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特稿丨300米深水立起“海基一号”

特稿丨300米深水立起“海基一号”

科技

◎ 科技日报记者 操秀英


今年春节,深圳东南250公里的南海东部陆丰油田,103名员工坚守在“海基一号”钻采平台。


千里外的北京,中海油研究总院工程研究设计院副院长付殿福带领的“海基一号”攻关团队,也在密切关注平台运行情况。


一切正常。


“‘海基一号’经受住了‘马鞍’‘尼格’等强台风的考验,事实证明,300米级深水导管架模式成功了。”付殿福不无自豪地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海基一号”钻采平台是我国首次在300米级水深海域开发的石油钻采平台,被称为“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平台”。它的“成功上岗”背后,是中海油攻关团队坚持不懈的创新求索。



选场址“用数据说话”


导管架是海洋石油开采中的重要结构。简单来讲,它是一个固定在海底的钢架,托住上方的采油平台。


要让这个庞然大物屹立海底,首先要摸清海底环境。


“海基一号”所处的中国南海,与挪威北海、美国墨西哥湾并称“世界三大海况恶劣海域”。南海内波频发,而陆丰油田区块正位于台风发展的路径上。在海底,陆丰油田区块存在大量的沙波,部分海域还有滑坡、断层等不良地质状况。


“海基一号”为何“偏向虎山行”,挑战“世界级”海洋工程难题?


这是因为,300米水深海域将成为我国海洋油气开发的重要战场。我国海洋油气资源丰富,南海油气资源占比超3/4,光200米至400米水深海域探明石油地质储量就超3亿吨。


不得不做的事情,就下定决心做好。


“海基一号”攻关团队环境条件专业负责人谢波涛采用海底地形调查、沙波监测及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在场址处设置水泥桩监测其变化,在计算机中模拟各种潜在因素对沙波沙脊运移的影响。


每当拿到最新的监测数据,谢波涛总要根据实际情况,修正自己对沙波沙脊移动和变化规律的认识。这一监测,就是两年。


“采集数据,分析数据,在数据中找规律,找证据,用数据说话。”谢波涛说,无论什么问题,多出几次海,多熬几个晚上,总能找到正确答案。


将数据“印”在脑子里,谢波涛对南海也有了深刻了解。


在一次与外方的讨论会上,一听对方提供的数据,谢波涛直言“不合理”。对方公司核实发现确实如此,甚至连错误的原因都和他说的一模一样。


“就像有人动摆在自己家里的物件,一下子就能发现不对劲。”谢波涛说。


基于这些数据,联合攻关团队将“海基一号”平台场址向东南方向移动约140米,使场址位置的海床由无规律的不平整地貌,变为相对规则的阶梯状地貌。


他们给导管架设计的阶梯形防沉板,则完美契合了阶梯状海床地貌,在避免处理复杂的海底地基地貌的同时,满足了导管架的就位精度。


大瘦身“8腿变4腿”


导管架的外形类似细长形的金字塔,钢桩越多,底座相对越稳固,但也更费钢材,体积也更大。


在世界范围内数千座导管架生产平台中,高度超过300米的仅有9座。


我国此前做过200米级的导管架,如果不计成本和重量,简单“依葫芦画瓢”,设计300米级的即可。但将小尺寸导管架等比例放大,会耗费大量钢材,极大增加成本,也就失去了开发深水导管架的意义。


更重要的是,我国现有的最大吨位的下水驳船也装不下这样的“大家伙”。



付殿福团队要做的,是必须将结构做小做轻,同时还能承载更大的上部生产模块与环境力。


国外公司有成熟经验,向他们取经可少走很多弯路。但团队的共识是:关键核心技术只能靠自己,不能被人牵着鼻子走。


翻阅文献、力学分析、结构建模……他们迅速行动起来。付殿福记得,2019年国庆节假期,朋友圈摄影大赛激战正酣,而团队成员的参赛作品是工作群里一张张“海基一号”设计图。


经过密集的研讨、碰撞,“海基一号”初具雏形。


“超大尺寸X撑和‘8腿变4腿’的结构优化设计,成为我们研究的重点方向。”付殿福说。


这一方案的实施,为整个项目节约了至少3000吨钢材用量和1亿元的工程投资。


新的问题又来了。导管架重量减轻了,结构整体刚度也降低了,却由此产生了共振问题,这将导致严重的节点疲劳问题,威胁导管架结构安全。


导管架重了不行,轻了也不行,技术团队似乎走进了一条“死胡同”。


如何改进节点抗疲劳设计,成为那段时间里,萦绕在结构工程师们脑海中的问题。经过新一轮的“烧脑”、验算后,他们开发了新的波浪动力计算方法,创新性地采用了精细化抗疲劳设计,采用不同的疲劳安全系数选取原则,确保了导管架的结构安全。


最终,通过浮动式下水桁架、超大X撑结构等创新设计,研发团队将“海基一号”平台重量优化至3万吨,比此前同海域水深不到200米的导管架重量还轻,并可应对百年一遇的恶劣海况。


自2022年10月投产以来,这个高度超过北京国贸大厦的“国之重器”运行平稳,每天生产约2万桶石油。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关键研究攻关力度,切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中海油研究总院院长米立军表示。






来源:科技日报 文中图片由中国海油提供


编辑:王宇

审核:朱丽

终审:王郁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特稿丨首台国产“争气机”诞生记特稿丨历时12年,这款原创药成了!特稿丨“全球首台”背后的关键37天变态封控结束了,余波还在研究人员在印度洋超5000米深度发现一个鲨鱼墓地【最新】反演研究太阳活动情况!中外科研机构联合开展“天问一号”日凌观测,取得重要研究成果读《诗》:读 《柏舟》阳光沙滩特稿丨“纠缠”量子20年,只为大国算力特稿丨像收甘蔗一样收稻子特稿丨另辟“赛道”制乙醇特稿丨“万花尺”,向城市地下深处掘进特稿丨灰氢之后是绿氢特稿丨从“汤变片”到“数字中药”多项国内外首次!“夸父一号”首批科学图像发布阿里组织大调整,阿里云总裁行癫、CTO鲁肃卸任,阿里集团一号位张勇亲任阿里云总裁丨36氪独家特稿丨给三代核电戴上安全“头箍”特稿丨远缘杂交“创”新鱼爬藤成功与否和经验采集关系不大。而是在怀孕的一霎间就基本决定了。抵御经济周期波动 满足长期确定性需求 太平人寿推八年固定给付型产品“国金一号”热搜第一!委员建议暂时取消男生1000米跑和女生800米跑特稿丨为了机匣不再“卡脖子”寅冬玫瑰樱盛开特稿丨太空中多了一颗“碳星”特稿丨全球首台桩梁一体智能造桥机诞生记多地体育中考取消男生1000米女生800米乌国首都基辅立起圣诞树 点亮信心和希望一号!一号!中国式现代化的冲锋号角华为WATCH Ultimate 非凡大师 「入海」100米深海潜水挑战特稿丨虫口夺粮特稿丨为航天器安上明亮的“眼睛”特稿丨全球首创!粮食“住”进气膜仓大动作!国家文物局水下考古南海基地正式挂牌上海基金业女性职场数据新鲜出炉!特朗普成美国史上首位面临刑事指控的前总统!总统“空军一号”停靠地被封!19.8万人!美国失业人数又增加!圈养53年的虎鲸放归大海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