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美好设计,让边界消失
提到玉林,你也许不会感到陌生:作为成都一大城市名片,即便没听过赵雷唱的玉林路,也大概率吃过“玉林串串香”。在四川话中,“串串”除了是一种美食,还有另一重含义,即把东西串联起来的中介。
近几年,随着成都的社区营造如火如荼地推动,“消失的居民”开始重新回到玉林街头:广场上潮流青年与老头老太比邻而坐,独立画家工作室共用一片牌匾,这样奇妙的碰撞已经不再鲜见。
作为一名深度参与玉林社区改造的建筑师,张唐觉得自己也像一根“串串”——聚集起各种人、事、物,让它们在不同的时候产生一些连接。它不仅关乎于怎样用设计,让人与人之间连接;更关乎于,我们需要怎样的设计之美。
点击观看视频
改造:
城市里“被落下”的角落
“剪刀石头布!”大年初九,上午不到十点,玉林二巷1号院的车棚已经站满了人。一处已经拆除完毕的废旧车棚里,人们正分成两队,靠游戏来分工。决出胜负后,人们很快开始行动起来,接力搬运钢材到合适的地点。
图一:二巷改造第一天,成员们通过游戏来分组
图二:安全帽上贴着代表各成员的logo贴纸
图三:改造告一段落,人们在车棚中吃火锅庆祝
现场配合和谐高效,很难看出这其实是一支有着多元基因的施工队伍。参与改造的成员,有张唐和她的跨学科小组伙伴,有二巷的居民,还有社区的工作人员……仔细看,就连人们头上戴着的白色安全帽也不尽相同,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喜好,在安全帽上贴满了现场派发的代表各个成员的DIY小贴纸。两个多月后,这里即将被建设成为一个崭新的公共空间。
2018年,在日本留学归来的建筑师、一介创始人、魅友张唐与玉东社区书记杨金惠合作,将玉林一条背街小巷后的车棚改造成了“巷子里社区友好空间”,弹性的设计活化了周围的空间,在国内外斩获了颇多奖项。
去年5月,带着此前阶段的实践与观察,张唐开启了二巷车棚改造项目,展开了对城市更新议题“深水区”的探索。正在搭建中的二巷车棚距离“巷子里”仅有一巷之隔。但复杂度与多样性都远超“巷子里”。
作为一个“城中村”一般的存在,二巷的便宜租金吸引了各种圈层的人群。居民除了会将桌椅板凳摆在路面上,还会把洗衣机也放在外面,甚至在路边炒菜做饭,道路两边处处是生活溢出的痕迹。
在项目实施前,张唐对二巷车棚进行了深度考察
虽然自小在成都长大,但如果不是因为接手了玉林的项目,张唐很少会来玉林,因为印象里玉林像个迷宫。2016年,赵雷的《成都》让经历了短暂萧条的玉林再次走红,成为玉林片区业态升级的契机。但时间交迭中,二巷似乎被一道无形的边界所隔绝。这个狭长的巷子在千禧年代曾经被拆迁了三分之二,随后停滞至今,一些散落的砖瓦,像伤疤一样展示着二巷的过去。
每个城市都有很多这样的“被落下”的角落,它们在城市化的进程中似乎正逐渐被遗忘,需要一些新生力量来做一些改变。在这个意义上,二巷是一个典型样本。而如何用设计解决这样的社会问题,成为横亘在张唐眼前的新难题。
同行:
“我们来跟你一起解决它吧”
有一次,杨金惠问起玉林二巷的居民伍嬢嬢,“你对二巷的现状有什么想法?”伍嬢嬢说,“有啥子想法呢,它就这个样子了。”
“我们玉林二巷曾经在成都也是光芒四射的。在一片绿油油的菜地中间,是漂亮巴适的红砖瓦房。”回忆起自己成长的地方,伍嬢嬢有种本能的热爱,“虽然衰败了,但是我们这群人一直在这儿,一直在想可以怎么办,但也没想明白。”
这样复杂的空间要改造起来,并不容易。
看着有些跃跃欲试的张唐,杨金惠忍不住为她捏把汗,提醒她,“难哦。”但很快,她看到张唐聚集起了一个跨学科的小组。不同学科的成员,在共创中开始了激烈的碰撞。
