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肺”变多了?张文宏、李兰娟解读 !此地新冠感染60%以上!张文宏:元旦春节是个坎儿,易感人群需重点保护!
观点抢先看
■近日,海南、浙江、四川等多地通过问卷调查公布了当地新冠感染数据,一地感染率60%以上。有些地方仍处于不断上升期,预计1月初达到感染高峰。
■近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转化医学国家重大基础设施(上海)陈赛娟团队与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范小红团队研究分析发现,378例样本中从海外入境感染者主要携带BQ.1和XBB,北京或广州疫情接触者主要携带BF.7和BA.5.2亚株,春运期间城市和农村人口流动将极大影响疫情走向。研究团队还提醒,元旦之后到春节期间,新冠疫情将主要影响农村和中小城镇地区。
■“白肺”近期成为不少网友讨论的热词。为什么感觉“白肺”变多了?张文宏、李兰娟最新解读。12月29日晚,张文宏在直播讲座上表示:“对易感人群来说,接下来的元旦、春节是一个坎儿,需要重点保护。建议返乡人员减少聚集性活动,与未感染的老人聚集要注意防护,春节是团圆的节日,注意防护,才能开心过年。”
01
多地公布新冠感染率调查情况,一地感染率60%以上
据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报道,近日来,海南、浙江、四川等多地通过问卷调查公布了当地新冠感染数据,一地感染率60%以上。有些地方仍处于不断上升期,预计1月初达到感染高峰。
四川:实际感染率高于63.52%,日新增感染已处于回落阶段
12月26日,四川省疾控中心发布的四川省新冠感染情况问卷调查(第二次)结果显示,省内21个市州183个县(区、市)的158506名被调查者的感染率为63.52%,另外还有28%的调查人群虽未测核酸或抗原,但有发烧、咳嗽等类新冠病毒感染症状,因此本次调查人群的新冠病毒实际感染率应高于63.52%。全省阳性检出的高峰期集中在12月12日~23日,目前日新增感染已处于回落阶段。
海南:预计感染率已达50%,新增新冠感染人数处于高位波动期
12月30日,海南省新冠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第八十四场)在海口举行,海南省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综合组副组长、医疗救治组副组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党委委员、副主任李文秀通报全省新冠疫情防控工作有关情况,近日,海南省每日新增新冠感染人数处于高位波动期,全省预计感染率已达50%。三亚市、海口市整体上已过感染高峰。
浙江衢州:感染率约占总人口的30%-35%,1月初达到第一波高峰
12月28日下午,衢州市举行新冠病毒感染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衢州市卫健委党委书记、主任廖利军介绍,根据研判,衢州市将在12月底进入感染高峰期,1月初(元旦左右)达到第一波高峰,并进入高位平台期,可能在1月底(春节后一周)达到第二波高峰。会上介绍,参考市疾控中心微信问卷调查数据,衢州市目前总体感染率约占总人口的30%-35%。
浙江舟山:感染人数比例达到30%-40%,预计于12月底进入疫情高位平台期
12月29日15时,浙江舟山市举行新冠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第十七场新闻发布会,介绍了统筹推进疫情防控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时提出,通过对全市核酸阳性检出率、社区哨点监测和重点人群抽样调查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估算全市目前感染人数比例达到30%-40%,总感染人数接近40万人,预计于12月底进入疫情高位平台期,高峰期维持一周左右。
