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的犹太人加起来1900万左右,仅占世界人口的0.3%,却贡献了大概25%的全球诺贝尔奖获得者,福布斯富豪榜里前50位的亿万富翁中也有20%是犹太人,而以色列是世界上唯一以犹太人为主体民族的国家。
一个曾经历过重创的民族,一个周边有硝烟战火的国家,成为了一个创新大国,除了政府的高度重视之外,独特的教育理念深入每个家庭之中。据说,在以创新著称的以色列孩子放学回来,身为犹太人的母亲不问今天学了什么,更不问考了几分,而是问:今天你问了什么问题?犹太儿童在13岁时要举行成年礼,长辈会问他们:“你有什么问题?给我们一个好问题, 好吗?”特拉维夫管理学院主任乌迪·阿哈罗尼说:“以色列人的思考方式是生存模式。我们生活在以色列,但我们对明天从来没有把握,我们知道犹太人经历过苦难,经历过大屠杀,我们对任何事都没把握,所以我们要质疑一切。如果你质疑一切,你就不能只是问问题,你也需要提出解决方案,所以如果我们提出了解决方案,我们就是在创新。”以色列教育最核心的部分是辩论,鼓励孩子们讨论问题。如不同意,你可以直接说出来。在以色列,没有一间安静的教室,老师总是会提出问题,三两个人一起讨论。老师常说的一句话是“有没有谁有不一样的观点?”“有没有谁不同意?”在家庭中,常常问孩子的一句话是,“你是怎么想的?”《他乡的童年》中,管理学院主任乌迪·阿哈罗尼提到:“我们质疑一切,辩论是以色列人的基础,你不必照搬sheng经,而是试图明白它的不同涵义。”敢于质疑,是以色列人传递给孩子们重要的信念。保持创新,一个重要的本质就是敢于质疑,保持个性,你不必遵从权威。如果我们问国内的家长“你们接到孩子,通常会问他们什么问题”,家长们虽分布在祖国的天南海北,但是他们的答案基本没有什么差异——今天你在幼儿园开心吗,今天你学了什么呀,今天你吃得好吗,今天老师教了什么呀……回到以色列,他们的家长接到孩子时,通常问的是“你今天问了老师一个好问题吗?”,甚至有的家长还会追问“有没有把老师问倒了?”“今天你提问了吗?”是以色列人与孩子交流的日常用语。几乎所有的家庭都在用这句话迎接回家的孩子。以色列的教育,他们不追求单纯对错的答案,而是从小就鼓励孩子们的发散性思维,鼓励他们挑战权威、质疑一切。换而言之,我们的教育重在教孩子“会学习”,而以色列强调的则是帮助孩子“学会学习”,他们认为真正的学习应该是以思考为基础,敢于怀疑,随时发问。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只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巧问题。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旧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这才是科学的真正进步。”在以色列,家长和老师都不把失败视作坏事,相反,他们认为失败是“接近成功”的代名词。有三个以色列大学生提出了一个登陆月球的项目。结果,在耗费了1亿美元后,登陆舱在距离月球表面5公里的高空坠毁了。但这三个人在以色列仍然被视为超级英雄,因为他们的壮举让以色列成为世界上第六个成功接入月球轨道的国家,差点成为第四个成功着陆月球的国家。特拉维夫管理学院主任乌迪·阿哈罗尼回答:我们包容的不是失败,包容的是再次尝试。我们不认为那是失败,只是一次行不通的经验,我们要再尝试。以色列学校里,推行一个名为教育小丑的项目。每天有几位老师打扮成小丑模样,扎着五颜六色的小辫子,鼻子上套着红色的圆球,穿梭于校园。她们有时和孩子们一起唱歌跳舞,有时会故意给孩子制造一点小麻烦,来引导孩子正确的解决方法。她们的存在,为孩子们的校园生活添加了许多乐趣。老师谈到实施小丑计划的初衷时说:以色列文化并不把失败视为结局,错误不是世界末日,失败里面也可以有喜悦。
整个文化传递出来的教育信条是:没有失败者标签,只要有一次又一次尝试。
合适的教育最重要,而合适的关键词就是“全人教育”,除了学习成绩,孩子还有很多可能性。
📖
点击下面“阅读原文”进入店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