团队成员们正在热烈地探讨
初中时,张唐的妈妈曾经送给她一部魅族MP4。在那个美剧风靡的时代,她捧着这台精巧的设备追完了一整部《越狱》,便捷的按钮和流畅的交互设计都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也是她童年生活中,设计为生活带来乐趣的实例之一。
和魅族的设计理念类似的是,张唐同样使用的是参与式设计,“与其直接修一个东西突然出现在大家的生活中,不如我们一起看着它一步步出现吧”。魅族在进行产品的研发生产之前,通常都会先在论坛上和用户讨论,倾听用户真实的心声和建议,通过用户的反馈来改良产品。在改造前,张唐同样把聆听居民的心声放在第一步。
调研时,张唐和她的小组成员们发现,大多数居民都处于漠然或是观望的状态。张唐觉得,居民们其实很强大,有时只是缺乏一些信心。如果不细心打量,游客们很难发现,破旧天台上的泡沫箱种满了果树;五颜六色的假花妆点着窄巷的墙面;张唐和团队成员曾认真统计过,在这两三百米的巷子里,竟然栽种着近100种植物类型。生活在逼仄的环境中,居民们依然饱含对生活的热爱。
张唐正在使用魅族手机记录
作为艺术小组和设计师,最重要的是让居民们有信心,“我们跟你一起来解决它吧,他们就会觉得有同伴了。”这个跨学科小组中,社会学在读博士刘滢负责提供外部批判视角;怪鸟团队负责用平面设计给居民增加认同感的同时也为二巷的未来发展打下基础;而圆圆的服装设计组,则是希望用袖套、围裙等服装带给居民体面的感受,“让他们觉得,这里不是一个被大家绕着走的城市洼地,他们没有被抛下。”
在年轻人的朝气注入这个老旧的社区后,真实的改变很快吸引了更多的人卷入其中。这天,张唐和小组成员正在车棚里热火朝天地搭建,围挡背后不时有人驻足观望,有路过车棚的当地年轻人,甚至骑着自行车的小孩,当小组成员将安全帽和手套递过去之后,他们也不自觉地被感染,参与到了改造中来。
二巷的居民伟伟,有一天主动地递给了张唐团队一张纸,上面是他手绘的“玉林二巷”四个字,他表示,自己没有学过设计,希望有更专业的设计师把这四个字做成logo。张唐反而觉得他设计得很好,CACP团队实习生牟子心把伟伟的手绘进行扫描和简单完善后,便定下了这个logo。
服装设计组制作的玉林二巷针织地图
杨金惠并不意外二巷这样的变化,因为看见与对话本身,就是一种赋能。“这群年轻人做这些事情的过程,会让居民们突然觉得,哪怕明天就拆迁了,我们今天还是要努力把我们玉林二巷的日子过好,尽我们的最大努力。这种精神气儿只要扎根下去,其他都是小case。”
消融:
人在玉林,不再迷路
1958年,美国城市规划作家简·雅各布斯曾写文章猛烈抨击规划设计师罗伯特·摩西的城市更新方案,“尽管那些方案看起来是如此地均衡、有序、整洁、美观和充满纪念性,但最终建造的不过是一个个井井有条的、庄严的墓地而已。”
罗伯特·摩西是当时纽约的总设计规划师,准备对城市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但雅各布斯认为,这样的改革不仅对底层民众不够友好,还会让城市社区流失掉原有的活力。
在今天,人们需要怎样的设计、怎样的社区,依旧是一个值得思考的命题。
杨金惠至今记得张唐上门找她毛遂自荐的那个下午,彼时她在为玉林东路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背后100来平米的空地招募公益规划师,当时她已经接待了一些业内知名的设计师:有人建议她把空地改造成下沉广场,甚至还有人建议她做一个庭院里有小桥流水的民宿,无论它们的商业价值和调性如何,这些都和她设想中理想社区相去甚远,“为什么居民就要为这些项目让路,而不是共融?”