“目前,我国新冠疫情处在高位流行,但各省份进入的流行阶段不同。”12月29日,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在国务院新闻办的会上介绍,“像京津冀、成渝地区、华中部分省份,疫情发展相对比较早,目前可能流行的高峰时期都已经过去。重庆、安徽、上海、湖北、湖南等省市疫情正在高位流行阶段。河南、吉林、福建等省份疫情发展速度也比较快。”
吴尊友表示,专家根据搜集到的疫情信息综合研判,中国的春运会有大量的人员流动,使得疫情可能会更加复杂,所以各地都在认真做好,关于疫情信息的监测、分析、研判,尽最大限度把流行高峰带来的影响给它削弱。
02
陈赛娟院士、范小红团队研究发现
据新民晚报报道,新冠疫情防控进入了新阶段,随着防疫措施逐步调整,对当前疫情规模和走向进行科学评估与预测,将对指导公众和公共卫生系统应对此次疫情具有重要价值。近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转化医学国家重大基础设施(上海)陈赛娟团队与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范小红团队联合攻关,初步分析我国2022年秋冬新冠疫情中奥密克戎亚型多样性与流行病学特征,相关研究论文在《医学前沿》(Frontiers of Medicine)发表。
该研究分析当前境内流行的奥密克戎亚型种类,重症/危重症患者在感染者及住院患者中的比例,并用数学建模对疫情走向进行模拟预测。
陈赛娟、范小红团队联合预测疫情趋势。图源:新民晚报
上海样本包含30个奥密克戎亚型毒株
基于2022年秋冬期间上海公卫中心收治的患者中随机抽取的378例样本进行基因组测序,研究者获得369个高质量新冠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分子进化树分析发现,这些病毒基因组中共包含全球共享所有流感数据倡议(GISAID)数据库里记录的30个奥密克戎亚型毒株,其中355个(95.95%)基因组序列集中在5个奥密克戎亚系,主要毒株包括已报道在北京和广州等地流行的BF.7和BA.5.2和近期欧美地区出现的BQ.1和XBB。
结合感染者的旅行史和感染接触史,证明有北京或广州疫情接触史者分别主要携带BF.7和BA.5.2亚株;从海外入境上海的感染者主要携带BQ.1和XBB;而上海本地感染者中除了BA.5.2以外,还有多个奥密克戎亚株相对占比较高。这些结果中尚未发现新的新冠病毒变异株。
陈赛娟、范小红团队联合预测疫情趋势。图源:新民晚报
年龄偏高者和男性患者发展为重症/危重症的风险显著增高
由于抗击新冠感染的任务已经转为防治重症为主,研究团队依据公开信息,对此波疫情截至2022年11月29日的重症/危重症患者数和感染者总数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发现重症/危重症人数随感染者人数增长而增加,比例达到0.035%。
根据一般规律,高危人群在入院2-3周后演变为重症/危重症患者。因此,研究团队对2022年9月1日至2022年12月26日期间上海公卫中心收治的5706名有症状新冠病毒感染患者临床演变进行了分析,经过综合医学观察和诊断,其中5533名患者表现为轻型和普通型(总占比96.97%),其余173名患者进展成重症/危重症(总占比3.03%),其中包括20名仅有新冠感染者(0.35%)和153名伴有因新冠感染而加重的基础疾病患者(总占比2.68%)。此外年龄偏高者 (55-60岁以上,p<0.0001) 和男性患者 (p<0.0001)发展为重症/危重症的风险显著增高。
陈赛娟、范小红团队联合预测疫情趋势。图源:新民晚报
元旦之后到春节期间,将主要影响农村和中小城镇地区
