,过敏数字疗法将迎来爆发的蓝海机遇。
对于本轮融资,数智医拓创始人汪桂林表示:“我们创始团队成员在做项目立项选择过程中,做了大量关于过敏垂直病种赛道的研究和论证工作。过敏性疾病作为影响全球40%左右人口的慢性疾病,中国正在经历过敏性疾病患病人群从稀少到众多的发展过程,以世界平均过敏性疾病发病率计算,中国过敏性疾病患者当以亿计。过敏疾病拥有多复发、多困扰、治疗周期长等特点,加之目前国内拥有独立过敏诊疗中心的医院和过敏专科医生比较少,所提供的医疗服务无法满足过敏病人日益增长的诊疗和康复需求,所以我们相信数字化赋能的办法能够在传统诊疗的基础上,极大地辅助提高人工干预管理病人全疾病周期的幅度和深度。这次获得远毅资本的融资,将快速推进公司数字疗法产品研发和市场推广落地。在未来,由我们公司提供的数字疗法类产品和相对应的诊疗管理服务,将会给过敏疾病患者进行病情管理带去便利和益处。”
远毅资本投资人侯占才表示:“过敏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21世纪重点防治的六大慢性疾病之一,全球过敏性疾病患病率高且随着城市化进程持续提升,同时过敏性疾病合并症患者众多,包含过敏性鼻炎、哮喘、特应性皮炎、食物过敏等多种疾病,患者痛点强且医疗资源少。通过过敏数字疗法产品的应用及院内过敏联合诊疗中心的建设,可以在提升患者依从度的同时进行环境因素及病程的持续监测,还可以提升医生诊疗效率,从对因治疗转向对症治疗。医拓公司多位创始人在数字医疗领域深耕多年,数字产品负责人与诊疗产品负责人优势互补,未来公司还将在深耕过敏领域的基础上,进行涉及多领域的独立医学中心的业务拓展。”
远毅资本成立于2016年,是一家专注于数字医疗技术领域的早期风险投资基金。目前,管理的多支人民币和美元基金累计投资管理规模超过30亿人民币。
远毅深耕数字医疗早期和增长期的投资机会,在数字医疗的高效触达、创新支付以及效率提升这三大基础设施方面实现前瞻性布局。远毅资本已在拥有核心技术和创新商业模式的医疗器械和设备、精准诊断、移动医疗和服务以及医疗保险科技公司。近几年投资的项目主要包括AI医学影像龙头数坤科技,医疗创新支付领导者镁信健康,齿科3D打印设备公司迅实科技,医疗器械B2B流通平台贝登医疗,五官科介入器械企业莱诺医疗等。
如果您想对接动脉网所报道的企业,请扫描小程序码进入VB100人脉圈查看。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