张唐正在与杨金惠交流
而张唐给她描述的楼上住家、楼下就有舒适的公共空间交友或做任何想做的事情的画面触动了她。即便当时还没有立项,她还是拉着张唐“磨”了大半年设计方案。杨金惠笑称,“有这样一个对美好生活有自我定义的年轻人来社区,我简直打死都不让她走。”在她看来,技术都可以再讨论,但对于要去的彼岸则要清晰。“巷子里”的故事也由此开启,一步步从共同的想象变为现实的美好。
建筑是外壳,内里是人们的生活。张唐内心所认同的“最美设计”,始终是把人的需求放在前面,提供更多可能的设计。这也是她欣赏魅族、成为魅友的原因:重要的不是这个建筑长什么样,而是你在这儿看到鸟飞过,你跟你的朋友产生了一些对话,人和人的情感在这儿产生。
魅族虽然与建筑领域交叉不多,但情感纽带一直是它的重心所在。由兴趣和热爱出发,二十多年来,魅族论坛陪伴着万千魅友度过了滚烫的青葱岁月,魅友们也在这样的空间中产生了深厚的羁绊。甚至这样的热爱,还可以一路由虚拟社区迸发到现实世界,并将打破更多边界,创造更多美好的可能。
夕阳下的“巷子里”
如今,由张唐的公司一介所策划、设计、运营的“巷子里”在玉林也成为一个能够让“交互”自然发生的地方,极具同理心的设计,将不同人邀请、包裹进公共空间。此外,“巷子里”还会定期举办“小展”,让艺术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几年前的背街小巷就这样变成了城市的“金角银边”,“消失的居民”也逐渐出现在了广场上——
快递员觉得累了,就把包裹放在这里歇歇脚;不常出门的残障人士,会扶着轮椅到广场上晒太阳、看别人下象棋;一些从外地来帮蓉漂儿女带小孩的老人,刚开始只是在广场上“木呆呆”地坐着,现在已经拥有了一群小姐妹;一位奶奶每天都会来到巷子里和朋友聊天,后来不仅养成了定期喝咖啡的习惯,还和97年的女生成为了朋友。
图一:玉林广场上小朋友们活力十足
图二:“巷子里”成为年轻人的热门打卡地
图三:在玉林社区,忘年交已经不是稀罕事了
杨金惠感叹说,“突然之间社区什么也没做,就是因为有了这么一个自由休憩的空间,就吸引来了越来越多的人,他们就越来越热爱社区”。无论是“巷子里”这个美好模型,还是魅族论坛这个魅族与魅友互相“养成”的空间,如被誉为日本社区设计第一人的山崎亮所说,“比设计空间更重要的,是连接人与人的关系。”
而正在改造中的二巷,也将会如“巷子里”一般,伴随着居民的生活一起生长,打破年龄、群体、性别等边界,成长为一个精神社群,甚至不止于一个精神社群。
玉林二巷是一个可贵的样本,每一个城市都或多或少会有这样“被落下”的角落,而每一个这样的角落都值得关注与期待。当美好的设计让边界消融,雾霭之下,自有朝气升腾。在漫长的时光中,魅族同样秉持热爱,不断用设计打破边界,而如今更将通过科技创新与尝试,打开车机互联时代的新篇章,为魅友们创造多终端、全场景、沉浸式的融合体验。
玉林,不再容易让人迷路。经由这样的设计,它已然可以被看作一个由不同路径叠加的开放性地图。热爱无界,人生无限,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发掘的线索,自由地完成自己的故事。
每一次“迷路”,都是一次未知的探险。
#你见过最美好的设计是怎样的?#
美好的设计不仅可以解决难题,还可以滋养万千“魅友”的生活,让奇迹发生。欢迎您分享出自己认为最美好的设计以及相应理由,让更多人感受到设计的魅力。
策划丨三联.CREATIVE
监制丨沈艺超
微信编辑丨毛思雨
设计排版丨王婧
作者丨芬航
图片来源丨魅族 一介事务所
(实习生王婧对此文亦有贡献)
出品人丨李伟
监制丨宋彦 刘刚
策划丨闫蕾
商务总监丨连华伟
项目统筹丨魏铭玥
嘉宾统筹丨邢宇 罗启宏
平面设计丨吴欢欢
总导演丨寻梦
制片丨金钰茜
制片助理丨黎慧莹
摄影师丨苏兴雅 冯源 叶金阳 彭飞扬
摄影助理丨董耀真 柏俊 倪中唯 罗文鑫
灯光师丨张生强 阿文 孙乙家
灯光助理丨李程波 殷科 翁运 何广
录音师丨刘巧巧 张贺
录音助理丨林亦
化妆师丨菲菲 吉吉
道具组丨蒋先奎
DIT丨魏子安 谢坪
剪辑丨杜光玮 李是非
预告片剪辑丨 刘怡康
调色指导丨高铭
调色师丨惠云
混音丨张子淳
包装制作丨江萌
剧照丨素素
海报设计师丨曾亚雄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