基于此前北京、广州、上海、重庆等地常规核酸检测的感染者数据,团队建立模拟感染者数量变化曲线的数学模型,对近期疫情发展趋势进行评估和预测,初步判断此轮奥密克戎感染人数于2023年元旦前后在上述主要城市接近尾声。
然而,基于重庆市主城区和郊区数据的数学模拟分析,提示感染峰值在郊区有所延后,且其感染峰值将在春运期间因疫情扩散加速而显著增强。对于四川、陕西、甘肃、青海等省,在不计省会城市人群疫情进展情况进行预测,估计在农村和中小城镇地区的感染峰值将于2023年1月中下旬出现,由于春运原因,这些峰值也可能提前到达。
因此研究团队提醒,元旦之后到春节期间,新冠疫情将主要影响农村和中小城镇地区。国内农村和中小城镇地区医疗资源相对匮乏,且有大量老年人和有基础疾病人群,因此,当前急需为奥密克戎疫情向农村地区扩散启动应急计划,包括将更多医疗资源配置到农村基层,做好有效药物和新型疫苗的应急使用许可,做好抗新冠病毒特异药物及辅助性药物、疗效确切的中药的生产储备、分配和临床合理使用,同时实施分类、分层治疗,加强中小城镇重症救治能力。
为保护人民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体的生命健康,确保我国平稳走出疫情,促进社会经济有序恢复发展,研究团队建议,应继续精准用好非药物性公共卫生措施(在室内空间佩戴N95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公共交通工具适当增加班次以避免人群过于拥挤等),努力削减疫情峰值,缓解医疗系统和医务人员的沉重压力;应继续做好高危人群全程免疫接种,启动高风险人群的第四针免疫加强针接种;此外,加强个人家庭防控知识技能普及,做好健康宣传和风险沟通。
03
上海全市常态化核酸检测点免费检测服务延长至1月7日
12月30日,据上海发布消息,按照国家和本市疫情防控有关要求,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决定:全市常态化核酸检测点免费检测服务,延长至2023年1月7日。各区要科学设置采样点位,继续为有需求的市民群众做好核酸检测服务。上述措施将根据疫情形势和防控要求动态调整。
04
“白肺”变多了?张文宏、李兰娟解读
张文宏解读为何觉得“白肺”变多了
“白肺”近期成为不少网友讨论的热词。为什么感觉“白肺”变多了?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表示,目前我国流行株仍是奥密克戎毒株。奥密克戎致肺炎比例远远低于德尔塔和原始的毒株。但因感染人口基数大,出现白肺也就是重症肺炎患者的数量也会有所增加。其他细菌性肺炎,也就是所有重症肺炎都会引起“白肺”,这并不是奥密克戎的标志。
李兰娟:“白肺”救治重点关注4方面
假如出现“白肺”情况该如何治疗?
中国工程院院士、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李兰娟表示,目前在临床上可重点关注抗病毒、抗休克、抗低氧血症、抗继发感染4个方面,来采取对症治疗。
抗病毒治疗要早,刚出现感染时,及时采用抗病毒的药物能减少向重症化发展;病人有休克、低氧血症等情况下要及时应用呼吸机;有继发感染时,要适当采用有效的抗生素治疗。另外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白肺”有多大几率被治愈?李侗曾回应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呼吸与感染疾病科主任医师李侗曾称,“白肺”其实是影像学上的表现,一般是指双肺面积超过三分之二变白。很多人肺炎的症状比较轻,只是有局灶呈现白色。
他表示,60-80岁人群若基础病比较稳定,有肺炎但是没有缺氧、气促,大部分是可以自愈或者通过抗病毒治疗痊愈的。大部分的肺炎患者经过治疗后可以康复。
05
张文宏谈新冠易感人群防护:新春是个坎儿,居家监测有四个标准
新春将至,但新冠感染高峰期还未结束,老年人等脆弱人群如何安稳过冬?
