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是做计划的好时机。不知道有没有人跟我一样,每年这个时候,就会例行对过去一年进行回顾,在短暂的遗憾和不堪之后,痛下决心,发誓要建立新的习惯和生活方式,让人生翻篇。在记事本写下愿望的时候,我问自己:未来的一年,我打算如何生活?日本作家兼收纳之王近藤麻理惠,在一月出版的新书《学会整理,学会喜欢自己:麻理惠的怦然心动居家生活》(Marie Kondo's Kurashi at Home: How to Organize Your Space and Achieve Your Ideal Life),向世界宣布了她的新年生活方式。《学会整理,学会喜欢自己:麻理惠的怦然心动居家生活》书封“我现在有三个孩子。我的生活发生了变化,它更大、更混乱、更不完美。所以,我的使命也改变了。”麻理惠说,当她生完第三个孩子以后,家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她的家很乱,即使经过整理,也会很快恢复乱七八糟的样子。要继续维持一个完美整洁的家是不现实的,在某种程度上,她决定妥协了。“现在这个阶段,最重要的是在家里和孩子们一起度过的时光。”“我此刻花费时间的方式,对我来说是正确的。”(尽管如此,她还是写了本新书教别人做整理。)作为近藤麻理惠的老读者,这个消息令我精神一振,连整理女王都想要放弃整理了吗?那我自己的家是不是也可以不用整理了?2011年,近藤麻理惠在日本出版了她的第一本书——《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自此以后,她连续出版了数十部关于整理收纳的书籍,并在Netflix制作真人秀节目,一路从亚洲火到欧美。Netflix真人秀《麻理惠的怦然心动之道》剧照2015年,她被 TIME 杂志评为“全世界最具影响力的100人”之一。在麻理惠的带动下,关于整理收纳的讨论形成一股潮流,相关的技术流或心灵鸡汤,以书籍和影视作品的形式层出不穷,收纳产品销量高居不下,这些年甚至出现了收纳师这一个新兴职业,人们开始习惯于聘请专业收纳团队上门服务。我就是被卷入这股潮流的一份子。当我还是一个刚毕业的贫穷年轻人,我是想不起来“整理”这件事的。为了住得离公司近,方便搬家,不敢乱买东西,全部物品只有一个行李箱那么多,根本无需整理。直到结婚生孩子,有了固定住所,家里的物品才慢慢变多起来。近藤麻理惠说,她是生完第三个孩子才感受到孩子给家庭整理带来的巨大威胁。而我,生第一个孩子的时候就强烈感受到了。如城墙一般厚重的各种型号纸尿裤、层层叠叠花花绿绿朋友送的亲戚给的团购买的婴儿服装、洗屁屁盆、婴儿澡盆、婴儿泳池、磨牙玩具、躺着玩的玩具、坐着玩的玩具、能站不能走的时候玩的玩具······有一天我一抬头,发现家里所有空间都被这些暴增的婴儿用品占据了,地方不够大,只能一个套一个,找一样东西,得翻好几层。《老友记》剧照孩子长得快,还要不停更新用品,旧物一旦不及时处理出去,就会变成新的垃圾堆放点。最让人头皮发麻的,是孩子会走路以后,运动能力大大增强,破坏力也变大了,在这种情况下,想维持一个干净整洁的家,大概只能持续三十秒。记得当时在网上看中一款受欢迎的儿童餐椅,它的卖点既不是价格也不是安全性能,而是评论里家长们感激不尽的留言:“太好用了!省时省力!吃完饭把椅子和崽子一起丢到浴室,水龙头冲一下就全都干净了!”有孩子的家庭,情况都差不多,只有一般乱、很乱和极乱的差别。有一回在早餐店吃饭,遇到一位带孩子来的妈妈,当她想结账时,却从包里掏出——儿子出门前偷偷塞进去的电视遥控器。《安家》剧照在内心为孩子出生感到喜悦,外界却面临混乱的阶段,我开始下意识地寻找解决办法,就在那时,第一次读到了近藤麻理惠的《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魔法”二字蛊惑了我,当它和“人生”连在一起,就会让人相信能产生奇迹,以为人生会就此改变。我认真做了笔记,照着书中介绍的方法,一条一条去实践。麻理惠介绍的是一种极其具体但同时又非常玄学的整理术:一边保留,一边丢。保留让你怦然心动的物品,丢掉那些已无法让你怦然心动的物品。《克拉恋人》剧照遵从教义,这些年来我形成了习惯,在换季和年终时会进行大整理,把孩子穿不了的衣服送人或捐掉,把读过不需要的书卖给多抓鱼,家里尽量不增添过多的物品······这些行动的确能带来短暂的内心平和。随着年岁渐长,我开始发现,从整理到恢复凌乱无序,是个无限循环的过程,数年如一日,花在上面的时间精力越多,生活却没有越来越令人满意,环绕身边“怦然心动”的东西,少得可怜(丈夫和孩子在不在此列得打个问号)。