“对于脆弱人群,奥密克戎可能会‘咬人’,所以我们需要从症状、氧饱和度、体温、脉搏四个方面对他们进行监测。”12月29日晚,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在中国健康管理协会主办的“科学防疫,健康为民”系列科普直播讲座第一期——“科学应对新冠,健康过新年”上说道。
张文宏称,划定新冠感染低、中、高风险人群,有三个衡量标准:年龄、基础疾病情况、疫苗接种情况。具体来说,年龄在80岁以上,基础疾病稳定/不稳定,未全程接种疫苗人群;年龄在65~80岁之间,基础疾病不稳定,无论是否全程接种疫苗;年龄<65岁,基础疾病不稳定,未全程接种疫苗人群均属于高风险重点人群。中风险次重点人群则是以下三种:年龄<65岁,基础疾病不稳定,全程接种疫苗人群;年龄 65~80岁,基础疾病稳定,未全程接种疫苗人群;年龄>80岁,无基础疾病或基础疾病稳定,全程接种疫苗人群。
即将到来的返乡潮可能会对脆弱人群造成冲击,脆弱人群如何做好居家监测?张文宏给了四个指标:症状、氧饱和度、体温、脉搏。发热、咽痛、咳嗽等均属于普通症状,但是当脆弱易感人群出现呼吸困难、胸痛、意识模糊、持久高热的高危症状时,要及时就医。
在氧饱和度方面,张文宏建议家中常备血氧仪,当氧饱和度持续低于95%时,要引起注意。张文宏也建议大家家中常备体温计,易感人群最好早、晚各量一次体温,同时,可通过智能手表或血氧仪及时监测脉搏。
对于开放节点,张文宏称,现在放开符合全球疫情大趋势。放开后会出现感染高峰,但目前疫情正在或已经从全球大暴发向地方性流行转变。
对于易感人群的饮食护理,张文宏建议,要营养,但不能过量,尤其是对老人的饮食照料要像“宝宝”一样。尤其要注意对优质高蛋白、奶及奶制品的补充,建议每日摄入量在150~200克,每日摄入奶及奶制品300克,蔬菜摄入量要大于250克,必需脂肪酸控制在25~30克。
张文宏表示,“对易感人群来说,接下来的元旦、春节是一个坎儿,需要重点保护。建议返乡人员减少聚集性活动,与未感染的老人聚集要注意防护,春节是团圆的节日,注意防护,才能开心过年。”
06
双节将至,中国如何答好“人员流动”这道题?
在出台二十条优化措施和“新十条”进一步优化措施后,中国决定自2023年1月8日起,将新冠病毒感染调整为“乙类乙管”。跨区域人员流动迎来更多便利条件,民众出行意愿加速提升,双节期间客流总量或出现大幅增长。
双节将至,如何使长期低负荷运行的交通运输快速适应客流变化、畅通运转,确保民众安全顺利出行,是双节期间“人员流动”?如何避免大规模人员流动可能导致的疫情扩大?
12月29日下午接受媒体采访时,吴尊友表示,所有传染病的流行,只要有人员流动,就会传播扩散。人员流动得越频繁、越快、距离越大,其传播速度就越快,传播就越频繁。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通知,部署2023年元旦、春节期间有关工作,其中提出,适应客流变化做好运力供给,加强热点区域、线路、时段的客运保障,优化运输衔接和旅客换乘,强化道路疏堵保畅,减少旅客出行拥挤和聚集。
交通运输部也印发通知,要求各地对乘客不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和健康码、不再开展落地检,不再实施测温。12月29日发布的通知再度明确,自明年1月8日起,取消乘客出入客运场站、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测温要求。
2023年春运将从1月7日开始,交通运输领域自1月8日起实施相关优化调整措施。有观点认为,这是在最大程度降低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为民众双节出游、返乡提供便利的及时、务实之举。
中国多地也在提前部署,利用当前这段“窗口期”,积极应对双节期间人员流动可能带来的疫情防控压力。
吴尊友表示,中国的春运会有大量人员流动,叠加冬季呼吸道传染病风险,使疫情可能更加复杂。各地都在认真做好关于疫情信息的监测、分析、研判,最大限度削弱流行高峰带来的影响,将疫情对工作、生活的影响降至最低。
对于普通民众,力所能及之举仍是保持个人防护措施。北京市疾控中心近期提示,元旦、春节返乡途中乘坐飞机、火车、地铁、公共汽车等交通工具时,要全程规范佩戴口罩,注意手卫生等个人防护。
来源 | 央视新闻、上海发布、新民晚报、澎湃新闻、中国新闻网、人民网、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封面 | 视觉中国
编辑 | 吴蒙
校对 | 袁海鸣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