是“整理”的魔法在我身上失效了吗?《卖房子的女人》剧照相似过程也同样发生在近藤麻理惠身上。2012年,麻理惠结婚了。这时她已经开始觉察生活状况产生变化,维护两个人的完美家庭,远比维护一个人时难得多,尽管丈夫也是一个愿意参与整理的人。作为一名专业整理师、对整理感到着迷的人,麻理惠总是要求自己保持房子的整洁,随着身份的改变,压力也日益增大。生下大女儿后,她无法原谅自己像过去那样管理自己的生活;生下第二个女儿,虽然热爱工作,但更加疲惫焦虑,她开始放弃凡事都要完美的念头;接着第三个孩子出生,忙碌更胜以往,谢天谢地,她终于说:“我不可能每天都井然有序,这样也OK的。”“当我看到我的三个孩子一起玩时,它给我带来了很多快乐,让我内心感到温暖和模糊。我没有专注于杂乱或强迫自己当场清洁,而是专注于我在当下时刻感到的喜悦,知道我们可以解决以后造成的任何混乱。”《少年派》剧照在新书中,麻理惠宣布会放弃一部分整理工作,把更多时间留给和家人相处。她把整理工作转移了一些出去。和身兼经纪人与公司合作伙伴的丈夫像工厂流水线一样分工,丈夫负责做饭,她则负责餐后打扫卫生(我注意到她充分利用了洗碗机等科技产品)。他们甚至特别制定了“家庭混乱日”,允许有一天全家都不做整理。她还教会孩子们学会简单的收纳技巧,让丈夫读完她的书后提高收纳技能(已经出版了指导儿童整理的书,将来说不定还会写一本《指导丈夫整理的20个秘诀》)。《我的家里空无一物》剧照麻理惠鼓励读者,根据自己关心的事,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节奏。她想要传递的,不是单纯地整理外部环境,更多的是整理自己的内心,照顾好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快乐。这是在关心他人他事之前,更为重要的事。如果整理能让你快乐,那就继续整理下去。如果不能,那就去另外寻找让自己快乐的方法。自从把大房子换成小屋子后,我反而变得不喜欢把东西藏起来收纳,而是放在触手可及的地方,感受那种亲近的生活气氛;每天我最多做15分钟的简单打扫,把剩余的时间精力投入到更喜欢的事情上。整理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义务,它属于每个家庭成员。很久以前,当我决定好好收拾一下这个家的时候,我只想着如何去进行,却从没想过问自己这些问题:这是我一个人的责任吗?这件事我可以不做吗?《逃避虽可耻但有用》剧照曾经有朋友来家里,吃惊地说:“你们家怎么这么乱?不整一整吗?”这些话会让我感到羞愧,愧疚感在我的大脑中制造了谎言,让我越来越相信,只有自己才是这份工作的唯一负责人,如果家里凌乱,那是我没做好。朋友们,抛弃这份愧疚感吧,抛弃不了,就转移到别人头上吧。毕竟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家,我也不需要负全部责任。每个人对整理的要求是不同的。看看周围那些不那么强迫自己追求“完美”、不爱整理的人,好像活得更轻松。我丈夫虽然也是一个爱干净整洁的人,也愿意和我一起做家务,但看上去他对整洁度的要求并不高,和我对干净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如果地上有一张废弃的餐巾纸,他完全可以做到好几天直接跨过去,假装它不存在,直到我忍无可忍捡起来丢进垃圾桶。当我觉得家里某个角落已经全是脏乱差到了极点时,他压根儿没想到这些。每年过年,我妈安排我爸干活,去扫蜘蛛网,去拆抽油烟机洗一洗,去把窗户擦一擦的时候,我爸总是义正严辞地说:“我觉得不脏啊,不是挺好的嘛,没必要打扫。”《幸福三重奏》剧照我姐吃完饭后,会不知觉地开始收桌子、拖地、叠衣服,她说:“做点家务,正好消耗点热量,减减肥。”从来没听我姐夫说过类似的话,一谈到减脂,他就在小区里跑圈。如果要求“完美”,那第一个感到压力的人就会是自己。我现在已经学会了对电视机柜下的灰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丈夫洗完碗后满是水渍的灶台也努力视而不见,孩子自从拥有自己的房间后,只要把房门一关,里面无论乱成什么样,我都不管。《少年派》剧照自从“断舍离”之后,我学到了另一个收纳大法,其精髓为——我看不见,就是干净整洁。在新的一年,我对自己说:我可以不用把家里收拾得那么干净,我可以不必做一顿人人称赞的晚饭,我可以不花那么多时间陪伴孩子,我可以不那么完美。我想了解自己更多。我决定,把自己还给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